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8.91 MB
- 文档页数:53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1.1.1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
1.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1.1.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知识点讲解2.1 农业区位因素2.1.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2.1.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2.1.3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三、教学内容3.1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3.1.2 社会经济因素:介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对农业的影响。
3.1.3 技术因素: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3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1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2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5.2.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展开编写,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结构进行编写,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6.1.2 地图和图表6.1.3 教学模型和实物标本6.2.1 笔记本和笔6.2.2 地图和图表6.2.3 调查表和研究报告七、教学过程7.1 引入新课7.1.1 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7.1.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7.1.3 提问: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7.2 讲解知识点7.2.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特定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水资源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销售渠道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设施、运输成本、物流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法律法规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1. 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九单元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点导航核心素养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域认知:结合某农作物的分布,说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自然和人文因素,说明某种作物或农业产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3.人地协调观:说明某一农业生产对区域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考点二 典型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① 土地 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② 地域 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Ⅰ.气候:包含③热量、光照、④降水等,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Ⅱ.水源:临近⑤河湖,或有地下水源、⑥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Ⅲ.地形:平原适宜发展⑦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⑧林业或⑨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Ⅳ.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因素影响表现实例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他因素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水稻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现代农业精准施肥、喷洒农药、良种培育与科技有关,欧洲西部乳畜业的发展与历史文化、饮食习惯有关,等3.农业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