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回旋加速器运作相关法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56
我国医用回旋加速器共享机制的实现
刘朗;韩玉珍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管理》
【年(卷),期】2013(033)006
【摘要】通过总结国内外医用回旋加速器配置资源共享的政策措施、实践和效果,分析我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及医用回旋加速器的配置、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制约我国医用回旋加速器配置资源共享的因素,并根据我国国情及医用回旋加速器的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机制,以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使用.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刘朗;韩玉珍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9
【相关文献】
1.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粒子产生与运动机制分析 [J], 杨学文;李帅;李剑明
2.上海市医用回旋加速器共享现况分析 [J], 张璐莹;谢慧玲;王峦;杜丽侠;程晓明
3.我国旅游企业间服务共享式合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 [J], 梁学成
4.我国能量最高质子回旋加速器实现一器多用 [J],
5.我国自主研制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实现内靶束流调试 [J], 翟媛媛;姜春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旋加速器原理与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 中心刘平回旋加速器主要用于放射性药物的生产。
它是用高频电场加速带电粒子的共振加速器,它最初是1930年由美国E.O. Lawrence 建议建造的。
相对于后来的回旋加速器,我们称之为常规回旋加速器或经典回旋加速器。
其基本结构为两个半圆柱D 盒置于扁圆柱形的真空室中,上下有一对圆柱形磁极,极间是大体均匀的恒定磁场。
一、回旋加速器的原理一个荷电q 、质量m 的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B 中以速度v 在与之垂直的平面上运动,将受到磁场劳仑茨(Lorentz )力F L 的作用而作圆周运动:F L =vBq设曲率半径为r ,则离心力F 0为:F 0=mv 2/r在平衡条件下:F L = F 0,即:vBq=mv 2/r由此可得: mqB r v c ==ω=常数 可以看出,任意一种既定的带电粒子,在恒定的磁场中运动时,与其对应的回旋角频是一个常数,这一规律称为拉摩定律。
拉摩定律揭示的运动粒子在恒定磁场中回旋角频c ω与粒子本身所具有的速度v 无关这一重要特征,成为回旋共振加速方案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产生于中央区的离子源在电场的作用下开始运动,而磁场则使运动的带电粒子沿着一定的轨道运动。
在非相对论范围内,整个加速过程中的粒子回旋角频c ω保持不变,因此粒子的回旋周期c T 和频率c f 也将保持不变: mqB T qB m v r T c c c πππ2122====为了实现共振加速,要求高频频率rf f 或rf T 与粒子回旋频率c f 或周期c T 之间应满足如下相等或成奇整数倍的关系: rf f =k c fc T =k rf T这就是共振加速的必要条件。
二、回旋加速器的结构回旋加速器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1.磁场系统:磁场系统包括上、下磁轭、线路极片、磁场线圈、磁场电源。
在维修时,上磁轭可以用液压装置将其升起。
磁场靠安装在上下磁轭之间的线圈上的电流获得能量。
核医学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规章制度的订立旨在保障核医学设施及其使用人员的安全,确保核医学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本规章制度依据《核医学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适用于本医院的核医学科室,具体包含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储存、处理等方面的操作。
第二条职责和权限1.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核医学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核医学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2.核医学科室负责核医学操作的具体实施,包含放射源的采购、使用、储存、废弃物的处理等。
第三条安全责任制1.医院管理负责人组织订立核医学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核医学科室负责人负责核医学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核医学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落实安全责任制。
第二章核医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第四条设施建设与验收1.核医学科室的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供应相应的辐射防护设施。
2.核医学科室的设施建成后,应进行相关检测和验收,确保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五条设施维护与检修1.核医学科室应定期组织设施的巡检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设施的检修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检修记录应详实、完整。
第六条故障和事故处理1.对于设施故障,核医学科室应立刻停止操作,并通知设备维护和修理单位进行维护和修理。
2.对于事故和突发情况,核医学科室应依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第一时间报告医院管理负责人。
第三章核医学操作的安全管理第七条放射性同位素的购进和使用1.核医学科室在购买放射性同位素时,应遵从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合法采购,保证来源可靠。
2.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应严格依照使用规定进行,必需时须配备专职操作人员,并记录使用情况。
第八条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和运输1.核医学科室应订立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管理制度,确保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储存。
2.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露和丢失。
第九条废弃放射性同位素的处理1.核医学科室应订立废弃放射性同位素的处理方案,并依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医用加速器”教材第一章放射治疗对电离辐射性能的要求第二节放射治疗的分类及发展一放射治疗的分类按投照方式,放射治疗可分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内照射)两大类;按辐射源类型可分为三类:①用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放疗;②用产生不同能量X射线的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的X射线进行的放疗。
③用产生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的各类加速器进行的放疗。
(一)远距离放疗(外照射)远距离放疗是指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身体的某些部位甚至全身(TBI)的放疗方式。
按照射技术,远距离放疗又可分为源皮距(SSD)照射(等中心在皮肤表面)、源轴距(SAD)照射(等中心在肿瘤中心)和弧形(arc)旋转照射(等中心在肿瘤中心且边旋转边出束)三种。
