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

•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

神农,古传说中“三皇”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书名冠以神农为尊古之风的假托。现行本为清孙星衍、孙冯翼辑。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又字渊如,清代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第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等,一生博

览群书,贯通经史、训诂、诸子、医药,除辑本书外,尚有《素女方》、《秘授清宁丸方》、《服盐药法》等著,于古代医籍整理多有贡献。

书凡3 卷,载药365 种,其中植物药252 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立为3 卷分别论述。卷1为“上经”,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卷2 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卷3 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 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

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170 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

《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补充,形成了众多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大椿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等。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原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3e2041144.html,/shennongbencaojing/6418.html

玉石(上品)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丹沙、云母、玉泉、石钟乳、涅石、消石、朴消、滑石、石胆、空青、曾青、禹余粮、太乙余粮、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白青、扁青(右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

菖蒲、鞠华、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充蔚子、女萎、防葵、柴胡、麦门冬、独

活、车前子、木香、署豫、薏苡仁、泽泻、远志、龙胆、细辛、石斛、巴戟天、白英、白蒿、赤箭、奄闾子、析蓂子、蓍实、赤、黑、青、白、黄、紫芝、卷柏、蓝实、芎、蘼芜、黄连、络石、蒺藜子、黄耆、肉松容、防风、蒲黄、香蒲、续断、漏芦、营实、天名精、决明子、丹参、茜根、飞廉、五味子、旋华、兰草、蛇床子、地肤子、景天、茵陈、杜若、沙参、白兔藿、徐长卿、石龙刍、薇衔、云实、王不留行、升麻、青蘘、姑活、别羁、屈草、淮木、(右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牡桂、菌桂、松脂、槐实、枸杞、柏实、伏苓、榆皮、酸枣、蘖木、干漆、五加皮、蔓荆实、辛夷、桑上寄生、杜仲、女贞实、木兰、蕤核、橘柚(右木上品二十种,旧一十九种)

发皮(右人一种,旧同)。

龙骨、麝香、牛黄、熊脂、白胶、阿胶(右猷上品六种旧同)。

丹雄鸡、雁肪(右禽上品二种,旧同)。

石蜜、蜂子、蜜腊、牡蛎、龟甲、桑螵蛸、海蛤、文蛤、蠡鱼、鲤鱼胆(右蠡鱼上品一十种,旧同)。

藕实茎、大枣、葡萄、蓬蔂、鸡头实(右果上品五种,旧六种)

胡麻、麻贲(右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

冬葵子、苋实、瓜蒂、瓜子、苦菜(右菜上品五种,旧同)。

丹沙

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太平御览引,多有生山谷三字,大观本,作生符陵山谷,俱作黑字,考生山谷是经文,后人加郡县耳,宜改为白字,而以郡县为黑字,下皆仿此)。

吴普本草曰:丹沙,神农甘、黄帝苦,有毒。扁鹊苦,李氏大寒,或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未成水银,畏磁石,恶咸水(太平御览)。

名医曰: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生符陵山谷,采无时。

案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象丹形,古文作日,亦作彤、沙、水散石也。澒,丹沙所化为水银也。管子地数篇云:山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金,淮南子地形训云:赤夭七百岁生赤丹,赤丹七百岁生赤澒。高诱云:赤丹,丹沙也。山海经云:丹粟,粟、沙,音之缓急也,沙,旧作砂非,汞,即澒省文。列仙传云:赤斧能作水澒,炼丹,与消石服之,按金石之药。

古人云久服轻身延年者谓当避谷,绝人道,或服数十年乃效耳。今人和肉食服之,遂多相反,转以成疾,不可

疑古书之虚证。

云母

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云珠,一名云华,一名云英,一名云液,一名云沙,一名磷石,生山谷。

名医曰:生太山,齐卢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间,二月采(此录名医说者,即是仲景元化,及普所说,但后人合之,无从别耳,亦以补普书不备也)。

案列仙传云:方回,炼食云母。抱朴子仙药篇云:云母有五种,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晶晶纯白名磷石,可以四时长服之也。李善文选注:引异物志,云母一名云精,人地万岁不朽,说文无磷字。玉篇云:磷薄也,云母之别名。

玉泉

味甘平。主五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御览引耐字多作能,古通),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御览引作玉浓,初学记引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御览又

引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则朼疑当作桃),生山谷。

吴普曰:玉泉,一名玉屑,神农岐伯雷公,甘;李氏,平。畏冬华,恶青竹(御览),白玉朼如白头公(同上,事类赋引云,白玉体如白首翁)。

案周礼玉府:王斋,则供食玉。郑云: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郑司农云:王斋,当食玉屑。抱朴子仙药篇云: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炲,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阗国白玉尤善,其次有南阳徐善亭部界界中玉,及日南,卢容水中玉,亦佳。

石钟乳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御览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凡

吴普本草,掌禹锡所引者不复注,惟注其出御览诸书者)。

名医曰: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石钟乳出武都,黄白者善(凡引计然,多出事文类聚,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列仙传云:卬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钟当为潼,说文云乳汁也,钟假音字。

涅石(旧作矾石,据郭璞注,山海经,引作涅石)

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吴普曰:矾石一名羽涅,一名羽泽,神农岐伯酸,扁鹊咸,雷公酸,无毒,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采无时,岐伯,久服伤人骨(御览)。

