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朋橙心理:中国亲子关系调查白皮书-上

朋橙心理:中国亲子关系调查白皮书-上

朋橙心理:中国亲子关系调查白皮书-上

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亲子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 年 8 月 25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3) 三.调查对象 (3) 四.调查步骤 (3) 五.调查内容 (4) 六.时间安排及人员安排 (4) 七.数据分析 (4) 八.结论 (8) 附1:调查问卷 (10) 附2:问卷分析 (12) 附3:心得体会 (13)

一、前言 很多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有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通常最先接触到的人便是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对父母有极大程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且我们会将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很自然的迁移到和其他人的关系上,相反,不好的亲子关系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这个世界产生焦虑。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调查目的:通过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实践调查报告,更加全面地对大学生的亲子关系问题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同时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利于我们日后对亲子关系方面进行研究时将会起到帮助的结论。 调查意义:通过我们此次的实验调查,我们将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寻找到解决方案。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普遍心声,还将会找到不少可以参考的经验以提升自我,我们不仅能收获喜悦及快乐,同时也可以学会怎样去和父母沟通,怎样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乐园。 三.调查对象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本科生 四.调查步骤 A,确定选题: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以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B,人员分配、问卷设计与定稿; C,发放问卷、回收整理问卷,数据分析; D,撰写心得体会与实验报告。

亲子关系的调查问卷

亲子关系的调查问卷 Q1:1. 我的性别 ○男 ○女 Q2:2. 父母最关心我什么 ○学习成绩 ○需要 ○交友、情绪、感受、爱好 Q3:3. 父母与我是否进行思想交流 ○经常 ○偶尔 ○从不 Q4:4. 父母对我的评价常常是 ○太棒了 ○还行,再接再厉 ○太差劲了 Q5:5. 父母会倾听你的心里话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Q6:6. 假期,我上学习班 ○父母强制要求的 ○我与父母共同商量的结果 ○我自己要去的 Q7:7. 父母对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情感 ○道德 Q8:8. 父母是否尊重你 ○尊重 ○比较尊重 ○不尊重 Q9:9. 父母拿你与周围的孩子作比较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Q10:10. 看到周围的孩子拥有的东西,父母会买给你吗?○常常会 ○偶尔一次 ○从不会 Q11:11.与成绩优秀的同学玩,这件事父母 ○从未要求过 ○说过几次 ○常常说 Q12:12.父母要求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你的感受○是为我好,按他们说的去做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完全不理解我,反抗到底 Q13:13.在父母眼里 ○我比同龄人优秀

○永远不如别人的孩子 Q14:14.你是按父母安排得轨道成长并发展的吗 ○完全是 ○大多是 ○少数是 Q15:15.你对你的现状感到 ○非常满意 ○既不满意也不失望 ○失望 Q16:16.假期你有个人空间吗 ○有,我做什么父母都不管 ○不多,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才会有 ○没有,都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度过的 Q17:17.周围亲朋好友的孩子很有出息时,父母对你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只要尽力就行 ○任你发展,自己的路自己走 Q18:18.父母对你的事情的态度 ○按他们说的做 ○给我建议让我拿主意 ○不管,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Q19:19.我与父亲(母亲)感觉非常亲近 ○经常 ○有时

亲子关系调查表问卷

亲子关系调查表问卷(孩子版) 爱是我们心中最亮丽的彩虹! 一、你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你觉得:() A、不太满意 B、一般 C、满意 D、非常满意 二、你与父母每天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是:() A、没有交流 B、半小时 C、一小时 D、两小时或以上 三、你是否明确记得父母的生日:() A、记得 B、大概知道,但不确定 C、根本不记得 四、你对父母工作状况的了解程度是:() A、非常了解 B、略知一二 C、不太了解 D、根本不清楚 五、在家你是否会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A、经常做 B、偶尔做 C、根本不做 D、其他,比如: 六、你认为父母做得不够的地方还有:() A、陪你的时间太少 B、学习方面对你的指导不够 C、很多事情不理解自己 D、其他,比如: 七、当父母不开心时,你会:() A、言语上安慰父母 B、做些事情逗父母开心 C、不知所措 D、等于没看到,自己做自己的事 八、当你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们通常是:() A、父母说了算 B、你说了算 C、有时父母说了算,有时你说了算 D、共同商量解决 E、其他方式,比如: 九、你觉得父母的婚姻关系是否幸福美满:() A、非常幸福 B、还可以 C、一点都不幸福 D、其他,比如:

