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 苡 仁(《本经》)

  • 格式:doc
  • 大小:26.35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薏苡仁(《本经》)

薏苡仁(《本经》)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均系栽培。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原植物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或阴湿山谷中。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耐肥,各类土壤均可生长。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临床用名有苡仁、炒薏苡仁。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本草拾遗》:主不饥,温气,轻身。煮汁饮之,主消渴,煞蛔虫,根煮服堕胎。

《药性论》:能治热风,筋脉挛急,能令人食。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昔马援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开宝本草》:味甘,微寒,无毒。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本草图经》:苡仁,心肺之药多用之。故范汪治肺痈,仲景治风湿、胸痹,并有方法。《济生方》治肺损咯血,以熟猪肺切,蘸苡仁末,空心食之。薏苡补肺,猪肺引经也。赵君猷言屡用有效。

《本草衍义》:《本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盖受寒即止能使人筋急;受热,故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又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其根能下三虫。仲景治风湿燥痛,日晡所剧者,与麻黄杏子薏苡仁汤。

《本草衍义补遗》:寒则筋急,热则筋缩。急因于坚强,缩因于短促。若受湿则弛,弛因于宽而长。然寒与湿未尝不挟热,三者皆因于湿热。外湿非内湿,有以启之,不能成病。故湿之病,因湿面为多,而鱼与肉,继以成之者,甘

滑、陈久、烧炙、辛香、干硬,皆致湿之因,宜戒哉。丹溪先生详矣,又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引物力势和缓,须倍用即见效。盖受寒使人筋急,受热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寒,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而长无力也。

《本草纲目》: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忽患疝疾,垂坠大如杯。一道人教以薏珠用柬壁黄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稍沙随病此,稼轩授之亦效。《本草》薏苡乃上品养心药,故此有功。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本草经疏》:薏苡仁正得之燥气,兼禀乎天之秋气以生,故味甘淡,微寒无毒。阳中阴,降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曰: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

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湿去则身轻,如是则以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简误:薏苡乃除湿燥脾胃之药,凡病人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本草蒙筌》:味甘,气微寒。无毒。近道俱出,真定郡名,属北直隶。者良。专疗湿痹,且治肺痈。筋急拘挛,屈伸不便者最效;此湿痹证。咳嗽涕唾,脓血并出者极佳。此肺痈证。除筋骨邪入作疼,消皮肤水溢发肿。利肠胃,主渴消。久服益气轻身,多服开胃进食。但此药力和缓,凡用之时,须当倍于他药尔。右挖根煮汁,可攻蛔堕胎。肺痈服之,亦臻神效。

谟按:《衍义》云:《本经》谓主筋急拘挛,须分两等,大筋缩短,拘急不伸,此是因热拘挛,故此可用;倘若因寒筋急,不可用也。又云:受湿者亦令筋缓。再按丹溪曰:寒则筋急,热则筋缩。急因于坚强,缩因于短促。若受湿则弛,弛因于宽长。然寒于湿未尝不挟热,而三者又未始不因于湿。薏苡仁去湿要药也。二家之说,实有不同。以《衍义》言观之,则筋病因寒、因热、因湿皆可用也。盖寒而留久,亦变为热。况外寒湿与热皆由内湿启之,方能成病。内湿病酒面为多,鱼肉继以成之。若甘滑、陈久烧炙、辛香、干硬皆致湿之因,宜戒之。谓之曰:三者未始不因于湿,是诚盲者日月,聋者雷霆欤。

《本草乘雅》: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致肝木萎厥,遂成筋急拘挛,不可屈伸耳。即经所谓:有伤于筋,欲以吾意纵之屈伸,其若不容,及土失留碍,致已所不胜这风,吸引同类之湿,相合而成痹闭不通者,仁唯解孚,下行生气而甲拆之。似与乙木之轴轧而上行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药性解》:薏苡仁,味甘,微寒,无毒,入肺、肝、脾、胃、大肠五经。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疗脚气,治肺痿,健脾胃。

按:薏苡仁总理湿热,故入上下五经。盖受热使人筋挛,受湿使人筋缓者,可用;若受寒使人筋急者,忌之。势力和缓,须多用见效。

《药鉴》:气微寒,味甘平,无毒。主筋急拘挛,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肺痈脓血,干湿肺气。丹溪曰:寒则筋急,热则筋缩,急因于坚强,缩因于短促,是热与寒未尝不挟湿而成,然外湿非内湿有以启之,亦不能成。至湿之病,或因酒面为多,而鱼肉继成之。若烧炙香辛坚硬之物,皆致湿之因也。孕妇所禁。

《景岳全书》: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

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本草备要》:补脾胃,通行水。

甘淡。微寒而属土,阳明药也。胃。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治水肿湿痹,脚气疝气,泄痢热淋。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色白入肺,微寒清热。治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以猪肺蘸苡仁米服。扶土所以抑木,故治风热筋急拘挛。厥阴风木主筋,然治筋骨之病,以阳明为本。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阳明虚则宗筋纵弛。故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又曰: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盖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阳明湿热上蒸于肺,则肺热叶焦,气无所主而失其治节,故痿躄。薏苡理脾,而兼清热补肺。筋寒则急,热则缩,湿则纵然寒湿久留,亦变为热,又有热气熏蒸,水液不行,久而成湿者。薏苡去湿要药,因寒因热。皆可用也。《衍义》云:因寒筋急者不可用。恐不然。但其力和缓,用之须倍于他药。杀蛔堕胎,炒熟微研。

《本经逢原》:薏苡甘寒,升少降多,能清脾湿,祛肺热,及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虚火上乘,皆宜用为下引,又能利筋去湿,故《本经》治风湿痹,拘急不可屈伸之病。盖治筋必取阳明,治湿必扶土气。其功专于利水,湿去则脾胃健而筋骨利,痹愈则拘挛退而脚膝安矣。然痹湿须分寒热,盖寒则筋急,热则筋缓,大筋受热弛纵,则小筋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