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流化床锅炉料层差压及炉膛差压的控制1

循环流化床锅炉料层差压及炉膛差压的控制1

循环流化床锅炉料层差压及炉膛差压的控制1
循环流化床锅炉料层差压及炉膛差压的控制1

通过对某热电公司一台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调试运行中发现的几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试图摸索出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指导实际运行操作。

1.锅炉运行情况概述:

1.1.该锅炉是由XX锅炉厂生产的XG-130/3.82-M13型中温中压、单汽包、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全钢架“M”型布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分离和回送装置采用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和“U”型返料器,锅炉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操作。

1.2.主要设计参数为:额定蒸发量变 130t/h,主汽压力 3.82Mpa,主汽温度 450℃,

锅炉热效率 90.37%,物料循环倍率 25~30,脱硫效率(Ca/s 为2.0时) ≥80%,

燃用设计煤种燃料消耗量 20.06t/h,石灰石消耗量 0.51t/h,密、稀相区燃烧份额 6∶4

1.3.设计燃煤特性:

收到基全水份(My): 8.22%收到基挥发份(Vy): 26.67%收到基碳(Cy): 47.56%

收到基灰份(Ay): 32.11%收到基氢(Hy): 2.5%收到基氧(Oy): 8.34%

收到基氮(Ny): 0.77%收到基全硫(Sy): 0.4%入炉煤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1.5mm。

1.4。锅炉调试运行情况: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调试运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主要表现在运行稳定、带负荷能力强,在最高负荷143t/h时和最低30t/h时仍能保持良好的运行性能。从整个运行情况看,该炉物料分离器分离效率高,因而确保了锅炉物料循环量达到设计要求,从燃烧效果看,该炉燃烧效率很高,飞灰含碳量、底渣含碳分别在5%和1.5%以内,实际燃料消耗量16-18t/h左右。但是,该炉在调试运行中也发生了诸如床层结焦、物料将床层和返料器压死、床层或返料器物料消失、床层返料器结焦等不正常情况,这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锅炉运行安全,也造成了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异常情况原因分析:

2.1.从发生异常运行情况时的工况统计数字来看,大多数都处于升、停炉或加、减负荷的变工况过程中,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也是在锅炉负荷较高或较低时但次数较少。也就是说大多数异常情况是发生在锅炉处于一种不稳定工作状态之中。2.2.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特点:因异常情况主要发生在升停炉或变负荷过程中,在对一、二次风量、返料量和给煤量进行调整时发生的,因而对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特点的把握至关重要。由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属高倍率循环炉,锅炉厂根据设计煤种属高挥发分、高热值、低灰分的特点选用高倍率循环的燃烧方式是完全正确、合理的,该炉表现出很高的燃烧效率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25--30的物料循环倍率意味着在以16-18t/h的给煤量加入炉膛的同时,约有400-480t/h或更高的循环灰量在炉膛和主循环回路中循环,其中炉膛中的循环灰量份额占绝对优势,即炉膛中的颗粒浓度极高(是一般循环流化床锅炉颗粒浓度的2.5-3.0倍),而炉膛上、下部(即密、稀相区)颗粒浓度分配(即燃烧份额)主要是由一、二次风量比例及返料量大小决定的(给煤量的变化

也有影响但较弱)。因而如果在变负荷操作过程中,对一、二次风量及比例、返料灰量及给煤量的调整未能把握高倍率循环炉的特点而造成调整失当,势必引起炉膛内上下部颗粒浓度大幅度波动,当这种波动影响力达到使炉膛上下部颗粒浓度比例严重失调时,就会出现:或下部颗粒浓度过大物料将床层压死;或物料大部或全部集中于上部空间床层物料消失。

同时,炉膛内颗粒浓度的大幅波动也使炉膛出口的颗粒浓度发生大幅波动,而这种浓度波动也引起炉膛出口含尘烟气温度和烟气速度(当炉膛出口负压值保持不变)的大幅度变化,进而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产生重大影响。或因炉膛出口颗粒浓度、温度、速度(此三者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且三者变化值分别都与分离器效率变化值成正比例关系)大幅上升,分离器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此上升幅度以近三次方速度进行),亦即分离器下来的返料量可大幅增加,造成返料器松动床所受到的压力大幅增加,如此压力增加是瞬间进行的,松动床将无法承受而被压死;反之,当炉膛出口颗粒浓度、温度、速度大幅下降时,分离器效率也大幅下降,返料量也随之减少。如发生床层压死等极端情况时,返料进入立管中的量几乎为零,而返料风如未被及时停用,则立管中仅存不多的返料仍将被送入炉膛,当立管中存料料位重力不足以抵消返料风压时,立管料层就会被击穿,造成返料器空床。由于引风机的抽吸力和分离器阻力的共同影响,炉膛床层中极细颗粒有可能沿返料通道反窜到尾部烟道。

2.3.运行操作的影响分析:由于使用了DCS系统这种较先进的控制手段,运行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完成各种监视和操作任务。DCS系统不但可让运行人员利用点击鼠标的方式操作所有开关量,而且在进行各风门档板、阀门开度、辅机转数等开关量调节时可由运行人员根据需要直接设定好目标值,经确认后由微机自动快速跟进调节电动操作机构执行,执行完毕后微机还将执行情况以反馈信号的方式予以反馈。此种控制方式被掌握后不但大大减轻了运行人员工作量,而且操作准确率极高,省时省力。经一段时间磨合,运行人员均能熟练运用此项操作技能。

这种操作手段不但被熟练地运用于锅炉正常运行中,而且在升停炉、加减负荷等变工况中,运行人员也根据运行经验使用该手段,以期用较快速度完成各项操作。

根据该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往发生的一些异常情况大多发生在升停炉和加减负荷等变工况过程中的事实,我们对运行人员在变工况时的一些操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经对各种变工况下的一次风量和风压、二次风量和风压、返料风量和风压、点火风室压力、床层压力等操作曲线,并结合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各种异常情况的发生除了煤质(含粒度)变化、设备结构设计存在着的一些不足等客观原因外,与运行人员在变工况时的操作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现将各种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和现象分析、讨论如下:

2.3.1.一次风量增加或二次风量减小操作幅度过大、过快,炉内一、二次风量比例失衡:在升炉和加负荷过程中,运行人员往往依运行经验在进行一、二次风量调整时采用预先设置目标值,后由微机带动电动机构执行快速达到目标值的方法进行操作的。这种操作方法带来的后果是,依据循环流化床加负荷先加风、后加煤的操作原则,司炉在升炉和加负荷过程中,也是先加风后加煤,而在风量调整时又按先加一次风后加二次风的顺序进行。如此,当一次风量的增加是通过微机操作快速完成的(此时间只须几秒至十几秒),而且风量调整幅度达几万立方米时的极端情况下,在此瞬间炉内工况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当一次风量增加时二次风量、给煤量并未增加跟进,此时炉内一、二次风比例中一次风占绝对优势,炉内颗粒浓度份额(燃烧份额)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大量原本停留在炉下部密相区内的颗粒,因一次风速随风量迅速加大而超过颗粒终端速度,

