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诗歌鉴赏】爱情是不见火焰的烈火_诗歌鉴赏爱情是不见火焰的烈火[葡萄牙]卡蒙斯爱情是不见火焰的烈火,爱情是不觉疼痛的创伤,爱情是充满烦恼的喜悦,爱情的痛苦,虽无疼痛却能使人昏厥。
爱情是除了爱别无所爱,即使在人群中也感不到他人的存在。
爱情的欢乐没有止境,只有在牺牲自我中才能获得。
为爱情就要甘心俯首听命,爱情能使勇士俯身下拜,爱情对负心者也以诚相待,青春励志。
爱情既然是矛盾重重,在人们的心中,又怎能产生爱慕之情?(肖佳平译)【赏析】提起卡蒙斯,在葡萄牙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是16世纪伟大的诗人,被誉为是葡萄牙的“但丁”。
他在青年时代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抒情诗篇(包括350多首十四行诗),大部分以不幸的爱情为题材,感情真挚,格调忧伤。
这是一首典型的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以4433格式排列的四个诗节,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层层递进,表明了诗人对爱情的哲理性认识。
诗歌一开始,弥漫的是一种感伤的基调。
爱情是什么?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一直在追问思索的话题。
卡蒙斯在这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和比喻,表明了爱情是充满矛盾的悖论:它热烈却不见火焰,给人带来伤痛,却又让人沉湎其中,它甜蜜却又恼人心房。
但是,诗人在这里似乎更强调的是爱情的消极一面,它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
第二诗节,一扫诗歌开头的低婉之气,基调开始转向明亮清新。
诗人采用铺陈的艺术手法,展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爱情观: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周边的一切在热恋的人看来都视而不见,这是恋爱中的情侣的常态。
诗人强调,只有对爱人无私奉献,才能享受到其中的欢乐。
第三诗节,诗人则更进一步,表明了甘愿为爱付诸一切的决心。
这使人想起在中世纪,流传于法国的普罗旺斯抒情诗。
爱情在骑士们的生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在历险中获取胜利因而博得贵妇人的青睐,是他们所追求的最高荣誉,在诗歌中热烈倾诉对贵妇人的崇拜、爱幕便成为骑士抒情诗的主要内容。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提出了疑问:爱情既然是充满悖论的矛盾体,但是这种爱幕之情又是从何而来呢?诗人并没有给出回答,诗歌在此戛然而止,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思索。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第五讲首页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第五讲十四行诗的押韵格式第一节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押韵格式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它是13、14世纪意大利最流行的一种抒情诗体。
诗人彼特拉克是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代表,这种诗体既被称为意大利十四行诗体,又被称为彼特拉克体。
一般认为,英国最早写作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诗人是怀亚特(Sir Thomas Wyat,1503~1545),他的诗作在他去世十五年以后与霍华德(Henry Howard,1517~1547)一起出版,他们一起被称为“英国十四行诗之父”。
这种诗体被介绍到英国后,很快成为英国诗人喜欢运用的一种诗体,弥尔顿、华兹华斯、济慈、勃朗宁、锡德尼都写下优美的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
这种诗体由十四行诗组成,分前八行(octave)和后六行(sestet)两个部分。
每行五个韵步(pentameter)。
第一部分八行诗的押韵格式为:abba abba,这种韵式称为吻韵。
第二部分六行诗的押韵格式有三种:cdc cdc,cdc dcd,cde dce。
这种韵式称为链韵。
一、弥尔顿尔顿用彼特拉克体写了多首十四行诗,其内容包括对赞颂革命人物,对酬答友好故旧,抒发个人情怀等。
以下是《我思量我已耗尽光明》:When I consider how my light is spentEre half my days, in this dark world and wide,And that one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Lodged with me useless, though my soul more bentTo serve therewith my Maker, and presentMy true account, lest he returning chide;“Doth God exact day-labor, light denied?”I fondly ask; but Patience to preventThat murmur, soon replies, “God doth not needE ither man’s work or his own gifts; who bestBear his mild yoke, they serve him best. His stateIs kingly. Thousands at his bidding speedAnd post o’er land and ocean without rest:They also serve who only stand and wait.”11我思量,我怎么还未到生命的中途,/ 就已耗尽光明,走上这黑暗的茫茫世路,/ 我这完全埋没了的本钱,对我毫无用处,/ 虽然我的新总是想要多多服务,/ 想要鞠躬尽瘁地服务于我的创造主,/ 付清我的帐,免得他要向我发怒;/ “难道上天不给光明却要向我论工记数?”/ 我愚蠢地一问,“忍耐”就把我的话止住,/ 立刻回答道:“上天不需要人的服务,也不要你还他什么礼物;/ 好好负起轻松的轭,就是最好的服务。
布朗宁夫人最近读了几首诗词,有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 江城子]、陆游与唐琬相思魂系对方之[ 钗凤]、和元稹愐怀早逝的妻子韦蕙丛之[ 遣悲怀三首],大诗把的痛苦和悲伤,化作文字,意深长,读来犹如一把利刃割般痛楚。
是何物,为何能如此可歌可泣,传颂千秋万代呢?我不叹息,唏嘘良久!布朗宁夫人(1806~1861)英国诗人。
原名为Elizabeth Barrett。
她于1806年生于英格兰一个富裕的家庭,是200年来巴莱特家族第一个出生于英国的孩子,此前这个家族一直在牙买加经营种植园,所以相当富有。
伊丽莎白一共有11个弟妹,她是大姐。
10岁时,伊丽莎白就读过《失乐园》和莎士比亚的作品,12岁时自己开始动手写作。
但是,不幸的事在两年后降临。
那一年,她得了一种肺病,医生为了减轻她的病痛使用了吗啡。
结果,她余生都离不开这种药物。
更不幸的是15岁时,她从马背上摔落,脊椎受伤,长期卧病在床。
灾难发生后,伊丽莎白没有消沉,她用更多的时间来博览群书,醉心于诗歌创作。
同时,她也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为了看懂旧约,她自学了希伯莱语,并且对古希腊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广泛阅读古代经典著作,醉心于圣经和宗教活动。
1828年,伊丽莎白的母亲去世。
此后,由于奴隶制的逐步废除和种植园的管理不当,巴莱特家族的收入也一年不如一年。
1832年,伊丽莎白的父亲卖掉了英国的庄园,举家搬到一个海边的村庄,租房住了3年。
1835,全家永久性定居伦敦。
那一年,伊丽莎白29岁,她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和一本翻译著作。
到伦敦后,她父亲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就像一个暴君。
