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1 L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 L,氢气为0.018 19 L,氧气为0.031 02 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大,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 kPa,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同样在20℃,在2×101 kPa时,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2=0.036 38 L。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 kPa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需换算成在0 ℃时的体积),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 g水里,气体的总压强为101 kPa(气体的分压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质量,用这种方法表示气体的溶解度就可和教材中固体溶解度的定义统一起来。

气体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的溶解度为36g,表示的意义就是: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2.在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的四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值,或者说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给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标明温度。②“在100g溶剂里”:溶解度的概念中,规定溶剂的质量为100g。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的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部分);③温度。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规律如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

1.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物质在与其结构相似的溶剂中较易溶解,即相似相溶,这是一个经验规律。如非极性或弱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在非极性或弱极性分子的溶剂中,而在极性较强的溶剂中就不易溶解;相反地极性分子或离子化合物的溶质,一般在极性较强的溶剂中易溶而在非极性较溶剂中难溶。例如:碘单质是非极性分子的物质,它在汽油、四氯化碳、二硫化碳、苯等非极性溶剂中易溶解,在酒精(弱极性分子)溶剂中能溶解,而在极性较强的水溶剂中就不易溶解。故有机物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无机溶剂),大部分无机物一般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2.溶解性的强弱由三方面决定:

(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溶解性往往不同。例如:硝酸钡易溶于水而硫酸钡难溶于水。

(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解性往往也不同。例如:油脂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3)溶质、溶剂都相同,温度不同,溶解性也不相同。例如:在3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50克;而在8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70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是什么溶质的。例如:食盐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蔗糖。对食盐来说溶液是饱和的,但对蔗糖溶液来说未必就是饱和的。

(3)两种同温度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相混合,会因水的总量增多溶液均变为不饱和。

(4)多数溶质(固体)升高温度可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但如氢氧化钙、硫酸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

(5)有些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超过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但未有晶体析出,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制取过饱和溶液通常是使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缓慢降温形成的。过饱和溶液不够稳定,多数可自动析出晶体。少数不能自动析出晶体的,经搅拌或摩擦容器壁或投入小颗粒晶体使之析出晶体。注意不是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制成过饱和溶液,一般来说溶解度

随温度增大的物质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例如:硫代硫酸钠(Na

2S

2

O

3

)就是一个能

形成相当稳定的过饱和溶液的例子。

气体溶解度受压强与温度的影响

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HX/HXBL/HXTS0118/5645_SR.HTM

目的:认识压强和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用品:大针筒、橡皮塞、橡皮管、导管、大试管、烧杯、漏斗、酒精灯。

二氧化碳饱和溶液(或汽水)、浓氨水。

原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将常压下的二氧化碳饱和溶液,设法降低其溶液上面的气体压强,即可观察到有气泡逸出。

①应该用温度计控制水温,注意不要使温度上升过高,以致下一步结晶析出需要的时间过长。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那么20℃时1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试管中的3.5克硝酸钾在略高于20℃时能全部溶解,因此,加热时控制水温不要高于30℃,其余以此类推。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浓氨水微微加热,即能观察到气泡产生。

操作:

1.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在一支大试管里注入7~8毫升二氧化碳饱和溶液(或汽水),用带有直角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把大针筒的活塞推到顶部,然后将针筒前端小嘴与导管相连(如图6-7所示),用力抽拉针筒的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此时试管里的溶液有气泡逸山,好象沸腾一样。

2.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向大试管中注入3~4毫升浓氨水,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把试管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图6-8所示。观察氨水中有大量气泡逸出,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悬在

导管口,试纸立即变蓝色。

以上两实验说明,减小压强、升高温度,都会使气体溶解度减小。

注意事项:在试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时,整套装置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气密性。抽气时间不宜过长,待看清楚气泡逸出就应停止抽气。

其它实验方法:打开汽水瓶盖,观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气泡从汽水里逸出,说明减小压强,二氧化碳气体在水里溶解度也减小。也可以将一

支盛有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试管口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导

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清石灰水的试管里,观察被加热的试管里液体逸出气泡

和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

https://www.doczj.com/doc/fa10336470.html, 2005-5-4 23:14:40 来源:生命经纬

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下,一定量的溶剂溶解溶质达饱和时,所含溶质的量称为溶解度。任何一种表示浓度的单位都可用来作为溶解度的单位。因此,根据工作需要,溶解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示法,通常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形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表示。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本性以及外界的温度和压力。

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绘成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个别物质如醋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还可看到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32.4℃时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因为32.4℃左右时,硫酸钠的存在形式不同。在32.4℃以下,与饱和溶液呈平衡的固体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钠