被送入炉上部稀相区。床层颗粒浓度迅速下降,这使一次风速进一步加大(料层阻力在进一步减小),床层颗粒浓度进一步减小,除那些为数不多的终端速度大于一次风速大颗粒外,床层颗粒几乎全部离开密相区——床层物料消失。与此同时,稀相区也因瞬间浓度增加过快,稀相区燃烧份额迅速加大,使炉膛出口颗粒浓度和烟气温度迅速增加,如此时炉膛出口仍保持为负压则烟气速度也会增加。随着炉膛出口(即分离器进口)含尘气流的浓度、温度、速度的迅速增加,分离器分离效率也将迅速提高很多,被分离出来进入返料区域的返料量迅速加大,返料立管中灰柱对返料器形成的压力迅速加大。由于这种压力增加量远超过一次风增加量对返料风的影响,造成返料器堵塞。如正常运行时返料器烟温度接近1000℃,返料器被压死后就可能发生结焦。

2.3.2.一次风量或二次风量操作幅度过大、过快:在停炉或减负荷等变工况过程中,如一次风量或二次风量调整操作同样采用微机快速(几秒至十几秒)完成的方法,其幅度达到几万立方米时,将使炉内上下部物料颗粒浓度同样发生急剧变化。由于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上下部物料颗粒浓度极高,二次风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除加强对颗粒燃烧扰动、补氧提高燃烧效率外,还将炉膛划分为密相区和稀相区两个相对独立的燃烧区域,即起到进行炉内颗粒浓度分配的作用。在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炉膛内上部物料颗粒浓度极高,因而其重度(含内循环颗粒重度)也很大,往往是低倍率循环炉的2.5—3.0倍,故二次风还以其足够的刚度(其风速一般达60-100m/s)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炉上部颗粒重度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如锅炉停炉或减负荷等变工况操作中,减(或停)二次风量(机)时,也采用微机设定目标值快速完成操作,造成二次风量减小幅度过大、过快,二次风支撑炉膛上部物料支撑力瞬间减小很多(或消失),这样,大量终端速度超过一次风速的炉膛上部物料(含内循环物料)就会瞬间向床层集中,而次时即使一次风尚未减小,也难以承受整个炉膛物料重力瞬间对其产生的压力,床层由流化床变为固定床,床层被压死。不仅如此,即便在正常运行二次风量调整也会对床层高低产生一定影响,这在锅炉运行过程已得到了证明。而一次风量如减小时幅度和速度过大、过快,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

2.4.锅炉系统局部结构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影响:

2.4.1返料器的结构设计的影响:该锅炉虽设计采用高倍率循环,有着浓度极大的物料循环,但锅炉厂在返料器的设计中对此并未予以充分关注,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将返料风室设计成矩形,而非布风性能优越的等压风室。在返料风和松动风量分配的结构设计时,也只不过是在布风板开孔率加以考虑,而返料风帽与松动风帽结构型式和风帽孔径却完全一样,并未在两种风帽结构设计上多想些办法。这些结构设计很难保证两个风室的风压在锅炉变工况即返料量大幅度变化时保持一致。同时,也未在返料立管下端(返料器进口)设置温度和压力测点,返料立管看火孔处也未设计观察平台,使运行人员无法从仪表和就地观察返料器内返料整体的运行情况,即使感到返料器运行不正常,进行返料风调整时很盲目。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如此重要的返料器运行情况因结构设计不周而成为运行监视的盲区,锅炉运行工况特别是返料情况一旦大幅变化,运行人员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快速判断和果断处理。这也是锅炉异常情况频发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2.4.2.返料风系统设计的影响:设计院在进行返料风系统流量测量装置设计时,只是在返料风母管上设置了一个测量装置,正常运行时尚能保证监视需要。但因返料风量和松动风量无单独流量监视装置,当返料量发生大幅变化时,运行人员很难通过两个风室风量的调整保持左右两个返料器及同一返料器返料风室和松动风室的风量平衡。再加上返料器风室非等压设计,当返料大量增加时,松动风量急速下降风压急速上升。因返料

器结构原因无法保持松动风室的压力恒定,大量风量向压力相对小些的返料风室流去,造成松动风量进一步减小,返料将返料器压死。反之,返料大量减少时,松动风因压头急速下降风量急速上升,将立管返料击穿,返料被吹散。这些因素加速了异常情况的发展。

2.4.3.给煤系统及给煤机结构设计影响:因煤仓设计原因给煤机进口常堵煤,造成煤流不稳。同时,两台“U”型绞笼给煤机因给煤机能力限制,单台给煤机出力达不到锅炉满负荷运行要求,一旦任一台给煤机断煤对锅炉运行工况特别是对炉膛燃烧工况影响很大,如处理给煤机断煤时间过长,床层的稳定性被破坏,炉膛上下物料浓度分配发生改变,司炉此时若处置不当,异常情况亦随时可能发生。

3.异常情况处理对策探讨:

3.1.运行操作原则性处理对策:针对高倍率循环锅炉的运行特点,在对锅炉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必须对运行人员在运行工况调整特别是变工况调整操作作出一些原则性规定,以指导运行操作,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3.1.1.一次风机风量调整:在一次风量调整时,禁止使用在DCS中设定目标值后由微机自动跟进快速完成操作的方法进行。而必须用点击鼠标的方法小幅慢速完成一次风量加减操作,将因一次风量调整给炉内上下部颗粒浓度分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避免运行异常情况发生。

3.1.2.二次风机启停和风量调整:根据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特点,要求在升炉期间必须尽可能地早投用二次风机,而在停炉时应尽可能迟地停用二次风机,以保证炉内上下部颗粒浓度分布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床层压死或消失情况发生。锅炉正常运行过程中,二次风量调整也应遵循小幅缓慢的原则,尽可能将一、二次风量比例控制靠近设计值6∶4运行,保证床层运行稳定,不发生异常情况。

3.1.3.正常运行床温的调整:锅炉正常运行时,床温应尽量控制在900℃~960℃之间,既使锅炉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又避免床层和返料器因超温引起的结焦现象发生。同时,在给煤机断煤引起床层风煤比例失调时,应尽快处理恢复煤流正常,并适当调减运行风量保持床温稳定,保证炉内颗粒浓度上下分布正常,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3.2.锅炉局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完善:

