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刘文芳【摘要】目的:对比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步探寻早期食管癌辅助检查法.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诊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就诊后均行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回顾性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电子胃镜检查灵敏度(95.00%)、特异度(60.00%)、诊断符合率(93.33%)均高于X射线钡剂造影,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胃镜、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均可作为早期食管癌的辅助诊断方法,电子胃镜检查在灵敏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面更优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食管癌;电子胃镜;X射线钡剂造影;诊断价值【作者】刘文芳【作者单位】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内一科辽宁丹东 11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是较为高发的一种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主要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等[1]。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食管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上升速度不断加快,防治食管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研究中的重点方向[2]。
早期食管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确诊方法,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检查方式,其中电子胃镜、X射线钡剂造影在临床应用最广。
本研究通过对比电子胃镜、X射线钡剂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临床诊断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旨在为早期食管癌辅助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早期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将接受电子胃镜与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两项检查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
入选病例一般资料如下:男性57例,女性48例,年龄36~70岁,平均(58.734±6.09)岁;病理学诊断早期食管癌100例,食管其他病变5例,病理类型:鳞癌91例,腺癌9例;癌变部位:食管下段56例,食管中段29例,食管上段15例,肿瘤形态:髓质型42例,溃疡型36例,缩窄型14例,蕈伞型18例;病变长度≤5cm者66例,5cm<病变长度<10cm者28例,≥10cm者6例。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张安洲(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摘要目的探讨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方法。
方法内镜下进行了262人年龄35 82岁,被怀疑有食管病理变化。
观察并记录用卢戈液染色前后的颜色异常和黏膜形态以及黏膜下血管纹理的改变。
并对所有的人进行活检。
结果早期食管癌11例,37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断通过活检。
发现早期食管癌之前和之后的卢戈液染色,3例(1.1%)和15例(5.8%);在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4例(1.5%)和33例(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卢戈液染色内镜检查可以显著的提高早期食管癌,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的检测率。
关键词食管癌;内窥镜;卢戈液染色;异型增生[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学科分类代码:32067文章编码:1001-8131(2012)03-0180-02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Esophageal IodineStaining for Early Esophageal CancerZHANG Anzhou(Dongh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onghai2223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Lugol S staining in diagnosing early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 Endoscopic were performed in262people aged35 82,who were suspected to have esophageal pathological changes.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 alter-nation of color and morphology in mucosa and texture of submucosal blood vessels before and after Lugol S staining.Biopsy was carried out among all people.Results The11case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37case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 diagnosed through bi-opsy.The discovery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Lugol S staining were3(1.1%)and15(5.8%);While 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 were4(1.5%)and33(13.6%)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erence.Conclusion Lugol S staining in en-doscopic exam may notablely increase the detecting rate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Endoscope;Lugol S Staining;Dysplasia食管癌有明显地理区域性,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地区有非常高的发病率[1],我县是高发病区之一,但发现时多已经处于进展期,预后不良,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黏膜下,很少有淋巴结转移,故提高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并及时干预有助于病人的预后。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食管癌论文篇一:食管癌论文心律失常论文护理对策论文食管癌论文心律失常论文护理对策论文食管癌论文心律失常论文护理对策论文食管癌论文心律失常论文护理对策论文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为了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对12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5例进行分析,高龄、术前合并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缺氧、手术刺激、术后并发症等是主要原因。
围术期应密切监测、加强管理,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关键词】食管癌;心律失常;原因;护理对策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我院自201X年1月至201X年7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126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5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中,男29例,女16例。
年龄48岁~79岁,平均62岁。
术前心电图异常27例,其中心肌供血不足4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左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性期前收缩7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
合并慢性肺疾患21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16例。
2.2结果:术后发生室性早搏17例,其中偶发室早13例,短阵室速2例,频发室早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房颤及房扑12例、房早5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2种以上心律失常9例。
本组有42例发生在术后3天内。
所有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
2心律失常原因分析:2.1年龄:高龄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组平均年龄62岁,此类老年患者的心肺储备能力减退,术后早期血液黏性明显增高,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应变能力减弱,心排量、心肌氧利用率及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故易出现心律失常。
2.2术前合并疾患:本组21例慢性肺疾患中,15例术后出现了心律失常;合并高血压的19例中,13例术后出现了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的16例中,9例术后出现了心律失常。
