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与污染控制措施

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与污染控制措施

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与污染控制措施
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与污染控制措施

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与污染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本文着重分析了全国机动车排放分类、尾气排放特征和污染危害,提出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若干控制措施。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控制措施

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机动车污染控制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一、汽车保有量及排放分类

近5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平均增长超过1600万辆。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量为1841.9万辆和1850.5万辆,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更是达到了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入汽车社会的标志是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超过20辆。当前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06亿辆,按一家三口计算,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已超过20辆,正式迈入了汽车社会。

2011年的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30倍,达到20754.6万辆。按排放标准分类,达到国i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5.7%,国iii标准的汽车占48.0%,,国ii标准的汽车占19.8%,国i标准的汽车占17.0%,其余9.5%的汽车还达不到国i标准。按环境保护标志分类,“绿标车”占83.6%,高排放的“黄

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

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 发表时间:2010-01-21T13:50:50.54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石明辉 [导读] CO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 石明辉(邢台市环保局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机动车业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排气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机动车污染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控制机动车排放物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对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让人们即享受到经济发展后的交通便利,又能有效地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成为摆在各级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产生机理 机动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8P)等,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有巨大危害。 1、一氧化碳(CO) CO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吸入过量的CO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长期吸入CO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其生成主要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燃烧中的碳不能完全氧化生成C02,而CO作为中间产物生成。 2、氮氧化物(NOx) NOx是在内燃机汽缸内大部分气体中生成的,NOx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氮氧化合物进人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 3、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尽管在汽车尾气中含量不多,但其构成成分中含有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4、铅 汽车主要靠燃烧汽油(柴油)行驶.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液体,为了防止爆炸,人们往往在汽油里添加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汽车尾气中的铅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进而产生慢性危害,尤其是铅,一旦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便紧紧粘附在脑细胞的关键部位,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红素制造障碍等后果。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和方法 1、使用清洁能源型交通工具进行替代 (1)使用电力或太阳能动力来机车代替机动车。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兴起,部分减少了城市摩托车的使用量,使很多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有所降低。但电力机车存在一次充电行驶公里短,载货量小的不便,使电力汽车在使用上并不普及。如果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内,发展使用电力汽车,或通过增加电动公交车以及电动出租车的使用会对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改善; (2)开辟地铁,施行电力牵引行驶,尤其在大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区,开辟地下通道,同时可解决乘车难问题以及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3)建立无车区,建立永久性的行人专用区和禁止汽车行驶的住宅区; (4)使用具有高速、安全、平稳、无震动、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等诸多性能的磁悬浮列车。 2、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排放标准,强化新车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新车采取“三不’措施:不准出厂、不准销售和不准上牌:促使各汽车企业加紧对节能减排汽车的开发。 (2)完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体系,促进机动车的维护保养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和机动车的定期维护保养对于减少汽车污染非常重要。通过建立严格合理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监督在用机动车的实际尾气排放情况。如《河北省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分标管理实施方案》规定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到达国Ⅰ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其中5年以内的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1年;超过5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 10年以内的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一年;超过10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 6年以内的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2年;超过6年的,有效期为1年;超过15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有效期为1年;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正面年份为下次环保定期检验的年份,被打孔的月份为下次环保定期检验的月份。就是对在用机动车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用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 3、提高燃油质量 燃油质量是影响汽车尾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应尽快建立清洁油品质量标准和有效监管体系。要鼓励兼并或关闭小的炼油企业,防止不合格的燃油流向市场。因此,应当全面提高燃油质量,研制清洁油品、加强监管体系,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机动车尾气净化措施 发动机尾气净化措施是指将汽车尾气由原有毒气体变成为无毒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机动车车尾气净化措施有很多种,其中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现如今,三效(元)催化剂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应用。三效(元)催化净化器起着对发动机做功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的作用,它是利用其滤芯中的钯、铂、铑3种元素,通过氧化法或氧化还原法过滤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3种污染物,使尾气排放合乎要求。 三元催化净化器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上,当汽车废气通过净化器的通道时,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参考文本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总则和控制目标 1.1 为保护大气环境,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的适用范围是,我国境内所有新生产汽 车(含柴油车)、摩托车(含助动车)、及车用发动机产 品,和在我国登记上牌照的所有在用汽车(含柴油车)、 摩托车(含助动车)。 1.3 机动车排放除造成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 (HC),和氮氧化物(NOx)污染外,柴油车还排放有致癌作用 的细微颗粒物。此外,汽车空调用的氟利昂是破坏平流层 臭氧的主要物质。因此,对机动车应同时考虑降低一氧化 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柴油车

