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恩教育对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 格式:docx
  • 大小:15.7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感恩教育对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思想道德境界的高低和心理素质的强弱对个人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感恩意识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中的一个必备要素。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然而,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改革浪潮的冲击、计划体制的解构、多元文化的勃兴,使得中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中,感恩意识的淡薄甚至缺失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已成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的着力点。加强感恩文化建设也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迫切的需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的界定是:“乐于把得到好处

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这个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感恩”一词。“感恩节”在西方是和圣诞节同样重要的节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感恩故事――“衔环结草”、“漂母一饭之恩”、“扇枕温衾”……,《诗经》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崔瑗《座右铭》中“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孟郊《游子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有民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刻骨铭心的信条。作为中国两千年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其“忠孝”、“仁义”等核心理念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凝聚起了关键作用,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源泉所在。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期,积极发掘和张扬中国传统感恩文化,显得十分必要。

教育,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乃是为实现人类的幸福搭建阶梯;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养成他们追求真理的品格。当他们把追求真理当做成长的动力,那他就真正拥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把谋求个体的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幸福快乐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再加以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就会朝着我们所希望的目标发展,他会成为这个社会合格的一员。这就如我们春天撒下种子,给以关心和养护,到了秋天,就自然会获得收成一样。中国独立意志是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

行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有决心和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性格中有先天因素的差异,也有后天形成的差异;有性格类型的差异,也有表现方式的差异。而独立意志是可以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人格特征,而且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它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希望孩子们飞得高,飞得远,可是如果没有在起始阶段训练好他们独立飞翔的本领,更没有奠定好飞翔的素质,我们的愿望能那么轻易实现吗?我们的愿望再美再强烈,孩子如果没有独立意志,我们的风筝线再长,他们也不敢飞出去;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我们的风筝再结实,也不会经得住浮尘和风雨的冲击……所以,独立意志和健全人格,是孩子们飞翔的辅翼。

学会爱人,用心感恩。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学生的心,使他们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他们享受着情感的滋润。给学生以爱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爱意的融合,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的过分宠爱、娇惯,使他们大多缺少爱心,即使对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不懂得爱,他们根本不能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有部分学生甚至从心理上抵制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爱”,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这种做法很有必要的。而这些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又该如何去培养呢?我们总希望能从哪本书中找到一种现成的方法,教给我们怎样教育孩子。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适合于他用的未必适合你用。方法是重要的,但方法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别人的方法可以给你以启发、给你以提示,但你不可能照搬。特级教师是令人羡慕的,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也能达到特级教师那样的效果。于是观摩教学,特级教师的详细教案也出版了,你可以按照特级教师的教案亦步亦趋地学样,但终于是没有学好,达不到特级教师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说明在具体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在起作用,而这种东西是学不来的。那么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综合水平,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云: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世上没有哪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通用的,是万能的。如果说有,那就是教育者(父母、教师)的人格影响,教育者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操守、行为无声而形象地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想不出来是有什么方法的,但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得到了最深刻的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用爱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爱心的。”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富有爱心、富有才华的老师,尽我们所能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

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感,把教学真正做到实处,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心灵的对话,爱的沟通,人格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