名医曰:一名羽泽,生河西,及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

案说文无矾字,玉篇云:矾石也,涅,矾石也、西山经云:女床之山,其阴多涅石。郭璞云即矾石也,楚人名为涅石,秦名为羽涅也,本草经,亦名曰涅石也,范子计然云:矾石出武都。淮南子俶真训云:以涅染缁。高诱云:涅,矾石也,旧,涅石作矾石,羽涅作羽涅非。

消石

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

致新,除邪气。

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消石,神农苦,扁鹊甘(凡出掌禹锡所引,亦见御览者,不箸所出)。

名医曰:一名芒硝,生益州,及五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硝石出陇道,据名医,一名芒硝,又别出芒消条,非;北山经云:京山,其阴处有元,疑,即硝异文。

朴消

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

吴普曰:朴硝石,神农岐伯雷公无毒,生益州,或山阴,入土,千岁不变,炼之不成,不可服(御览)。

名医曰:一名消石朴,生益州,有盐水之阳,采无时。

案说文云:朴,木皮也,此盖消石外裹如玉璞耳,旧作硝,俗字。

滑石

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生山

谷。

名医曰:一名液石,一名共石,一名脱石,一名番石,生赭阳,及太山之阴,或掖北,白山,或卷山,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滑石,白滑者善;南越志云:膋城县出膋石,即滑石也。

石胆

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癎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

能化铁为铜,成金银(御览引作合成)。一名毕石,生山谷。

吴普曰:石胆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御览引云,一名黑石,一名铜勒,生羌道或句青山,二月庾子辛丑采)。

名医曰:一名黑石,一名碁石,一名铜勒,生羌道,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案范子计然云:石胆出陇西羌道;陶宏景云:仙经一名立制石,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郑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置石胆丹沙,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图经曰:故翰林学士杨亿尝笔记

直史馆杨嵎,有疡生于颊,人语之,依郑法合烧,药成。注之疮中,遂愈。信古方攻病之速也。

空青

味甘寒,主眚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生山谷。

吴普曰:空青,神农甘,一经酸,久服,有神仙玉女来时,使人志高(御览)。

名医曰:生益州及越巂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无时。

案西山经云:皇人之山,其下多青;郭璞云:空青曾青之属;范子计然云:空青出巴郡;司马相如赋云:丹青,张揖云青,青也;颜师古云:青,今之丹青也。

曾青

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

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

名医曰:生蜀中及越巂,采无时。

案管子揆度篇云:秦明山之曾青;荀子云:南海则有曾青,杨倞注,曾青,铜之精;范子计然云:曾青山宏农豫章,白青出新涂,青色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青天八百岁生青曾;高诱云:青曾,青石也。

禹余粮

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太乙余粮

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余邪气。久服耐寒署,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御览引作若神仙)。一名石脑,生山谷。

吴普曰:太一禹余粮,一名禹哀,神农岐伯雷公甘平,李氏小寒,扁鹊甘无毒,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九月采,或无时。

名医曰:生太白,九月采。

案抱朴子金丹篇云:灵丹经,用丹沙,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太一禹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三十六日成。

白石英

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御览引作

呕),胸鬲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御览引作阴淫痹)。久服,轻身(御览引作身轻健),长年。生山谷。

吴普曰:白石英,神农甘,岐伯黄帝雷公扁鹊无毒,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御览引云,久服,通日月光)。

名医曰:生华阴及太山。

案司马相如赋,有白附,苏林云白附,白石英也,司马山云,出鲁阳山。

紫石英

味甘温。主心腹咳逆(御览引作呕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山谷。

吴普曰:紫石英,神农扁鹊味甘平,李氏大寒,雷公大温,岐伯甘无毒,生太山,或会稽,采无时,欲令如削,紫色达头如樗蒲者。

又曰青石英,形如白石英,青端赤后者是,赤石英形如白石英,赤端白后者是,赤泽有光,味苦,补心气;黄石英形如白石英,黄色如金,赤端者是;黑石英,形如白石英,黑泽有光(御览掌禹锡引此节文)。

名医曰:生太山,采无时。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

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吴普曰:五色石脂,一名青、赤、黄、白、黑符。青符神农甘,雷公酸无毒,桐君辛无毒,李氏小寒,生南山,或海涯,采无时。赤符,神农雷公甘,黄帝扁鹊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少室,或生太山,色绛,滑如脂。黄符,李氏小寒,雷公苦,或生嵩山,色如钝脑,雁雏,采无时。白符,一名随髓,岐伯雷公酸无毒,李氏小寒,桐君甘无毒,扁鹊辛,或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黑符,一名石泥,桐君甘无毒,生洛西山空地。

名医曰:生南山之阳,一本作南阳,又云黑石脂,一名石涅,一名石墨。

案吴普引神农甘云云:五石脂各有条,后世合为一条也;范子计然云:赤石脂出河东,色赤者善,列仙传云,赤须子好食石脂。

白青

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生山谷。

吴普日:神农甘平,雷公酸无毒,生豫章,可消而为铜(御览)。

名医曰:生豫章,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白青,出巴郡。

扁青

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疗,破积聚,解毒气(御览引作辟毒),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生山谷。

吴普曰:扁青,神农雷公小寒无毒,生蜀郡,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御览引云,治痈脾风痹,久服轻身)。