十、你知道父亲的最大兴趣是什么?() A.忙于工作 B.做生意 C.与朋友聚会 D.你的成长 E.打麻将 F看电视 G.看书 H.运动 I.旅游 J.其他 十一、你知道母亲的最大兴趣是什么?() A.忙于工作 B.做家务 C. 看书 D.你的成长 E.打麻将 F.阅读 G.看电视 H.栽花 I.运动 J.逛街 K.其他 十、你现在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A.学习与考试引发的焦虑 B.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C.生活条件和环境差 D.有不良习惯 E.自我形象与自我感觉差 F.自主行为受到限制 I.家庭问题引起的苦恼 十一、你现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A.父母的关心、爱护 B.老师的关心、辅导 C.同学的赞扬、帮助E.有大把零花钱 F.专心致志地学习 G.父母不干涉你的爱好 十一、你心目中的父母是怎样的? 十二、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最近,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利比亚内战不休,英、法、美空袭不断。相比之下,我国国力日增、和平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特别是在这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细雨微风的春天,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个孩子都应生活得自由、幸福,但我们发现,并非如此。有的孩子内心空虚、惊恐不安,有的家庭因孩子问题焦头烂额、战火连绵。父母歇斯底里发出呼唤:“孩子怎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我好痛苦啊,生活得真没意思!”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这些家庭教育问题的背后,大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今天与大家探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问题。 (一)亲子关系。 1、关系。 什么是关系?关系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 人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第一、主我与客我的关系。也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当一个人与自然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总要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我原来总结为“点我”与“整我”的关系。比如:拿我们今天听课为例,有的想,我文化水平差,听了也学不会,不听了。有的想,我学的时间比他长多了,也讲不出什么新东西,听了净浪费时间。有的坐这里就想,每位父母都是教育家,各有各的见解,我要听一听,借鉴一下。再者,来了就要认真听,一会儿,我要发言,发表我的观点,真理越辨越明,相互争论能加深理解。 第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做为自然生物与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地球、日、月、星等发生着关系。

第三、人与人的关系。做为社会生物,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家庭关系中,主要是三种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主我与客我的关系。主我与客我的关系决定着夫妻关系,进而决定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外化是表现,根源是夫妻关系和主我与客我的关系。这里我们通过剖析亲子关系的问题,让家长们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做。 在各种关系中,和谐是最高境界,不和谐就会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冲突。这些关系中,有的我们不能改变,有的我们经过努力能够改变,我们的做法就应是:努力做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改变自己;宁静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去适应别人,智慧地分辨两者的不同。 2、亲子关系。 什么是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就是双亲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都根据对方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看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关系。 按年龄可分为成年父母与未成年孩子的纵向关系;成年父母与成年子女的横向关系;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的纵向关系。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成年父母与未成年孩子的关系。 我们主要是从亲子关系的性质方面进行探讨。按照亲子关系好坏我们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类进行研究。亲子关系可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正常的应是血缘亲情基础上的朋友关系;不正常的应包括溺爱型(骄惯、骄养)、严厉型(隔膜、冷漠)、打骂型(冷酷、奴隶)。 (1)正常的亲子关系。 孩子有问题是亲子关系或“榜样”有问题(90%以上是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或“榜样”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家长的问题,所以说“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也可以说“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

