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69.51 KB
- 文档页数:3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教师·TEACHER0052021年2月Feb.20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教育体系,思政教育局限在“小思政”的范畴,与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
而课程思政则提倡在传授所有专业课程及培养能力的同时,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其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这是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属“大思政”范畴。
一、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阻力目前,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各级各类部门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但由于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长期“分治”,相互融合过程中阻力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课的思政资源有待开发在课程思政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甚规范,落实不够彻底,加上教育效果需要较长周期才能显现,因此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加上一提到“思政”,多数专业教师和学生都会习惯性地认为教育方式是单一的,教育形式是呆板的,教育内容是枯燥的,以至于从一开始就自动规避了思政资源。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出了无数艺术瑰宝,但在多年的传承和历史的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这些优秀资源未被深度挖掘开发,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专业教师和艺术类学生本身对时事的关注度不够,也是导致思政资源不能被好好利用的原因之一。
(二)课程思政体系仍不完善,缺少典型案例没能广泛地开发专业课的思政资源,且效果显现的周期性长这一局限,导致现阶段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仍呈零散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思政”的课程体系。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1期)Total No .301收稿日期:2011—09—16作者简介:杨磊(1981—),男,吉林九台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研究与探索杨磊(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摘要: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综合院校已经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
总体而言,纯艺术以个性表现为主,而艺术设计则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技术能力为主。
艺术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与普通文理科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向应该各有侧重。
我们必须做到宏观上依据社会和市场要求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改变,微观上进行课程重新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强化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培养出成为社会和企业所欢迎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现状;信息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25—02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综合院校已经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
总体而言,纯艺术以个性表现为主,而艺术设计则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技术能力为主。
艺术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与普通文理科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向应该各有侧重。
近几年来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毕业生专业水平不高,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
究其原因为学生素质发生了改变。
近几年设计院校的不断扩招造成生源质量下降。
再加之学生愈加不认真的学习态度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滑坡。
除此之外,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不够规范。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导致专业课程减少,专业不专,科目间联系不强等弊病。
构建应用型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应当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互动性,强调在尊重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资源供给,达到完善实验教学活动体系,全面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素质目标。
标签: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载体,有些艺术设计专定的实验教学没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不能构建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忽略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没能达到综合性实验教学目标。
1.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主要问题1.1实验教学概念模糊目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概念界定不清,对什么是实验教学缺乏统一认识,实验教学没能按照艺术设计领域的特殊性进行有效的解读。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还沿用理工类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没能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角度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无法有效培养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没能发挥实验教学的实用价值。
1.2理论与实验相脱节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还分属两个体系,两者的教学活动未能有效保持同步,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沿用于综合性大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没能基于艺术设计的情境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活动。
艺术设计理论教学重理论讲述,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往往没有在应用情境下开展实验操作,因此不能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实验活动。
当前实验教学还不能有效吸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注意力。
1.3实验教学创新不足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不足,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较陈旧,实验教学主要以被动演示实验为主,教师没能给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活动素材,不能把前沿性、时尚性、拓展性的实验任务融入到实验课堂。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以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为主。
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实验操作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评价。
还有的实验教学的情境氛围设置不足,实验教学没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基于学生兴趣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比赛活动,没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艺术设计的作品,因此影响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校外实习和参加比赛展览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文化交流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实践经验。
艺术创作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需要学生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实践方法与途径。
本研究将为艺术类专业学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校外实习、比赛、展览、文化交流、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素质、探索、方法、途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艺术类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领域,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会面临实践机会不足、实践环境单一等问题,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有限。
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艺术类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在不断增加,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出色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艺术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实践中还可以与不同背景和风格的人交流和合作,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丰富自己的艺术经验。
譬 秀£,育斯充
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参与来自企事业单位直接委托的对口
设计课题。只要时间许可,就尽可能地安排课程设计的实践活
动。如笔者在为2010电绘班的学生上标志设计课时,直接让学
生参与广告公司的“上海莘庄工业园区”“普诚传媒”标志设计的
竞标。面对这样的实际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思
考、调研、设计,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给单
位提供了从多种方案中选优的机会。
二是利用成人高校学生本身在职的优势,发动学生主动到各
自的单位寻找实践课题,这是课题来源的最大渠道,大部分学生
的毕业设计课题项目都是这样来的。如,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
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有一位学生选做的毕业设计“上海远程教育集
团”的VI设计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课题具有真实性,能直接
检验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成果。
三是开发性的实际课题,如结合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让学生自立项目课题,引导、启发学生把自立
的课题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市场调查,主动挖掘企事业单位的样
本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等。
四是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性的公益投标设计活动,
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上海音乐节及各种广告杂志上
的公益广告大赛的竞选。如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IGEA)推出的
公益活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题海报创作,开阔了学生的设
计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面对不断变化的艺术设计市场,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教学应强
调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强调在设计创造规律指导下进行以系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活动。 经过多次实践性教学
的研究探讨,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
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艺术设
计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调研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
设计能力,在整个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
受到专业同行们的重视。这样的实践教学把师生的设计思路引
向企业和市场,并放眼于国内外的设计前沿,实现了专业教学的
整体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设计思想的升华与表现手段的提高,培
养学生综合设计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适应了社
会。
注释:
①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8.
②曹田泉.艺术设计概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 51.
③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0.
④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2:63.
116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应用艺术系)
编辑王树凯
摘要:设计色彩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
课程,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设计课程有着重要
的铺垫作用。学生通过色彩的训练,能提高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更
好地为专业设计服务。
关键词:设计色彩色调创造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课
程与设计素描一样,是高职艺术设计专
业的设计类基础教育的课程,是对学生
之前在高考培训中所学的素描与色彩
的一种变革、一种突破。古人认为高明
的艺术创作能够“以色传神、以色夺人、
以色抒情、以色写意”,这说明色彩的重
要作用,色彩能引人注目,能抓住人
心。目前国内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
大多照搬包豪斯教学模式,偏重学习色
彩理论的经验认知,采用模式化教学与
训练等。随着设计色彩课程的发展,传
统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许多弊端。针对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设
计色彩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设计
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色彩的知识,并得到新的提高,是当前高
职艺术专业教学的重点。
一
、
传统的色彩课程授课方式及其弊病
由于之前的入学考试都是静物的临摹、写生与默写,所以相
对来说有的学生可能在色彩的创作上并没有思考色彩的本质,
而是进行纯绘画的训练,注重绘画感,讲究画面的调子,以及追
求一些表现性的技法技巧等。而设计色彩课程要做的是在原来
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新的视角创新、新的思维训练与突破点。因
为设计色彩这门课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设
计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1.让学生明白设计色彩与高中色彩的区别
高考前的色彩练习与作业一般都是针对高考而展开,将学
习知识与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放在一个对立面上,很少涉及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在课程的开始,教师要详细地讲
解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了解什么是设计
色彩,从而对设计色彩有个新的认识,并在作业中将其很好地体
现出来,而不是单纯地摆静物、画静物。由于专业入学考试以考
核学生技能、风格为主,故设计色彩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
力与想象力,以及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富于个性的创造性思
维,提高学生运用色彩与设计色彩的能力。
2.解析大师作品,启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
教师应通过讲解蒙德里安、保罗・克利、达利、米罗、马蒂斯、
莫奈、夏加尔、康定斯基等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大师不同作
品的风格和特点,并从中汲取营养,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更好地
口朱单群
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设计色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