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414.93 KB
- 文档页数:7
软件无线电中跳频的研究与硬件实现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是由美国专家Joe Motila于1992年5月提出,目的是解决无线通讯领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多通信体系并存;各种通信标准的竞争;频率资源的紧张以及个人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
软件电台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电台中的应用。
本课题是DSP实验室软件电台研究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主要研究跳频部分。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种,具有抗干扰、抗截获的能力,并能作到频谱资源共享。
所以,在当前现代化的电子战中,跳频通信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另外,跳频通信也应用到民用通信中以抗衰落、抗多径、抗网间干扰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在跳频系统中,频率合成器是核心部件。
其跳频数和跳频速率是决定整个跳频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
跳频系统对频率合成器的要求是:(1)输出频谱要纯;
(2)频率切换速率快;(3)频率达到稳定的时间短。
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分辨率和快速转换时间等优点,是实现快速跳频的一个关键技术。
本文讨论了如何实现高速的跳频系统。
用DDS+PLL的结构来实现频率跳变,采用DSP作为伪码发生器,控制输出频率,得到相应的跳频图案。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32DIGITCW2023.09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保密和安全挑战。
为了确保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需要采用一系列的保密技术。
这些保密技术涵盖了通信链路的加密、信道建立、跳频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跳频通信技术是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其是一种利用快速在多个不同频率间切换的方式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其可以应用于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中,增加频谱扩展和干扰抵抗能力,从而提高通信保密性和可靠性[1]。
1 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概述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
超短波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等领域。
在政务和公共安全领域中,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用于警务通信、紧急救援等方面,可以提高政务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金融领域中,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用于证券交易、银行转账等方面,可以保证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1 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是指利用超短波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其工作频率范围通常为300 MHz ~3 GHz 。
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相比,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其传输距离远,因此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个部分。
发射机通过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并将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负责接收来自天线的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为了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是在超短波通信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加密、解密、密钥管理技术等,实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中关键跳频通信技术探究周 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文章针对跳频通信技术展开了深入探究和分析。
首先,对超短波无线通信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做了简要论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超短波无线网络监测系统设计超短波无线自组织网络拥有快速组网、健壮性强的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
但是其固有的暴露信道、动态拓扑和多跳路由等特点使其面临着消息欺骗、虚假路由、拒绝服务等无线网络安全威胁。
因此,对自组织网进行无线网络监测,及时发现网络入侵行为非常必要。
无线网络监测需要解决网络协议的分析、数据数据流的侦收和无线网络数据的分析三个问题。
本文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了220D协议的分析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线数据捕获系统设计研究和入侵检测的研究,并完成了部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无线自组织网的特点,对无线自组织网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于无线自组织网的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方案,引出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并明确了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学习研究了MS-STD-188-220D协议标准。
