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化工基础数据

第三章 化工基础数据

第三章  化工基础数据
第三章  化工基础数据

第三章化工基础数据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化工过程所需的基础物性数据,以及这些物性数据的基本概念、查取方法、及如何正确选用,并简单了解计算机检索和推算物性数据的内容。

2.主要教学内容

化工基础数据的基本概念、查取方法及正确选用;计算机检索及推算物性数据的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工过程基础数据的正确选用

难点:化工过程基础数据的正确选用

4.学时分配: 8+4S 学时

在化工计算以及化工工艺和设备设计中,必不可少地要用到有关化合物的物性数据。例如,进行化工过程物料与能量衡算时,需要用到密度或比容、沸点、蒸汽压、焓、热容及生成热等等的物性数据;设计一个反应器时,则需要知道化学反应热的数据;计算传热过程时,需要导热系数的数据等等。这些数据习惯上称为“化工基础数据”,它是由物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又被称作“物化数据”或“物性数据”。

物性数据是化工计算的基础数据。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化工设备计算都要求有准确可靠的物性数据。

化工基础数据包括很多,现将常用的一些化工基础数据大致归纳成以下几类:

(1)基本物性数据——如临界常数(临界压力、临界温度、临界体积)、密度或比容、状态方程参数、压缩系数、蒸气压、气-液平衡关系等。

(2)热力学物性数据——如内能、焓、熵、热容、相变热、自由能、自由焓等。

(3)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数据——如反应热、生成热、燃烧热、反应速度常数、活化能、化学平衡常数等。

(4)传递参数——如粘度、扩散系数、导热系数等。

在进行化工计算或设计时,设法取得所需的有关物性数据是重要的一步。通常这些数据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查手册或文献资料

有关常用物质的物性数据,前人已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从表格或图的形式表示。这些数据可从有关的化学化工类手册或专业性的化工手册中查到。例如;

(1) Chemical Engineers’Handbook,6th Edition,R.H.Perry and C.H.Chiton,Eds.,McGrawHill,1984.

(2)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ls 66th Edition,R.C Weast,ed.,Chemical Rubber Publishing Company,1985—1986.

上述手册中收集了许多物质的物性数据及图表。例如,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中约有17000种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物性数据——分子量、正常沸点、正常熔点、密度(室温下)、折光指数、以及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等。

中文的手册有:

(1)化学工程手册,《化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3)化工工艺算图,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化学工程手册》是一本通用性的工作手册。全书共分26篇。第一篇为化工基础数据,其中内容取材注意结合国内情况及已取得的成果,并吸收国外有关的技术数据。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是针对化工设计工作人员所需技术资料而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包括常用物质的物性数据、常用化工设备、机电设备和化工仪表以及常用工程材料、管道管件等三个部份。

《化工工艺算图》是汇编了根据公式和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册,共有算图达1000余种。全书共分6册,第一册是常用物料物性数据(多数以实验数据绘制),第二册是物性数据计算(根据公式绘制)。利用算图计算,查阅简捷,使用方便,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

除以上介绍的几本通用性手册外,尚有一些专业性的手册,如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无机盐工业手册、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等等。

特殊物质的物性数据可查有关文献资料。当手册或文献中查不到现成的数据或数据不完整时,可用以下方法。

2.估算

可以应用物理和化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各种物质的性质参数。但是,往往由于缺乏计算所需的一些分子性质(偶极矩、极化率、原子间距离等)的数据而无法计算,或者即使知道这些数据,计算也很复杂。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做了不少工作,建立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计算各种物质的物性数据。这些方法仅从一个化合物的二、三种数据就能估算出该化合物的其他物性数据来。上述手册中都介绍了一些估算物性数据的简

略方法。

3.用实验直接测定

以上三种数据来源,从手册或文献中查得数据最方便,但往往有时数据不够完整,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用一些理论的、半经验的和经验的公式估算,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当手册或文献中无法查得时,可以进行估算。直接用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最可靠,只是实验比较费时间又花钱。但是,如果查不到有关数据,而用公式估算得到的结果精度又不够时,则必须用实验进行测定。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应用计算机储存、检索和推算物性数据日益增多。一些大型化工企业、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都相应建立了物性数据库,以便于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或估算所要求的数据,而不必自行查找或计算,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化工基础数据的基本概念、查取方法以及如何正确的选用,并结合介绍—些常用的、简便的估算方法,如物质的容积性质、热性质等,以及简要介绍计算机检索和推算物性数据的内容。关于内能、焓、相变热、生成热、燃烧热将在第五章能量衡算中介绍。

第一节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关系(容积性质) 物质的容积性质是指P-V-T间的关系。从容积性质可知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密度,并可用来计算各种热力学性质。

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可根据其关系式——P—V—T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3-1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是假定气体分子呈球形,忽略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体积的一种假想气体。按理想气体定律,其P—V-T状态方程式表示为:

PV=Nrt

式中P——绝对压力;

V——气体体积;

n——气体的摩尔数;

T——绝对温度;

R——通用气体常数。

通用气体常数R的数值按P、V、T的单位而定。不同单位的R值为:

R=8 .314N·m/mol·K或J/mol·K

=8. 206×10-2atm ·m 3/kmol ·K

=1.987kcal /kmol ·K =1.987Btu /1b —mol ·°R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一定量气体自初态(P 1、T 1、V 1)变化到终态(P 2、T 2、V 2),可 消去气体常数R ,以比例关系式表示为:

2

2

2111T V P T V P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低压高温下、分子结构简单的气体比较符合。气体分子结构越复杂,离临界点越近,偏差就越大。 3-2 真实气体

气体随着压力增高、温度降低,其性质与理想气体的差别愈来愈大。此时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1)式计算,则偏差很大。需用真实气体的P —V —T 方程进行计算。

一、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目前已有一百种以上,但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方程能精确地用于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气体。表3—l 列举了几种方程,这些都是经验的或半经验、半理论的方程。有些方程采用较多物性常数,计算较复杂。P33

Van der Waals 方程是最简单的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它是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引入两个校正项。一个是压力校正项

2V

a

,这是由于分于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称内压力)而对压力进行的校正。此力的大小与气体所占体积的平方成反比,a 为比例常数。另一个是体积校正项b ,由于气体分子本身具有体积,所以真实气体的体积项须减去b 值。a ,b 常数随气体的种类而不同,可以通过实测的P —V —T 数据求算。当缺乏实验数据时,也可用临界数据计算其近似值。某些气体的a ,b 常数值见表3—2。

Van der Waals 方程中的校正项比较简单,因此计算结果的精度不是很高。用在临

界区域或临界区附近有相当误差。

R —K 方程是Van der Waals 方程的经验修正式。与其他多参数方程相比,有足够

的精度,应用简便,目前被广泛用于工程计算中。

RKS 及P -R 方程是 R —K 方程的修正式。R —K 方程中,0.4278与0.0867L 两

个数值是通用常数。实际上它与物质的性质与温度均有关。在RKS 及P —R 方程中对此进行了修正,引入了偏心因子ω,(见3—2中二),提高了计算精度。但计算较为复杂,不及R —K 方程简易。这两个方程目前应用也较广。

其他状态方程,如维里(Virial)方程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计算较繁。与有些

方程相比,精度也不高。而且,除第二维里系数(B)数据较丰富外,第三维里系数(C)以上的数据比较缺乏,应用受到限止。

BWR 方程是个多参数方程,共有8个物性常数(见表3—3)。常数愈多,其方程愈

接近真实气体,精度愈高,但计算也愈复杂。此方程手算工作量很大。近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些计算繁杂但精度很高的状态方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例3—1 计算丙烷气体在温度400K ,密度220kg /m 3时所产生的压力。

解:已知

由表3-2中查得:

2

219.24()

1

9.0710()

a atm mol

b mol

-==?2

220.082064009.24

0.29.07100.269.31m m

RT a

P V b V atm -=

--?=

-

-?

