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嫦娥奔月》的人文解读

《嫦娥奔月》的人文解读

《嫦娥奔月》的人文解读
《嫦娥奔月》的人文解读

□江苏省启东市决心小学朱海英

【关键词】《嫦娥奔月》人文性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0059-02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个维度,在教学中应当侧重于哪一个维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应取决于学生与课文互动的需要。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文的教学中,当课文阅读中的工具性问题已经解决时,人文性的有关讨论便浮现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加以延伸,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能是一件益事。

一、教材分析

教学《嫦娥奔月》一般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工具性问题:生字词要让学生学会,文章要让学生读顺;第二课时可以就文章具体内容适当地延伸,从而丰富文章的内涵,扩大文章主旨的外延。

笔者针对课文结构,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课文为什么在开头用三个段落来描写后羿?2.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里?3.逢蒙的奸诈贪婪体现在何处?4.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这四个问题设计的思路分别是:1.课文题目是“嫦娥奔月”,但全文只有八个段落的文章却用了开头三段来写“后羿射日”。如果课文直接通过寥寥数语来描述后羿是一位英雄,也并不影响嫦娥奔月故事的完整性。曾经有学生问过笔者这个问题,教师集体备课时也常常讨论到这个问题,那不妨来听听学生的看法。2.这篇文章写的是作为凡人的嫦娥最终奔月的故事,自然要说明奔月的原因,于是灵药成为课文的另一个“主角”。灵药最终被嫦娥所吃,奔月成仙成了“善报”的标志,因此嫦娥必有传统意义上的“善举”,这才符合“善有善报”的传统道德体系。因此在本文学习中必须让学生自主发现嫦娥的“善”。3.有了对嫦娥“善”的分析,则必须有对逢蒙“恶”的思考。课文中说逢蒙奸诈贪婪,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其“恶”具体行为。4.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意旨在于由文内走向文外,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可以延伸的自然就是中国的奔月工程,问题在于这条延伸之路要怎么走,能延伸到哪里?

二、教学片段

1.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这节课再来读《嫦娥奔月》,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朗读两遍,再默读。朗读可以增强记忆,而默读则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生(女):我觉得这个故事很美,奔月应是一件很美的事,圆圆的、亮亮的月亮,还有衣带飘飘的嫦娥。

生(男):我觉得前面说的后羿射太阳很厉害,后羿站在昆仑山上射太阳一定很酷。

师:嗯,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后羿射太阳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说,叫做“后羿射日”,有谁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吗?

……

师: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为什么会一起出现在课文中呢?课文的题目是嫦娥奔月啊?(生思考,一时无法作答)

师(提醒):那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前面三段介绍后羿射日的故事是多余的呢?(生继续思考)生: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前面的故事去掉,只看后面嫦娥奔月的故事,好像就少了什么。

师:少了什么?(追问)

生:读起来好像没那么有意思了。

师:嗯,这还只是直觉感受,能说得具体一些吗?(生小组讨论)

生1:少了,这篇课文就空洞了,我们也就不知道为什么西王母会送仙药给后羿了。

生2:少了,我们就不知道后面后羿为什么会带着弟子出门。

生3:少了,我们会觉得嫦娥奔月也挺好的,但我们现在读完课文后,并不希望嫦娥成仙。师:同学们很会思考,由此可见,“后羿射日”对于“嫦娥奔月”而言是一个不能缺少的铺垫。

2.教学片段二:

师: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感觉到嫦娥和逢蒙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生:嫦娥是好人,逢蒙是坏人。

师: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和恶。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善的人、好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恶的人、坏的人呢?

生:像嫦娥一样为了老百姓的人就是好人,像逢蒙一样奸诈贪婪的人就是坏人。

师:能结合其他事例说说吗?(生思考)

生:一个人如果总是为别人着想,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总想着自己的就是坏人。

师:同学们想想这句话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但为自己着想也不应该是坏人。

师:逢蒙不就是为自己着想的吗?他怎么又是坏人呢?

生1:因为逢蒙不仅是为自己着想,还会害别人,如果他得到仙药,就会害更多的人。

生2:他还使用奸计,假装生病,用宝剑威逼嫦娥。

师:对了,由此可见,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呢?