名医曰:生朱崖武都朱提,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扁青出宏农豫章。

上,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

草(上品)

菖蒲

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阳(御览引云,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久服轻身云云,大观本,无生石上三字,有云一寸九节者良,作黑字),生池泽。

吴普曰:菖蒲一名尧韭(艺文类聚引云,一名昌阳)。

名医曰:生上洛,及蜀郡严道,五月十二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菖蒲也,益州生,也,广雅云,邛昌阳,

菖蒲也,周礼醢人云,菖本,郑云菖本,菖蒲根,切之四寸为菹,春秋左传云,食以菖歜;杜预云:菖歜,菖蒲菹;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淮南子说山训云:菖羊去蚤虱而来蛉穷;高诱云:菖羊,菖蒲;列仙传云:商邱子胥食菖蒲根,务光服蒲韭根,离骚草木疏云,沈存中云:所谓兰荪,即今菖蒲是也。

鞠华

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吴普曰:菊华一名白华(初学记),一名女华,一名女茎。

名医曰:一名日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案说文云:蘜治墙也,蘜日精也,似秋华,或省作,尔雅云,蘜治墙;郭璞云:今之秋华菊,则蘜、、、皆秋华,字、惟今作菊,说文以为大菊瞿麦,假音用之也。

人参

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吴普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黄帝甘无毒,扁鹊有毒,生邯郸,三月生叶,小兑,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御览)。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案说文云:参,人参,药草,出上党;广雅云:地精,人参也;范子计然云: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刘敬叔异苑云: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

天门冬

味苦干。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名颠勒(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生山谷。

名医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墙,墙蘼,满冬也;中山经云:条谷之山,其草多宜冬;尔雅云:墙蘼,满冬;列仙传云:赤须子食

天门冬;抱朴子仙药篇云;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甘草

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干地黄

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名医曰:一名苄,一名芑,生咸阳,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苄,地黄也,礼曰钘毛牛藿,羊苄,豕

徽;广雅云:地髓,地黄也;尔雅云:苄,地黄;郭璞云:一名地髓,江东呼苄;列仙传云:吕尚服地髓。

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艺文类聚)。

名医曰: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术,山蓟也;广雅云:山姜,术也,白术,牡丹也;中山经云:首山草多术;郭璞云:术,山蓟也;尔雅云:术,山蓟;郭璞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范子计然云:术出三辅,黄白色者善;列仙传云:涓子好饵术;抱朴子仙药篇云:术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

菟丝子

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一名菟芦,生川泽。

吴普曰:菟丝,一名玉女,一名松萝,一名鸟萝,一名鸭萝,一名复实,一名赤网,生山谷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神农本草经倪海厦注整理归纳版

神农本草经倪海厦宣讲整理归纳版 目录药名味性主治毒性 上经丹砂 甘微寒安神 上经 云母、玉泉(璞玉)甘平五臟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 中经合欢甘平合血,消肿,止痛药,治筋骨折伤及肺痈吐脓,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上经徐长卿 辛温精神科用药,中邪,中毒,瘟疫 上经 黄耆(黄芪)甘微温补气要药,补虚劳,与甘草合用代人参,大补脾,实脾,通利三焦,排脓,可治黄汗 上经巴戟天 辛甘微温补气益精要药,补肾,壮阳,健骨,去肝风,驱鬼/噩梦上经 蓬蘽(覆盆子)甘酸微温补涩要药,缩小便 上经菟丝子辛甘平补肾益精要药 中经桑根白皮甘辛寒泻肺火行水道要药,女子漏下赤白,虚劳上经桑螵蛸咸甘平固肾益精要药,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 上经桑寄生苦酸 平 补肝肾坚筋骨要药,胆发炎,肝病,清肝胆火,通三焦,安胎止中经白僵蚕咸辛平 祛风化痰要药,头风齿痛,喉痹咽肿,去皮肤中如虫行,外用灭 诸疮瘢痕,收疤痕,拔疔(硬块吸出来),外用打粉,内服治头痛上经肉苁蓉甘酸淡咸温益髓壮阳要药,滋补壮阳 中经淫羊藿辛苦温(小寒)壮阳益精要药中经阳起石 咸微温补命门壮阳道要药,疗阴痿,纯虚症上经 菌桂(肉桂) 辛甘 大热 温补要药,点命门火,多用于动脉有循环问题,能行阳达表小毒 中经石硫磺酸大热补阳要药,可单味使用,主治脾胃虚寒,寒痹冷癖,杀虫,治疥 疮,下气,治腰肾久冷,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攻坚生用,虚损用酒炮制,炙过滋补固阳力量最强;利全身水肿,治脚无力;石硫磺为淡黄色,土硫磺为黄褐色,土硫磺剧毒主要外用于伤科接骨。如烫伤,用硫磺青黛粉不会遮蔽伤口,不会留疤,膏会留疤。石硫磺中毒,鸭肉汤可解有毒 上经石钟乳甘辛温补阳益精,下乳 上经续断苦 微温补益筋骨要药,伤科骨折,跌打损伤,乳房硬块,活血化瘀上经人参甘微苦微寒大补元气要药,适用于虚症,热症忌用 中经鹿茸甘咸温大补真阳要药,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生精充髓,治虚劳,老人精衰,腰膝无力;鹿角补督脉最强 上经大枣(红枣)甘平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上经甘草甘平调和周身气血要药,解百毒(尤其是肠胃内食物中毒),滋补阴上经远志 甘苦温强心益智要药,散郁,补心火(治心脏病),解附子乌头天雄的毒上经石蜜(冰糖) 甘寒补中益气,任何刀伤、伤口,压上去3分钟,蔗糖敷伤口,泡水洗脚,收口不留疤 上经白胶(鹿角胶)甘平补中益气,长肌增髓,止痛安胎,黑须发,强筋骨,壮腰膝,脚膝无力,下焦有火忌用滋补药 中经慈石(吸铁石)辛寒补肾强阴要药,引肺气入肾,镇惊,气喘上经署豫(山药)甘温平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 上经丹雄鸡甘微温补虚温中,止血通神下经天雄 甘辛温热补虚壮阳 有毒下经 乌头(川乌) 辛热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攻坚,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变形必须用乌头蜜辅以桂枝汤。乌头为附子之母,草乌为伤科接骨用 大毒下经附子 辛甘 大热 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往外走,治疗水肿、肾脏病时用生附炮附时忌盐巴 大毒

