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变暖问题调查报告

气候变暖问题调查报告

气候变暖问题调查报告
气候变暖问题调查报告

气候变暖问题调查报告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与之相关,首先会让人想到便是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现象。从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摄氏度,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1.1—6.4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全球变暖的步伐,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严峻。

全球变暖世界各地灾难频发

2005年7月,印度孟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死亡一千多人,灾民达二千多万。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世界最大的湖泊一—乍得湖,却已经因缺乏降水而干涸。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导致了大尺度很大的空间尺度上的干旱、暴雨这种分布的失控、不均匀,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密切的关系。”

对人类而言,全球变暖早已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已经在真真切切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洪灾频发,而另一些地区却持续干旱。

秦大河:“可以看到的话,这个整个风暴的路径在南北半球都向两极来偏动,这种情况就要造成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会出现干旱,而且它风场朝北面和朝南面偏的时候,在高纬地区的降水也会增加。”

很多国家近些年来自然灾害成倍增加,原因正是全球变暖,其中,俄罗斯由于永久冻结带融化,其北部地区的形势已极为严峻。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让人们头痛不已,然而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飓风的肆虐,全球变暖使得海洋变暖,从而大大提高了引发更加强大风暴的机会。

秦大河:“那么最近完成的政府间气侯变化专业委员会,这批专家得出的结论也认为在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时候,那么这种强风暴它的这个强度和频率都会增加。”

2005年夏,丹尼斯飓风袭击美国,而后,卡特里娜飓风又袭击了佛罗里达州,使得很多人在那场灾难中丧生,并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秦大河:“整个来说还是一种能量的增加,海洋能量的增加,那么它的热交换导致了气旋的强度大大增加,所以台风的强度变大了,所以破坏力就变大了,那么它与全球变暖能量的增加和能量的释放是有密切的联系的。”

随着气候的变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原本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俄罗斯,由于冬天越来越暖和,连北极熊都改变了过冬的方式, 2006年12月莫斯科动物园一头北极熊不再冬眠。

秦大河:“全球气候系统变暖在生态系统里面的话,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的损失。”

珊瑚虫曾遍布全球,但由于全球变暖和其他因素,很多地方的珊瑚虫都像这样死亡了,而所有依赖珊瑚虫生存的鱼类,也都面临着威胁。事实上,同样的状况在世界各地已经相当普遍。全球变暖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了,它还会制造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前几年,有部美国好莱坞大片《后天》流行一时,影片用直观的画面告诉人们,全球变暖究竟会给人

类留下什么样的恶果?为了避免影片中的一幕幕变成现实,现在美国人又在做出什么努力呢?

中央电视台驻纽约记者站记者杨福庆:“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之首。近年来,飓风、龙卷风、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切身体会到全球变暖的后果。因此,他们呼吁美国政府在降耗减排方面采取更积极行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温度的升高,两极冰盖融化和科学界越来越多关于全球变暖后果的共识。”

杨福庆:“我想现在美国人认为他们(美国政府)在逃避,你认为政府应该在更多城市推进遏制变暖的政策吗?”

纽约市民:“当然、当然,这事关国家安危。”

纽约市民:“我认为减少排放是一个好主意,提高排放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人提出的在特定时间提高特定车辆进入城市的费用那也是个好主意。”

地球冰川融化将危及全球10亿人口的生存

当全球气温逐步升高的时候,首当其冲遭遇生存危机的,还不是人类,而是遍布于地球两极和高海拔山地的冰川。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而冰川消融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又使海洋和陆地吸收了更多的热量,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气温升高。如此的恶性循环,让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断加重。

2007年—2008年恰逢第四个国际极地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与之相呼应,正是要强调气候改变对极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后果。而事实上,在南北极,很多曾经蔚为壮观的冰川已经岌岌可危。

冰川消融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不幸的是,除了南北极,世界各地的冰川也都有着同样的遭遇。各地冰川状况:10年内,乞力马扎罗山上将不会再有冰雪;15年内,冰河国家公园的冰川将成为历史;哥伦比亚冰川也在逐年缩小。

