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76.16 KB
- 文档页数:2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探卢丽李轶哲刘世炜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摘要】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根据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几点对策,并着重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做自身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导致现今的大学生随处可见。
大学生不再是之前社会公认的佼佼者,只要是有一定能力且能顺利完成中学学业的,参加高考并取得国家规定相应分数均能顺利上大学。
这就导致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并产生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只要做好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学校相关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完成规划设计,那么就业难的问题也会有所减少。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们知道,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680万人之多,这也给下一届的大学生重重一击,不断增加的数量致使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多,但是我们也看见很多地区存在用工荒的现象.存在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做自身职业规划的时候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眼高手低,没有实事求是思考问题,不能准确评估自己。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大部分是80、90后,他们当中有70%左右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进入大学后,他们也是在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下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心,从而导致他们在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生活散漫,做事没有安排,致使自己从大一开始就莽莽撞撞地度过,并且不能很好的评估自己,未实事求是考虑问题,不能分清自己的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过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打算。
2.自我定位不准确,未来职业目标不清晰。
知识竞争越来越大,高校的扩招也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说法。
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专业都是父母帮其决定的,所以,在他们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多少了解,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是做什么的。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目标及实施方案初探◆丁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确定大学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教育工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来存有“应急性、短期性”缺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具有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提上日程。
笔者经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界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各阶段的实施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内容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通过对大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理念,学会、掌握职业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2.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原则、方法和职业发展相关理论;本专业发展概况、行业需求标准;职业生涯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培养方法;影响职业生涯成功因素的自我认识与评估;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技巧、网上求职、面试技巧;现行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性教育目标及实施方案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由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黄昌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笔者认为,按学期划分学生特点和任务,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1.第一学期学生特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探索摘要:以生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业体验,注重技能训练与生涯阶段的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氛围营造与教学成效的良好互动。
本文结合个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心得体会,旨在进一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以生为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主动规划意识欠缺,专业职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发展不协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悬殊。
且网络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专业化的教育和个性化指导的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传统的说教灌输教育方式必须予以改进,传统的大课式教学课堂也将被专业化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所替代。
鉴于此,建立以生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探索势在必行。
一、以生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很多高校目前仅限开设选修课,或将职业生涯规划归于就业指导,往往造成整个群体缺失系统化、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教育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体现。
根据当前的高校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成为高校尤其是高职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从2006年开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列为大一学生必修课,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生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紧紧围绕大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发展等需要开展教学。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改革前趋于传统,而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仅限于讲授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教育大学生对个人兴趣、性格、价值观等进行探索分析,往往会忽视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忽视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忽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忽视教师队伍的培养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职业生涯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职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也愈发提高。
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做好规划、转型和突破,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认识自我,明确目标有了自我认识,才能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制定科学的计划。
在认识自我方面,有自我评估和自我定位两个层面。
1.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兴趣、自我未来规划等方面。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透过进行性格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等方式,帮助自己加深对自我认识的了解。
2. 自我定位:自我定位,是将自己站在职业选择的角度,寻找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领域,并尝试详细了解这个领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了解了自己的优劣势之后,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职业方向。
二、学习提升,不断进步对于职业人士而言,学习是无止境的。
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获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充分满足职场的需求。
1. 技能学习:技能是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任何职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水平,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是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 学历提升:学历装备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学历和资格认证来定位和评价的。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可以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三、多方向转型,拓展视野职业转型,可以为职业人士带来全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职业生涯中,时常需要做出一些决策,来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职业转型不仅可以丰富职业生涯,同时可以让人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1. 行业转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加速,与之对应的是很多行业的转型。
有些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工作环境和技术水平也不再适合自己,这时就需要认真考虑行业转型,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领域。
2. 职业方向转型:职业方向转型则是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之前所从事的职位联系起来,借此寻找全新的职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