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理论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路初探张 浩摘 要: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大而又刻不容缓的工作。
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已有经验和教训,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 内容 、 方法 、 吸引力和感染力 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10)02-151-01作 者: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5一、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初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突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受教育者群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一)以实践为准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
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增添新的内容,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结晶融汇到教学中,既要讲清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清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又要有的放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要通过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二)贴近学生。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要结合专科层次的特征,专科层次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等,做好综合性的分析,以便提升学前教育专科层次实践。
教学质量完成好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应当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力度、构建实践基地、提供多元实践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而进一步构建教学体系时,应当通过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实践教学引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提升,状态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教学体系时,也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构建,更有完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作为教师其也应当认识到首先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后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促进作用,从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教育引导工作质量,为完成好教学任务,培养出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一、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点(一)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力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科层次的学生也应当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为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启蒙教育相关的专业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时的教学内容整合与梳理,为强化实践教学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具体来说,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力度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教师应当将传统的学科知识与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相融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这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去除冗余和过时的内容,保留并深化那些对幼儿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点。
创新教育地方高校水利类专业工程地质实验和实习教学改革初探王银梅续会勇李兵(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学与地质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性教学是工程地质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地方院校水利类专业受限于工程地质实践性教学的经费、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了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实验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方案,旨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引入智慧教学新方法和新工具,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达到地质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实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重,并培养以能力为主,既懂地质又精通水利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4(a)-0201-04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
地方高校水利类学科普遍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专业,工程地质是这些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但知识点关联度小,包括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褶皱、节理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和边坡、坝基及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地质灾害及灾害防治措施等内容。
水利工程地质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土力学、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做好地质知识、地质工作技能的储备和积累。
水利工程地质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解抽象、实践性强。
课堂的理论授课仅仅是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对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具有最基本的理论认识,但一些地质术语因抽象甚至需要想象,直接理解比较困难,而为了加深学生对各种基本概念和地质特性的理解,需要通过实践的途径加以解决。
高校实践教学理论初探 目前随着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各种实践模式、方法被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文章从实践教学的理念、目的、常见模式、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实践教学的考核原则、保证支持等方面讨论了如何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并从中使学生真正受益。 标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实践考核 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高校加强本科教学的改革工作。目前本科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素质教育模式过渡。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与考核成为了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目的 1.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的规划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从项目的制定、实施、完成都要全程参与,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受到学生欢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从自主探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3.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能力 实践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在实践的实施、控制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思路。因此,实践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二、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各种实践模式、方法被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同时由于实践课时的增加,实践方案的设计也表现出多层次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原有课堂讨论、撰写读书笔记等逐渐被更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方案取代,具体可以分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除了教师的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辩论赛、情景剧表演、观看视频材料和小组讨论等。