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虹膜识别-公安系统应用市场

虹膜识别-公安系统应用市场

虹膜识别技术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而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钥匙、卡片和身份证等容易丢失和仿造,密码则容易遗忘,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传统识别方式无法区分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身份标识物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了这些身份标识物,就可以拥有相同的权力。在需求的驱动下,基于人脸、指纹、虹膜、手形、笔迹等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虹膜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生物认证技术。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特性、颜色和总的外观,是最可靠的人体生物终身身份标识。虹膜识别就是通过这种人体生物特征来识别人的身份。在包括指纹在内的所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精确的一种。虹膜识别技术以其高精确度、非接触式采集、易于使用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未来的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也必然的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在全球各地的各种应用中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什么是虹膜 人眼的外观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外观上看,虹膜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 虹膜作为身份标识具有许多先天优势: 1) 唯一性,由于虹膜图像存在着许多随机分布的细节特征,造就了虹膜模式的唯一性。英国剑桥大学John Daugman教授提出的虹膜相位特征证实了虹膜图像有244个独立的自由度,即平均每平方毫米的信息量是3.2比特。实际上用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图像特征是有损压缩过程,可以预测虹膜纹理的信息容量远大于此。并且虹膜细节特征主要是由胚胎发育环境的随机因素决定的,即使克隆人、双胞胎、同一人左右眼的虹膜图像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虹膜的唯一性为高精度的身份识别奠定了基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表明:虹膜识别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中错误率最低的。 2) 稳定性,虹膜从婴儿胚胎期的第3个月起开始发育,到第8个月虹膜的主要纹理结构已经成形。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此后几乎终生不变。由于角膜的保护作用,发育完全的虹膜不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3) 非接触,虹膜是一个外部可见的内部器官,不必紧贴采集装置就能获取合格的虹膜图像,识别方式相对于指纹、手形等需要接触感知的生物特征更加干净卫生,不会污损成像装置,影响其他人的识别。 4) 便于信号处理,在眼睛图像中和虹膜邻近的区域是瞳孔和巩膜,它们和虹膜区域存在着明显的灰度阶变,并且区域边界都接近圆形,所以虹膜区域易于拟合分割和归一化。虹膜结构有利于实现一种具有平移、缩放和旋转不变性的模式表达方式。 5) 防伪性好,虹膜的半径小,在可见光下中国人的虹膜图像呈现深褐色,看不到纹理信息,具有清晰虹膜纹理的图像获取需要专用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和用户的配合,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盗取他人的虹膜图像。此外眼睛具有很多光学和生理特性可用于活体虹膜检测。 2. 虹膜识别过程 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 虹膜识别技术的过程一般来说分为:虹膜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四个步骤。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方案审批稿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 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动态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设 计 方 案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要求 一、人脸识别巡更系统社会意义 略 第二章系统概述 人脸识别智能巡更系统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通过式人脸记录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用于人脸抓拍的监控摄像机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执勤岗位上,人员对该地进行巡更通过时摄像机自动抓拍巡更人员的人脸照片同时将抓拍时间与对应的巡更人员人脸库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局域网存入系统数据库。此记录将成为巡更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更的依据。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可清晰地了查询巡更人员巡更的实际情况,如漏查、误点、非本人带班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有效管理。 1、人脸识别巡更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人脸静态建库、人脸动态入库、人脸信息修改、实时人脸抓拍、人脸检索、人脸图像聚类、以图搜图、联动报警八大部分组成。整个软件的逻辑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结构体系(C/S结构)

图3-3 软件逻辑体系示意图 、人脸静态建库 实现布控人员建库,提供用户建立临时人脸库的功能,使用者可自行注册,批量导入人脸照片,静态人脸库包括黑名单、白名单。 图人脸静态建库 动态人脸监控 人 脸动 态入 库 人 脸信 息修 改 实 时人 脸抓 拍 人脸图像检 索 人脸图像聚类 人脸以图搜图 人脸联动报警 人 脸静 态建 库

、人脸动态入库 将摄像机抓拍的人脸图片,建立动态抓拍人脸库,不断累积抓拍数据,为后期进行人脸管理和提升识别率提供必要的支撑。 图人脸动态入库 、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信息修改模块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人脸库,查询符合条件下的人员信息,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可针对选择的人脸库进行新人员信息的注册。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方案

动态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设 计 方 案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要求 一、人脸识别巡更系统社会意义 略 第二章系统概述 人脸识别智能巡更系统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通过式人脸记录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用于人脸抓拍的监控摄像机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执勤岗位上,人员对该地进行巡更通过时摄像机自动抓拍巡更人员的人脸照片同时将抓拍时间与对应的巡更人员人脸库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局域网存入系统数据库。此记录将成为巡更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更的依据。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可清晰地了查询巡更人员巡更的实际情况,如漏查、误点、非本人带班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有效管理。 1、人脸识别巡更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人脸静态建库、人脸动态入库、人脸信息修改、实时人脸抓拍、人脸检索、人脸图像聚类、以图搜图、联动报警八大部分组成。整个软件的逻辑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结构体系(C/S结构)