=2()m m

a

P V b RT V +

-=(1)用范德华方程

38

44

0.2/220

4000.08206/C H m M V l mol T K

R atm l mol K

ρ

=

=

===

实验测定的真实压力数值为:66.4atm ,计算误差各为4.38%,1.34%,1.02% 二、压缩因子法

对比态定律:任何气体在相同的对比压力和对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对比摩尔体积。压缩因子法是用压缩因子(Z)校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使适用于任何真实气体的P-V-T 关系,其状态方程式如下;

0.521180.5()16.2710(

)a atm K mol

b mol

-==? 0.567.29()

m m m RT a

P atm V b T V V b =

-=-+(2)用R-K 方程

0.5[]()()

m m m a

P V b RT

T V V b +

-=+由表3-2查得

(3)用BWR 方程:由表3-3查得:

2

4

5

0000

222

22exp()exp()m m

m m m m m

PV RT V V V V C C RTB A bTB a T T V C W a T V β

δ

η

ω

γ

βδγγ

ηα

=+

+

+

+

=--=-+-=

-=5

05

4

2

0 6.8722500.097313 5.08256100.9477

0.0225

1.29106.0717510

2.210A B C a b c αγ--===?===?=?=?4

6.85460.25600.01023 5.754210W βση-=-===?代入得到:P=65.72atm

求得:

PV=ZnRT (3—3)

式(3—3)也可用下列比例关系表示。

221

1221

1T Z T Z V P V P = (3-4)

理想气体Z 值应为1。因此,Z 与1之差值就表明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

多数真实气体的临界压缩因子Z C 在0.25和0.31之间。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视Z C 为常数。

用压缩因子法计算真实气体的P —V —T 关系,只要求出不同条件下的Z 值,就很容易计算。而它的计算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压缩因子Z 值的精度。

1.两参数压缩因子法 因子Z 值可表示为: Z=f(Tr, Pr)

上式为两参数压缩因子关系式,适用于所有气体。

按实验结果把各种气体的Z 与Pr 、Tr 的函数关系画成图3-1~3-3的曲线,称为普遍化压缩因子图,供查找。

计算某种气体在P 、T 时的Z 值,方法如下:

(1)查出或估算该种气体的临界温度Tc 与临界压力Pc 。

(2)将已知的两个数(P 和T ,或T 和Vm 或P 和Vm)换算成Pr(大气压),Tr(K)或Vr ’, Vr ’为理想对比体积,它不是Vm 与Vc(临界体积)之比。而是用

C

C

P RT 代替Vc ,即 C

C m

r P RT V V /'=

(3) 查图3-1~3-3,求得Z 值。

(4) 如果计算H 2或He ,用图3-1~3-3求得的数值误差较大。若它们的Pc 和Tc 值相应地以Pc +8和Tc +8代之,即

()m c c r r

c r r r

c

c r r r

pV p V p V Z RT RT T p V Z Z p T T ==?==Φ

8

8+=

+=C r C r T T T P P P

注意:此处P C +8为八个大气压即,8atm 。

则求得的数值误差减小。 2.三参数压缩因子法

两参数对比态原理是近似的。因为气体在临界点时,与理想气体的偏差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各种气体的Zc 值实际上不是常数。因此,按两参数关系式编制的图,由其查得的Z 值有误差。为了提高压缩因子式的精度,引入了第三参数。目前应用比较广的是由皮策(Pitzer)提出的参数偏心因子ω。压缩因子Z 则成为以下函数关系:

3lg 3.145371br C br

T P T ω=

?-- /;br b c b c T T T T K P Pa ---式中:

对比正常沸点正常沸点,临界压力,。

Z=f (Pr, Tr, ω)

偏心因子是根据蒸气压来定义的。因为任何物质的对比蒸气压P rs (=a

s

P P )的对数值大致与对比温度Tr 的倒数成线性关系,即

r

rs T b a P -

=lg 只是以上关系仅对简单球形分子如Ar 、Kr 和Xe 才是正确的。当T r =0.7时,球形分子的lgP rs =-1.000。皮策把T r =0.7时非球形分子与球形分子的lgP rs 值的差额定义为偏心因子ω,即

000.1)lg(7.0--==Tr rs P ω

按定义,Ar 、K r 和X e 的ω值应为零。对于非球形分子,可用上式算出ω值。表3—4列出几种物质的偏心因子ω。

压缩因子ω可用下列方程计算:

)1()0(Z Z Z ω+=

以ω为第三参数的压缩因子法较两参数压缩因子法精确度高。只是当T 、P 为未知时, 必须要用试差法或作图法来求解。用图3-1~3—3普遍化压缩因子图计算,需查图,则会带来观察误差。但当计算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时,此法计算较简捷,也不需要用试差法或作图法求T 或P 。

例3-2 1kmo1CO 2存于0.290m 3的容器中,温度为47℃,计算容器内的压力。 (1)理想气体定律; (2)R —K 方程; (3)两参数压缩因子法; (4)三参数压缩因子法。 解:

(1) 理想气体定律 atm

V RT P m 59.90290

.0)16.27347(08206.0=+?==

(2) R-K 方程

从附录五查得 P c =72.9atm , T c =304.2K

2 2.52 2.5

31/22c c 0.08206304.20.42780.427863.7872.9

R T a atm m K kmol P -?===???

13c c 02969.09

.722.30408206.00867.00867

.0-?=?==kmol m P RT b

0.50.50.08206(47273.16)()0.2900.02969

63.78

(47273.16)0.29(0.290.02969)

RT a P V b T V V b ?+=

-=-+--

+??+

a t m 48.6245.3893.100=-=

(3) 两参数压缩因子法

052.12

.30416

.27347=+=r T

805.09

.72)

16.27347(08206

.0290

.0=+=

'

r V

从图3-2查得Z=0.685 atm P 05.62290

.0)

16.27347(08206.0685.0=+??=

(4)三参数压缩因子法 由表3-4查得ω=0.225

37

ω=?