3.2.1.返料器监视装置的完善: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立管下端分别设立一个测温和一个测压装置,运行人员利用该处测量数据并结合现有的返料器出口烟温测点数据,可对返料器运行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在返料器看火孔处设立平台,以便直观观察返料运行情况。这样,使返料器运行情况始终处在运行人员的监控之中。3.2.2.返料风系统的完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两个返料器的四个小风室的进风管上分别各设立一个风量测量装置,便于在进行返料风量调整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各小风室风量而不是单凭风压一个参数进行调整,真正确保返料器的运行稳定和安全。3.2.3.给煤系统的完善:应在给煤机进口处设立一个断煤报警装置或在DCS中增设两台给煤机电流显示值,让运行人员在断煤的第一时间就能得到信号及时予以处理,防止因断煤处理时间过长造成锅炉工况的波动,从而引发异常情况发生。

发电厂锅炉炉膛防爆安全技术实践(2021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电厂锅炉炉膛防爆安全技术实 践(2021新版)

发电厂锅炉炉膛防爆安全技术实践(2021新 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锅炉在试运和运行中发生炉膛爆炸事故是屡见不鲜的,它不仅导致了机组非计划停机,危及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还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因此,预防、减少和杜绝炉膛爆炸事故十分重要。 大港发电厂二期锅炉是意大利TOSI锅炉厂制造的亚临界、强制循环、中间再热、平衡通风、燃煤固态排渣汽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1100t/h,设计燃用山西晋中贫煤,实际燃用阳泉无烟煤及贫瘦煤。每台锅炉配有4套双进双出半直吹钢球磨制粉系统。由于无烟煤及贫瘦煤属难燃煤种,极易造成锅炉灭火和炉膛爆炸事故,大港发电厂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了炉膛爆炸事故的发生。 1炉膛的内爆和外爆 1.1炉膛内爆 当炉膛内负压过高,超过了炉墙结构所承受的限度时,炉墙会向

2.2.4流体在固定床中的流动特性(精)

2.2.4流体在固定床中的流动特性 (一)流体特性 流体在颗粒的空隙中流动很复杂, ∴ 用简单的扩散模型进行模拟。 流动由两部分组成:液体以平均流速沿轴向作理想置换流动; 液体的径向和轴向的混合扩散:分子扩散(层流时)和涡流扩散(湍流时) 根据不同的混合和扩散程度,将两部分迭加。 (二)气体的分布 问题:①ε分布不均→气流分布不均→物料τ不同→各处不同→沟流、短路。 ②较大气流进入反应器之初,带有相当大的动能,分股冲入反应器。 使气体通过床层均匀分布的方法:①使催化剂床层各部位阻力相同,催化剂大小均一,装填注意保证各部位数量分布;②消除气流初动能和均匀引导:气流入口处设附加导流装置,如在气流入口处装设:分布头,扩散锥或填入环形、栅板形、球形等惰性填料,或在气流入口处设环形进料管或多口螺旋形进料装置等。 (三)流体流过固定床的压降(摩擦阻力,局部阻力) 利用在空圆管流动压降公式,合理修正: ()a f t P u d l f 2200 ρ=?P ~l 管长 ~t d 管内径 ~0u 流体平均流速 在固定床中: ~/ l 气体在固定床中的流动途径L f L L =/ ~u 气体在孔道中的真正平均流速代入上式ε/O u u = ~d 固定床当量直径S e d d ?? ? ??-=εε132 213220??? ???? ? ??-=?P ερεεu d L f f f S L 整理得: ()3201ε ερ-=?P L d u f S f m 实验测定:()e m R f f = B R f ep m +-=ε1180 f S ep G d R μ= 0.4~8.1=B 光滑~粗糙

差压流量的计算方法

流量计算的一些认识 先说一下Nm3/h和m3/h的区别? Nm3/h是一个标准的立方米每小时,它是0度或2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流量。 m3/h工作状态下的立方米每小时,它是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下的流量。 国际上的标准温度用开尔文温度而且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定义为273.15K。 国际上的标准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把它定义为101.325 kPa或0.101325Mpa。 因工况的不同,这就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示这些工况,我们把这种标准叫标况。用工况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误差会很大,尤其是在气体的流量上,所以我们在计算这些物质的流量和压力时要把它们转换为标况。 例如一台露天的压缩机在冬天使用和夏天使用它的流量用m3/h计算,那么误差就会很大,但转换为Nm3/h时就一样了。 转换Nm3/h和m3/h时主要用的公式就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其中: P1V1/T1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的体积与标准温度(0℃或20℃)的函数关系。 P2V2/T2是在工作压力下(需转换为绝对压力)的气体体积与工作温度(需转换为绝对温度)的函数关系。 这两者是相等的,用这个就可以算出标况下的流量了。 例如: 有这样一个罗茨风机,他在温度30摄氏度时的流量为950m3/h,压力为50KPa,那么它的标况流量应该是多少? 根据公式P1V1/T1=P2V2/T2; V1=P2V2T1/P1T2=(101+50)*950*273/101*(273+30) =39161850/30603=1279.68Nm3/h 它的标况流量为1279.68Nm3/h 再说一下差压流量变送器的开方的计算方法 因一般液体对温度的影响不大,因此我们先说液体的差压流量变送器开方的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一般的差压流量计都是根据伯努利的能量守恒定理p+ρgz+(1/2)*ρv^2=C(常量)得出。 其中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电站用大型锅炉燃烧器布置的两种主流形式,同时对两种燃烧方式在运行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大型锅炉对冲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做了简要的论述 中图分类号:TK2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03—0228—0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对电负荷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同时,环境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锅炉的排放要求进一步改进,大容量的锅炉应用而生,对于电站大型煤粉锅炉而言,燃烧器的布置方式鉴于供货商的不同,采用的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为两大流派:即以ABBCE为代表的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和以B&W 为代表的旋流燃烧器 1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为炉内的气流流动由四角燃烧器的四股射流共同形成,总体上组成一个旋转气流,具体布置方式见图1。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该燃烧方式燃烧器射出的煤粉气流经过燃烧室中部区域变成强烈燃烧的高温烟气,一部分直接补充到相邻燃烧器射流的根部,使相邻燃烧器射出的煤粉升温引燃。射流本身的卷吸和邻角的相互点燃特点,使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同时二次风口与一次风口相对独立,相互间的排列自由,可以在布置上变化出多种形式,控制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的迟早,满足不同的燃料对混合的不同要求,改善着火性能。此外,由于一次风衰减慢和二次风的加强作用,使煤粉气流的后期混合强烈,加之炉内的气流旋转,煤粉在炉内螺旋上升,通过的路程长,故直流式燃烧器切圆燃烧又具有燃烬程度好的特 煤粉管道从磨煤机出口供至燃烧器进口,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同一层四角布置的煤粉燃烧器。每角燃烧器风箱分成14层,其中A、B、C、D、E、F 6层为一次风喷嘴,其余8层为二次风喷嘴。一二次风呈间隔排列,在AB、CD、EF 3层二次风室内设有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为了降低四角切圆燃烧引起的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残余旋转造成的烟气侧的屏间热偏差,采用同心反切加燃尽风(OFA)和部分消旋二次风,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下部的启转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偏转