重点对220D的数据链路帧、网络层帧的结构和数据包的逐层封装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针对220D/IP网络的协议解析方法。
以FSK 作为物理层调制方式,搭建一个220D实验平台,模拟220D数据包的收发过程,以作为网络监测的研究对象。
第三,基于uSDR3500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对220D实验平台产生的无线信号接收和解调。
通过Simulink工具完成FSK接收机的仿真实验和链路设计。
最终,将生成的比特文件下载到uSDR3500平台中,实现对FSK信号进行接收解调,获取到无线通信数据流。
第四,进行入侵检测的研究,建立一种针对泛洪攻击的隐马尔可夫入侵检测模型。
以UDP流量负载变化作为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观测值,建立具有三个隐含状态的隐马尔可夫入侵检测模型。
使用NS-2仿真获取的学习和评估数据包,对隐马尔可夫入侵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和评估,完成检测模型的可行性验证,分析模型的检测性能。
基于差分跳频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乔利军;赵鹏;刘殿飞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差分跳频技术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的构成和主要特点,着重分析了系统实现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对部分关键技术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总页数】1页(P71-71)
【作者】乔利军;赵鹏;刘殿飞
【作者单位】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3;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3;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差分跳频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J], 禤展艺
2.一种基于差分跳频转移函数的短波跳频码 [J], 甘良才;吴双元
3.一种新体制短波跳频方式——差分跳频性能分析 [J], 刘万洪;邱丙益
4.采用DDS实现高速短波差分跳频 [J], 石巍立;何遵文
5.短波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分析 [J], 项飞;甘良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波广播发射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短波广播发射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短波广播发射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对短波广播发射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和优势。
首先,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相比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灵活性强、可调性好、功耗低等特点。
在短波广播发射机中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频率调谐、调幅调制、调频调制等功能,提高设备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其次,短波广播发射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号处理技术。
短波广播发射机通过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解调、解码等操作,以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和信息的正确解读。
其次是调谐和频率控制技术。
短波广播发射机需要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进行发射,因此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频率合成器、频率锁定环路等实现对发射频率的精确调控。
此外,软件无线电技术还可以通过数字滤波器、自适应均衡器等技术手段对信号进行处理和优化,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在短波广播发射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频谱资源的有限性。
短波广播频段较窄,频谱资源有限,因此在设计和实现软件无线电技术时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避免频谱浪费和相互干扰。
其次是抗干扰性能的提高。
由于电磁环境的复杂性,短波广播发射机在发送和接收信号时往往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因此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中,如何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信号的稳定和可靠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短波广播发射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是通信范围广。
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短波广播发射机的通信范围更广,可以覆盖更远的地区,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是应用灵活性强。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
短波通信是一种高频率无线电通信方式,在地球上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但由于短波通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离层扰动、电磁干扰等,其通信质量易受到影响,通信可靠性较低。
自适应跳频技术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能够自动调整信道选择的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短波通信的可靠性。
