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

设计及控制方案

技术方案

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1月

目录

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 (2)

1.1 热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4)

1.1.1 设计原则 (4)

1.1.2 方案简介 (4)

1.1.3 功能特点 (5)

1.2 热网控制系统功能 (9)

1.2.1 网络结构图 (9)

1.2.2 网络结构概述 (10)

1.2.3 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功能 (11)

1.2.4 本地换热站控制器功能 (20)

1.2.5 热网平衡模块功能 (2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

本系统是集公司多年来供热工程应用经验,专门针对北方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提供的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U6-200一

体化PLC,监控中心上位机软件采用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配置热网管理软件包、热网平衡模块、Web发布软件包及GSM 短消息报警模块,实现对各个小区换热站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存储,外界环境温度的补偿,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及调节、安全报警以及自动分析、热网系统故障诊断、能源计量分析等功能,并配合现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达到整个热网系统的供热平衡、安全、经济运行,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型换热站。

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图示

在自动化设计上,设置监控中心控制室(调度中心)一个,内含2台调度计算机同时通过通讯的方式对换热站进行监控,2台调度中心计算机为1主1备冗余。主监控操作站完成控制室内人机交互功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各站换热网的工艺管道、参数、控制流程图,包含各类热力参数、阀门等各类执行机构状态的显示和自/手动操作。监控操作站除完成基本的各换热站运行数据采集、远程调度控制、数据记

录报表生成等之外,还具备热网平衡调节、提供热网负荷需求趋势预测、预测负荷及实际负荷对比、互联网web远程浏览、手机wap浏览、手机短信报警等热网管理功能。

换热站采用就地及主控室远程控制协作方式。各站放置独立U6-200一体化PLC一套,该终端设备配有彩色触摸屏,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实现小区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及监控,如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等,并集中将运行参数发送至远方控制中心;U6-200一体化PLC可就地存储至少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参数,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值自动控制二次供回水温度,并可同时控制循环变频及补水变频,进行量值的调节;在启用换热平衡模块后,各站控制器接收主控室发送的平衡参数,结合各站过程参数调节二次供回水温度;控制器也可接收主控室下发的各项命令,完成远程控制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等。同时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变焦功能,手动调节远近焦距,最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

热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设计原则

本设计方案基于“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数字化、信息化环保工程的思想,着眼于热网“管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一个先进、可靠、高效、安全且便于进一步扩充的集过程控制、监视和计算机调度管理于一体并且具备良好开放性的监控系统,完成对整个供热运行的监测及自动控制,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的目标。

方案简介

自动化热网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结构,即采用中央及就地分工协作的监控方法。中央控制室负责全网参数的监视以及必要时的远程调控,在开启平衡模块情况下完成各换热站的流量和能量调配;各换热站根据中央控制室下发的平衡参数进行供回水温度自动,同时也可通过就地手动干预或者远程干预。本系统由调度监控中心、远程终端站、通讯网络和及监测控制有关的仪表等部分组成。调度监控中心起着调度中枢的作用,可以察看全网的供热参数,同时进行热力工况的分析来指导全网的运行。远程终端站由具有测控功能的控制装置和通讯系统组成。远程终端站通过及其相连的仪表和执行机构完成对一、二级换热站和其它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

该热力站运行管理系统采用的策略为:中央监测、现场控制。中央管理工作站主要负责检测显示热网参数(必要时提供远程控制)和各站的协调;每个热力站独立地工作,互不干扰。即使某一个换热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它换热站的正常工作。各换热站主要实现以下三方面自动控制:①根据调度监控中心的各站调控参数以及二次侧供回水温度自动控制高温水进入换热器入口调节阀的开度;②根据定压点压力自动控制补水泵转速,若回水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报警;③自动检测循环泵运行状态,并根据压力自动控制主循环泵的转速。整个通讯系统分调度监控中心、各换热站和通讯网络三个部分,通讯采用ADSL通讯方式,在调度监控中心设立专网,在每个换热站独立设立通讯方式,及U6-200一体化PLC的通讯模块相连,进行数据的收发。功能特点

换热站专用控制器功能:

1.专用控制器:专门为换热站量身定做的U6-200一体化PLC,

无需用户编程,简单易用,内置的常规功能即可满足所有换热

机组控制需求;

2.人性化显示:自带7寸真彩触摸屏,内置单双换热机组流程图

画面,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易学易懂,充分体现人性化,方

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循环泵、

补水泵的状态等;

3.参数检测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包括:一次网供水温度和压力、

一次网回水温度和压力、二次网供水温度和压力、二次网回水

温度和压力、室外温度、阀门开度、频率反馈、一次网流量、

二次网流量等,状态量采集如:泵状态等;脉冲量采集如:累

计补水量、累计耗热量等的测量;

4.通讯功能:现场控制设备能够及调度中心进行数据通信,支持

采用ADSL或GPRS通讯方式,即通过Internet和移动网络,

主从站间进行数据传输,主站可远程监控各从站工况,无论距

离远近;

