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54.61 KB
- 文档页数:3
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蔡传书;王培荣;黄雄;吕文龙【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23【摘要】目的:探讨CD13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CD4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五种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80例NSCLC组织、33例癌旁组织、28例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 CD133、CD44、TROP-2、ABCG2及 p75NTR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1)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87.50%、50.00%、62.50%、68.7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0.30%、15.15%、21.21%、12.12%;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43%、10.71%、21.43%、21.43%、21.43%,各指标在不同组织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 NSCLC 组织中的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CD133、TROP-2阳性率与 NSCI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BCG2及 p75NTR 阳性率与 NSCIC 患者年龄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
结论 NSCLC 组织中 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的表达水平异常,且均与NSCLC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总页数】3页(P5905-5907)【作者】蔡传书;王培荣;黄雄;吕文龙【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魏益平;王梅;华平;吴澄;曹永科;杨艳旗;陈炬;张惠忠2.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王鑫;吉亚君3.肿瘤干细胞标志物LGR5、Nanog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常戈鋆;陈利娟;陈慧莉4.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ESA^+CD24^(-Λow)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吕志强;李海刚;张惠忠;范苗静;沈溪明;何欣欣5.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梁洪享;钟竑;罗勇;黄燕;丁昭珩;丁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SK9及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范清玲;柴燕玲;王绍宇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24(29)4
【摘要】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靶向基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然而对于靶向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临床获益有限,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ropm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抑制剂在某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目前PCSK9与NSCLC的相关研究可发现PCSK9在肺癌细胞的迁移、凋亡及化学耐药中均发挥调节作用。
抑制PCSK9或可成为治疗NSCLC的一种可行方法。
【总页数】5页(P618-622)
【作者】范清玲;柴燕玲;王绍宇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PCSK9抑制剂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PCSK9抑制剂和Inclisiran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3.PCSK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
中的研究进展4.PCSK9抑制剂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中的研究进展5.PCSK9抑制剂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著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5.029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规分割放疗与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梁淑芳1,赵弟庆2,马勇11.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菏泽274000;2.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菏泽274000[摘要]目的探究常规分割放疗(radiotherapy, RT)与加速超分割放疗(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HRT)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加速超分割方式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1,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优于常规分割放疗,且不会增加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常规分割放疗;加速超分割放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b)-0029-04Clinical Study of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nd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in Middle an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IANG Shufang1, ZHAO Diqing2, MA Yong11.Department of Oncology, Heze Mudan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eze Mudan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RT) and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HRT) in the treatment of middle an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were inoperable or refused surgery in Heze Mud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method. Compare the efficacy, survival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radiotherap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cent effective rates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of the control group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961, P<0.05). Comparison of radio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nd there is no increase in ra⁃dio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Middle and advanc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肺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约占[作者简介] 梁淑芳(1989-),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干细胞特征相关自身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南永刚;王常利;刘新芸;南方;刘静【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22(30)13【摘要】目的:利用干细胞特征相关自身抗体(AAbs)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初步检测,评估其早期诊断和精确预测预后的潜在价值。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选择性抗体的浓度。
