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四柱速推)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四柱速推)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四柱速推)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四柱速推)

时辰干支查算表

时辰干支查算表 此表为已知日干支后查算时辰干支的表格,又称日上起时表 查算方法 时间 时辰 纪日干支 查1949年10月1日上午八时(或只知辰时)生人的时干支 一、已按万年历或者积压类查询表查出1949年干支为已丑、10月干支为辛酉,日干支为已未 二、本表时间栏07-09中含上午八时出生时间,时辰为辰,与纪日干支栏中的“甲已”交叉处的“戊辰”即为时干支 时辰干支为四柱之四,八字的第七、八字 甲已

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23-01 子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01-03 丑 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03-05

寅 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05-07 卯 丁卯已卯辛卯癸卯乙卯 07-09 辰 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09-11 巳 已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11-13 午 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13-15 未 辛未癸未乙未

已未 15-17 申 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17-19 酉 癸酉乙酉丁酉已酉辛酉 19-21 戌 甲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21-23 亥 乙亥 丁亥 已亥 辛亥 癸亥此为已知年干支后,以年干支查算月干支的表格,又名年上起月表查算方法年干甲已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如要查1948年三月和2000年四月的干支 一、必须先按《公元前后干支纪年查对表》或者《近两轮六十甲子与公历纪年检索表》查出年干支,如:1948年干支为:戊子;2000年干支为:庚辰二、在“年干”栏找到与已知年干支对应的“干”,如:戊子为:戊癸,庚辰为:乙庚三、月份与年干交叉的位置即为月干支。如:1948年戊子年三月干支为丙辰,2000年庚辰年四月干支为“辛巳”月干

快速推算年干支

快速推算年干支 对于爱玩算命的朋友,对方一说是某年出生,就能说出他是什么木、金、水、火、土等命,要知道年柱的干支是基础,熟记纳音五行是关键。死记硬背,无疑是非常头痛的事。路人整理出一个很不错的推算年干支的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3、干支推算。 将年度加上57的和,除以60,得出余数,将这个余数再除以10的余数是 天干的序号,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的序号。另:天干固定记忆,甲干年的尾数永远时,乙则是5....癸则是3 如:2009年的干支计算。 2009+57=2066,2066÷60,余数是26。 26÷10,得余数是6,天干是己 26÷12,得余数是2,地支是丑, 所以2009年就是己丑年。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快速记忆法 对于学习四柱预测的朋友来说,熟记纳音五行是至关重要的。死记硬背,无疑是非常头痛的事。纳音于实用预测的关系并不太大,只要知道纳音所属的五行就可以了。对此,整理出一个很不错的记忆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用天干序号加上地支序号之和即为纳音五行的序号,如果和数超过五时,就用此数减去五,得出的差即为该柱纳音的五行。 例如:该柱为甲子,甲序号为一,子序号也为一,甲序号一加子序号一,和为二,二即为此柱纳音五行之序号,即五行为金。 再如:该柱干支为己巳,己序号为三,巳序号为三,和为六。此数超过五,即用六减去五,差为一,则该柱五行应为木。 日干支快速推算绝招 乘5除4基加日,双月应须加三十, 一二自加闰少一,经几大月多加几。 基数(1900——1999基数:9; 2000----2099基数:54 ; 1800---1899基数: 25 ; 2100---2199基数:39 )1月不计算在大月内。 口诀分解:年尾(后2位数)乘以5+年尾除以4的整商数+当年基数+当日数+当日所经过的大月数(如果是平年一月加1,二月加2;闰年一月不加,二月加1;不管平闰年:三月不加,四五月加1,六七月加2,八月加3,九十月加4,十一,十二月加5.)(如果是双月应加30,单月不加)然后把所得和数除以60,取干支序号:甲子1,乙丑2,丙寅3————癸亥60.小于60者直取。