二、选题意义自适应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能够提高通信信号的质量,减少干扰,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的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避免频段的被占用,优化频段利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短波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选择信道,避免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综合了解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2. 研究自适应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3. 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短波通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选择信道、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4. 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自适应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效果;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研究内容1. 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综述:对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综合介绍和分析。
2.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设计: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短波通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3. 系统实现及测试:完成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搭建、各模块调试及性能测试。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综述。
(1个月)第二阶段: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
(2个月)第三阶段:完成系统实现及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短波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短波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短波通信由于其具有信号传输距离远、信号穿透能力强、覆盖广泛等优点,受到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然而,短波通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频段资源稀缺,信号传输受到环境干扰等等。
因此,如何提高短波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前短波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短波差分跳频技术是一种克服现有通信系统频段资源稀缺、受到环境干扰的技术手段,其通过使用差分编码、跳频技术和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截获能力,保障通信安全和信息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短波差分编码原理及优化算法:针对现有短波通信编码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短波差分编码原理,设计基于信道特性的优化编码算法,提高编码效率和编码识别能力。
2.短波跳频技术研究:研究短波跳频技术原理,设计高速跳频序列,优化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以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实用性。
3.短波信号处理算法研究:研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短波信号进行识别和提取,包括降噪、滤波、解调和解码等多种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和识别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短波差分跳频技术的前沿研究进行文献调研。
2.理论分析法:基于短波差分跳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短波差分跳频系统原理进行理论分析。
3.仿真模拟法:使用Matlab等软件,建立短波差分跳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预期成果与意义:通过研究短波差分跳频技术,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研究出优化编码算法和高速跳频序列,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研究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识别和抗干扰能力。
3.建立短波差分跳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证明短波差分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OFDM 技术的跳频通信系统刘 嘉,冯红勇, 李 彦(空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1 E-mail: qiangqianghejiajia@)摘 要:阐述了跳频通信以及多载波调制技术OFDM 的特点,并针对跳频通信数据传输速率有限的局限性,在运用高性能DSP 处理器的基础上,采用OFDM 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跳频无线通信系统性能,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组网的可靠性。
关键词:跳频通信;多载波调制;OFDM (正交频分复用);DSP中图分类号:TN924 文献标示号:B 文章编号:基金项目:总装武器预研基金 4130404031 导言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 )通信技术由于自身的保密性好难于被侦察以及易于实现多址组网等特点,在包括航空数据链]1[等无线军事通信系统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其自身调制方式及带宽宽度的局限,限制了军用跳频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多址的扩展。
所以,大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克服跳频系统的如此缺点。