他把伊丽莎白的弟妹们一个接一个送到牙买加去管理种植园。
伊丽莎白反对他这样做,但无济于事。
1838年,她因身体虚弱,被送到海边疗养,由她的弟弟爱德华陪同。
但是,后来爱德华在航海时不幸淹死。
伊丽莎白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到伦敦。
此时,她身心俱损,过上了隐居生活。
1844年,她已经38岁了。
她把自己过去5年中写的诗歌结集出版了。
有关莉莎的诗句
摘要:
一、莉莎的背景介绍
二、与莉莎相关的著名诗句
三、诗句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四、总结与感悟
正文:
【莉莎的背景介绍】
莉莎,原名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是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女诗人。
她生于1806 年,逝于1861 年。
莉莎的诗歌作品以其热情、真挚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广受赞誉,她的诗作主题丰富,包括爱情、自然、社会等。
【与莉莎相关的著名诗句】
1.“我心雀跃,如鹿脱缰”(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2.“夜莺颂”(Aurora Leigh)。
3.“你是人间四月天”(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诗句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1.“我心雀跃,如鹿脱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激动和欢愉。
通过将心情与鹿的形象相联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2.“夜莺颂”是莉莎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夜莺的鸣唱,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忠贞。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3.“你是人间四月天”这句诗出自诗人的情诗《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深情厚意。
诗中通过四月天的形象,寓意着爱情带给人的温暖和希望,展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总结与感悟】
莉莎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她的诗句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还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1、英语十四行诗的发展历程:十四行诗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13世纪前期,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西西里诗派诗人达·连蒂尼首次采用此种诗体,韵式是ababababcdecde。
14世纪的诗人彼特拉克写了有317首十四行诗的《歌集》,献给他的爱人劳拉。
他把韵式改成:前8句是abbaabba,后6句有cdecdecdccdc或cded-ce3种,被称为彼特拉克体;不久它流传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波兰等欧洲各国。
16世纪前期的英国诗人怀亚特和萨里把该诗体引入英国诗坛,萨里又把十四行诗的韵式改成:ababcdcdefefgg,为英国多数诗人所喜爱;莎士比亚也采用此韵式,后人称莎士比亚体。
当时另一英国著名诗人斯宾塞的十四行诗也有很高成就;他的韵式是:ababbcbccdcdee,称斯宾塞体;以上3体是十四行诗的3个主要韵式。
700多年来,在各国十四行诗佳作中,以莎士比亚的154首最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后来的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歌德、布朗宁夫人等诗人都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2、汉语十四行诗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十四行诗的产生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920年至1928年《新月》创刊前,为蛰伏期,主要以理论介绍、作品翻译为主,间或有些创作,却缺乏影响。
第二个时期为《新月》创刊至抗战爆发时期,系十四行诗的重要发展阶段。
第三时期为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未,为十四行诗的比较成熟阶段。
第四个时期为解放后徘徊潜流期。
3、英语十四行诗的形式特点:一、行数:要求有十四行,每行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
有时为了韵脚的需要,把意思连贯的一句分成两行,但每行词数不一定要相同。
二、结构: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部份。
不同诗体前后两部份的行数不同。
彼得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 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
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奥涅金诗节”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或者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趋势。
(比较文学)十四行诗(合集5篇)第一篇:(比较文学)十四行诗1、英语十四行诗的发展历程:十四行诗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13世纪前期,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西西里诗派诗人达·连蒂尼首次采用此种诗体,韵式是ababababcdecde。
14世纪的诗人彼特拉克写了有317首十四行诗的《歌集》,献给他的爱人劳拉。
他把韵式改成:前8句是abbaabba,后6句有cdecdecdccdc或cded-ce3种,被称为彼特拉克体;不久它流传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波兰等欧洲各国。
16世纪前期的英国诗人怀亚特和萨里把该诗体引入英国诗坛,萨里又把十四行诗的韵式改成:ababcdcdefefgg,为英国多数诗人所喜爱;莎士比亚也采用此韵式,后人称莎士比亚体。
当时另一英国著名诗人斯宾塞的十四行诗也有很高成就;他的韵式是:ababbcbccdcdee,称斯宾塞体;以上3体是十四行诗的3个主要韵式。
700多年来,在各国十四行诗佳作中,以莎士比亚的154首最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后来的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歌德、布朗宁夫人等诗人都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2、汉语十四行诗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十四行诗的产生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920年至1928年《新月》创刊前,为蛰伏期,主要以理论介绍、作品翻译为主,间或有些创作,却缺乏影响。
第二个时期为《新月》创刊至抗战爆发时期,系十四行诗的重要发展阶段。
第三时期为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未,为十四行诗的比较成熟阶段。
第四个时期为解放后徘徊潜流期。
3、英语十四行诗的形式特点:一、行数:要求有十四行,每行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