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张忠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虽然在学校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但对家庭仍有强烈的依赖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关切程度、成就期待及为其提供的情感和社会资源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子关系仅仅是父母塑造儿童的过程。相反,家庭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只是父母会影响儿童,儿童也会影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如儿童天生的气质类型决定了他是一个容易型或困难型的孩子,并由此影响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和态度。 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温情,二是控制。温情是指父母对孩子作出的反应的性质与数量。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敏感并积极作出回应,对孩子亲切和蔼。当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时,热情地赞扬、肯定、鼓励他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有些父母则表现得冷漠迟钝,对孩子的表现熟视无睹,很少作出反应,或者常常责备孩子,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往往很少感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护,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受重视的。控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有些家长对子女有很多的要求,严格要求儿童执行,并伴有赏罚措施;有些家长则给孩子较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思想和情感。温情与控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它们可以组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它们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均产生影响。 1.权威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而成熟的要求。他们对儿童的控制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在向儿童提出要求或命令时,通常会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亦能倾听儿童的心声,考虑儿童的需要。一旦作出决定,就要求儿童坚定不移地执行,毫不妥协。他们也给儿童相当的自由度,允许他们自主地探索。权威型父母对待儿童是民主加纪律,既关心、爱护、尊重儿童的个性与意志,又不允许他们为所欲为。这类父母的子女往往更可能服从父母的要求,更加独立与自信。他们往往有较好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理想与抱负,与同伴相处融洽,表现出较多的利他行为。在青少年时不太可能表现出偏差行为。 2.专制型父母。他们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他们滥用权力,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儿童完全受制于父母,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儿童感到愤怒和拘束。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孩子无法向父母学 到适当的社会技巧,一般不善于交往,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差。有些孩子对他人充满敌意,攻击性很强,不能自控。有些孩子则是抑制、退缩的,缺乏自信,游离于群体之外。 3.放纵型父母。他们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偶而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过度地放纵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的愿望和要求就是法律,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全世界都辜负了他而心生忿恨。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迁就,使他们没有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与同伴相处时的表现往往不够成熟,攻击性强。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性都较差。 4.忽视型父母。他们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与控制。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到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皆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监督不利,儿童可能会面临很多危机。专制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并常以体罚的方式控制儿童,无疑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放纵型父母对孩子的攻击与敌意行为熟视无睹,轻描淡写,事实上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行踪、

中国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中国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0-04-12 09:17 文章来源:作 者: 李银河网络编辑:谢永利 调查样本情况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五城市家庭调查”课题组于2008年6月-10月期间,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和哈尔滨等五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五个城市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市辖区居民,设计样本量为每城市800户,五城市共4000户,4000人。最终获取样本总数为4013户,4013人。 调查发现,二十多年来城市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家庭化已成趋势。不过,大城市的家庭虽然已经极大地核心家庭化,但已婚子女与父母家庭往往住在同一城市,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非西方家庭可比。如果说西方家庭基本上是以夫妻轴为主的家庭,那么我们调查的这几个城市的核心家庭化,并没有使家庭从亲子轴为主完全转变为夫妻轴为主,而是一种夫妻轴与亲子轴并重的新模式,这一点从子女与父母的联络频率、居住距离以及大量的经济交往等可以得到验证。 ■调查发现,平等模式成为亲子间的权力关系主要模式,如在选择配偶的决定权问题上,由本人决定而后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占六成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长辈与子辈之间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即统治关系,无平等可言。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有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在城市家庭当中。此次调查设计了一组指标,用以度量亲子间的权力关系模式。其中选择配偶的决定权是家庭社会学经常使用的指标,因为选择配偶这样与个人生活幸福高度相关的问题,是统治模式和平等模式会发生激烈冲突的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在五城市家庭中,在选择配偶的决定权问题上,由本人决定而后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占六成;由本人决定但不须征求父母意见的接近两成;由本人与父母共同决定的超过一成;由父母决定而后征求本人意见的不到一成;还有2.4%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城市间相比,兰州是五城市中现代化程度最低的,其包办婚姻的比例最高,征求本人意见但还是由父母决定婚姻大事的比例也比较高。 ■调查表明,亲子关系并没有发生松散的趋势,近七成半的被访者认为与父母关系很亲密按照现代化理论,伴随着以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关系向着以夫妻轴为主的家庭关系的转变,亲子关系会变得越来越松散。但是本次调查发现,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并没有发生这样的趋势,反而显得非常亲密。在调查对象与父母关系这一问题上,有近七成半的被访者回答是很亲密的;超过两成的人回答比较亲密;关系一般的近半成;较疏远和很疏远的只是个别人,在统计上几乎毫无意义。 从调查对象和父母的联络频率也可看出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总的看来,五城市的亲子联络频率是相当高的:有近三成的人几乎每天和父母联络;有近五成人每周联络一两次;有两成的人每月联络一两次;有不到一成人每年联络几次;基本不走动的是个别人,在统计上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疾病解读