最新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of carcinoma ,下文简称PESC)是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食管癌相似,但生物学行为、组织来源及治疗方法等不同于食管鳞癌、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生转移、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等特点[1]。
虽然PESC比较少见,但是由于食管癌在我国高发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率,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关键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研究进展一、流行病学目前该病发病率0.5~2.4%,约占同期食管癌的1.2%~2.8%[2],我国病例数高于国外,可能与我国食管癌基数较大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有关,患者中位年龄57~59岁,男女比例为3:1,妇女绝经后与绝经前的比例为3.5:1,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的激素改变有关。
国外文献报道PESC患者有吸烟史者占90%,有饮酒史者占70%,在国内酒精、烟草与PESC的关系尚不明确[2]。
二、临床特征及副癌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与食管腺、鳞癌相似,生物学行为差异明显,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侵袭性强、早期易发生转移等特点,约一半的患者在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生存率低,预后较差,主要死因有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转移脏器有肝、肺及锁骨上淋巴结等,尸检发现肝脏转移率高达90%,肺转移率为25%,即使是中上段PESC,30%以上患者可同时发生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高于食管鳞癌的发生率。
副癌综合征是由肿瘤的间接效应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其中低钠血症与肿瘤异常分泌抗利尿激素(ADH)有关,PESC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症(SIADH)比较少见。
国外学者[3]报告1例PESC伴随SIADH的病人,伴有严重低钠血症,给予病人3%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1周期,血清钠水平恢复到正常,临床症状缓解。
三、病理学特点3.1、组织性来源目前组织来源尚无定论,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APUD细胞,另一种认为来源于多潜能原始干细胞[2]。
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方式。
近年来,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认为食管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气血郁结、阴阳失衡等病理变化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药物应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草药、中成药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食管癌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消肿散结、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联合放疗或化疗能够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此外,一些草药提取物也被证实对食管癌具有抑制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前景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前景是积极的。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注重调理全身,并强调个体化治疗,有望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相信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中医药在治疗食管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有望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中医药能够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肿瘤学研究·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2020年5月第5卷第9期食管癌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一般食管癌在发展到晚期的时候给患者带来的创伤都比较大[1],而且晚期治疗比较困难,治疗费用高,也没有办法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2]。
所以需要在食管癌早期的时候进行有效的诊治,早期食管癌的主要表现为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存在病变情况,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治愈,而且该种方式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临床效果显著[3]。
该次研究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了5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针对内镜下诊治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次研究对象全部是该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该次研究的要求,已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
其中观察组中男女性别分别为16例和13例;年龄在43~73岁,平均(55.48±1.21)岁。
对照组中男女性别分别为17例和12例,年龄在42~71岁,平均(55.35±1.12)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OI:10.19368/ki.2096-1782.2020.09.134内镜下诊治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宁召锋1,张焕茹21.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放疗四科,山东泰安271000;2.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诊治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该院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8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内镜下诊治,但是采用的类型不同,因此也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进行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
谈谈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者:李海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的全部临床资料。
通过X线钡餐食道造影检查及食道镜检查,进行诊断。
结果对两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都做出了比较早、比较及时发现和比较及时诊断以及比较及时的手术治疗,效果很好。
结论对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食管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癌肿中占居第一位。
以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个别也有年龄小的。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
有人认为经常吃粗糙的食物,热的食物及长期惯饮高度酒有关,也有人认为,食管慢性炎症也可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
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的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内及粘膜下层内。
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生存率是较高的,是完全可以治疗的。
下面将我的诊治的两例早期食管癌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临床表现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偶有咽食物时有阻挡感,同时继有胸骨后疼痛,咽喉干燥有发紧感受,食管内有异物感。
随着病变的不断的进展,主要表现为晚饭时有进行性持续性吞咽困难,有时伴有胸闷或胸背痛,当癌肿浸润及喉返神经时,可引起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进食时有呛咳,晚期可有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现象。
2 检查方法首先选用钡餐食管造影检查。
造影前必须做胸腹联透。
造影时患者均采用立位,卧位,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
跟踪钡剂首端的同时,进行多轴位观察其走向及食管充盈情况,蠕动,韧度,粘膜皱襞及功能情况。
当发现下端有病变或疑似病变时立即点片留影,以便会诊。
为诊断明确可进行食管镜进一步检查。