Na2SO4·10H2O,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在32.4℃以上,与饱和溶液呈平衡的固体是无水硫酸钠Na2SO4,随温度上升而溶解度减小。

利用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这一性质,可以进行物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杂质。在实际工作中,常将要是纯的物质先加热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使其成为饱和或接近饱和溶液,趁热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将溶液冷却,这时因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势必从溶液中析出结晶,而可溶性杂质由于含量少,远未达到饱和而留在母液中。最后过滤,使析出的结晶与母液分离而得到较纯物质。这种操作称为重结晶。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物质在温度降低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虽超过了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所含

溶质的量,溶质也不析出,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体系,稍一振荡或投入一小颗粒结晶,多余的溶质立即从溶液中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

气体的溶解平衡是指在密闭容器中,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分子与液体上面的气体分子保持平衡。溶解达平衡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就是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液体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表示。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与气体及溶剂的本性有关。H2,O2,N2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为这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称为物理溶解。而CO2,HCL,NH3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因为这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称为化学溶解。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除与气体的本性、温度有关外,压力对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也比较大。压力和分压的单位是帕(或帕斯卡,符号Pa),通常用千帕(符号kPa)表示。101.325kPa(或101325Pa)相当于过去1atm(1大气压),133.32Pa相当于1mmHg。

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溶解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两种液体完全互溶,如乙醇与水、甘油与水等。第二种是两种液体部分互溶,如乙醚与水等。第三种是两种液体完全不溶,如苯与水、四氯化碳与水等。

将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放在同一容器中,就会分成两相,密度大的一相的在下层,密度小的一相在上层。在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在相互接触的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达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是一个常数,这一定律称为分配定律。可表示如下式:

CA/CB=K (1-2)

式中CA、CB分别表示溶质在溶剂A、B中的浓度;常数K称为分配系数,它与溶质和溶剂的本性、温度及压力有关。

根据分配定律的原理,利用同一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别,可以选取适当溶剂,从另一溶液中将溶质提取出来。这个过程称为萃取。

萃取是一种有效的提纯、分离技术。为了充分使用一定量的萃取剂以提高萃取效率,采取每次少量,多次萃取的方法,要比一次用完萃取的效果好得多。反复多次萃取,萃取就可接近完全。

(完整版)溶解度计算题练习(答案)

三思培训学校溶解度计算题练习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 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 质量是:50克-12克=38克 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2g 38g 50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 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 钾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3.6g 40g 53.6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114= 解得x=36.4g 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将78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溶解度的计算,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100m质/m剂(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 3 ;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 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 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 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 3 ,NaCl溶解度曲线如 图)

(完整版)初二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 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例9]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例10]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

初三有关溶解度计算专题 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S) /100g (理解记忆) 溶解度(S)=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g 推论:溶质质量1 /溶剂质量仁溶质质量2 /溶剂质量2 溶质质量1 /溶液质量仁溶质质量2 /溶液质量2 溶剂质量1 /溶液质量仁溶剂质量2/溶液质量2 【典型例题精讲】 1、20C时,把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31.6 g) 2、20 C时,把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 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4g) 3、20 C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4g) 探4、把100克20 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84g , 266g)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247g) 探5、已知氯化铵在30C时的溶解度为45.8克。30C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 (1)溶液是否饱和(不饱和溶液) (2 )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6、tC时,NaNQ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 s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0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D ) A.溶液质量是230g B.溶质质量是50g

C.溶剂质量是170g D.溶质质量是45g 解析:此时NaNQ 饱和溶液中m (NaN03)=45g, m (H2O) = 180g, m (溶液)=225g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读后感 通过研读<<溶解度的计算>>一文,现将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溶解度的计算,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现将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溶解性口诀+气体

