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录

前言 (3)

一、产业发展基础 (4)

(一)发展现状 (4)

(二)主要优势 (6)

(三)存在问题 (11)

(四)面临形势 (14)

二、产业发展定位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7)

(三)战略定位 (18)

(四)发展目标 (20)

三、总体布局 (27)

(一)构建“一带” (29)

(二)强化“双核” (29)

(三)打造“四大功能区” (30)

(四)建设十大特色产业园区 (32)

(五)打造十大特色商业街区 (38)

(六)未来发展空间 (39)

四、产业发展重点 (41)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 (41)

(二)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 (54)

(三)都市农业发展重点 (64)

五、产业支撑体系 (67)

(一)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67)

(二)重点建设五大平台 (70)

(三)推进配套设施建设 (73)

六、政策保障措施 (75)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76)

(二)优化投资融资机制 (77)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78)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80)

(五)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方式 (81)

前言

潍坊市地处半岛中部、环渤海经济圈南岸,是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蓝黄”两区重点建设区域,具有深厚的产业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素有“中国动力城”、“中国电子城”、“全球厨房”、“世界风筝都”、“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之称。潍坊中心城区位于潍坊市中部,呈南北狭长带状展布,是潍坊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区设有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

长期以来,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以动力机械、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生物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在潍坊市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心城区人均GDP 59938元,城镇化率达到65%,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和中级城市型社会。为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化改造,加速统筹规划和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强区的战略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结合中心城区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在总结分析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中心城区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围为中心城区辖区全境,包括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4个行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4个市辖开发区,面积2629.3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人口208.2万人,分别占潍坊市的16.4%和22.6%。

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分为近期(2014-2015年)和中远期(2016-2020年)。

一、产业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2013年,中心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7.9亿元,占全市的28.23%,经济密度为4716万元/平方公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6.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0.1%、29.1%、31.8%,三次产业比为3.5︰53.5︰43.0。

1.服务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部结构不断优化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商务、高端商贸,打造产业高度集聚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作用持续增强,商贸流通业逐步向高端转型。将楼宇总部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特色楼宇,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发展提供了强力的载体支撑。文化创意、特色旅游业产业发展较快,呼叫服务、软件信息、动漫设计、生物实验等外包服

务发展迅速,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奎文、高新、潍城为中心,辐射寒亭、坊子、滨海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奎文、高新、潍城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比重合计达70%以上。

2.工业主导产业优势逐渐形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随着工业提升计划深入实施,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潍柴、海化、歌尔等一批骨干企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以潍柴动力为龙头的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以海化为龙头的中国最大合成碱和三聚氰胺生产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相继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集中培育扶持了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骨干企业,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工业发展基本形成以滨海区为主战场,高新区为龙头,寒亭、潍城、坊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滨海、高新两区工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比重合计在55%以上。

3.积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市农业雏形显现

围绕发展品牌农业进行转调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截止2013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10家,其中级3家,省级18家;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建成了仙峡湖、坊安、黄旗堡、玉泉洼等一批现代农业示园,发展有机农业园区25个;中国食

品谷建设进程加快,冷链物流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区现代都市农业基本形成了以寒亭为中心,峡山、潍城、坊子联动,带动滨海的发展格局,寒亭、峡山、潍城、坊子第一产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比重合计在85%以上。

(二)主要优势

中心城区地处潍坊市中心地带,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既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又有较完善的金融支撑和特色文化底蕴,更有“蓝黄”两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具有加快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1.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中心城区地处半岛中部,是联系省东西经济的中间站、沟通半岛与陆的连接带。胶济、大莱龙和青羊铁路在周边布局,青银、潍莱、荣乌高速和拟建的潍日高速、东环城高速穿境而过,国道206、国道309、省道323、省道223连接省外,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森达美港直通海外。良好的交通条件使中心城区成为半岛城市群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为中心城区产业培育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心城区还是环渤海和环黄海经济带陆上联系的“旱码头”,北连环渤海经济圈,南与“长三角”遥相呼应,是沟通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节点。这将有利于中心城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及资金、技术转移,推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也

为中心城区优势产业规模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腹地,为其借力外部资源、开拓产业发展空间、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区位条件。

2.工业基础实力雄厚

潍坊市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半岛制造业核心城市,省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中心城区是潍坊市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布局区域,培育了潍柴动力、歌尔声学、海化、恒联、圆友等一批骨干企业,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造纸包装、食品加工六大产业为主导,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雄厚。2013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31亿元,占全市的27.21%;潍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海化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歌尔声学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盛瑞传动、华辰生物、海龙、圆友重工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为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创新引领,丰富创新载体,建成IBM智慧软件、生物医药、光电检测等8个公共技术平台,已有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拥有4个级和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歌尔、潍柴、盛瑞等企业设立海外研究机构20多处,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3.主导产业优势突出