求得T r =1.052 查附录五 按题意是求P 值,所以P r 为未知,不能直接查得Z 值,因此须用试差法或作图法求取。 首先,由已知的n 、V 、T 值,按(3-3)式求Z 值。即 r r c r P P nRT V P P nRT PV

Z 805.0)

16.27347(08206.01290.09.72=+????=??==

然后,假设几个P r ,与求得的T r 按三参数式(3-12)求出相应的Z 值。再以P r – Z 作图,

两线的交点即为所求,计算方法如下。

设P r =0.6, 0.8 , 0.9 , 1.0, 计算结果为: 查附录四

P r Z (0) Z (1)

r

P Z

Z

Z

805.0)

1()

0(ω+

0.6 0.801 +0.0054 0.802 0.483 0.8 0.716 +0.0156 0.720 0.644 0.9 0.664 +0.0185 0.668 0.725 1.0 0.612 +0.0214 0.617 0.805 将求得的两组Z 值对P r 作图,如图3-4。两线交点即为所求的P r 值。 所以 P r =0.855,P=0.855×72.9=62.33atm

3-3 真实气体混合物

一、用平均压缩因子和Amagat(或Dolton)定律计算

真实气体混合物用压缩因子法计算P —V -T 关系,则(3—3)式成为; PV=Z m nRT

根据Amagat 定律,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为各纯组分分体积之和。利用此关系可得出,

气体混合物的平均压缩因子Zm 等于各组分压缩因子Zi 与其摩尔分数乘积之和。即

i i

i m Z y Z ∑=

若平均压缩因子和Dolton 定律联用,则Zm 在按(3—14)式计算对,其中的Zi 是按照混合气体温度和各组分的分压计算,由此求出各组分的Tri 与Pri ,再查得Zi 值。 二、用Kay 规则计算

如果把混合气体当作假想的纯物质,则可应用纯物质的对比态计算方法。但必须知道混合气体的临界参数。采用计算方法可求得混合物的假临界参数。最简单的方法是Kay 规则,即

ci

i

i cm ci

i

i cm P y P T y T ∑∑==

三、用状态方程计算

用状态方程计算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 —V —T 关系时,必须对原方程中的物性参数作修正。以及R —K 方程为例,当计算混合气体时,原方程中的a 和b 两个参数可按以下“加合规则”计算,结果较为满意。

例3—3 计算在190atm ,170℃下,含正丁烷65%(摩尔%)和CO 235%混合气体的摩尔体积。用下列方法: (1)理想气体方程;

(2)平均压缩因子和Amagat 定律; (3)Kay 规则;

(4)R —K 方程。

第二节 基本物性数据

各种化工手册中列举了上千种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物性及热力学数据。常用的一些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物性及热力学数据,如密度、正常沸点、正常熔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热容、标准生成热、标准燃烧热等列于附录五~六,供查阅。

由手册中直接查得的数据,有时与所需条件不符,需要换算。对于不少新的化合物(尤 其是有机化合物),其物性数据无法从手册中查到,又不能用简易的实验方法立即可以测出的,则需要进行估算。

本节简要介绍有关临界常数、密度、蒸气压、热容等的几种计算方法,供无法获得数据时使用。其他物性的计算方法可参阅有关手册。 3-4 临界常数

临界常数是重要的物性数据,它不仅表示物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是关联或计算其他物性的主要数据。

一、有机化合物临界常数的计算

计算有机化合物临界常数有许多方法,其中Lydersen 基团贡献法是简单而较可靠的方法,至今仍被普遍应用。该法是用基团对临界常数的影响(见表3—5),按加和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

]

∑∑∑?+=?+=

?-?+=V

V P M

P T T T T c c b

c 40)34.0()(567.02

2

此法适用于碳氢化合物和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对不饱和化合物的计算精度较饱和化合物低。临界温度,一般误差小于2%。当用于高分子量(M >100)的非极性物质,误差可达2%一5%。而对多个极性基团的分子,如乙二醇等,则误差不定。临界压力,对高分子量(M >100)的非极性物质,误差可达10%。一般是Tc 误差的两倍。临界体积的误差与Pc 的相近或略大。

二、无机化合物临界常数的计算

无机化合物临界常数没有很适当的关联式。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正常沸点(Tb)与临界 温度之间的比例有近似关系。如:

无机化合物及非金属元素、及金属元素

254

.14.0614.0b c c b

T T T T == 3-5 密度与比重

密度(以ρ表示)即物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为千克/米3或克/厘米3 比重(以d 表示)是物质与同体积基准物的质量之比,即

基准物

ρρi i d =

液体和固体的基准物是4℃的水。气体的基准物通常是标准状态的空气。

比重的概念国际单位制并不采用。但物理学和化学工程学中常用到这个物理量。在许多手册中也常列出比重的数据。

一、气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其数值不同。因而表明气体密度时,须注明温度和压力条件。

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ρ0),一般可根据理想气体方程按下式计算:

)/(4.2230m kg M

RT MP ==

ρ 对于真实气体在其他条件下的密度,可根据压缩因子法按下式计算,即:

ZRT

MP

=

ρ 对于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 ),也可根据压缩因子法计算,但必须以混合气体的压缩因子(Zm)和平均分子量(M)代入上式,即

RT

Z P

M m =

ρ

例3—5 计算含CH 4 32.1%(mo1%)、C 3H 6 41.2%、C 3H 8 17.5%、和N 2 9.2%的天然气温合物,在120℃,35atm 下的密度。

二、液体的密度

由于液体的理论极不完善,目前还不能建立液体PVT 方程,因此液体密度的计算不如气体方便。在工程计算上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临界常数计算饱和液体密度

2.利用对比密度(ρr)与Tr 和Pr 关系求液体密度 3-6 蒸气压

纯物质(液体或固体)的饱和蒸气压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不同。通常,很多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数据可从手册中查到。当缺乏实验数据,又不能从文献中查出时,可从理论上或用间接的方法来计算。

一、安托尼(Antoine)经验公式

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列安托尼经验公式表示。 二、Lee —Kesler 蒸气压方程

利用Lee —Kesler 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 3-7 热容

热容是一定量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1克物质的热容称比热;1摩尔物质的热容称摩尔热容,或简称热容。其单位为:

F

bm ole Btu

F b Btu FPS g cal

g cal CGS K km ol kJ

K kg kJ SI ??????11 k k 或

)℃(或℃或

热量单位卡是1克水温度由14.5℃升到15.5℃所需的热量,而Btu 为1磅水升高1

F 所需的热量。15℃时水的热容为1.0cal /g ·℃或1.0Btu /1bF ,因此CGS 与FPS 制的热容单位,其数值正好相等,不用换算。如果换算成SI 制,换算因子是4.184(1热化学卡1calth =4.184J)

热容有两种形式,即恒压热容(Cp)和恒容热容(Cv)。很多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热容数据在手册和一些参考书中可以查到。由手册查得的热容数据,除特别指明外,一般都为恒压热容Cp 。若需要恒容热容Cv ,则可按下列关系求得:

对液体和固体 Cp =Cv 对理想气体 Cp =Cv+R

对真实气体的Cp 与Cv 差值,可利用状态方程及热力学关系推导或用统计热力学方法求算。

一、理想气体的热容

气体在压力趋于零时可当作理想气体,接近理想气体,其热容即为理想气体热容。 1.理想气体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热容是温度的函数。理想气体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列多项式表示:

320dT cT bT a C p +++=

2.理想气体热容的估算——基团贡献法 计算公式为:

320T d n T c n T b n a n C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p ∑∑∑∑+++=

3.平均热容与真热容 二、真实气体的热容

对于真实气体或压力大于3.54×102kPa(3.5kg/cm 2)时,应考虑压力对热容的影响。通常采用普遍化热容差图 (也称普遍化热容校正图)来计算。

三、液体的热容

液体的热容大多已由实验测出并列入手册。压力对液体热容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温度的影响则要考虑,但其影响远没有对气体那样大。对于液体来说,Cp与Cv 没有多大区别。