有时为了韵脚的需要,把意思连贯的一句分成两行,但每行词数不一定要相同。
二、结构: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部份。
不同诗体前后两部份的行数不同。
彼得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
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奥涅金诗节”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或者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趋势。
葡萄牙十四行诗(第四十三首)作者:[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文毛喻原/译
来源:《视野》2014年第09期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像我探求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我爱你的程度,就像日光和烛焰下
那每天不用说的需要。
我不加思虑地
爱你,就像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我纯洁地爱你,像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以满怀热情,就像往日满腔的辛酸;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而消逝的爱慕。
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焦弘东摘自译林出版社《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Elizabeth BarrettBrowning,(1806-1861)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
她一生写了大量诗歌,如《诗集》《葡萄牙十四行诗集》等。
她诗歌创作的主题一是抒发生活之情;二是争取妇女解放,表现了进步的理想。
而她的爱情诗主要写了她与丈夫间至死不渝的纯真爱情,为后世所景仰歌颂。
诗歌选辑(一)Indeed this very love which is my boastIndeed this very love which is my boast,And which, when rising up from breast to brow,Doth crown me with a ruby large enowTo draw men's eyes and prove the inner cost, ...This love even, all my worth, to the uttermost,I should not love withal, unless that thouHadst set me an example, shown me how,When first thine earnest eyes with mine were crossedAnd love called love. And thus, I cannot speakOf love even, as a good thing of my own.Thy soul hath snatched up mine all faint and weakAnd placed by thee on a golden throne, --And that I love (O soul, we must be meek!)Is by thee only, whom I love alone.注:1.boast:自负;引以为豪的事物2. Doth crown me with a ruby large enow: enow,足够的,充分的,相当于enough;Doth是垫词,放在句中增加一个音节组成十个音节来合律。
世界知名的爱情诗有:1.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英语文学中最著名的爱情诗歌之一。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第18首:“我能把爱的主体比作夏日里的烈焰,/但爱比烈焰要温存,含蕴,不会荡然,/爱是持久,永不凋谢,万古长青。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颂扬与欣赏,同时也描绘了一段美好而深刻的感情。
2.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是一首广受欢迎的爱情诗,表达了一种深刻而真挚的爱。
诗中写道:“我曾经爱过你,或许这爱情的火焰/还没有完全在我心中熄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深深怀念。
3.裴多菲的《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的《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写道:“我愿是一条急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间,/愉快地游来游去。
”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4.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一首感人而细腻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 这首诗通过对比生与死、近与远的关系,突显了爱情的力量和伟大。
5.叶芝的《当你老了》:叶芝的《当你老了》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浪漫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情和执着。
诗中写道:“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在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起。
” 这首诗通过想象爱人老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
6.拜伦的《当初我们两分别》:拜伦的《当初我们两分别》是一首充满感性和理性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写道:“当初我们两分别,/太保重的彼此!/你还没忘了昨日的誓言,/正如我还没丢了这颗心。
”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7.雪莱的《爱的哲学》:雪莱的《爱的哲学》是一首充满思考和哲理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追求。
第32卷第8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2, No.8 2012年8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ugust. 2012, 094~095 浅析勃朗宁夫人诗歌的思想特点杜 艳(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内容提要]勃朗宁夫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
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关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及精神需求。
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促成了其诗歌鲜明的思想特点。
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唯美纯粹的爱情观,还处处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精神。
[关键词] 勃朗宁夫人;诗歌;思想特点[中图分类号] I1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2)08-0094-021.引言19世纪的欧洲,“女权”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当时社会的普遍看法是:男人应该是自由不羁、充满活力的,而女人则应保持中规中矩、柔弱温婉的“弱女”形象。