走“抓质量、抓品种、抓效益”的涵式发展道路,做大做强“高精尖”产品,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氯化聚乙烯、纯碱、色素等产品销量居世界首位;动力发动机、收获机械、大中型拖拉机、原盐、驻极体传声器、粉体加工设备、LED路灯、电炉用氧枪、氧枪喷头等一批产品全国销量领先;电容基膜、激光基膜、粘胶纤维、燃机铸件、再生纤维素膜、特种涂布纸等近50种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国外前列。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积极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20余项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40余项产品处于国际先进地位,50余项产品处于国领先地位。潍柴自主研发的10升、12升大功率蓝擎发动机被誉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华特磁电科技公司与中科院高能所联合研制的低温超导除铁器填补了国空白。行业核心技术掌控力强,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走在国外同行业前列,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明显。

4.产业工人储备充足

中心城区是省传统制造业基地,漫长的产业发展历程锤炼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技能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围绕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开办了一批工种齐全的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涵盖机械加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物流等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每年输送技术人才近1万人;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大学生见

习基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提高职校毕业生快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能力。2013年,各类企业技术人员已经突破2万人;其中,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技术人员约5000人,纺织服装技术人员约3000人,食品加工技术人员约2000人,精细化工技术人员约2000人。大批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技术工人扎根于此,为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本保障。

5.企业融资环境优良

将金融业作为服务业支柱产业进行培植,以潍坊市金融中心为依托,逐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和衍生业态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截至2013年,中心城区已聚集各类市级金融保险机构72家,占全市总数的80%以上;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00亿元,企业融资环境日益优化。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光大银行、东营银行、建信人寿保险分支机构、农商行的分支机构陆续开业;浙商银行已获批筹备。众多外地金融机构纷纷进驻,将为中心城区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来源。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完善,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7家、典当行10家、融资租赁公司1家,累计发放贷款1509.9亿元,提供担保余额42亿元,多样化的地方金融组织快速壮大,对小微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体系趋于健全,金融市场运行稳定,金融生态环

境良好,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中心城区逐步成为立足潍坊、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功能不断增强。

6.政策叠加效应显著

中心城区集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战略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级重点战略于一身,“三区”战略实施必将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为中心城区实现率先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和省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将对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巨大吸引力,推动中心城区成为胶东半岛乃至环渤海经济圈高端产业聚集区域。

7.本土文化底蕴浓厚

中心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和繁衍生息,境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杞文化历史悠久,有古杞城墙、皇城顶、杞隐公陵、九女冢等历史遗迹,颇具远古文化特色。九龙涧风光秀丽,孕育着许多龙的传说和典故,龙文化源远流长。德日式建筑群设施完备,风格鲜明,集历史、科学、教育、艺术价值于一体。作为潍坊风筝的发源地和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家埠风筝和年画享誉世界,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独具特色。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

本”,为中心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和有力的支撑。

(三)存在问题

瓶颈与优势相伴,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产业成长升级和竞争力提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和不足并予以妥善解决,将有助于清除中心城区产业发展阻力,尽早实现产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1.经济首位度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仍显薄弱

2012年,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26.3%,中心城区与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之比分别为1:2.8和1:2.2,与(1.2:1和1.7:1)、(1:1.3和1:1)、(1:1.6和1:1.8)等地市的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差距明显,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相对较低。中心城区功能尚不完善,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对周边县市辐射带动力仍然不强。

2.工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工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纺织服装、化工造纸、食品加工等高耗能高排放传统工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17.67%,除高新区外,各区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均较小,工业

发展急需转型升级。服务业整体规模小层次低。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不足县(市)一半,且仍以粗放扩为主,商贸、仓储、运输、集市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层次依然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城区服务、辐射、引领功能的发挥。

3.产业链条尚不完善,集群化发展水平尚需提高

缺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引导,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成熟产业集群中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较窄问题依然存在,重点企业技术、品牌溢出效应不够突出,集群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尚不明显。新建产业园区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链,成长中的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集群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相对较弱,缺少自主品牌;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加宽的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市场、信息、物流、检测、研发等社会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机制仍不健全,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市场体系、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4.中小型加工企业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差

除高新区外,其余各区仍以传统加工型中小企业为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且多为配套产品和初级产品,终端产品和成套产品相对较少,企业

生产效益一定程度上受控于上游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5.产业布局比较散乱,功能定位亟待进一步明晰