秦大河:“最新的一些资料已经表明,由于这个全球气候系统变暖冰雪圈整体处于一个退化的过程当中。”

北极冰架裂开、永冻土上的楼房倒塌等等种种现象表明,地球已经敲响了警钟。

秦大河:“北极夏天冰层变薄比以前薄了,有的资料表明它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

减薄了40厘米,减薄了40%,还有一种模式到2080年北冰洋夏天就没冰了,还有这种可能性。”

在北极,树木东倒西歪很常见,原因并不是风造成的,而是由于树木扎根在冻土带,而冻土带融化了,所以它们就变得东倒西歪。建在冻土带上的房子,由于冻土带的融化而倒塌了。秦大河:“这都是气侯系统变暖多年冻土退化的一种表现,因为气侯系统变暖,所以这个多年冻土里面包含的地下冰它要损失一部分,所以地面会沉陷。”

2005年12月18日,英国媒体报道,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海洋生态学家们短短1个月就发现了4具北极熊尸体。经过详细考证和研究,他们震惊地发现:北极熊很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觅食而被淹死在途中的。.

秦大河:“随着高纬度地区南极和北极这种变暖,那么冰冻圈大规模退缩凡是以冰冻圈

赖以生存的各种生物的话,毫无疑问他们的生存会受到危机。这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生物多样性受损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更另人担忧的是,如果再不立即遏制冰川融化的势头,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有科学家根据测算,如果格陵兰分裂并且融化,,世界上最低的国家荷兰,几乎会全部被淹,在北京周围数千万人的家园也会被淹,还有更糟的,上海周边地带,也有4千万人口,还有从印度到孟加拉国,那个区域有6000万人口。

秦大河:“(如果)南北极的冰盖没了,海平面上升六、七十米是最少的数字,还有科学家认为会上升八、九十米。这个时候世界上沿海的城市将受到灭顶之灾。”

科学家的预计并不是耸人听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昨天发布《全球冰雪了望》也指出,如果现在的气候变暖模式持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地球冰川覆盖的范围将下降40%以上,由此导致的洪水、海平面上升、缺乏淡水等问题将影响到全球10多亿人的生存。人类现在站在了一场空前的考验面前,何去何从,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

中央电视台驻莫斯科记者站记者王溪:“2005年俄罗斯人经历了50年来最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而2006年持续的暖冬彻底打乱了俄罗斯棕熊们冬眠的习惯,在今年的5月底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百年罕见的高温天气,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出现的气候异常现象使俄罗斯的科学家们对全球变暖问题格外关注。此外,俄罗斯专家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俄罗斯的永冻土地带也逐渐开始解冻,而俄罗斯近一半以上的领土都处于永冻土地带上其城市建筑、各种设施,尤其是油气开采设施及其运输管道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气候变暖导致流行病肆虐

人类现在已经意识到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给环境带来的挑战。实际上,气候变化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始影响大家的生活,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报告:“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些疾病的流行与全球变暖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张建中:“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纬度地区

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出现了,对当地来讲是一个新的疾病,那么这些地方因为它的温度升高原来本来没有相关的媒介生物的地方,比如一些蚊虫出现了,所以给当地造成了突然的一种疾病的爆发流行。”

在世界很多城市,像肯尼亚的内罗毕和津巴布韦的哈拉雷等原来是没有蚊子的,可是现在随着天气变暖,蚊子在高纬度地区也能够很好的生存,越来越多的城市也都出现了蚊子。而且不仅仅是蚊子,很多其他令人不安的传染病携带源也扩张了它们的活动范围。

张建中:“每当平均温度升高1度相当于我们的温度就要向高纬度地区推进大约

400公里左右,就是比如说大家一直把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主要划定在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但是现在它的北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出现了30种新病毒,它们中的很多,比如“非典”,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还有很多抗药性的结核病毒。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曾被控制了的病毒,又卷土重来重新出现的病毒,非常棘手,比如禽流感和西尼罗河病毒。