5.参数存储:可就地存储至少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参数,以便供热

企业进行能效分析;

6.控制模式:本地监控站可以自动识别中控室传来的控制模式的

指令(本地控制、温度控制、直接阀位/频率控制),经过判断

执行其中一种控制指令,并运行对应的控制模式;

7.控制功能:根据换热站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相关控制;

a)根据调度监控中心的各站调控参数以及二次侧供回水温度

自动控制高温水进入换热器入口调节阀的开度;

b)根据定压点压力自动控制补水泵转速,若回水压力低于设

定值时自动报警;

c)自动检测循环泵运行状态,并根据压力自动控制主循环泵

的转速,;

8.联锁保护功能:本地监控器诊断到设备出现故障(如电机过流、

过压等)或现场工况发生异常变化(如二次网压力过高、过低等),控制器可根据相应故障诊断软件及工况评估逻辑,立即停止对应的设备运行,同时将报警类型及信息上传至中控室,尽可能地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9.报警功能:根据工艺要求,可将报警分为不同级别。

a) 各个温度、压力、水位等超限报警。至少包括:一次供水

压力、二次回水压力、二次供水温度高限报警,补水箱水

位高低限报警等。

b) 水泵、电机、电动阀、变频器、换热器、通讯系统等故障

报警;

c) 停电报警:换热站配置UPS电源,作为现场控制器和调制

解调器的后备电源,当换热站供电出现故障或停电时,控

制器能够生成停电报警信号,并通知中央控制室的调度人

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功能:

1. 专用软件功能:各个换热站控制器及调度中心Inscan HRC热

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进行通讯,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满足所

有换热站功能需求;

2.供热参数实时监测功能:调度中心直观显示各个换热站在区域

内的分布图,点击可进入换热站运行参数详细图,实时显示热

力站一级网和二级网供回水温度和压力、流量、热量、阀门开

度、水泵开启状态、循环泵变频、补水泵变频、液位等参数;

3.手自动控制模式:

a)根据现场工况提供两种控制模式用于控制换热站的一次网

阀门开度,分别为:本地温度控制、直接阀位控制。

b)根据现场工况提供三种控制模式用于控制换热站的二次网

循环水流量,分别为:本地手动控制、本地自动控制、直

接转速控制。

4. 远程修正功能:中控计算机能对本地控制站进行参数组态,包

括修改温度控制参数的给定值、控制模式及比例系数、积分系

数及供热曲线等控制参数;参数修正要设定权限。

5. 故障诊断及报警功能:根据参数信息及时诊断各系统的故障并

指导维护。应能诊断下列故障: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器故障;

通讯系统故障;各热力站水泵、电机、电动阀、变频器等设备

的故障;各热力站的超限报警;第一时间接收各远端控制站报

警和故障信号,能及时发出声光信号,并进行记录。

6.多功能报表:运行记录、报表及图形打印功能:可以自动生成、

打印多种多样的报表和参数变化曲线,至少包括各种运行记录

的日报表,统计分析报表及设备的故障状态和维护清单,包括

日/月/季等报表以及各个换热站对比统计分析,为供热企业分

析热网运行提供数据分析依据。

7.参数统计及能源计量功能:根据实测参数统计各站及全网的能

耗和水耗,计算出其平均值和累计值。计量时间可以为时、日、月、年,计量结果将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存储器内,为

量化管理和收费提供依据。

8.热网平衡功能:自动根据换热站远近距离、换热站负荷大小,

现实换热站间热力/水力平衡;

9.短信报警功能:可将报警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的手机上,用

于及时处理报警,排除险情

10.手机监管:支持WAP手机浏览:通过手机,直接浏览关键

的运行参数,真正做到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

11.视频监控:可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变焦功能,手

动调节远近焦距,最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

热网控制系统功能

网络结构图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图示(adsl网络连接)

网络结构概述

本方案将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和模块化设计理念,利用成熟的软硬件产品完成整个系统体系结构的搭建。本系统由各换热站采集控制设备、通讯网络和监控中心组成。

各换热站采集控制设备使用U6-200一体化PLC,该设备是一套相对独立运行的可编程控制设备,可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需要进行流量计算、PID闭环控制和逻辑顺序控制等应用的场合。

通讯网络是监控中心及各换热站间连接的桥梁,承载着数据传送的功能。

监控中心采用上位机软件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配置热网管理软件包、热网平衡模块、Web发布软件包及GSM短消息报警模块,实现对监控数据进行高效采集、长期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功能;以数据库为核心构成完整的数据服务层,为上层应用系统提

供稳定的数据源。

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功能

热力公司下属的各个换热站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ADSL+VPN的方式传递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需要有使用公网固定IP或域名),由运行在调度中心的组态监控软件对换热站内的压力、温度和流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整各站参数,统一调整管网平衡。

提供热网管线非矢量的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上标有各个换热站的实际位置,并显示换热站的主要运行参数,在该画面上通过按钮可以切换到任一个换热站,查看换热站的详细信息。