产业发展体系不明确,各区各自为政,产业定位与发展布局缺乏统筹规划,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各区均有布局,产业同构化严重。各区之间分工和关联不强,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相关产业集而不群,不仅损失整体利益,而且摊薄了集聚效益。一体化发展统筹还不到位,有待进一步集聚与整合。

6.高端人才仍然缺乏,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

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科技素养较高、协调能力强的领军人才以及懂经营、善管理、会决策的企业家人才相对较少,制约了动力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再提升。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精湛、充当研发先锋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依然缺乏,已成为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一些重点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的约束“瓶颈”。具备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规则、富有开拓精神的教育、金融、商贸、法律、财会等高端服务人才缺口较大,极大制约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7.环境压力逐渐加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受限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急剧扩大,

曾经退出中心城区的部分企业,出现二次“工业围城”现象,相当一部分二三类工业企业已经对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与品质提升造成严重制约,而且对中心城区环境影响日趋严重。现有工业园区土地指标十分紧缺,后续发展空间受土地约束明显,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因用地问题无法落户,产业持续发展与空间日益紧的矛盾愈发突出。

(四)面临形势

目前,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进入了统筹推进、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心城区发挥优势、加快产业崛起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中心城区产业加快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诸多矛盾和挑战,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1.重大机遇

就国际围而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国际国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逐步加快;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产业分工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这都为中心城区借助优越的区位条件,加快要素集聚,深化区域合作,积极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和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机遇。

就国围而言,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扩大需战略稳步实施,发展

的生动力强劲,为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我国也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五位一体”总布局,为中心城区加快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推动产城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形成了环境、政策和动力上的机遇。

在区域层面上,环渤海地区日趋融合,环渤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加速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即将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赋予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功能定位,中心城区则有望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型城市和重大战略的实施载体,将对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黄蓝”战略开始全速推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级配套政策逐步到位,形成体制政策新优势,将为中心城区产业快速崛起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从中心城区自身来看,中心城区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势头良好,滨海区发展空间广阔,开发建设突飞猛进,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这些都为中心城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面临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尚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宏观政策调整仍有较大变数,间的经济竞争和摩擦也将日趋激烈,新兴经济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诸多不确定性。二是,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定风险和挑战。三是,周边地区都以规划批复为契机,相继出台了力度较大的配套政策,集聚要素、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对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争夺不断加剧;加之地区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大都以港口物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等为主导产业,区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四是,中心城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目标更加艰巨;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也对中心城区实现产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运用市场手段搞活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产业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环渤海经济圈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以“蓝黄”发展战略、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战略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跃进发展服务业、聚力发展工业、提升发展农业,构建智慧化、创新化、特色化城市产业体系,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对全市产业发展发挥更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谋划。全局考虑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整体谋划中心城区不同产业、不同地域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区产业协调发展。深入分析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择定发展前景好、经济贡献大的产业,重点开发支撑功能强、生态环境影响弱的区域,提升中心城区产业整体发展效率。

坚持高端引领。坚持高端引领,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突破高端环节。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引进一批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基地,争创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中心城区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双轮驱动。把握产业发展契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进程,集中力量把制造业做高做强,把服务业做大做优,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实现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跨越提升和产业

经济的跨越发展。

坚持集群发展。紧紧围绕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特色优势产业群。

(三)战略定位

按照“蓝黄”两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对潍坊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要求,结合中心城区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一都一城、两区、三中心、四基地”,塑造产城融合、高端高效、活力创智的城市产业发展典。

“一都一城”:世界动力之都、中国声学之城。以潍柴、盛瑞传动、福田汽车为“动力之都”龙头,以歌尔声学为“声学之城”领军者,创新研发平台,打造行业顶尖的研发队伍,进一步强化对外延伸合作,确保产品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对接,领先行业需求,牢牢掌握领先优势,积极探索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潍坊模式”。

“两区”:循环经济示区和新型健康养老服务示区。以蓝色、生态、集约为核心理念,以海洋化工、海洋医药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价值链高端节点产品,产生强大扩链效应,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循环经济示区。以“安身、立命、强

体”为核心理念,以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医疗产业和养生健康产业,构筑横跨型产业价值链,产生强大产业波及和动力效应,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特区。

“三中心”:半岛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总部中心。以智慧交通、恰当原则(7R原则)为核心理念,打造具有高端服务品牌和一体化服务平台、产生强大产业集成和辐射效应的半岛最具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以聚集、务实、高效为核心理念,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具有较强的市场协同效应的半岛特色化金融中心。以知识化、集约化、系统化、组织化为核心理念,通过不断壮大总部集群,产生巨大产业乘数效应,打造半岛有影响力的总部中心。