天干地支推算法

天干地支推算法 第一种、不用看历书推年干支法 一、年干基数:7. 取年个位数+7推算当年天干。大于10除以10, 用余数。 二、1、(1900—1999)年支基数:是1. 取年右边两位数+1推算当 年地支。大于12除以12,用余数。 2、(2000—2099)年支基数:是5. 取年右边两位数+5推算当 年地支。大于12除以12,用余数。 第二种、不用看历书推年干支法 一、年干基数:-3,年支基数:-3. 二、推算法:年支公式: 1、(1900—1999)年右边两位数+37推算当年地支。大于12 除以12,用余数。简易公式:a+37, 2、(2000—2099)年右边两位数+17推算当年地支。大于12 除以12,用余数。简易公式:a+17, 第三、不用看历书推日干支法3 1、(1900—1999)基数公式:5a+10+(a-1)/4+b. 2、(2000—2099)基数公式:5a+50+(a+19)/4+b。 例1:1972年9月18日的干支,由公式得: 5a+10+(a-1)/4+b=360+10+(72-1)/4+22=49 公式中除以4中取商不取余。即: 27+4+18=49 9是天干的壬,1是地支子。故,1972年9月18日的干支是壬子。 例2:2010年8月1日的干支,由公式得: 5a+50+(a+19)/4+b=50+50+(10+19)/4+33=80 即: 47+32+1=80 10是天干的癸,8是地支的未。故,2010年8月1日的干支是癸未。 注:年右边两位数为a,b是各月天数。干除以10,用余数。支除以12,用余数。

又见菊花朵朵黄,文房四宝笔奔忙,谁说百花匿踪影,待看三春遍地香。 德与秀 六甲纳音序自生十二宫吉凶表 注:从子起顺行12宫

快速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

快速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 今年是"丙戌"年,如何从2006 快速推算出"丙戌"?或者说, 如何从公元年数(包括公元前至公元后任何年数)快速推算出对应的 年干支呢?各位易友都会有各自的推算方法,我仅谈谈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对各位而言,纯属小儿科,见笑见笑。 先记住天干地支的排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试算2006 年的年干支: 年干: 6 - 3 =3 丙 年支: 6 + 5 =11 戌 2006 之"丙戌"就算出来了。 推算的依据: 一、年干 在六十甲子中,天干是十个字符,而公元年的个位数也是十个数码, 正好一一对应。公元4 年是甲子年,4 - 3=1 即对应"甲"的序数,所以 用公元年的个位数减3(若差为非正数则再加10)即是对应的天干序数。 如果把公元年的个位数与十天干对应关系记熟,推算就更方便了: 4 5 6 7 8 9 0 1 2 3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年支 在六十甲子中,地支是十二个字符,须用公元年的后两位数(十位与个位)与之对应。 假设某100 年的第一年(00 年)是鼠年,则00 + 1 对应"子",在这一百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 1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 例1: 1900年正好是鼠年,个位是0 ,对应天干"庚"; (或用0 - 3 =-3,-3 + 10 =7,按天干序数7 对应"庚")

后两位数00 + 1 对应地支"子",所以1900年是庚子年。 例2: 1975年,个位5 ,对应天干"乙"; 后两位数75 + 1 =76,除以12 余4 ,对应地支"卯", 所以1975年是乙卯年,属兔。 那么,第二个一百年呢?先看101年,101 除以12 余5 ,就是说,在第二个 一百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5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 第三个一百年,201 除以12 余9 ,在第三个一百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9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 第四个一百年,301 除以12 余1 ,又回到第一个一百年的1 。第五个一百年,余数为5 ,第六个一百年,余数为9 ,…… 可见,百年余数(暂且称之)只是1,5,9 三个数,(与后天八卦数1 坤 5 中9 乾,是巧合?还是玄机?值得推敲。) 那又怎么知道哪一百年用哪个余数呢?很简单,用公元年的前两位数(千位与百位)除以3 取余数(余0 即3),余1 取第一个百年余数1 ,余2 取第二个百年余数5 ,余3 取第三个百年余数9 。 例如: 19xx年,19 除以3 余1 ,所以19xx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1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见例2) 20xx年,20 除以3 余2 ,所以20xx年中任何一年的后两位数加5 再除以12 所得余数,即是对应的地支序数。(见2006) 例3: 公元4 年,个位4 ,对应天干"甲"; 前两位00,0 除以3 余0(即3),取第三个百年余数9 , 后两位04 + 9 =13,除以12 余1 ,对应地支"子", 所以公元4 年是甲子年。 例4: 公元前561年,个位1 ,对应天干"辛"; 前两位-05 ,-5 除以3 余-2 ,-2 + 3 =1 ,取第一个百年余数1 , 后两位61 + 1 =62,除以12 余2 ,对应地支"丑", 所以公元前561年是辛丑年。 例5: 公元3206年,个位6 ,对应天干"丙"; 前两位32 ,32 除以3 余2 ,取第二个百年余数5 , 后两位06 + 5 =11,除以12 余11 ,对应地支"戌", 所以公元3206年与今年一样,也是丙戌年。 目前,只要记住19xx年的后两位数加1 ,20xx年的后两位数加5 ,就够用了。