换热站管网运行图

提供换热站数据总貌画面,总貌画面以数据列表的形式,呈现了各个换热站在一次网、二环网中的实时采集数据以及通讯状态。

热网换热站监控总貌

提供单个换热站的运行监控画面,该画面显示单个换热站内的各数据采集点的实时运行数据。

换热站远程监控

提供单个换热站的补/回水泵远程控制画面,通过该画面可远程监控某个换热站内的补水泵和循环泵运行。

换热站远程补水/回水控制

提供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保存的历史数据可随时供使用者调取、查询。

提供数据报表生成和打印功能,可生成日报、月报、年报及同期比较报表,通过报表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管路的失水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能耗数据查询表

热网关键参数报表

提供多种数据曲线/图形显示功能,可选择任意换热站的数据点进行查看,比较实时或历史的曲线数据。

运行数据曲线

气温预测曲线

各个换热站供热区域对比饼图

提供位于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分析软件基础之上的换热站综合运行软件,拥有热网平衡轮询监视、气象数据更新、DCS数据采集报警、平衡数据分析等功能,是一套拥有强大扩展性的综合应用软件。

换热站综合运行软件图示

平衡运行前后数据对比图

多级操作权限设置,不同的操作人员设置不同的功能权限,防止不同级别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

换热站综合管理登录系统登录

异常情况报警(通信失败、循环泵全停、超流量、低流量、超温、低温等),当发生系统报警时,自动出现报警提示,并提供报警历史查询功能。

中控室报警画面

具备异常情况报警信息短信通知功能,当变量报警产生后,按预先设定好的手机号码和报警内容进行发送,及时通知相关值班维护人员。

短消息报警图示

提供数据的分析功能,通过记录的热网运行历史数据,在一个采暖期结束后及前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查出整个换热管网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升级改造提供有针对性的分析。

热网换热站统计报表

能耗数据明细

提供双机冗余备份功能,系统由两套组态相同的监控软件,一套设为主站,另一套设为从站,系统正常工作时只有主机和换热站通讯,从机不通讯,从机通过主站进行数据备份和同步。如果主机出现故障,其中一个从机接管主机工作。等主机恢复之后,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进行干预来恢复先前状态。

本系统采用网络化设计,在服务器端运行WEB SERVER程序并发布监控画面后,用户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换热站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各种运行数据。同时,可按用户需求,定制若干手机浏览页面,供用户便捷的进行访问。

手机WAP浏览

可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变焦功能,远程调节摄像头的观察位置和远近焦距,最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

换热站视频监控

同时,使用数据实时转发技术,可远程浏览控制专网内的DCS运行数据,真正实现全厂信息的集中监控。

DCS运行数据的WEB发布

本地换热站控制器功能

本地换热站在U6-200一体化PLC的7寸真彩触摸屏上提供单个换热站的运行监控流程图画面,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易学易懂,充分体现人性化,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

中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中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专业A V技术的突飞猛进,最近这几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最明显的就是大屏幕投影显示设备的广泛而迅速的铺开,视迅会议、监控中心等自然不在话下,在机场、街头、广场、商场、娱乐等大型商业设施,大屏幕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正在日益逼近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大屏幕投影显示设备已经是任何有规模的会议厅、监控中心、现场演出和音乐会及娱乐场所的必备装置;无论是大屏幕前投还是背投,在教育、商务、政府、娱乐等方面都获得广泛应用,在显示效果和规模上体现用户单位的形象和实力,更表现用户单位在先进科技的应用方面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本系统采用SONY产品系列VPL-PX40高性能数字投影机, 组成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 选用彩讯图像信号控制器, 它是特别设计适用于1x2的显示模式, 控制器可输入3组视频信号, 在配套的控制软件操控下, 可将计算器信号或视频信号放至全屏, 形成大画面, 或打开多组窗口, 形成Multi-Window的画面, 展现实时的图像。 本公司的智能集控系统更可使系统操作化烦为简, 操作者只要在一个5.7’彩色触摸屏上“一触即可“,十分简捷方便。如果需要扩展控制更多的设备(如,窗帘、灯光或其他红外、串口控制设备等),只要

增加相应的扩展模块即可。 大屏幕规格: 本技术方案中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是基于SONY公司的VPL-PX40系列的LCD投影机为主体组合而成.VPL-PX40系列LCD投影机采用3片XGA ( 1024x768) 液晶板, 最新的数字TFT技术使投影机具极高的亮度透过率, 提供高亮度输出. 系统配置选用具有高分辨率的投影机、SVS专业背投影显示屏幕、RGB 解像度的图像处理器、A V 矩阵切换器、中央集中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软件和无线控制触摸屏)及相关外围设备等组成。 100英寸SVS大屏幕显示屏总体尺寸:2083 mm(宽) x 1575 mm(高), 长宽比为4:3 单屏尺寸:2083 mm(宽) x 1575 mm(高) 组合尺寸:4166mm(宽) x 1575 mm(高) 根据实际工程实施经验,我们建议屏幕底座高度高于80厘米左右,控制台到大屏幕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 - 6米。同时,为了方便安装维护,需要提供 4 米以上的安?空间。根据实际场地要求,配备一次反射光学镜,安装空间可减少60%。投影机配备相对应的广角镜头,还可以将安装空间缩短至1.1米左右。 系统功能: 本系统是根据现代化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设计目标、场地因素,结合国内现代化显示系统的特点,以及本公司在众多实际大

