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笔记(精华稿)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笔记(精华稿)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笔记(精华稿)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笔记(精华稿)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历年真题

2017年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中等)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部分30小时,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A《钦定学堂章程》 B.《虽迫教育章程》 C.《劝学所章程》 D.《小学校令》 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僧院学校 3.白版说,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B.洛克 D.卢梭 4.从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的教育是普及() A.初等教育 B.初级、中等教育 C.高等中级教育

D.高等教育 5.下列关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7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规 律中的() A.不平衡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 A.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B.度过‘’危险期“ C.解决青春期问题 D.解决学业问题

9.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发生变化结果 这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0.下列表述中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 A.学生获得的荣誉 B.学生的日记 C.学生的尊严 D.学生的财务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A.示性 B.复杂性 C.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D.长周期性 12.最早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博比特 C.泰勒 D.斯宾塞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笔试40分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案例!

【教师资格证】笔试40分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案例! 教师资格笔试备考初期大家都会把握不准教学设计,因为没有写过教案,更没有上课经验。笔试中的教学设计题这40分的确不好拿!因此,今天小编带来万能的教学设计答题模板,赶紧学起来,稳拿40分! 1教学目标 1. 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是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如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2.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3. 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ps. 大家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必考!) 2教学重点难点 1.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个人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说课教案3

试讲题目6 Module2 Vocabulary and listening Teaching content 1.Learning some new words 2.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In this period, we will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oder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Teaching Aims 1. Review the useful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learned in this module. 2.To 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for details and understanding 3.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know what they can do before ,while,after listening. 2.To test the listening teaching through speaking activit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Try to talk with others in English. 2.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by listening the material. 3.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he modern society develop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ge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pick some important numbers and data from listening material. 2. Master some function about the neighbourhood committee. Teaching Method s 1. Speaking, predicting, listening ,disgussing, and practicing. 2. pair-work and group work. Teaching Aids 1. the blackboard 2. the multimedia or the radio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Greetings and Lead-in Step 2 Vocabulary Ask Ss to check the meaning of these words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Suggested answers: crowded, fascinating, huge construction similarity unfortunate inhabitant freeway Step 3. Listening 1.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tick the topics you hear. Climate industry location pollution population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处理“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会认、读、写小数。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收集信息,引入小数。 1.整理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信息。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逛超市或采用别的方法收集一些物品的价格,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收集到的商品的价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一块橡皮0.2元一本笔记本3元一袋三全汤圆7.60元一个书包45元一管佳洁土牙膏10.55元一卷彩笛卷6元 2.对比整数和小数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像3、45、6这样的数都是以前学过的整数。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另一类数的特点。 3.揭示课题。教师告诉学生:像0.2、7.60、10.5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其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擦掉整数价格)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认识小数。 1.读、写小数。 (1)学生尝试读小数。教师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面的数要一位一位的读,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尤其注意小数部分的读法,不要受整数部分读法的影响。) (2)教学写小数。学生练习写小数。(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谈话:这几种商品的价格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知道它具体表示多少钱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交流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直接板书在整理的小数后面。)0.2元2角7.60元7元6角10.55元10元5角5分提问: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练习: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3.教学例1。 (1)谈话引出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小数?(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2题)谈话:看来,小数不仅可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 ) A. 《爱弥儿》 B. 《教育漫话》 C. 《普通教育学》 D. 《人的教育》 3. 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B)。 A. 传授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 C. 形成技能 D. 培养个性 4. 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 )。 A. 综合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潜在课程 5. ( C)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A. 初中 B. 婴儿 C. 小学 D. 幼儿园 6.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C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7. 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C )。 A. 劳动任务 B. 工作性质 C. 劳动对象的特点 D.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 个人活动包括( D )。 A. 体育竞赛 B. 学科小组 C. 科普讲座

D. 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C )。 A. 探究性活动 B. 发现性活动 C. 训练性活动 D. 社会性活动 10.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11.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 )。 A. 孔子 B. 墨翟 C. 董仲舒 D. 朱熹 1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 是同时的 B. 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基础知识汇编(完整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基础知识汇编 (完整版) 如何说课 一、说课的意义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对于了解、研究和评价一节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又不牵涉到学生,简便易行。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2、理论性与科学性。 在备课中,虽然教师对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