3 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食管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因此,掌握本病早期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食管癌等其他项目检查,可大大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21例早期食道癌的X线征象探讨【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67-01【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道癌的x线征象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21例早期食道癌患者的x线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征象。
结果 21例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
其中11例患者为食道中段癌,早期食道癌x线影像多变、不典型。
糜烂型和乳头型早期癌症易检出,斑块型次之,平坦型x线难显示。
结论早期食道癌患者就诊较少,而且图像不典型,容易漏诊。
检查时应分段观察、多轴位观察,遵循透视与摄片、形态与功能、粘膜像与充盈像并重的原则。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食道癌是上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x线检查是简单、方便、无侵而且有效和最常用的的检查方法。
具备典型x线征象食道癌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往往诊断之后却已失去治疗意义,因此正确认识,早期诊断该病就显得尤为有意义。
本文对21例具备早期x线征象的食道癌进行分析,认为食管粘膜增粗、中断及迂曲,小溃疡,局限性充盈缺损,管腔局限性僵硬,功能性改变等早期征象,具有有其病理形态基础,经病理检查,病变多局限于食管粘膜层,尚未侵犯肌层,多属于食管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正确判断对于早期诊断食道癌具有较大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1例均为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食道癌患者,全组患者纤维胃镜活组织检查确诊。
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2.6±4.5岁。
50~60岁是发病的高峰。
主要临床表现为偶有吞咽不适有食物阻挡感10例。
胸骨后疼痛、不适11例,食道内异物感2例,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10个月。
1.2 x线影像检查方法:上海xg-300d型医用x线诊断机,toshiba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所有患者均禁食8h以上,使用两种不同浓度、性状的钡剂,普通钡膏剂为普通钡与水重量比3~4:1;低张双对比对比剂用混悬钡配制成150~160%浓度的混悬液,为增加患者服钡的顺应性和有利于观察的效果,可在钡剂中放入适当的阿拉伯胶,如患者除外糖尿病的亦可加入一些果糖。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05.0001·肿瘤资讯·中国学者研发食管癌筛查新方法 “胶囊”采集细胞助患者早诊早治中国学者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获得新突破。
他们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下称: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兆申和该科王洛伟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知名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
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专家沈琼教授曾发明了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方法,即通过类似气球的装置插入受检者食道,充气后拉出,对沾染在气球上的食管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对食管癌进行早筛。
该方法在患者舒适性、诊断敏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漏诊率较高,现已停用。
王洛伟教授介绍,受沈琼教授拉网细胞学启发,长海医院研究团队研制了新型食管细胞富集器。
他解释,这种新方法是在可溶解的胶囊壳中装入海绵状的高分子细胞富集材料,并固定于棉线上。
受检者采样时将类似胶囊的采集器随水吞下,胶囊外壳在受检者胃液中溶解、细胞富集材料则膨胀。
2分钟后,医生可提拽牵拉棉线取出膨胀的细胞富集材料。
这位专家表示,由于采集器是从胃食管结合部通过食管取出,便可收集超过600万个食管和贲门细胞,是传统方法细胞采集数量的几百倍。
经过该方法初筛得到的高风险者可接受内镜检查,这将让更多患者从早诊早治中获益。
据了解,王洛伟教授团队在AI 辅助细胞学筛查食管癌方面的科研成果,为此次研究成果中的算法架构和参数组合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联合了39所国内医疗机构和5个社区,专家们构建并验证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筛查风险测评模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研究发现摧毁癌细胞新靶点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可作为摧毁癌细胞的新靶点。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新进展
王丹丹;刘冰熔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2(20)1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疾病检出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预后很好,然而进展期食管癌预后却不容乐观.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了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诸如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I-Scan技术等多种诊断方法.然而,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尚待确定.本文就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34-40)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
【作者】王丹丹;刘冰熔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1
【相关文献】
1.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联合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效果研究 [J], 侯建芸; 刘一品
2.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姚毓
洲;张耿坤;李采霞
3.内镜下活检病理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比较 [J], 李婷婷;崔梅;王春;孙振柱
4.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J], 吴晓昱
5.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染色内镜与超声内镜的联用评价 [J], 朱大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食管癌【最新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食管癌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
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食管癌;综合护理干预;围手术期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早期食管癌的根治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1]。
因此,做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6.42±4.74)岁,男14例,女6例;其中食管上段癌3例,食管中段癌12例,食管下段癌5例。
对照组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31±4.92),男13例,女7例;其中食管上段癌4例,食管中段癌10例,食管下段癌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术后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入院后对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合理用药、劝其戒烟戒酒。
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控制血压,纠正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3]。
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第一。
早期诊断是提高食管癌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采用内镜、x线钡餐造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分子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相结合,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充分依据。
【关键词】食管肿瘤;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9-01近年来,食管癌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发现的食管癌患者多为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低于10%,而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100%。
因此,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现对食管癌近年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内镜检查目前,内镜检查已逐步成为食管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各种新内镜技术被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