在FH 系统网络中,因为很难保持相位的一致性,所以大家广泛应用非相干M 序列频移键控(M-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 ,NCMFSK )技术来实现]2][1[,而此技术的最大的缺点还是频率利用率低。
所以文献[2]中作者提出了二进制频移键控(binary FSK ,BFSK ) 和 R-S 编码技术来克服FSK 与FH 结合带来的缺点,但是还是不能有较大的突破。
文献[3]中,作者Seung Ho kim and Sang Wu kim 提出了用OFDM 技术与非相干幅移键控(noncoherent amplitude shift keying ,NCASK )相结合的方法作为NCMFSK 的替代技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性能。
在[3]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着重实际应用与实际系统开发,在应用DSP 技术的基础上,简单实现OFDM 与FH 系统的无缝结合,以发挥各自的优点,实现保密宽带无线数据通信。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自适应跳频系统研究
周贤伟;夏明赟;王磊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软件无线电台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电台中的应用.随着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发展,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军事通信中得到越来越大的应用,本文就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自适应跳频系统进行介绍及研究.
【总页数】4页(P169-171,116)
【作者】周贤伟;夏明赟;王磊
【作者单位】100083,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100083,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100083,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自适应跳频系统研究 [J], 周贤伟;夏明赟;王磊
2.基于国产化软件无线电原型系统研究 [J], 刘豪
3.基于深度学习与软件无线电的盲解调系统研究 [J], 陈铮;彭盛亮;李焕焕;秦雄飞
4.基于软件无线电的GSM-R网络Um接口监测系统研究 [J], 刘晓亮;孟景辉;马良德;杨吉;杨树忠
5.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大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J], 杜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跳频技术在无线电台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摘要:跳频通信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理论先导,六十年代研制攻关,七十年代末产品问世,八十年代逐步推广,九十年代广泛应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因而很适用于电台通信领域。
跳频技术在雷达、微波、无线局域网、室内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水下通信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跳频通信是对抗无线电干扰的有效手段,是无线电通信的杀手锏。
跳频通信问世后倍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几大强国的青睐。
无线电台中的跳频通信则以其优越的通信抗干扰性能,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通信抗干扰手段之一,其装备也成为电子对抗的主要作战目标之一。
关键词:跳频通信无线通信应用1、引言人们在使用短波通信时,常常会遇到电子对抗、无线电侦察、信道阻塞等问题,常规短波电台用固定频率发射和接收,因而无法避开窃听、人为干扰、信道阻塞,影响通信话路畅通,无法确保通信的保密性。
跳频技术问世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得到了彻底解决。
2、跳频通信的定义及特点2.1定义跳频通信属于扩频通信的一种,是频率跳变的扩展频谱通信,它使用用伪随机码序列来离散地控制输出频率,使发射信号的频率随伪随机码的变化而跳变。
作为扩频通信的一种方式,跳频通信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因此将其应用于超短波无线通信中,非常适合用于军事领域。
战术电台在与敌人距离较近时,很容易遭到侦察、窃听和干扰。
电台中的跳频通信则以其优越的通信抗干扰性能,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通信抗干扰手段之一,其装备也成为电子对抗的主要作战目标之一。
如果跳频速率达到每秒五千跳,则目前的跟踪式干扰机便无法发挥作用,抗干扰性能非常卓越。
2.2特点(1) 抗干扰能力强针对电台的干扰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宽带阻塞式干扰和跟踪式干扰。
采用跳频通信技术的电台频率是跳变的,频点数目非常多,跳变的速率极其快,我们从宏观上来观察,就相当于扩展了频谱,也就是说跳频系统成了宽带系统,这一特点是宽带阻塞式干扰克星。
超短波跳扩混合抗干扰电台跳频同步与基带帧结构设计与实现跳扩频通信在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软件无
线电技术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和通用平台,研究超短波多模式抗干扰跳扩混合电台的数字化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整体上介绍软件无线电的原理、关键技术、近年来的进展、应用。
阐述了软件无线电技术,扩频技术在本电台中的应用。
借鉴美军JTRS战术无线电系统的同步方式,本文提出了跳频同步的方案设计,
并把它应用于本电台。
对跳频图案的产生和跳频的帧结构,本文不仅
从理论上分析了同步性能,给出了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估算了同步
的捕获时间,证明均能满足系统指标要求,而且通过与合作单位进行
的整机联调和实测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针对本电台的特点介绍了基带帧结构的设计,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信道编码在本电台的应用,以及编解码方法在DSP中的实现,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信道编码给
本电台带来的处理增益。
本项目主要的特点在于软件无线电理论的应用所带来的系统的灵活性,并使电台具有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