立体车库的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立体车库的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立体机械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机械车库与传统的自然地下车库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优越性。首先,机械车库具有突出的节地优势。以往的地下车库由于要留出足够的行车通道,平均一辆车就要占据40平方米的面积,而如果采用双层机械车库,可使地面的使用率提高80%-90%,如果采用地上多层(21层)立体式车库的话,5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上便可存放40辆车,这可以大大地节省有限的土地资源,并节省土建开发成本。 机械车库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人在车库内或车不停准位置,由电子控制的整个设备便不会运转。应该说,机械车库从管理上可以做到彻底的人车分流。 在地下车库中采用机械存车,还可以免除采暖通风设施,因此,运行中的耗电量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车库低得多。机械车库一般不做成套系统,而是以单台集装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用地少、可化整为零的优势,在住宅区的每个组团中或每栋楼下都可以随机设立机械停车楼。

这对眼下车库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 目前,立体车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升降横移式、巷道堆垛式、垂直提升式、垂直循环式、箱型水平循环式、圆形水平循环式。 (一)升降横移式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单元可设计成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半地下等多种形式,车位数从几个到上百个。此立体车库适用于地面及地下停车场,配置灵活,造价较低。 1. 产品特点: 1)节省占地,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 2)价格低,消防、外装修、土建地基等投资少。 3)可采用自动控制,构造简单,安全可靠。 4)存取车迅速,等候时间短。 5)运行平稳,工作噪声低。 6)适用于商业、机关、住宅小区配套停车场的使用。 2. 安全装置:防坠装置,光电传感器、限位保护器、急停开关等。 (二)巷道堆垛式 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采用堆垛机作为存取车辆的工具,所有车辆均由堆垛机进行存取,因此对堆垛机的技术要求较高,单台堆垛机成本较高,所以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适用于车位数需要较多的客户使用。 (三)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 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类似于电梯的工作原理,在提升机的两侧布置车位,一般地面需一个汽车旋转台,可省去司机调头。垂直提升式立体

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太原邦意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 引言 集中供热因具有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日益成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和环保措施。随着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也不断扩大,科学的管理热力管网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于该供热自控系统,既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二次侧供水温度,保证终端热用户的室内变化不超出某一范围(18±2℃,最低不低于16℃),这样既保证终端热用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同时也要实现在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中控室可以远程调度每个热力站的参数,保证整个热网的热力平衡,供热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初步实现热网热量的计量。 二、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见系统构成示意图) 换热站PLC 控制系统可独立完成本地控制。各个换热站利用通讯系统将现场监测数据、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同时接受监控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整。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采 用GPRS 通讯方式。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安装在中央调度室的工控机上,通过GPRS 网络和下位的换热站通讯模块相连,完成换热站运行 与管理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既可以监视各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调整 工程师站 操作员站其它站点 天线 通讯模块控制系统 输入检测 输出控制 温度输入压 力输入泵状态输入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其它控制 水箱水位输入1#换热站 热量计 进口温度输入一次流量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电动调节阀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除污器差压输入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差压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电动调节阀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一次流量输入 进口温度输入热量计 1#换热站 水箱水位输入其它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泵状态输入 压 力输入温度输入输出控制 输入检测 控制系统 通讯模块天线 系统构成示意图

浴室系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浴室燃气锅炉控制方案中石化工建设 2015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系统概述 (3) 二、控制器特点 (3) 三、控制器功能描述 (3) 四、控制器电源条件与安装要求 (7) 五、控制器硬件组成 (7) 六、项目实施与售后服务 (9) 七、配置清单及价格 (11) 一、系统概述 本项目初步设计针燃气锅炉控制系统,本项目的主要工艺设备有: ●适用对象:燃气热水锅炉 二、控制器特点 ◆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的PLC模块作为核心控制器; ◆显示采用MCGS 7″彩色触摸屏,全中文图文操作界面,多窗口画面系统

工况显示; ◆故障自动识别、直观指示与处理; ◆数据分析、历史运行数据查询方便; ◆具有标准的RS232/485接口/MODBUS协议,实现与楼宇自控或DCS的连 接,实现多台锅炉的群控功能。 三、控制器功能描述 3.1 控制系统监测点 3.2控制系统原理图