四、固体的热容

固体的热容大多已由实验测出并列入手册。压力对固体热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固体来说,Cp与Cv没有多大区别。

第三节物性数据的计算机检索与推断

3-8 化工数据库简介

我国石油化工与化工行业的一些大单位已从国外引进如ASPEN PLUS ,PROCESS等流程模拟系统及其配套的化工物性数据库。国内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用户使用数据库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一、调用检索模块或推算模块用户在键盘上输入需查物质的名称(结构代码式)、物性符号及T、P条件等,计算机立即响应,自动调取库存参数或找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输出捡索或推算结果,屏原显示或打印。

二、应用子程序包用软件提供的检索和推算子程序包,选用需要的子程序与用户程序相连接,实现从数据库调用所需物性数据或调用模型计算出数据,输入到用户程序中,满足工程计算要求。

3-9 纯物质物性检索

见表3-13、3-14 P64

3-10 纯物质物性推算

见表3-15 P66

3-11 化学物质结构代码简介

见表3-16 P67

数据库应用基础

第6章数据库应用基础 第26讲数据库应用基础(二)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Visual Foxpro、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库的基本功能特性 2、掌握Access 200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数据库、表、查询、报表等设计与创建 3、熟悉Access 2003的其它功能模块及对象应用。 教学重点: Access 200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Access 2003数据库的建立、表的设计、窗体的创建、查询、数据报表 教学内容: 1、当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简介 2、Access 2003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3、Access 2003数据库、表、窗体、报表的设计与创建 4、Access 2003数据库的查询及宏、模块 教学时间: 1学时 主要内容: 6.2 当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简介 现在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很多,如Microsoft Access、Visual Foxpro、SQL Server、Oracle、DB2、Informix、Sybase等。在这一节中将着重介绍Visual Foxpro、SQL Server、Oracle等3种数据库的基本情况。 6.2.1 Visual FoxPro 6.0介绍 Visual FoxPro 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功能强。 Visual FoxPro 6.0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和特性: 1.良好的用户界面 2.简便的数据库操作 3.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快速创建应用程序 5.增强的表单功能和更简便的设计 6.可以多个用户一起开发应用程序 7.可与其他应用程序交互操作 8.增强的查询和视图设计 9.网络应用 6.2.2 Microsoft SQL Server介绍

化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和输送1、液体高度:, 器底所受的力: 压强: 指示液为CCl4, 其读数: 2、人孔面积: 压力: 槽壁面积: 槽壁所受压力:3、 4 、

6、(1)求空气的体积流量流通截面: 体积流量: (2)求质量流量 表压:绝压: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当时温度:空气密度: ∴质量流量: 7**、对容器A 孔口流速: 体积流量: 流出的总体积: 液体降至0.5m 处所需时间: 剩余部分为非稳定流动,所需时间: 对于容

B 由于B下端有短管,管内流体在流动中有下拉液体的作用,故需时间短。 8、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2-2,间列柏式, 在操作条件下,甲烷的密度: 水柱压差计读数: 9、

10、对孔板流量计:流量与流速度关系:,即, (1)当读数为80mmHg时,,即误差=1.2% (2)读数为20mmHg时,,即误差= 4.9% (3)指示液为四氯化碳时,∴流量的相对误差与以上相同。 11、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导管中苯的流速: 12、忽略阻力, ,,,

将数据代入,得体积流量:13、,,, , ∴ = , 空气流量: 质量流量: , ∵,,,解得,,体积流量:14、当量直径:

流速: 湍流 15、相对粗糙度:,查图得 16、 ,,查图得 H1=0,H2=10,v1=0,v2=2.2,P2=0 , 17 、用试差法求流量,∵λ=f(Re),Re=f(v),难以直接求解。 由Re~λ图可见,对ε=0.001的无缝钢管而言,Re在2×104~1×107之间,λ值在0.02~0.028之间,设λ=0.025,H1=5,H2=0,P1=P2=0(表压),v1=0

国家开放大学数据库应用基础形考任务完整版

国家开放大学数据库应用基础形考任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空括号内填写上正确选项的字母,每小题2分,共20分)题目1 向基本表插入数据时,可以在命令中使用关键字()引出记录值,也可以在命令中使用select子句得到待插入的一个表。 选择一项: A. on B. to C. values D. in 反馈 正确答案是:values 题目2 在SQL中,通过使用(),能够使在关系规范化时被分解的关系连接起来,能够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 选择一项: A. 视图 B. 基本表 C. 查询 D. 索引 反馈 正确答案是:视图 题目3 在建立数据库模式的语句中,不会出现的保留字是()。 选择一项: A. CREATE B. SCHEMA C. FROM D. DATABASE 反馈

正确答案是:FROM 题目4 在建立基本表时,定义检查约束所使用的保留字为()。 选择一项: A. CHECK B. DEFAULT C. UNIQUE D. NULL 反馈 正确答案是:CHECK 题目5 在SELECT语句的ORDER BY子句中,若需要按照指定列的升序排列表,则使用的保留字是()。 选择一项: A. ASC B. DESC C. ABC D. DEC 反馈 正确答案是:ASC 题目6 在介绍的购物活动中,商品实体同销售实体之间是()的联系。 选择一项: A. 多对多 B. 1对1 C. 1对多 D. 多对1 反馈 正确答案是:1对多

若两个基本表是通过对应的主码建立联系的,则该联系只能是()的联系。 选择一项: A. 多对1 B. 1对多 C. 1对1 D. 多对多 反馈 正确答案是:1对1 题目8 以一个表中的具有重复值属性作为外码同另一个表中的主码建立联系,则这种联系为()的联系。 选择一项: A. 多对多 B. 1对多 C. 1对1 D. 多对1 反馈 正确答案是:多对1 题目9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做的事情是()。 选择一项: A. 画出ER图 B. 建立视图 C. 建立数据字典 D. 建立基本表 反馈 正确答案是:画出ER图

化工基础

第三章热量传递 一、选择题 1.稳态传热的特点是() A、传热速率在任何时刻恒为常数 B、热通量在任何时刻恒为常数 C、热负荷在任何时刻恒为常数 2.()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也是求解导热问题的一个基本公式。 A.、牛顿粘性定律 B.傅立叶定律 C.牛顿冷却定律 3.在间壁式换热器里,当间壁两侧对流传热分系数相差较大时(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要提高总传热系数K的值,关键在于提高()。 A.对流传热分系数较大一侧的值 B.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才能提高总传热系数K C.对流传热分系数较小一侧的值 4,。固体非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 A. 加大 B.减小 C.不变 二、填空题 1.根据传热机理不同、热传递还有三种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辐射传热的特点是:不仅有___________的传递,而且还有___________的转换。 3.对于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流体在管束内流经两次,称为__________换热器。 4.传热边界层就是沿传热方向存在着__________的区域,_____________就集中在这一区域内,__________是强化传热过程的关键. 5.在流体的进出口的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对流传热分系数α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6.热量的传递过程称为_______。物体内热流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的结果,而且热流的方向______的方向一致。 三.简答题 1.导热系数、对流传热分系数及总传热系数有什么不同? 2.提高流体的流速是否一定能提高K?是否就一定能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为什么? 3.并流与逆流操作各有什么优越性? 4.强化传热的途径有哪几条? 第四章气体吸收 一、选择题 1.不管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都是向着()的方向进行。A 、增加液相浓度B、减少气相浓度C、趋近于平衡 2.逆流操作有利于降低()的浓度,提高吸收质的吸收率。 A、进塔气体 B、吸收尾气 C、出塔吸收液 3.()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A、费克 B、傅立叶 C、牛顿定律 4.传质过程的推动力通常用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平衡组成的()来表示。 A、对比值 B、偏离程度 C、和