1.1 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che)色素内镜指在常规内镜的基础上喷洒色素溶液于食管黏膜上,病变组织与色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而易于观察,可发现大量的癌前病变及微小癌、原位癌,其方法快速、损伤小、简单易行。
虽然色素内镜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但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色素注入方式会影响染色的效果;对染色图像的辨认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connor等[1]认为,应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操作规程及统一诊断标准。
当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最佳方法为在染色内镜基础上行针对性组织病理学活检。
1.2 超声内镜(eus)超声内镜是将内镜与超声完美结合的新技术。
它可判断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有无周围脏器侵犯及相关淋巴结情况,能够鉴别食管良恶性病变、判断其浸润程度。
eus已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前的必选检查方法,帮助准确评估病变的部位,选择治疗方法[2]。
但是超声内镜穿透力低,无法确定是否有远处淋巴结及脏器转移。
1.3 磁共振内镜磁共振内镜是将磁共振与内镜技术结合的新型设备。
磁共振内镜可将食管壁清晰地分为四层:黏膜层表现为高强度信号为第1层;黏膜下层表现为低强度信号为第2层;固有肌层表现为稍高强度信号为第3层;中等强度信号表现为第4层,代表部分固有肌层和浆膜层;内镜下磁共振图像显示为食管壁结构层次的破坏为食管癌患者的特异性表现[3]。
且有助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无创、简便、反复性强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常作为筛选手段早期发现无症状的食管癌。
2.1 x线钡餐造影食道癌x线钡餐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显示食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是,钡餐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仅为42.0%[4]。
因此,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并不能单独的依赖x线检查。
结合细胞学和食管内镜检查,可以提高食道癌诊断的准确性。
2.2 ct检查ct检查主要用于明确病变范围、局部或远处是否转移,以及某些特殊病变的确诊,为临床提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依据。
2.2.1 多排螺旋ct多排螺旋ct不仅能显示肿块,腔内和腔外生长侵犯情况,更能发现侵犯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情况,为肿瘤分期、设计治疗方案、对临床指导制定手术或非手术方案有较大价值[5]。
2.2.2 pet—ctpet-ct为集功能和解剖信息于一身的一种新型检查方式。
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它用20 min能完成全身ct扫描,比单纯pet的效率提高了60%以上。
pet-ct不仅在食管癌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术前诊断分期及放化疗预后的监测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费用昂贵,普及起来较困难。
2.3 mri目前,随着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 mri可从人体组织代谢功能出发,获得组织代谢的定量资料,从而判断肿瘤良恶性及疗效等。
但mri无法观察黏膜病变及管壁蠕动,故一般用于筛选后需确定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的补充检查。
3 肿瘤标志物3.1 ndrg2ndrg2基因是于1999年被克隆的一个新基因(genbank accession af159092),该基因位于14q11.2,包括16 个外显子和 15 个内含子。
其 mrna 全长 2024bp,编码含有 357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1kd。
近年来对 ndrg2 组织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它在多种肿瘤组织与癌旁或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6-8]。
近期研究提示 ndrg2 可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参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
ndrg2 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评估、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并有望成为食管鳞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9]。
3.2 rar—β2rar—β2基因位于3p24,是rar—β家族中最主要成员,它可以诱导食管癌细胞系细胞的凋亡。
rar—β2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食管癌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10]也证实食管癌组织中rar—β2的下调,转染rar—β2的食管癌细胞会抑制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xu等[11]认为rar—β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生物学指标。
3.3 microrna(mirna):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 分子,被命名为microrna(mirna)。
mirna在细胞的凋亡、增殖、分化和代谢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12]表明,mirna 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性,如确定肿瘤的发生和类型等。
mirna几乎在所有的肿瘤中异常表达,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13]。
相关研究表明,mir-133a,mir-143,mir-145与mir-375在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进展期escc中均下调,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的癌变相关。
所以,mirna可以作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综上所述,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从而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1] connor m j,sharma p.chromoendoscopy and magnification endoscopy in barrett’s esophagus[j].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2003,13(2):269-277.[2] 吕瑛,刘文佳,曹俊,等.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6):299.[3] 王秀茹.食管癌内镜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7,29(7):731-733.[4] adachi y,kitamura k,tsutsui s,et al how to detect early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3,40(3):207-211.[5] 冯玉学.食管癌的ct诊断价值,中外医学研究,2011,49(1).[6] 刘娜,刘新平,王立蜂,等.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乳腺肿瘤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2):1065-1068.[7] park my,choi sc,lee hs,et a1.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in human tissues and cell lysates by reverse-phase protein microarray[j].clin chim acta,2008,387(1-2):84-89.[8] lorentzen a,vogel lk,lewinsky rh,et a1.expression of ndrg2 is down-regulated in high-risk adenomas and colorectal carcinoma[j],bmc cancer,2007,7:192.[9] 江宁,刘文超,刘学武,等. 腺病毒介导ndrg2在体外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10,18(09):1673-1677.[10] song s,guan b,xu x c,et al.antitumor effect of 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2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es of cyclooxygenase-2[j].cancer prev res,2009,2(3):274-80.[11] xu m,jin yl,fu j,et a1.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retinoic acid receptop-beta,p53 and ki67protein in normal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esophageal tissue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8:200-202.[12] matsushima k,isomoto h,kohno s,et al.micrornas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digestion,2010,82:138-144.[13] wu w,sun m,zou gm,et al.microrna and cancer: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ive [j].int j cancer,2007,120(5):95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