一个自由不羁的、不安分的女人被人们视为异物,被认为是对社会的一种威胁。
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女性承担相夫教子的家庭角色,严格抑制女性对爱的需求,不追求任何事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Elizabeth Barrett),又称勃朗宁夫人。
勃朗宁夫人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富裕的生活让她在乡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她天资好学,聪明伶俐,8岁时开始写诗。
然而在15岁那年不幸从奔驰的马背上摔下来,造成脊椎骨骨折,从此下肢瘫痪,卧床24年。
在她39岁那年生命开启了新的篇章。
诗人罗伯特·勃朗宁读到巴莱特发表的诗歌,从此爱上了她的诗歌和她本人。
然而巴莱特的父亲禁止他们交往。
最终巴莱特摆脱了父亲的束缚,与小她6岁的勃朗宁结婚。
夫妇俩育有一子,但是巴莱特的父亲一生都没有原谅女儿的行为,至死未与女儿相见。
勃朗宁夫妇在一起度过了15年幸福的时光。
死亡的十四行诗加勃里埃拉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死亡的十四行诗加勃里埃拉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死亡的十四行诗加勃里埃拉死亡的十四行诗加勃里埃拉·米斯特拉尔一你被放在冰冷的壁龛里,我让你回到光明的人世,他们不知道我也要安眠在那里,我们的梦连在一起。
我让你躺在阳光明媚的地方,象母亲那样甜美的照料熟睡的婴儿。
大地变成一个松软的摇篮,摇着你这个苦痛的婴儿。
然后我去撒下泥土和玫瑰花瓣,在蓝雾般的月光里轻快地掩盖住你。
我放心地远去,由于再也不会有人到这墓穴中和我争夺你的尸体!二有一天,这长年的郁闷变得沉重,那是灵魂会通知我的身躯,它再不愿沉重地走在玫瑰色的路上,尽管那里的人欢声笑语……你会感到有人在掘墓,又一个沉睡的女人来到你安静的边,当人们把我掩埋,我们便可以滔滔不绝地倾诉!那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你正在盛年却长眠在在墓穴中。
在死神的宫中有一座星宿,你会明白它在洞察着我们,谁背叛了,谁就被星星带走……三那天,邪恶的双手扼住了你,星星把你带出百合花园。
当邪恶的双手不幸伸进花园,你的生命正在欢快之年……我对上帝说过:“他被引进死亡,别再让谁引走他可爱的灵魂!上帝,让他逃出那邪恶的手掌,让他安睡在你给人类的漫长的梦中!“我不能召唤他,也不能和他同行!一阵黑风打翻他的小船,不是让他回到我的怀抱,就是让他盛年时丧生。
” 在花朵般的岁月,船不再前行……莫非我不懂得爱,莫非我没有感情?就要审判我的上帝,你的眼睛最清!二.《死的十四行诗》完整的一首谁有死的十四行诗 [ 智利 / 米斯特拉尔 ]人们把你放进阴冷的壁龛,我把你挪到阳光和煦的地面。
人们不知道我要躺在泥土里,也不知道我们将同枕共眠。
像母亲对熟睡的孩子一样深情,我把你安放在日光照射的地上,土地接纳你这苦孩子躯体准会变得摇篮那般温存。
我要撒下泥土和玫瑰花瓣,月亮的薄雾缥缈碧蓝将把轻灵的骸骨禁锢。
带着奇妙的报复心情,我唱歌着离去没有哪个女人能插手这隐秘的角落同我争夺你的骸骨!有一天,这种厌倦变得更难忍受灵魂对躯体说,它不愿背着包袱随着活得很满足的人们在玫瑰色的道路上连续行走。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文学细读与鉴赏的讲解介绍莎士比亚(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创作了众多经典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十四行诗。
本文将介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点,并对几首代表作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采用了典型的抑扬格韵律,每个诗篇由14行组成,通常分为三个四行节(四联)和一个两行短节(双联)。
此外,莎士比亚还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他的十四行诗更加生动而且具有感染力。
《无言守护者》示例分析1. 翻开荒芜时光这首十四行诗以一个精巧而质朴的开场引起读者的关注。
通过使用“荒芜时光”这个意象,莎士比亚揭示了人类行为对时间流逝的无法逆转的影响。
2. 手起,若鸽般翩翩起舞在接下来的几行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手法,将人们的行为与自然中柔美的鸽子飞翔相联系,传达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3. 目送岁月走过往本诗中最后两行,“目送岁月走过往”,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这个意象给读者带来对生命短暂性及其无法阻止的思考。
《悲伤之色》示例分析1. 如同午夜黑暗遮掩天空这首十四行诗以形容词“黑暗”和动宾结构“遮掩天空”创造出一种压抑和忧伤的氛围。
通过这样的描述,莎士比亚让读者进入一个既沉重又难以摆脱情感束缚的场景。
2. 心灵深处泛起无尽哀愁接着,在前几行中,“心灵深处泛起无尽哀愁”这一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悲伤情绪。
莎士比亚运用了修辞手法来加强对读者情感的共鸣。
3. 黑夜过去,黎明将至最后两行,“黑夜过去,黎明将至”,展示了转折和希望。
莎士比亚运用这种反差使得悲伤的氛围中透露出一丝曙光,给读者带来希望与力量。
结论通过对几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分析和鉴赏,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才华和表达能力。
他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准的修辞手法打动了无数读者,并让人们深入思考多样化主题中所隐藏的智慧和情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瑰宝之一,在今天仍然引发着人们的思索和欣赏。
One Word MoreTO E.B.B.IThere they are, my fifty men and womenNaming me the fifty poems finished!Take them, Love, the book and me together; Where the heart lies, let the brain lie also.IIRafael made a century of sonnets,Made and wrote them in a certain volumeDinted with the silver-pointed pencilElse he only used to draw Madonnas;These, the world might view--but one, the volume. Who that one, you ask? Your heart instructs you. Did she live and love it all her lifetime?Did she drop, his lady of the sonnets,Die, and let it drop beside her pillowWhere it lay in place of Rafael's glory,Rafael's cheek so duteous and so loving-- Cheek, the world was wont to hail a painter's, Rafael's cheek, her love had turned a poet's?IIIYou and I would rather read that volume (Taken to his beating bosom by it),Lean and list the bosom-beats of Rafael,Would we not? than wonder at Madonnas-- Her, San Sisto names, and Her, Foligno,Her, that visits Florence in a vision,Her, that's left with lilies in the Louvre--Seen by us and all the world in