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62648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5
医学微生物学考点:结核分枝杆菌2017医学微生物学热门考点: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
结核病在上世纪40、50年代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60-80年代经过人们的努力,大大降低,80年代后期,发病率又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耐药性的出现。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菌体细长微弯,有分枝,排列不规则,多单个散在,易发生L型,抗酸染色阳性。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温度37℃,pH偏酸6.5-6.8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生长缓慢,18h分裂一次,2-4W形成R型菌落,“菜花样菌落”,乳白色干燥不透明,表面呈颗粒结节,边缘不整3、抵抗力强:抗干燥,抗酸碱,抗化学消毒剂,对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4、结核杆菌多种性状可发生变异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等。
菌落变异由粗糙型变成光滑型。
毒力变异:卡介苗: 1908年两位科学家将有毒的牛型分枝杆菌接种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代传代获得的减毒菌株,即卡介苗(BCG)沿用至今。
二、致病性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细菌繁殖引起炎症;菌体成分;代谢产物毒性作用;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致病物质:菌体成分。
1、脂质——存在细胞壁,占菌体干重的20-40%,①磷脂②脂肪酸(索状因子)③蜡质D(分枝菌酸+肽糖脂)④硫酸脑苷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作用:引起结核结节,慢性肉芽肿及组织细胞干酪样坏死等病变2、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蜡质D——迟发型变态反应。
3、多糖、核酸和荚膜所致疾病:结核病传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
(一)肺部感染1、原发感染:常见于儿童,也称外源性感染。
结局:机体抵抗力强:形成结核结节→纤维化→钙化→自愈(但病灶内常有细菌的潜伏)机体抵抗力差:活动性肺结核→干酪样坏死全身播散→粟粒样结核(2)继发感染——常见成人(原发病灶——内源性感染)特点:局部病变重,但不易扩散一般局限于肺部,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可形成空洞和开放性肺结核(二)肺外感染部分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淋巴液侵入肺外器官,引起相应的.脏器结核,如脑、肾、骨等。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以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这些结构对其在人体内的生存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的外形呈细长的杆状。
其杆菌长度约为1-4微米,直径为0.2-0.5微米。
这种细长的形态结构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存活,并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特殊的脂质物质,称为结核分枝杆菌脂质。
这种脂质物质能够保护菌体免受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也使得结核分枝杆菌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增强。
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也是其重要的形态结构之一。
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主要包含脂质和糖质成分。
其中,糖质成分包括糖胺聚糖和酸性酚胺聚糖。
这些糖质成分赋予了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性的特性,使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存活。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还含有特殊的酶和脂质酰胺,这些物质能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对抗宿主免疫的能力。
除了细胞壁,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质内还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体位于细胞质中心的一侧。
染色体呈线状,由DNA组成,包含了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信息。
此外,细胞质内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和内质网等。
这些细胞器参与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过程,维持了菌体的正常功能。
总结起来,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细长的杆状形态,外表面覆盖有结核分枝杆菌脂质,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含有特殊的糖质和脂质酰胺,细胞质内含有染色体和重要的细胞器。
这些形态结构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在人体内存活,并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深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致病机制,并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Q1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性状生化反应:结核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
与牛分枝杆菌的区别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而牛分枝杆菌不能。
热触酶试验对区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重要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触酶试验阳性,而热触酶试验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则大多数两种试验均阳性。
热触酶试验检查方法是将浓的细菌悬液置68C水浴加温20min,然后再加H2O2。
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有气泡者为阳性。
抵抗力结核分枝杆菌对酸(3%HCl或6%H2SO4)或碱(4%NaOH)有抵抗力,15min不受影响。
可在分离培养时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标本和消化标本中的粘稠物质。
结核分枝杆菌对1:13000孔雀绿有抵抗力,加在培养基中可抑制杂菌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敏感,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而吡嗪酰胺的耐药性<5%。
02结核分枝杆菌的入侵机制结核分枝杆菌Mce3C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菌细胞表面,能以一种真核样RGD模序依赖的方式促进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入侵;同时,该团队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Mce3C潜在的宿主相互作用蛋白—β2整联蛋白。
进一步研究证实,结核分枝杆菌Mce3C蛋白能直接作用并通过存在于细胞表面的β2整联蛋白激活SFKs-Syk-Vav-Rho-ROCK信号轴,并引起细胞骨架的重排进而促进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入侵。