张建中:“程度的变化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第一个来讲即便是在原来的流行区

因为温度增高可能造成了,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的周期变长,第二个就是一旦由于温度的增高使一些原来非疫区的地方变成了可以流行的区域的话,一旦引入一种新的疾病来讲对于一种没有任何免疫力抵抗力的人群来讲,它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都是比较高的。”

一度被人类降服的疾病,如今再度卷土重来,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报。尽管全球变暖是个极其复杂的现象,但人类从工业化时代以来,无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主动调整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才有可能减缓气温上升的势头。现在,欧洲各国也采取了不少新的办法。

中央电视台驻伦敦记者站首席记者杨真:“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众多的工业污染给环境和空气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其首都一度以雾都闻名于世,虽然近年来众多的工业行业已经转移到了海外,但是现代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给环境和空气再度造成了新的压力。在威尔士地区的北部山区永久雪线曾经在海拔810米的地方,然而由于气候变暖这一纪录早已成为了过去,而英国国家自然基金会预计由于无雪冬季越来越多到2080年的时候山上的积雪量有可能要降低80%。”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出台一系列环保措施

气候无国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专门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然而,国际上却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全球的环境造成了“威胁”。就在6.5环境日到来之际,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对此进行了反驳。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没有人说那些历史排放量多,人均排放量高,排放弹性系数大的那些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反而说历史排放量少,人均排放量低,排放弹性系数小的中国构成了主要威胁,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

马凯主任列举了三组数据: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低:从1950年到2002年,50多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9.33%;

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统计,中国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3.65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7%,为OECD国家的33%,世界平均排位第92位;

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从1990年到2004年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增长0.6%,但是中国仅仅增长0.38%。

马凯认为,中国不但构不上“环境威胁”,相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一支重要的积极力量。

马凯:“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7%,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

在诸多挑战面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约定下,6月4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马凯主任解释了《国家方案》颁布的重大意义和内容。

马凯:“一个是少排放;二是多吸收;三是再利用。”

少排放,就要节能;多吸收,就要植树造林;再利用就是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型经济。所以,节能减排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在2006年,全国却没能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

马凯:“要走出一条投入小、消耗少、能循环、可持续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是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

半小时观察:地球是大家的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冰雪消融、海面上涨的景观变化,它将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都知道,气候无国界,如果一场全球性的环境灾难来临,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难幸免。

这场危机考验着我们。如何应对?不仅国家要考虑,每个人也应该有行动。事实上,导致全球变暖的,不光是工厂,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消费和浪费,都在无意之中制造着温室气体,细水长流的自来水、忘了关的电灯、彻夜不停的空调,在能源琏条的另一端,它们就是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

