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4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
、RA(),,,,,MRI(),,。
,,,(Case-Based Learning,CBL)。
CBL ,,,,[1-4]。
,CBL 。
,CBL ,,,。
1方法1.1教学对象20206()40,,,20。
A10,10,22.2±0.3;B 9,11,22.1±0.3。
,。
A CBL ,B+,3。
A、B、、,。
1.2教学分组和方法,、、、、、。
、,。
、、、、。
3,CBL 教学方法在本科生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黄晓文刘久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 )在本科生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40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0人。
A 组有男10人,女10人,平均年龄22.2±0.3岁;B 组有男9人,女11人,平均年龄22.1±0.3岁。
教学内容为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包括髋关节和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等。
A 组采用CBL 教学方法,B 组采用传统的班级讲课+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结束后,通过入院大病历书写结合标准化理论考核的方法评价客观教学效果;运用问卷调查进行主观教学效果评价。
综合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
结果:A 组在客观教学效果和主观教学效果得分均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教学中运用CBL 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临床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CBL ;脊柱退行性疾病;临床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R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32.32作者简介:黄晓文,男,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擅长骨科教学和技能带教。
“中医骨伤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尺桡骨干双骨折为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中医骨伤科学的课程,主要介绍中医理论在骨伤科领域的应用。
本节课程主要讲授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病情、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和诊疗方案等内容,以及中医针灸治疗、推拿及草药治疗的应用,旨在通过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及医生深入理解中医骨伤科学,掌握对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法。
二、课程目标1.了解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病情、病因及病机;2.了解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掌握中医证型学诊断方法;4.了解中医药物治疗和中医常见针灸治疗方法;5.掌握常见中医推拿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病情、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临床表现;2.中医针灸治疗、推拿及草药治疗的应用;3.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PPT、图像及视频等方式,介绍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病情、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临床表现等内容;2.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并讨论中医骨伤科学如何应用于尺桡骨干双骨折治疗;3.实操:向学生演示常见的中医推拿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四、课后任务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梳理课堂笔记;2.自行研究一例尺桡骨干双骨折实例,并运用中医骨伤科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学习;3.对中医针灸治疗、推拿及草药治疗方法进行扩展阅读,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五、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了解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病情、病因及病机,积累和丰富中医治疗此疾病的方法;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熟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锻炼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3.学生通过实操,可加深对中医推拿技术的理解和掌握;4.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练,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课程名称骨科案例教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骨科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掌握骨科手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骨科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骨科基础知识2. 骨科常见疾病案例3. 骨科手术案例分析4. 骨科护理与康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骨科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讨论骨科案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二)骨科基础知识1. 讲解骨科基础知识,包括骨骼系统解剖、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加深对骨科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骨科常见疾病案例1. 教师选择典型骨科疾病案例,如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例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教师点评各组讨论结果,总结骨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要点。
(四)骨科手术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骨科手术案例,如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手术步骤、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教师点评各组讨论结果,总结骨科手术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骨科护理与康复1. 讲解骨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如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骨科护理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3. 教师点评各组讨论结果,总结骨科护理与康复的知识要点。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强调骨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骨科基础知识、常见疾病、手术案例和护理康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3. 学生对骨科案例教学的反馈意见,包括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六、教学资源1. 骨科教材、参考书籍、相关视频和图片。
2. 骨科病例数据库、手术图谱、护理康复手册等。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骨科临床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骨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Seminar+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发布时间:2022-06-23T06:27:11.609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9期作者:王焕军[导读] 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1],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即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2]。
王焕军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北京,100029摘要: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1],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即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2]。
情景模拟教育法则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4]。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了情景模拟教学配合Seminar 教学法在急诊科和五官科护理带教中实施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团队凝聚力,增强护生的思维能力[5,6]。
骨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目前还没有将Seminar+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报道。
因此本研究将依托骨科重点病种的经典案例,在实践教学中应用 Seminar+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评价护生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骨科护理课题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JYB1962一、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9年7月1日-2020 年11月20日在骨科实习的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护生;②骨科实习时间≥4周;③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完成骨科实习者。
共计28名护生符合试验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5人,观察组13人。
第1篇一、教案基本信息课题名称:骨科常见疾病护理查房授课对象:临床护理人员、护理院校学生授课时间:1课时授课地点:示教室/病房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理解骨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2. 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 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护理的实践能力。
4. 培养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查房准备1. 病例选择:选择典型骨科病例,如骨折、关节置换、脊髓损伤等。
2. 教案准备:根据教学大纲和病例特点,编写教案,包括病例简介、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
3. 教具准备: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软尺、叩诊锤、棉签、病历夹等。
4. 人员安排:主查教师、带教老师、低年住院医、实习学生、进修医生等。
三、教学查房流程1. 准备阶段:- 主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查房的目的、内容及其要求。
- 带教老师带领查房人员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 查房阶段:- 病例介绍:责任护士汇报病例简介,包括病史、诊断、治疗情况等。
- 护理评估:带教老师提问,了解护理人员对病例的评估情况。
- 护理诊断:主查教师提问,引导护理人员思考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主查教师提问,引导护理人员讨论护理措施。
- 护理评价:主查教师提问,评价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3. 讨论与总结:- 主查教师针对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 带教老师总结本次查房的重点内容,强调护理要点。
- 查房人员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教学查房内容1.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结果等。
- 病情分析:明确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
2.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