“四基地”: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知名的地理信息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全国最具特色的鸢都旅游休闲基地。优化提升基础产业,着力实现制造产业信息化,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城市产业名片,构筑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地理信息测绘产业园、潍坊广告创意产业园等为辐射源,以地缘化、基地化、信息化为核心理念,构筑完整的信息、智慧产业价值链,建设全国最具成长性的知名的地理信息和文化创业基地。以生态、特色、集约为核心理念,突出鸢都传统文化特色,形成旅游、商贸、都市农业高度合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根据其定义,“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以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各项产业范畴、产品和服务 产业 范畴、产品和服务 广告 消费者研究,客户市场营销计划管理,消费者品味与反应识别,广告创作,促销,公关策划,媒体规划,购买与评估,广告资料生产 建筑 建筑设计,计划审批,信息制作 艺术与古玩 艺术品古玩交易,包括:绘画、雕塑、纸制作品、其它艺术(如编织)、家具、其它大量生产品(如大量生产的陶制、玻璃制品、玩偶、玩具屋、广告、包装材料等)、女装设计(含珠宝)、纺织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弹车、金属制品、书籍、装订、签名、地图等零售,包括通过拍卖会、画廊、专家现场会、专门店、仓储店、百货商店、因特网的零售 工艺 纺织品、陶器、珠宝/银器、金属、玻璃等的创作、生产及展示 设计 设计咨询(服务包括:品牌识别、企业形象、信息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业零部件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 时尚设计 服装设计、展览用服装的制作、咨询与分销途径 电影录像 电影剧本创作,制作,分销,展演

互动休闲软件 游戏开发、出版、分销、零售 音乐 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零售、录音产品与作曲的著作权管理、现场表演(非古典)、管理、翻录及促销、作词与作曲 表演艺术 内容原创,表演制作,芭蕾、当代舞蹈、戏剧、音乐剧及歌剧的现场表演,旅游,服装设计与制造,灯光 出版 原创,书籍出版:一般类、儿童类、教育类,学习类期刊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出版,数字内容出版 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 电视广播 节目制作与配套(资料库、销售、频道),广播(节目单与媒体销售),传送 资料来源:2001英国创意产业报告 美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从1996年开始,文化创意产品超过其他所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 5.24%。另据统计,1997—2001年间英国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国外各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美国 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5.24%;创造就业800万个,接近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 英国 2002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到6月,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该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治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

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进展步伐、转变进展方式,提高进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进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进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09年5月23日 ??????????????????????????????????????????????????????????????????? 目录 ??? 前? 言?1 ??? 一、发展背景?2 ??? (一)背景条件?2 ??? (二)发展基础?6 ??? 二、总体思路?8 ??? (一)指导思想?8 ??? (二)基本原则?8 ??? 三、战略目标?9

??? (一)战略定位?9 ??? (二)发展目标?11 ??? 四、空间布局?13 ??? (一)布局思路?13 ??? (二)空间结构?13 ??? 五、产业发展?19 ??? (一)信息服务业?20 ??? (二)动漫游戏业?22 ??? (三)设计服务业?24 ??? (四)现代传媒业?27 ??? (五)艺术品业?30 ??? (六)教育培训业?32 ??? (七)文化休闲旅游业?34 ??? (八)文化会展业?36 ??? 六、实施保障?38 ??? (一)优化发展环境?38 ??? (二)强化政策扶持?41 ???附件: ??? 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统计分类说明

??? 2、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征集表(2009—2010年) ??? 3、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 4、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前? 言 ???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抢抓创意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杭州的文化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我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工作进程,尽快把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2010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等精神编制,并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艺术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年)》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是推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市域,其中杭州市区为重点规划范围。 ??? 规划的期限是2009—2015年。其中2009—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规划的基期为2008年。 ??? 一、发展背景 ??? (一)背景条件 ??? 1、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在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核心战略,提出要“构建和谐文化,切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蓬勃