颗粒物的排放,汽车空调用的氟利昂应逐步取代。 1.4 汽车、摩托车和车用发动机产品均应向低污染、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1.5 轿车的排放控制水平,20xx年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1;最大总质量不大于3.5吨的其它轻型汽车(包括柴油车)型式认证产品的排放控制水平,20xx年以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所有轻型汽车(含轿车)的排放控制水平,应于20xx年前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水平2,20xx年前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重型汽车(最大总质量大于3.5吨)与摩托车的排放控制水平,20xx年前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3,20xx 年前后柴油车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水平4,20xx年前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1.6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远景目标纲要,重点城市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尽快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XX〕1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实施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全面供应清洁高品质车用成品油、完善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提高机动车排气排放达标率,逐步过渡到明显削减单一车辆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明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在大气污染源中的排放分担率,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安全的目标。 (二)具体任务。 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注册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全省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逐步淘汰其他高排放机动车。

2010年1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2010年10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成品油,2012年10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全部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其中柴油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下。 2010年1月1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在用车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1.建立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制度。 自2010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采用稳态工况法(asm)检测,其他地区采用双怠速法检测;重型汽油车全省统一采用双怠速法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型柴油车和重型柴油车的定期检测均采用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lugdown)检测,其他地区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检测。asm和lugdown检测线按照每条每年检测1万-万辆车的数量规划建设。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全部社会化,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省质监局的资格认证,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取得省环保局排气检测的委托资质。取得委托资质的检测机构名称由省环保局向社会公告。检测机构排气检测的日常监管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负责,有条件的市可以向检测机构派驻场监督员。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必须选择具有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

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报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1.前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 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出行变的舒适而便利。无论在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迅速递增, 汽车排污负荷幅度加大,直接影响到空气环境质量及人们的健康。 对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无疑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 2.汽车尾气概述 2.1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尾气污染主要是指柴油、汽油等机动车燃料因含有添加剂和杂质,在不完全燃烧时, 所排出的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体的污染和破坏。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有一部分毒 性物质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时产生较多。尤其是在次序起动、喷油器喷雾不良、超负荷工作运行时,燃油不能很好地与氧化合燃烧。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 室内的高温、高压而形成的。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除空气中的氮、氧和水蒸汽为无害成份外, 其余均为有害成份。这些有害物质可分为气体和颗粒物两大类。 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挥发性有 机物和臭氧等。 颗粒物包括:碳黑、焦油和重金属等。 2.1.1一氧化碳 汽车发动机若进气不足或燃油喷射时间过长,使得气缸内燃油不能完全燃烧,则汽车 尾气中将产生CO。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O2快250倍。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

导致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引 起头晕、头痛、呕吐等中毒症。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即使是微量吸入CO,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交通高峰时段常常出现CO 的污染峰值,汽车内浓度有时比车外更高。 2.1.2氮氧化物 氮氧化合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是发动机大负荷工作时,在燃烧室高温 富氧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褐色且有臭味的气体。氮氧化合物吸入肺部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伤害,以致引起肺部病变。当空气中氮氧化合物含量达10—20ppm时,可刺激鼻粘膜、咽喂、气管、眼角膜等,引起呼吸道干涩不适,流泪及红 眼病等病症。当氮氧化合物超过500ppm时,几分钟内就可使人出现肺气肿而死亡。 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mg/m3的空气中暴露10 min,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此外,氮氧化物还会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在水系中的沉降会造成富营养化。2.1.3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是不完全燃烧的排放物,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和机油蒸汽,气态 时是VOCs,固态则为颗粒物。单独的碳氢化合物只有在浓度相当高的情况下,才对人体 产生伤害,一般影响不大。但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当光化学烟雾中的化学氧化剂超过一定浓度时,即对人体产生较强刺激性,人体吸人后可明显感觉到呼吸系统不适,引起急性喘息症。 2.1.4硫氧化物 主要是指SO2,它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严重污染河流、湖泊等水系,殃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自然酸碱平衡,并严重腐蚀建筑物。对人类会造成气管

