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8
大学英语教材英美概况总结大学英语教材是每位英语学习者必经之路,通过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英美概况、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并提高我们的英语能力。
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英美概况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教材内容方面1. 文化与社会概况大学英语教材中经常涉及到英美概况方面的内容,如英美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英美社会的发展历程、国家制度以及社会文化差异等。
2. 风土人情与地理地貌教材还会介绍英美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比如英国的茶文化、美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地理环境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地理背景,拓宽自己的视野。
3. 文学与艺术概况英美文学与艺术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大学英语教材也会引入相关的内容,如英美文学史、重要作家与作品、音乐和电影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英美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历程,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材形式方面1. 阅读材料大学英语教材中通常会有大量的阅读材料,例如短文、故事、新闻、专题文章等,这些阅读材料既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又可以加深我们对英美概况的理解。
2. 音频与视频材料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大学英语教材常常会配备相应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如听力练习、对话和演讲等。
通过听取和观看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英美语音、说话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
3. 课堂活动与习题为了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大学英语教材会提供各种课堂活动和习题,如讨论问题、写作练习和语法填空等。
通过这些活动与习题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材特点方面1. 全面性大学英语教材通常涵盖了广泛的英美概况内容,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地理,从文学到艺术,几乎囊括了各个方面。
这使得学习者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英美概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多样性大学英语教材涉及的英美概况内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如短文、音频、视频等。
英美概况知识点总结(一)前言英美概况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英美概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能加深对这两个国家的了解。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介绍英美概况知识点。
正文英国概况•地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由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和其他岛屿组成。
•首都与大城市:伦敦是英国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
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政治体系: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或女王是元首,首相是政府的首脑。
•历史背景: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是大英帝国的核心。
英国的历史包括了罗马时期、中世纪、工业革命等重要的时期。
•文化特点:英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披头士乐队的音乐、茶文化、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
美国概况•地理位置:美国位于北美洲,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横跨了大陆。
•首都与大城市:华盛顿特区是美国首都,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是美国的重要城市。
•政治体系:美国是联邦共和制国家,总统是最高行政和国家元首,国会是立法机构。
•历史背景: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从独立战争开始建立起来。
美国历史包括了西部拓荒、内战、种族平等运动等重要的事件。
•文化特点:美国文化多样,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
美国文化的代表包括好莱坞电影、音乐、篮球和美式足球等。
结尾通过了解英美概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可以深入了解英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
英国和美国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英美概况知识点对于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前言英美概况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英美概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能加深对这两个国家的了解。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介绍英美概况知识点。
正文英国概况•地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由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和其他岛屿组成。
英美概况知识点总结专升本英美概况是指英国和美国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概述。
英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世界和全球化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多个方面对这两个国家的概况进行总结。
一、英国概况1. 历史英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入侵英格兰,建立了罗马不列颠,标志着英国进入了历史时期。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英国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维京人和诺曼底入侵等一系列事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2. 政治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英国女王。
英国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英国政府主要由首相和内阁组成,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3. 经济英国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其经济体系主要由资本主义制度组成。
英国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金融、制造业、科技、医疗保健和旅游业等。
伦敦是英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4. 文化英国是全球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英国文学、音乐、戏剧和电影等领域都享有盛誉,许多作家、音乐家、演员和导演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尊敬。
5. 教育英国拥有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英国的教育体系以高质量和多样化而著称,吸引着许多国际学生前来留学。
6. 社会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完善,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英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群体,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
二、美国概况1. 历史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
美国经历了移民潮、独立战争、内战、西部拓荒等一系列大事件,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历史传统。
2. 政治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其政治体系基于宪法的原则。
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组成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美国政治的核心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英美概况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对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总结。
一、课程概述英美概况课程是一门集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为一体的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了英美两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概况,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收获1. 增长了知识面通过学习英美概况,我了解了英美两国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这使我拓宽了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英美概况课程使我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在交流中尊重对方的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了国际视野通过学习英美概况,我对英美两国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这使我更加关注国际事务,培养了自己的国际视野。
4. 提升了英语水平英美概况课程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这使我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反思1. 课程内容丰富,但部分内容较为理论化,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学生需要在课下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总结总之,英美概况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英语水平,还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大二英美概况知识点总结在大二的学习中,英美概况这门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英美国家的一扇窗。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对英美两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对大二英美概况课程知识点的总结。
一、英国概况1、地理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的主要岛屿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
其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2、历史英国的历史悠久且丰富。