生:害了别人的人就是坏人。

师:对,一个人为自己着想并没有错,但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那就是恶的。一个人全部为别人着想是好的人、善的人,但善的人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也就是自己的利益。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身边没有真正大恶的人,有些人不是故意地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时,我们要用包容的心对待他们,这也是一种善。但对于真正坏的人,我们就不能善,因为姑息养奸就是对更多人的恶。

3.教学片段三:

师:嫦娥奔月是一个中国民间美好传说,现实中有没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生1(不假思索地):怎么可能?人怎么可能真的能成仙啊?

(师微笑不语,有学生意识到老师问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于是陷入了思考)

生2:我知道了,我们国家有嫦娥飞天的什么的,是个飞船。

生3:我还听我爸说美国有个人老早就上了月球。

师:对呀,人类凭借着科技的发展和聪明才智,已经发明了飞船。我们国家的“嫦娥”已经到月亮那边看过了,马上就要降落到月球表面了……中国人马上就要到月球了,假如嫦娥真的在那里,你想让航天员捎什么话呢?

生:家里人来看你啦!(一学生随即大声答道,其他学生哈哈大笑)

师:很有亲情味道,还有呢?

生1:家乡人们很想你,你过得还好吗?

生2:应该让后羿当航天员,让他先过去跟嫦娥团圆。

生3:不用捎话了,让航天员把嫦娥带回来跟后羿团聚吧。

三、课后思考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嫦娥奔月》一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思考的四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有价值的:问题一有助于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知道背景对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问题二和问题三有助于学生深刻思考善与恶的关系,从而启发孩子们不能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意识;问题四则在于文章植于生活的生命力,当嫦娥奔月由一个故事变成现实时,这样的嬗变可以帮助孩子们打开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后看到嫦娥工程的相关消息时,可以依托本课获得的知识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从这个角度讲,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上的生命力在延伸,而这种延伸如何才能有效,关键还得依靠教材进行发散,

发散多远,取决于教师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深度。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详案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体会叠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3. 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享: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 (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后羿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词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师:感谢xx的精彩分享,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 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1: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逄蒙跟随大家一起拜师后羿门下学艺,也因此知道了仙药的消息,想要夺取仙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天成仙的故事。 师:回答得很完整,哪位同学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呢? 生2:课文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师:好,请坐,通过刚才的课文朗读,我们都知道课文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嫦娥后羿逄蒙,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一下这三个人物都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并由此引发了你哪些思考与联想? 二、小组合作 师:哪位小组的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呢? 1小组汇报: 生:我想来说说后羿,后羿是一个力大无比,一心为老百姓解决苦难的英雄,我想用三个词语来点评他,力大无穷、机智神勇情深意重师:你能给大家说说课文哪几句话体现了后羿的力大神勇为民造福

三年级语文:10《嫦娥奔月》(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10《嫦娥奔月》(完整)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

《女娲造人》课后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课后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 有教育机智。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案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从图引入,感受“嫦娥奔月”的画面美 1、月明星稀,清风徐徐,这样的月夜多么迷人啊!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民间故事---《嫦娥奔月》(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 2、(课件出示)看,引说:浩瀚的——夜空,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出示文字:“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还有谁想读的?大家想不想读? 5、读这段文字有什么感觉?(“美”,) 6、这么美的文字老师也想读:(把“飘飘悠悠”读成“飘悠”,把“碧蓝碧蓝”读成“碧蓝”) 7、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一样吗?生交流有什么不同。飘飘悠悠这样的词语你能再说几个吗?碧蓝碧蓝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飘飘悠悠碧蓝碧蓝”更能体现出什么?(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有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8、我们在朗读这段文字时,一定要把它们读好,才能读出“嫦娥奔月”的美。练习一下,老师为这段文字配上了优美的音乐,谁愿意将这段文字读一读? 9、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段文字。 二、揣摩人心,感受嫦娥的心灵美 1、读这段文字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轻声把全文读一读,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交流:人更美(心地善良)(板书) 4、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嫦娥的心灵美,默读课文4-7,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画出来。 交流预案:(1)“后裔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a、理解“接济”:什么是“接济”?想象他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指名生回答)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