工业园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解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建设国内独一无二的湿地中的校园------------------------------------ 2第三篇: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入驻项目96个工业园区现状分析 ------------------------------------- 3第四篇:浙江嘉北工业园区液态铝运输工程预计12月完工 ---------------------------------------- 4第五篇:2015年工业园区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4第六篇:昆明市第一批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达5120万元 ---------------------------------------- 5第七篇:黑龙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浅析 ------------------------------------------------------------ 6第八篇:2014年中国十大工业园区排名------------------------------------------------------------------ 7 2014年中国十大工业园区排名 ------------------------------------------------------------------------------ 8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8 2张江高科技园区 ----------------------------------------------------------------------------------------------- 8 3苏州工业园区 -------------------------------------------------------------------------------------------------- 8 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5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8 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7浙江余姚工业园区 -------------------------------------------------------------------------------------------- 8 8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8 9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10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 8第九篇: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8图表1:我国工业园区的种类-------------------------------------------------------------------------------- 8 1、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9 2、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 9 3、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 9 (1)集聚优势不强 --------------------------------------------------------------------------------------------- 9(2)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性不足------------------------------------------------------------------------- 10(3)招商引资无序竞争------------------------------------------------------------------------------------- 10(4)缺少服务支撑体系------------------------------------------------------------------------------------- 10(5)融资难、资金短缺------------------------------------------------------------------------------------- 10 4、工业园区投资软环境差---------------------------------------------------------------------------------- 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发展分析 ------------------------------------------ 10第十一篇:2014年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 11第十二篇: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12第十三篇:各地政府政策扶持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投资潜力大 ----------------------------------- 13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 告》 第一篇:2014-2015淮安市工业园区未成年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统计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邵培仁杨丽萍发表于 2011-1-11 0:57:00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依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各城市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速度快、数量多,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同时,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特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优化升级,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产业更高端、资源更集聚、空间更广阔、交通更便利、环境更优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市政府关于深圳高新区优化升级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一)高新区北区是指北环大道以北、南海大道以东、广深高速以南、沙河西路以西围合的区域,总面积2.58平方公里。20多年来,高新区北区为推动我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以下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玻璃、塑胶制造,化工生产等低端传统产业用地占高新区北区产业用地的四分之一,且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仅为 1.98,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工业厂房低矮陈旧,无法满足新型总部企业办公、研发需要,也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活动需求。 3、公共技术支撑不强。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少,使用效率低。 4、公共配套设施不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园、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5、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北向道路阻断,内部循环不畅,拥堵节点较多,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目前尚无建成地铁站点,难以满足片区工作、居住人员出行需求。

(二)为给产业战略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南山区政府提出加快推进高新北整体更新,助力南山区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在市政府的指导下,2016年8月31日,南山区政府与深投控公司签订了《高新区北区升级改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深投控公司为统筹主体,同时提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产业升级、投控统筹”的整体思路。南山区政府负责对高新区北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园区产业升级政策,深投控公司作为高新区北区的整体运营商,代表南山区政府统筹实施具体工作。 二、总体目标 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体布局、复合更新的原则,通过片区统筹来实现产业升级、空间倍增和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将深圳高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探索集约型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作用。 (一)产业升级。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到2020年,高新区北区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创造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比2014年翻一番。 (二)空间倍增。通过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高新区北区建筑面积由310万平方米增加到66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由1.98提高到5,产业用房和产业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倍增。 (三)产城融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园、休闲绿地面积由8万平方米增加到16.5万平方米,商业服务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加到不低于36万平方米,员工宿舍、保障性住房、公寓面积由43.2万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住户由9千户增加到2.8万户。 三、政策要点 在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中,根据产业布局、更新规划和企业需求,

2010年最新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 2010-11-19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十二五”时期发展重点,把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09~2015年)》、《湖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实施过程中,本规划还将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和要求,适时作出调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以来,湖南文化产业(含创意产业,下同)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1%,已成为全省第六个过千亿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总产出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达到682亿元;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一位。 2、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文化产业主动调整结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兴起。我省于2008年4月启动手机电视项目,今年2月底已完成14个市州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覆盖网络建设,共发展15万手机电视用户,产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青苹果数据中心完成了500亿汉字、250万版、数十项国内外大型文献数字化工程。宏梦卡通公司推出了首部动漫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原创精品《蓝猫龙骑团》,半年时间衍生产品销售达到6000万元。金鹰卡通原创3D动画电影《超蛙战士》今年5月全球首映,山猫卡通作品和衍生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市场。以青少年职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酷贝拉欢乐城于去年建成运营,给休闲娱乐业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3、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省广播电视台以“传统媒体整合做、新老媒体融合做、内容渠道捆绑做、引进伙伴双赢做”为方针,与上海盛大、深圳腾讯、淘宝网、湖南移动开展合作,不断延伸媒体产业链。湖南出版集团与拓维信息优势互补、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掌上红网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角川集团共同组建了天闻角川动漫公司。湖南动漫在转型中开始融入其他领域,催生了新的动漫发展形态。鼎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原创动画片《保险西游》,是动漫与金融、保险业的结合,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金鹿梦场影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原创电视剧《金鹿游中华》,将动漫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蓝猫动漫教育全网,将动漫文化渗透到幼儿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