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11
第
39卷
第
3期地
震
Vol.39,
No.3
2019年
7月
EARTHQUAKE
Jul.,
2019
2017年九寨沟
7级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分析*
黄继攀
1,
2,
3,
王新安
1,
2,
3,
雍珊珊
1,
2,
王
墨
1,
3,
刘
众
1,
3
(
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集成微系统实验室,
广东深圳
518055;
2.北京大学深圳地震
监测预测研究中心,
广东深圳
518055;
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
地震前的电磁扰动现象曾被多次观测到,
但需进一步研究。
在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
可
以监测电磁扰动数据的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
AETA在中国境内已经布设了
200余套。
2017年
8月
8日,
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
7级地震。
震中周边
500km范围内当时已经布设
22套
AETA设备。
基于滑动四分位距法(
时间窗为
27d)
分析了这些台站震前
30d的数据。
11个台
站出现了异常,
其中震中周边
200km内的
6个台站有
4个发生异常。
同时,
正异常明显多于
负异常。
另外,
大部分异常发生在夜间(
20时
~6时)。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电磁扰动;
时间序列分析;
异常
中图分类号:
P31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274(
2019)
03
-0084
-11
引言
大地震是一种具有高度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经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
代地震学中,
已经有不少对地壳形变、
应变应力、
重力、
电离层、
氡气、
地磁等的观测工
作[
1~7]。
考虑到地震的复杂性,
应该观测更多的地震前兆信号。
电磁扰动虽然有前人研究,
但基本上是研究了个别地震的个别台站的电磁扰动现
象[
8~12]。
地声方面无论是古代文献[
13]
还是地震经历者均有较多震例,
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
比较少,
研究中震例和台站也较少[
14,
15]。
自
2012年起,
我们开始研制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
AETA(
Acoustic
and
electroma
gnet
-
ic
testin
g
all
in
one
s
ystem),
可以同时监测电磁扰动和地声信号[
16~19],
可形成较密的前兆
台网,
让单震例下多台站的电磁扰动异常相互验证,
同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地声前兆监测
台网。
2017年
8月
8日,
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
M
S7.0地震,
震中为
103.82°E,
33.20°
N,
震源深度
20km。
地震发生时,
我们在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已经在震中周边
500km范
围内布设了
22套
AETA设备。
本文将用滑动四分位距法分析这些台站的电磁扰动数据异常。
*收稿日期:
2018
-11
-05;
修改回日期:
2019
-03
-18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KJYY20170721151955849;
JCYJ20170412151159461)
作者简介:
黄继攀(
1991
-),
男,
河南商丘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测研究。
通讯作者:
王新安,
教授。
E
-mail:
anxinwan
g@pku.edu.cn
图
1
AETA系统框图1
系统简介
首先,
对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
AE
-
TA做个简介。
它有
2个子系统,
数据采
集系统与数据分析系统。
(
1)
数据采集系统:
包括埋于地下
2
m的电磁扰动探头和地声探头,
以及地
面机柜中的数据预处理终端;
(
2)
数据分析系统:
包括布设在阿里
云上的云服务器、
数据分析客户端和数据
分析网页。
整个设备有
2种———
电磁扰动传感器和地声传感器。
电磁扰动传感器与法国
Demeter
卫星上
IMSC传感器[
20,
21]
和中国电磁卫星上磁传感器[
22]
原理相同,
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
定律,
感应出垂直方向变化的磁场,
得到感应电动势,
进而经过放大、
滤波、
模数转换等处
理。
其性能指标如下:
(
1)
0.1Hz
~10kHz,
0.1nT
~1
000nT电磁信号,
灵敏度大于
20mV/
nT
@0.1Hz
~10kHz,
18bit分辨率,
低频采样率
500Hz,
高频采样率
30kHz;
(
2)
尺寸:
直径
90mm,
长度
850mm;
(
3)
垂直安装。
地声传感器基于压电薄膜传感器[
23],
地声信号经过压电薄膜感应出电荷,
进而经过电
荷放大器、
滤波器、
放大电路和
AD转换等处理。
其性能指标如下:
(
1)
0.1Hz
~50kHz,
灵敏度
3LSB/
pa
@0.1Hz
~50kHz,
18bit分辨率,
低频采样
率
500Hz,
高频采样率
150kHz;
(
2)
尺寸:
直径
265mm,
高度
68mm;
(
3)
水平安装。
图
2
探头实际安装情形(
a)
和数据处理终端(
b) 在设备可靠性方面,
AETA设备作
为地震前兆监测的新型仪器,
研发完成
后由卓翼科技[
24,
25]
进行生产。
AETA设
备在卓翼科技出厂前进行了性能测试、
老化测试和防水测试等,
设备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电磁扰动传感器
的频响测试、
灵敏度测试、
噪声水平测
试和一致性测试在中科院河北怀来遥感
综合试验站磁屏蔽室完成(
2016年
12
月),
相关指标达到了要求。
这两种传感器埋于地下
2m。
AE
-
TA设备绝大多数安装于县级和乡镇级
的中国地震局台站,
周围的环境足够安静,
尽可能地降低了诸如施工、
高压电网等人类活
动对设备的干扰。
图
2展示了具体的安装情形和摆放
AETA终端的机柜。58 3期
黄继攀等:
2017年九寨沟
7级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分析 截至
2018年
12月,
在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
已经在川滇地区、
首都圈、
广东和台湾地区布
设了
200余套设备,
图
3是当前的仪器分布图。
图
3
AETA在中国分布
2
数据与分析方法
2.1
数据
本文的数据分析对象是九寨沟周边
500km范围内的
22个台站的电磁扰动数据。
这
22
个台站的位置详情见表
1。
数据可以从我们的数据分析客户端或者网页(
htt
p:
∥www.ae
-
ta.cn)
获取。
使用的数据分量是低频(
0.1
~200Hz)
电磁扰动数据,
精度是
1h。
图
4给出
了地震前后
60天共
120d的原始数据,
横坐标中
0对应着地震发生当天(
2017
-08
-08)。
可
以看到平静状态的数据如
SF和
KDGZ,
每天较为规律的波动,
如果波动幅值较小,
长期来
看近似一根直线。
平静状态下,
不同台站的电磁扰动信号的幅值和形态虽不完全相同,
但
普遍存在日变特征信号(
图
4中幅值较大的
JZG、
SP、
MX、
LD等台站可以明显地看到)。
2.2
分析方法
在地震前兆数据分析领域中,
滑动四分位距法是一种流行的异常分析方法[
4,
26~28]。
根
据前人研究[
9,
10,
12,
29,
30],
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多在地震发生时到震前一个月之间,
这里分析
地震前后
30d的异常值。
由于地下电磁扰动信号很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31],
这里采
用太阳辐射周期
27d[
31,
32]
作为滑动时间窗口。
每次滑动步长为
1d。
在每个滑动窗口内,
同一时刻的数据(
比如每天
7时的数据)
组成一个数组,
组内进行升序排序,
处在
1/
4位置
的数称之为
Q
1,
1/
2位置的数为中位数
Median,
3/
4位置的数为
Q
3。
这样,
滑动四分位距
IQR便可以被计算,
公式为
IQR
=Q
3-Q
1(
1)
IQR约等于
1.34倍的标准差。
在这里,
使用
2倍的
IQR作为异常检测阈值,
相当于
2.7
倍的标准差,
具有
99.3%的检测异常置信概率。
这样,
采用式(
2)
和(
3)
便可以确定正常数
据的上下限。
滑动窗口后那一天的数据(
第
28d的数据)
EMD如果在上下限之内,
则认为68 地
震
3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