目前,远距离放疗所用的设备主要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60Co远距离放疗机,其次是使用越来越少的临界X线机(6~10KV)、接触X线机(10~60KV)、浅层X线机(60~160KV)、深部X线机(160~400KV)和高压X线机(400KV~1MV)。
另外,价格昂贵的质子、介子和其它重粒子加速器和快中子治疗机等放疗装置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也有使用。
以加速器为放射源的X刀、适形调强放疗和以60Co为放射源的固定式和旋转式γ(伽玛)刀也属于远距离外照射的放疗设备和技术。
(二)近距离放疗(内照射)近距离放疗是指:将密封的放射源通过体腔、管道或组织间插植、敷贴等方法直接置于病变部位进行放疗的方法。
口服、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通过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吸收或栓塞、封闭,使放射性核素浓集于病变部位;将多个短寿期放射性核素“种子”植入病变部位进行放疗,以及近年来开展的血管内照射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等放疗,也属于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与远距离外照射的主要不同点是:①内照射的放射源活度小(一般不大于10居里)、治疗距离短(一般不大于5cm);②内照射的辐射能量大部分被组织吸收,而外照射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组织;③外照射因必须穿过正常组织才可到达病变,为防止正常组织超过耐受量,必须选择能量、多野或旋转照射等复杂技术,而内照射则无须;④外照射可使靶区剂量均匀,但内照射因在近距离内受反平方定律的影响很大,靶区剂量常常很不均匀,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剂量参考点。
医用回旋加速器及正电子核素生产
王明芳
【期刊名称】《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6)005
【摘要】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是利用解剖形态方式对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如代谢和受体功能改变等进行评价和定量观测的核医学技术,PET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正电子显像剂的研制与应用。
PET所采用的正电子显像剂主要是用由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正电子核素—11C、13N、15I、18F等标记。
因此,了解并掌握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选择适当的正电子核素及其标记前体,对正电子显像剂的常规生产和研究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介绍了回旋加速器的操作原理、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类型和正电子核素及其标记前体的生产。
【总页数】6页(P231-236)
【作者】王明芳
【作者单位】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7.4
【相关文献】
1.GE Minitrace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生产报错分析及故障处置 [J], 张忠太;张红雨
2.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正电子核素的质量控制 [J], 陈泽龙
3.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正电子核素的质量控制 [J], 陈泽龙
4.医用回旋加速器常见固体靶金属核素应用优势与生产实施 [J], 张海琼;胡楠;刘宇;李方;巴建涛
5.100MeV回旋加速器生产医用225Ac核素的实验研究 [J], 王雷;吕银龙;王峰;葛涛;李要乾;曹磊;符振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用回旋加速器辐射剂量检测与评价任庆余;杨星;张延华;张林;贾峰涛【摘要】目的:检测医用回旋加速器环境辐射水平及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验其对环境、公众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方法:以住友HM12型回旋加速器为检测对象,使用多功能辐射仪及热释光剂量计测定环境辐射剂量、个人剂量水平.结果:加速器室与迷路门口γ射线辐射水平为96.16 μSv/h,中子辐射水平为85.09 μSv/h,迷路与控制室门口、控制室操作台、加速器室墙外及屋顶的辐射水平达到或接近本底水平,回旋加速器操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21 mSv.结论:加速器室环境辐射剂量、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水平,应消除对回旋加速器操作的恐惧心理,但同时也要搞好放射防护管理.【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3页(P84-85,93)【关键词】医用回旋加速器;放射防护;剂量监测【作者】任庆余;杨星;张延华;张林;贾峰涛【作者单位】050082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核医学科;050082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核医学科;050081石家庄,武警河北总队医院;050082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核医学科;050082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TH7740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迅猛发展,PET/CT在各大医院的应用逐年增多,作为为PET生产显像剂的关键设备,回旋加速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1]。
由于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能量较高,在进行核素生产时会产生较强的放射性,而加速器机房位于人员密度很高的医院内部,潜在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共照射越来越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2],许多人对其抱有戒心,因此,测定回旋加速器的辐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统计了近5 a来本院回旋加速器的环境辐射剂量、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以检验其对环境、公众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2019年2月海峡科学February 2019 第2期总第146期 Straits Science No.2, Total 146th 某医用回旋加速器系统验收监测与监督性监测数据比较许起惠(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福建 福州 350003)[摘要] 通过比较医用回旋加速器系统验收监测数据与监督性监测数据,直观地观察该回旋加速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辐射防护设备与设施运行状况,为日常监督管理和辐射事故应急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医用回旋加速器 环境辐射监测 监督性监测[中图分类号]X8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2-0038-031 概述近年来,随着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残留肿块的鉴别需求量越来越大,核医学学科不断发展,分子显像越来越多被应用到临床,PET/CT已在全球临床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电子示踪剂是实施PET检查的先决条件,而要生产PET检查所需示踪剂的放射性核素,医用回旋加速器是必需设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某公司现使用的住友牌SumitomoHM10型回旋加速器,可生产放射性药物18F,是福建省内最大的18F 放射性药物供货公司。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该项目于2014年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审批。