锅炉制粉系统的防燃及防爆措施

锅炉制粉系统的防燃及防爆措施 制粉系统所用热风经锅炉尾部烟道空预期而来,分为二次风和一次风,再由一次风机送到磨煤机。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每台锅炉配三台(型号)中速磨煤机,每台磨煤机对应一层喷口,煤粉气流由分离器出口经四根分管进入燃烧器,分离器出口至分岔管管径为()分岔管至燃烧器管径为()材料为普通钢管,任意两台磨煤机同时运行可保证锅炉满负荷出力,炉膛下部装有刮板式捞渣机,采用水封结构,严密性好。 主要根据是,正压直吹系统使用一次风正压,可以避免空气向系统漏风,不至于稀释煤粉浓度,从而可以保持整个制粉系统内煤粉的浓度在火焰点燃爆炸浓度范围以上,使爆炸的可能性大幅度减少。但是,由于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沉积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而磨煤机采用热风干燥,其抗燃特性明显不足,所以容易发生着火。实际情况是,很多电厂在使用正压直吹制粉系统都发生过着火或爆炸。因此,再次有必要分析正压直吹制粉系统的着火和爆炸问题,以便装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1.着火和爆炸的情况 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的统计,在美国361座火电厂中,平均每台机组每年着火1.26次,每年爆炸0.31次,其中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机组236台,平均每台机组每年着火1.3次,使用中速磨煤机的机组220台,其中使用烟煤175台,每台机组平均每年着火0.9次,使用次烟煤39台,每台机组平均每年着火2.6次,着火与爆炸的基本

比例是3∶1。统计表明,美国有差不多22%的燃煤机组存在着严重的着火或爆炸问题,其中约有18%的燃煤机组存在着严重的爆炸问题。根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断,实际的着火问题还可能比统计的问题更严重,因为在美国大约有85%的燃煤机组缺乏完善的着火探测手段。 国内制粉系统也存在着火和爆炸问题。据国内150台锅炉的统计,42%的锅炉制粉系统发生过爆炸,直吹式系统的爆炸率为31.1%。华北地区装有300MW以上机组的火电厂都曾经发生过着火和爆炸。 2.着火和爆炸的原因和过程 制粉系统的引燃源有机械引起的火花,有来自炉膛的回火,或由磨煤机或制粉管道积粉自燃。着火位置在磨煤机内的进风室、磨盘边缘死角、导风罩上部、分离器出口、煤粉管道的水平弯头下部及石子煤箱。 根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试验报告及英国中央电力研究所的研究,煤粉管道着火一般不是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起因。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发生在煤粉管道内部的强烈的但是短促的着火,并不能触发煤粉管道的爆炸,但是在水平煤粉管道内会出现煤粉锥铺在其底部的现象,这些煤粉可以引起较长时间的着火。尽管煤粉管道内着火不会在其着火处引起爆燃,但是,如果火焰蔓延或移动到磨煤机、分离器等开口容器内,则这样的着火也会成为爆燃的一个点燃源。应当注意爆燃是由煤粉管道上游侧一系列容器(磨煤机、分离器、风机)引起的;而燃烧器回火应该不是制粉系统爆燃的原因。尽管从爆燃结果看,被损害的

孔板流量计计算公式

孔板流量计计算公式 孔板流量计,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冶金、电力、制药等行业中,各种液体、气体、天燃气以及蒸汽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的连续测量。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孔板流量计是怎么计算出来,今天我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孔板流量计的计算公式 简单来说差压值要开方输出才能对应流量 实际应用中计算比较复杂一般很少自己计算的这个都是用软件来计算的下面给你一个实际的例子看看吧 一.流量补偿概述 差压式孔板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流体的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原理。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具有动压能和静压能(位能相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能量总和不变。以体积流量公式为例: Q v = CεΑ/sqr(2ΔP/(1-β^4)/ρ1) 其中:C 流出系数; ε可膨胀系数 Α节流件开孔截面积,M^2 ΔP 节流装置输出的差压,Pa; β直径比 ρ1 被测流体在I-I处的密度,kg/m3; Qv 体积流量,m3/h 按照补偿要求,需要加入温度和压力的补偿,根据计算书,计算思路是以50度下的工艺参数为基准,计算出任意温度任意压力下的流量。其实重要是密度的转换。计算公式如下: Q = 0. *d^2*ε*@sqr(ΔP/ρ) Nm3/h 0C101.325kPa 也即是画面要求显示的0度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流量。 在根据密度公式: ρ= P*T50/(P50*T)* ρ50 其中:ρ、P、T表示任意温度、压力下的值 ρ50、P50、T50表示50度表压为0.04MPa下的工艺基准点 结合这两个公式即可在程序中完成编制。 二.程序分析 1.瞬时量 温度量:必须转换成绝对摄氏温度;即+273.15 压力量:必须转换成绝对压力进行计算。即表压+大气压力 补偿计算根据计算公式,数据保存在PLC的寄存器内。同时在画面上做监视。 2.累积量 采用2秒中一个扫描上升沿触发进行累积,即将补偿流量值(Nm3/h)比上1800单位转换成每2S的流量值,进行累积求和,画面带复位清零功能

火力发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 《火力发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学校:XXXXX大学 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 姓名: XXXXXX 日期:X年X月X日

40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40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二、原始资料 1.锅炉蒸发量 1 D 400t/h 2.再热蒸汽流量 2 D 350t/h 3.给水温度 gs t 235℃ 4.给水压力 gs P 15.6MPa 5.过热蒸汽温度 1 t540℃ 6.过热蒸汽压力 1 p 13.7MPa 7.再热蒸汽(进)温度 2 t'330℃ 8.再热蒸汽(出)温度 2 t''540℃ 9.再热蒸汽(进)压力 2 p' 2.5MPa 10.再热蒸汽(出)压力 2 p'' 2.3MPa ※注:以上压力为表压。 11.周围环境温度20℃ 12.燃料特性 (1) 燃料名称:设计煤种数据(17) (2) 设计煤种数据: (表一) 工业分析(ar)% 固定碳 45.30 灰分 22.39 挥发分 25.5 水分 8.0 低位发热量 21.65