图3-3 软件逻辑体系示意图 3.3.1、人脸静态建库 实现布控人员建库,提供用户建立临时人脸库的功能,使用者可自行注册,批量导入人脸照片,静态人脸库包括黑名单、白名单。 图3.3.1人脸静态建库 3.3.2、人脸动态入库 将摄像机抓拍的人脸图片,建立动态抓拍人脸库,不断累积抓拍数据,为后 期进行人脸管理和提升识别率提供必要的支撑。

图3.3.2人脸动态入库 3.3.3、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信息修改模块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人脸库,查询符合条件下的人员信息,并对其 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可针对选择的人脸库进行新人员信息的注册。 图3.3.3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识别梯控方案

人脸识别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设计方案 适合:高档住宅小区物业类 第一章电梯控制系统简介及设计依据 电梯管理系统简介 简单介绍一下智能人脸识别电梯管理系统:智能人脸识别电梯控制管理系统由安装在电梯轿厢的人脸识别一体机和控制器以及人脸采集器组成。电梯的使用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确定身份后,电梯可以开放所有按键权限,使用者选择自己所要到达的楼层按键,点亮按键并启动电梯到相应楼层;没有登记授权的人员,则不能使用。 1.2 系统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90,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工程安装电器图集》 ●《安防建筑设计标准》(EBD-03-95)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 ●CJ/T166-2002 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标准 ●ISO 14443 TYPE A/B 非按触式IC卡读写标准 ●ISO/IEC9789-2 加密标准 ●ISO 7816 IC卡特性标准 ●ISO 9992 IC卡与写卡机之间的传输信息格式及交易流程规范 ●ISO 10202 IC卡交易系统安全架构 ●ISA RP55.1 数字处理计算机硬件测试 ●ANSI/ISA S82.01 电气和电子设备、测量和控制机相关设备的一般要求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电力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验收导则(试行) 第二章系统方案 电梯管理子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模式:人脸识别的楼控模式 电梯门禁系统由安装在电梯厅内的人脸识别一体机和控制器以及人脸采集器组成。 电梯门禁系统在电梯处于消防、检修等特殊状态时自动退出管理,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退出管理,方便电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适用于安全级别较高的环境,要求每层楼的用户确认合法身份后才能正常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闲杂人员非法进入。 系统技术参数 电气参数 A、DAIC-DT-MB使用DC 24V±10%/5A单电源工作,主控板最大工作电流<500mA;扩展板 最大工作电流<200mA。 B、主控板带16路干触点输出;扩展板可带8路干触点输出、可控制8层楼。每个主 控板最多可接6个扩展板。 C、每个触点的输出特性为:导通电阻小于5Ω;截止电阻大于10MΩ; D、输出驱动能力为:AC 125V 0.3A / DC 110V 0.3A / DC 30V 1A E、使用环境: 温度: 0--60℃ 相对湿度:20%--90%不结露; F、储存环境: 温度: -10--90℃ 相对湿度: 20%--90%不结露; G、系统全兼容ID/IC/CPU,使用CPU卡、Mifare 1 卡,典型操作时间0.2秒; H、外部通讯接口:RS485、TCP/IP。 I、支持指纹纹电梯、面部识别电梯控制系统、掌纹梯控、指静脉电梯管理系统

虹膜识别技术综述

虹膜识别技术综述 ——生物认证技术 姓名: 班级: 专业: 教师:

【引言】 生物认证技术又称为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这是我们已经熟知的概念,然而,生物认证技术是一个很广泛的学术研究范围,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则是其下的各个研究分支,而其中的虹膜识别技术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这种技术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生物认证与识别技术之一 【知识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虹膜—— 人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外观上看,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另一方面,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要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在包括指纹在内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技术可以说是当前应用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技术。它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未来的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也必然的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这种趋势已经在全球各地的各种应用中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个人理解】 虹膜其实和我们人体的指纹一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这是作为“认”的根本与基础,同时它也同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它具有防伪性,它奠定了“证”的可靠性! 许多资料包括刚才的简介中都提到这样类似的话“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要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在我看来,其实这就是一种高度可信的“防伪性能”,因为特别是在一般商业用途中,伪造(或者称之为“修改”)虹膜的代价可能远远高于骗取识别系统的信任所带来的利益,换句话说这就是“得不偿失”! 虽然我们可能对指纹识别更为熟悉一些,但是实质上虹膜识别的精确性丝毫不逊于指纹识别!——根据各种资料的介绍,我得到了这样一种认知:“虹膜结构是非常复杂而精细的”,对于在鲜活人体上的虹膜与虹膜之间而言,它们的区别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超过了指纹间特征点的区别程度),就像一个完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的精细工艺品,要“确认”它非常容易,同时要发现“雷同”的却基本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这就是虹膜可以作为真正识别身份的生物特征并且这种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实用性与适用性越来越强的原因!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东南创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6月13日