解读《神农本草经》(73)

【2019.01】轩岐纵横橘井一瓢 解读《神农本草经》 □钟耀欣 白胶 原文:白胶,味甘平。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 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一名鹿角胶。 译文:白胶, 味甘,性平。主治内脏损伤,劳极病,腰痛,消瘦虚弱。能补益内脏之气,能治妇人因血虚而闭经及不孕不育症。能够止痛,安胎。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寿命延长。另一个名字叫鹿角胶。 49 73 解读:白胶,鹿角胶的别称,简称鹿胶,是鹿角经多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豆油、冰糖、黄酒)至稠膏状,冷凝,切成扁方形块块,阴干后即成。性温,味甘、咸,入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女子宫寒不孕、阴疽肿痛等症。鹿角胶补散并存,“主伤中劳绝,……安胎”均言其补益之功。止痛,言其散,《名医别录》载其可治“折跌伤损”,外伤多有失血及瘀血现象。《本草逢源》也认为鹿角“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当胎漏下血之时,用以“安胎”,如《肘后方》所言:治“妊娠卒下血,以酒煮胶二两消尽顿服”即是明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角胶对人体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能促进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量增加;对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有显著的防治和治疗作用;促进钙的吸收,使血中钙略有增高,这种钙质载运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鹿角胶入药多用开水或黄酒融化后兑服,常用量为3~6克;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治虚劳常以鹿角胶为主,配以牛乳、白蜜、牛酥、生姜汁同煎服;治虚劳多梦,常配以覆盆子、车前子同用;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与人参、白茯苓合用;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可配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以强壮筋骨。注意:阴虚阳亢者忌服。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 时间:2019-06-01 11:52:38 | 作者:李星怡 科技节又来啦,那么我这个“小小神医”又要出现啦!“小神医”今日推荐大家读的是《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 中草药知识其实很好玩,《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中草药书籍。全书共介绍了365种中草药,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便我们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类、配方及功效,并附有独一无二的小药方,方便我们对症应用。书中还汇集了许多医家名言以及中草药的传说与小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 我每次读着读着就入迷了,当我读到桑叶也称神仙草,性寒,味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等功效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桑叶不就是给蚕宝宝吃的食物吗?原来还有这样的妙用!难怪我一感冒,奶奶就会回乡下采桑叶给我煮汤喝!这可是科学秘方啊!书上还附有每一个症状的配方,我读得可仔细啦,细细品味每种草药的用处,说不定这些小药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呢! 《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内容丰富,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中草药。看着简单明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作了详细说明,使我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药用价值,也让我更简单,更轻松地学到了相关的中医知识。 在科技节中,学校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中医知识,专家从一个西瓜讲起,告诉我们西瓜的多种功效。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西瓜的用处这么多啊!专家还告诉我们,人体是显微镜,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大步骤诊病。我认真听了专家给我们的讲解,又对比了《神农本草经》上的知识,觉得我这个小神医又有进步了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了解相关的中草药知识,人人争做“小神医”吧!

解读《神农本草经》(2)

解读《神农本草经》(2) 原文: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译文: 药物有阴阳属性的相互匹配,也存在着子母兄弟样的联系,例如根与茎、花与实、草与石、骨与肉等。 药物有单用的,有相互为用的,有相互支持增强药效的,有相互畏惧而不能配伍的,有相互厌恶而抵消其功效的,有作用相反而次生毒性的,有相互消除毒性的,共有七种情形。配伍结合使用时要看到这七种情形,应该按“相须”、“相使”进行组方,“相须”、“相使”组方效果好。不要用“相恶”、“相反”进行组方。如果药物有毒性应该遏制,可以通过“相畏”、“相杀”的方法组方,如果不是这种情形,就不要配伍应用。 解读: 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从药物大类分,凡矿物类药物质地沉重而主降,多属于阴性;而植物类药物