化工基础题目答案

一 1.(12分)水塔供水系统,管路总长Lm(包括局部阻力在内当量 长度), 1-1'到2-2'的高度H (m),规定供水量V m3/h。当忽略管出口局部阻力损失时,试导出管道最小直径d min的计算式。若L=150m,H=10m, V=10 m3/h , λ=0.023,求d min ***答案*** 在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以通过水平管的中心线 为水平基准面 gZ A+u A2/2+p A/ρ= gZ B+u B2/2+p B/ρ+∑W f (Z1-Z2)+(p1-p2)/ρg=Wf =λ(L/d)u22/2g;由(p1-p2)=0 (Z1-Z2)=H ∴H=λ(L/d)u22/2g 而u2=V h/[3600(πd2/4)]代入上式 H=λ(8V h L/3600πgd2) => d2=λ(8LV h/3600πgH)∴d=[λ(8LV h/3600πgH)]0.5 代入数据:d=[0.023×(8×150×10/3600×π×9.81×10)] =0.0466m=46.6mm 2.(12分)某厂如图所示的输液系统将某种料液由敞口高位槽A输送至一敞口搅拌反应槽B中,输液管为φ38×2.5mm的铜管,已知料液在管中的流速为u m/s,系统的ΣW f=20.6u2/2 [J/kg],因扩大生产,须再建一套同样的系统, 所用输液管直径不变,而要求的输液量须增加30%,问新系统所设的高位槽的液面需要比原系统增高多少? ***答案*** 低液面2-2为基准,在1-1与2-2间列柏努力方程: gZ A+u A2/2+p A/ρ= gZ B+u B2/2+p B/ρ+∑W f ∵u1≈0≈u2; p1=p2 于是gZ1=gZ2+ΣW f g(Z1-Z2)=ΣW f =20.6 u2/2 u=[2g(Z1-Z2)/20.6]0.5 =(2×9.81×6/20.6)0.5=2.39m/s Z1′=Z2+20.6u′2/2g =5+20.6(1.3×2.39)2/(2×9.81) =15.14m 增高为:Z1′-Z1=15.14-11=4.14m 3.(15分)如图所示的管路系统中,有一直径为φ38×2.5mm、长为30m的水平直管段AB, 并装有孔径为16.4mm的标准孔板流量计来测量流量,流量系数Co=0.63。流体流经孔板永久压强降为3.5×104N/m2,AB段的摩擦系数可取为0.024。试计算: ⑴液体流经AB管段的压强差; ⑵若泵的轴功率为500W,效率为60%,则AB管段所消耗的 功率为泵的有效功率的百分率。 ***答案*** ⑴在A-B之间列柏方程(管中心线为基准面): gZ A+u A2/2+p A/ρ= gZ B+u B2/2+p B/ρ+∑W f p A-p2=ρ∑W f=ρλLu2/2d+△p孔 u0=C0[2gR(ρ2-ρ)/ρ] =0.63[2×9.81×0.6(13600-867)/867] =8.284m/s u=(16.4/33)2×8.284=2.046 m/s ∴p A -p B=0.024×(30/0.033)×(2.0462/2)×867+3.5×104 =74590 N/m2 ⑵Ne=We .Ws=(74590/867)[(π/4)d2uρ] =86(0.785×0.0332×2.046×867)=130w 有效功率百分数=130/(500×0.6)×100%=43.3% 4.(18分)如本题附图所示,槽内水位维持不变。槽底部与内径 为100mm钢管相连,管路上装有一个闸阀,阀前离管路入口端 15m处安有一个指示液为汞的U管压差计,测压点与管路出口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习题及答案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 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答:数据库(database)是存放数据的仓库,严格的讲,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2.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

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组织、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和通信。 3. 说出几种常用的数据模型。 答: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4. 什么是关系模型? 答: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5.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答: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第2章 SQL 语言简介 1. 什么是SQL语言?SQL语言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答: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

数据库系统。 SQL的特点和功能有:查询,操作,定义和控制四个方面,SQL语言具有高度的非过程化,语言简洁,语义明显,语法结构简单,直观易懂的特点。SQL语言即可以作为独立语言使用,用户可以在终端键盘上直接键入SQL命令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也可以作为嵌入式语言,嵌入到其他高级语言中。 2. SQL语言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SQL语言包含4个部分: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查询语言(DQL-Data Query Language)、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3. 在联接查询中,包含哪几类联接?答:联接可分为3类: (1)内部联接(典型的联接运算,使用类似于 = 或 <> 的比较运算符)。内部联接使用比较运算符根据每个表的通用列中的值匹配两个表中的行。内部联接包括同等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答案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答案 【篇一: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习题及答 案】 txt>程(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 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答:数据库(database) 是存放数据的仓库,严格的讲,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 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 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 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2.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 和管理数据 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 行管理、数据组织、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和通信。 3. 说出几种常用的数据模型。 答: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4. 什么是关系模型? 答: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5.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答: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 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第2章 sql 语言简介 1. 什么是sql语言?sql语言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答: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 数据库系统。 sql的特点和功能有:查询,操作,定义和控制四个方面,sql语言 具有高度的非过程化,语言简洁,语义明显,语法结构简单,直观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考试建立表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考试建立表

————————————————————————————————作者:————————————————————————————————日期:

信息技术一类专业考试卷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 2010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6小题,共36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该项) (1)用Access 2010创建“学生”数据库文件,其文件名是() A. 学生.adp B. 学生.dbf C. 学生.accdb D. 学生.mdb (2)目前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如Access,都是建立在()之上。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C.网状模型 D. 面向对象模型 (3)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等构成的人机系统。 A. 数据库管理员 B. 程序员 C. 高级程序员 D. 软件开发商 (4)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可被多个人使用,则实体工作人员、与实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 A. 一对一联系 B. 一对多联系 C. 多对一联系 D. 多对多联系 (5)在Access 2010中,用于存放数据库数据的是() A. 表 B. 窗体 C. 模块 D. 查询 (6)下列关于Access 2010数据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数据库也可以理解为存放数据的仓库 B.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 C.所有的对象都存放在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中 D.表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对象,没有表也就没有其他对象 (7)在Access 2010中,表和数据库的关系是() A.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B.一个表只能包含两个数据库 C.一个表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D.一个数据库只能包含一个表 (8)在Access 2010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就是一个() A. 数据库 B. 记录 C. 字段 D. 二维表 (9)要从教师表中找出职称为“教授”的教师,则需要进行的关系运算是() A. 选择 B. 投影 C. 连接 D. 自然连接 (10)要从学生关系中查询学生的姓名和年龄,则需要进行的关系运算是() A. 选择 B. 投影 C. 连接 D. 自然连接 (11)下列关于数据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字段的另一种说法 B. 决定字段能包含哪类数据的设置 C. 一类数据库应用程序 D. 用来描述表向导允许从中选择的字段名称 (12)在一个单位的人事数据库,字段“简历”的数据类型是() A. 文本型 B. 数字型 C. 备注型 D. 日期/时间型 (13)如果在创建表中建立字段“时间”,其数据类型应当是()