目录

一、概述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多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要排查重要场所人员身份,和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固定区域,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排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给公共安全防范和社会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重点复杂区域社会治理难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多、身份难以核查、人员来访不易管理的局面,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不同场所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人证比对登记,解决固定人员每次需要刷证或输入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安保人员或工作人员人工确认后手动放行。 2、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技术先进、深度学习算法、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易用的以及符合人机交互的;方案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二、系统介绍 1、系统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由人证识别终端、通道闸、人脸识别管理客户端及平台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拓扑图 2、人脸识别特性 人脸识别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动态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查找、身份比对、身份确认、执行机构和记录平台等,并通过一脸通平台判断人员身份及权限,开放相应的区域,保留人脸通行记录事件,并根据相应的权限命令各子系统作出响应,例如固定客户通道自动放行,访客只允许进入指定楼层等。 人脸识别一体化终端使用世界领先的人脸检测、识别算法(FDDB与LFW世界前三),将其运行在高性能嵌入式平台中,配合200W像素的摄像头,终端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与人脸识别,并可在屏幕上呈现相应的反馈。 本产品能够同时识别5个人,光线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最远能识别5米远的人脸,人脸跟踪与检测耗时20ms左右,人脸特征提取耗时200ms左右,人脸比对耗时左右,对光

虹膜识别算法研究及实现

摘要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何精确鉴定个人的真实身份、保护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传统的身份认证极易伪造和丢失,难以满足急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目前最为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就是生物体识别技术。它不仅简洁快速,而且安全、可靠、准确。同时更易于配合网络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便捷管理。虹膜识别是一种基于人体生理特征的生物体特征识别技术,与人体纹理、掌纹、脸相、音频、步频、血液等特征识别相比,具有唯一、高稳定、识别率高、检测方便等优点,因此虹膜识别技术己成为当前身份鉴别研究的热门领域。 本论文详细阐述了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虹膜生理结构和虹膜识别系统的构成。较深入的研究了虹膜识别算法,实现了三个步骤,即虹膜数字图像预处理、特征码提取和模式匹配。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虹膜数字图像预处理的归一化和模式匹配两方面的研究。 在虹膜数字图像预处理的归一化过程中,采用一种基于Dangman橡皮片的辐射线段的归一化方式,将环型区域改变成为矩形区域。这种方式采用若千条线段表示两个非同心圆周之间的区域,只要设定这些线段上的点数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归一化成果,并且仅出一种分析模型。更加定位搜索的效率,节约时间,简化定位的过程。采取Hough变换算子对虹膜进行精定位。 在特征提取及编码匹配过程中,本论文首先将归一化后的2D虹膜数字图像转换为1D灰度信号,从而减小了运算量;然后运用1D Gabor小波对构造的1D 灰度信号进行分析,选取一定尺度上的小波变换结果进行量化,生成二进制的特征向量,从而提高了虹膜识别技术的效率;最后通过改进的Hamming距离移位匹配,实现了识别中的旋转不可逆性。 本论文通过使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虹膜数据库(CASIA-IRISV1)的虹膜数字图像进行实验。经过一定工作量的科学实验对这一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本论文选取的CASIA-a中心波长为20像素效果最好。最好的模板大小为

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论文 题目: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X班 学生姓名:XXX 学号:120230XXXX 指导教师:XXX 分数: 2015 年XX月XX 日

《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即虹膜识别技术,详细介绍了虹膜识别的主要步骤,虹膜图像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与编码和分类。最后,针对虹膜识别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虹膜识别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虹膜识别;身份鉴别;生物特征 1.识别技术的简介 身份是指从行政法律或经济社会方面确定个人的地位或权利。身份识别就是验证个人的真伪,以防范冒名顶替者的违法犯罪活动。目前,身份识别主要靠各种证件(如身份证、智能卡等)、个人识别码(如口令、密码等)及生物特征识别。由于证件容易被剽窃、转移或丢失,识别码容易被忘记、破解,所以生物特征识别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随身携带任何证件,记住任何密码,是一种方便、快捷、可靠的识别方法。生物特征识别是通过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的技术。常见的生物特征有指纹、掌纹、虹膜、视网膜、脸形、声音、笔迹、DNA、人体气味等。其中,虹膜识别是一种重要的个人身份识别手段。 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外观上看,虹膜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作为身份标识具有许多先天优势。第一,唯一性,由于虹膜图像存在着许多