circle.IVYou and I will never read that volume.Guido Reni, like his own eye's apple,Guarded long the treasure-book and loved it. Guido Reni dying, all BolognaCried, and the world cried too, 'Ours, the treasure!' Suddenly, as rare things will, it vanished.VDante once prepared to paint an angel:Whom to please? You whisper 'Beatrice.'While he mused and traced it and retraced it (Peradventure with a pen corrodedStill by drops of that hot ink he dipped for, When, his left-hand i' the hair o' the wicked,Back he held the brow and pricked its stigma,Bit into the live man's flesh for parchment, Loosed him, laughed to see the writing rankle,Let the wretch go festering through Florence)-- Dante, who loved well because he hated,Hated wickedness that hinders loving,Dante, standing, studying his angel,--In there broke the folk of his Inferno.Says he--'Certain people of importance'(Such he gave his daily dreadful line to)'Entered and would seize, forsooth, the poet.' Says the poet--'Then I stopped my painting.'VIYou and I would rather see that angel,Painted by the tenderness of Dante,Would we not?--than read a fresh Inferno.VIIYou and I will never see that picture.While he mused on love and Beatrice,While he softened o'er his outlined angel,In they broke, those 'people of importance':We and Bice bear the loss forever.VIIIWhat of Rafael's sonnets, Dante's picture?This: no artist lives and loves, that longs notOnce, and only once, and for one only,(Ah, the prize!) to find his love a languageFit and fair and simple and sufficient--Using nature that's an art to others,Not, this one time, art that's turned his nature.Ay, of all the artists living, loving,None but would forego his proper dowry,--Does he paint? he fain would write a poem,Does he write? he fain would paint a picture,--Put to proof art alien to the artist's,Once, and only once, and for one only,So to be the man and leave the artist,Gain the man's joy, miss the artist's sorrow.IXWherefore? Heaven's gift takes earth's abatement! He who smites the rock and spreads the water, Bidding drink and live a crowd beneath him,Even he, the minute makes immortal,Proves, perchance, but mortal in the minute, Desecrates, belike, the deed in doing.While he smites, how can he but remember,So he smote before, in such a peril,When they stood and mocked--'Shall smiting help us?' When they drank and sneered--'A stroke is easy!' When they wiped their mouths and went their journey, Throwing him for thanks--'But drought was pleasant.' Thus old memories mar the actual triumph;Thus the doing savors of disrelish;Thus achievement lacks a gracious somewhat;O'er-importuned brows becloud the mandate, Carelessness or consciousness--the gesture.For he bears an ancient wrong about him,Sees and knows again those phalanxed faces, Hears, yet one time more, the 'customed prelude--'How shouldst thou, of all men, smite, and save us?' Guesses what is like to prove the sequel--'Egypt's flesh-pots --nay, the drought was better.'XOh, the crowd must have emphatic warrant! Theirs, the Sinai-forhead's cloven brilliance,Right-arm's rod-sweep, tongue's imperial fiat. Never dares the man put off the prophet.XIDid he love one face from out the thousands, (Were she Jethro's daughter, white and wifely, Were she but the AEthiopian bondslave),He would envy yon dumb, patient camel,Keeping a reserve of scanty waterMeant to save his own life in the desert;Ready in the desert to deliver(Kneeling down to let his breast be opened)Hoard and life together for his mistress.XIII shall never, in the years remaining,Paint you pictures, no, nor carve you statues. Make you music that should all-express me;So it seems; I stand on my attainment.This of verse alone, one life allows me;Verse and nothing else have I to give you;Other heights in other lives, God willing;All the gifts from all the heights, your own, Love. XIIIYet a semblance of resource avails us--Shade so finely touched, love's sense must seize it. Take these lines, look lovingly and nearly,Lines I