元素分析 (ar ) 碳 55.66 氢 3.69 氧 8.46 氮 0.89 硫 0.91 灰渣特性 灰变形温度 1160℃ 灰软化温度 1250℃ 灰熔融温度 1330℃ (3) 煤的可燃基挥发分:r V =100ar V / (100-ar W -ar A )=36.63% (4) 煤的低位发热量y dw Q =21650kj/kg (5) 灰熔点:1t 、2t 、3t <1500℃ 13.制粉系统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 14.汽包工作压力 15.2MPa 提示数据:排烟温度假定值py t =146℃;热空气温度假定值rk t =320℃ 注:以上压力为表压。 第二章 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节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断 一、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 ar C +ar O +ar S +ar H +ar N +ar W +ar A =55.66+8.46+0.91+3.69+0.89+8+22.39=92% 二、元素分析数据校核 (一)干燥无灰基(可燃基)元素成分计算 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与收到基(应用基)元素成分之间的换算因子为 K=100/(100-ar W -ar A )=100/(100-8-22.39)=1.4366 则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应为(%) daf C =K ar C =1.4366×55.66=79.96 daf H =K ar H =1.4366×3.69=5.30 daf O ==K ar O =1.4366×8.46=12.15 daf N =K ar N =1.4366×0.89=1.28 daf S =K ar S =1.4366×0.91=1.31 (二) 干燥基灰分的计算

锅炉炉膛爆炸的预防措施(标准版)

锅炉炉膛爆炸的预防措施(标 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17

锅炉炉膛爆炸的预防措施(标准版) 1.严格执行《大型锅炉燃烧管理的若干规定》、《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规定。 2.防止锅炉灭火事故的发生: 2.1加强对煤质的监督管理。煤管部门应及时抽查火车、汽车来煤煤质,化学应及时将煤质化验结果通知现场司炉。 2.2司炉根据煤质情况调整燃烧,当煤质较差时,应适当降低一次风速,提高煤粉浓度,增加并稳定下排火嘴出力,严防风量过大。 2.3保持制粉系统运行稳定,适当降低系统通风量和三次风量,并保持较细的煤粉细度。 2.4运行中保持较高的粉仓粉位,严防给粉机自流;严格执行定期降粉位制度以防止粉仓结块搭桥,造成给粉机下粉不均。 2.5保持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采用分级配风方式,确保氧量在

规定值。 2.6当负荷较低时,要较集中的投入火嘴,并保持下排、中下排较大出力。配风时应根据火嘴运行情况,保证炉膛下部有较好的空气动力场,以保持较大的气流切园直径,以利于着火。 2.7低负荷及燃烧不稳时,应及时投油助燃。 2.8启停制粉系统及清理木块分离器时操作要平稳,尽量减少对炉膛内的干扰。 2.9运行中应加强对压力自动的监视,注意主汽压力、给粉机转速、及氧量的变化,当自动失灵时应及时解除,防止因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而造成熄火。 2.10当发生辅机故障时应头脑清醒,判断准确,处理及时、正确,防止处理不当而造成熄火。 3.定期试验油枪,保证油枪雾化良好,并利用每次停炉机会做油枪配风试验,保证点火时油枪着火稳定。 4.当锅炉冷态启动点火时,应尽量对角投入点火油枪及给粉机,或投入大油枪,以增加点火能量,点火初期应密切注意炉膛负压的

4.3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

4.3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 固定床中颗粒间存在着网络状的空隙形成许多可供流体通过的细小通道。这些通道是曲折而且互相交联,其截面大小和形状又是很不规则的。流体通过如此复杂的通道时的阻力(压降)自然难以进行理论计算,必须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现在介绍一种实验规划方法——数学模型法。 4.3.1颗粒床层的简化模型 (1)床层的简化物理模型 在固定床内大量细小而密集的固体颗粒对流体的运动形成了很大的阻力。此阻力一方面可使流体沿床截面的速度分布变的相当均匀,另一方面却在床层两端造成很大压降。工程上感兴趣的主要是床层的压降。为解决流体流过固定床层的压降计算问题,我们必须把图(a )所示的难以用数学方程描述的颗粒层内的实际流动过程进行大幅度的简化,使之可以用数学方程式加以描述。经简化而得到的等效流动过程称之为原真实流动过程的物理模型。那么如何进行简化可以得到等效流动过程呢?经过分析我们知道,单位体积床层所具有的颗粒表面积(即床层比表面积B a )和床层空隙率ε对流动阻力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得到等效流动过程,简化后的物理模型中的B a 和ε应与真空模型的B a 和ε相等,为此许多研究者将床层中的不规则通道简化成长度为e L 的一组平行细管(图(b )),并规定: ① 细管的内表面积等于床层颗粒的全部表面; ② 细管的全部流动空间等于颗粒床层的空隙体积。 根据上述假定,可求得这些虚拟细管的当量直径e d e d =4? 通道的截面积湿润周边=4?e e /L V L V ??(通道截面积)(湿润周边)/ =4//V V ? 空隙体积颗粒表面积=4? B a ε = 41a ε ε-() 按此简化模型,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等同于流体通过一组当量直径为e d 、长度为e L 的细管的压降。 (2)流体压降的数学模型 上述简化的物理模型,已将流体通过具有复杂几何边界(网络状孔道)的床层的压降简化为通过均匀圆管的压降,故可用第一章流体流过圆管的阻力损失作出如下的数学描述 e 1 f e 2 L u h d λ ρ = = p 式中1u 为流体在细管内的流速,由于细管内的流动过程等效与原真实流动过程,故1u 可取为实际填充床中颗粒空隙间的流速。它与表现流速u 的关系为: 体积流量=1u 101A u AA u A Au ε===流动 所以 1u u ε = 单位床层高度的虚拟压强降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oc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设计技术规定 DLGJ116-93 主编部门: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施行日期:1994年1月1日 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总院 关于颁发DLGJ116-93《火力发电厂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的通知 电规发(1993)255号 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院委托西南电力设计院编制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现批准颁发DLGJ116—93《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自发行之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院。 1993年9月22日 1总则 1.0.1本规定为实施《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热工自动化部分的补充和具体化。 1.0.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或扩建火力发电厂220~2000t/h燃煤粉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不适用于纯燃油、气和流化床式锅炉,也不包括防止锅炉内爆、液态排渣炉的防氢气爆炸等内容。 1.0.3制粉系统的防爆只涉及与燃烧直接有关的部分,不完全包括制粉系统监控设计的内容。 1.0.4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宜采用通过审定的标准设计、典型设计和通用设计。 1.0.5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经过试用和考验,鉴定合格后方可在设计中采用。 2应用功能 2.0.1完整的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下列功能: (1)锅炉炉膛吹扫及燃油泄漏试验; (2)锅炉点火; (3)锅炉火焰监视; (4)锅炉炉膛压力(正、负压)和灭火保护,以及主燃料跳闸; (5)燃烧器控制。 2.0.2容量为220t/h及以上锅炉的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炉膛吹扫功能;容量为1000t/h