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年干支计算 年份-3,将减去后的数除以10,其余数所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的天干;将减去后的数除以12,其余数所对应的地支即为该年的地支。如2010年,2010-3=2007,200710······7,余数为7,7所对应的天干即为庚;200712······3,余数为3, 3所对应的地支即为寅。所以2010年的干支即为庚寅。 N=x-3-60m (0

推算日干支的多种方法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黄远珦 2018年8月2日 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

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例如:(一)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19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同时,要记住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2、推算1998年的干支。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把大拇指放在戌位上,即94年为甲戌年。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3、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年干隔位配寅月”,从戊位开始,将大拇指顺数,隔过天干,已,庚,辛,壬、癸五干到甲。甲便是98年正月的天干,即正月干支为甲寅,(戊癸之年起甲寅)再从寅支开始,按甲、乙、丙、丁、戊、己。6月干支为己未。(参看后边推月时口诀) 4、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干支已知农历98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乙亥,先用大拇指在

推日法

日干支的推算方法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10,地支12),所余的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数,即可按数字转为干支,此为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如遇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应在所求日干支数上再加1。 附:各月干支加减表 一月干支均减1二月干加0支加6 三月干减二支加10 四月干减1支加5 五月干支均减1六月干加0支加6 七月干支均加0八月干加1支加7 九月干支均加2十月干加2支加8 十一月干支均加3十二月干加3支加9 为了便于记忆,有歌一首: 一五双减一二六加零六 三减二加十四减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冬三腊三九 闰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例1:求1981年12月31日的日干支 查1981年元旦干支为己卯,己的代表数为6,卯为4,即以6、4为基数进行计算。 干:6+31(所求日数)+3(12月干加3)=40 除去周转数30,余10。10代表癸,所以日干是癸。 支:4+31+9(12月支加9)=44 除周转数36,余8。8代表未所以日支是未。 合起来可知1981年12月31日为癸未日。并由此可以推之1982年元旦干支为甲申。 好的!现重贴一下!其实,两种方法,本人都会。只是后来,觉得用加减的方法,还需要运算。如果加得数很大,而且有的是干减、支加,或反之,就觉得很麻烦。因为,没有用加减数的方法。下面是本人常用的一种方法: 元旦加五一下数即为七 七隔九月一九下十一月 元上三月一元冲四月一 四下二六一六下数八月 八下十月整十下十二月 闰年元旦兼三月下五五下七月明 七隔一支为九月九下十一单月终

干支节气速算方法文库

农历干支节气速算秘诀 农历干支节气速算秘诀 在周易应用中,无论是铁板神数、八字、卦占,还是天文、地理,中医的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等,尤其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八字、纳甲卦占,如何能快速准确无误地将时间转换成干支,就显得特别迫切。否则,即使你预测水平很高,也难以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需要。况且当你慢悠悠地排演过程,你的可信度也被打了折扣。所以,研究周易应用的人,每每惊羡于盲人算仙那秘而不传的“大小金钳诀”和“流年赶月”法。盲人算命,只要你一报出出生年、月、日、时,他手指一掐,一两分钟内便能说出你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四柱干支,同时知道你的出生年的立春交节时辰是某月某日某时,是不是闰月,而且准确无误。这种神乎其神的绝技,就成了睁眼人人人羡慕、人人想学的东西。但盲人算师却只在盲人师徒中相授,而且是徒弟出山之后才传授的,还说什么“要传流年赶,除非瞎了眼”,使这种速算方法成了千金不传的秘诀。笔者为求此术,结交了不少盲友,花费了不知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得到的往往只是片言只语,仍是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后来查阅了无数文献资料,再与盲算的片言只语结合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便将盲算的每年两句,每句七字,缩为每年一句,每句七字。熟练后便能在两分钟左右快速地推出每年各个节气的交接时间和任何一日的干支,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现无尝献出此诀,以期能真正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并希望广大易友难能将自己的绝技无私地献出。苟若如此,易学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一、干支节气金钳诀(七十年,每年一句,每句七字): 庚午(1930)白龙随井六戌飞。(六小) 辛未(1931)黑兔家解丑十八。 壬申(1932)火鸡讼贲辰廿九。 癸酉(1933)黑龙困筮十未春。(五大) 甲戌(1934)赤龙井离戌廿一。 乙亥(1935)白猪解巽二丑春。 丙子(1936)青蛇颐鼎十三辰。(三小) 丁丑(1937)黄蛇山鼎未廿三。 戊寅(1938)黑猪涣丰五戌回。(七大)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教学提纲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 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一、推算年干支 1.公式法: 把天干、地支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编上序号,如: 然后再把由公式(年份—3)÷60=商……余数的计算结果套入下列公式即可。干序=天干的个位数(为0时是癸) 支序=余数—12n(n为0、1、2、3、4)地支的个位数(大于12时用) 例如:求2005年的年干支? 套入公式(1)得:(2005-3)÷60=33 (22) 在代入本公式得:干序=22的个位数,为2。2的天干序数为乙。 支序=22—12=10 10的地支序数为酉。 合之为乙酉,所以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年。 2.查表法:

二、推算月(时)干支(现代简便计算法): 序号 1 2 3 4 5 年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首月干支丙戊庚壬甲 子时干支甲丙戊庚壬 例如:求阴历2005年2月的月干支? 由年干支计算法得出,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由上表可以看出,年干支的天干“乙”在上计算法中的第二位的“乙庚”处,其下所对应的天干为“戊”,此为一月的天干,如前所言,农历一月的地支在十二地支中定格为“寅”,合之为“戊寅”。所以2005年2月的月干支为戊寅,为戊寅月。由此类推,二月天干进一步为“己”,地支进一步为“卯”合之为“己卯”为己卯月。(余略) 又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余略)

二、推算日干支 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见下: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 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 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数 (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数 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何为元旦干支基数? 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如以2000年而言,其元旦的日干支为戊午,其序数,戊在天干中的序数为第五位,所以其基数为5,午在地支中序数为第七位,所以其基数为7。要计算元旦干支首先要明确本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因为这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平闰年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以除以4为基准,凡是能被4整除的都属于闰年,二月加上一天,为二十九天。否者便为平年,二月二十八天。其理论根据是这样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由于记年的天数是以整数而算,而小数点则忽略不计,这样每年便多出了5小时48分46秒,这样4年内便多出了23小时15分4秒,接近于1天,故按1天来计

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

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怎样从已知年份和日期得到对应的干支纪年和纪日) 摘要: 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g = 4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3 z = 8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7 +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巧妙运用和干支有关的几个计算公式,还可以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推算出古书里的干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日期。 ------------------------------------------------------------------------------ 干支纪日,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根据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记载的日食的研究,我国的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未曾间断。干支纪年的出现则略晚一些,直到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政府才下令在全国实行,至今也未曾间断。因此,

凡是需要接触中国历史的人,总不免要遇到查某一年的干支或某一日的干支,以及由年干支和日干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的问题。通常,这类转换靠查历书都可以解决。但既然干支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自然也就有从年份和日期求干支的公式。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根据干支的构成条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和序号的对照表,如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讲解学习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一、推算年干支 1.公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然后再把由公式(年份—3)÷60=商……余数的计算结果套入下列公式即可。 干序=天干的个位数(为0时是癸) 支序=余数—12n(n为0、1、2、3、4)地支的个位数(大于12时用) 例如:求2005年的年干支? 套入公式(1)得:(2005-3)÷60=33 (22) 在代入本公式得:干序=22的个位数,为2。2的天干序数为乙。 支序=22—12=10 10的地支序数为酉。 合之为乙酉,所以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年。 2.查表法: 序号 1 2 3 4 5 年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首月干支丙戊庚壬甲子时干支甲丙戊庚壬例如:求阴历2005年2月的月干支?