一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我在空中飞》教学反思例文.doc

一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我在空中飞》教学 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第一良师,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一上课我说今天学《我在空中飞》,当我说完,全班学生几乎都用惊讶的语气大声地喊到:“老师!我们怎么能飞呀”!我笑了,就在他们非常质疑的时候,我立刻挂出宇宙飞船,宇航员,飞碟等图片,让学生看图想问题。再挂出两幅完整的太空科幻作品,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太空知识和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活动之后,学生们的兴趣立刻高涨了起来。“老师我坐着飞机能飞翔在蓝天上;老师我要当飞机设计师,设计出世界上最美的飞机带着你和同学们飞到天上去;将来我要开飞机带妈妈到别的星球去玩”,孩子们天真的童言让我心潮澎湃,看!理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形成了。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当现实的存在满足不了愿望的需要时,常常就有了幻想,孩子的幻想更是神气而宝贵,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丰富的幻想,为今天的丰富物质文明打下了基础。比如孙悟空的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嫦娥奔月的幻想与今日登月的成功和太空站的建成等,他们之间一面是今天的现实,一面是昨日的幻想,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给人一种因果关系的感觉。孩子们的话提醒了我,这不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我想要知道的吗?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告诉了我。 老师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的角色不是去扼杀孩子的想像力,而是给他们自由想像的空间。当孩子根据童话或传说中的故

事情节,去扮演飞天骑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鸟飞翔,我们千万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表现 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我认为,学生的成功和快乐,那就是老师的快乐源泉。正所谓“同在蓝天下,乐在新教材”,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共享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我相信只要不断的用心去体验、去探索,就会发现里面更多的奥秘。 一年级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下面是一年级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 一年级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

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大庆市乘风学校张於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讲述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奔月的故事。全文情节动人,文字优美,人物特点鲜明,洋溢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学生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及故事的美好内涵。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中华文化的向往。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咀嚼,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隐藏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明月几时有》,出示明月图)伴着动人的旋律,仰望夜空,我们又见到了这轮熟悉的明月。看着它,不禁叫人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什么呢? 2.一轮明月,惹起多少情思。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不记得是那一位名人说过:没有音乐,就没有人生。本环节运用音乐导入,让优美的旋律流入课堂,创造了洋溢着美好情感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齐读。 敬重美丽善良接济奸诈贪婪威逼周旋企盼 3.谁能试着用这些词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在刚才的讲述中,我们一共提到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说说看,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交流) 过渡:看来,这三个人物都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后羿。(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少,很容易掌握。因此,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 三.精读课文,感知人物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嫦娥奔月》教学实录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教学实录及评析在一次校际互动的教研活动中,听了一节很有语文味的语文课,现将教学实录及评析与大家分享,相信一定会给你的语文教学带来一点思考,会给你的教学研究以更多启示: 《嫦娥奔月》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沟通语)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谁来读题目? 生:2学生读题目 师:有人读嫦娥奔(bèng)月有人读嫦娥奔(bēng)月,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研究,学完了后我们自然就明白了,我们暂时就照一种念法,就念嫦娥奔(bèng)月,好不好? 生:好 评析:用悬疑法导入,简易实用。 师:一齐念一遍, 生:嫦娥奔(bèng)月 师:嫦娥奔(bèng)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谁来简单说说?说错没有关系。 评析:教学行为的目标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教学起到的铺垫作用。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 生:(学生竭力回忆这课文内容,尽可能说全课文内容) 评析:对老师要求不明白,其原因可能是,没听清要求;对简单说说的要求理解不了。 问题指向明桷一点,否则后果是,学生思维活动质量下降,