随机分布的细节特征,造就了虹膜模式的唯一性。英国剑桥大学John Daugman 教授提出的虹膜相位特征证实了虹膜图像有244个独立的自由度,即平均每平方毫米的信息量是3.2比特。实际上用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图像特征是有损压缩过程,可以预测虹膜纹理的信息容量远大于此。并且虹膜细节特征主要是由胚胎发育环境的随机因素决定的,即使克隆人、双胞胎、同一人左右眼的虹膜图像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虹膜的唯一性为高精度的身份识别奠定了基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表明:虹膜识别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中错误率最低的。第二,稳定性,虹膜从婴儿胚胎期的第3个月起开始发育,到第8个月虹膜的主要纹理结构已经成形。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此后几乎终生不变。由于角膜的保护作用,发育完全的虹膜不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第三,非接触,虹膜是一个外部可见的内部器官,不必紧贴采集装置就能获取合格的虹膜图像,识别方式相对于指纹、手形等需要接触感知的生物特征更加干净卫生,不会污损成像装置,影响其他人的识别。第四,便于信号处理,在眼睛图像中和虹膜邻近的区域是瞳孔和巩膜,它们和虹膜区域存在着明显的灰度阶变,并且区域边界都接近圆形,所以虹膜区域易于拟合分割和归一化。虹膜结构有利于实现一种具有平移、缩放和旋转不变性的模式表达方式。第五,防伪性好,虹膜的半径小,在可见光下中国人的虹膜图像呈现深褐色,看不到纹理信息,具有清晰虹膜纹理的图像获取需要专用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和用户的配合,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盗取他人的虹膜图像。此外眼睛具有很多光学和生理特性可用于活体虹膜检测。 2.虹膜识别技术的原理 2.1 虹膜识别的过程 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虹膜识别的主要步骤包括虹膜图像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与编码和分类。 2.2 虹膜图像获取 虹膜图像获取是指使用特定的数字摄像器材对人的整个眼部进行拍摄,并将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方案

动态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案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 18日 目录 第一章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要求 一、人脸识别巡更系统社会意义 略 第二章系统概述 人脸识别智能巡更系统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通过式人脸记录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用于人脸抓拍的监控摄像机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执勤岗位上,人员对该地进行巡更通过时摄像机自动抓拍巡更人员的人脸照片同时将抓拍时间与对应的巡更人员人脸库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局域网存入系统数据库。此记录将成为巡更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更的依据。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可清晰地了

查询巡更人员巡更的实际情况,如漏查、误点、非本人带班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有效管理。 1、人脸识别巡更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人脸静态建库、人脸动态入库、人脸信息修改、实时人脸抓拍、人脸检索、人脸图像聚类、以图搜图、联动报警八大部分组成。整个软件的逻辑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结构体系( C/S 结构) 图3-3 软件逻辑体系示意图 实现布控人员建库,提供用户建立临时人脸库的功能,使用者可自行注册,批量导入人脸照片,静态人脸库包括黑名单、白名单。 人脸动态入库 将摄像机抓拍的人脸图片,建立动态抓拍人脸库,不断累积抓拍数据,为后 期进行人脸管理和提升识别率提供必要的支撑。 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信息修改模块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人脸库,查询符合条件下的人员信息,并对其 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可针对选择的人脸库进行新人员信息的注册。

实时人脸抓拍 该子系统为监控画面和报警端的界面,主要分为4 个部分:视频设备列表,监控画面,现场抓拍图像和匹配报警图像。 图实时人脸监控子系统效果图 功能模块分别为 视频设备列表:列举所有可以使用的监控摄像头 图视频设备列表 监控画面:播放窗口显示该摄像机的实时监控 图监控画面 现场抓拍图像:显示摄像头所抓取的人脸图片 图现场抓拍图像 报警图像:根据抓拍到的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人员进行比对查询。 图匹配报警图像 人脸图像检索 人脸图像检索即为对摄像头抓拍到的人员信息或系统识别比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查询。该模块分为比对结果查询,抓拍人像查询和比对库人脸查询三个部分 比对结果查询:选择要查询的设备和黑白名单类型以及匹配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然后点击查询按钮。 显示的匹配结果以倒序方式进行排列,离结束时间最近的排在最 图比对结果查询 抓拍人像查询:选择抓拍起始时间和抓拍结束时间,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显示的内容以“抓拍时 间”中的内容倒序方式进行排列,即离结束时间最近的排在最前面。 图抓拍人像查询比对库人脸查询:选择入库的开始时间和入库结束时间,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显示的结果以“入库时间”中的内容倒序方式进行排列,即离结束时间最近的排在最前面。 图比对库人脸查询 聚类

人脸识别及通道闸标准规定方案

智能人行通道闸系统 设计方案

北京派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Bjing Partsonline Technology CO.Ltd.