质地轻清,多属于阳性。若单就植物药而言,凡取其花、叶、枝入药多属阳性;若用其干、根多属阴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从药物深层的内涵来区分阴阳:“阳为气,阴为味……阴昧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在药物配伍时,要辨明药物的阴阳属性,使配伍更加合理;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的“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的特殊关系,包括:①单行:指用针对性强的单味药治病即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如独参汤只用人参1味煎取浓汁,专补元气,救阴以挽阳;清金散单用1味黄芩治疗轻度肺热咳嗽;用苦楝皮1味驱除蛔虫等。②相须:即两种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相互增加疗效。如黄连和连翘同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力比单用黄连增强6倍以上;知母与黄柏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又不伤阴的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增强攻下泻热作用;全蝎配蜈蚣,止痉治抽搐效果更加突出等。③相使:即某些共性药物配伍,以1种药物为主,另1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木香配黄连,能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作用;雷丸配大黄,可以增加雷丸的驱虫功效等。④相畏:即一种药物制约另一种药物性能或抑制另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 •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 神农,古传说中“三皇”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书名冠以神农为尊古之风的假托。现行本为清孙星衍、孙冯翼辑。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又字渊如,清代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第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等,一生博

览群书,贯通经史、训诂、诸子、医药,除辑本书外,尚有《素女方》、《秘授清宁丸方》、《服盐药法》等著,于古代医籍整理多有贡献。 书凡3 卷,载药365 种,其中植物药252 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立为3 卷分别论述。卷1为“上经”,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卷2 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卷3 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 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 ---- 乌头 乌头Wutou 【处方用名】川乌——毛茛科Ranunculaceae 经文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乌头,有川乌头和草乌头之分,即川乌和草乌。川乌头即现今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的母根,即川乌,多为栽培品。草乌头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块根,即现今草乌,多为野生品种,《本经》所言乌头,应指现今草乌和川乌野生品。同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Raip. 的块根,为古代文献所载“白附子”。 本经要义乌头:李时珍《本草纲目》附子项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之。”说明明代以前,川乌头和草乌头统称为乌头。李时珍又言:“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 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其产江左、山南 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

为射罔。陶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而且说明,在陶氏时代,已将川乌头和草乌头用于毒箭的制作。味辛温:与现今教 材和《药典》记识不一致。现代认识:乌头(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中风:有两义。一指杂病中风,又 称谓“卒中”。《千金要方》卷八称谓“卒中风”。为卒暴昏仆,不省人务或突然口眼隅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病证。《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邪在络,肌肤不仁;邪在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认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指太阳表证中风,为外感风邪之病证。《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神 农本草经》言:“中风”药物尚有石膏、牡丹皮、川芎等。恶风:一是,病证名。“恶”读wu,音“误”。恶风,即怕风。多因外邪伤卫所致。二是,病邪名。“恶”读e,音“厄”。指风邪之人中凶恶者。洗洗:同“洒洒”。寒凉貌, 指寒凉阵阵发作的样子。曹元宇《本草经》当归条:“温疟 热洗洗在皮肤中。”《本经》阿胶条:“劳极洒洒如疟疾。”《素问》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王冰注:“洒然,寒貌。”《素问》卷二十三?疏五过 论篇第七十七:“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王冰注:“洒洒,寒貌。”恶风洗洗,即指患者一阵阵怕风

(完整版)2019-2020国医通神农本草经及金匮要略综合考试参考答案

1、被李时珍誉为“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的药物为()。 B、延胡索 2、具有主咳逆上气功效的药物是()。 A、当归 3、按升降学说理论,具有升浮和沉降二向性的中药是()。 A、桔梗 C、前胡 4、十枣汤中的君药为()。 B、大枣 5、导赤散中“竹叶”实为今之()。 B、竹叶 C、竹茹 1、《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为()。 A、三品分类 B、自然属性分类 3、具有推陈致新功效的药物是()。 A、大黄 4、《神农本草经》中茺蔚实为今之()。 B、益母草 5、六味地黄丸中所用“地黄”炮制品为()。 C、熟地黄 09:04 1、《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B、厥阳独行 2、虚劳腰痛,治宜() D、八味肾气丸 3、“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是用脉象来()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B、《金匮要略方论》 5、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D、半身不遂 2、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D、桂枝、甘草 3、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B、赤小豆当归散 4、百合病的病机是() D、心肺阴虚内热 5、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C、虚寒 09:22 1、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C、脾肾 2、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B、赤小豆当归散 3、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 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

C、桂枝芍药知母汤 4、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C、肢体麻木 2、《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B、厥阳独行 3、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C、风湿兼气虚 4、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C、阳微阴弦 5、百合病的病机是() D、心肺阴虚内热 1、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2、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D、大柴胡汤 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B、湿痹 3、肝着的病机是()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百合病的病机是() D、心肺阴虚内热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译文:黄芪,味甘,性微温。主治痈疽长期破损伤烂,能使脓得以排出,疼痛得止。能治大麻风病,五种痔痛及鼠瘘。能补虚损以治小儿多种病。另一个名字叫戴糁。 解读:黄芪义作黄耆,还称箭芪、戴椹,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 黄芪性微温,味甘,据测定,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硒、硅等成分,生用:益气同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言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即因外感六邪,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引起热聚肌肤,腐肉成脓,其疮面大,易成脓,易溃破,脓出易敛口为痈;疮面深而险恶者,不易敛口为疽,,生黄芪主之。“大风癞疾”古亦称“癞风”,即今所称之麻风病,为麻风邪毒感染,有传染性。目前,用中西药治疗陔病取得明显效果,黄芪就是一味效药。黄芪蜜炙用:补中益气,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崩漏带下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本草正》载:“黄耆,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口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日陷者举之。”《本草逢原》亦载:“黄耆,能补五脏渚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序录上隐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余暇,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https://www.doczj.com/doc/3e2041144.html,、酒、膏、丸散,用半夏皆且完。以热汤洗去上滑,手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洗之,令滑尽。不尔,戟人咽。旧方廿许过,今六七过便足。亦可直煮之,沸易水,如此三过,仍洗毕便讫,随其大小破为细片,乃秤以入汤。若膏、酒、丸、散,皆须曝燥乃秤之也。旧说皆称《神农本草经》,余以为信然。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芳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中国古籍全录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但轩辕以前,文本未传,如六爻指垂,画象稼穑,即事成迹。至于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乎桐、雷,乃着在篇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饰之耳。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而遭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靡,千不遗一。如此。案盖谓单行一两种毒物,如巴豆、甘遂辈,不可