关于汽车尾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关于汽车尾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一、题目: 1.研究的性质: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2.研究的对象:早晨7:30~8:00 3.研究的地点:红星路与新华路交叉的十字路口 4.研究的目标:小汽车 5.研究的人员:随机抽查的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5班、12班的各四名学生 二、摘要: 1.主要方法:生活观察法、网络搜索资料、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 2. .研究的目标:小汽车 3.主要结果和结论:虽然植物多样性的减少,大自然自净能力在不断下降. 但空气污染主要是由汽车的废气排放引起的,使人民生态环境面临着重大威胁.汽车尾气是罪魁祸首. 三、引言: 1.研究的主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清这座小城市的许多家庭都是又买了房、又买了车,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可是,一辆又一辆的小汽车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地球妈妈排放出了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的的汽车尾气。这些小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带来哪些危害呢?对此,我们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临清市最繁华的路段“红星路与新华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在早晨7:30~8:00这段时间内,家长送孩子上学,上班族上班时,在这一时间经过这个地方的车流量进行了调查,从而对临清的汽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初步研究汽车尾气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2.准备过程:事先将八个人分成四个调查小组,并进行编号1.、2、3、4,第一小组负责红星路南侧行车道,一人观察,一人记录,在这一时间段随机抽取5分钟记录,第二小组负责红星路北侧行车道,一人观察,一人记录,在这一时间段随机抽取5分钟记录,第三小组负责新华路南侧行车道,一人观察,一人记录,在这一时间段随机抽取5分钟记录,第四小组负责新华路北侧行车道,一人观察,一人记录,在这一时间段随机抽取5分钟记录。最后一起讨论,根据各种汽车的平均尾气排放量,从而算出汽车总得排放量。 3.前人研究情况:《十万个为什么》环保篇里说:机动车时动时停,使一氧化碳的排放比正常行驶多2倍。这种物质被吸入后和红血球结合,大大降低了红血球的供氧能力,会导

机动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办法_孙丽荣

机动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办法 孙丽荣1,2,李忠宇1,2 (1.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2.东北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 要:介绍机动车运行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状况和危害性,分析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关键词:机动车废气;城市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U 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6)05-0074-02 1 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现状1.1 机动车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由于我国基础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汽车的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使得我国单车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大得惊人。据统计,我国单车污染物排放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国产在用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量与国外相比较相差悬殊,国产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为发达国家受控汽车排放量的1~5倍。以国产轻型吉普车为例,一氧化碳排放量为日本1975年标准的28~38倍,氮氧化物为3~7倍,碳氢化物为20倍。同样,国产机动车怠速时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为日本1975年标准的2倍,碳氢化物为1.7~3倍。由于大量汽车污染物集中在城市排放,一些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和主要交通路口的污染物浓度超标,再加上街道车辆密度大,车辆行驶速度低,怠速运行发生率高,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排放量更高。仅以哈尔滨市为例,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7860t ,占排放总量54%,排放氮氧化物1300~3600t ,占总排放量的4%~9%,排放碳氢化合物18~38t 。 1.2 汽车排放污染特征及影响 城市机动车废气污染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城市街道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浓度的增加随车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单位污染物浓度高; (2)污染物浓度与机动车污染强度成正比,即机动车排污量大,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高; (3)街道空气污染物浓度高,平均风速小,污染物扩散慢,街道空气污染物浓度高; (4)街道空气中汽车污染物浓度在路中心最高,街道越宽,两边扩散距离越远,污染物浓度越低。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物、氮氧化物、碳烟等。这些污染物由汽车的排气管、曲轴箱和燃油系统排除,分别为尾气、曲轴箱排放物和燃油蒸发排放物,经调查每千台未受控制车辆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 ,碳氢化物200~400kg 、 氮氧化物50~150kg ,平均每燃烧一吨90#汽油生成有害物质总量40~70kg 。汽油车排放源3种污染物所占的比例见表1。 表1 汽车排放源3种污染物所占的比例表 污染物CO HC NO 排气管985596曲轴箱2254燃油系统 20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有以下两方面。 (1)汽车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汽车排气及排放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削弱了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氧的能力,导致神经中枢受阻。光化学物质可以达到呼吸系统的深层,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化学反应,对人体形成致害作用。由排气管排入的碳烟颗粒物吸入人的呼吸道后,沉积在肺细胞内引起肺病变,如果碳烟携带3.4一苯并芘强致癌物质,可以诱发癌症疾病。除这些直接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之外,汽车燃料完全燃烧后还排放二氧化碳气体,虽然它对人体不形成致害作用,但它是温室外气体,对全球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汽车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影响。汽车排气中的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在波长较短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产生光化学烟雾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社会公害。 2 机动车污染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没有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法规和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个有关机动车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和方法标准,各地方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办法。尽管如此,并未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即立法、执法、经济处罚等过程中具体配套法规没有形成。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执法标准和 · 74·2006年 第5期(总第147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 EILON GJIAN G JIAOTON G KEJI No .5,2006(Sum No .147)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最新版)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摘要 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 目录 摘要 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3 1.1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3 1.2机动车尾气危害4 1.2.1机动车尾气的直接危害4 1.2.2机动车尾气的间接危害4 2我国机动车尾气高污染的成因分析5 2.1汽车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5