计算机数据库应用基础全部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2)设有部门和职员两个实体,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部门与职员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m:n B.1:m C.m:k D.1:1 (3)对于“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同一个关系中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 B.同一个关系中元组必须按关键字升序存放 C.在一个关系中必须将关键字作为该关系的第一个属性 D.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 (4)E-R图用于描述数据库的( A )。 A.概念模型B.数据模型 C.存储模型D.逻辑模型 (5)在关系模型中,一个关键字( C )。 A.可以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其值能够唯一表示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6)现有如下关系: 患者(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单位) 医疗(患者编号,患者姓名,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其中,医疗关系中的外关键字是( A )。 A.患者编号B.患者姓名 C.患者编号和患者姓名D.医生编号和患者编号 (7)一个关系只有一个( D )。 A.候选关键字B.外部关键字 C.组合关键字D.主关键字 (8)下列标识符可以作为局部变量使用的是( C )。 A.[@Myvar] B.My var C.@Myvar D.@My var (9)Transact-SQL支持的一种程序结构语句是( A )。 A.BEGIN…E ND B.IF…T HEN…ELSE C.DO CASE D.DO WHILE (10)字符串常量使用( A )作为定界符。 A.单引号B.双引号 C.方括号D.花括号 2.填空题 (1)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和应用的(数据集合)。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有关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 第 版书后习题 含答案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 2010 书后习题 单元一认识数据库系统(10页)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A、操作系统 B、系统软件 C、编译系统 D、应用软件 2、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用户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硬件 D、文件 3、Access 2010属于()。 A、网状数据库系统 B、层次数据库系统 C、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D、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4、Access 2010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 A、.mdb B、.dbf C、.accdb D、.mdbx 5、Access 2010的核心数据库对象是()。 A、查询 B、表 C、报表 D、窗体 6、空数据库是指()。 A、没有基本表的数据库 B、没有任何数据库对象的数据库 C、数据库中数据表记录为空的数据库 D、没有窗体和报表的数据库 7、在Access中,用来表示实体的是()。 A、域 B、字段 C、记录 D、表 8、下列实体联系中,属于多对多联系的是()。 A、学生与课程 B、乘客与座位 C、商品编码与商品 D、班级与学生 9、一个学校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10、一个人与他的身份证号码对应的关系是()。 A、一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多对多 11、一个班级所有同学与他们各自的各科成绩的关系是()。 A、一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多对多 12、不是Access 2010数据库对象的是()。 A、查询 B、表 C、报表 D、视图 二、判断题 1、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不依赖操作系统。() 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3、Access 2010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4、创建数据库时必须先确定文件名。() 5、Access 2010存储的数据库对象存储在一个以“.mdb”为扩展名的数据库文件中。() 6、表就是数据库,数据库就是表。() 7、Access 2010数据库只包括数据表。() 8、视图是Access数据库中的对象。() 9、创建好空白数据库后,系统将自动进入“数据表视图”。() 10、如果创建空白数据库后直接退出系统,则默认的数据表“表1”将被自动保存。() 11、在数据库中,数据由数字、字母、文字、各种特殊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组成。() 12、关闭数据库时将自动退出Access 2010。() 单元二建立和维护数据表(57页) 一、选择题 1、当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五章-传热(检验测试题)

?小测验 ?第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五章传热 1.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A)。 A. α小的一侧 B. α大的一侧 C. 管内 D. 管外 2.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C)。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 C. 增加流体的湍动,提高传热效果。 3. 对流传热是由(C)因素产生的。 A. 流体分子的热振动(传导); B.流体体内电子的移动; C. 流体质点的位移、扰动。 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D)。 A. 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 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C. 气化、冷凝与冷却; D. 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 5.传热基本方程Q=KAΔtm,式中的Δtm是指(B)的平均温度差。 A.器壁内外壁面; B.器壁两侧流体; C.流体进出口; D.器壁与流体之间。 6.流体主体与器壁间的对流传热,其热阻主要存在于( C )。 A. 流体主体内; B. 器壁内; C. 滞流内层中; D. 流体湍流区域内。 7.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αi=116w/m2.K,α0=11600 w/m2.K,要提高传热系数K,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A )。 A. 设法增大αi; B. 设法增大α0; C. 同时增大αi和α0。 8.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B ) ? A. 蒸汽的温度; ? B. 空气的出口温度; ? C.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9.(C)是指当间壁两侧泠、热流体之间的温度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 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能。 ? A. 导热系数λ; ? B. 对流传热系数a; ? C. 总传热系数K 10. 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a (B )之值。 ? A. 大者; ? B. 小者; ? C. 两者; 11. 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值接近于( C )。?A. α蒸汽 B. α空气 ?C. α蒸汽与α空气的平均值

数据库应用基础(B卷)

数据库应用基础(B卷)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试题纸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课程名称数据库应用基础(B卷)课程代码0818072共 3 页 课程班号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20分) (说明: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卡B 卷.xlsx”文件中,否则不给分) 1、Access2010数据库中的表是一个()。 A)交叉表B)线型表C)报表D)二维表 2、在关系数据库中,能够惟一地标识一个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称为()。 A)关键字B)属性C)关系D)域 3、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实体“人”与实体“出生地”之间的联系是()。 A)一对一联系B)一对多联系C)多对多联系D)无联系 4、某文本型字段的值只能为字母且不允许超过6个,则可将该字段的输入掩码属性定义为( )。

在各个月份的订单总数,要求在交叉表中显示月份,各部门名称和统计结果,所建查询命名为:学生自己的姓名+查询4。 5.创建一个参数查询,要求根据所输入的城市名称,从客户表中查询该城市对应的客户信息记录。所建查询命名为:学生自己的姓名+查询5。 四、综合应用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0分,共30分) 打开“综合应用.accdb”数据库,请按以下各小题的要求完成操作。 1.窗体的创建与设计: (1)按如图B-1所示创建一个窗体,用于查询客户信息,窗体标题为“客户信息查询”,边框样式为:对话框边框,无记录导航器、无控制条,将窗体保存为:客户资料查询。(5分) (2)在窗体的窗体页眉节区位置添加一个标签控件,其名称为“check”,标题显示为“客户信息查询”,标题字体格式为:18号,红色,加粗,并在标题下方绘制一条分割线。(5分)(3)在“客户资料查询”窗体中添加一个组合框控件,宽度为5cm,高度为1cm,组合框标题为“公司名称”,在组合框中绑定显示“客户”表中的“公司名称”字段值。(5分) (4)在“客户资料查询”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名称为“query",按钮标题分别为“查询”,实现查询按钮的功能,能够调出“客户信息”窗体,浏览到所查询客户公司的详细信息。例如,调出图B-2所示的客户资料窗体。(5分) 完成1至4题设计后窗体的最终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图B-1

