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2.70 KB
- 文档页数:2
吉林医学2011年1O月第32卷第28期
析,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
察组总有效率为95.O%,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比较:观察组止泻时间为(2.5±1.4)
d,对照组止泻时间为(3.8±1.7)d,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秋季腹泻多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
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
导致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从而引起小肠绒毛发生肿胀、
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脱落,产生不规
则的裸露病变,导致小肠黏膜吸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降低,肠
液在肠腔内发生大量聚集,从而引起腹泻。此时肠道的屏障
功能发生失调 ,患儿大便此时增多,大便呈水样便、黄绿色
便、蛋花汤样便等,可伴有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当症状严 ・5941・
重时有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秋季腹泻目前尚
无特效疗法,主要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及合理用药等。
炎琥宁是穿心莲提取物经过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炎琥宁能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抑制炎性渗出和水肿,能够特异性的作用于垂体一肾上腺皮
质。炎琥宁静脉注射作用时问长,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抗病毒
及镇静作用,增加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应激能力 -3];还可提高
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改善CD4/CD8
水平,对血清溶菌酶含量有提高改善作用;可通过抑制肌苷酸
一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换为鸟苷酸,抑制病毒RNA/
DNA的合成。
在本文中,观察组应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秋季
腹泻,止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炎琥宁和利巴韦林能够
在短时间内改善秋季腹泻患儿临床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炎琥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秋季腹泻临床效
果显著,值得借鉴。
4参考文献
[1] 李萍.思密达联合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
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4):90.
[2] 张竹君,吴梦晖.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58
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0,12(2):3738.
[3] 张国华,高海燕,陈胜利.注射用炎琥宁、病毒唑治疗小
儿秋季腹泻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
142.
[收稿日期:2011—06—21编校:朱林]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
卢金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中山528445)
[摘要]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甲真菌病患者临
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伊曲康唑组4O例和氟康唑组50例。结果: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真菌学疗效总有效率、治疗近
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真菌学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伊曲康唑;氟康唑;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不仅影Ⅱ向美观,同
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2 J。其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
母菌和非皮肤癣菌的丝状真菌引起的甲感染,其在自然人群
的发病率约为2%~5% “j。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
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甲真菌
病患者90例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皮肤科
收治的甲真菌病患者9O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
女30例,年龄19~70岁,平均(50.2±10.4)岁,病程6个月 一16年,受累指甲350个,趾甲120个。临床分型:全甲破坏
型56例(62.2%)、远端侧位型34例(37.8%)。分离菌株:皮
肤癣菌35株、念珠菌4O株、青霉菌5株、曲霉菌6株、暗色真
菌4株。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和真菌检查、培养结果确
诊为甲真菌病,排除对三唑类、咪唑类等药物过敏者、排除肝
肾功能严重损害者、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排除免疫功能低下
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并在治疗
过程中积极配合,认真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依据治疗药物的
不同分为伊曲康唑组40例和氟康唑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
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指(趾)甲特点、分离菌株、临床分型等一
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5942・
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伊曲康唑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次,2次/
d,早、晚饭后立即口服,连续治疗7 d,停药3周为1个疗程,
指甲真菌病服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服3个疗程;氟康唑组:
口服氟康唑150 mU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16周。
1.3观察指标
1.3.I 真菌学临床疗效 J:停药后l周的临床症状、体征积
分的下降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积分下降指数=(用药前总积
分一用药后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100%。痊愈:患者临床
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患者临床
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积分下降指数为60%一90%;有效: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积分下降指数30%一59%;无
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积分下降指数<30%。总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J: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甲
完全消退,甲板恢复到正常状态,光滑平洁、色泽光亮;显效:
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病甲消退≥70%;有效:临床症状部分
消失,病甲消退≥2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病甲消退
<2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观察停药后3个月
和6个月临床疗效,作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比较。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 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真菌学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1。氟康唑组和
伊曲康唑组真菌学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两组患者真菌学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的比较:见表2。氟康唑组和伊
曲康唑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表3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情况的比较[例(%)] 吉林医学2011年lO月第32卷第28期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情况的比较:见表3。氟康唑组和伊
曲康唑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称为甲真菌病,
其主要是由手足癣直接传染,其主要是皮肤癣菌,但是近年来
有研究发现非皮肤癣菌的真菌如各类念珠菌、青霉菌、曲霉菌
也能够引起甲真菌病。致病菌首先破坏甲皮质,甲床下角质
增生,增厚。甲远端由于损伤边缘不规则,从而使色素改变由
远端向近端甲床处蔓延而呈现带状。患者常出现甲板浑浊、
肥厚、表面凹凸不平、甲板萎缩、变色、脱落、翘起及甲沟炎等
临床症状。伊曲康唑为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主要是通
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从而使羊毛甾醇的14~
脱甲基过程受阻,进而破坏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诱
导真菌死亡。同时伊曲康唑在皮肤内主要是通过皮脂输送
的,皮肤内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内的浓度,有利于对指(趾)甲
真菌感染的治疗。氟康唑是氟代三唑类的抗真菌药物,其作
用的机理主要是通过三唑环中第四位氮原子和细胞色素P450
酶系的血红蛋白辅基Fe原子配位结合,诱导P450失去酶的
活性,使羊毛甾醇的14一 脱甲基过程受到抑制,使真菌细胞
膜主要成分一麦角固醇的合成受阻,同时还可以抑制细菌色
素氧化酶和过氧化酶,造成真菌内过氧化物蓄积,诱使真菌氧
化死亡。氟康唑的水溶性较好,口服吸收更完全,生物利用度
较高,半衰期长。本研究分别通过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
真菌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真菌
学疗效总有效率、治疗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本
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两组药物治疗甲真
菌病效果均较好 。综上所述,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真菌
学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 张立斌.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
[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2.
[2] 刘玉洁.氟康唑两种服药方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
对比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1):774.
[3]廖芳堂.伊曲康唑治疗指(趾)甲真菌病96例[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17.
[4] 佟盼琢,田珂,康美玉,等.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及
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对其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
志,2009,4(4):221. [5] 黄伟.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
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54.
[6] 周勇.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比较研
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9.
[7] 黄亚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及安全
性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06,25(2):8.
[收稿日期:2011—06—10编校:王丽娜/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