电厂锅炉炉膛防爆控制系统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84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电厂锅炉炉膛防爆控制系 统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厂锅炉炉膛防爆控制系统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传统的热工控制装置采用分立元件的组装式仪表,硬件数量大,系统设计功能不十分完善。随着大型火电机组的热工控制装置的发展,控制系统则具有硬件可靠、内存容量大、软件功能强等特点,使机组的自动控制功能大大改善,炉膛防爆控制系统也随之日趋完善。 传统的炉膛压力控制系统是一个简单的单回路控制系统,采用炉膛压力信号直接控制引风机入口动叶或导叶开度来维持炉膛压力。近代控制系统则采用送风机动叶开度代表总风量作为前馈信号,炉膛压力作为主调信号,控制引风机入口动叶或导叶开度来维持炉膛压力在期望的设定值。传统的自动调节系统对炉

膛压力只起调节作用,而没有保护功能,当炉膛压力测量值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自动调节系统会切至手动并发出报警信号,交运行人员手动处理。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炉膛压力控制系统则将运行程序、压力调节、联锁、保护统一协调,为设备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系统。当炉膛压力出现事故征兆时,控制系统能自动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炉膛压力,防止或减少事故,避免由于运行人员操作不及时而扩大事故。 1炉膛爆炸分类及原因分析 炉膛爆炸可分为炉膛外爆及炉膛内爆两种。 1.1炉膛外爆 炉膛外爆的基本起因是,点燃积聚在炉膛或与锅炉相连的通道或排烟系统的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混合物。当积聚在炉膛内的危险可燃混合物与空气以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如果火源存在,将导致快速或不可

压差流量计计算公式

()差压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是以伯努利方程和流体连续性方程为依据,根据节流原理,当流体流经节流件时(如标准孔板、标准喷嘴、长径喷嘴、经典文丘利嘴、文丘利喷嘴等),在其前后产生压差,此差压值与该流量地平方成正比.在差压式流量计仪表中,因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差压流量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研究最充分、已标准化而得到最广泛 地应用.孔板流量计理论流量计算公式为:式中,为工况下地体积流量,;为流出系数,无量钢;β,无量钢;为工况下孔板内径,;为工况下上游管道内径,;ε为可膨胀系数,无量钢;Δ为孔板前后地差压值,;ρ为工况下流体地密度,.对于天然气而言,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积流量地实用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体积流量,;为秒计量系数,视采用计量单位而定,此式×;为流出系数;为渐近速度系数;为工况下孔板内径,;为相对密度系数,ε为可膨胀系数;为超压缩因子;为流动湿度系数;为孔板上游侧取压孔气流绝对静压,;Δ为气流流经孔板时产生地差压,. 差压式流量计一般由节流装置(节流件、测量管、直管段、流动调整器、取压管路)和差压计组成,对工况变化、准确度要求高地场合则需配置压力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温度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流量计算机,组分不稳定时还需要配置在线密度计(或色谱仪)等.流量计算器.()速度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是以直接测量封闭管道中满管流动速度为原理地一类流量计.工业应用中主要有:①涡轮流量计:当流体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时,在流体推力作用下涡轮受力旋转,其转速与管道平均流速成正比,涡轮转动周期地改变磁电转换器地磁阻值,检测线圈中地磁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周期性地电脉冲信号.在一定地流量(雷诺数)范围内,该电脉冲信号与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处流体地体积流量成正比.涡轮流量计地理论流 量方程为:式中为涡轮转速;为体积流量;为流体物性(密度、粘度等),涡轮结构参数(涡轮倾角、涡轮直径、流道截面积等)有关地参数;为与涡轮顶隙、流体流速分布有关地系数;为与摩擦力矩有关地系数. ②涡街流量计:在流体中安放非流线型旋涡发生体,流体在旋涡发生体两侧交替地分离释放出两列规则地交替排列地旋涡涡街.在一定地流量(雷诺数)范围内,旋涡地分离频率与流经涡街流量传感器处流体地体积 流量成正比.涡街流量计地理论流量方程为:式中,为工况下地体积流量,;为表体通径,;为旋涡发生体两侧弓形面积与管道横截面积之比;为旋涡发生体迎流面宽度,;为旋涡地发生频率,;为斯特劳哈尔数,无量纲. ③旋进涡轮流量计:当流体通过螺旋形导流叶片组成地起旋器后,流体被强迫围绕中心线强烈地旋转形成旋涡轮,通过扩大管时旋涡中心沿一锥形螺旋形进动.在一定地流量(雷诺数)范围内,旋涡流地进动频率与流经旋进涡流量传感器处流体地体积流量成正比.旋进旋涡流量计地理论流量方程 为:式中,为工况下地体积流量,;为旋涡频率,;为流量计仪表系数,(为 脉冲数). ④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当超声波穿过流动地流体时,在同一传播距离内,其沿顺流方向和沿逆流方向地传播速度则不同.在较宽地流量(雷诺数)范围内,该时差与被测流体在管道中地体积流量(平均流速)成正比.超声波流量计地流量方程式为:

锅炉炉膛爆炸的预防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06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锅炉炉膛爆炸的预防措 施标准版本

锅炉炉膛爆炸的预防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严格执行《大型锅炉燃烧管理的若干规定》、《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规定。 2.防止锅炉灭火事故的发生: 2.1加强对煤质的监督管理。煤管部门应及时抽查火车、汽车来煤煤质,化学应及时将煤质化验结果通知现场司炉。 2.2司炉根据煤质情况调整燃烧,当煤质较差时,应适当降低一次风速,提高煤粉浓度,增加并稳定下排火嘴出力,严防风量过大。 2.3保持制粉系统运行稳定,适当降低系统通风量和三次风量,并保持较细的煤粉细度。

2.4运行中保持较高的粉仓粉位,严防给粉机自流;严格执行定期降粉位制度以防止粉仓结块搭桥,造成给粉机下粉不均。 2.5保持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采用分级配风方式,确保氧量在规定值。 2.6当负荷较低时,要较集中的投入火嘴,并保持下排、中下排较大出力。配风时应根据火嘴运行情况,保证炉膛下部有较好的空气动力场,以保持较大的气流切园直径,以利于着火。 2.7低负荷及燃烧不稳时,应及时投油助燃。 2.8启停制粉系统及清理木块分离器时操作要平稳,尽量减少对炉膛内的干扰。 2.9运行中应加强对压力自动的监视,注意主汽压力、给粉机转速、及氧量的变化,当自动失灵时应及时解除,防止因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而造成熄