课内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尊重。课内实践需要教师选取贴近授课内容、关注社会现实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组织学生的参与。学生则需对教师给予的材料或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再表达出来。 课外实践主要是社会实践,也就是所谓的“走出去”,将社会作为课堂进行实践,其形式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课外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锻炼才能,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深化对国家与社会的了解。 三、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与保障条件 1.相关实践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尤其是各种参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形式,需要适当的实践载体与平台。这些大型的实践活动也不仅仅是 一位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教研室,甚至学校配合。如果教研团队能够与某些大型企业、社会团体建立紧密、稳固的合作关系,将会为课程实践活动带来重大帮助,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从保证课程实践的长期性、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建立大型的实践基地是必要条件。 2.充分利用网络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微博、QQ等方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实践进程,并对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同时通过网络将与实践相关的各种音频、文字、视频资料上传,便于学生使用与查阅。除此之外创建网上课堂也是有效方法。 3.学生参与实践方案的制订 实践方案,只有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之后,才能够获得好的效果。学生从选题、实施、评价全程参与。就选题而言,教师应在实践前与学生共同商议,选择。如果能够采用学生提供的选题与方案,对于完成情况与参与度将有很大提升。同时学生参与实践设计的过程,是利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 4.教师良好的个人能力与知识结构 在整个实践的设计、执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个人素质与知识结构的程度与水平的高低也将影响到整个实践的顺利进行。所选实践领域应为教师熟悉并且擅长的部分,并在实践前作大量的调查与练习,以解答实践中学生的疑问。如在参观类活动中,教师需对被参观者有清晰的了解、提醒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并与学生在现场进行交流,不能使参观成为学生漫无目的的浏览,或者只依靠对方的讲解员。其次,教师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冷静的判断力,以应对实践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四、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1)教师对实践的态度对于实践的完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关注度越高对学生的影响也越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2)教师的现场掌控力能力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面对学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观点、言论、做法的时候,需要教师冷静对待,积极予以引导、解答。这将是实践顺利完成的保证。 2.实践设计因素 当前,在高校的课程改革中,实践的比重逐渐加大,各种实践模型也纷纷出现,因此学生也会從中作比较与选择。实践自身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决定着整个实践的成败。1)实践内容的因素。在实践主题内容的确定与选择的过程中,面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想去完成的活动,教师要作选择与取舍,要避免敏感话题。既要保证内容的典型性,又要保证实践的可控性。学生对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践题目更加感兴趣,在课堂时间与课外实践的设计中,学生更喜欢课堂实践。2)难易程度。实践环节简单,需要时间较短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过于简单也会让学生失去成就感,而轻视实践,过于繁琐的实践往往使得学生中途放弃,或者抄袭作弊,都不能起到预期效果。实践难度要适中。3)实践分数的影响。实践分数最终将在总评成绩中体现出来。因此实践的分值越高学生的关注度也越高,相应的完成情况也越好。这涉及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实践分数与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分配问题。3.课程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各种课程,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环节。1)课程学分的影响。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度与完成情况与课程的学分高低有重要关系。2)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一般而言学生对于喜爱的课程的实践完成情况较好。针对此情况,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如果能够使得学生喜爱此课程,其实践环节的完成度也将提高。 4.学生的因素 学生是实践的参与主体,是真正的检验者与实施者。因此对于学生的特点与爱好、特长要有整体的了解。1)学生专业的影响,从认知理论而言,人总是选取与已掌握知识相关度高的实践内容,以便于理解与执行。因此,实践方案的制订要具有针对性,因学生专业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避免不作区分的复制与克隆。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差异也要求教师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种差异,力求在差异的撞击与交流中产生出新的火花,因此在分组类活动中要充分注意队员的专业搭配。2)性别因素。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同一个实践项目的反应与感兴趣程度会有所不同。就课堂讨论而言,男生喜欢政治事件与军事题材,对于世界政治格局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较多,反应较好。而女生则更关注情感、生活类话题。针对此种情况在论题的设置上,要做到两者兼顾,或者针对两者分别给出论题,任其自选。3)年级因素。实践项目的确定要因年级而定,相对而言,一年级新生,刚刚开始大学生活,主要以适应校园环境为主,实践内容应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选取感性材料,具有亲切感。实践方式要简单易行,可以选用参观、观看视频材料等方式。大二以上的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已经掌握,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实践形式,辩论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均可采用。4)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每位学生对实践的参与度、接受度、完成度都有差异。比如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好,有的文字功底好,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尤其是在以小组活动为形式的实践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取长补短,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分组,尽量使得各组实力均衡,以便于实践的进行。 五、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原则 实践分数在整个课程考核中所占比重上升,实践分数的高低将对学生的总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做到公正有效地评价与考核是体现实践成果的必要保证。 1.师生共评的原则 对于某些较短的实践项目,如案例讨论等可以在结束时总体评价。对于较长的项目,如社会调查等,必须要分段跟踪,对每段学生的反馈给予评价与指导,指导学生的实践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教师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可以结合采取学生互评的原则,由学生进行投票,对参与同学进行排序、打分。最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 2.考核原则与标准公开、透明 教師应将考核的内容、方式、标准等细化,并在实践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充分说明,使学生能够对实践明了于心,结合自身的特点参与实践活动,防止出现过于主观的评分。 3.评价要及时准确,以鼓励为主 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评价与打分的标准既要清晰,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防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作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304. [2]杜惠平,王桂林.知识观转型与高校实践教学变革[J].江苏高教,2010,(4):61-63 [3]毛新.普通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4),93-96. [4]常永胜.实践教学的重新认识与学习评价方法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9):67-70. [5]许国动.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影响因素与成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1,(1):76-84. [6]荣瑞芬,等.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