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③硝酸盐都溶于水;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溶解性口诀五(适合初中化学课本后面的附录)钾钠铵盐硝酸盐①氢氧根多钡离子②硫酸盐除钡钙银③碳酸溶氢钾钠铵④生成沉淀氯化银⑤溶解性口诀六(初学记忆)不是沉淀物……我们初中的口诀是钾【化合物】、钠【化合物】、铵【铵根】、硝【硝酸盐】都可溶氯化物里银不溶硫酸盐里钡不溶解释①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②除了以上四种,氢氧根和钡离子结合时也溶于水③硫酸根除了和钡离子、钙离子、银离子结合时不溶于水,其他都溶④碳酸根除了和氢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铵离子结合时溶于水,其他都不溶⑤氯离子只有和银离子结合时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七铵钾钠钡氢氧溶①碳酸只溶铵钾钠②所有硝酸都能溶③盐酸只有银不溶④硫酸只有钡不溶⑤解释①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溶于水,其余带氢氧根的都不溶于水。②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都溶于水,其余带碳酸根的都不溶于水。③所有带硝酸根的都能溶于水。。④带氯离子的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其余都溶于水。(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所以在这里所有带氯离子的都称为盐酸的同一类物质,注意:此说法只用于理解此溶解性口诀,实际中没有此说法) ⑤带硫酸根的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其余都溶于水。 适合高中使用的口诀:碳酸只溶钾钠铵;(碳酸盐里钾钠铵盐易溶)氢氧多溶了钡的碱。(氢氧根比碳酸根多溶解一个钡离子)硫酸不溶钡和铅;(硫酸盐里钡和铅不溶)三价碳酸天地间。(三价的阳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都生成气体和沉淀,即上天和入地)还是氢氧人水性好,水底忍渴好几年。(氢氧根和银离子会生成氧化银沉淀是为水底,忍渴指还生成了水)氯化不溶唯有银;(氯化物中只有银盐不溶)硝酸大度溶万金。(硝酸盐都易溶)

作业——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作业—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2020.3.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要写计算过程哦!) 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g. 2.已知20℃,S(NaCl)=36g,则室温下,68 kg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3.取一定质量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剩余溶液中还含16 g氯化钾,则所取溶液的质量为( ) A.40g B.50g C.56g D.70g 4.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试列式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S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 ...方法是继续向其中添加氯化钠。那么,需要再加入多少千克氯化钠呢?(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6.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 0g滴加到20. 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 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7.用胶头滴管向盛有20.0g稀硝酸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缓缓加入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滴入最后1滴碱液时,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变,即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1)请列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配制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还需向其中加入10.0 g 硝酸钾固体。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3)根据上述情境,列式计算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保持好奇心,下定决心,坚定信心!】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吸收系数,指在气体分压等于101.325 kPa时,被一体积水所吸收的该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 l——是指气体在总压力(气体及水气)等于101.325 kPa时溶解于1体积水中的该气体体积;q——是指气体在总压力(气体及水气)等于101.325 kPa时溶解于100 g水中的气体质量(单位:g)。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The Aquatic Solubilities of Gases 气体 (Gas) H 2 He Ar Kr Xe Rn O 2 N 2 Cl

Br 2 (蒸气) 空气 NH 3 H 2S HCl CO CO 2溶解度符 号 (Solubility symbol)温度(Temperature)/℃010203040506080100×102 q×1042.171.981.821.721.661.631.621.601.60 1.921.741.601.471.391.291.180.79 0.970.9910.9941.0031.0211.07 -1.751.741.721.701.69

- - - 5.284.133.372.882.51 0.1110.0810.0630.0510.043 0.2420.1740.1230.0980.082 0.5100.3260.2220.1620.126- - 0.036 - 0.085-----0 ------0000 ---×102 q×104 ×102 ×102 q×1032.091.84

4.893.803.102.612.312.091.951.761.70 6.955.374.343.593.082.662.271.38 2.942.311.891.621.391.211.050.660 4.613.152.301.801.441.231.020.683 1.460.9970.7290.5720.4590.3930.3290.223 60.535.121.313.8 42.924.814.99.5 2.9182.2841.8681.564- - -- - -- - ---- 2.351.861.551.341.181.091.020.9580.947×102 q×103 l q q l×102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

溶解度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 质量疋:50克—12克=38克 设: 20 C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溶剂溶液 12g38g50g x100g(x+100) g 12g38g x100g解得x=31.6g 答: 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克 (1 )把20C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C时,氯化 钾的溶解度? 设: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溶剂溶液 13.6g40g53.6g x100g(x+100) g 13.6g40g x100g解得x=34g 答: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 20C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设:20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溶剂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 g 4g 11g x 100g解得x=36.4g 答: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和y。将78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1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概念。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能力培养:结合溶解度计算,培养学生学会用比例法和守恒法解决溶解度有关计算的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辩证思想。 科学方法:结合溶解度计算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守恒法、比例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一讲我们复习了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分。而且在一定温度下,固体不能无限溶于水中,因此存在溶解度的问题。本节我们将复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同时要重点复习溶解度的有关计算。 【板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投影】问题: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时,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倾听、回忆。 回答:

1.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它与化学平衡状态相似,具有“等”、“定”、“动”、“变”等特点。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溶液达饱和时,溶质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溶液处于动态平衡,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当条件改变时,例如:改变温度,可使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 【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里还应明确两点: 1.当溶液溶解一种溶质达饱和时,溶液中仍可溶解其他溶质。 倾听、思考。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溶解平衡,条件改变时,溶液可由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倾听、思考。 【投影】练习题:氯气在下列液体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 A.水 B.饱和食盐水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石灰水 分析并回答: 氯气溶于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 H++Cl-+HClO 当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石灰水时,由于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与碱反应,可加速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并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而在饱和食盐水中,由于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NaCl Na++Cl-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已达饱和,抑制了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因此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最小,应选B。 【小结】由于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平衡的存在,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已达饱和,对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起抑制作用,和化学平衡中增大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的道理相同。 【板书】二、溶解度(S)

初三化学溶解度的计算题

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题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40℃时,25g 水中溶解16 g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 g 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g 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 g D.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 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2)(OH Ca 溶液 D. NH 4Cl 溶液 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 饱和溶液( ) A. 15 g B. 14 g C. 13.6 g D. 12.5 g 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B.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 C.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D. 表示某物质在100 g 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克数 6. 20℃时,25g 水中溶解0.1g 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 A. 难溶 B. 易溶 C. 可溶 D. 微溶 7. 下列因素中,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的浓度 C. 溶液的温度 D. 溶液体积 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 A. M >N B. M <N C. M =N D. 无法比较

溶解度 知识讲解以及经典例题(精心整理)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 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2.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 3.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 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 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 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 4.把90克 1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了40克硝酸钠固体,则硝酸钠在 10 ℃时的溶解度是( A ) A、80 克 B、80 C、44.4 克 D、44.4 5.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B ) A、20 克 B、40 克 C、20 D、40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与溶剂量无关)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例题: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D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高低 D、溶剂的质量

极性溶解度解读

a.水(极性最大)>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 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醋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氯丙烷>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庚烷>煤油(极性最小) 非极性溶质能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而极性溶质溶于极性溶剂中。各种溶剂在20℃下偶极矩如表所示。 b.所有的烷烃,由于其中的O键的极性极小,以及结 构是对称的,所以其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它是一非极性分子。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碳氢化合物、四氯化碳等。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汽油也就不具有极性了,通常视为非极性的。 相似相溶原理“相似”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例如,水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水分子既可以为生成氢键提供氢原子,又因其中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接受其它分子提供的氢原子,氢键是水分子间的主要结合力。所以,凡能为生成氢键提供氢或接受氢的溶质分子,

均和水“结构相似”。如ROH(醇)、RCOOH(羧酸)、 R2C=O(酮)、RCONH2(酰胺)等,均可通过氢键与水结合,在水中有相当的溶解度。当然上述物质中R基团的结构与大小对在水中溶解度也有影响。如醇:R—OH,随R基团的增大,分子中非极性的部分增大,这样与水(极性分子)结构差异增大,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也逐渐下降。 对于气体和固体溶质来说,“相似相溶”也适用。对于结构相似的一类气体,沸点愈高,它的分子间力愈大,就愈接近于液体,因此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愈大。如O2的沸点(90K)高于H2的沸点(20 K),所以 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H2的溶解度。 对于结构相似的一类固体溶质,其熔点愈低,则其分子间作用力愈小,也就愈接近于液体,因此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愈大。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九年级下册 化学溶解度及计算(含答案)

溶解度\克 t /℃ ·P 溶解度及计算 i .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ii .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iii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 的曲线如图: 现分别在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 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iv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v .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vi .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 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5% vii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8%硫酸25g ,通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A 2.5g B 5g C 8g D 10g viii .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当温 度降至30~20℃时,才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 则原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ix .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当温 度降至30~20℃时,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则原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不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x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i .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 ,20℃时溶解度为y g ,取80℃时Ca(OH)2的饱和

一些气体的溶解度

一些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平衡是指在密闭容器中,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分子与液体上面的气体分子保持平衡。溶解达平衡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就是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液体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表示。表1-1是一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1-1 一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O2 H2 N2 CO2 HCL NH3 0 0.0489 0.0215 0.0235 1.713 507 1176 20 0.0310 0.0182 0.0155 0.878 442 702 30 0.0261 0.0170 0.0134 0.665 413 586(28℃) 35 0.0244 0.0167 0.0126 0.592 ———— 从表1-1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与气体及溶剂的本性有关。H2,O2,N2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为这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称为物理溶解。 2、CO2,HCL,NH3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因为这些气体在溶解过程中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称为化学溶解。 3、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除与气体的本性、温度有关外,压力对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也比较大。 4、H2 在溶解过程中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是物理溶解,所以除了温度和压力变化外,很难增大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据了解在标准状况.如在20℃和氢气分压为101.3kPa下,1L水能溶解氢气0.0195L,因为氢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如果不改变温度和压力难以增大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度是有温度,压力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下降和压强的增大而增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知识点归纳: 一、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 例:根据图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温度高于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C的温度范围是t1