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教材,就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 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迫使教师去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说课还需要教师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3、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人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尤其对说课者是最贴切的指导。 当然,说课也有局限性。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理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得好,但教得不好,或者教得好而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要把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df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1. 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 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的这种联系一方面放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又通过其特定的文化功能阀作用与社会。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维斯康星思想明确的得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在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在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包括以下三点。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2015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总体的评价目标 1、能了解最初步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 2、能掌握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中学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 3、结合知识教学,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 1、“了解”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30%,填空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认知层次比例:了解30%,理解50%,掌握20%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的基本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的基本类 型教学设计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特色题型。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教学设计题一般仅要求设计教案的局部内容或教学活动过程若干环节,一般不要求考生完成完整的课时教学方案设计。考生所应完成的教学设计内容与任务,与试题分数权重相匹配。 从测评角度来看,教学设计题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活动过程的模拟与简化,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其基本结构形式是:情境+教学设计要求与任务。情境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内容及相关要求、学生情况、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环境等,其中,教学内容一般选自中小学各科课标教材,适合进行教学设计,与考生报考的任教课程一致。教学设计要求与任务属于试题设问,是考生应按照规定具体完成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同于对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的回答,均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是考生进行教学设计所完成的任务。例如,2011年下半年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教学设计题,试题情境是: 材料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电磁感应”的内容标准。 材料2:某高中物理课标教材“电磁感应”一节为“科学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设计了三个实验,探究1、探究2、探究3(具体内容,本文略)。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电路和磁场等知识。 教学设计的要求与任务是: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分析教材中“探究2”在“电磁感应”一节课中的作用;完成“探究3”的教学片断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2014年下半年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试卷中的教学设计题,试题情境是: 试题给出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 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2016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范文《燕子》

2016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范文《燕子》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会第一时间发布报名条件等内容【说教材】 【教材简介】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2016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内容可以参考《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模拟试题,方便大家提前备考考出好成绩。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更多天津教师招聘真题欢迎登陆天津教师考试网。 【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1.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 C ) A.研究范围B.研究对象C.研究任务D.研究课题 2.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这是教育学哪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A ) A.萌芽阶段B.独立形态阶段C.发展多样化阶段D.理论深化阶段3.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人类社会教育的( B ) A.永恒性B.目的性C.生产性D.阶级性 4.为了扩大教育对象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而采用了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 社会是( D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实践 6.推动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 D.文学艺术 7.为我国正确的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 的( B ) A.阶级斗争理论B.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 8.义务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 C ) A.全面性B.全体性C.强制性D.基础性 9.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从小学至高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D.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11.我国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人别教学制B.道尔顿制C.班级上课制D.分组教学制 12.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是( A ) A.道德任何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学生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以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是( D ) A.班集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名词解释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 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 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 学。 第四章教育目的 3、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 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4、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经济政治的要求,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5、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 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 6、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的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8、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陪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第七章课程 10、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从狭义 上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1、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12、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13、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学科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14、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的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15、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形成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系统化活动, 他包括课程计划的设计、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及教材的设计。

教师资格证教案经典模版

教案标准格式 一、标题(课时)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旧课复习(时间) 2、新课内容(时间) 3、新课小结(时间) 四、作业 五、教学后记 教案(首页)

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 课程教案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 音像讲解等。

教案参考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设计编写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 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二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升华经验的基本途径。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及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 3、正规教育的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5、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6、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主导) 9、近代教育的变化表现: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0、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公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1、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萌芽 15、卢梭:《爱弥儿》 16、洛克:“白板说” 1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8、杜威:《民本主义及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 19、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 20、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章、教育及社会的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教案写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教案写作 (一)形式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体现,有相对的格式与要求。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叙述式、表格式两种。 1.文字叙述式 这是一种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 2.表格式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教案形式,一般有学校发给教师。 (二)主要内容 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反思与评价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学设计不必具有固定的形式。 1.基本内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4)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9)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10)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2.教学过程的步骤 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新课 ①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②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③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①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③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4)归纳小结 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5)作业安排 ①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②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三)主要作用: 1.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不认真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教材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