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43.44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概况

设计区域位于邵阳市邵水西路一中至四中之间,为一狭长地带,长856米,宽43~65米,东西部高差较大,最大高差为5米左右,地形最大坡度低于30%。南北地形较平坦,地形坡度不超过10%.邵水河的水位变化为最高水位215.25米,最低水位214.34米,常水位214.88米。

2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划编制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城市绿化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6)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范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

1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

1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99

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13)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3 现状分析

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为半山半丘陵区,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吹偏北风,低温少雨;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热同季,受地貌地势的影响,气候复杂并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16.1~17.1°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5°C;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7~5.6°C。

基地东临邵水河,西接城市交通主干道。地形东西部高差较大,最大高差为5米左右,地形最大坡度低于30%。南北地形较平坦,地形坡度不超过10%.邵水河的水位变化为最高水位215.25米,最低水位214.34米,常水位214.88米。

由于场地长时间未使用,已被附近的人当做耕地使用,因而土壤深厚,土壤

肥力较好。

4邵水西路风光带定位及性质

风光带定位为邵阳市城市滨水景观,缘于其特定的基地性质与功能作用,本方案在对原有情况的详尽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场地、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理念,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元素、符号,去体现滨江风光的文化,力求创造一个既现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融集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人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滨江风光带。

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与功能。

(1)自然生态景观:依据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的生态群落和自然景观是最佳的休闲环境,恢复和再建温带植被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包括沼泽、疏林、水体等),构成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显自然之美。

(2)地方精神与文化内涵:素有“宝庆”之称的邵阳市,地处湘中腹地,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脉,而滨水绿地则是体现这些历史和文脉的最佳场所。

5 规划目标

(1)美化城市滨江景观、提高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使城市滨江绿带成荫;重要街口景观丰富;并落实、深化河口总规的沿江景观用地格局,达到全面提升河口城市的生态效益的目的。

(2)优化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以满足城市防洪、交通、观光、旅游、经济发展等的需要的目标: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强化城市防洪、提升并完善滨水的防浪水平;配合总规实现滨水道路的贯通;充分发掘景观资源为创造丰富多彩而又安全实用的滨水景观服务;配合梨花湖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对滨水用地及城市功能进行优化调整,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环境的目标:用景观的时代音符吹奏出历史文化的强音。沿江节点景观体现历史文脉,反映地域特色;文物建筑及历史街区得到应有的保护并成为河口滨水璀璨的明珠。

(4)人本主义目标:充分尊重使用者对环境、功能、空间、美学、经济的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场所空间合理分布;绿地环境触目葱茏;景观小品相得益彰;男女老幼各有所需的安全、卫生、方便的环境。

(5)景观资源的经济效益发挥的目标:对现有景观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景观资源的效益与公益的统一;对新景点的设置则注重景观的经营开发性,使景观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服务。

6 设计原则

6.1 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斑块是指存在的有一定面积的自然区域,以维系一定的动、植物群体及涵养水源。廊道是指联系孤立的景观元素——斑块之间的线性结构体。

基质是指不同于周边地区的本区域所固有的物质属性。

在邵水河及其周边区的分析中,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生态“斑块”;

斑块①湿地斑块——芦苇荡、水生植物区,最接近邵水河的景观;

②自然植物斑块——乔木、灌木、地被、藤本配合种植,贯穿整个区域;

③湖滨大道——为上下两层,一宽为5米,一宽为6米;

④邵水河——是规划中最大的斑块,是鱼类、水生鸟类、水生植物的保护区域

廊道①水面——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廊道,以联系各主要斑块;

②道路系统——沿湖有较稠密的步行系统,是连接相邻斑块的一些线性走廊;

③间隔的沿湖绿地——是间断性廊道、是跳板。

6.2 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亲水木平台,一是亲水花岗岩大台阶,一是挑入湖中的木坐凳,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