共入组458例(训练集=401;验证集=57)。
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相关基因的不同表达及预后价值。
p53的最优分割值为11.60 U/mL,MAGEA1为4.90 U/mL,SOX2为3.85 U/mL,PGP9.5为7.05 U/mL。
结果:干细胞特征相关抗体MAGEA1、PGP9.5、SOX2和T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P<0.05)。
在验证集中,四个候选小组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8.9%。
四种抗体的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中也表现出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这进一步证明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结论:干细胞特征相关自身抗体可以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但不能用于肿瘤的局部筛查,且其异常表达与患者较差的生存期一致。
【总页数】7页(P2374-2380)【作者】南永刚;王常利;刘新芸;南方;刘静【作者单位】陕西省肿瘤医院体检科;空军第986医院检验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血清miRNA-122a和降钙素原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2.FIB、NLR、PLR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3.红细胞相关指标在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价值的研究4.降钙素原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5.血清CTRP3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胡凯;丁涤非;毕明宏【摘要】目的检测ALDH1和ABCG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0例NSCLC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在NSCLC 组织中分别为63.3%、48.3%,差异有显著(P<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均< 0.05); ALDH1的表达与ABCG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LDH1、ABCG2的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4(019)002【总页数】4页(P272-275)【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ALDH1;ABCG2【作者】胡凯;丁涤非;毕明宏【作者单位】233015,安徽,蚌埠,解放军第123医院肿瘤科;233015,安徽,蚌埠,解放军第123医院肿瘤科;233004,安徽,蚌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1位。
肺癌按病理类型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比例高达80%-85% 。
肺癌起病隐袭,治疗有效率较低,目前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15%[1]。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学说部分解释了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差的原因。
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是最新发现的肺癌干细胞标志物。
耐药性是肿瘤干细胞的特性之一,ATP 结合膜转运蛋白超家族G成员2(ABCG2)是近年来发现的耐药蛋白。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LDH1和ABCG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它们在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现状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男性的发病率(13%)通常高于女性(12%)。
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男性癌症患者中最高;女性癌症患者中肺癌的比例位居第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死亡率均最高[1]。
肺癌可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15%。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驱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即肺癌的驱动基因。
随着基因分析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分析肺癌的遗传特征谱和发现更多新型肺癌驱动基因将更加方便,并可在临床上更新和简化肺癌基因的检测方法,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潜在的药物靶点[2]。
二、研究方向(一)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肺腺癌( lung adenocarcinoma,AC) 、肺鳞状细胞癌(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和大细胞癌 ( large cell lung cancer,LCLC)等[3]。
1.肺腺癌的驱动基因。
Zhou X,Cai L,Liu J(2018)指出,肺腺癌中约60%的驱动基因已被识别。
其中,EGFR、ALK和KRAS是肺腺癌中更常见的研究和特征性驱动基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50.7%。
最常见的突变是外显子21中的L858R替换突变和外显子19中的缺失突变。
EGFR突变和19Del突变是肺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4]。
Rao S等人分析了120个不同亚型的肺癌组织样本,并在每种肺癌组织类型中检测到强烈的肿瘤RANK表达;腺癌的发病率和表达强度最高。
72%的肺腺癌RANK阳性,发现RANK阳性与KRAS 突变相关[5]。
Ooki A等人的研究证明,PAX6作为一种致癌物,通过PAX6-GLI-SOX2信号轴诱导肺腺癌的癌干细胞特征,并支持PAX6启动子甲基化作为早期肺癌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6]。
TAZ一种非小细胞肺癌基因基于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子taz是一种参与干细胞分化以及多器官发生的转录共激活子。
最近,TAZ在新型的hippo-LATS肿瘤抑制途径的一种主要组分中被鉴定出来,这种抑制途径在乳腺癌原癌基因中起作用。
我们第一次发现,taz是一种非小细胞肺癌的原癌基因。
结果显示,taz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并且慢病毒介导的taz过量表达在HBE135永久的人类上皮呼吸道细胞引起细胞增生和转化。