write the first time and the last time.He who works in fresco steals a hair-brush,Curbs the liberal hand, subservient proudly,Cramps his spirit, crowds its all in little,Makes a strange art of an art familiar,Fills his lady's missal-marge with flowerets,He who blows through bronze may breathe through silver, Fitly serenade a slumbrous princess.He who writes, may write for once as I do.XIVLove, you saw me gather men and women,Live or dead or fashioned by my fancy,Enter each and all, and use their service,Speak from every mouth,--the speech, a poem.Hardly shall I tell my joys and sorrows,Hopes and fears, belief and disbelieving:I am mine and yours--the rest be all men's,Karshish, Cleon, Norbert, and the fifty.Let me speak this once in my true person,Not as Lippo, Roland, or Andrea,Though the fruit of speech be just this sentence:Pray you, look on these my men and women,Take and keep my fifty poems finished;Where my heart lies, let my brain lie also!Poor the speech; be how I speak, for all things.XVNot but that you know me! Lo, the moon's self!Here in London, yonder late in Florence,Still we find her face, the thrice-transfigured.Curving on a sky imbrued with color,Drifted over Fiesole by twilight,Came she, our new crescent of a hair's-breadth.Full she flared it, lamping Samminiato,Rounder 'twixt the cypresses and rounder,Perfect till the nightingales applauded.Now, a piece of her old self, impoverished,Hard to greet, she traverses the house-roofs,Hurries with unhandsome thrift of silver,Goes dispiritedly, glad to finish.XVIWhat, there's nothing in the moon noteworthy? Nay: for if that moon could love a mortal,Use, to charm him (so to fit a fancy),All her magic ('tis the old sweet mythos),She would turn a new side to her mortal,Side unseen of herdsman, huntsman, steersman,-- Blank to Zoroaster on his terrace,Blind to Galileo on his turret.Dumb to Homer, dumb to Keats --him, even! Think, the wonder of the moonstruck mortal-- When she turns round, comes again in heaven, Opens out anew for worse or better!Proves she like some portent of an iceberg Swimming full upon the ship it founders,Hungry with huge teeth of splintered crystals? Proves she as the paved work of a sapphire,Seen by Moses when he climbed the mountain? Moses, Aaron, Nadab, and AbihuClimbed and saw the very God, the Highest,Stand upon the paved work of a sapphire.Like the bodied heaven in his clearnessShone the stone, the sapphire of that paved work, When they ate and drank and saw God also!XVIIWhat were seen? None knows, none ever will know. Only this is sure--the sight were other,Not the moon's same side, born late in Florence, Dying now impoverished here in London.God be thanked, the meanest of his creatures Boasts two soul-sides, one to face the world with, One to show a woman when he loves her.XVIIIThis I say of me, but think of you, Love!This to you--yourself my moon of poets!Ah, but that's the world's side, there's the wonder, Thus they see you, praise you, think they know you! There, in turn I stand with them and praise you-- Out of my own self, I dare to phrase it.But the best is when I glide from out them,Cross a step or two of dubious twilight,Come out on the other side, the novelSilent silver lights and darks undreamed of,Where I hush and bless myself with silence.XIXOh, their Rafael of the dear Madonnas,Oh, their Dante of the dread Inferno,Wrote one song--and in my brain I sing it,Drew one angel--borne, see, on my bosom! Robert Browning。
她的诗和她的爱情---女诗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小传Elizabeth Browning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生于1806年3月6日。
十五岁时,不幸骑马跌损了脊椎。
从此,下肢瘫痪达24年。
在她39岁那年,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Robert Browning.她那充满着哀怨的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
她本来是一个残废的病人,生命,只剩下一长串没有欢乐的日子;青春,在生与死的边缘上黯然消逝。
如今,在迟暮的岁月里赶上了早年的爱情。
然而,她只能流着泪,用无情的沉默来回答一声声爱情的呼唤。
但是,爱情战胜了死亡,从死亡的阴影里救出了一个已经放弃了生命的人。
就象神话中的英雄在悬崖边救出了被供奉给海怪的公主,替公主打开了裹在她周身的铁链;她那不知疲倦的情人也帮着她摆脱了她的惊慌、她的疑虑、她的哀怨,扶着她一步步来到了阳光底下。
