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3.掌握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概念、成因和形态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掌握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各种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6.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3.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成因

4.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成因

3.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象)。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有关知识,二者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造成岩石的变形、变位,即地壳运动的遗迹称为地质构造。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理清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壳岩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同时注意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对内外力作用进行比较。

【答案】C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解析】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当一个地面隆起时,相邻的地表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解答本题要注意风化、侵蚀不断削低地面的同时.沉积作用也会使地面变高。

【答案】A

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

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

黄土堆积

后沉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的黄土)

[经典例题3](2014.安徽高考)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图2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图2,完成下题。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选C 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故A项正确。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故C项正确。

[经典例题4]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解析】东非大裂谷与青藏高原都是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BC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经典例题5](2011全国高考)读图,完成17~18题。

17.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地幔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故D正确。

答案:D

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1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外力作用的理解能力。该山体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形成沉积岩。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