数据库应用基础考试题

Access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Access 2010数据库使用()作为扩展名 A..mb B..mdb C..accdb D..dbf 2.以下()不是Access的数据库对象 A.表 B.查询 C.窗体 D.文件夹 3.将Access 2010某数据库中“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表中删除,要用( )查询。 A.追加查询 B.生成表查询 C.更新查询 D.删除查询 4.输入掩码通过()减少输入数据时的错误 A.限制可输入的字符数 B.仅接受某种类型的数据 C.在每次输入时,自动填充某些数据 D.以上全部 5.表是由()组成的 A.字段和记录 B.查询和字段 C.记录和窗体 D.报表和字段 6.创建子数据表通常需要两个表之间具有()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随意 C.一对多或者一对一 D.多对多 7.可用来存储图片的字段对象是()类型字段 A.OLE B.备注 C.超级连结 D.查阅向导 9.完整的交叉表查询必须选择() A.行标题、列标题和值 B.只选行标题即可 C.只选列标题即可 D.只选值即可10.Access 2010共提供了()种数据类型 A.8 B.9 C.10 D.11 11.()是连接用户和表之间的纽带,以交互窗口方式表达表中的数据 A.窗体 B.报表 C.查询 D.宏 12.()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个操作实现特定的功能 A.窗体 B.报表 C.查询 D.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在单独的报表页眉中输入任何内容 B.为了将标题在每一页都显示出来,应该将标题放在页面页眉中 C.在实际操作中,组页眉和组页脚不可以单独设置 D.主体节中可以包含计算的字段数据 14.学生和课程之间是典型的()关系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15.利用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参数的查询过程称为() A.选择查询 B.参数查询 C.操作查询 D.SQL查询 二、基本操作题(共1小题,共20分) 1.存在1个数据库文件“基本操作题.mdb”,通完成下列操作。 (1)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信息”表,字段信息为: 名称:职工号;类型:文本;大小6;[主键,必填] 名称:性别;类型:文本;大小1;[必填,非空] 名称:出生日期;类型:日期/时间 名称:岗位级别;类型:数字;大小:字节 (2)对库中的“工资”表,设置“基本工资”的“有效性规则”为大于等于700;设置“误餐费”字段的标题为“误餐补贴”。 (3)在“信息”表中,添加表记录如下: 000001,男,1966-1-16,5

《数据库应用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2008-2009学年07微机《数据库应用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在一个二维表中,行称为________,列称为________。 A、属性;元组 B、元组;属性 C、关系;元组 D、属性;关系 2.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 D、数据库应用系统 3、一个仓库里可以存放多个部件,一种部件可以存放于多个仓库,仓库与部件之间是________的联系。 A、一对一 B、多对一 C、一对多 D、多对多 4、在程序中执行命令________将返回到操作系统提示符下。 A、RETURN B、CANCEL C、QUIT D、EXIT 5、在执行ACCEPT命令时,如果不输入会任何内容而直接回车,则存入内存变量的内容为__。 A、0 B、.F. C、.T. D、空串 6、在下面的DO循环中,一共要循环_____________次。 Y=10 X=5 DO WHILE Y>=X Y=Y-1 ENDDO A、15 B、10 C、6 D、5 7、用INPUT 命令输入日期型数据“12/16/98 ”时,正确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 A、12/16/98 B、"12/16/98" C、CTOD("12/16/98") D、DTOC("12/16/98") 8、有以下程序段: DO CASE CASE 计算机<60 ?"计算机成绩是:"+"不及格" CASE 计算机>=60 ?"计算机成绩是:"+"及格" CASE 计算机>=70 ?"计算机成绩是:"+"中" CASE 计算机>=80 ?"计算机成绩是:"+"良" CASE 计算机>=90 ?"计算机成绩是:"+"优" ENDCASE 设学生数据库当前记录的"计算机"字段的值是89,执行下面程序段之后,屏幕输出________。 A、计算机成绩是:不及格 B、计算机成绩是:及格 C、计算机成绩是:良 D、计算机成绩是:优 9、命令“CLEA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A、清除当前文件内容 B、关闭数据库 C、清除屏幕 D、清除内存 10、设有一个名为GZ.DBF的表文件,包含以下字段:姓名(C,8)、职务(C,10)、 工资(N,6,2)、出生日期(D,8)和正式工(L,1)。阅读以下程序: USE GZ DO WHILE .NOT. EOF() IF 职务="工程师" .AND.出生日期>{^10/20/60} D=出生日期 NAME=姓名 SALARY=工资 EXIT ENDIF SKIP ENDDO Y=YER(DATE())?YEAR(D) IF .NOT. EOF() ?NAME,Y,SALARY ELSE ?"没查到!" ENDIF USE RETURN 该程序的功能是( ) A、显示一位1960年10月20日后出生的工程师姓名,年龄及工资 B、显示一位1960年10月20日前出生的工程师姓名,年龄及工资 C、显示所有1960年10月20日后出生的工程师姓名,年龄及工资 D、显示所有1960年10月20日前出生的工程师姓名,年龄及工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错选或漏选不给分。) 1、VISUAL FOXPRO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_________。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循环结构 D、网状结构 2、用INPUT命令输入的数据类可以是___________。 A、数值型 B、字符型 C、日期型 D、逻辑型 3、下面关于过程调用的陈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数 据 库卷 一

化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传热

第三章 传热过程 1、平壁炉的炉壁由三种材料组成,其厚度和导热系数列于本题附表。 习题 1 附表 若耐火砖层内表面的温度t 1为1150?C ,钢板外表面温度t 4为 30?C ,又测得通过炉壁的热 损失为 300W ⊕ m 2。试计算传导传热的面积热流量。若计算结果与实测的热损失不符,试分 析原因并计算附加热阻。 解: q = ? = R ? t 1t 4 + ? ? = 0.2 1150 30 0.1 0.006 -951 ?1 2 + ?2 -953 ?3 1.07 + 0.14 + 45 = 1120 0.901 = ⊕ 2 1243W m 计算的面积热流量大于实侧值,说明平壁间接触不良,有空气层存在,产生了附加热 阻,其值 R 为: R = R 实测 R 计算 = 1150 30 (?1+ ?2+ ?3 = 300 = 2.832m 2 ⊕ ?C ⊕ W 1 ?1 ?2 ?3 ) 3.733 0.901 2、? 50mm ?5m m 的不锈钢管,导热系数?1=16W ⊕ m 1⊕ K 1,其外包扎厚 30mm 的石棉, 导热系数?2 1 1 厚的保温灰,导热系数?3=0.07W ⊕ m 1 ⊕ K 1。若不锈钢管内壁温度为 武汉大

学 -1926多少? 解: 米管长的平均面积, A 石棉层内半径-2241,问每米管长的热损失为< 2,故可按算术平均求每 r 3 > 2 ,需按对数平均求传热面积r2 r m2= 0.055 0.025 = 0.055 ln 0.025 0.038m