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综述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综述 地理学院2009级2班 黄晴(2009100210) 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人类的工业、摩纳哥也等各种活动既排放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又改变着人类生活的环境,由此改变了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得吸收状况,从而破坏了气候的脆弱平衡,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在人类意识到之一严重的后果后,世界各国开展行动研究气候变暖的原因及防止气候变暖的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 英国科学家首先找到证据,证明全球在变暖。他们首先分析了赤道以南和以北从1850年到1985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南北两个半球的气温都大约上升了0.5摄氏度,其中尤以1920年到1940年和近几年升高的最为明显。80年代初的3年间里是南北两个半球最暖的年份。 2、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2.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及海陆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大气中物理及天气气候过程和现象的基本动力。全球气候地区差异、季节及年际变化不同,主要是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变化的结果。 2.2大气环流:由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导致地表大气的流动。 2.3地表状况:主要包括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洋流、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地表状况不同,大气温度也随之迥异。 2.4人类活动 2.4.1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温室效应”持续增强 2.4.2人口激增,森林锐减,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延期的生态功能急剧下降,大大增强了二氧化塘的“温室效应”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统一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1997年,作为《公约》的补充,《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东京签订。它与《公约》的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是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3.2我国采取的措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避免气候变化给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对策和措施: ①我国政府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②我国各部门初步建立了气候系统观测网络。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围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是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二是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三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陆地活动场所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料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油事件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四是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五是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地化循环,它支配着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动态及其反馈效应密切相关。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因此,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我们有以下措施: 一是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 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第2题,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第3题,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文献综述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文献综述 国土资源学院学科教学(地理)谢丽萍314045110006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笔者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期刊文献的阅读,重要从研究的尺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三个方面来对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目的进行归纳。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成为自1880 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同年,全球各地旱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空前关注。实际上,各国学者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些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暖上,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 1、研究的尺度 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从研究尺度上来说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类:第一,从全球尺度范围出发,论述整体气候发生的变化;第二,从区域尺度范围出发,具体论述某一区域较长一段时间内气候所发生的变化。如上海市近数十年的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一文中,主要论述了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加速进行,城市的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及城市建筑物密度的增长,使得上海市的城市气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为热岛效应显著,并从城区风速和湿度、雾日数和晴天日数、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等方面的变化对它进行了论述。 2、研究的对象 2.1以全球变暖的原因为研究对象 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研究,该类文章主要从地球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情况出发,认为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人为因素指人类通过对地球生物量、地面状况、大气成分所施加的影响造成下垫面的变化等。科学家也把这类因素称作影响气候变化的第四类因子,认为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是由第四类因子影响造成的,其中,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其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温室效应”持续增强、人口激增,森林锐减使得其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功能下降,增强了“温室效应”。 2.2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森林砍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等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它痕量气体浓度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极端天气增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第一,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敏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对农业影响是多方面的,使得一些农作物减产,进而引起农作物产品价格的波动;第二,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会引起洪灾、干旱等灾害;第三,对海产渔业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鱼种对气候的反映不同;第四,对地球动植物的影响。如森林和热带生物,它主要受制于气候中的两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1)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扩展资料 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

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 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 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 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2、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为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 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 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 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 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 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 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 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 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 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地表气温变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综合评述地表气温变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① 任国玉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提 要 对全球和中国地区平均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当前研究中需要加强的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气温 中国地区 全球或区域平均地表气温是描述气候系统状态的最常用变量之一。地表气温变化在本文特指仪器记录时期全球或区域平均的近地面年平均气温变化。 1 全球的变化 仪器记录时期的平均地表气温变化趋势是全球气候变化检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历来受到气候学家的重视。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自从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14~018℃,并认为其增暖速度很可能是过去1000年内所没有的;近50年全球变暖尤其明显,而且这种变暖可能主要是由大气中CO 2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1]。对于这些结论,科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就资料及其分析而言,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仪器记录时期近地面气温资料的代表性、近1000年左右古气候代用资料的可靠性、以及近地面和高空气温记录的差异性等几个方面。 从仪器记录时期近地面气温资料分析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a)全球许多区域缺乏观测,在20世纪中以前和海洋上尤其如此;(b)由于仪器变换、台站迁移、观测规范变化等引起的资料非均一性;(c由于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局地或区域性温度变化。Jones等[2,3]、Hansen等[4]和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5~8]在建立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序列时对这些问题多数均有所考虑,特别是对陆地上资料的非均一性问题,解决得也比较好。 但是,对于海洋上和早期记录的空缺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给予很好的解决,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度序列可能产生的影响更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无法得到代表大区域或全球平均的气温序列,对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研究也就很难得出坚实的结论。 2 中国的变化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国气候学家对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50~100年来中国地区平均地表气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发现,近百年或近50年来温度变化趋势与北半球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在时空变化的细节上又与全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年平均和冬季气温明显增暖,但夏季气温增暖不很显著,一些 — 3 — 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2001BA611B201)”资助。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全球气候变化概论