2.2燃油质量不高,造成高油耗、高排放6 2.3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造成高排放6 2.4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6 2.5管理职责不明确6 3尾气治理措施7 3.1减少尾气排放7 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7 3.3推广清洁燃料8 3.4严格I/M制度8 4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9 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 5.1混合动力汽车10 5.2氮动力汽车11 5.3纯电动汽车11 6结束语12 参考文献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285-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GBl4761.5-9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T384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的修订与合并。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本次修订增加了高怠速工况排放限值和对过量空气系数(λ)的要求。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5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761.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5-93)和《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下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新生产和在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l4762-200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 量方法 GB 1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 GB l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 GB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 GB/T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 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GB l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 GB l9159 车用液化石油气 HJ/T3-19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的探讨

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24T14:06:39.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朱雯雯 [导读] 同时机动车的使用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机动车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将威胁到人体健康,甚至影响其生命,因此,应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防治工作。 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进入新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动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在应用过程中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同时机动车的使用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机动车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将威胁到人体健康,甚至影响其生命,因此,应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防治工作。结合本文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产生以及类型和特征的分析,笔者主要提出几方面防治对策,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防治对策 1、机动车尾气排气的产生 机动车尾气存在大量的污染物以及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固体杂质等,对大气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颇大,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做好机动车尾气排放防治措施。但在此之前必须掌握机动车尾气的产生,才能对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首先,先了解下机动车的类别,机动车主要依靠燃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推动发动机运转,实现机动车的正常运作,从动力来源上分析主要分为柴油车、汽油车、燃气车、新能源车、电动车等,其中新能源与电动车并不会涉及到排气的现象,也不会为大气污染构成污染,其中电动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居民交通,具有很高的环保性,而新能源车却很少有城市应用,多能在一线城市可以看到。从汽车尾气排气产生的角度上分析,柴油车、汽油车这两种类型的机动车的排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较大。从车的各部位分析,产生污染物的主要有机动车的燃油供油系统、曲轴箱、尾气管三个部位,其中供油系统和曲轴箱会排放出少量的碳氢化合物污染物,虽然排放量较小,但也会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构成危害,而机动车尾气的最大来源则是尾气管,机动车燃料经过发动机燃烧后再经尾气管排放燃后的废气,相对来说废气排放量比较大,也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 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450万辆,相比5年前的1800万辆,增长率超过73%。2016年1-11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494.8万辆,较去年同时间段增长了14.5%。近年来,各个城市都出现了雾霾,可吸入颗粒物超标,且某些地区的氮氧化物和臭氧水平升高明显。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物质,除了空气中的主要构成成分氮、氧以及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外,其余均为有害物质。这部分物质主要由燃料燃烧不完全以及燃烧时由于高温高压产生的有害化合物组成,例如氮氧化物和铅化物。这些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一氧化碳的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有毒气体,可以替代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削弱人体的氧供给,造成人体缺氧。缺氧会引起头晕、头疼、耳鸣、四肢无力等症状,缺氧严重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会影响中枢神经、致死。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多在一米五以下,所以对儿童的健康损害更为严重。 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酸雨对农业、工业都有极强的破坏性。