缺水:由磁翻板液位计(带低位、低低位、高位、高高位信号)传输到PLC有PLC来控制,当缺水时停止所有设备的运行。 热水泵控制: 水泵为一用一备,在热水管出口直管1。5M处安装压力变送器,信号传输到PLC ,设定压力为2.5公斤,保持管道水压为2.5公斤。过24个小时自动切换。 冷水泵控制: 水泵为一用一备,在热水管出口直管1M处安装压力变送器,信号传输到PLC ,设定压力为2.5公斤,保持管道水压为2.5公斤。过24个小时自动切换。 回水控制: 在回水管上安装一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信号传输到PLC,当水温低于45度时打开电磁阀,调节回水温度在55度左右。 定时控制 该系统设有定时自控和非定时自控功能。系统可在24小时设置六组定时工作时段(各时段上班时间、下班时间、锅炉水箱温度上限、下限); 启动定时功能后,电脑根据当前时间使系统自动进入上班或下班,不同 时段可根据用户设置不同的温度围进行自控。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起止日期: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二、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三、设计目的 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 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 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 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 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 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 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 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 3. 按上述控制要求编写和设计PLC控制程序; 4. 设计上位机操作画面,包括工艺流程画面、操作画面、趋势及报警等画面; 5. 撰写设计说明书。 六、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起止日期:2016.8.29~2016.9.18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二、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三、设计目的 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 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 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 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 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 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 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 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

自控系统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四平管廊管网安装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质量: 安全: 河南蒲新防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平项目经理部 2016年3月18日

目录 1.自控系统概述 2.设计依据 3.施工准备 4.自控工程施工方法 5.电缆桥架和支架的安装 6.质量保证措施 7.安全保证措施

1.自控系统概述 接融大街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平台。 管廊使用过程中需检测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含氧量、温度、液位等,检测仪表相应有:液位传感器、氧气检测器、硫化氢检测器、一氧化碳检测器、温湿度检测器等。 2.设计依据 设计、施工及验收应遵守的国家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3.施工准备

3.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图纸和图纸说明,做好阅读记录,特别是要弄清楚下列问题: ?管、线、槽的走向、标高和有无预埋等是否确切明了。 ?管、线、槽的过墙连接方式是否交待清楚。 ?电缆槽(桥架)的支架是现场制作还是随桥架一起供货。 ?管、线、槽的支架制作要求和安装要求是否明确。 ?仪表加工件是否详细清楚。 ?控制电缆、屏蔽电位、通讯电缆、补偿电缆、专用电缆的敷设方式有无特殊规定和明确要求。 ?控制系统的盘、台、箱、柜有无防尘、防潮、防震等的特殊要求。 ?接地种类和方式是否明确。 ?穿线管、导压管、各种现场制作支架的油漆颜色是否有明确要求等等。 3.2参加图纸会审 通过会审把专业之间的交叉、衔接问题,设备、材料、加工件不明确的问题,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界面划分问题,核心设备、贵重仪器的交接、保管、防护问题要落实清楚。 3.3编制施工图预算、加工件预算和材料预算 依据图纸、会审记录、经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编制施工图预算、加工件预算和材料预算。 加工件预算包括绘制加工件图纸、编制加工件材料明细和加工要求等内容,为委托加工和编制材料预算提供必要的准备。 3.4制订资源配置计划 依据施工图预算和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制订详细劳动力配置计划和施工机具、标准仪器配置计划。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是连接热源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是指连接于城市热源管网和换热站之间的 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主要是指连接于一次网 和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机房。 根据规模和设置地点不同,换热站又可分为首站、区域换热站、集中换热站和用 户换热站。而且绝大多数换热站为了考虑供暖面积的扩容,设备的数量和容量都设计 的留有一定余量,并且如果这些换热站的循环泵和补水泵采用人工开、关阀门控制流量,由于管路的阻力增大,必将造成电能浪费。 因此换热站的控制系统节能设计与应用是换热站建设和改造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换热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换热站以及热水管网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整个供热系 统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热水管网有可以分为一次网与二次网,前者主要是指连接于城市管网与换热站之 间的管网;后者则指的是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间的管网。 所谓换热站指的是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且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以 及控制设备的机房。 二、节能控制系统产品功能特征分析 对于节能控制系统产品而言,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特征: 1、节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用途:换热站节能系统具有较多优点,包括:高效节能、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等,且其用途十分广泛,如同热力公司热网控制、工厂、机 关以及住宅小区等商业用建筑的供热采暖、生活用热水、空调等;各种需要换 热场所;各类换热站的新建、改建以及扩建工程的配套设施等。 2、节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换热站设计理念十分先进,不仅会节省基建投资成 本,而且还会使得安装维护便捷。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使得自动化以及智 能化程度提高,便于操作。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显示,也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操作,且经过计算机网路进行全程的监控,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以及人工操 作可进行互相切换。该智能控制装置具有自动控制、气候补偿以及节能舒适等 方面的特征,是当前智能建筑采暖供热的一个理想选择。