一、概述 三辊闸、摆闸、翼闸是人行通道的现代化控制设备,用于人员出、入口需要进行控制的地方,如智能小区、饭堂、宾馆、博物馆、体育馆、俱乐部、地铁、车站、码头等场所。三辊闸、摆闸、翼闸的使用可以使人流井然有序。 三辊闸、摆闸、翼闸与智能卡、指纹、条码等身份识别系统设备结合使用,便构成智能门禁通道控制系统;它与计算机、门禁、考勤、收费管理、门票系统等软件结合使用,便构成智能通道闸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门禁、考勤、消费、售票、限流等功能。 本通道闸管理系统是智能一卡通系统的一部分,设置于小区、工厂、智能大厦、食堂等通道处,可以完成员工持卡通行管制、上下班考勤、就餐等各种管理功能。 ●系统运行环境 安装环境为大型现代化智能小区,要求针对小区大门处的进出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方便手推车人员的进出控制。 要求小区人员进出必须刷卡,经系统自动验证后方可进出,系统可自动记录人员进出资料及时间,方便统计查询。 ●设计思路 根据现场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多年的智能小区系统设计经验,设计采用智能通道闸结合射频卡技术,实现人员进出刷卡通行。 计划在小区大门处出入口各设一台智能摆闸1台,双向进出控制,即美观豪华又起到人员进出控制的功能。 系统配合智能卡身份验证设备,该设备全部内置安装,并与管理电脑联网,系统可对进出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管理,并方便将来的维和护扩展。

本系统主要包括:前端智能通道闸,前端内置身份识别系统设备,中间通讯及管线设备,后台软件及管理发卡系统,后台电脑及打印设备(自配)等几部分。 系统设计主要依据项目建设的总要求,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及大型数据库为技术基础,基于Windows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大楼“一卡通”综合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时,硬件设备的选择和物理链路的建立尽量考虑了目前最先进和通用的设备、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项目建设的后续可维护性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先进性。 从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出发,考虑系统功能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每个子系统的软硬件保持较大的冗余度。模块化的设计便于根据项目需要量体裁衣,保证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又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并且整个系统可作为一个子系统,通过中心服务器成为Internet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系统可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冗余度使系统运行于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确保系统在要求不高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某部分出现问题而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即使在网络电缆某处有断损时,系统仍可继续工作并告警。 1.1系统设计原则 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通用要求; GB/T14536.13-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电动门锁的特殊要求的规定; ISO 10536和ISO 15693国际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232-82

虹膜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正在趋于成熟,也正在被应用到更丰富的场景,逐渐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大多使用场景中,很多人发现原来指纹可以复制,双胞胎、整容等因素又让人脸识别傻傻分不清楚……某种程度上对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技术永远存在bug,那么要实现精准识别,还能通过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生物体特征?答案可能是虹膜识别。 人类一直有一个关于“精准身份识别”的梦想,人脸、指纹、虹膜这些不可替代的生物体特征陆续被技术所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准确度受到质疑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虹膜识别。虹膜识别,可能是一项更具有安全性的技术。 一、什么是虹膜识别: 简单来说,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是眼球中瞳孔周围的深色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等等细节特征。而平时我们常见的近视眼、白内障、红眼病对虹膜也完全不会造成破坏,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以及身份识别的唯一性。 虹膜识别技术则是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可用于未来的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虹膜识别算法程序的开发者是一位名叫 John Daugman 的美国数学家,他被业内称作是虹膜识别算法理论的开创者。 二、虹膜识别技术受追捧的另一个因素是:安全 因为人眼的虹膜在出生 6 个月后即发育成熟,之后就会保持终生不变,更不会出现如指纹磨损、面容变化导致设备拒识本人的情况,而且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而失去活性,很难被伪造。相较于指纹0.8%、人脸识别2%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 在国内,早期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煤矿行业的考勤。西安中媒科技、北京中科虹霸是当时最大的两家虹膜识别设备提供商,前者的技术来源于西安交大,后者主要成员来自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它们都具备技术研发的基础,同时也做代理国外产品的生意,比如中媒科技就是LG在中国的最大代理商,后来中媒科技由于内部出现问题分支出两家公司:西安中虹智能科技、西安凯虹电子科技,同样是做代理。 三、国内的虹膜识别技术主要来源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图像所 它们分别衍生了前文所提到的中科虹霸和聚虹光电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时间都超过10年,业内人士称之为:北中科,南聚虹。 国内虹膜技术的研发方向是针对东亚人的黑色虹膜识别,黑色虹膜由于纹理少,表面色素多,光线原因导致不稳定性又强等因素,是被虹膜识别理论创立者 Daugman 公认的最难识别的,这也决定着黑色虹膜在可见光下是不能看到的,必须用到红外光识别。中国恰恰又是黑色虹膜最大样本市场。所以,这两家目前在煤矿、电力、安全等领域都有落地的案例。 四、虽然目前来看,国内虹膜行业呈现的状态很混乱,行业不规范,但虹膜识别的应用场景却非常广阔,尤其是与医疗、社保、信用、金融相关涉及信息安全、身份验证的领域