便令至剂耳,依如经言。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小豆;四物一毒,服以数为丸。而毒中又有轻重,如野狼毒、钩吻,岂同附子、芫花辈耶?凡此之类,皆须量宜。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记。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华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卅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多少。医家不能备见,则识智有浅深。今辄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以《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卅种。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区KT物类,兼注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并此序录,合为三卷。虽未足追踵前良,盖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后,可贻诸知音尔。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也。《本草经》卷上序药性之本源,诠病名之形诊,题记品录,详览施用之。药有云如细麻者,即今胡麻也,不必扁扁,但令较略大小相称耳。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也;如大麻者,即大麻子准三细麻也;如胡豆者,今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

读后感:神农本草经读后感600字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 科技节又来啦,那么我这个“小小神医”又要出现啦!“小神医”今日推荐大家读的是《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 中草药知识其实很好玩,《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中草药书籍。全书共介绍了365种中草药,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便我们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类、配方及功效,并附有独一无二的小药方,方便我们对症应用。书中还汇集了许多医家名言以及中草药的传说与小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 我每次读着读着就入迷了,当我读到桑叶也称神仙草,性寒,味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等功效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桑叶不就是给蚕宝宝吃的食物吗?原来还有这样的妙用!难怪我一感冒,奶奶就会回乡下采桑叶给我煮汤喝!这可是科学秘方啊!书上还附有每一个症状的配方,我读得可仔细啦,细细品味每种草药的用处,说不定这些小药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呢! 《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内容丰富,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中草药。看着简单明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作了详细说明,使我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药用价值,也让我更简单,更轻松地学到了相关的中医知识。 在科技节中,学校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中医知识,专

家从一个西瓜讲起,告诉我们西瓜的多种功效。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西瓜的用处这么多啊!专家还告诉我们,人体是显微镜,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大步骤诊病。我认真听了专家给我们的讲解,又对比了《神农本草经》上的知识,觉得我这个小神医又有进步了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了解相关的中草药知识,人人争做“小神医”吧!

解读《神农本草经》

, 解读《神农本草经》 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译文:黄芪,味甘,性微温。主治痈疽长期破损伤烂,能使脓得以排出,疼痛得止。能治大麻风病,五种痔痛及鼠瘘。能补虚损以治小儿多种病。另一个名字叫戴糁。 解读:黄芪义作黄耆,还称箭芪、戴椹,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 黄芪性微温,味甘,据测定,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硒、硅等成分,生用:益气同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言其“主痈疽.久败

疮,排脓,止痛”,即因外感六邪,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引起热聚肌肤,腐肉成脓,其疮面大,易成脓,易溃破,脓出易敛口为痈;疮面深而险恶者,不易敛口为疽,,生黄芪主之。“大风癞疾”古亦称“癞风”,即今所称之麻风病,为麻风邪毒感染,有传染性。目前,用中西药治疗陔病取得明显效果,黄芪就是一味效药。黄芪蜜炙用:补中益气,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崩漏带下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 《本草正》载:“黄耆,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口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日陷者举之。”《本草逢原》亦载:“黄耆,能补五脏渚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