通过沉默基因TAZ可以使其恢复原有的水平。
另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NSCLC),小发卡RNA(shRNA)介导的TAZ 表达沉默抑制他们的增殖和非停泊性增长。
将shRNA抗性的TAZ重新引入TAZ沉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中可使其恢复。
这说明TAZ是一种原癌基因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肿瘤发生学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TAZ在未来诊断,预测和治疗肺癌提供一种新的靶标。
介绍肺癌是全球最普遍的的癌症,每年都杀死12万人。
尽管近些年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一直都在进步。
近五年肺癌患者仍小于<15%的生存率强调了该疾病的攻击性。
在所有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巨大细胞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许多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已陆续被鉴别;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常鉴定时已到肺癌晚期,而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因此,识别新的负责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蛋白质对早期的鉴别和开发新型治疗肺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TAZ,也被称为含有WW域的转录调节子,它能够激活转录因子PPARr、Runx2 和Smad。
此外,敲除TAZ基因的小鼠会得多囊肾疾病和肺气肿。
最近,已经鉴定TAZ是新发现的Hippo-LATS 肿瘤抑制途径中的一种元件,在果蝇和哺乳动物中对细胞增殖、肿瘤形成和器官大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和其他人表明与人类具有同源性的果蝇的Hippo和LATS 肿瘤抑制子Mst2和LATS1/2可以通过磷酸化和阻遏抑制TAZ和它的同源物YAP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肺部肿瘤相关基因TTF—1的研究进展肿瘤干细胞的典型特征是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形成肿瘤内各类癌细胞,然后就会使患者患肺部、肝部、胃部等各类肿瘤疾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为发现TTF—1基因在鉴别肺鳞癌和腺癌的诊断价值,本文进行了对目前TTF—1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通过各种分析得到肺部肿瘤相关基因TTF—1的应用前景。
标签:肺部肿瘤;TTF—1;基因,应用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的区分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两者治疗意义,新的靶向药物对治疗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的疗效具有很大差异。
甲状腺转录因子,即TTF—1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目前也已经证明了TTF—1基因在肺癌的诊断以及鉴别的领域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应用价值。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TF—1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了临床及病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
1.研究的资料与方法以进行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10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7例肺鳞癌和48例肺腺癌。
观察组设为肺鳞癌标本,肺腺癌标本则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其研究方法是首先要完成染色,将标本以10%甲醛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制成切片约4μm厚,共5张,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
将切片进行常规脱蜡和梯度酒精脱水,之后完成高温抗原修复。
根据试剂盒提示进行测试,本研究所用的抗体TTF-1为即用型抗体。
使用正常乳腺组织做TTF1阳性对照,使用常规甲状腺组织,以正常肺泡上皮作为阳性对照研究。
1.1免疫荧光检测将细胞离心至载玻片上,并且在室温干燥30分钟左右后用4%多聚甲醛再固定30分钟,PBS洗涤三次,用0.25%Triton通透15分钟,5%脱脂奶粉封闭三个小时,PBS洗三次后加入抗体,并且还要加设阴性对照组以进行研究对照,以便得出结论。
再用PBS洗涤三次后低价试剂染核五分钟,再用PBS洗涤两次,加封片剂于荧光型显微镜下观察。
肺癌发生发展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大多数起源于上皮细胞,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虽然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它仍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因此,了解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肺癌的防治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肺癌发生的主要机制 肺癌发生的主要机制包括基因突变、DNA损伤修复失调、表观遗传学改变和肿瘤微环境等。在这些机制中,基因突变和DNA损伤修复失调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基因突变是肺癌发生的基础。肺癌的发生是由于遗传物质(DNA)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发生不易控制的恶性变化。目前已经确定了许多与肺癌发生相关的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比如, KRAS、EGFR和ALK等基因的突变与肺癌关系密切。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改变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物过程,从而导致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和扩散。
DNA损伤修复失调是肺癌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细胞内存在着许多不同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碱基切除修复(BE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等。这些通路可以及时修复DNA损伤,从而确保基因的正常表达和细胞的正常生长。但是,当这些修复通路发生故障时,将会导致DNA修复失调。一些研究表明,肺癌中存在许多与DNA损伤修复通路失常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DNA损伤的累积和致癌基因的异常表达。
肺癌的分子机制 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有很多不清楚的方面。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分子机制已被揭示出来。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一些信号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RAS/MAPK途径、PI3K/Akt/mTOR途径和Wnt/β-catenin途径等。这些途径与细胞增殖、凋亡、细胞极性和侵袭转移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它们的异常激活和失调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25・Jurna!op CCdca!ant Experigental Meyicigo Vol.27,No.】Jan.2721罠甲苷可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水平,保护肺组织上皮细胞,抑制肺纤维化进展72]。