她动荡不安的感情逐渐变得稳定了;她对于人生开始有了信心,产生了眷恋。
未来的幸福,不再是一团强烈的幻光,叫她不敢逼视,不敢伸出手去碰一下了。
她敢于拿爱情来报答爱情了。
这份爱情使她奇迹班地重新站了起来。
在病室中被禁锢了24年之后,她终于可以凭自己的双脚重新走到阳光下了。
勃朗宁夫妇一起度过了15年幸福的生活,在这15年中,从不知道有一天的分离。
1861年6月29日,白朗宁夫人永别了她的Robert。
临终之前,她并没多大病疼,也没有预感,只是觉得倦;那是一个晚上,她正和勃朗宁商量消夏的计划。
她和他谈心说笑,用最温存的话表示她的爱情;后来她感到倦,就偎依在白朗宁的胸前睡去了。
她这样地睡了几分钟,头突然垂了下来;他以为她是一时昏晕,但是她去了,再不回来了。
她在他的怀抱中瞑了目。
她的容貌,象少女一般,微笑,快乐。
这部感人的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
其美丽动人,甚至超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
有多人译过这本诗集,如闻一多,查良铮(金庸)等。
但我认为方平译得最好,令人爱不释手。
P1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热情的牧羊人致他的恋人by Christopher Marlowe请来与我同住,做我的情人,我们要享受所有的欢乐而那些幽谷,果园,小山,原野,森林,或是嶙峋的山峰,都将为我们歌唱。
我们要坐在高高的岩石上,看那牧羊人悠闲的放牧着羊群,伴随着河水流动的潺潺乐声,欢乐的小鸟也会为我们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儿。
我要为你献上玫瑰的花床和千百束芬香的花束,以及高贵的花冠,和绣满姚金娘叶子的长裙;我要用小羊羔身上最好的羊毛为你织就美丽的长袍;我要为你制作有着漂亮衬里以及纯金钮扣的拖鞋;我愿用那饰以珊瑚搭扣、琥珀饰钉的常春藤腰带来装点你的美丽:如果这样的快乐能够打动你的心,就请你来与我同住,做我的情人。
在五月的每个早晨,前来求亲的牧羊人们都会为你载歌载舞;如果这样的欢乐能够使你动心,那么请你与我同住,做我的情人。
P7 Sonnets 18十四行诗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
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
休恋那丽日当空,转眼会云雾迷蒙。
休叹那百花飘零,催折于无常的天命。
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
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
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这诗就将不朽,永葆你的芳颜。
P22 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罗伯特. 彭斯作王佐良译啊,我爱人象一朵红红的玫瑰,它在六月里初开;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它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漂亮,美丽的姑娘,我爱你是那么深切;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一直到四海枯竭。
一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到太阳把岩石烧化;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只要生命之流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让我和你小别片刻;我会回来的,亲爱的,即使我们万里相隔。
P23 The Solitary Reaper 孤独的割麦女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请你站住.或者俏悄走过!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在沙漠中的绿荫间抚慰过疲惫的旅客;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题目(中)
《 <葡 萄 牙 人 十 四 行 诗> 鉴 赏 》
(英)
《The Appreciation of
姓名与学号 张力乾 3110103937
指导教师 吴 笛
年级与专业 大一 工科(信息)
所在学院 求 是 学 院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鉴赏
张力乾
摘要:《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勃朗宁夫人内心深处在爱情与死亡间徘徊的挣扎与矛盾的刻画。爱情战
胜死亡是诗歌的主旋律。诗集将她对罗伯特的感激、珍惜与爱恋传达得热烈缠绵,细致唯美,动人心弦,
具有极强的艺术冲击力与感染力,令读者在阅读时心随诗动,不由自主地融人到勃朗宁夫人似火一般灼
热,如死一般强烈的爱恋中,与诗人同喜同悲,经历爱的涅槃。
关键词:十四行诗;勃朗宁夫人;矛盾;爱情与死亡
一
十四行诗(sonnets),原是一种意大利民歌体,后来被诗人们改编为抒情诗。文艺复兴
伊始,意大利著名诗人彼特拉克(F.Petrarca,1304-1374)采用这一体裁写了著名的歌颂
爱情的诗集。至16世纪后期,英宫廷诗人把“十四行诗”这一诗歌体裁从南欧引入英国,
在英国诗坛上风靡一时。其中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十
四行诗集》(1598)最为著名。之后十四行诗被英国文学史上许多享有盛名的诗人,如弥尔
顿、雪莱、拜伦、济慈所喜爱。英十四行诗结构完整,幅度适中以及叙事抒情的紧密结合,
使其得以广泛流传,经久不衰。诗人常常把自己想要诉说的,具有同类性质的或连续发展
的内容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联系起来,形成大大小小的组诗。[1] 说起十四行诗,伊丽莎白·芭
蕾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年3月6日-1861年6月29日),英国维
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是必须提及的。
芭蕾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显示了好学的天性和文学上的天
赋,能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和希伯来语的《圣经》。她的第一部诗歌集于13岁
时出版。然而在15岁那年,她骑马时不幸摔伤了脊柱,从此失去可贵的健康,20多年一
直卧病在床。之后相继有母亲离去,视为知己的弟弟溺死的精神打击让她觉得“生命的颜
色已经在不断的泪水中失去”。但是芭蕾特那充满哀怨的生命从收到罗伯特的第一封信开
始翻开了新的一页。爱情的神圣力量使得她越过了怯偶和仿徨的大山,重新看到了生命的
曙光,在“爱情”与“死亡”这矛盾的选择中,爱情最终战胜了死亡,在病室中被禁锢了
24年之后,她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双脚重新走到阳光下了。也就是从她爱人的求婚以后的
那一段时间里,她写下了给情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才华达到了顶点。
抒情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诗人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所创作出的爱情诗
集,共44首。标题的由来众说纷纭,专家们考证了勃郎宁夫妇的隐私说:因为勃郎宁夫
人曾经写过关于一对葡萄牙爱人的抒情诗(Catarina to Camoens),勃郎宁十分喜欢这首
诗,常把妻子叫做“我的小葡萄牙人”。也有因勃朗宁夫人的肤色与发色较黑而被勃朗宁
戏称为“小葡萄牙人”的说法。又加之勃朗宁夫人不想让读者知道这是她的情诗,所以取
名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诗集相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诗人从疑惑到热恋的复杂爱情
心理过程。
二
诗集是勃朗宁夫人的第一人称自述,一开始,女诗人吟思着遥远的古希腊,实在诉说
着自己忧郁的时光。由于坐着躺在病床上,内心受到局限,面对“这回是谁逮住了你?猜!”