特点。
项目的数字模块采用具有高处理能力的DSP+FPGA的数字化平台。
DSP选用TI公司的高性能的TMS320C5510在CCS的集成开发环
境下完成了程序设计,FPGA选用XILINX公司的可编程器件在XILINX
公司开发的集成编译环境ISE中完成了系统的逻辑设计。
本人在项目中主要承担了DSP的开发部分。
本文在电台以前的基础上,通过对跳
频部分的改进使系统的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成功的通过了合作方
的测试。
软件无线电实现快速跳频通信
赵林;朱婷婷;李忱
【期刊名称】《仪器仪表用户》
【年(卷),期】2006(013)003
【摘要】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技术,给出了一种快速跳频通信的实现方案.采用DSP 芯片控制DDS集成芯片AD9854实现快速跳频,本文介绍了跳频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赵林;朱婷婷;李忱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33;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33;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2
【相关文献】
1.基于GMSK调制慢跳频通信系统的软件无线电实现结构及性能分析 [J], 孙甲琦;孙志国;郭黎利
2.基于软件无线电原理的跳频通信终端设计 [J], 崔准
3.高速跳频通信系统中快速位同步的研究和实现 [J], 岳海啸;廉保旺;曹娜
4.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通信 [J], 彭伟军;罗汉文;宋文涛
5.卫星通信宽带快速跳频源实现途径 [J], 王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牟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876)E-mail:muwei908@摘要:软件无线电是在无线通信中建立一个通用、标准的硬件平台,把收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A/D和D/A转换)尽量靠近天线,从而可以在保持硬件平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仅修改数字信号的处理软件来非常方便地实现通信系统的各种功能。
短波高速跳频电台具有强抗干扰与抗截获能力,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电台的基本情况,阐述了跳频通信的基本思想。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短波高速跳频电台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指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实现的建议。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跳频,短波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中图分类:TN921. 引言波长在10米到100米的无线电波一般称为短波,其频率在3MHz到30MHz。
由短波的物理特性可知,短波可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无需转发器,传播距离可达上千公里。
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电台,就是利用短波可长距离传播的特性,在短波的某个频段上选取一些频点,在这些频点上进行信号传输,以达到保密通信的目的。
然而,短波通信由于其利用的是一个无线时变的变参信道,传输信号存在严重的多径衰落再加上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这使短波信号的接收变得很不稳定,导致通信电台无法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
随着人们对长距离通信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军事、外交等领域对通信电台能高速、安全、稳定、可靠地传递信息有越来越迫切的需要,现有的短波通信电台必须进行技术革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
将其应用于短波电台的设计,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仅修改信号处理的软件来实现各种不同功能。
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
近年来,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各项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战术电台的设计均采用了软件无线电思想。
美国Sanders公司推出了名为CHESS 【1】(Correlated Hopping Enhanced Spread Spectrum)的新型短波跳频通信系统,并获得了成功。
CHESS系统可以提供4800~19200bps的数据速率,已经通过了美国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的测试。
这种CHESS短波跳频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种新的跳频技术——差分跳频技术并且全面采用DSP处理方式,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和很高的跳速(5000hop/s),可以有效地对抗跟踪干扰,并具有相当大的抗衰落能力。
可以预见,高跳速、更高数据速率的跳频电台正是跳频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也已逐渐应用到新型的跳频电台中。
本文介绍的短波高速跳频电台正是基于CHESS思想,并在TMS320VC5510【2】平台上开发实现该高速跳频电台的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应功能模块。
2. 跳频原理跳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扩频通信方式,它不同于直接序列扩频,并没有真正扩展基带信号的频谱,而是在一个时刻将要发送的基带信号放在事先选定好的一系列通信频率点中的一个频率点上来发送,在该频率点做短暂停留,然后迅速切换到另一个频率点再发送数据。
这样在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发送信号占用了一个比实际基带信号的带宽要宽很多的频带,因此,我们也称跳频是一种扩频方式。
如图1所示:频域fFig1 hop frequency principle map实际上,图1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
其中有“signal”字样的每个小方块的横轴方向跨度代表信号持续时间,纵轴方向跨度代表信号在该段时间内所占的频率范围。