党参中有效成分可改善肠道菌群分布,调节机制免疫功能,并能减少肺组织病理性沉积,诱导间质性胶原酶合成增加和降低细胞外胶原生成,延缓肺纤维化71]。
莪术、三棱、全蝎中有效成分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延缓血凝,促进局部微循环的作用。
而黄精水提液抑菌活性强效,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苦杏仁中苦杏仁貳可促进肺泡I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合成,且止咳镇静作用较强72]o 为进一步探究罠术肺纤汤治疗ILF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检测患者血清TGF-p、TNF_a水平变化。
研究证实75],TGF-p的激活是导致肺纤维化的的关键细胞因子,其能激活WNT信号通路,从而间接地促进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进程,同时TGF-p还能调控促进肺间质炎性细胞活性激活与趋化;而TNF-a可促进肺胶原纤维的过度增殖,促进细胞外间质分泌,导致肺纤维化病理改变72;并有研究证实75],外源性注射TNF-a可导致弥漫性肺泡损伤,且主要表现肺泡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坏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TGF_p、TNF_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TGF-p、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罠术肺纤汤能显著抑制肺纤维化,促进患者肺功能转归,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_p、TNF-a调节有关。
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基础研究证实。
4结论综上所述,罠术肺纤汤能显著改善ILF患者肺功能,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并抑制肺纤维化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_p、TNF_a调节有关。
另外,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少,有待扩大样本量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其次,本研究观察周期较短,未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某些症状改善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今后应延长观察周期,全面随访患者各症状改善情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S)V01.40No.5Oct.2008・555・
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曹宝山1,任军2△(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中心化疗科,北京100191;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内科)
[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肿瘤干细胞;研究[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7X(2008)05-0555-03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发肺癌患者每年已经超过100万例uJ。预计2008年美国新发肺癌患者约215010例,凶肺癌死亡的患者约161840例,其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旧J,目前在中国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3J。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eelllungcancer,NSCLC)主要包括鳞状细胞肺癌(eqtI姗ouscellcancer,SCC)、腺癌(adenocareinoma,AC)和大细胞癌(1argecellcancer,LCC)3种亚型。尽管近十年来在诊断、手术、放化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使得一些常见肿瘤(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患者的5年牛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没有明显突破。目Ij{『t#-4,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发展中国家不足9%…,在美网最高,但仍未超过15%14]o肿瘤干细胞学说表明肿瘤中存在一小群能够抵抗治疗和具有启动肿瘤形成的细胞,即肿瘤干细胞”J,其具有独特的抵抗治疗的特征,是肿瘤复发的根源”J。因此,清除肿瘤干细胞或许是治疗肿瘤更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肺损伤模型和肺癌细胞株、组织的研究发现,肺癌下细胞与肺癌形成密切相关,且已经从肺癌组织中分离得到肺癌干细胞,其或许是造成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瓶颈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十细胞治疗的回顾,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在肿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假说【纠指出肿瘤起源于组织干细胞,或者足组织干细胞的子代。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自我更新受严格调控,但在发牛恶性转化后,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发生紊乱。另外,发生恶件转化形成的肿瘤十细胞仍保留有十细胞样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自我更新、驱动肿瘤的形成和维持肿瘤的存在;分化能力,导致肿瘤异质性。分化后产生的肿瘤细胞不具备成瘤性,但这些分化细胞组成了肿瘤的主体。ACorrespongdingauthor’8e—mail,renjun@bjcaIl∞r.org肿瘤千细胞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可以从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中分离出来№J。大量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具有耐药性和抵抗射线的能力,从而有助于肿瘤复发、转移"’“”1。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干细胞高表达多种ATP结合盒(ATP-bindingcassette,ABC)转运蛋白,例如ABCBI基因编码P一糖蛋白、ABCG2/MXR基因编码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和乳腺癌耐药蛋白一l【9J,它们具有将药物、毒物、Hoeehst33342染料外排的能力。与正常干细胞类似,生长缓慢和多处于休眠状态也有助于肿瘤十细胞耐药性的产牛。抵抗射线与肿瘤干细胞DNA损伤修复检测酶的激活等有关¨…。研究还表明,在放化疗后,乳腺癌、脑胶质瘤对应的肿瘤干细胞比例升高¨£16J,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凶。凶此清除肿瘤下细胞或许是治疗肿瘤的关键。随着对肺损伤模型中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的分离及其和肺痛关系的研究,促进了对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的研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r依据。
2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1982年最先有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存在干细胞ⅢJ,其应用从临床腺癌组织标本获取的单个肿瘤细胞进行克隆形成实验,发现仅有一小部分(<1.5%)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且形成的克隆在裸鼠体内能够形成肿瘤,组织学表型与原代组织标本类似ⅢJ,间接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直到2007年Ho掣埔1利用SP(side