由年干支计算法得出,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由上表可以看出,年干支的天干“乙”在上计算法中的第二位的“乙庚”处,其下所对应的天干为“戊”,此为一月的天干,如前所言,农历一月的地支在十二地支中定格为“寅”,合之为“戊寅”。所以2005年2月的月干支为戊寅,为戊寅月。由此类推,二月天干进一步为“己”,地支进一步为“卯”合之为“己卯”为己卯月。(余略) 又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余略) 二、推算日干支 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见下: 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 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 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数 (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数 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何为元旦干支基数? 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如以2000年而言,其元旦的日干支为戊午,其序数,戊在天干中的序数为第五位,所以其基数为5,午在地支中序数为第七位,所以其基数为7。要计算元旦干支首先要明确本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因为这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平闰年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以除以4为基准,凡是能被4整除的都属于闰年,二月加上一天,为二十九天。否者便为平年,二月二十八天。其理论根据是这样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由于记年的天数是以整数而算,而小数点则忽略不计,这样每年便多出了5小时48分46秒,这样4年内便多出了23小时15分4秒,接近于1天,故按1天来计算。但这在4年内多算了44分56秒,这样积了400年刚好多出了3天,故必须要减去这3天,以消除这个人为性的误差,至于怎么个减法,阳历历法规定:凡是能被4整除的都属于闰年,但遇到公元世纪整数的闰年,能被400整除的才算是闰年,二月多出1天为29天。如以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这五个公元世纪整数年而言,1600年、2000年能被400整除为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不能被400整除,则为平年,这样在这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400年中刚好减去了3天,为1700年平年的1天,1800年平年的1天,1900年平年的1天。防止了这种人为性误差的延伸。关于这种杯400年整除为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为平年的这种说法古人又称为“每百年停闰,四百年不停闰”学说。凡年支是申、子、辰的,该年就是闰年。如1984年(甲子年),其年支是子,所以该年是闰年。但需注意,如遇公元世纪的整数,不能被四百除尽的,其年支虽为申、子、辰,亦不是闰年,道理同上。 年元旦干支的求法是:以本年元旦干支为基础,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本年若为平年,则本年元旦干支加五,即得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本年若为闰年,则本年元旦干支加六,即得下一年的年元旦干支。列公式如下: 本年(平年)元旦干支+5=下一年元旦干支

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30623演示教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1. 推算年柱干支: 推算年天干: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推算年地支:1900—1999年,年末二位数+1=年支; 2000—2099 年,年末二位数+5=年支); 和超过12,除以12余数即是年支,余数是0,年支即是亥。 2.推算月柱干支: 推算月天干:月干=年干数×2+月数,和除以10,余数即是,整除月干即是癸 推算月地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十二月为丑。 3. 推算日柱干支法:(推公历日干支) 口诀: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1-12月的调节数:1,2,0,1,1,2,2,3,4,4,5,5 或:①年数减基数,所得为差数;差数乘以5,所得为积数。 ②差数除以4,加9加日数,双月加30,再加调节数。 ③积数加和数,再除以60,所除之余数,便是日柱数。 根据“日干支序数表”查日干支 以上口诀中,①求积数,②求商和,③求余数。求得了余数,便求得了日柱。 说明:一是“基数”为1900,;二是出生年数除以4,能整除者皆为闰年,凡闰年一、二月出生者,须从“余数”中减1,不能整除者其商取整数;三是“调节数”:一、四、五月出生为1,二、六、七月出生为2,八月出生为3,九、十月出生为4,十一、十二月出生为5,三月出生为0。(1-12月的调节数:1,2,0,1,1,2,2,3,4,4,5,5)。 4. 快速推算时柱干支法: (1)日干数×2+时支数-2=时干数 (公式揭密:因为甲子日的子时是从甲子时开始,推算下去,乙丑日对应丙子,即乙2对应丙3,再下去是丙3对应戊5,正好每日的子时天干为日干×2-1,即日干×2+时支数-2) (2)时支是固定的。时辰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 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 1、年干支推算法: 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 (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 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2、月干支推算法: 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具体如下: 一月为寅月:从立春到惊蛰 二月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 三月为辰月:从清明到立夏 四月为巳月: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为午月:从芒种到小暑 六月为未月:从小暑到立秋 七月为申月:从立秋到白露 八月为酉月: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为戌月:从寒露到立冬 十月为亥月:从立冬到大雪 十一月为子月:从大雪到小寒 十二月为丑月:从小寒到立春

