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能农业区位论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1.关于杜能

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unen)于1783年6月24日生于德国,1850年9月22日,

杜能因脑溢血死于特洛。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用以表示自然工资的数学公式

重视他的工资理论,生前就要人在他死后这么做。

杜能早年丧父,他父亲当时以数学和机械学著称,本来可以是杜能的良师益友。杜能的母亲容德兼备,能干而有教养,对子女的教育完全独立自理。杜能幼年就好深思,严肃认真,他母亲对他影响必定很深。杜能在中年回忆童年时说:是我母亲的泪水培育了我。

1789年,母亲改嫁。继父冯·布特尔是个商人,喜好数学,这对杜能的影响很深,后来在杜能学术著作中起了颇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不久杜能须接管父亲的田产,这也正符合他的志向,所以1799年起就埋头学习农业,杜能二十岁时向他的兄弟抱怨说,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学术研究则太少,颇为遗憾。直到1803年杜能遇到德国伟大的农业理论家阿尔布雷希特·特尔,他的求知欲才得到满足。除了亚当·斯密之外,特尔是杜能毕生敬崇的老师。

杜能的理论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般经济理论,另一部分是农业和农业经济理论。就思想来源来说,杜能的一般经济理论较多受亚当·斯密的影响,而农业和农业经济理论则受到特尔的很大影响。杜能在其《孤立国》里说:“在国民经济学方面亚当·斯密是我的师表,在科学的农业方面则是特尔先生。

特尔,特尔的四卷本专著《合理的农业原理》是德国的农业理论从官房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杜能在谈到特尔对自己的影响时说:“我所尊敬的老师⋯⋯特尔先生⋯⋯对我所研究的整个农业方向及我的造就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斯密和特尔的理论。他说:“在我看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学说有未完善的地方,这些地方难以满足我探求真理的需要,因而迫我自行研究。”杜能对斯密和特尔深表尊敬,同时又对他们持批判态度。

1810年,他在德国梅克伦堡购置并经营特洛庄园。杜能亲自管理帐目。凡是能登记和合乎计算目的的,他都详细而精确地加以记载和计算。这种日常的经营业务,为他以后写作《孤立国》一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关于这一点,杜能后来回忆说:“在我开始作为田庄主的务农生涯时,我就精细地治理会计,力求获得在不同谷物产量和不同谷物价格时农业成本和纯收益的计算数据。这类数据经五年的汇集,我获得了一个概貌,以此作为基础开始我的、也就是第一卷中所叙述的研究工作。”

1826年,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一书出版。此后,杜能逐渐闻名于德国。杜能被推崇为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的鼻祖、农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

2.时代背景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当时德国(普鲁士)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

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但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仍然是一个典型农业国。为保存地力,德国仍延续早期普遍实行的三圃式耕作制,有1/3农地处在休耕状态。三圃制是一种典型的西方农庄的轮耕制度。耕地大致被分为春耕、秋耕、休闲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休闲。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可以休闲一年。

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所有的国民都可拥有动产,并可自由分割及买卖。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农

民,可独立支配属于自己的农场。尽管这种农业制度改革,取消了贵族阶级的许多特权,但贵族却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并由此成了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同时,由于土地的自由买卖关系,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劳动者。由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在此时期出现,因此可以说杜能著《孤立国》的时代是企业型农业建立的时代。

杜能著《孤立国》的时代,在普鲁士的农业领域,著名的农业学家泰尔(A.D.Thaer,1757—1828)的合理农业论占主导地位。泰尔提出为改变普鲁士农业的落后状况,应该在普鲁士全面取代三圃式农业生产方式而改为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轮作制的实施对集约化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但是,对位于市场(城市)周围不同距离的土地,如何配置农业资源,进而提高农业企业经营效益的问题,未提出办法,成为当时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那么企业型农业建立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又是什么呢?这是杜能试图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针对上述泰尔的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论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一定都有利这一观点。从而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认为,泰尔的合理农业论虽然使农地集约化程度得到一定提高,但对商品农业条件下如何配置农业要素的问题未能给出答案。他认为,农业土地经营品种及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经济状况,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不能笼统地认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越高,农业收益就越大。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理论前提

1.“孤立国”的六个假定条件

1、孤立国位于肥沃平原中央,只有一座巨大城市,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运费由农业生产者负担;

3、这一平原的土地肥力完全均等,各处都适宜于耕作;-不考虑生产条件;

4、距离城市50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之外是未经开垦的荒野,与其他地域隔绝;

5、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这个城市必须供应全境一切人工产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赖于四周的土地。)

6、供应整个国家所需的金属和食盐的矿山和盐场,假设就在中央城市附近。(保证了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要求,不需要外运)。

经济学家常常要设立很多的假定,萨缪尔逊由此讲了一个故事:话说猴年马月,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一起乘船出游,结果船只失事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大家都饥肠辘辘。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盒,大家就开始想方设法要打开它。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化学家说:“给我几种化学药剂,我可以利用它们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最后,经济学家慢条斯理地说:“你们的方法太复杂了,假设有一把开罐头的起子,我们就可以轻松撬开它……”

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对经济学家的嘲讽,因为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总是依赖于一大堆假设。于是乎好像百无一用是经济学家,经济学最不是一门科学。但把经济学的假设作为一种方法来看,却是经济学家常用的一种抽象分析,其目的在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最终得到研究结论。其实,上面那个故事并不能说明只有经济学家的分析才利用假设,物理和化学不也是在空想么?试想,在沙漠中,如果连开罐刀也没有,又何来聚光镜和化学药剂?难道物理学家和化学学家会随身带着这些东西么?他们只不过是根据自己的本行来假设罢了,在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