population)细胞分离方法才首次证实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肿瘤干细胞。Ho等¨朝应用Hoeehsd3342染色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SP细胞分选法)的方法,在A549,H460,H23,HTB58,H441和H-2170中分离出sP细胞,并证实sP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高致瘤性的特征,证实SP细胞中富集了肺癌干细胞样细胞,并且发现其具备十细胞“永生”和处于静止状态的特征,其抗凋亡因子和端粒酶mRNA高表达,而标志细胞增生的MCM7mRNA表达下调¨“。多药耐药性也足肿瘤于细胞的一个特征【…,Ho等¨副研究发现sP细胞表达大量ABC转运蛋白,如ABCG2,MDRl,MPR2等,导致其对多种化
万方数据・556・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S)V01.40No.5Oct.2008疗药物(如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多两紫杉醇等)抵抗。此外他们还成功地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sP细胞。这些意味着非小细胞肺癌中确实存在干细胞,并且其具有潜在的耐药性。Sung等¨钊也发现A549SP细胞有A曰C位基因高表达,且MDRl和ABCC2(MPR2)基因高表达。此外Sung等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A549sP和非sP细胞时,发现在61个分化的表达基因中,有12个基因在sP细胞中高表达,其中包括3个提示预后差的基因,分别是AKRICl/C2,TM4SFl和NROBlm】。随后Eramo等旧¨首次应用CDl33从人肺癌组织中分离出CDl33+细胞,并证实其富集了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同时发现其对吉西他滨等药物抵抗。目前已经清楚肿瘤干细胞的分化与自我更新受EGF/EGFR,PDGF/PDGFR,SCF/KIT,Hedgehog(SHI-I/PTCH/GLI),Notch和wnt/B.catenin等通路的调控mJ。在tPd,细胞肺癌干细胞中,研究较多的为Notch,Hedgehog(SHH/PTCH/GI.I)和Wn∥f1.catenin通路m枷J。敲除小鼠的实验研究表明Notch通路活化在肺的发育巾起重要作用旧J,并且Notch配体、受体和HESI的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表达升高,其与癌变的RAS信号关系密切啪埘J。应用1一Seeretase抑制剂能够抑制Notch-3激活,在体内、外均町抑制肺癌的生长∞J。Hedgehog(SHH/PTCH/GI.I)在肺的早期发育巾起着重要作用ⅢJ。Wn∥fl—catenin通路的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在肺癌中Wnt通路的激活方式主要包括:Wnt效应子过表达(如Di—shevelled,Dvi)、非经典途径JNK的激活和wnt拈抗因子(如Wntinhibitorfactor-1,WIF—1)下调。虽然这些通路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月前仍不是很清楚,但是针对这凿通路的治疗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汹】。Uematsu等m1报道Dvl在tPd,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株H1703中过表达,导致wnt通路激活,应用其特异性的siRNA可以阻断Dvl和B—catenin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Kim等四1应用转染后含有Wnt抑制因子基因的A549和H460细胞株,测定细胞增生,并将含有Wnt抑制因子的脂质体注射到移植瘤瘤周。结果表明Wnt抑制因子表达增加可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使克隆形成率下降,并且重组的Wnt抑制因子蛋白能够抑制H460的增生,显著抑制肿瘤的牛长。Wnt/lB.catenin通路可以调控细胞周期,从而维持干细胞的分化和自我更新。在肺干细胞中B-catenin主要通过减弱分化促进组织干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不是促进干细胞直接增生,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mJ。3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的治疗策略肿瘤于细胞具有耐药、抵抗射线、抗凋亡能力增强等特征,在接受放化疗后,肿瘤干细胞比例增高,从而导致疾病的快速复发帕J。目前已清楚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干细胞,这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耐药的潜能啪切】,因此清除4H,细胞肺癌1二细胞或许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目前清除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的策略或许主要包括:(1)逆转肺癌干细胞的耐药性。目前主要将研究集中在ABC转运蛋白的阻断剂上。(2)抑制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诱导分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Notch、Hedgehog(SHH/PTCH/GLI)通路。(3)改善肿瘤干细胞的微环境,特别是血管生成。如在原位胶质瘤U87的移植肿瘤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
thelial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微血
管密度和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发现与血管相关的具有自我更新的CDl33+/n郫fin+肿瘤细胞数量的下降p“。Folkins等"21应用细胞毒性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治疗脑胶质瘤时,也发现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加入能够更多地降低肿瘤千细胞样细胞的比例。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应用在二lPd,细胞肺}南的治疗中,并使患者的牛存获益"”。但抗血管乍成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f细胞是否有抑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居首的恶性肿瘤,现有的治疗手段使其总的5年生存率仍未超过15%,这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十细胞的存在密切相关。非小细胞肺癌癌干细胞具有耐药、抵抗治疗等特征,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清除非小细胞肺癌下细胞或许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策略。尽管已经知道ABC转运蛋白过表达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十细胞耐药,Hedgehog(SHH/PTCH/GI.1),Notch和Wnt/[3-catenin通路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通过逆转耐药和阻断丁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来清除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初步取得效果。但目前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参与了P/J,细胞肺癌干细胞耐药的主要转运蛋白、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分化和更新的主要通路以及干预非小细胞肺癌十细胞的药物对正常千细胞的影响等尚不清楚。参考文献[1]ParkinDM,BrayF,FerlayJ,eta1.Globalcmcerstatistics,2002
[J].CACancerJ
Clin,2005,55:74—108.
[2]JemalA,SiegelR,WardE,eta1.Cancerstatistics,2007[J].CACancerJClin,2007,57: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