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8.17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不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自由发挥,利用和患者接触的机会进行自由教育,教育内容由护理人员自行决定;治疗组30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规律,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每天按照路径表上的护理计划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临床护理的意义,争取其配合。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总结护理经验和效果。
结果: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治疗时也能积极配合,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应用效果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6【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29-02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如何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的恢复达到最佳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其治疗除药物手段外,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重要途径。
我院自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良好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2.1岁,均以黑便、呕血入院,主要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
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指南护理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病种和诊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方案,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就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一、护理临床路径的特点1.标准化:护理临床路径是按照国际、国内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出的一套标准化的护理方案。
2.个性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护理临床路径会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3.全程管理:从入院到出院,护理临床路径涵盖了病人的全程管理,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照顾。
4.协作性:护理临床路径强调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各方一起制定、执行护理计划。
5.评价和改进:护理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价和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
二、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指南1.制定护理临床路径前,要先进行病种分析和评估,确定需要制定护理临床路径的病种,明确疾病特点。
2.明确目标和指标,例如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的缩短等。
3.建立多学科合作小组,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
4.培训护理人员,让每位参与护理的人员都清楚护理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步骤。
5.执行护理临床路径,根据具体病人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护理方案的贯彻执行。
6.不断评价和改进,根据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和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使得护理临床路径不断完善。
7.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成功经验和问题所在,为以后的病例提供借鉴和指导。
三、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和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2.降低医疗费用:护理临床路径的执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3.缩短住院时间: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执行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脏病 5 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1T11:04:22.7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作者:蓝欣欣尹燕蔡晓雯黄桂群赵茹茹[导读]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蓝欣欣尹燕蔡晓雯黄桂群赵茹茹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广州510000【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选取的90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实施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是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观察组的住院费用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
结论: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明显比常规护理占据优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肾脏病5期;应用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不仅科学而且高效[1]。
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将时间作为横轴,对患者实施入院指导,接诊时对患者实施诊断,从饮食、用药患者检验指标等多方面对患者展开指导,将具体的指导作为纵轴,合理制定日程计划表,明确护理内容[2]。
该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颇佳[3]。
因此,该护理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临床获取效果良好[4]。
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实施护理时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90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选取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病例详情:对照组共45例,男女之比为25:20;年龄15~64岁,平均(39.21±7.38)岁;血肌酐129-719mol/L,平均(455.01±55.28)。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质量成为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我国各地医院纷纷开展护理路径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讨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护理路径的概念、制定方法及实施流程;2. 探讨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3. 为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某医院内科病房的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2. 实验分组: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
3. 护理路径制定:根据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护理路径,包括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
4. 实验过程:(1)实验组:按照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士根据路径表进行护理操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2)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根据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5. 实验指标:(1)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住院时间: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
(3)护理质量: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对护士进行考核,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
四、实验结果1. 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
2. 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
3. 护理质量: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五、实验分析1. 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路径使患者对护理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 护理路径的应用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护理路径使护士工作更加有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