的吆喝,诗人只是挣扎地答道“死”,可是,那银铃似的回音“不是死,是爱!”驱散了死
亡的阴影,让诗人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涌动。
但是,“我们天生就不一样”“圣油搽在你头上——/可怜我,头上承受着凉透的夜霉。
1
/只有死,才能把这样的一对扯个平。”诗人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她考虑到各种阻挠因素:
疾病、家庭压力等等,毕竟,从世俗的眼光看来,两个身份悬殊的人无论怎样也拉不到一
块儿,褴褛怎么能和华贵匹配?她的凄凉的归宿又怎能向他的锦绣前程看齐?绝望的爱情,
让诗人宁愿选择前者。[2]
然而,诗人不能舍弃她对罗伯特的感情,她在矛盾中回旋,在痛苦中挣扎,因而使诗
歌显得起伏曲折。“快站远些呀,快走!”、“舍下我,走吧。”“走吧!尽把它踏在脚下,作垫石。”
这些话中充满着心酸和矛盾,诗人不假思索地拒绝爱情,是出于恐惧的退缩,她是不敢相
信,只觉得自己是被错爱的对象,只觉得对方是一时的感情冲动。[2]可就是她的“无情”,
让罗伯特·勃朗宁看到了无私与真诚。他用炽热的情书和盛开的玫瑰,温暖她曾经受过伤
害的心。
接着,在罗伯特的爱情攻势下,诗人逐渐向爱投降。“是爱,就无所谓卑下”“因为你完
全征服了我”诗人被爱征服,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是纯洁且神圣的。他们沉入爱河,越爱越
深。在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情不自禁的多次对爱情的呼唤、呐喊和宣言。诗人的热切的真
爱表白,在解封后如破堤之浪滚滚涌出,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诗人的沮丧、难过和忧郁已去九霄云外,心中已完全被真切浓郁的爱意所填充。
“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第43首中,诗人通过一首柔和缠绵的爱情的颂歌,表达了伊
丽莎白·勃朗宁在心目中对爱情的理解以及她对罗伯特·勃朗宁的真挚深沉的爱情。[3]至
此“爱情”已经战胜了“死亡”。也成就了历史上一段唯美的佳话。
三
在诗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勃朗宁夫人的爱情观。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爱才爱我。别这么讲:/“我爱她,为
了她的一笑,她的模样,/她柔语的声气;为了她这感触/正好合我的心意,那天里,的确/
给我带来满怀的喜悦和舒畅。”/亲爱的,这些好处都不能持常,/会因你而变,而这样唱出的
爱曲/也将这样哑寂。也别爱我因为你/又怜又惜地给我揩干了泪腮,/一个人会忘了哭泣,
当她久受你/温柔的慰安——却因此失了你的爱。/爱我,请只是为了那爱的意念,/那你就
能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本段原诗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独到的看法:爱我,就是为了爱,
而不是我具有的某种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下去。
从整体看,诗集描绘出了诗人的思想转变过程,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她通过
构思与布局,写出了层次和深度,前后贯穿,脉络分明。展现了一个感情丰富的少女的内
心的矛盾世界,细致唯美,热烈真切,发自肺腑。
在表现上,诗人使用多种艺术手段使得单纯吟咏爱情的诗篇产生厚重而多彩的魅力。
第一,数次运用复沓的手法。通过反复咏唱,直抒诗人胸臆,突出了爱的主题。如第
21首和43首,多次的对爱的呼唤是诗人感情抑制不住的强烈迸发。
第二,神来之笔的比喻。诗人运用自身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诗集的开头通过对情人
2
(上宾)和自己(流浪歌手)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自己的自卑和爱的矛盾冲突。
而第10首中“爱就是火”的比喻,将爱的魔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感情强烈的排比。在第43首诗中,诗人通过首语重复不断加强语气,最后一
句“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在这样的情境下被烘托而出。
诗人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大胆猛烈,震撼人心。比喻、想象、虚拟、重复、省略等
艺术手段与真实体验的相互交织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地呈现了女诗人连绵不断的情致,将
她对勃朗宁的感激、珍惜与爱恋传达得热烈缠绵,具有极强的艺术冲击力与感染力,令读
者在阅读时心随诗动,不由自主地融人到勃朗宁夫人似火一般灼热,如死一般强烈的爱恋
中,与诗人同喜同悲,经历爱的涅槃。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这位身残志坚的奇女
子用最真挚虔诚的笔墨谱写出了一曲曲爱的华章,也与丈夫勃朗宁成就了世界诗坛的一段
爱情传奇。[4]
四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勃郎宁夫人记录这一段影响她生命(因为这段恋爱的激励,
她后来从病床站了起来,恢复了行走,成为又一个证明爱情伟力的实例)的十四行情诗,
这也是英语中最动人的一组诗歌。它富有勇气地探索了爱与死,刻画那些爱与死的矛盾、
交织。对于一个在残疾之床上躺倒多年,从未有过恋爱生活的三十岁的女人而言,死亡是
照亮爱情的另一盏灯火,也是认识世界温暖的另一条道路。所以,即便她在诗中一会儿哭
一会儿笑,怀疑,失望,过度兴奋,像所有陷入恋爱中的人那样丧失理智,我们也没有可
以保持冷静的理由,因为你可以感觉到:
“这里,在一善和那一恶之间,爱,
象死一样强烈,带来了同样的解脱。”
——第27首[5](以上皆为方平译)
参考文献:
[1]郑铮著.试论十四行诗的移植与继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2).
[2]王伶伶著.《葡萄牙十四行诗集》艺术结构评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吴笛著.世界名诗欣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9.
[4]龙茜著.涅槃重生—一勃朗宁夫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之二十七解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2).
[5]方平译.白郎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