而教师可能还要再次修正问题,学生要重新思考,这样就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事实上,就这一问题修改了两次问题要求,这一教学环节至少多耗3分钟。 师:一边听一边纠正学生的语言问题,(如有一个逢蒙的*诈为人,立即纠正:“有一个为人*诈的逢蒙”。) 评析:语文老师对语言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师:很好,不错,但是呢,他说是说的非常好,但是能不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简单的说一说,现在我们最简单的话,课文讲了三个人,对不对,每一个人说一句话,只说一句,不说两句,想一想,你说,(调整问题陈述) 评析:学生思考时间太短(3秒),长期这样,会造成一些学生思维处于不完整状态 生:嫦娥向月亮飞去, 师:有补充的吗?我不是说,我是说三个人各说一句,啊——就是说讲后羿说一句话,嫦娥也说一句话,还有那个逢蒙也说一句话,好不好?有困难商量商量,后羿是什么一件事情,嫦娥是怎样一件事,准备一下,自己先说一说。(再次调整)师:准备好了吗——有困难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同学帮助你,喜欢说谁就说谁,不要你说三个人啊,随便挑一个人,评析:能不能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好好准备一下,完整的说说说三个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整体性的感知课文。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生:我说嫦娥,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人,她呑下仙药,然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页文档资料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教育形势,对课堂效率要求更高了。本节课教学,我除了想让学生在诵读、积累、感悟、情感陶冶四方面有所受益外,在作业设计上也应尽量注意有效性,努力使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扎实训练。 另外,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以及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诵读、想象、评议”等手段组织教学活动。 诵读――通过默读、轻声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领读、范读等方式反复品读文本,打开学生情感之门,与故事中人物情感产生共鸣,为指导学生情感诵读做好充分情感铺垫。 想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故事情节,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剖析人物性格。 评议――让学生通过讨论、评议,充分认识故事中人物形象,并能透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尽量用四字词语说出人物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累大量四字词语,并加深对人物理解。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书后第三、第四两题练习。 2.通过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特点,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使学生获得情感陶冶与心灵荡涤。 3.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文章整体意境美、结构美。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人物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意境美,感悟人物内心世界。 课前交流 1.交流第一课时搜集整理与月亮有关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湖光秋月两相与,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了若干个小故事,还记得吗? 后羿射日、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后羿追妻、企盼团圆(思念嫦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嫦娥奔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重点刻画了哪三个人物?板书:后羿、嫦娥、逢蒙。 二、学习第一部分(后羿射日) 这三个人各自有怎样特点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剖析。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一、二两节,思考:读了这两节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1.学生默读课文一、二两节。 2.说说读了这两节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概括:老百姓苦难深重、后羿为老百姓解除了苦难)

《中秋节》教学反思

《中秋节》教学反思 《中秋节》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着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所以,在课前我注意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知识,目的是强化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培养他们对社会性问题的兴趣。围绕“中秋”这一话题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中秋”气氛,引发孩子们关于“中秋”的回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异常的兴奋,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一首首诗歌脱口而出,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享受着生活和学习的快乐。我本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利用故事、歌曲、视频、诗歌等多种资料,引导学生在聊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问,在问中论,在论中得。 1.多媒体课件制作较精美,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得更为持久。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秋节的热闹、美丽。在古典音乐、精彩画面中了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教学环节构思上比较新颖,从欣赏《爷爷为我打月

饼》入手,了解中秋知识,感受中秋的气氛;你言我语话中秋,注重生活性,以自己家过中秋为引领,让学生叙述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进一步感受中秋家人团聚的欢乐,了解家乡中秋风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中秋风俗。由有关中秋的神话故事,逐步深入到了解月相的变化,观看月球探索。 3.情感渗透深刻有高度,在学生讲述和亲人分离的`情形时,已经触动到了心底那根思念亲人的心弦,教师能及时引导,你有什么祝福的话想对他说?再通过书上齤台湾诗人写的一首诗歌《月之故乡》,播放了根据诗歌改编的歌曲,师生共同倾听,唤起学生心底那一丝丝感动,体会台湾人那浓浓的思乡情,热烈盼望祖国统一的心声。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中秋节的意义。 《中秋节》教学反思2 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短文,和以往不同,本课重点是随文识字。而且要对文章要初步认知。 1.对自然段的认识 其实从学生开始学习阅读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段落,由于本课是新单元的第一课,与第五单元的诗歌教学相比,识字的载体换成了文字更多,内容更具体丰富的文章,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从明确文章段落的结构和组成入手,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或全段内容。运用标点(。?!:"")认识一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嫦娥奔月》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内容、语言、结构特点及课后练习的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读、想、议”开展教学活动。 读——初读,走进文本;充分读,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们的献身精神;反复品读,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与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受到好的熏陶。 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故事情节,边读边想,并能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剖析人物性格。议——让学生讨论,充分认识故事中的人物的形象,爱憎分明。并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说出理由。这样也达到了课堂中应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要求。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设计了复述故事这一环节,这样能积累课文中规范化语言文字的积累。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受后羿和嫦娥为民造福、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充分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后羿、嫦娥以及逄