2017—2018年,根据计划对该回旋加速器系统开展每年一次的监督性监测。
本文通过比较验收监测数据与监督性监测数据,直观地观察该回旋加速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辐射防护设备与设施运行状况,为日常监督管理和辐射事故应急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标准与方法该项目为生产18F的乙级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公众剂量约束执行0.1mSv/a,职业人员剂量约束执行5mSv/a。
工作人员体表、内衣、工作服、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水平应遵循附录B (标准的附录)B2所规定的限制要求,详见表1。
按照《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 -93)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中的监测方法和布点原则的要求,结合现场条件,全面、合理布点,重点考虑探伤室周围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的场所和其他公众可能到达的场所。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核医学管理,确保核医学诊疗活动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核医学科的所有诊疗活动,包括核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等。
第三条医院核医学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规范操作,科学管理;(三)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四)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核医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核医学管理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核医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监督核医学诊疗活动的安全与质量;(三)组织开展核医学培训和考核;(四)处理核医学相关的投诉和纠纷;(五)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核医学管理工作。
第五条核医学科设立核医学科主任,负责核医学科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核医学管理制度;(二)组织制定核医学科工作计划;(三)负责核医学诊疗活动的组织实施;(四)监督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操作规范;(五)组织开展核医学科内部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核医学科设立核医学科护士长,负责核医学科护理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核医学管理制度;(二)组织制定核医学科护理工作计划;(三)负责核医学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四)监督核医学科护理工作质量;(五)处理核医学科护理相关的投诉和纠纷。
第三章安全防护与质量管理第七条医院核医学科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屏风、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医院核医学科应制定核医学诊疗活动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九条医院核医学科应定期对核医学诊疗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有效。
第十条医院核医学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核医学诊疗活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诊疗质量。
有关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之国家相关规定与说明我国医疗机构从成立回旋加速器中心及PET中心开始制备及使用正电子药物迄今已有十年以上历史,由于历史因素,在制备正电子药物时国家并未规定相关管理法规,鉴于我国医疗水平之提升需求,并与国际接轨考虑下,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提出《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管理规定》,并要求同年3月1日起,医疗机构凡未按该文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不得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
有鉴于此,备有回旋加速器中心的医疗机构应尽速按其规定,进行相关整改,以符合卫生部要求,同时也提升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并与国际同步。
本文参考《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管理规定》的内容,对本院回旋加速器中心硬件部分提供整改说明,现今仅按法规规定提出初步建议,以供本院领导进行分析,评估整改可行性,详细规划应按本院实际情况在未来提出更详细的整改计划。
另《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管理规定》全文内容另于附件显示。
按《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管理规定》附件五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内容规定了人员、场地、设备物料及文件的质量管理需求,在该附件中以红色字标示重要内容提供参考,以下针对重点再提出建议做法,以利本院参考。
1.无论加速器操作人员、药物制备人员、质控操作人员均应培训并取得证照。
2.药物制备场所为合成热室与分装热室,建议均设在class 10000等级同一洁净实验室内, 此实验室称为制备区。
3.不同核素药物要使用不同合成热室。
4.QA/QC质检室不同于制备区,须独立一间。
5.进入洁净实验室时须有更衣及去污洁净行为, 并设置更衣区及缓冲区, 有airshower更好。
6.缓冲区为最大正压区洁净等级应为class 10000, 实验室之压力小于缓冲区(视为相对负压), 但洁净实验室压力须大于外界至少+10 Pa。
7.药品分装热室或区域洁净等级应为class 100。
PET-CT 中心医用回旋加速器及机房设计简介樊宽章;张伟;侯婵;孟凡力【摘要】本文介绍了PET-CT中心医用回旋加速器结构及原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设备场地安装要求分析了机房设计建设时应考虑的原则等,提出具体机房建设要求.【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1(017)009【总页数】3页(P49-50,59)【关键词】PETCT;回旋加速器;机房;屏蔽体【作者】樊宽章;张伟;侯婵;孟凡力【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1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7.4加速器按粒子加速方式不同分为直线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按使用用途分为医用回旋加速器、科研型回旋加速器及其他用途回旋加速器等。
医用回旋加速器又分为治疗型回旋加速器和制药型回旋加速器,治疗型回旋加速器如IBA公司产的MM50,制药型回旋加速器如PETCT中心医用回旋加速器,可根据加速器粒子加速能量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型号,如10M、12M、18M、20M等型号。
我院PETCT中心医用回旋加速器为日本住友公司产的10M医用加速器(以下简称医用回旋加速器)。
下面对我院加速器机房设计及建设做一简单总结。
PETCT中心医用回旋加速器主体设备分为主磁体、靶系统、屏蔽体、电器柜、真空系统、控制系统等,附属设备分为气瓶罐、空压机、水冷机等。