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疾病 正值中年的你,是否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原本温顺、乖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却脾气火爆、不愿与父母交流、离你越来越远?为什么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越来越内向、孤僻、并出现一些您难以理解的言语与行为?为什么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他或她),大考前却总是头疼脑热、发挥失常?这个周末,请您参加我们的亲子课堂——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患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67亿,受到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约300万。据全国22个省市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明显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至5%。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因此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

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插图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或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恶劣心境) 三:亲子关系类型: 孩子交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支持孩子的兴趣 善于自我控制地解决问题,自尊感,自信心强,善于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制型:父母权威意识,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靠惩罚和强制性迫使孩子服从,希望孩子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蓝图成长,不尊重孩子要求。孩子表现驯服、懦弱、缺乏主见,情绪压抑,或者出现言行不一、撒谎、叛逆、攻击。 指责型:过多干预,过高要求,经常否定孩子,将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卑、怯弱,缺乏主见。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抑郁、焦虑。

亲子关系调查问卷

亲子关系调查问卷 由**心理学家高木秀明●藤田仁美(1988)做成的“来自双亲的影响及对双亲的意识”测查项目(与父亲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共6个量表尺度、28项测查项目)评定使用“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较符合”、“完全符合”4级评分标准,各给1—4分的得分。 尺度Ⅰ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支持 ①由于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曾使我产生过做某些事情的冲动。 ②在我的认识、感性世界里,有受父亲(母亲)影响的东西。 ③我能接受父亲(母亲)的价值观。 ④我从父亲(母亲)那吸取了有关人生的经验教训。 ⑤由于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曾使我作过某些事情。 ⑥我从父亲(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用处的新知识。 ⑦当自己犹豫不决时,我往往采纳父亲(母亲)的意见。 尺度Ⅱ来自父亲(母亲)的人生观、思维方式的影响 ①我的价值观反映了父亲(母亲)的价值观。 ②父亲(母亲)使我加深了对人生观的看法。

③父亲(母亲)使我开阔了眼界。 ④由于父亲(母亲)的影响,使我坚定了对某些事情的信念。 尺度Ⅲ对父亲(母亲)的感谢 ①我体验过享受父(母)爱的喜悦,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享受到父母爱。 ②我对父亲(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 ③由于有父亲(母亲)的爱,我的生活才能充满活力。 ④我打算照料、关心父亲(母亲)。 ⑤因为父亲(母亲)在,我现在才得以安然的生活。 ⑥从今以后,我决心孝敬父亲(母亲)。 尺度Ⅳ脱离父亲(母亲)的精神独立性 ①无论父亲(母亲)说什么,我都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②我不受父亲(母亲)的思想、期待所束缚,按自己的信念生活。 ③我有独立的、不同于父亲(母亲)的人生哲学。 ④当自己的意见于父亲(母亲)的意见不同时,我往往被父亲(母亲)的意见所左右。(负向记分)

论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概要

2009年第9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No.9,2009 (第11卷第9期 Journal of I棚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V01.11.No.9 论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范 晶 ,巳 葫 (辫竹心理诲询室,北京100026 【摘要】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阶段关注不同的心理成长内 容。帮助孩子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为孩子创造很好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使其发展为心理健康的、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素子关系;心理健康;依恋;人际关系