【精品】电站锅炉炉膛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引言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⑴。 1.1锅炉简介及发展状况 1.1.1锅炉简介 将其它热能转变成其它工质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工质的设备称为锅炉。燃烧设备以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以求能把燃料的化学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其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⑵。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上,进行火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又称火床炉;将液体、气体或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入火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又称火室炉;空气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并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为沸腾炉,又称流化床炉;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并强烈火烧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⑻。 1.1.2锅炉结构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⑻。 锅炉中有汽水系统和煤烟系统两大部分。 (1)汽水系统 经过水处理设备软化处理符合质量要求的给水,由给水本送至省煤器,经预热器提高温度后进入上锅筒(上汽包)。上锅筒内的炉水,连续的沿着处在烟气温度较低区域的对流管束流入下锅筒(下汽包)。下锅筒内的炉水,一部分进入炉膛四周的水冷壁下集箱和水冷壁管;另一部分进入烟气温度较高的对流管束。由于高温作用,在水冷壁内受热汽化,汽化混合物上升至上集箱或上锅筒;进入烟气温度较高区域对流管束内的水也受热汽化,汽水混

发电厂锅炉炉膛防爆实践

发电厂锅炉炉膛防爆实践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发电厂锅炉炉膛防爆实践锅炉在试运和运行中发生炉膛爆炸事故是屡见不鲜的,它不仅导致了机组非计划停机,危及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还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因此,预防、减少和杜绝炉膛爆炸事故十分重要。 大港发电厂二期锅炉是意大利TOSI锅炉厂制造的亚临界、强制循环、中间再热、平衡通风、燃煤固态排渣汽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1100t/h,设计燃用山西晋中贫煤,实际燃用阳泉无烟煤及贫瘦煤。每台锅炉配有4套双进双出半直吹钢球磨制粉系统。由于无烟煤及贫瘦煤属难燃煤种,极易造成锅炉灭火和炉膛爆炸事故,大港发电厂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了炉膛爆炸事故的发生。 1炉膛的内爆和外爆 1.1炉膛内爆 当炉膛内负压过高,超过了炉墙结构所承受的限度时,炉墙会向内坍塌,这种现象称为炉膛内爆。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发展和除尘、脱硫设备的装设及高压头引风机的使用,增加了锅炉内爆的可能性。防止炉膛内爆发生的主要方法是在锅炉灭火和MFT动作后的初期提高炉膛驻留介质的质量,通常采取减缓燃料切断的速度(这与防止炉膛外爆相反)、增加送风量和减少引风量等措施。因炉膛内爆事故在国内发生得较少,因此下面主要分析炉膛外爆事故。 1.2炉膛外爆

锅炉炉膛爆炸是锅炉炉膛、对流竖井、烟道、引风机等内部积存的可燃性混合物突然同时被点燃的结果,即因爆燃而使烟气侧压力升高,造成炉墙结构破坏的现象,也称为炉膛外爆。锅炉炉膛爆炸又可分为点火爆炸、灭火后爆炸和运行中爆炸3种情况。 炉膛内瞬间的燃料爆燃可视为定容绝热过程,应用能量守恒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炉膛内爆炸时介质产生的压力,P2为:其中,Cv为炉膛介质的定容比热,V为炉膛容积,P1、T1分别为爆炸前炉膛内的介质压力和温度,Vr、Qr分别为积存的可燃混合物的容积和单位容积的发热量。 从公式可以看出,炉膛内爆炸时产生的压力P2与可燃混合物积存容积和炉膛容积的比值Vr/V、可燃混合物单位容积发热量Qr和爆炸前炉膛介质的温度T1有关。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炉膛温度T1越低,爆燃后的压力越大。在锅炉点火启动初期,炉膛温度低,这时爆燃产生的破坏力将最为严重;T1越高,P2越小,当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温度时,燃料进入到炉内即被点燃,不会产生可燃物积存现象。对于煤等矿物质燃料,其着火温度大多数不超过650℃,一般认为炉膛温度超过750℃时不容易发生炉膛爆燃。 2诱发炉膛爆炸的主要原因 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发生炉膛爆炸需要3个必要条件:一是炉膛内存有可燃性燃料(可燃性气体或煤粉颗粒);二是积存的燃料和空

电站锅炉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电站锅炉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70

电站锅炉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察体系的关系;明确了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与职权,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锅炉本体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是发电厂安全监察的重要设备。并且由于锅炉压力容器是具有爆炸危险的设备,故更应该重视它的安全问题,实行强制性安全管理。 1实行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监督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中规定从事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的单位必须经资格审查,具备合格证书。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使用登记,并接受定期检验。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必须符合电力部颁发的《电

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的规定(或满足制造国法定制造标准)。这些规定、标准主要规定了锅炉承压部件制造阶段应遵循的人员资格、材料使用、结构强度、工艺标准及检验要求。对于电站锅炉的制造厂来说具备这些要求并不难。但总结国内电站锅炉发生的问题,诸如炉膛热负荷过高,受热面布置不匹配,使汽温控制困难,省煤器磨损过快、直流炉水动力不稳,锅炉辅助设备配套不良等重大设计、制造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监督与检验。 1.1设计阶段 从事锅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电厂建设初期,就要在进度、质量投资等因素中把握大型锅炉投产后的运行质量。特别是在炉型、燃烧器布置方式、再热器调温方式、炉膛各热负荷强度指标、过热器再热器高温段金属材料的等级、控制水平及其与所用燃料的关系等方面要慎重。 1.2制造安装阶段 锅炉要消耗几千吨钢材,具有上万个焊口制造安装,质检站、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第4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概述 由众多固体堆积而成的静止颗粒层称为固定床。工业生产中流体通过固定床流动的典型例子: 1. 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堆积成的固定床。 2. 悬浮液的过滤----悬浮液中颗粒沉积形成的滤饼可看成固定床. 本章重点考查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基本流动规律和过滤操作规律。 4.2 颗粒床层的特性 颗粒床层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组成,流体在其中的流动与管内流动类似。但颗粒床层内的流道尺寸不同,形状各异,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对其特性的了解应从组成通道的颗粒着手。 4.2.1 单颗粒的特性 () 球形颗粒的几何特性可用单一参数d p全面表示,如:体积: ( 4-1) 面积: (4-2) 球形颗粒比表面积: (4-3) 非球形颗粒:非球形颗粒的几何特征不能用单一参数全面表示,通常以某种等当的球形颗粒近似表示,以使所考查领域内非球形颗粒的特征与球形颗粒等效。此球的直径称d e。当量直径可用不同方式定义。 (1). 体积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体积等于实际颗粒的体积V。 (4-4)

