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油材料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吸油绳工作原理
吸油绳是一种能够有效清除水体表面浮油的工具。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吸油绳浸入水中后,能够迅速吸附水面浮油,将浮油从水中分离出来。
吸油绳的材料有多种,常见的材料包括聚酯纤维、聚丙烯等。
吸油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表面张力的原理来吸附浮油。
当吸油绳浸入水中后,水面上的浮油会被吸附在吸油绳的表面上,并形成一个薄膜。
由于浮油与水的表面张力不同,因此浮油会在吸油绳表面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薄膜。
随着薄膜的增厚,浮油会逐渐被吸油绳完全吸附。
吸油绳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吸油绳浸入水中,等待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拔出即可。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更换吸油绳,避免吸附过多的浮油导致绳子破裂。
同时,吸油绳还需要经常清洗和消毒,保证其清洁卫生。
- 1 -。
szorb工艺技术SZORB是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也被称为超级吸油剂。
它是由无机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有着极高的吸油性能和吸附能力。
SZORB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环保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SZORB工艺技术主要应用于油污水处理、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离等方面。
油污水处理是SZORB工艺技术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油田开采和石化等行业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处理周期长、处理费用高、废水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而SZORB工艺技术通过其高效的吸油性能,能够将废水中的油污快速吸附,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
同时,SZORB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和再生性,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和降低了处理成本。
除了废水处理外,SZORB工艺技术还可应用于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油泄漏事故往往会带来环境生态的破坏和经济损失。
传统的处理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处理效果有限。
而SZORB工艺技术通过其极强的吸油性能,能够快速吸附泄漏的油污,避免了油污的扩散和蔓延,从而保护了环境的安全和生态的完整性。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废水中的油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传统的油水分离设备通常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差,而SZORB工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SZORB材料具有较大的吸油容量和高吸油速度,可以将废水中的油污快速吸附,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
与传统设备相比,SZORB工艺技术具有体积小、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效果。
总之,SZORB工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在油污水处理、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通过其高吸油能力和吸油速度,能够快速有效地吸附油污,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同时,SZORB材料具有耐油性和再生性等优点,能够反复使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推广,SZORB工艺技术将会在环保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石墨吸油值1. 什么是石墨吸油值石墨吸油值是指石墨材料对液体油污的吸附能力。
石墨具有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吸附油污,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
石墨吸油值是评价石墨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 石墨吸油值的测试方法2.1 体积法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石墨吸油值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定质量的石墨样品。
2.将石墨样品置于一容器中,容器上方加注一定量的待测液体油污。
3.让石墨样品与液体油污接触一段时间后,取出石墨样品,用纸巾或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
4.测量石墨样品的质量变化,即可得到吸附的油污质量。
5.根据吸附的油污质量和石墨样品的质量,计算出石墨的吸油值。
2.2 表观密度法表观密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石墨吸油值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定质量的石墨样品。
2.测量石墨样品的体积,并计算出石墨样品的密度。
3.将石墨样品置于一容器中,容器上方加注一定量的待测液体油污。
4.让石墨样品与液体油污接触一段时间后,取出石墨样品,用纸巾或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
5.测量石墨样品的体积变化,即可得到吸附的油污体积。
6.根据吸附的油污体积和石墨样品的密度,计算出石墨的吸油值。