【中圈分类号]B844 f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f2009》09—0164—02 子关系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它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良性的亲子关系能为孩子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也能对孩二产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煎要的影响。 亲子关系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 1.婴儿期的心理特点 从出生时起,婴儿就是一个社会的人。婴儿就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物体、社会刺激之中,形成和发展着人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和荚系。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巾。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最亲近和密切,便与母亲逐渐建立r 一种特殊的礼会性情感联结,这就是对母亲产生依恋。这个时期通常表现为,婴儿将其多种行为,如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与母亲的接近会使他感到最大程度的舒服、愉 快,在母亲身旁使他感到最大的安慰;同母亲分离会使他感 到最大的痛苦;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能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得到最大的抚慰;而当他们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首先要做的往往是寻找依恋的对象:母亲,接近母亲的可能性要大于接近任何其他人。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足不同的。这个时期是否形成依恋和依恋的性质直接影响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巾进行的。亲子火系的质量决 I投稿日期]2009一Ol一12 【作者简介】范晶(1977一.女.jC京馨竹心理咨询室工作。

中国成人亲子关系其实很悲剧——父母需要怎样的教育

中国成人亲子关系其实很悲剧 ——父母需要怎样的教育“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也就是说,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所形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方式,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我们必须摘到家庭教育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亲子关系模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着整个家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图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两条带箭头的线,这代表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互相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再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话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 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有很多家长对学校应做的事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作业,家查孩子作业监督孩子学而到都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我认为我们很多见张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中了别人家的地,荒可自己家的田。没有把自己该

做的事做好。作为家长,我们要完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软件,如果这些没有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他就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就不会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粹的愿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次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是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回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亲子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稳定的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对儿童以后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了解亲子关系的作用, 需要首先了解亲子关系的特点。 1. 亲子关系的不可选择性 亲子关系是在人出生时就确定的, 且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朋友、配偶等, 但不能随意地选择父母。儿童同样不能选择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等。亲子关系具有确定性和不可选择性, 与其他关系有着显著的不同, 不论儿童是否满意都必须接受。因此, 亲子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及其成长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选择的。 2. 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性 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 自古以来都是家长占有支配和主导地位, 孩子处于被支配地位。亲子关系对父母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为父母对这种关系的出现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对孩子而言, 亲子关系是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儿童年龄小、判断力不强、自我意思不明确, 因此,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亲子关系的稳定性 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 且从人的一出生就存在, 几乎延续到他的一生。这种关系不可能被人为地终结, 只要亲子双方存在, 就不可回避, 它不能因时间的发展或其他事情的变化而消失。因此, 亲子关系对人的影响是必然的, 也是稳定的。 4. 亲子关系的发展性 亲子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变化的依据是孩子的年龄。即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婴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完全由父母主导, 但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会对亲子关系有一定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 查与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三(2)班杨文磊 2号 一、前言 每次我在路上,我常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和子女吵架;每次在班级里,我常常听到同学和他们的父母闹矛盾而赌气;每次在家里,我常常都会感受到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我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就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有的可以感情至深,有的却是感觉冰冷哪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悬殊所以,我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及交流沟通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单独采访。 二、调查框架 为了进行这次探讨,我做了一个关于中三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调查问卷。这个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笼统的调查一下孩子主观上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做了一个整体评价。评价以打分为方式,分数分为五个档次: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设计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⑴为了从孩子这个角度看待沟通交流这个问题。⑵为了使我大致判断一下现在的中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它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关心。(第2个问题-第7个问题)②从时间的过渡,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与走向。(第8、9个问题 )③从沟通交流中最棘手的“矛盾”进行探讨(第10个问题-第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调查当父母做出一些爱的表达时,孩子的表现与反应。以下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数据。 三、调查表结果(数据统计与整理)