虹膜识别技术原理_虹膜识别技术优缺点

虹膜识别技术原理_虹膜识别技术优缺点 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虹膜识别技术是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如门禁等),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例如,在好莱坞大片中,通过扫描眼睛视网膜开启保密房间或保险箱的炫酷场景,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使用虹膜识别技术,为需要高度保密的场所提供了高度安全保障。下面介绍虹膜识别技术原理及虹膜识别技术优缺点。 虹膜识别技术原理虹膜是瞳孔周围的环状颜色组织,它有丰富而各不相同的纹理图案,构成了虹膜识别的基础。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一种近似红外线的光线对虹膜图案进行扫描成像,并通过图案象素位的异或操作来判定相似程度。虹膜识别过程首先需要把虹膜从眼睛图像中分离出来,再进行特征分析。理论上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虹膜的概率是120万分之一。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最为精确的。 虹膜识别就是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虹膜识别技术的过程一般来说包含如下四个步骤: 1.虹膜图像获取 使用特定的摄像器材对人的整个眼部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输给虹膜识别系统的图像预处理软件。 2.图像预处理 对获取到的虹膜图像进行如下处理,使其满足提取虹膜特征的需求。 虹膜定位:确定内圆、外圆和二次曲线在图像中的位置。其中,内圆为虹膜与瞳孔的边界,外圆为虹膜与巩膜的边界,二次曲线为虹膜与上下眼皮的边界。 虹膜图像归一化:将图像中的虹膜大小,调整到识别系统设置的固定尺寸。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x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xx年6月13日

目录 一、概述 (3) 1、背景分析 (3) 2、设计原则 (3) 二、系统介绍 (4) 1、系统组成 (4) 2、人脸识别特性 (4) 3、主要功能 (6) 4、产品特点 (6) 三、主要设备介绍 (7) 四、公司简介 (9) 五、售后服务 (11) 1、维修技术人员情况 (11) 2、维护服务 (11) 3、维修服务及应及维修时间安排 (11) 4、售后服务流程 (12) 5、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 (12) 6、更新改进服务 (12) 7、建立用户档案,完善产品质量 (12)

一、概述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多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要排查重要场所人员身份,和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固定区域,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排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给公共安全防范和社会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重点复杂区域社会治理难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多、身份难以核查、人员来访不易管理的局面,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不同场所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人证比对登记,解决固定人员每次需要刷证或输入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安保人员或工作人员人工确认后手动放行。 2、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技术先进、深度学习算法、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易用的以及符合人机交互的;方案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方案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设计方案

动态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设 计 方 案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8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要求 一、人脸识别巡更系统社会意义 略 第二章系统概述 人脸识别智能巡更系统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经过式人脸记录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用于人脸抓拍的监控摄像机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执勤岗位上,人员对该地进行巡更经过时摄像机自动抓拍巡更人员的人脸照片同时将抓拍时间与对应的巡更人员人脸库进行比对结果经过局域网存入系统数据库。此记录将成为巡更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更的依据。管理人员经过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可清晰地了查询巡更人员巡更的实际情况,如漏查、误点、非本人带班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有效管理。 1、人脸识别巡更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人脸静态建库、人脸动态入库、人脸信息修改、实时人脸抓拍、人脸检索、人脸图像聚类、以图搜图、联动报警八大部分组成。整个软件的逻辑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结构体系(C/S结构)

图3-3 软件逻辑体系示意图 3.3.1、人脸静态建库 实现布控人员建库,提供用户建立临时人脸库的功能,使用者可自行注册,批量导入人脸照片,静态人脸库包括黑名单、白名单。 图3.3.1人脸静态建库 动态人脸监控 人 脸动 态入 库 人 脸信 息修 改 实 时人 脸抓 拍 人脸图像检 人脸图像聚类 人脸以图搜图 人脸联动报警 人 脸 静 态 建 库

3.3.2、人脸动态入库 将摄像机抓拍的人脸图片,建立动态抓拍人脸库,不断累积抓拍数据,为后期进行人脸管理和提升识别率提供必要的支撑。 图3.3.2人脸动态入库 3.3.3、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信息修改模块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人脸库,查询符合条件下的人员信息,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可针对选择的人脸库进行新人员信息的注册。