全球气候变化概论 全球气候变化含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碳交换。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 从全球来看,从1975年到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消耗了全世界所生产的大部分化石燃料,其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如到90年代初,美国累积排放量达到近1700亿吨,欧盟达到近1200亿吨,前苏联达到近110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美国是世界上头号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前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国家。但从人均排放量和累计排放量而言,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能效提高、节能、各种能源相对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趋势。几个国际著名能源机构--国际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根据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同情景,提出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可能趋势。到下一世纪中叶,发达国家仍将是大气中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主要责任者。当然,如果世界各国采取更加适合环境要求的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二氧化碳排放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引言 研究意义:本文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也同时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而能抛开一切认真切实的为后代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应犹疑。 研究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当下出现对气候变暖的质疑以及行为措施的犹豫,本文在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中提出两个主要观点,也同时在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时列举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实行动。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人为温室效应 具体内容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温室效应正是在探索研究气候变暖时由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次提出。尚且不再追究更早的关于温室效应的了解与研究,如今是2015年,从温室效应在被人类所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世纪。至于相关资料所记载的,第一次怀疑温室效应会发生的观测是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在1897年所做的,虽然当时没有引发大型的公众讨论,但据了解,1980年代已经明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又五载。而这35年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所经历的,正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高速时期。 在这一段时期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案层出不穷,形形式式,为之改变的人、为之提出质疑的人也是各种各样。 首先,时至今天,谈一下对于那些质疑全球变暖的观点。我认为其中也有很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1、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热情地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宣传二氧化碳如何影响气候,宣传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灾难,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在生活中采取具体的措施节约燃料,近距离外出时以步行、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在城市中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人汽车;节约用电以减少发电时的燃料消耗;甚至不忘记盖壶盖也可以在煮开水的过程中节约20%的燃料 3、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诸如风能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潮汐能等替代燃煤、燃油发电。 4、尽可能多地植树。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二氧化碳。虽然这部分二氧化碳在全球二氧化碳总量中所占比例极小,但是绿化毕竟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5、积极研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技术措施。如有的科学家提出,往海洋中抛洒铁屑可以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容量。 全球气候变暖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仅是原因之一。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或减少、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变化、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变化都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不论是那种因素造成的影响,其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并将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也是保护你自己。 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原因1、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就像温室大棚一样太阳将热量送到地球而反射散逸量减少,温度上升。 2、大量的能源转化,化学能、势能转化过程中产生了非自然的大量热能。 3、一些常规的自然能量的释放。地球的温度是变化的,总要有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反复过程,目前也处于上升过程。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危害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出现高温天气,并不意味着迈阿密的生活方式将向非洲看齐,但却的确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高温天气怎么会导致海平面上涨呢?原来气温过高会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极地冰盖不断融化,使海洋里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 如果沙滩被海水淹没,人们会失去很多乐趣。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像迈阿密这样的城市都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 科学家能测量出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带来的影响:科罗拉

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综述

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综述 李镜尧*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上海200062) 摘要:九十年代以来,大量观测和研究表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并同时导致其他一系列的全球变化问题。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碳循环也成为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笔者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有关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2)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管理;(3)河流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影响;(4)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在总结了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动态的同时,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碳循环;全球变化;人类活动 0 引言 气候变暖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热点和国际环境谈判的焦点[1]。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1906~2005年,地表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74℃[2];世界气象组织评估认为,2010年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比1961~1990年间平均气温高了0.53℃,中国2010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来第十个最暖年,也是第十四个连续气温偏高年[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虽然究竟哪类因素起主导作用任然存在争议,但这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叶,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让太阳热辐射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而,而且它们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地面辐射热无法散发到外层间去,像温室的作用一样,从而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4]。这就是地球温室效应。因气温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效应气体。 人类活动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将森林、草原转换成农业或其它低生物量的生态系统,将岩石、有机体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全球碳循环研究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几十年到几百年尺度上的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的燃烧和非持续土地利用(砍伐森林、开垦草地、改造沼泽等) 对碳排放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日益加强了对全球碳循环的研究[5]。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库中,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它固定的碳相当于其他植被类型的2倍。森林又是生物库中碳的主要贮存者,贮存量大约为4.82×1011 t,相当于目前大气含碳量的2/3。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生物库中则存在着几百种被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这些物质的存在形式受到各种因素的调节。河流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两大活动碳库,构成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河流碳的输出及循环过程与近岸水域环境、海洋碳库变动及全球气候系统紧密相关。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了解河流有机碳通量及性质变化是目前河流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呼吸作用是全球碳循环中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李镜尧,男,1989—,在读硕士(学号5111080105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温室气体反演方向。E-mail:kuntaljy@https://www.doczj.com/doc/fa2429224.html,