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一上品 1丹砂:性味甘、微寒。主治五脏、安精神、益气明目。也叫硃砂,形状象箭头,使用时先把它打碎,然后用吸铁石将里面的铁吸走,再过三次水,将浮在水面上的沙石类的扔掉,沉底的才是纯丹砂。不过沉底的有毒,用火一烧就变成水银。将洗过的硃砂风干后,象砂子一样,很滑的。 临床上主治心神不宁、看到鬼魅、受到惊吓、癫痫、失眠多梦,可以安神。剂量是用小指甲一挑的量放入一斤重的药丸,然后摇匀,每颗药丸上都有一层红色。如果小孩子受到惊吓,晚上不睡觉、哭闹,也可以用一点点硃砂放到饭里面吃。丹砂必须生用,不能煮,煮过以后有毒。 2 云母:凡是金石类的都是放到铁锅里烧红,冷却后打碎磨粉,才能用。 3 玉泉: 4 石钟乳: 5 矾石:明矾在铁锅里加热后会冒泡,因为里面有水,烧过后变成灰,叫枯矾。将烧过的矾石磨粉和麝香混合,比例是1/50,麝香矾石散可以治疗鼻息肉、去痰、耳朵里面发炎化脓、湿疹、阴痒带下、燥湿止痒、喉痹。 6 硝石 紫石英:炮制时先烧红后用醋浇之,然后拿出来晾干,可以增加石英收敛的效果。因为醋是酸的,取它的收敛的功能,可以治疗遗精。 赤石脂:可以治疗子宫颈癌、阴实下血、赤白带下、脱肛、盗汗、遗精、夜尿、尿频。 禹余粮赤石脂可以治疗下痢带血。 19 菖蒲:菖蒲3钱、辛夷2钱、苍术3钱,这3味药可以治疗鼻窦炎,不分寒热。肺寒可以加杏仁、麦门冬;肺热可以加干姜。 20 菊花: 21 人参:人参补气,可以补五脏,红参、高丽参品质最好。口含人参可以生津止渴。人参可以用党参代替;也可以用黄芪、甘草代替人参。采到新鲜人身后用丝布包起来,用火烤干。 有咳嗽、火热、痘疹、斑点时不用人参。一般都是在病人大虚或病初癒后气血很虚,可以用人参滋补。 22 天门冬:清虚热、润燥、去痰。 禁忌:和鲤鱼煮在一起。 23 甘草:补气血,解百毒。治疗水肿、腹水、排水时不能用甘草。过食金石类的药,人会中毒,皮肤出红疹、痒、舌头麻、头皮发麻,甘草可以解毒。炙甘草可以治心脏动悸。甘草干姜汤可以治肺寒咳嗽。 24 干地黄:女人一般用生地黄;男人一般用熟地黄。生地可以补脾胃、可以凉血、补血。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

倪海厦; 倪海厦神农本草笔记 #五脏补泄: 肝:辛补酸泄。 心:咸补苦泄脾:甘补辛泄肺:酸补咸泄肾:苦补甘泄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血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泽舍;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舍。 【注云】: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或缓、或软、或坚、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在里,需发散,用苦味。 湿症的治法,一般都是寒湿。苦味燥。温药气上。苦+热药,辅佐酸和淡味药。酸味的药收敛,把湿收起来。淡味药来排出。 舌苔,如果是黄,干,或裂开,则为内火盛;用咸冷,附苦发酸收。 如黄但湿,则为热。 便血:先血为内痔,便后血为外痔。便混血为大肠有湿热,炎症。

苦味,攻下,润燥。辛药发散。 五行生克的应用: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脾土生——肺金生——肾水。如果是入肺的药,则一定影响脾和肾。如果是消化不好,想令脾实,则可用白色的药(子能令母实),补肺,同时此药又补了肾(虚则补其 母)。五行相克。酸辣相克,酸过多则伤筋;苦咸相克,苦伤气。脾主肌,甜过多则伤肌。酸制甜。肺主皮毛,辛伤皮,皮肤不好,肺主皮,火克金,苦味克之。咸,过咸伤血,血太浓。则甜克之,但不是人工的甜糖,可甜食,甘蔗等。 酸主筋,苦走骨,甜走肉,辛走气,咸走血。凡是以上之病,尽量不要用此类药。如筋病避免用酸。稀释血。 血是否太浓与太稀,看口是否渴即知。口渴即知太浓。血太浓,则用甜制之。现在很多食品人造的是酸味,对脾有损并至筋。 五味所伤,气虚病,少吃辛辣的东西,肺主气。咸过血浓,辛过则筋急爪枯。酸多肉消皮厚。甜多骨空发落。 朱砂,用量要少,生用,不可加热,安神效果很好。朴消,咸味,攻坚用。大黄是去实。大便宜干硬时,用芒硝去把大便打碎。 盐过食伤肾,但没有盐也不行,淡咸味入肾,没有盐则水肿。 阳虚的人见阴证,阴虚的人见阳证。 药石:五石脂,很好。 菖蒲。辛温发散。通九窍,治心脏病。治疗鼻窦炎,必用辛夷花,加上苍术。此方只去堵,不治肺,如寒热,可再加味。 人参,即高丽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需按医嘱服用,不得自行选用,副作用不小。虚证用,实不用。感冒等不可用。 天冬(天门冬)。苦平,入肺。润燥,治虚热。久服益气延年。适合煮食,不生用。可以改善皮肤,使白。无热不用。不可与鲤鱼同用。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甘草:缓和解毒。急证,排水利水,不当用甘草。但甘草的半夏之毒不如生姜快。解金石类毒效果最好。黄芪炒可代参。生用甘草缓,宜胃气上升,解毒好。用蜂蜜炒,炙甘草汤,治心动悸。治心病。酒后欲呕,涨满,服甘草。 久咳嗽,必然肺有积血。除正常治疗外,当活血化瘀。 地黄:甘,寒。补药。男人一般熟地,补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女人生地。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脾虚寒的不用生地。 白术:苦,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去脾湿,脾阳不够时。健脾胃。如果脓入深时,用排脓汤,即术附汤。白术常配茯苓。茯为甘味淡味。是利湿。用以排出白术收集的水。白术有油脂,通利三焦,可治一切水肿病。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可同用。苍术为树干,白术为根。因此,白术是收脾肌湿的,苍术燥是收上部的身上的湿。白术禁忌,阴虚水少,骨篜,口干舌燥,内热,不可用。身上溃疡不用。但在肠胃中的溃疡是可以用的。 莬丝子:补肾益精。禁忌,,阳强,性功能正常的不要吃,以前如果是勃起正常,吃则会至不举。阳强,则至不软,都不好。 牛膝;攻中带补的药,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孕妇不可用。入上焦的药不可用。