小学生亲子关系调查问卷

小学生亲子关系调查问卷性别:年龄: 1、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 B.否 2、您的家庭状况: A.单亲 B.双亲 C.其他 3、您现在与父母住在一起吗, A.是 B.否 4、您会如何庆祝您父母的生日, A.送礼物 B.口头祝贺 C.做一件令父母高兴的事 D.常常忘记 1 5、父亲节或母亲节时您曾与您的父母庆祝过吗, A.几乎都没有 B.偶尔 C.每年都庆祝 6、您愿意和您的父母分享您的心事吗, A.愿意 B.不愿意 C.他们问才说 7、您觉得您的父母会经常倾听您的心里话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8、您内心不同意父母的看法或要求会说出来吗,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9、父母总是干涉您做的事吗,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0、您回家时和父母的相处时间:

2 A.半小时 B.半小时至一小时 C.一小时 D.几乎不说话 11、对于父母的期望,您压力很大,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2、父母只关心您的衣食住行,而不关心其他方面,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3、父母对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决不让步,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4、父母会就某些问题来请教您,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5、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做,会使您良心不安, 3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6、父母能容忍您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7、您会时常对父母表示感谢,或者给父母买些小礼物,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8、当您感到伤心时,可以从父母那得到安慰,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9、父母会拿您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20、父母对您很信任且允许您独自完成自己的事,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4

我国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我国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shine 青少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过渡到稳重的成人,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时期必然的不稳定性,而父母作为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人,与青少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都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人后的不好的影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良好的亲子关系则让孩子充满自信,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成为众多青少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一、亲子关系概念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定义,主要说明的是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主要矛盾 亲子冲突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自从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个体的心理层面尝试着对其进行解释后,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1.个体心理、生理层面。主要包括霍尔的生物成熟理论、精神心理分析理论、社会生物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有其侧重点,但都倾向于从个体生物层面探求亲子冲突的原因和内在发生机制。在对人际关系新的看法的出现,致使青少年儿童对父母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不可避免的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2.社会、文化层面。属于这个层面的理论主要是由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冲突理论、社会资源控制理论。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一)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一)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没有母亲或她的代理人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如果不是孩子大脑或身体发育有缺陷或障碍,不出现依恋的原因便是亲子关系出问题,例如,母亲或她的代理人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代理人更换频繁也使孩子无法产生依恋。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如此等等。 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的输赢,那么,儿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一位大学毕业生已23岁的女孩子问医生:"我现在该不该谈男朋友呢?"交谈得知,她的父母亲一直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学习好,自然就有人来找你,用不着发愁找不到对象。这位姑娘在大学四年之中,几乎从来不跟男同学交往,参加工作近一年来,一遇男同事跟她交谈,她就觉得不知说什么好,感到无话可说,十分尴尬。这位姑娘虽然年龄早已成年,可她的社交能力和性格还不如一位健康的初中生成熟。 前面提到了幼儿依恋情感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必须逐渐"放权",鼓励孩子在家庭外同龄人交往,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这一点在独生子女身上尤其突出,孩子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在家中,如果有个苹果或一块蛋糕父母照例让给孩子吃,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特权观念,似乎一切好东西理应由他一个人独享。倒是在幼儿园里,孩子可以学到许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幼儿园的老师是懂得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使孩子学会人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三(2)班杨文磊 2号 一、前言 每次我在路上,我常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和子女吵架;每次在班级里,我常常听到同学和他们的父母闹矛盾而赌气;每次在家里,我常常都会感受到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我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就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有的可以感情至深,有的却是感觉冰冷哪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悬殊所以,我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及交流沟通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单独采访。二、调查框架 为了进行这次探讨,我做了一个关于中三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调查问卷。这个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笼统的调查一下孩子主观上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做了一个整体评价。评价以打分为方式,分数分为五个档次: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设计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⑴为了从孩子这个角度看待沟通交流这个问题。⑵为了使我大致判断一下现在的中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它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关心。(第2个问题-第7个问题)②从时间的过渡,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与走向。(第8、9个问题 )③从沟通交流中最棘手的“矛盾”进行探讨(第10个问题-第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调查当父母做出一些爱的表达时,孩子的表现与反应。以下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数据。 三、调查表结果(数据统计与整理) 注:我对中三(2)班进行了调查,最后回收了有效问卷40份。