快速推算干支公式

快速推算干支公式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做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做12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做10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个阴历年份对应的干支,是该月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干支,皆可以此天为参考。即计算出欲求当天与2000年元旦相距总天数,假设相距总天数为A。 则公元2000后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取余数0-9即为日干;(A-5)÷12,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而公元2000前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再用10减去余数0-9即为日支;(A+5)÷12,再用12减去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例:求公元1937年7月7日的日干支。1937年7月7日到2000年元旦的总天数为: 25+31+30+31+30+31+(360+5)x62+15(15个闰年比平年多出一天),因360与(30+30)皆为12与10的公倍数,故可省去。只计25+1+1+31+5x2+15=83。(83+5)÷10余8,10-8=2即乙; (83+5)÷12余4,12-4=8即未。故公元1937年7月7日是乙未日。 日干x2+时支数-2=时干数 如缩短计算范围:则推算日柱干支,必须先算出元旦日干支。以元旦日干支推算其他日干支。 ⒈推算闰年元旦日天干: ①在二十世纪,闰年的末二位数÷4为元旦日天干(超过10,方法同前述)。例如1988年元旦,88÷4=22, 减20后余2为乙。 ②在廿一世纪,(闰年的末二位数+100)÷4为元旦日天干。例如求2008年元旦日的天干:(08+100) ÷4=27庚。 ⒉推算闰年元旦日地支(适用于20、21两个世纪) 。将上面已算出的元旦日天干数÷4,然后看余数。 余数为1,则地支是午;余数为2,则地支是卯;余数为3,则地支是子;余数为0,则地支是酉。为了便于记忆,可用谐音记做“吾冇子有”。即“你有我没有之意”。例如1912年元旦日,天干数为12÷4=3,即丙,地支数为3÷4余-1,即3,亦即子,则1912年元旦的日干支为丙子。 ⒊推算闰年任何一日的日干支

不用万年历快速推算四柱干支全解

不用万年历快速推算四柱干支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1.干支序数: (1):天干:1(甲) 2(乙) 3(丙) 4(丁) 5(戊) 6(己) 7(庚) 8(辛) 9(壬) 10(癸)。如:干丙的序数=3。 (2):地支:1(子) 2(丑) 3(寅) 4(卯) 5(辰) 6(巳) 7(午) 8(未) 9(申) 10(酉) 11(戌) 12(亥)。如支酉的序数=10。2.推算年柱天干: (1):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末位数-3=年干序数(负数则加10,0作10看)。 (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末位数(取负数)+8=年干序数(负数则加10,0作10看)。 (3):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8。 3.推算年柱地支: (1):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负数则加12,0作12看)。 (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取负数)-2]÷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负数则加12,0作12看)。 (3):简便方法: ①1800年—18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9)÷12的余数为年支序

数。 ②1900年—19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十1)÷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③2000年—20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5)÷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④2100年—21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9)÷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⑤2200年—22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1)÷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说明:(公元年数末二位数+k)÷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k有三种情况:公元年数首二位数÷3余数为0时,k=9;余数为1时,k=1;余数为2时,k=5; 例一:求阳历公元前7年的年柱干支。 解:年干序数:-7+8=1,年干甲。 年支序数:(-7-2)÷12余数-9,加12转为正数3,年支寅。 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阳历2000年的年柱干支。 解:年干序数:0-3=-3,加10转为正数7,年干庚。 20÷3余数2,k=5。 年支序数:(00+5)÷12余数5 年支辰。 年支序数:(2000-3)÷12余数5 年支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干支快速推算法

干支快速推算法 一、年干支公式 ⒈(1900——2100)年干公式: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己”。 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 (2不足减就补10成12) ⒉年支公式:(1900——1999)年支=年尾二位数+1 (2000——2099)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 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 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己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二、月干的推算只要知道年柱的干支,就可知道月柱的干支。推算月柱歌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三、日干支公式:基数:(1800——1899)年25;(1900——1999)年9;(2000——2099)年54;(2100——2199)年39。⒈口诀: 乘五除四基加日,偶数月份加三十;平年一二月自加,闰年二月只加一。其余月份平闰同:四五加一三月零,六七增二