此外,氮氧化物中的一氧化氮过量会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瘫痪,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引起人水肿、引发支气管炎等。如果人类长期处于氮氧化物过量的环境中会导致各种疾病和死亡。 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还会有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目前没有研究指出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但是碳氢化合物在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造成光化学污染。这种光化学污染会降低大气能见度,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恶化。 此外,汽车尾气中也有大量的烟尘微粒,这些微粒是直径介于0.1~40μm的多孔炭粒,其表面会黏附大量有毒物质,对于人类呼吸道的危害非常大,会引发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也是引起肺癌的重要诱因。例如,铅在废气中会随风扩散,在进入人体之后,会蔓延在肝肾中,逐步转移到人体骨骼,如果外界因素破坏了人体的酸碱平衡,那么铅就会进入到血液中,引发铅中毒。 3、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特性分析 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危害性极大,而最终的根源则是燃料,但机动车只有通过燃烧燃料才能产生相应的动力推动机动车的前行。从当前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来分析,主要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固体状污染物等,其中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大气环境却存在很大的影响,而另外几种类型的污染物质不仅会污染到大气环境,更威胁到人体健康,甚至影响其生命。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易被人发现和察觉,同时一氧化碳也是一种有毒易燃的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情况分析,一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是在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所产生。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对人的呼吸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氮氧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微溶于水,通常氮氧化物对人体是无害的,但二氧化氮却具有生理次级和腐蚀性,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汽车尾气所排放的颗粒固体状物体,主要包括烟、碳烟、雾、尘等,如果长期吸入这些固体物质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甚至会增加患癌率。 4、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范措施 针对防止机动车尾气污染,我国早在2000年4月就实施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中规定机动车“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成单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查”。由于该规定是非强制性的,加之2014年公安部、质检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不在同一检验机构的,不得强制先进行环保检测。这两个规定,使得机动车环保检测变为一纸空谈。近年来全国各个城市开始明确规定需要环保标志的车才可以上路。但是仅仅有制度而没有强制监管。 因此,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需要国家从宏观上来调控和监管,从机动车的检测到污染车辆的淘汰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对车辆检测进行有效的监管,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从立法层面、从上至下的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问题。首先需要严格执法,杜绝尾气超标的很激动车辆上路。对于黄标车,需要严格制定淘汰标准。从现有的车辆状况看,淘汰黄标车只能逐步进行。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对黄标车进行限行,以最大力度促进黄标车的更新换代以及有效的减少黄标车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此外,要严格遵行机动车绿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就形成光化学烟雾。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它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削弱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较少,但毒性很大,其毒性是含硫氧化物的3倍。氮氧化合物进入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亚硝酸盐则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有200多种,其中C2H4在大气中的浓度达0.5ppm(十万分之一)时,能使一些植物发育异常。汽车尾气中还发现有32种多环芳烃,包括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当苯并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12ug/m3时,居民中得肺癌的人数会明显增加。离公路越近,公路上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 汽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当儿童血中铅浓度达0.6~0.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545 |汽车尾气可谓是社会的一颗“毒瘤”,久治不愈,切愈来愈盛。作为长期生活 在汽车尾气中的人群,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成分有哪些?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在饮食上吃什么会对人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什么是汽车尾气?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尾气。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XX〕1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实施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全面供应清洁高品质车用成品油、完善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提高机动车排气排放达标率,逐步过渡到明显削减单一车辆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明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在大气污染源中的排放分担率,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安全的目标。 (二)具体任务。

