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袁世凯——简介和历史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34
袁世凯,一个带着中国经历世纪转折点的政治人物,一个有人说他是“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也有人骂他是“窃国大盗”,无论过去还是当代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袁世凯?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界对袁世凯的三种评价1、梁启超认为袁世凯“以个人利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说袁世凯以虚荣为性命,靠谎言和权术进行统治。
同时袁世凯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国中极恶之极恶和最糟糕的统治者”。
2、中科院历史研究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系列研究,最后给他的评价是“冲击了封建制度,以卓越的远识将中国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潮流合拍,所以功大于过矣”。
3、写了大量关于北洋人物著作的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他是一个完全可以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通过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可以看出,对袁世凯,学界有“否定论,功过论,和肯定论三种。
或许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或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袁世凯有着不同的评价。
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说他们的评论对不对,只能说袁世凯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学界对于他有任何评价都不足为奇。
二、其次,我谈谈自己如何评价袁世凯;袁世凯作为一个经历时代转角和身披多件衣服的人,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争议,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政治家却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的诱惑,这是他的悲哀之处。
但是他毕竟为中国的近代化有过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能一刀切。
所以我的评价方法是,“不论功过,不说好坏,辩证史实,就事论事,只说对错”1、辩证史实,正确看待:(1)对于袁世凯负面影响的一大事件就是“戊戌告密”,现代考证袁世凯是在政变发生后为自保才告密的,并非事前告密。
但是他毕竟使事件扩大了。
(2)签订二十一条,这上边袁世凯也尽力减轻了中国的损失,并且没有全部接受。
但是,他毕竟让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损害。
这两件事是相对争议比较大的,辩证史实,历史对袁世凯虽然有点冤枉,但他必须对那些事承担主要责任。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来浅谈一下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袁世凯的功绩不可忽视。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他起到了较为重要的统一中国的作用。
他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参与了多场反清起义。
当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在广州宣布退位,使得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
随后,他组织了中国的第一届临时政府,并担任临时大总统一职。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统一整个中国,以结束各省割据的现象。
袁世凯还积极推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现代化,使得中国朝着近代化的道路迈进。
袁世凯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列强进行了外交斗争,争取到了一定的主权。
他成功地维持了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赢得了一定的尊重和世界上大国的对待。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中国成功地参与了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战威胁。
袁世凯的不少过失和不对之处也不容忽视。
他在执政时期对民主和宪政的追求不够坚定,常常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
他试图通过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政权来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但这种封建专制主义的做法令人不满。
袁世凯还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些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一己之手,导致了政治权力的滥用和不公平。
这使得社会上各阶层的不满和矛盾加剧。
袁世凯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的国内割据问题、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的加剧,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袁世凯往往采取了某些妥协和妥协的做法,以维护自己或中国的整体权益。
这种妥协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不信任,使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
袁世凯是一位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的政治家。
他在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的政见和政策也存在不足之处。
他在中国的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使他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和取舍的决策。
2018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历史人物--袁世凯:生平事迹及功过评价袁世凯简介:(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传统上认为他的本质是反动、落后的,并且是图谋复辟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袁世凯生平事迹: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袁世凯资料公正评价袁世凯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
史学家们大都会同意,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
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
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
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废除科举,实行新的教育制度。
促使朝廷当机立断,在1905年开始永远废除科举的就是袁世凯和张之洞。
而兴办学堂最多的也是他所管辖的直隶(今河北省)。
他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吸取过往改革受制于原有官吏而失败的教训,非常重视“开官智”,把现有官吏的重新培训摆在突出地位。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方面,直隶也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首次地方选举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选举。
这是他努力推行的地方自治运动的成果之一。
义和团事件后,规定中国不准在天津地区驻军,精明的袁世凯训练三千警察进驻这个地区,维护了主权和地方治安。
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会治安,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在经济领域,发展工商企业也用力很勤,成绩显著;有的项目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人今天仍热情传颂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功绩,但往往不了解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用中国人和中国资金修建等等主要是袁世凯的功劳。
一位美籍华人史家说:“它(京张铁路)是由袁发起、提出和取得的惊人成就。
”以往史学家认为袁世凯是被政治错误埋葬的。
但即使在政治领域,也有许多事件是值得推敲的。
一是袁世凯的称帝问题。
他的称帝是君主立宪,是有别于封建的帝制的。
他是参考了当时比较强大的英日等国的国体。
二是签订21条。
随着日本等国一些档案的解密和观看袁世凯签订21条的手迹及签订21条前后他的言行,袁世凯在此事件中是没有大错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唯一能作的,也就是用艰苦的谈判,来换取一些对自己国家有利的条件。
百年窃国大盗的罪名袁世凯是何许人也?在中国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十岁顽童,恐怕大都知道袁世凯。
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还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的小人等等。
为何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人。
历史极为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框框来简单地评其一生是非功过,也不能仅仅简单地根据他的动机如何,而应该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而定,我们只有事实求是地对历史人物从事活动的事实活动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到或者基本上得到符合实际的论断。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中华帝国的皇帝,也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还担任过大清帝国的首相、朝鲜王朝的总督。
他至今被自己的中国同胞骂作卖国贼与窃国大盗,虽然他也曾为中国立下了“几乎被健忘的中国人忘却了的”伟大功绩。
袁世凯被中国人骂了快100年了,在此我不想骂他,只想谈谈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
要公正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作到客观,这对一百年来一直具有革命造反思想的中国人来说确实不易。
但历史就是历史,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你可以掩盖它,不让人们知道,但却无法抹杀它的曾经存在,让所有人都不知道。
袁世凯出生在书香门第世代官宦的大家族,少年聪颖好学,性格刚毅,好武学。
青年从戎,胸有大志,他曾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随军入朝,锋芒初露,奠定了他的军事基础。
寻求自强之道,小站练兵,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保境安民,创建警察部队。
他是推行新政的有力人物,力废科举,大办学校,创办中国近代公、检、法体系,创办商会,发展实业,加强金融管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顺应潮流,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0、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课程标准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2、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过程1、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河南项城人。
甲午战争后,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武装力量(新建陆军),逐渐为清廷所倚重,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bǎi)阖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任清朝內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把北洋军发展为以袁世凯为头目的军阀集团。
2、北洋军阀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买办的军事政治集团。
是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对内镇压革命,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投降卖国。
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如: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作霖等。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1912年——1916年为袁世凯统治时期,是统一的统治时期;1916年——1928年为军阀割据时期,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或北洋政府)的支配。
(注: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6年袁世凯去世;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二、袁世凯独裁统治通过以下手段,袁世凯逐步建立起以北洋军阀为核心的独裁专制统治。
1. 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安插亲信控制内阁要害部门;迫使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建立了完全听命与他的新内阁。
制造“宋案”: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组织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利,不久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袁世凯在上海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为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