八加三,九十添四五临冬。除以六十看余数,对应干支计顺序。⒉详解:先用公历年、日之数。取公历年后2位数乘5,然后取公历年后2位数除4,再将公历日加上基数。记住此三次运算之和。再看公历月份。凡是偶数月份,均加30;凡是平年(公历年份不能被4整除的即是,二月为28天),一月加1,二月加2;凡是闰年(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即是,二月为29天),则一月不加数,二月只加1。其余月份不论平年、闰年,均为:三月加0,四月、五月加1,六、七月加2,八月加3,九、十月加4,十一、十二月(冬天的两个月)加5。总和除以60,小数点后的数去掉,与整余数对应的“六十花甲子”干支即是当日的干支。四、时干的推算只要知道日柱的干支,就可知道时柱的干支。推算时柱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不用万年历快速推算四柱干支揭秘

不用万年历快速推算四柱干支揭秘 以前要知道某一天的天干地支最便捷的的方法就是带一本万年历,但不同版本万年历有时天干地支会有相差,历史上就有过对照万年历排八字由于不同版本而引起争议的事例,如《民国易坛奇才----瞎子王传奇》中就有最典型的事例。如果没有万年历怎么办,那么就得学会盲人中流传的“流星赶月法”,此法虽好也准确无误,但是能背下这么多口诀也是不容易的。我偶尔得一密诀,介绍了用一公式计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一九00年到二一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比流星赶月法不知要省事多少倍。 1:1900----2100年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2:1900----19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3: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2+月份 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 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注:2月份要么是28天,要么是29天,每隔4年为29天的,其他均为28天。比如:2000、2004、2008年等年份的2月份均为29天。 5: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自己推巧去吧,这样你可以排任何一天的四柱了哦。注:此处的日支序数应为时支序数,可能是笔误。 6:还有一法,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戊子40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40岁去30余10天干从戊倒推10位是已,地支40去36余4从子倒推4位是酉生年就是已酉。62岁生年余2从今年的天干戊倒推2位是丁,从今年的地支子倒推2位是亥。 从此每年每日的干支不用去翻皇历了,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你都知道,人家还以为你记性如此了得呢,你就省点时间多悟道吧。 附文:盲人心算万年历法 万年历是一种将公历、农历、干支历相互对应,编排在一起的历学工具书。查用万年历,主要是使用年历中的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最悠久的历法。它以天象为依据,符合物候特点,体现了五行旺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简法

总之自己找规律记住六十甲子顺序数即可。(甲尾数都是1,乙尾数都是2,丙尾数都是3……..地支都是逆转隔1。例如:1-11-21-31-41-51为子-戌-申-午-辰-寅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法 1、推算年干支 公式:x年干支序号=(x年-3)÷60之余数。(找对应六十甲子序数即可) 例子:1986年(1986-3)÷60余3,3对应60甲子序数为丙寅。 2、推算月干支 歌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3、推算时干支 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月和时对照表,可以不背口诀记住(月起丙,时起甲) 月时 甲己丙(寅月)甲己甲(子时) 乙庚戊乙庚丙 丙辛庚丙辛戊 丁壬壬丁壬庚 戊癸甲戊癸壬 4、推算日干支 (1)先确定每年元旦干支

公式:本年元旦干支=去年(平年)元旦干支+5 本年元旦干支=去年(润年)元旦干支+6 例如:1983年为平年,元旦为己丑,六十甲子序号是26,加5等于31,那1984年元旦干支是甲午。 (2)日干支推算 公式:日干支序号=(本年元旦干支序数+日数+月加减数)-60×某数 (某数的取值为0、1、2,为了使数大于0小于60在60甲子数内) 歌诀: 二月六月加三十,三月应加五十八, 四月二九五五九,三一、二、三八十腊, 七零九二冬月三,元月减一是定法。 歌诀是平年的月加减数,闰年从3月1日起(即3月份)开始每月多加1,即3月应加59,4月加30。以此类推。 例子:1981年10月25日的干支 元旦假如已知1983年的元旦干支(上面有例子为26数)1983年元旦干支-2×5=16,对应己卯 10月25日序号=(16+25+32)-60×1=13(丙子) 备注:奇门遁甲是天干学,年干支可以有的时候不用地支,那么年的尾数1对应辛,2对应壬,以此类推。例如1971年尾数1年干就是辛。 1、辛 2、壬 3、癸 4、甲 5、乙 6、丙 7、丁 8、戊 9、己0、庚 平年和闰年算法:4年里有1闰年,可以被4除尽的就是闰年(闰年2月29天,平年28天),整百的年需要用400除,比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