另外,要把医用加速器生产出的放射性粒子合成为PETCT示踪剂,还需要以下设备:合成模块、合成模块箱、层流机房、质控及放化用实验室设备等。
医用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真空泵对加速器内部保持真空状态,通过控制系统对加速器进行参数设定,添加生产所需原料,由离子源产生带电离子,对带电粒子进行加速,达到相应能量后轰击靶系统,产生放射性物质。
核医学检验与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核医学检验与使用的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和医院运行的顺利进行,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进行核医学检验与使用的各个环节,包含核医学检验的申请、核素的购进与储存、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核医学影像的手记与分析等内容。
第三条职责分工1.医院核医学科负责人负责核医学检验与使用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2.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的核医学检验与使用工作,包含申请审核、设备操作、图像解读等。
3.医务部门负责帮助核医学科负责人做好核医学检验与使用的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监督检查。
第二章核医学检验申请管理第四条申请资格1.科室负责人或授权人员有权提出核医学检验申请。
2.申请人需具备相应的核医学知识和培训经过。
第五条申请流程1.申请人填写核医学检验申请表,并认真描述患者病情、诊断需要以及所需检验项目等内容。
2.申请人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提交至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
3.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核。
如有需要,可以要求申请人供应进一步的相关资料。
第六条审核标准1.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应依据相关规范和指南进行审核,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审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第三章核素购进与储存管理第七条购进程序1.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负责核素的购进工作,应依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采购。
2.核素的购进需经过申请、审批、合同签订等程序,并确保来源合法、符合质量要求。
第八条核素储存1.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应在医院内指定特地的储存区域,确保核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核素储存区域要求干燥、通风良好,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第九条核素追踪管理1.核医学检验与使用部门应建立核素的追踪记录,包含核素的收发、库存、使用等情况。
2.核素追踪记录应认真记录核素的种类、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ICS13.100C57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XXXXX—XXXX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Radiologic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1)5 PET诊断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2)6 正电子药物制备的放射防护要求 (3)附录A(资料性附录)PET/CT应用的辐射防护通用导则 (5)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 (6)附录C(资料性附录)PET工作场所的辐射屏蔽 (8)附录D(资料性附录)给药后候诊室和扫描室屏蔽估算示例 (13)附录E(资料性附录)自屏蔽回旋加速器机房的屏蔽估算方法 (14)参考文献 (15)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亮、张奇、耿建华、李广义、李全太、邓大平、陈英民、宋钢、朱建国。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应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进行诊断的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930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6348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1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GBZ 120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核医学科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核医学科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核医学科是医院的临床部门,主要从事核素诊疗、核素治疗和核医学影像学检查等工作。
第三条核医学科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遵守医疗伦理规范。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四条核医学科设有科主任一名,由医院领导任命,负责科室管理和业务发展工作。
第五条核医学科设有技术负责人、质控负责人等,各负相应责任,协助科主任完成科室管理工作。
第六条核医学科管理机构应建立科室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沟通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服务对象第七条核医学科服务对象为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以及外来患者,为其提供核医学诊断、治疗服务。
第八条核医学科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多学科、全程化医疗模式,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第四章临床诊疗第九条核医学科应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临床诊疗过程符合标准操作流程。
第十条核医学科医师应具备相关资质证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一条核医学科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对临床诊疗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设备管理第十二条核医学科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核医学科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保证设备操作准确。
第十四条核医学科应建立设备台账,定期更新设备信息,及时淘汰老化设备,保持技术先进性。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核医学科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做好放射性物质和辐射防护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第十六条核医学科应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做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七条核医学科应建立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第七章质量管理第十八条核医学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内审和外审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