老师讲神农本草经黄芪笔记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神农本草经》-黄芪,黄芪这味药呢,是临床的一个常用药,也是我前面给大家说的温阳药的一味主药,为温阳五虎将之一吧,黄芪这味药呢甘微温,甘微温它为什么也说是温阳五虎将呢,这一点也是它跟姜桂附不同之处,所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黄芪这个药呢,味,甘微温;主升的是少火微微的生气。 大家看这个条文,小儿百病以及补虚这一点,为什么虚损呢,虚损的病人呢就是阳气不能来复,一方面壮火食气精血挥耗,另外一方面是少阳之气不能来,所以,黄芪这个药为温阳五虎将之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黄芪,“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再看,味甘,甘味入中土;微温,前面给大家说了寒热温凉四气这个微温,甲木性,少阳生生之性,陈修园曾经把他归为胆与三焦。 刚才有人问,温阳五虎将是什么?温阳五虎将以前讲过,就是说,前人有人归为,姜桂附和黄芪当归,作为温阳五虎将,代表温阳学派的代表用药吧,但是呢,这温阳五虎将不是单纯从它温阳驱寒的角度说的,你看当归这个药,全身四肢逆冷的话,血脉温气不能达,非当归不行,当归可以引温药入经,本身其气就雄浑,所以当归作为温阳五虎将之末。 我们现在讲的是黄芪,主痈疽,痈疽是什么?痈者壅也,痈疽这两种病呢都是外科疾病,外科疾病它病的是什么,它病的是人的皮肤肌腠,以及经络之中的这个血气臃结,臃者壅也;疽呢,也是血气郁结的现

象,但是两种病呢,痈疽这两种病呢,恰恰有阴阳的不同,而黄芪这味药呢,它禀的是少阳的生气,所以它能入于人身的肌腠,它能入于表一层,久败之疮,也是这一点,黄芪主要是补脾肺之气,补脾肺之气呢,一个呢是肺主皮毛,脾主肌腠,皮毛与肌腠之间的那个营卫之气充沛了以后,自然而然久败之疮可以痊愈;排脓止痛,这个排脓也是一种托的现象,黄芪呢,气足了以后可以把邪气由内向外,然后人身体自然排病的一种现象,郁结通痛自止,这个止痛,这个痛一般讲什么?不通则痛,凡是有痛的地方必然有 气机的郁阻,气机通才能止痛,所以呢,这个痛就分两点,在临床上见很多痛证的病人吧,泻可以止痛,补也可以止痛,所以要注意,邪气实的病人暂时要泻,精气夺的病人要补,补就是顺着气脉的走向,顺着疾病的来势;泻就是夺,沿着经络气脉的走向去逆,逆着它的来势消落它,行针的时候这顺逆之间就能体现出来,所以说,很多种疾病,虚症的病人,你去泻它,有可能疼痛也会缓解,但是这个病人可能正气还没到达衰竭的地步,你这个时候去治它吧,虚虚实实呀,正气越虚邪气越实,虽然止痛于暂时的话,其后必然会加重。 “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这个“癞疾”呢,千金方里面,这也算一种风毒呀,当时,各种书里讲,“癞疾”也是一种天行逆气,属于风毒致胜的一种病,一般讲风毒,大家要理解,有风毒有湿毒有火毒,有六气就有六毒,毒呢,毒就是六气之盛呀,天气之盛就叫毒,并没有说除了这六气之外还有一个毒还有一个叫风毒,大家不要这样想,偏利之气呀,一般这种偏气达到一定程度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大黄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大黄 祝按《神农本草经》载“荡涤肠胃,通利水谷,调中化食”是对大黄泻下攻积的详细描述,是胃肠积滞证候的常用药。“推陈致新”是指大黄具有很强的泻下和活血祛瘀作用,其功效迅猛,与柴胡之“推陈致新”有异曲同工之妙。“安和五脏”则是对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之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表明大黄的神奇效果,能使人五脏六腑安顺通和。 ※药物解读※ 大黄——蓼科Polygonaceae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火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等。药材、饮片鉴别要点 药材: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8cm,直径3~10(15)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

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呈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砂粒感。饮片: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或块,切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可见网状纹理,锦纹明显,微显朱砂点。气清香,味苦,微涩。药材、饮片鉴别专用术语 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特有的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及星点互排列所形成的织锦状纹理。星点:特指大黄根茎横断(切)面可见的暗红色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 南大黄:药用大黄习称南大黄,主产四川甘孜、阿坝等地。西大黄:即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西北地区,又称西北大黄。 马蹄大黄:主产四川甘孜、理塘、九龙等地。习称雅黄,产于四川雅安汉源等地。药材中间凹陷,状如马蹄者,习称马蹄大黄,为大黄之上等品。临床药师、临床医师注意事项1.大黄常见伪劣品种蓼科植物土大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根:药材呈圆锥形,较粗壮,表面暗棕色,具有横长皮孔瘢痕,断面黄棕色,偶见腐朽样空洞,具特色香气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