基于S7-200PLC的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电气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设计题目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班级暂 答辩小组成员(职称): 说明书主要内容:(小摘要) 热力公司换热站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多年以来供热行业一直在探讨开发能充分适应热负荷不断变化的细调节运行方式,以适应热负荷变化较大、调节频率较高对系统平衡能力的需求,满足热用户的合理需求,达到经济运行目的。 PLC控制换热站从技术上满足了这种需求,其原理是通过变送器远程采集系统运行数据,经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将信号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中央监控,同时将控制信号以组态模式实时反馈,控制电控执行机构进行系统调节,实现对二次供、回水温度的合理控制和处理突发事故。本课题来源于换热站的控制与技术,如何随时了解换热站的工作情况和有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室外温度对换热站进行及时调控,使供暖系统始终在一个最佳工况下运行,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所在。 评定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年月日

目录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绪论 (2) 1.1 换热站的发展概述 (2) 1.1.1 国外换热站发展概况 (2) 1.1.2 国内换热站发展概况 (2) 1.2 换热站的简介及运行现状 (3) 1.3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3) 第二章换热站的构成和总体设计方案 (5) 2.1换热站的简介 (5) 2.2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构成 (5) 2.3 换热站控制系统的硬件 (6) 2.3.1换热器 (6) 2.3.2 循环水泵 (7) 2.3.3 阀门 (7) 2.3.4 温度计、阀门 (8) 2.3.5 PLC S7-200 (8) 2.4 换热站工作原理 (11) 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12) 2.6 该方案要实现的控制功能 (13) 第三章控制系统实施方案 (15) 3.1 换热站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15) 3.2 温度的控制调节 (15) 3.3 循环水流量的调节控制 (16) 3.4 压力的调节控制 (17) 3.5 换热站总体控制系统方案 (18) 3.5.1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18) 3.5.2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框架图 (18) 3.5.3 换热站控制系统电气图 (18) 参考文献 (20)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 摘要:文章介绍换热站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关键词:换热站S7-300PLC 电动调节阀PID控制 包钢热电厂炼钢换热站采用人工操作、控制及运行管理,生产过程中大致根据生产生活需要,采用人工手动调节蒸汽阀门、回水阀门,以蒸汽加热凉水的方式来调节供热管道的温度,实现需要的供暖温度,但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入冬及初春季节早午晚温差较大,最高可达20℃,人工难以实时调节,此时存在能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的情况较多。 其次由于阀门的尺寸较大,蒸汽压力较高,所以调节阀门不可能按照要求实时控制,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实际供热调节温度误差高达±10%左右,造成控制温度不能够准确反映实际需要的温度,控制精度较差,并造成大量的蒸汽损耗。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手动调节,在户外温度高或低时,不能够及时调节供热温度,不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就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实现舒适的供热环境。 1、系统配置清单(表1) 2、原理说明 (1)整个换热站采用一台蒸汽电子调节阀门,针对汽水换热器的总进汽,采集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综合当时环境温度后,给出一个供水温度给定值,打入蒸汽调节供水温度,当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差值满足正常需要以及出水温度达到要求时,控制进汽量,保障正常恒温,进汽阀采用高精度数字调节阀门进行PID闭环控制,稳定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由此可免去人工调节进汽阀门,避免随机性、误差性、难操作及难控制的问题,同时可实现远程控制进汽阀门,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杜绝±10%的调节误差,大量节约蒸汽。(2)系统采用SIEMENS公司的S7-300PLC 进行现场压力及温度信号的采集,进行信号的运算及处理,实时向数字调节阀控制器发送数据,调节电子蒸汽调节阀门开度,以适时调节供热温度,达到最佳的供热效果。 系统可监视或控制的温度有:每台换热器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环境温度;系统可监视的压力有:汽水换热器供水压力、回水压力。以上参数可使用SIEMENS 操作员面板进行控制或显示。(3)针对换热站冷凝水箱采用一台电动蝶阀进行水箱的恒液位差值控制,免去经常由人工进行调节。(4)系统改造后安全性强,运行率高,供热系统仍保留原有系统所有手动控制功能,又增加了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套系统可实现互为备用,整个供热系统安全性增加一倍,增强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过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过程控制仪表与系统 题目:工业含硫废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03班 学号: 7 学生姓名:王哲 教师:李飞