2.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2-3所示,在40℃时将75克物质放入150克水中,则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28.6% (B)33.3% (C)40.0% (D)50.0% 3.如图82-4所示,配制33.33%的NH4Cl饱和溶液的最低温度是( ) (A)0℃ (B)30℃ (C)50℃ (D)70℃ 4.如图82-5所示,m克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则在此变化过程中,纵坐标溶液的质量分数(a%)与横坐标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 ( ) 5.图82-6为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X、Y的混合溶液在100℃时都达到饱和,高温时降低到70℃时, 得到的固体成分是 ( ) (A)纯净的X (B)纯净的Y (C)等量的X和Y (D)大量的X和少量的Y 二、填空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

溶解度计算专题 A组基础训练 1.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20克,表示_ ____。此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2.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55g50℃的硼酸饱和溶液蒸干,得到5g硼酸固体。求硼酸在50℃时 的溶解度。 4、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5、t℃时,将ag某物质溶于水配成bg饱和溶液,求t℃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40℃时,10克水最多能溶解2g物质A,60℃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5g物质B,问哪种物质溶解度大() A、A比B大 B、A比B小 C、A和B一样大 D、无法比较 7、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将某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8、已知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2克,现在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9、80℃时把15.8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根据溶解度曲线(见课本)和计算说明: ①此溶液是否饱和?②欲使其达到饱和,可采取哪些方法? 10、在50℃,向100克水中加入9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的溶液质量为多少?。

科学溶解性表

编辑本段物质的溶解性介绍 溶解性表 离子种类OHˉNO3ˉClˉSO42ˉS2ˉSO32ˉCO32ˉSiO32ˉPO43ˉH+—溶、挥溶、挥溶溶、挥溶、挥溶、挥微溶NH4+溶、挥溶溶溶溶溶溶—溶K+溶溶溶溶溶溶溶溶溶Na+溶溶溶溶溶溶溶溶溶Ba2+溶溶溶难—微难难难Ca2+微溶溶微—难难难难Mg2+难溶溶溶—微微难难Al3+难溶溶溶———难难Mn2+难溶溶溶难难难难难Zn2+难溶溶溶难难难难难Cr3+难溶溶溶———难难Fe2+难溶溶溶难难难难难Fe3+难溶溶溶———难难Sn2+难溶溶溶难———难Pb2+难溶微难难难难难难Cu2+难溶溶溶难难难难难Hg2+—溶溶溶难难——难Ag+—溶难微难难难难难图例 溶:该物质可溶于水 难:难溶于水(溶解度小于0.01g,几乎可以看成不溶,但实际溶解了极少量,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 微:微溶于水 挥:易挥发或易分解 —:该物质不存在或遇水发生水解 常见沉淀 白色: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 CuCO3 ZnCO3 MnCO3 Zn(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OH)2 编辑本段常见化合物沉淀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编辑本段溶解性口诀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溶解度及溶液的计算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一、定义(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克)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意义 (1)查询物质的溶解度; (2)观察溶解度的特征(右图甲、乙、丙三种情况); (3)对比同一温度 ....下.的溶解度大小 练习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 20 ℃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________g,形成_________g氯化钠溶液。 2、在40℃时,200g水中溶解80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 40 ℃时将4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了氯化钾的________(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_____g 。 3、右图是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0C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t20C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 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0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4、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 “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填“甲”或“乙”)。 三、物质的分离方法: (1)两种可溶性物质的分离:结晶(结合溶解度选择对应的方法) (2)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的分离:过滤 练习 1、下列物质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分离开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纳 B、碳酸钠和碳酸钙 C、木炭和氯化铜 D、酒精和水 2、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A、KNO3 B、NaCl C、Ca(OH)2 D、NH4Cl 3、要从CaCO3、KNO3和少量NaCl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和KNO3 加适量的水搅拌后 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A、先结晶再过滤 B、先过滤再结晶 C、只需过滤 D、只需结晶 4、在横线上填写分离各混合物所采用的主要操作 ①除去自来水中的泥砂 ②氯化钾溶液中得到固体KCl ③硝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 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