蒙的性格特征,爱憎分明。 能复述故事内容,进一步培养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充分朗读,剖析故事中三个的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后羿和嫦娥为民造福、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嫦娥奔月、皓月当空、皎洁、接济、凝望、 奸诈贪婪、威逼、迫不及待、周旋、敬重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后羿射日”的经过,感受后羿是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读了这个故事,后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大地上的情景以及老百姓的艰苦生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后羿射日的经过。 5、有感情地齐读1、2自然段,感受后羿是个力大无比、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三、感受嫦娥奔月那扣人心弦的经过。 1、自由读3—6自然段,思考:嫦娥为什么会“奔月”? 2、指名读,交流。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走近美拥有美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自评 通州市张芝山小学钱婷婷 课时安排共2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4至8小节 教材解读这是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嫦娥智斗逢蒙吞吃灵药奔月的经过以及中秋佳节的由来。有奔月凄美的意境,有人物美丽的心灵, 也有人与人之间涌动的真情。故事里寄托了百姓对真善美的颂扬,对 假恶丑的批判。 设计理念抓住神化故事的基本特征,领略故事中流溢的“美”,带领学生欣赏美、引导学生触摸美、指引学生感悟美、激发学生表达美,从而认识 这一类故事的基本特征,由学习一则故事掌握读懂一类故事的方法, 使本文的教学力避“讲故事”,使课堂浸润在“语文”之中。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接济”“周旋”“奸诈贪婪”等词语。 2、了解嫦娥奔月的经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情境美、心灵美和真情美,受到美的陶冶。 3、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特征,学会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莫扎特《思乡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奔月的“画面美”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 2.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怎样的画面呢?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出示这段话)读文字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自评:读题后想象奔月画面,由画面引出奔月的描写文字。这段文字是课

堂扎下了的一根桩,所有的教学活动缘此而逐层展开,直奔课文重点段,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一堂课如何才能不枝不蔓,选准教学的切入口很是关键。] 5.(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愿意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指名读) 6.引导理解词语:老师也想读(把“飘飘悠悠”读成“飘悠”,把“碧蓝碧蓝”读成“碧蓝”) 师:有什么不妥吗?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碧蓝碧蓝”,很蓝很蓝的,蓝到了人心里,多好。光秃秃的“碧蓝”有什么意境?) [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在词语品味中,比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设置一处“误读”,让学生品得争先恐后,品得趣味横生,品出了叠词的妙处,品出了文本中所蕴藏着的佳境。] 7.指导朗读:愿意完整地将这段嫦娥奔月的文字读一读吗?(重点指导读好“飞过……飞过……一直……飞去……) (学生读得很美。) [自评:语感是怎么形成的?本环节的设计重在树立学生朗读之中悟情感的意识。] 二、触摸嫦娥的“内心美” 1. 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读文章要注意整体性,如果我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自评:这是十分关键性的教学设问。我们说字词不是孤立的存在,一段话同样也只有放在整篇文章结构里才能准确把握其意蕴。我们现在看来,嫦娥奔月,那是何等美妙的想象。但藏在美丽图画背后的是什么?事件中的人物内心需要引导学生去触摸理解。这一问,就引导学生透过画面的表象关注人物的内心情感.] 2.交流: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她的心灵美的?具体谈谈。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嫦娥奔月教案 长版