虹膜识别DAUGMAN核心算法介绍

虹膜识别DAUGMAN核心算法介绍 眼睛的虹膜是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其细部结构在出生之前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决定下来了,虹膜识别技术将虹膜的可视特征转换成一个512个字节的Iris Code(虹膜代码),这个代码模板被存储下来以便后期识别所用,512个字节,对生物识别模板来说是一个十分紧凑的模板,但它对从虹膜获得的信息量来说是十分巨大的。 一、采集: 从直径11mm的虹膜上,Dr.Daugman的算法用3.4个字节的数据来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这样,一个虹膜约有266个量化特征点,而一般的生物识别技术只有13个到60个特征点。266个量化特征点的虹膜识别算法在众多虹膜识别技术资料中都有讲述,在算法和人类眼部特征允许的情况下,Dr.Daugman指出,通过他的算法可获得173个二进制自由度的独立特征点。在生物识别技术中,这个特征点的数量是相当大的。 二、算法: 第一步是通过一个距离眼睛3英寸的精密相机来确定虹膜的位置。当相机对准眼睛后,算法逐渐将焦距对准虹膜左右两侧,确定虹膜的外沿,这种水平方法受到了眼睑的阻碍。算法同时将焦距对准虹膜的内沿(即瞳孔)并排除眼液和细微组织的影响。 单色相机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红外线定位在700-900mm的范围内(这是IR技术的低限,美国眼科学会在他们对macular cysts研究中使用同样的范围。)在虹膜的上方,算法通过二维Gabor子波的方法来细分和重组虹膜图象,第一个细分的部分被称为phasor,要理解二维gabor子波的原理需要懂得很深的数学知识。 三、精确度: 由于虹膜代码(Iris Code)是通过复杂的运算获得的,并能提供数量较多的特征点,所以虹膜识别技术是精确度最高的生物识别技术,具体描述如下:·两个不同的虹膜信息有75%匹配信息的可能性是1:106 ·等错率:1:1200000 ·两个不同的虹膜产生相同Iris Code(虹膜代码)的可能性是1:1052 四、录入和识别: 整个过程其实是十分简单的,虹膜的定位可在1秒钟之内完成,产生虹膜代码(Iris Code)的时间也仅需1秒的时间,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也相当快,就是在有成千上万个虹膜信息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用时间也不多,有人可能会对如此快的速度产生质疑,其实虹膜识别技术的算法还受到了现有技术的制约。我们知道,处理器速度是大规模检索的一个瓶颈,另外网络和硬件设备的性能也制约着检索的速度。当然,由于虹膜识别技术采用的是单色成像技术,因此一些图像很难把它从瞳孔的图像中分离出来。但是虹膜识别技术所采用的算法允许图像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变化。相同的虹膜所产生的Iris Code(虹膜代码)也有25%

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文在分析其研究现状、识别流程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虹膜图像的获取、图像预处理、虹膜定位、虹膜图像的归一化与增强、特征提取与匹配、比较等主要内容。 标签图像预处理;虹膜定位;虹膜识别;Hough 变换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世纪,也是人类摆脱传统技术的束缚,越来越自由的世纪。在这个以信息、自由为特点的世纪里,生物认证技术作为20世纪末期才开始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必将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虹膜、指纹、DNA 这些人体本身的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人资料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种类型的刑事、经济犯罪活动。而以虹膜为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虹膜识别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虹膜识别的优缺点以及虹膜识别的应用前景 1 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位于人眼的瞳孔与眼白之间,是眼睛中一片具有色素沉着的能收缩的环形薄膜,即俗称的黑眼仁部分。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虹膜信息的生物识别技术。对于每个人来说,虹膜的结构各不相同,并且这种独特的虹膜结构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不发生变化。眼科学家和解剖学家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虹膜具有独特的结构,即便对于同一个人,左眼和右眼的虹膜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且自童年以后,虹膜在人的一生中所发生的变化十分微小。同时发育生物学界的科学家们发现,尽管虹膜的基本结构是由内在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是外部的环境却对虹膜独特的细微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外部环境是指在生命初期,虹膜形成之前的胚胎发育环境。因此,自然界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两个虹膜。发育生物学家通过大量观察发现当虹膜发育完全以后,它在人的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因而具有稳定性。另外,由于虹膜的外部有透明的角膜将其与外界相隔离,因此发育完全的虹膜不易受到外界的伤害而产生变化。虹膜的上述特点构成了虹膜作为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虹膜作为重要的身份鉴别特征,与其它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虹膜就像指纹,具有随机的细节特征和纹理图像,而且这些特征在人的一生中均保持相当高的稳定性,因此虹膜成了天然的“光学指纹”。 1.2 虹膜具有内在的隔离和保护能力。