可以看出,在一个时隙内,基带信号所占的频谱并没有被扩展,它只占据一个很窄的频带(信号自身带宽),信号在该时隙内稳定一段时间(略小于时隙宽度),然后在下一个时隙跳变到另一个频率点,这样便实现了频率跳变。
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刻,在跳频信号的全频段上至多只有一个频率点上有信号存在。
由图1可见,正是信号在不同频点上跳变,按时间记录其跳变轨迹,便形成了一幅跳频图案。
对于通信双方来说,只要相互知道跳频图案的跳变规律,便可以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到相应的频点上去接收或发送信号,实现通信。
对于不知道收发双方约定的跳频图案规律的第三方,便不可能截取数据,这样便达到了保密通信的目的。
然而,对于跳频通信系统来说,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跳频同步。
收发双方必须同步于同一时隙,即找准每一时隙的开始时刻,这样才能顺利的获取约定好的跳频图案中的频率点的信号。
对于高速跳频通信系统来说,每个频点的信号只在该频点上驻留很短的时间,例如,对于5000跳/秒的跳频电台,其每跳信号持续200us,如果同步不准,必然会引起跳频信号接收错乱,误码严重,从而不能通信。
3. 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本文讨论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电台是在3MHz 到30MHz 的频段上,根据信道探测估计【3】的结果来选择一段频段,在该段频段总共设计256个可选频点,每相邻两个频点之间是等间隔的。
根据信道实时情况选取其中64个可用频点进行跳频变化以传输数据。
初步设计调频电台跳频速率为5000跳/秒。
3.1系统逻辑结构图2是高速跳频系统发送的逻辑框图。
图2高速跳频系统发送的逻辑框图Fig2 send part logical diagram of high speed HF system待发送数据经过器扰码后,可根据实际数据速率情况,以若干bit 为一组形成一个频率号Fc ,该频率号对应一个跳频频点,相当于进行FSK 调制,产生一个单频信号。
为了抗码间干扰,对FSK 信号进行升余弦成型滤波,然后再调制到发送频率上,经过A/D 转换到射频端,最后通过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
对于接收部分,与发送逻辑是完全对偶的关系,其中关键步骤是解跳模块的设计,关于解跳逻辑框图可参见图6。
3.2 硬件平台软件无线电化的硬件平台要完成整个短波通信过程,除了需要实现信号基带处理功能外,还需要软件无线电模块和射频天线。
综合考虑性价比,本课题中采用的硬件平台采用的是中频数字化方案软件无线电平台。
如图3所示:图3 软件无线电平台逻辑图 Fig3 logical diagram of SDR从图3可以看出,在发送端,数据终端或语音终端将数字信息送入基带信号处理器(高速通用DSP),然后DSP将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基带处理,得到数字化的基带信号通过EMIF 接口送入FPGA进行数字中频处理(频谱上搬移过程),用数字化的方法将信号搬移中频上,数字化的中频信号再经过宽带D/A转换器转化为模拟信号,最后经由射频电路将载有信息的电磁波送入自由空间。
当电磁波到达接收端后,经过前端电路的之后的模拟中频信号将通过宽带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送入FPGA经行中频处理(频谱下搬移过程),FPGA 在把解调以后的数字基带信号通过EMIF接口送入DSP,DSP在完成接收基带处理以后,将把信息序列送入远端的语音终端或数据终端。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通信过程。
对于其中的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本课题选用了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DSP芯片——TMS320VC5510【2】作为短波高速跳频系统实现的硬件载体。
TMS320VC55x系列是TI公司定点处理器的第四代产品,它具有运算速度高,使用灵活,功耗低等优点,其不仅采用改进的哈佛结构,还在CPU中添加了特定的硬件逻辑、片上存储区、片上外设和特定的指令集,这不仅还可以满足数字信号处理大数据量、高速的要求,还可以快速的完成数字信号处理中的特殊运算。
3.3 主要算法与软件设计为了实现高速跳频通信系统,主要有两大问题。
一是跳频码的同步;二是跳频序列的设计。
跳频同步的算法主要有滑动相关法,抛物线拟合算法【5】等。
跳频序列设计主要按照3DES 【4】算法来设计。
3.3.1 同步算法简介我们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6】滑动窗来接收信号,即滑窗每一定时间滑动一次,通过计算窗内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我们可以不断获得信号的频域信息,据此根据频点检测算法可以得到有效频点,进而还原发送信息。
但在实际接收过程中,发送信号到达接收端的延迟以及本地振荡器的误差,将会导致加窗傅立叶变换位置会与理想的位置有偏差。
这样的偏差会使后面的频点检测不能以高的可靠性进行。
图4给出了接收信号波形以及滑窗的情况。
图4 接收信号滑动窗示意图Fig4 slide windows diagram of received signal这样,我们就必须解决滑动窗位置调整的问题。
本文仅介绍一种滑动相关同步法。
如图5所示:图5 滑动相关算法示意图Fig5 slide window correlated algorithm diagram图5为短波跳频通信模块中信号形式,跳频通信中传输数据以“帧”传输,其中一帧包含若干跳,由帧头和数据构成,帧头用来表征帧的起始位置。
信号以“帧”流的形式传播,这些帧不需要连续传送,在相领俩帧间隙内可能没有信号存在。
假设本短波跳频通信中利用64个频率(频率集),64个频率可以用来做电离层探测。
那么采用“帧头”为Np=64跳长是合理的,即64个频率对应64跳,分别为f1,f2,f3 (64)定义Ms 是DFT 窗长度, 当DFT 窗的起始位置不同时(m=1,2 ,3…Ms)对于帧头的第n 跳(n=1,2,3…Np)可以计算出Ms 个)(f E im n模值,DFT 窗同步能够使得由于窗偏移引起的码间干扰最小,短时傅立叶变换窗同步由一下算法得到:①设m=1,即DFT 窗当前位置②计算帧头第n 跳的DFT 模值()m ni f E ,n=1,2,3…Np③计算相关值R(m)=1()pm nii N fE =∑④m<=Ms 时,m=m+1,回到步骤②⑤找到使得R(m)值最大的m ,认为此时DFT 窗同步找到帧的同步头以后,我们就可以同步解跳接收的跳频信号,把结果送上层处理。
接收解跳过程的逻辑框图如图6所示:图6 解跳逻辑框图Fig6 receive part of HF logical同步算法除了滑动相关法外还有抛物线拟合算法,详见参考文献【5】。
3.3.2 调频序列设计CHESS电台的跳频序列设计采用了一种差分跳频方式,用一种称为G函数【1】的规律来产生跳频图案,其差分跳变方向承载了传输的比特信息。
实质上,这是一种卷积编译码的应用。
为了简化解跳程序,提高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跳频序列设计思想。
采用3DES算法【4】产生随机数来进行加密,将输出结果的若干比特组成一组行成一个整数,该整数对应一个频率号,发送端根据该频率号产生一个对应的单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