2、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蒙、贪”的书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婆娑”、“奸诈”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AABB和ABAB的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交流探讨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复述故事,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4、通过课堂说写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说话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训练。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故事中的意境美、人物美。 3.通过复述故事、课堂说写训练等教学方法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生背诵关于月的诗句)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 节。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婆娑、奸诈”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征。 (三)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威逼、周旋、接济、凝望、企盼、敬重、皓月当空、迫不及待、树影婆娑、奸诈贪婪)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提醒多音字“济”。结合字形、组词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在理解词语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如:“周旋”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回旋、盘旋; B、交际应酬,打交道; C、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学生选择后,再联系课文说一说,理解起来就容易、深刻了。) 2、出示学生书写生字练习,纠正错字,有重点地检测“蒙、奸、贪、企”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蒙、贪、企”是上小下大,“奸”要写得左窄右宽)争取把字写得既正确又好看。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再指导练习;直至正确、流利。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你能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明确读书的任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调度学生一段一段地读,初步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2)再读课文,感悟人物特点。a、嫦娥、后羿、逢蒙分别是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后羿:力大无比,为民造福,逢蒙:奸诈贪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南师大附小吴限《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表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一是围绕“乡亲们为什么想念嫦娥”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感受嫦娥身上的美好品质。二是通过让学生品读文本,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以及它所表达的美好愿景。 教学过程给我很多思索,整理如下: 一、紧扣主线、体悟人物特点 以“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乡亲们为什么十分想念嫦娥”作为主问题,以寻找相关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去理解作为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文本,感受嫦娥的机智与善良。例如在“智斗蓬蒙”这个部分,让学生通过:“机智地与蓬蒙周旋”、“疾步向前,取出仙药”等语句,直接体会嫦娥的机智、善良的特点。而学生通过对蓬蒙的“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行为的描写,感受蓬蒙的奸诈贪婪和嫦娥所处的紧急危险的环境,更能够从侧面体现出嫦娥面对危险时的机智从容以及她为了不让乡亲们受苦,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的善良之心。 二、聚焦神话、发掘文本特点 围绕神话故事“神奇”和“表达美好愿景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感受嫦娥美丽善良的特点之后,请学生介绍“嫦娥偷药”的故事,对比两个版本《嫦娥奔月》的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学生大多选了了书上的这个版本,老师相机点明神话故事大多创编于古代的劳动人民,故事当中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愿景,所以能够体现善良机智的嫦娥的版本,流传的更广,也更被人们所喜爱。接着,让学生们在文本寻找神奇之处,感受神话故事中奇妙的幻想。

三、展开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神话故事本就充满了想象,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文章的关键情节,做一些拓展想象,在给予孩子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训练了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周旋”一词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嫦娥和蓬蒙周旋的具体场景,学生现在同桌之间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接着通过表演的方式向大家进行了展示。在学习第六小节嫦娥奔月的情景时,我请学生想象嫦娥此刻会想些什么,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并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也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丰富的感受和解读。 再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神话故事的特点除了充满想象、神奇和寄托美好的希望以外,生动的语言也是神话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教学时,仅仅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凄美无奈的意境是不够的。还应该关注“碧蓝碧蓝”“洒满银辉”等词语,去掉这些词语,让学生对比阅读,从而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魅力。小组讨论上,更应该选择一些有价值有探讨意义和思维含量的问题,根据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类的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独立完成,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小组的交流和汇报,也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最后,整个课堂,留给学生尝试练习讲故事的时间也不充足,应锻炼学生用概要性的语言,发挥想象力,讲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具体。这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备课中多多注意,不断学习!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Teaching design and case analysis of the seco nd class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神话故事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二、欣赏奔月之美

1、说到“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 的画面? 指名说,相机出示“嫦娥奔月”画面的课件。 2、课文中有一段文字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 能找到吗?自由朗读第六节 3、指导朗读 (1)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中能让你感受到美? (2)优美的文字加上插图,给人无限的遐想。谁能通过朗 读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名读第六节 4、读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 情景中,甚至有的同学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 (设计理念:第六小节与课文的其他自然段有所不同,它是 写景的,文字优美,加上插图,给人无限遐想,由嫦娥的心情引 起大家对文本的再度思考。) 三、感受人物内心,欣赏人物之美 1、过渡:这里有一个感人之深、催人泪下,让人久久不能 忘怀的故事。好的故事离不开鲜明的人物,课文有三个重要人物(相机板书)他们都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