防治原则国际组织提出控制结核病主要方法有:①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②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约80%获得保护力。
治疗: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为第一线药物。
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对严重感染,可以吡嗪酰胺与利福平及异烟肼合用。
——New 颖。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1882年RObeu Koch所发现,列人分枝杆菌属,是家畜、野生动物、禽类及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
1、形态与染色特性在动物病灶内的结核杆菌菌体正直或微弯曲,长1.5~4.0um,宽0.2~0.5um。
有时菌体末端具有不同的分枝,有的两端钝圆,无鞭毛,无荚膜和无芽孢,没有运动性。
单在,成双,间或成丛排列。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于菌型、菌株和环境条件不同,可出现多种形态,如近似球形、棒状或丝状。
在电镜下观察本菌具有复杂结构:由微荚膜、细胞外壳的三层结构、胞浆膜、胞浆、间体、核糖体及中间核质构成。
本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而不易着色,一般苯胺染料难以着色。
若用加热或媒染剂处理使之染色后,可以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
齐-尼二氏对结核杆菌的抗酸染色法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的,因为结核杆菌中含有脂类,染料一旦进入细胞内部很难脱出。
用上述方法染色,结核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杭酸性菌和细胞杂质均呈蓝色。
2、培养特性本菌为严格需氧菌;最适生PH6.5~6.8,最适生长温度为37~37.5℃。
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及抵制杂菌生长的孔雀绿等物质。
本菌生长速度很慢,尢其是初代分离。
繁殖一代需18~24小时,分离培养需经2~4周才可见米黄色菜花状菌落生长。
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需4~6周结核杆菌对营养要求极高,必须在含有血清、鸡蛋、甘油、马铃薯及某些无机盐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良好地生长。
初代分离培养,更是如此。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黄白色,干燥颗粒状,显著隆起,表面粗糙皱缩、菜花状的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内,于液面形成粗纹皱膜,培养基保持透明。
若加入吐温80于培养基中.可使结核杆菌呈分散均匀生长。
3、生化特性结核杆菌不发酵糖类,能产生过氧化氢酶。
对人致病的结核分枝杆菌现一般认为有人型、牛型、非洲型。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物学性状!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物学性状!!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物学性状的研究历史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简称为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
早在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就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本菌可侵犯全⾝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卫⽣⽣活状况的改善,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度⼤幅下降。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吸毒、贫困及⼈⼝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疫情骤然恶化。
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中就有1个⼈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近⼆⼗年由于艾滋病的流⾏,感染了HIV的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由于病毒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未感染HIV者⾼30~50倍,且结核的病程发展更快。
此外,在HIV感染的发展进程中,结核是最早发⽣的⼀种机会性感染,结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的疾病负担,使其更易死亡。
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约出现8百万结核新病例,并导致约3百万⼈死亡。
中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约25万之多,是各类传染病死亡⼈数总和的两倍多。
因此,结核病⼜成为了威胁⼈类健康的全球性卫⽣问题,并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发区⼈群的⾸要死因。
⼆、结核分枝杆菌⽣物学性状形态与染⾊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1~4X0.4µm。
⽜分枝杆菌则⽐较粗短。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约占⼲重的60%,特别是有⼤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可影响染料的穿⼊。
分枝杆菌⼀般⽤齐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法,以5% ⽯炭酸复红加温染⾊后可以染上,但⽤3%盐酸⼄醇不易脱⾊。
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要求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
为了进行结核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控制,需要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
下面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要求:
1. 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在Lwenstein-Jensen培养基上生长,也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
Lwenstein-Jensen培养基是一种富含酪蛋白、蛋白胨等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pH为6.8-7.2。
液体培养基可以是Middlebrook 7H9或Middlebrook 7H11培养基等。
2. 气氛:结核分枝杆菌需要在氧气充足、CO2含量低的空气中生长。
因此,在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时应使用普通大气条件下的培养箱或培养室。
3. 温度:结核分枝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4. 时间:结核分枝杆菌在Lwenstein-Jensen培养基上的生长周期为3-6周,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周期为2-4周。
5. 其他注意事项:在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时,应注意对培养基和培养器具进行无菌处理;同时,应避免培养基干燥和表面卷曲,以及避免培养容器倾斜。
以上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要求,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要求才能确保结核分枝杆菌的良好生长,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