A m2= 2 r m2L = 2 ? 3.14 ? 0.038 ? 1 = 0.239m2 保温灰层内半径r 3=0.055mm ,外半径r4=0.085mm r m3 = 0.085 0.055 = 0.085 ln 0.055 0.069m A m,3 = 2 r m3L = 2?3.14?0.069?1=0.433m2故每m 管长的热损失为 ? = L ? ?1 Am t t 1 4 + ?2 ? Am + ?3 ? Am = 0.005 ? 16 0.1413 260 35 0.03 + ? 0.2 0.239 + 0.03 ? 0.07 0.433 1 1 225 = 2 2 3 3 ⊕ 1 -1 3= 1.6194 138.9W m 3、某蒸汽管外包扎有二层厚度相等的绝热材料,外层的平均直径为内层平均直径的两倍,而外层的导热系数为内层的1/2,若将此两种绝热材料互换位置,各层厚度与原来的一样,设蒸汽管外壁温度及外层绝热层的外侧面温度与原来情况分别对应相等,各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不因互换位置而异,问哪种情况的散热小? 解:多层圆筒壁的导热计算式为: ? = ?1 ? Am 1 1 ?t + ?2 ? Am 2 2 设下标1 代表内层,下标 2 代表外层 依题意:? 1 = ? 2 = ?,?2 = 1 ?1,dm2=2dm1 2 故Am 2=2Am1 (Am= dm⊕ L) ? ? ?t 互换 前:武汉大

化工基础(第三版)上册第二章课后题答案(上海师范大学_福建师范大学_主编)

第二章流体流动和输送 1、液体高度:, 器底所受的力: 压强: 指示液为CCl4,其读数: 2、人孔面积:压力: 槽壁面积: 槽壁所受压力: 3、 4、 6、(1)求空气的体积流量流通截面:体积流量:(2)求质量流量表压: 绝压: 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当时温度:

空气密度:∴质量流量: 7**、对容器A 孔口流速: 体积流量: 流出的总体积: 液体降至0.5m处所需时间: 剩余部分为非稳定流动,所需时间: 对于容 B 由于B下端有短管,管内流体在流动中有下拉液体的作用,故需时间短。8、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2-2,间列柏式,

在操作条件下,甲烷的密度: 水柱压差计读数: 9、 10、对孔板流量计:流量与流速度关系:,即, (1)当读数为80mmHg时,,即误差=1.2% (2)读数为20mmHg时,,即误差=4.9% (3)指示液为四氯化碳时,∴流量的相对误差与以上相同。 11、

体积流量:质量流量: 导管中苯的流速: 12、忽略阻力, ,,, 将数据代入,得 体积流量: 13、,,, , ∴ =,空气流量: 质量流量: ,

∵,,, 解得,,体积流量: 14、当量直径: 流速: 湍流 15、 相对粗糙度:,查图得 16、 ,,查图得H1=0,H2=10,v1=0,v2=2.2,P2=0 ,

17、用试差法求流量,∵λ=f(Re),Re=f(v),难以直接求解。 由Re~λ图可见,对ε=0.001的无缝钢管而言,Re在2×104~1×107之间,λ值在0. 02~0.028之间, 设λ=0.025,H1=5,H2=0,P1=P2=0(表压),v1=0 ,查图得λ=0.0235, 苯的体积流量:qv=1.47×0.785×0.0282=0.91L/S (若设λ=0.024,qv=0.92L/S) 校核:基本相符。 18、强烈湍流时,λ可看作常数。 , ,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期末考试试题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期末考试试题 单选题 1:要设置在报表每一页底部都输出的信息,需要设置___________。( 2 分) A:报表页眉B:报表页脚 C:页面页脚 D:页面页眉 答案:C 2:若要在一对多关系中,更改一方的原始记录后,另一方立即更改,应启动________。( 2 分) A:实施参照完整性 B:级联更新相关记录 C:级联删除相关记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3:执行__________查询后,字段的旧值将被新值替换。( 2 分) A:删除 B:追加 C:生成表 D:更新 答案:D 4:关于数据库系统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2 分) A: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可以表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C:支持抽象的数据模型

D:数据独立性较差 答案:D 5:在“宏”窗口显示或隐藏“条件”列的操作为__________。( 2 分) A:选择“视图”→“条件”命令 B:选择“视图”→“宏名”命令 C:双击工具栏的“条件”按钮 D:上述都不对 答案:A 6: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最好给数据库设置__________。( 2 分) A:用户与组的帐号 B:用户与组的权限 C:数据库别名 D:数据库密码 答案:D 7:在报表中添加时间时,Access 将在报表上添加一个_________ 控件,且需要将“控件来源”属性设置为时间表达式。( 2 分) A:文本框 B:组合框 C:标签 D:列表框 答案:A 8:使用输入数据方式创建新数据表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_。( 2 分)

A:使用此种方法只能输入数据,不能改变数据表的字段名称 B:使用此种方法能够输入数据,也可以改变字段的属性 C:数据输入完毕,关闭数据表视图后,Access会自动打开设计视图,以便修改表结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9:数据透视表窗体是以表或查询为数据源产生一个___________的分析表而建立的一种窗体。( 2 分) A:Excel B:Word C:Access D:dBase 答案:A 10:如果用户想要改变窗体的结构、窗体内所显示的内容或窗体显示的大小,那么应该打开窗体的________。( 2 分) A:设计视图 B:窗体视图 C:数据表视图 D:上述三种中任意一种 答案:A 11:关于取消列的冻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2 分) A:在取消列的冻结之后,被冻结的列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B:在取消列的冻结之后,被冻结的列回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C:在取消列的冻结之后,被冻结的列被随机放置在表中某一个位置

数据库应用基础(A卷)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试题纸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时间共90 分钟 课程名称数据库应用基础(A卷)课程代码0818072 课程班号11本国贸、11本物流管理、11本行政管理、11本公共事业、 11本人力资源管理、11本市场营销共 3 页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20分) (说明: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卡A卷.xls”文件中,否则不给分) 1.关于数据库系统对比文件系统的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B)消除了数据冗余现象。 C)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D)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 2.在关系数据库中,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称为( ) A)关键字 B)属性 C)关系 D)域 3.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实体“出生地” 与实体“人”之间的联系是( ) A)一对一联系B)一对多联系 C)多对多联系D)无联系 4.在关系运算中,选择运算的含义是( ) A)在基本表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B)在基本表中,选择需要的属性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C)在基本表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和属性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D)以上三种说法均是正确的 5.邮政编码是由6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为邮政编码设置输入掩码,正确的是( ) A)000000 B)999999 C)CCCCCC D)LLLLLL 6.哪个查询会在执行时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必要的信息,再按照这些信息进行查询?( ) A)选择查询B)参数查询 C)交叉表查询 D)操作查询 7.在显示查询结果时,如果要将数据表中的“籍贯”字段名,显示为“出生地”,可在 查询设计视图中改动() A)排序 B)字段 C)条件 D)显示 8.在 Access 的数据表中删除一条记录,被删除的记录() A)可以恢复到原来设置B)被恢复为最后一条记录 C)被恢复为第一条记录D)不能恢复 9. 如果要在整个报表的最后输出信息,需要设置() A)页面页脚 B)报表页脚 C)页面页眉 D)报表页眉 10.在一个Access的表中有字段“专业”,要查找包含“信息”两个字的记录,正确的条件表达式是() A)=left([专业],2)="信息" B)like "*信息*" C)="*信息*" D)Mid([专业],2)="信息" 二、基本操作题(共6小题,共20分) 在考生的试卷文件夹下,已有“基本操作.mdb”数据库文件和“学生.xls”文件,“基本操作.mdb”数据库中已建立表对象“student”和“grade”。试按以下各题的操作要求,完成对表的基本操作。 1.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学生.xls”文件导入到“student”表中,并设置“student”表中“学号”字段为主键。(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