13. 设想一下,当你的父母为你留下眼泪,你的感受是什么(主要情况) 当父母流泪时,孩子感受的三维饼图 心痛,不忍 不理解

高中考场作文选读:当下的亲子关系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应“孝顺”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的概念,只有“友爱”的说法,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这个题目牵涉的概念和关系比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对所给材料进行分层归纳概括,我们就可以把握住材料的整体意义和核心。材料共分二大层次。第一层谈中国的家庭的亲子关系。第一句谈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关键词是孝顺,第二句中前两个单句谈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关键词是规划,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亲近。第二个层次谈西方家庭的亲子关系。第一句讲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即友爱、独立,第二句的第二个单句讲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过多干涉,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松散而平等。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分析,结合任务要求“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可知,本文写作的对象是中西方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与优劣以及新时代下要建立一种怎么样的亲子关系。一切扣题的立意必须紧扣这个核心话题展开,反之,就是偏题或跑题。 上述核心话题其实又包含着三个层次和三个层面,厘清这些层次是写好这篇文章,建立逻辑思维的关键。 第一,材料首先谈的是一种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的亲子关系是孝顺与规划,西方的亲子关系是友爱与不干涉(平等)。所以,凡是只谈“孝顺”的属于偏题,当为三、四类卷。 第二,材料其次是从空间上——中西方谈亲子关系的差异即亲近与松散,并要求考生通过根源、特点等的比较,来判断其优劣。 第三,通过“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的任务驱动,要求考生从时间维度即古今对比的角度上,同时又站在当下中国时代(信息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对中西方亲子关系的优劣作出评判,并提出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亲子关系。 第四,要从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剖析,体现思维的推进和论述的深度。第一个层面要谈现象层面,也就是要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论证;第二个层面要从文化的家庭伦理的层面论述;第三个层面还可以从经济(小农经济和商业文明)等层面,来分析中西文化现象的根源所在。 厘清了上述关系和层次,写作的整体逻辑思路就大致形成了。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在中国有很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资料,欢迎阅读。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常红)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儿童亲子教育现状大型公益调查,并于近日发布《xx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我们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家长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 调查发现,中国亲子教育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庭教育科学观念与方法的传播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家长更加注重儿童成长的全面性,特别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注重科学陪伴;关注亲子阅读;父亲参与度有所提高,等等。 调查也发现了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成人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育儿焦虑、教育过度现象依然存在;体现家族文化传承影响的“隧道效应”还比较明显,而家长对此往往没有清楚的意识等等。 报告认为,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教育过度主要表现在过早、过多、过快地灌输知识;为孩子设定过高

的目标;过长占有孩子的玩耍时间;过密的言语和讲道理等。教育过度会造成教育异化。因为教育过度所引发的亲子冲突与家庭焦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广大家庭深刻反省。 报告认为,在孩子进行玩耍、阅读、做功课、体育锻炼、交往、旅游、过生日或节假日等场合,家长的陪伴时间均有所增加,而妈妈的陪伴时间又明显高于爸爸;陪伴的功利性还比较明显。 报告指出,68.37%的家长选择了“理解、信任和欣赏孩子”。这个现象令人欣喜,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并不能够真正懂得和做到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欣赏。他们的“爱”里面隐藏了较多的功利性。这样的“爱”很容易转变为“恨”,恨铁不成钢。 报告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家长要重新回到平常心,重新找回教育规律。焦虑的家长、过度的教育,都是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唤醒孩子内在的“天然学校”,孩子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灵性,失去了他“自己”的天性。 调查表明,约有一半的家庭重视亲子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但还是不够的。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深入情感世界,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报告认为,每个家庭都具有一条象征家族文化心理结构代际传承的“隧道”,会极大地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与上一代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