3. 石墨吸油值的影响因素石墨吸油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石墨材料的孔隙结构石墨的吸油值与其孔隙结构有关。
石墨材料的孔隙结构越发达,孔隙大小适中,表面积越大,其吸油值越高。
3.2 石墨材料的比表面积石墨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油值越高。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石墨材料的表面积,一般用平方米/克表示。
3.3 石墨材料的孔径分布石墨材料的孔径分布对其吸油值也有影响。
孔径分布越均匀,孔径范围越广,石墨的吸油值越高。
3.4 待测液体油污的性质待测液体油污的性质也会影响石墨的吸油值。
不同性质的液体油污在石墨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石墨的吸油值不同。
4. 石墨吸油值的应用石墨吸油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石墨材料在油污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碳材料吸油值
碳材料的吸油值通常是指其吸附油品的能力,也称为油吸附量或吸油性能。
吸油值是衡量材料对液体油品吸附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通过实验测量得出。
具体数值根据材料种类、制备方法和实验条件等因素而异。
一些常见的碳材料如活性炭、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吸油值。
吸油值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以及化学性质等因素。
一般来说,比表面积越大,孔隙越多且分布合理的碳材料,其吸油值越高。
吸油值是根据实验方法和标准来测量的,通常使用已知量的油品与待测试的碳材料接触一段时间后,测量油品被吸附的质量或体积。
具体的实验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标准,例如ASTM D2862-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需要注意的是,碳材料的吸油值可能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处理方式、油品的类型和浓度、温度、湿度等。
因此,在比较和评估碳材料的吸油性能时,要确保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并参考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标准。
另外,不同类型的油品对碳材料的吸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
具体要考虑实际应用中涉及的油品种类和性质。
泛油路面处治措施引言泛油是指路面上出现的由车辆漏油、洒油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油脂污染。
这种污染会增加行车风险,降低路面的抓地力,并且对环境有害。
因此,采取适当的泛油路面处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泛油路面处治措施。
1. 清洗清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泛油路面处治措施。
通过清洗,可以将路面上的油污彻底清除,恢复路面的抓地力。
清洗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或专用的清洗剂来实施。
通常情况下,清洗剂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能够快速分解油污。
清洗时,可以选择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或者通过洗车机进行清洗。
清洗的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每天进行清洗,以免油污沉积太久更加难以清除。
2. 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防止泛油的设备。
油水分离器通过分离油污和水,避免油污进入下水道或排放到环境中。
油水分离器通常安装在地下室或地面下,通过重力作用将油和水分离,然后将水排放到下水道中。
油污则会收集在分离器的底部,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
3. 使用吸油材料吸油材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泛油处治措施。
吸油材料通常是由多孔材料制成,可以吸附并固定油污。
在出现泛油的地方,可以使用吸油材料进行覆盖,将油污吸附并固定在上面,避免扩散到其他地方。
吸油材料也可用于清洁车辆上的油污,保持车辆清洁。
使用吸油材料时,需要定期更换,以确保其吸油性能。
4. 路面修复在泛油路面处理中,路面的修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果泛油造成了路面损坏,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一种常见的修复方法是填补路面的裂缝和坑洞。
可以使用特殊的填充材料来填补路面的损坏部分,以恢复路面的平整度和抓地力。
路面修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因此最好由专业的维修队伍进行操作。
5. 预防措施除了上述的泛油路面处治措施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尽量减少泛油的发生。
其中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不会漏油或洒油。
另外,加强对司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油品使用管理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本技术涉及环保材料,特别是一种防静电吸油棉,所述吸油棉由芯棉、隔离层和吸附层组成,所述芯棉内植入有导电体,所述隔离层包覆所述芯棉,所述吸附层包覆所述隔离层,所述吸附层由超双亲性材料制成,所述超双亲性材料为一种纳米级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含有规则排列的亲水性聚合物链段和亲油性聚合物链段所组成的纳米级空间,可以将微小的粒子包裹在其中。
本技术的吸油棉具有防静电功能,且兼具吸油和吸水的双重功效。