5上10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朝向课堂之思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周春霞在祖国久远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在百姓民众口耳相传的接力中,神话是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叫人感动的一种。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有三个要素要我们关注:一是文字(语言),二是文学样式(文学层面),三是经典文化(文化层面)。课堂应该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先读通,关注文字,再读懂,关注语文表达的内涵,最后到读深,关注文本的文化价值。这样的设计思路应该符合儿童阅读里的“渐悟”规律,层层推进。 文本通过言语形式给我们呈现了多方面的“美”:后羿的壮美,嫦娥的柔美,奔月时的优美,夫妻永别的凄美。美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呈现时机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引导体会后羿的壮美时,我是通过抓住表现后羿力大无比的句子,在生读完后让他自行说出关注的词语并表述出关注的理由。“理越辩越明”,请另一生再来说自己关注的词语,在几个来回后,思维的激荡使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切。 嫦娥的美是立体的,我觉得课堂不需要我们将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生生地发掘成一个英雄。那样的课堂太生硬,缺少了美的韵味。研读文本时发现嫦娥的“经常接济”“机智周旋”与逢蒙的“迫不及待”“凶神恶煞”是在学生心里塑造人物形象的“支点”,美与丑鲜明的对比,善与恶激烈的交锋,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人物形象越见丰满。 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阅读空白,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淀积极参与文本的二度创作。《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样也有这种“疏可走马”的自由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整体内涵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并试着外化其心理。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美好的栖息之地,是一个通过“立言”以“立人”的平台。嫦娥奔月的情景是故事中美到极至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我让学生在“看到”—“看不到”、“舍不得”—“不得不舍”中经历了一次复杂的情感跋涉,“嫦娥”的内心独白一次次被升华,学生们也在此获得一次次心灵的叩击。 一节神话故事的课堂教学,它的光亮其实可以照得很远很远。因为她是温暖的、多情的、立体的、可触摸的,在这次学习的旅程中,孩子的心里一定已经悄然播下了一颗热爱神话的种子。 1

10《嫦娥奔月》(完整)_教案教学设计

10《嫦娥奔月》(完整)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

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

月亮中班教案反思

月亮中班教案反思 【篇一: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 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 范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感兴趣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对中秋节的活动感兴趣 活动难点: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活动准备: 2、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活动流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与分享 师:小朋友们,星期五那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中秋节快都到了,小朋友找到了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啊? 幼儿自由讲述 二、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嫦娥奔月》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也来说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提问:嫦娥为什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啊?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节怎么来的? 四、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 五、关于中秋习俗的交流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人们一般是怎么过中秋的呢?。 活动反思: 开学没多久,我们就迎来了我们中国的一个比较大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活动初期,因为中秋的来临,大街小巷都弥漫了节日的气氛,家里的月饼与商铺的节日气氛已经让我们的孩子对这个节日充满的期待。但是我们这么熟悉的中秋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与我们小朋友交流了一下。

一、通过故事简介,我发现我们小朋友对中秋节是熟悉,但是对中秋节的来历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通过一个中秋的传说与我们的孩子交流,让我们的孩子对中秋的来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故事中嫦娥与后羿的人物形象,在讲述的过程中,虽然孩子们对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还是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对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 范文二: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非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与传统礼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开展了中秋节的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 中秋节这天,我们小班孩子集合在多功能室。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活动开始了。每个班级轮流给大家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得到了许多热烈地掌声。在活动中,小朋友们边欣赏着音乐边品尝着从家里带来地月饼,象一只只放飞的小鸟,显得格外的高兴。鲍晨拿着月饼塞到我嘴里说:“老师你吃。”我张大嘴巴咬了一小口还故作美味地说:“哇,这月饼好甜呀。”这时许多小朋友都跑了过来,把月饼往我嘴里塞。我说:“你们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吗?”有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中秋节”。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中秋节”。我肯定地说:“对,今天是中秋节,是人们团圆地日子,所以我们小朋友也团圆在一起过节,我们把月饼分给大家一起吃好不好!”小朋友都把月饼给了我,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在赠送月饼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孩子互相说祝福的话。 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中国的节日“中秋节”,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小朋友们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 范文三: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 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中班中秋

10、《嫦娥奔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10、《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