(2). 面积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表面积πd es2等于实际颗粒的表面积S。 (4-5) (3). 比表面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6/d ea等于实际颗粒的比表面积a (4-6) 非球形颗粒的形状系数:对非球形颗粒,只以一个当量直径不能确定其几何特征,因此定义形状系数。 (4-7) 4.2.2 颗粒群特性 由不同大小、形状颗粒组成的颗粒群,各单个颗粒的尺寸不会完全一样。颗粒群的大小分布用筛分分析得出。 筛分分析——用一组具有不同大小筛孔的利用筛孔的机械阻挡,将颗粒群按其粒度范围分为若干子群即对其分布进行测定(为促使颗粒通过筛孔,筛面应作某种运动)。通过筛孔的颗粒量称为筛过量,截留于筛面的颗粒量称为筛余量。称取各筛面上的颗粒筛余量,即得筛分分析基本数据,筛分分析适用于>70μm的颗粒 () 标准筛--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标准筛制,其筛孔为正方形时,其尺寸可直接用边长(mm)表示;也可用筛号或筛目(筛网单位长度上的孔数)表示。相邻筛间尺寸变化通常为或倍。 筛分分析结果--粒度分布常用分布函数表或分布函数曲线、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函数曲线表示. 分布函数--某号筛(筛孔尺寸为d pi)的筛过量(质量)占试样总量的分率(F i)。不同筛号的F i与d pi标绘在图上,成为分布函数曲线。其特性为: (1)对应某一尺寸d pi的F i值表示直径小于d pi的所有颗粒占全部试样的质量分率; (2)在该批试样的颗粒最大直径处,其F i=1。 频率函数--各种粒径相对应颗粒的质量分率f i或某号筛面上筛余量占全部试样的质量分率。将不同筛号的f i与d pi标绘在图上,成为频率函数曲线,其特性为:(1)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质量分率等于该粒度范围内频率函数曲线下的面积;

流量计算公式

流量计算公式 (1)差压式流量计 差压式流量计是以伯努利方程和流体连续性方程为依据,根据节流原理,当流体流经节流件时(如标准孔板、标准喷嘴、长径喷嘴、经典文丘利嘴、文丘利喷嘴等),在其前后产生压差,此差压值与该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在差压式流量计中,因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差压流量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研究最充分、已标准化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孔板流量计理论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 f为工况下的体积流量,m3/s;c为流出系数,无量钢;β=d/D,无量钢;d为工况下孔板内径,mm;D为工况下上游管道内径,mm;ε为可膨胀系数,无量钢;Δp为孔板前后的差压值,Pa;ρ1为工况下流体的密度,kg/m3。 对于天然气而言,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积流量的实用计算公式为: 式中,qn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体积流量,m3/s;As为秒计量系数,视采用计量单位而定,此式As=3.1794×10-6;c为流出系数;E为渐近速度系数;d为工况下孔板内径,mm;F G为相对密度系数,ε为可膨胀系数;F Z为超压缩因子;F T为流动湿度系数;p1为孔板上游侧取压孔气流绝对静压,MPa;Δp为气流流经孔板时产生的差压,Pa。 差压式流量计一般由节流装置(节流件、测量管、直管段、流动调整器、取压管路)和差压计组成,对工况变化、准确度要求高的场合则需配置压力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温度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流量计算机,组分不稳定时还需要配置在线密度计(或色谱仪)等。 (2)速度式流量计 速度式流量计是以直接测量封闭管道中满管流动速度为原理的一类流量计。工业应用中主要有: ①涡轮流量计:当流体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时,在流体推力作用下涡轮受力旋转,其转速与管道平均流速成正比,涡轮转动周期地改变磁电转换器的磁阻值,检测线圈中的磁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周期性的电脉冲信号。在一定的流量(雷诺数)范围内,该电脉冲信号与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处流体的体积流量成正比。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流量方程为: 式中n为涡轮转速;q v为体积流量;A为流体物性(密度、粘度等),涡轮结构参数(涡轮倾角、涡轮直径、流道截面积等)有关的参数;B为与涡轮顶隙、流体流速分布有关的系数;C为与摩擦力矩有关的系数。 ②涡街流量计:在流体中安放非流线型旋涡发生体,流体在旋涡发生体两侧交替地分离释放出两列规则的交替排列的旋涡涡街。在一定的流量(雷诺数)范围内,旋涡的分离频率与流经涡街流量传感器处流体的体积流量成正比。涡街流量计的理论流量方程为:

发电厂锅炉防磨防爆管理实施细则

XXXX电厂锅炉防磨防爆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锅炉防磨防爆检查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提升机组长周期稳定运行水平,避免因锅炉“四管”爆漏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XXXX电厂锅炉防磨防爆检查管理原则为“逢停必检、逢检必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仅适用于XXXX电厂锅炉防磨防爆检查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组织机构 (一)XXXX电厂锅炉防磨防爆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即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为第一级,XXXX电厂防磨防爆管理组织机构为第二级。 (二)XXXX电厂锅炉防磨防爆管理组织机构由锅炉防磨防爆管理领导小组、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三级网络组成。 (三)锅炉防磨防爆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技术部经理、维护部经理、运行部经理、技术部经理助理 (四)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三级网络 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一级网络: 组长:副总经理 成员: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技术部经理、维护部经理、运行部经理、技术部经理助理

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二级网络: 组长:技术部锅炉主管 成员:维护部经理助理、技术部锅炉主管、技术金属监督主管、维护部锅炉主管、运行部锅炉主管、外委单位负责人 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三级网络: 组长:维护部锅炉点检长 成员:维护部锅炉点检员、焊工班班长、焊接技术人员、外委单位锅炉专业人员 第五条防磨防爆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织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有关锅炉防磨防爆管理各项规程、标准及上级文件; (二)批准锅炉防磨防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性文件及措施、工作计划及总结等; (三)全面部署安排锅炉防磨防爆管理及停炉检查工作,指导检查发现缺陷的处理等; (四)组织对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中发现重大问题、缺陷深入分析,批准处理方案及措施; (五)召开电厂锅炉防磨防爆年度工作会议,交流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第六条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一级网络职责 (一)统筹安排锅炉防磨防爆日常管理及停炉检查工作,落实领导小组有关检查指示; (二)审核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工作计划及总结等; (三)审批锅炉防磨防爆检查项目,协调落实检查工作进度、备件材料及缺陷处理工作; (四)组织网络成员召开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工作动员会、缺陷分析会、厂级总结验收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