详解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六种生物识别技术原理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因此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 指纹识别 原理 指纹是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路。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小部分,但是,它蕴涵着大量的信息。指纹特征可分为两类:总体特征和局部特征。 总体特征指那些用人眼直接就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包括基本纹路图案、模式区、核心点、三角点、式样线和纹线等。基本纹路图案有环形、弓形、螺旋形。 局部特征即指纹上节点的特征,这些具有某种特征的节点称为特征点。两枚指纹经常会具有相同的总体特征,但它们的局部特征——特征点,却不可能完全相同。指纹上的特征点,即指纹纹路上的终结点、分叉点和转折点。 指纹识别技术通常使用指纹的总体特征如纹形、三角点等来进行分类,再用局部特征如位置和方向等来进行用户身份识别。 通常,首先从获取的指纹图像上找到“特征点”(minutiae),然后根据特征点的特性建立用户活体指纹的数字表示——指纹特征数据(一种单向的转换,可以从指纹图像转换成特征数据但不能从特征数据转换成为指纹图像)。 由于两枚不同的指纹不会产生相同的特征数据,所以通过对所采集到的指纹图像的特征数据和存放在数据库中的指纹特征数据进行模式匹配,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最终得到两个指纹的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来鉴别用户身份。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 优点 1)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并且它们的复杂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足够特征。 2)如果想要增加可靠性,只需登记更多的指纹,鉴别更多的手指,最多可以达到十个,而每一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3)扫描指纹的速度很快,使用非常方便。 4)读取指纹时,用户必须将手指与指纹采集头互相接触,与指纹采集头直接接触是读取人体生物特征最可靠的方法,这也是指纹识别技术能够占领大部分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5)指纹采集头可以更加小型化,并且价格会更加低廉。 缺点 1)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指纹因为指纹特征很少,故而很难成像。 2)过去因为在犯罪记录中使用指纹,使得某些人害怕“将指纹记录在案”。然而,实际上现在的指纹鉴别技术都可以保证不存储任何含有指纹图像的数据,而只是存储从指纹中得到的加密的指纹特征数据。 3)每一次使用指纹时都会在指纹采集头上留下用户的指纹印痕,而这些指纹痕迹存在被用来复制指纹的可能性。 可见,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方便、可靠、非侵害和价格便宜的生物识别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应用有着很大的潜力。

2019年虹膜识别技术竞争格局及产业链结构分析

2019年虹膜识别技术竞争格局及产业链结构分析

目录 投资要点 (6) 1.虹膜识别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大 (8) 1.1虹膜识别优势突出,应用领域广 (8) 1.2虹膜识别已成功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打开庞大市场空间 (10) 1.3生物识别市场快速增长,虹膜识别增速突出 (11) 2.虹膜识别技术竞争格局,中国企业已经崛起 (13) 2.1国外厂商算法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13) 2.2国内厂商迅速崛起,算法与集成双拳出击 (15) 2.3国外终端集成商纷纷退出,中国市场出现“三强争霸” (20) 3.虹膜识别产业链结构分析 (21) 4.受益标的分析 (25)

图目录 图1虹膜识别技术获取精确身份信息 (8) 图2虹膜的纹理 (8) 图3几种主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误判率对比 (9) 图4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广泛 (10) 图5富士通手机可利用虹膜识别解锁手机 (10) 图6富士通Arrows NX F-04G手机正面虹膜识别图 (10) 图7三星S8/S8+支持虹膜识别功能 (11) 图8三星虹膜识别系统流程 (11) 图9主要的生物识别技术 (11) 图102007-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亿美元) (12) 图11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 (12) 图12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12) 图132016-2025年全球企业级虹膜识别市场规模预测 (12) 图142020年全球虹膜识别市场占比预测 (13) 图152020年全球虹膜识别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13) 图16OT生物识别业务涵盖全品类产品(指纹、人脸、虹膜、静脉) (13) 图17Iritech虹膜识别硬件产品——Irishield系列 (14) 图18三星Tablet 7虹膜识别采用Iritech方案 (14) 图19Princeton Identity主要虹膜识别产品 (14) 图20EyeLock消费级虹膜识别产品——myris (15) 图21Iris ID公司主要虹膜识别产品 (15) 图22聚虹光电虹膜识别核心算法的四大特点 (16) 图23聚虹光电主要虹膜识别硬件产品 (16) 图24聚虹光电四合一移动智能平板 (16) 图25聚虹光电四合一移动智能平板主要参数 (16) 图26中科虹霸主要虹膜身份识别产品 (17) 图27释码大华主要虹膜身份识别产品 (18) 图28武汉虹识主要虹膜识别产品 (18) 图29思源科安主要生物识别产品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