从罗马统治时期,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再到诺曼征服,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不断演变。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
3、政治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是国家元首,但权力主要由议会和政府行使。
英国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政府由首相领导。
英国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保守党和工党。
4、经济英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特别是金融服务业。
伦敦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制造业和农业在英国经济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5、文化英国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简·奥斯汀的小说,从披头士乐队到皇家芭蕾舞团,英国的文化影响力广泛。
此外,英国的教育体系也备受世界瞩目,拥有众多顶尖的大学。
二、美国概况1、地理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
美国地形多样,有山脉、平原、高原和沙漠等。
气候类型丰富,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
2、历史美国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 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
通过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美国在 19 世纪通过领土扩张和工业发展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3、政治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英美概况:美国部分美国是一个世界强国,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它是全球第三大面积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之一。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美国的基本概况,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
当时,欧洲人开始在美洲殖民,最初的定居点之一是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欧洲的殖民者不断向西扩张,逐渐控制了整个北美洲。
在18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成功地获得了独立。
之后,美国逐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艰苦的内战、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时期。
如今,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超级大国。
政治美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由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组成。
美国的总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其它重要政治职位包括国务卿、众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等。
美国的政治体系强调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和司法。
除了国家政府外,各个州和地方政府也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例如,州政府负责管理其内部的基础设施、教育、警力等方面的事务。
经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市场经济体系。
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1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总GDP的近四分之一。
美国的经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其中,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硅谷和纽约市的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力。
美国的贸易额也非常高,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
文化美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文化之一,其核心价值包括自由、民主和平等。
美国拥有世界最顶尖的大学、艺术机构和博物馆,其中包括哈佛大学、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等。
美国的音乐和电影产业也非常有名,好莱坞电影更是成为了世界的一张名片。
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和自由,热爱户外运动和旅游。
他们吃的食物和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都各具特色,如热狗、汉堡包、冰淇淋、棒球等。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
英美概况教程知识点总结英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英美的概况对于拓展视野、增进知识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英美概况进行详细总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英国概况1. 地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西部,东临英吉利海峡,北面是北海,西北面是爱尔兰海,东北面是北大西洋。
英国主要由大不列颠岛和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岛屿组成。
2. 政治体制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则是政府首脑。
3. 经济发展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金融、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化工、制药等产业发达,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
4. 文化英国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学、音乐、艺术、体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如莎士比亚、贝多芬、莫扎特等都是国际知名的文化巨匠。
二、美国概况1. 地理位置美国位于北美洲的中心地带,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面和加拿大相邻,南面与墨西哥相接。
2. 政治体制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国家元首是总统,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 经济发展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工业、农业、科技、金融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4. 文化美国是世界文化强国,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时尚等文化产业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文艺活动也具有世界性影响力。
三、英美概况对比1. 政治体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女王,政治体制稳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国家元首是总统,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 经济发展英国虽然是世界经济体,但经济规模和实力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尤其在科技、金融等方面美国更为发达。
3. 文化影响英国和美国在文化领域都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但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对全球的影响力更广泛。
四、学习英美概况的重要性1. 拓展视野了解英美的概况可以帮助人们拓展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增强对世界的认识。
《英美概况教案》PPT课件目录•英美国家概述•英国概况•美国概况•英美教育体制比较•英美旅游资源推荐•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PART01英美国家概述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
自然环境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美国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历史发展英国历史悠久,经历了罗马入侵、中世纪封建制度、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重要时期;美国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迅速,经历了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关键事件。
文化传承英国文化以绅士文化、下午茶文化、皇家文化等为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国文化以自由、民主、创新为核心,融合了世界多元文化。
政治制度及特点政治制度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为女王,政府首脑为首相;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均为总统。
政治特点英国政治稳定,政府更迭较少,政策制定和执行相对缓慢;美国政治竞争激烈,政府更迭频繁,政策制定和执行迅速。
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经济实力英国和美国均为世界经济强国,拥有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英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制造业和金融业也较为发达;美国经济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农业也占据重要地位。
PART02英国概况公元前55年与54年,罗马将军朱利叶斯·凯撒两次率军入侵不列颠,虽未成功,但对不列颠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入侵与不列颠的崛起5-6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欧洲大陆迁徙至不列颠,逐渐形成了英格兰的雏形。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迁徙与定居1066年,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征服英格兰,建立了诺曼王朝,并引入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诺曼征服与封建制度的建立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Why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 donkey as the dispute over”? _ U.S. answer: 1, What is “like a donkey dispute”:
“donkey” is a pin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Elephant” is a pin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Once every four years,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also known as “donkey as the dispute over” or “like a donkey race.”