工业含硫废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摘要:许多化工厂在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含有污染的有害气体,其中含硫的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对含硫废气正确合理的处理至关重要。在我国工业含硫废气一般多采用焚烧工艺,经焚烧炉焚烧,使污染性气体转换成安全物质。经方案论证后,本设计采用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控制目标温度在600-800℃设定尾气焚烧炉炉温波动范围不超过±30℃。该控制系统中运用PID算法,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送到变送器,变送器输出4~20mA的电流信号。将变送器输出的标准信号送入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分析比较所测参数与预设参数之后输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根据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变化,最终达到对系统温度的控制。 关键词: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炉温控制;流量控制;变送器 1 引言 含硫废气与加氢反应器出口过程器被加热至270-320℃左右与外补富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反应器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H2S。加氢反应为放热反应,离开反应器的尾气-换热器换冷却后进入冷凝塔。 废气在冷凝塔中利用循环机冷水来降温。70℃冷凝水自冷凝塔底部流出,经济冷泵加压后经急冷水冷却器用循环水冷却至40℃,循环至冷却塔顶。部分急冷水经急冷水过滤器过滤后返回急冷水泵入口。尾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产生的酸性水由急冷水泵送至酸性水处理处。为防止酸性水对设备的腐蚀,需向急冷水中注入氨根据ph值大小决定注入氨的量。 冷凝后的尾气离开冷凝塔进入回收塔,用30%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废气中的硫化氢,同时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塔底富液用富液泵送至溶剂再生部分统一处理。从塔顶出来的净化气经尾气分液罐分液后进入焚烧炉燃烧,有燃料气流量控制炉膛温度;废气中残留的硫化氢几乎全转化成二氧化硫,最后再对二氧化硫进行处理。 焚烧炉要控制温度在600-800℃,保证尾气可以充分燃烧,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没有危害。 温度控制系统可采用的方法有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等。

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合肥学院HEFEI UNIVERSITY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班级: 10 姓名: 学号: 10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被认为是发展较快的两个分支,工业自动化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分为过程控制和制造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测量系统。过程控制自动化是以流程工业为对象,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一、DCS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CS的工程设计主要有12项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方案论证,DCS 评估,DCS询价,技术谈判,合同签订,开工会议,系统设计,组态编程,安装调试,现场投运,整理文件,工程验收。 1.1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1、现场控制级 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 在DCS系统中,这一级别的功能就是服从上位机发来的命令,同时向上位机反馈执行的情况。至于它与上位机交流,就是通过模拟信号或者现场总线的数字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真或者受到干扰,所以目前流行的是通过现场总线来进行DCS信号的传递。

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

第四章第五节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本节的最后一节,是本节、本章、本书的最后一个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结构、流程、系统、控制与设计的关系。设计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技术与设计2》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设计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结构是设计的基础,流程是设计的方法,系统是设计的保障,控制是设计的关键。 本节可以说是这单元的“收口”部分,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比较关键,只有这部分内容理解了,才能有效的进行下一个内容——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案例中,重点要让学生会分析和选择案例,并最终会设计。 本节课可使学生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步骤,以电加热器的设计为例,实现发热、包层、控制、定时、过热保护等,这电加热器,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使用各损坏加热器的经验,作起来有一定的实践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一些产品有一定的使用经验,这些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使学生对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生活经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对失败的使用经验,能从控制与设计的角度重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被控对象的基本特性,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形成初步的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案。 2)能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制作一个控制装置;或者根据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案进行模拟实施,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式的探讨和实践改良的技术活动,提高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学习 权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分析,体会产品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思想。 (2) 培养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而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了解简单的被控对象的基本特性,确定相关的 量,会画方框图。 (2)能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制作一个控制装置并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2.教学难点: 闭环系统的设计。被控量和控制量的确定。

DB11T 722-2010 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ICS 65.060.35 B01 备案号:28407-20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22—2010 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2010-06-28发布2010-10- 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1) 5 自动控制系统 (2) 6 辅助设计 (3) 7 设计文件组成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为规范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明确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应达到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实施。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扬州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浩,李彬,李春喜,胡孟,胡明罡,金兆森,孙青松,窦以松,张晓辉,郭强,田金霞,单军,李黔湘,毛德发,税蓬勃,裴永刚,潘琼芝,贺启有,王红雷 II

DB11/T 722—2010 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软硬件设计、辅助设计以及设计文件组成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农业等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56 电工术语自动控制 GB/T 1721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B11/T 341 村镇供水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DB11/T 557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56、GB/T 17212、GB 50057、DB11/T 341及DB11/T 557界定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对作物生长环境参数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工程规模较大、分布范围较广、人工控制操作复杂,且经济条件较好,具有特殊要求的节水灌溉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 4.1.2 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实用可靠、技术设备先进、操作维护简单; b)具有手动控制的功能; c)根据土壤含水率变化能自动调节灌溉时间或停止灌溉; d)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1s; e)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8712h/a,系统维修时间不大于48h/a; f)出现管道破裂等故障时能及时停机。 4.2 系统类型 4.2.1 集中式控制系统 4.2.1.1 系统应设置单台灌溉控制器或计算机并配置相应的数据采集与控制接口设备。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 集中供暖的发展概述 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集中供暖不仅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 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20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内汽轮机的排气,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热电厂。在上世纪中,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的发展政策。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居世界首位。地处寒冷气候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据1982年资料,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镇,向全国1/3以上的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已有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暖系统外,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联结几个城市的城际供暖系统。 在一些工业发达较早的国家中,如美、英、法等国家,早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不过这些国家已非常重视发展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 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对我国的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这些年来集中供暖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目前采暖系统相当落后,具体体现在供暖质量差,即室温冷热不均,系统效率低下,不仅多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is now widely used i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owever, good heating system and goo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sometimes can not be combination well. Investigate its reason, is mainly the HVAC engineers do not understand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personnel do not understand the HVAC, neither can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heating project, comparing HVAC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VAC is the leading part, and automatic control is its auxiliary. Therefore, as a heat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t the sametime,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of automation and HVACunderstanding to coordination and guidance control personnel to do the debugging work. s Central Heating Supply System; Control system of heat exchanger; PID Regulation 换热站如今已广泛使用自动控制系统。然而,良好的供暖系统,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有时却不能很好的结合,发挥不出理 想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暖通工程师不懂自控,自控技术人员不懂 暖通,个顾个,结果两者都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工程中,暖通工程 与其自控比较而言,暖通是主导的部分,而自控只是它的辅助。因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 计方案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学生周边实例的分析,理解控制系统的含义。 (二)掌握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学会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画法。 (三)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大智慧。 二、教学容分析 本课教学容为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的第1课时。从总体上看,“控制与设计”这个单元按照控制的手段——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教材容。上节课让学生对控制手段和控制应用有所了解,下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因此,本课教学非常关键,是承上启下的核心容。 课程标准规定,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而技术素养术思想和方法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教学除了继续加深对技术与设计的知识深