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注册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全省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逐步淘汰其他高排放机动车。 2010年1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2010年10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成品油,2012年10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全部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其中柴油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下。 2010年1月1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在用车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1.建立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制度。 自2010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采用稳态工况法(asm)检测,其他地区采用双怠速法检测;重型汽油车全省统一采用双怠速法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型柴油车和重型柴油车的定期检测均采用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lugdown)检测,其他地区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烟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348--2007)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34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348 -2007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防治报废机动车拆解过程的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依法强制执行。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4 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报废机动车拆解和破碎过程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企业的条件外,还应符合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487.13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汽车压件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HJ/T 181 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报废机动车 指达到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或者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包括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电动车和各种工程车辆;以及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汽车压件。 3.2 拆解 将报废机动车中不同类型的部件逐一拆除使之分离出来的过程。 3.3 破碎 将报废机动车拆解后剩下的部件破坏成碎片,以利于利用和处置的过程。 4 报废机动车拆解、破碎环境保护基本要求 4.1 报废机动车拆解、破碎企业的建设与运行应以环境无害化方式进行,不能产生二次污染。 4.2 报废机动车的拆解、破碎应以材料回收为主要目的,应最大限度保证拆解、破碎产物的循环利用。 4.3 报废机动车拆解产生的废液化气罐、废安全气囊、废蓄电池、含多氯联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docx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 目录 摘要 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3 1.1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 3 1.2机动车尾气危害 4 1.2.1机动车尾气的直接危害 4 1.2.2机动车尾气的间接危害 4 2 我国机动车尾气高污染的成因分析 5 2.1 汽车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 5 2.2 燃油质量不高,造成高油耗、高排放 6 2.3 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造成高排放 6 2.4 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 6 2.5 管理职责不明确 6 3 尾气治理措施 7 3.1减少尾气排放 7 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7 3.3推广清洁燃料 8 3.4严格I/M制度 8 4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 9 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0 5.1混合动力汽车 10 5.2 氮动力汽车 11 5.3 纯电动汽车 11

6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1.1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 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和汽车源两类。汽车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固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的排气污染。由于煤炭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如SO2, CO2,NOx以及颗粒物等过去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固定污染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得以控制和下降。而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源污染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增加,其对大气污染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城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担率已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所占的比例。汽车尾气污染物CO, NOx和HC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995年5月成都出现了国内首次由NOx所引起的光化学烟雾,6月在上海又出现了光化学烟雾,1996年北京,广州的NOx均超过0.1 mg/m3[1],表明这些城市潜在着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危险,对其它大城市NOx 等污染的严重程度也在提高[2]。如今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很少看见蓝天白云,同发达国家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1.2机动车尾气危害 1.2.1机动车尾气的直接危害 机动车尾气污染不单单是数量上的巨大,相对于水污染和其他大气污染,尾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更加直接的。机动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铅等。 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由汽缸内燃料不充分燃烧形成。发动机汽缸本身的容积很小,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空气只有20%是氧气,也就是说吸气冲程中吸入的空气最多只有20%参与燃烧,所以燃料在汽缸内无法充分燃烧,便会形成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可以在大气中保持两三年,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 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在机动车尾气中含量不多,却是一种己被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碳氢化合物属挥发性有机化合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点燃式发动机试题集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点燃式发动机试题集分类号:V1 一、填空题 1.双怠速法排放气体测试仪器测量CO、HC和CO2的原理是法,O2的测量原理是法。答案:非分散红外(NDIR) 电化学电池 2.点燃式发动机汽车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时的空燃比应精确地保持在附近较狭窄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催化转化器的综合效率就 。 答案:理论空燃比(或化学当量空燃比) 衰减(或降低) 3.《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05)中的怠速与高怠速工况是指: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挡位);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车,阻风门应处于位置;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高怠速

工况指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 答案:无负载全开50 4.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l8285--2005)中,将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r/min,重型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 ) r/min。 答案:2500±100 l800±100 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l8285--2005)中规定的双怠速测量程序为:发动机从怠速状态加速至%额定转速,运转30s后降至高怠速状态。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不少于mm,并固定在排气管上;维持15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者人工读取30s 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发动机从高怠速降至怠速状灰s后,由具有平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