2, “as the donkey dispute,” the origin of: respectively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 elephant and donkey as a symbol of their own, from the German American political cartoonist Thomas Nast’s satirical cartoons •. Democratic donkey and the first linking Jackson campaign in 1828 is the seventh U.S. president. At that time, opponents criticize him as “stupid donkey.” In 1870, Nast drew a donkey posted on the “Harper’s Weekly,” At that time, ironically,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a civil war against the Democrats. This cartoon has deepened people’s minds “that the Democratic donkey,” impression. Although the first donkey stupid stupid brain, as Democrats were clever and brave animals. 1880, the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 start on behalf of the donkey as a party animal. 1874, Nast in “Harper’s Weekly,” a painting of an elephant fall, use it on behalf of Republican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ruling party of President Grant’s Republican voters. In the same year, Republicans in Congress defeated in the mid-term elections, Nast also drew a trapped elephant to be ironic. Followed by other cartoonists have used an elephant to represent the Republican Party.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been derided as large, flashy, conservative ignorance of the elephant in the Republican view, it is representative of dignity, strength and wisdom. Finally, the Republican elephant to simpl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ir animals.
摘要:为什么美国大选称为“驴象之争”? 问题: 为什么美国大选称为“驴象之争”?
回答: 1,什么是“驴象之争”:
“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又称为“驴象之争”或“驴象赛跑”。
2,“驴象之争”的起源: 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以驴和象作为自己的象征,源于德裔美国政治漫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的讽刺漫画。 民主党最早和驴子扯在一起是1828年杰克逊竞选美国第七任总统。当时对手批评他是“笨驴”。1870年,纳斯特画了一头驴登在《哈泼斯周刊》上,以讽刺当时北部反对内战的民主党人。这幅漫画加深了人们头脑中“民主党即驴子”的印象。驴子虽然笨头笨脑,却被民主党人视为既聪明又勇敢的动物。 1880年,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开始以驴子作为党的代表动物。 1874年,纳斯特在《哈泼斯周刊》上画了一幅摔倒的大象,用它代表不满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的共和党选民。同年,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大败,纳斯特又画了一幅受困的大象予以讽刺。随后其他漫画家也纷纷用大象来代表共和党。被民主党讥讽为大而无当、华而不实、保守愚昧的大象,在共和党人看来,代表的却是尊严、力量和智慧。最后,共和党索性把大象作为自己的代表
三、政党政治与总统选举 两党制与总统选举 在近现代政党的历史上,美国的政党因其独特性而独树一帜。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现政权在政党之间转移的国家,而且其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与每4年一次的总统竞选紧密联系在一起。简言之,美国总统的竞选造就了美国的政党,美国的政党为总统竞选服务,直到现在,仍旧如此。 美国的立国者在独立战争和制定宪法的时候,都反对政党活动。但随着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开始,围绕着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还是反对建立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统治精英中出现了分歧。以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代表的一批人,赞成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自称―联邦党人‖,自此一个松散的组织―联邦党‖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现了。 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由于反对不把人权法案列入宪法中,并且反对总统可以毫无限制地连选连任,他不是一个联邦主义者。