高中地理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测试题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统计表。 回答下列小题。 1.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A.中国最大B.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D.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D.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3.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毁林开荒能加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地球表面干旱地区的面积B.向大气中释放了有毒气体和污染物 C.间接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 读下图,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 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5.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cm。下图为我国某海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下列各题。 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了,那么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

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50年来,气温上升的脚步在加快。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博士介绍,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最新观测表明,1906—XX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上月底发表的研究报告说,XX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年份,估计下一个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或明年开始形成,全球地表气温可能将在今后

全球气候变暖大骗局

全球气候变暖大骗局 姓名:吴文炯 学号:1311084007 班级:光学工程13研 院系:数理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2014年4月10号

摘要:西方国家所谓“气候变暖”问题缺乏事实和科学依据,并不是科学定论,温室气体不能决定气候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炒作“气候变暖”的目的是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挥舞大棒,确保其能源安全和世界霸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从科学家间的争论发展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有关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变成对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和发展权益的争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认清气候变暖问题的本质,从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当今世界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他们总是提出形形色色、亦真亦假、似是而非的命题供世界讨论和施行,其目的无非是保持他们对世界的霸权和垄断,实现大垄断财团———石油财团、军工集团和金融集团的利益。例如,利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武断地、别有用心地认为都是人为原因,这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幌子。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 的气候变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从气候变化的概念来看,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气候变化没有具体科学标准,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气候变化呢? 这就为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提供了空间,并产生了许多可能相互矛盾却不能算错的结果。卡尔·波普尔( Karl Popper) 的可证伪理论,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学说。可证伪性就是可检验性、可反驳性。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能称为科学,在于其可证伪性。这个观点可能与我们通行的观念不一样,一般都认为,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在于其能够被经验证实。而波普尔认为,所有的伪科学或者非科学都采取了一种类似这种占卜术的表达方式。它们的陈述极其含糊,什么事情都能解释得通。但正是因为这点,它们破坏了自己的可检验性和科学性。气候变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既不能被证实,又不能被证伪,因此是伪科学,伪命题。第二,气候变化不会朝一个方向改变,它必然包括气候变热、气候变冷、气候稳定、气候恶化、气候异常、气候巨变等多种情况和可能,否则辩证法就失败了。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人类的工业活动会极大地影响地球气候的观点是1908年由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首次提出的。1896年,他曾在论文中指出,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5.26摄氏度,纬度越高,增幅越大。1908年,他在自己的专著《形成中的世界》中指出,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重在未来几个世纪中会增加到引人注目的程度。不过阿兰纽斯对气候变暖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际比重并不大,每年煤炭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大气二氧化碳的1/1700,并且海洋能吸收约5 /6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时,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更加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物产,对寒冷地区来说,尤其如此。阿兰纽斯因其研究成果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G.D.卡兰达1938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学术演讲中指出,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他比较了大气中可测量到的二氧化碳的增长与200个气象台的记录,认为这些数据支持了阿兰纽斯关于二氧化碳比重与气温关系的理论。同阿兰纽斯一样,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补充的二氧化碳对北温带的农业是有好处的,同时气候变暖会防止“致命的冰川时代的回复”。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一直是: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会被海洋吸收,因此没有理由担心燃烧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