权利要求书1.一种防静电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由芯棉(3)、隔离层(2)和吸附层(1)组成,所述芯棉内植入有导电体,所述隔离层(2)包覆所述芯棉(3),所述吸附层(1)包覆所述隔离层(2),所述吸附层(1)由超双亲性材料制成,所述超双亲性材料为一种纳米级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含有规则排列的亲水性聚合物链段和亲油性聚合物链段所组成的纳米级空间,用于将微小的粒子包裹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导电线或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线或导电纤维以针刺方式植入所述芯棉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在所述芯棉上来回绕行分布,其针刺点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棉为一道棉短绒、二道棉短绒、再生棉、开花棉或开松棉芯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静电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2)为热粘合在芯棉(3)上的PE防漏层。
技术说明书防静电吸油棉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环保材料,特别是一种防静电吸油棉。
背景技术目前在加油站、油库等场所,油品跑冒滴漏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普遍采用沙子、石灰来吸油,尚无吸油产品专门用于加油站、油库,主要是由于其防静电性能不满足0级区域使用要求,市场上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静电吸油产品主要为聚丙稀类,存在以下不足:1)后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2)吸油率较低(吸油率是指吸油材料吸油后,所吸油的重量是自身吸油前原重量的倍数);3)其防静电性能达到静电耗散性要求,而中石化防静电相关规定要求产品达到导静电性能。
吸油棉执行标准
吸油棉是一种常用于化妆卸妆的化妆工具,其执行标准为:
1. 材料:吸油棉应该使用无菌化纤或木浆等材料制成。
2. 外观:吸油棉应该干燥、洁净,无明显毛刺、异物等。
3. 吸油性能:吸油棉应该具有较好的油脂吸附能力,可根据需要加强吸油能力。
4. 不含有害物质:吸油棉应该不含有害物质,如甲醛、有机污染物等。
5. 生产过程:吸油棉应该在卫生、无菌环境下生产,保障其无菌化。
6. 标识:吸油棉上应该标有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家等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
以上为吸油棉的一般执行标准,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有些差异。
1 吸油性能
作为吸油材料,其应当具有相当的吸油性能,同时应当拒水,以达到材料含油多含水少,最大限度吸油的性能,同时,若是应用于海面的油污染,拒水性能同样应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吸油材料的吸油原理:吸油材料可分成天然和化学合成两大类。
天然的吸油材料主要有黏土、无定形二氧化硅、木棉纤维和纸浆纤维等。
这类吸油材料依靠的是材料自身的孔隙,利用毛细管原理吸收油。
其优点是原料丰富、价格低、使用安全,但吸油量较小,往往吸油的同时也吸水,受压时油会再渗漏出来。
化学合成类吸油材料又可分成有机聚合物纤维、凝胶型和高吸油性树脂3 种, 其中以有机聚合物纤维吸油材料在市场销售量中所占的份额最大。
它主要包括聚丙烯、聚氨酯泡沫、烷基乙烯聚合物等。
它是利用自身具有疏水亲油的特征和聚合物分子间的空隙包藏吸油。
优点是吸油速度快,吸油率较高,整体性好,方便使用及 回收。
吸油材料就吸油性能方面应具有以下特点:
1.1 含油量要大,吸收的油料尽可能多
1.1.1 饱和吸油倍率和饱和吸油量测试
将一定量的吸油材料均匀填充于辅助测试网筛,将其投入到被吸油品中。
待吸油材料吸油饱和后,用镊子将网筛从油品中取出,自然滴油60s 后称重。
另外对辅助测试网筛的吸油量做空白对照试验,方法同前。
根据吸油材料吸油前后称重差值计算饱和吸油率(Q )和饱和吸油量(q )。
%1003
321⨯--=M M M M Q [1] 321M M M q --= [2]
式中:M1为测试网筛及吸油材料吸油后质量(g );M2为测试网筛空白对照吸
油后质量(g );M3为吸油材料的质量(g )。
1.1.2 含水率和含油率测试
样品整理后称重, 再分别将整理后样品放入装有3.5% 的盐水和工业混合油中,2min 后, 分别取出再称重, 算出含水率和含油率, 见公式[3]:
%100a
a -
b ⨯=含油(水)率 [3] 式中: a —放入3.5%的盐水或工业混合油前的重量;
B —放入3.5%的盐水或工业混合油后取出的重量。
1.1.3 沉底观察实验
在进行实验1.1.2时,同时可以进行沉底观察实验,观察样品在装有3.5% 的盐水和工业混合油中是否沉底。
放到3.5%的盐水中和工业混合油中均发生沉底, 表明它即吸油又吸水。
放到水中易下沉,吸水后再上浮吸油,因天然纤维素针刺非织造布的吸液空间已被水占满,只能吸收少量的油;放到3.5% 的盐水中,只浮在表面,不沉底, 吸水率明显下降; 而放到工业混合油中,迅速沉底,吸油率略有下降,这样整理后的产品放入水中后, 浮在表面,起到吸附油污的作用。
1.2 吸油速率要快
吸油速率测试
等大小吸油片并称重,然后用镊子夹住吸油片迅速浸入在一定温度下的油中并每隔一定时间采用吊角法将其取出, 自然垂滴60s 待表面油沥尽后, 再放入已
称过重量的烧杯中
称重。
根据材料吸油前、后重量的差值计算吸油率。
1.3 吸油材料要具有吸油选择性
吸油的选择性指吸油材料饱和吸油率与吸水率的比值,饱和吸油量高吸水率小的吸油材料的吸油选择性好,
B
A 吸油选择性 [5] 式中:A —饱和吸油率;
B —吸水率。
1.6 保油性能
保油性能是指吸油材料吸收了油之后,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保油性能如何。
保油性好的吸油材料不易漏油,保油性差的吸油材料吸油后又会重新漏油。
2 吸油材料的吸水性能
吸油材料的吸水时会导致自身的吸收了水后下沉,导致是的吸油效果变差,同时吸收的水过多,会使得油料吸收量变小,效果变差,所以材料的据水性能应该好。
拒水性能可以通过含水量来测试,与实现1.1.2相同。
1.取一块A4大小的布样,称量,质量记录为m 1 。
2.用100mL (以上)异丙醇浸泡布样10分钟,期间不停地用玻璃棒搅拌布样。
3.用镊子把布样取出,平铺在托盘内,放入干燥箱,温度控制在105℃±3℃,干燥20分钟,取出布样称量,再把布样放入干燥箱,同样条件下干燥10分钟,取出再称量,直到与上一次称量的质量差异在0.0005克内,质量记录为m 2 。
4.上油率(%)=[(m 1-m 2)/m 1 ]×100%
讨论:参考国标6504
1.取样不得低于50克,取一块A4大小的样,一般只有1~2克,可能结果误差会比较大。
每次测1个样品,没有平衡结果不准确。
2.用这种方法可能测出来结果的可能会包含布样的水分含量。
3.异丙醇用量,浸没布样就可以了,不知道用量多少会不会影响到结果。
4.用磁力搅拌器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