度和技能程度外,更是培养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简单控制系统的实例,因此,本课教学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了解两类控制系统,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特别是要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本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对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理解以及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 三、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已具有电学基础知识和系统、控制等基本概念,具有观察和使用简单控制系统的生活体验,这些知识和经验为教学中为学生寻找教材以外的案例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电灯、亮度可调灯、声控灯等开环控制系统试验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能。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让学生的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本课教学中以“芝麻芝麻”声控制开门控制系统等问题解决为主线,激发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方框,加强学生工作过程和方框图的理解和应用

某大厦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大厦楼宇自控系统工程 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一现代化大楼楼宇自控系统的设置方案,强调了楼宇自控系统对智能大厦设备设施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胜大厦楼宇自控系统采用西门子楼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为大厦提供的西门子公司最新一代的S600APOGEE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D胜大厦的整体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将大厦内制冷站、供热站、空调、新风机组、公共区照明部分、给排水、送排风等系统纳入大厦自动化管理系统, S600APOGEE是以集散理论为基础的成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它具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扩展方便、软件优化设备运行、操作简单等特点。 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一现代化大楼楼宇自控系统的设置方案,强调了楼宇自控系统对智能大厦设备设施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胜大厦,坐落于山东省东营市西城区,总建筑面积51700m2,建筑高度为99.7m,建筑层数地上26层,地下2层,室外庭院面积约22000m2,是一座集酒店、办公、商务、娱乐、宾馆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建筑。D胜大厦楼宇自控系统采用西门子楼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为大厦提供的西门子公司最新一代的 S600APOGEE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D胜大厦的整体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将大厦内制冷站、供热站、空调、新风机组、公共区照明部分、给排水、送排风等系统纳入大厦自动化管理系统,S600APOGEE是以集散理论为基础的成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它具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扩展方便、软件优化设备运行、操作简单等特点。 一、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D胜大厦楼宇自控系统是一套将冷热源、空调、通风、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以安全、可靠、节能、节省人力和综合管理为目的。为了建成一个优良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上着重考虑了三个方面的要素。其一是确定服务于设备或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器I/O点数及点的类型,同时确认I/O 点数的接口技术处理;其二是现场仪器、仪表、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等元件的正确选择与配置;其三是中央操作站和通讯网络的配置。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 为了提升供暖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热力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号召,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助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的功能,供热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尤其在温度与热量控制方面,实现了一次达标、一次通过的愿景,用户满意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 1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1.1 结构组成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PLC、现场液位计以工控机等结构组成。其中测量装置主要对换热站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参数涵盖一次供温温度、二次供水温度、二次供水流量、用户暖气温度以及二次回水温度等参数。执行机构对供暖锅炉传输蒸汽管道的开关阀门进行有效控制。而PLC 则是接收换热站控制系統传输来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借助于I/O 模块,写入自动运行控制程序,进而完成变频器、电动调节阀以及补水泵的相关动作行为。现场液位计主要测量补水箱内的液位高低,工控机则是有效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果发现运行异常,工控机的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 换热站的控制柜对循环水泵以及补水泵进行有效控制,运行模式包括手动、自动、工频以及变频。而保障换热器正常运转的独立运行程序则存储在PLC 内,在运行时,无需借助于上位机的监控管理软件。换热站的中央控制室时时监测出口位置的暖气温度,如果温度不达标,可以及时进行智能化调整,使供暖温度能够满足终端用户需求。 1.2 工作原理 从供暖锅炉内部出来的蒸汽借助于供热管道传输到换热站,在这传输过程中,蒸汽主要是由电动调节阀的自动开、关与手动阀门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