在关于民主和集权、对待法国大革命、以及政府的性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的观点完全相反。1793年他辞去了国务卿的职务。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及以后的4年里,杰斐逊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民主共和党‖,它是美国现在民主党的前身。 反对党、第三党与总统选举 自从1828年和1854年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成立,美国的政治舞台上基本上就是这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第三党候选人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诉求才能在两大党角逐的局面下拉到选票,所以第三党的诉求往往注重于两大党忽视了的人群,这样的人群经常是处于保守派和自由派分歧之间的两个极端,是两大党在趋同争取中间选票的时候,无暇顾及的人群,或者是远离主流的声音较小的弱势人群。 美国的选举团制度,在客观上抑制了第三党的出现。赢者通吃的原则意味着,只有在一个州赢得了多数的选民投票,才可取得这个州的选举胜利。对于第三党来说,即使在全国有为数不少的支持者,但只要在各州的选举中没有赢得多数,就不可能赢得任何一个州的选举胜利。 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第三党的出现,并不是这个党可能取得大选的胜利,而是为美国选民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两者之外,提供了第三种选择的可能,分散了民主党或共和党的选票,从而间接地左右了大选的结果。第三党的不时显现,也在警示两大党,不能忽略边缘区域的选民的利益和诉求,促使有可能执政的大党的政策尽可能覆盖广大选民的诉求和利益,保持执政上的连续性、广泛性、中庸温和,以回应社会的多元化现实。 四、金钱、利益集团与总统选举 在美国,有人称―金钱是政治的乳汁‖,而总统竞选更是一项―花钱如流水‖的政治活动,建立与维持竞选班子,印发竞选材料,组织竞选集会,参加电视辩论以及投放广告等等,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可以说,能否筹到足够的经费是对候选人的一个严峻考验,直接关系到其能否维持自己的竞选。美国前众议院议长奥尼尔在解释金钱和选举的关系时讲得直截了当,―任何竞选都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金钱,其它三项都可以忘掉。‖ 与选民接触,筹集资金,是竞选期间总统候选人的主要任务。总统候选人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个人捐款,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及其他公共机构向候选人提供的资金,候选人自身的储蓄存款以及银行贷款等其他资金来源。在众多筹款方式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捐款和集会筹款,总统候选人竞选资金的绝大部分来自于这两种方式。 就个人捐款而言,参加捐款的人数最能体现候选人在选民中的受欢迎程度,是其选情的晴雨表。举行筹款集会时,参加这种集会的人往往需要购买高价门票,或者花大价钱购买根本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候选人在这种场合往往更能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 政治募款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金钱与权力勾结的危险。自从六十年代电视用于竞选宣传,电视作为一种竞选媒介上升到第一位,竞选费用飞速上升,这种危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1971年,国会通过了联邦竞选法案,从募款和用款两个方向对竞选财政作出了重要规定。1974年,由于水门事件中暴露的竞选财政弊端,国会通过了联邦竞选法修正案。1976年又通过了新的修正案。根据1974年修正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联邦选举委员会这一独立机构,由其发挥与竞选财务监督有关的一切功能,包括管理公共竞选资金的分配、实施相关财务法律,并监督相关机构和个人的竞选资金披露情况,对于不按照规定申报和披露竞选资金的行为加以惩戒。 从美国选举程序的技术上说,金钱的作用主要是在政党诉求倾向上表现出来,在提名和竞选中表现出来。而到实质性的投票阶段,一人一票,亿万富翁和街头的无家可归者都是一人一票。 近年来,美国总统竞选的费用不断刷新纪录。1980年的总统竞选耗费资金仅为1.62亿美元,到1988年翻了一番,达到3.24亿美元。到了2000年,竞选费用总额猛涨到5.29亿美元,而2004年再创新高,达到8.81亿美元,其中两党候选人布什和克里两人筹到的竞选费用总额就超过了5亿美元。 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前主席托纳曾表示,2008年的大选将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花费最多的一次选举。他认为,有意参加角逐的候选人必须在2007年底前至少筹款1亿美元,才有可能被―认真对待‖。据托纳估计,到2008年11月投票日那天,两党总统候选人每人将花费5亿美元。 美国人竞争公职(不只是总统选举)的代价是否太昂贵了?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教授里查德·斯克尔在《现代美国政治竞选活动》一书中提供的数据,以同样是大选年的1992年为例,美国人全年花费在健康和美容用品方面的钱大约是花费在选举政府官员上的4倍。他们花费在从墨西哥进口麻辣调料上的钱比候选人花在竞选美国总统上的钱还要多。他们花费在冷冻华夫饼、烘薄饼、法式吐司上的钱与总统候选人筹集的经费一样多,但比后者花费的金额要大得多。美国最大的烟草公司菲利普·莫利斯公司花费在烟草广告上的钱与美国人花费在选举活动上的钱大体持平。美国政府的广告支出比参加1996年总统初选的所有候选人的广告支出还要多,比它提供给参加总统大选的三位主要候选人的政府经费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