- 皮肤完整性、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度等。
3. 护理诊断:- 与疾病相关的护理诊断,如疼痛、皮肤完整性受损、关节活动障碍等。
4. 护理措施:- 疼痛管理、皮肤护理、关节活动度训练、心理护理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骨科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的教学小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我对骨科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参加教学小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骨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小讲座,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1. 理论知识的学习骨科是一门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骨科知识。
通过小讲座,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2.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骨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能和临床操作能力。
在教学小讲座中,我们通过模拟手术、临床病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骨科知识。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案例教学是骨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实际病例,使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在教学小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案例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以实际病例为载体,贴近临床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病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师生互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创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小讲座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创新思路:1. 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案标题骨科护理教学案例: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 熟悉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 能够正确执行护理操作,如卧位摆放、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患者、耐心细致的护理态度。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股骨颈骨折概述:- 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 诊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
- 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2. 护理措施:- 卧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外旋。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 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 脱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量及种类。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3. 病例分析:- 案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摔倒后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
- 病情分析: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 护理措施: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卧位、皮肤、营养、脱水、电解质平衡、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护理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护理措施。
3. 模拟操作: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掌握护理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股骨颈骨折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讲解:详细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措施,包括卧位、皮肤、营养、脱水、电解质平衡、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讨论护理措施。
4. 模拟操作: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掌握护理技能。
5. 总结:总结股骨颈骨折的护理要点,强调护理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
情景模拟与PBL模式相结合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对情景模拟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对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体会及其注意事项,以及目前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情景模拟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经验。
[关键词] 情景模拟PBL教学模式骨科教学医疗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医学实践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要求。
目前的骨科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见习和实习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变化,医学教育面临着愈来愈多的问题。
例如,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时由于整个社会和医疗环境的限制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使得医学生的骨科知识还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同骨科教育理念相违背。
为此,我院骨科教研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根据模拟医疗教学的理念,进行临床典型相似病例的医学情景模拟,并在情景模拟中以PBL模式进行骨科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方法1.将骨科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选择无菌技术、外科基本技术操作,以常见骨折及其骨外伤的临床处理为教学研究重点。
随机选择临床平行实习教学班级,1班和3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参照,2班和4班学生为研究实施对象。
2.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临床新近接诊且治疗已经平稳的病人或近期治愈出院病例为典型案例,3~5人一组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以PBL模式进行教学,带教老师亲自进行指导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根据情景模拟的案例,由教师进行PBL方案的详细设计,并将设计方案及其情景模拟角色任务和作用打印成册,学生人手一份并自愿选择扮演角色,以便新的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知识;(2)熟悉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3)了解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要点。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骨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2)掌握骨科患者的伤肢护理;(3)熟练操作骨科患者的翻身、搬运技巧;(4)了解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3.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2. 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3. 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4. 骨折患者的护理5. 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6.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地点医院骨科病房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科护理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骨科患者护理案例;3. 角色扮演法:模拟骨科患者护理情景;4. 实操演示法:演示骨科患者护理操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介绍骨科护理的重要性;(2)阐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 讲解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知识(1)讲解骨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2)讲解骨科患者的伤肢护理要点;(3)讲解骨科患者的翻身、搬运技巧。
3. 案例分析(1)选取骨科患者护理案例,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措施;(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4. 角色扮演(1)分组模拟骨科患者护理情景,让学生扮演患者、护士等角色;(2)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讲解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讲解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2)讲解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要点;(3)讲解骨肿瘤患者的护理要点。
2. 实操演示(1)演示骨折患者的伤肢护理操作;(2)演示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操作;(3)演示骨肿瘤患者的护理操作。
3. 角色扮演(1)继续模拟骨科患者护理情景,让学生扮演患者、护士等角色;(2)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教育教学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田征郁梅梁青福王狲蒋昆利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本科生骨科临床实.-j的应用。方法:将84名临床本科实习生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 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和综合考核评价两者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问卷调查结果及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分数明显高于对照 组(p<O.05)。结论: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实习;骨科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4 2I1C034)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较抽象、整体性较强的学科, 其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基于授 课为主的学习(LBL),学生很难在较短实习期间做到对知识的理解 掌握和融会贯通。为此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能使学生在有限 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应用的骨科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 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l_1一般资料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4年在骨科实习的84名本 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42名学 生实施PBL教学法,对照组中42名学生给予LBL教学法。组间年龄、性 别、入学成绩、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 有可比性。 1.2Zr法两组学生的教学任务均由同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经过 PBL教学法培训的的带教老师来担负。具体为: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带教方法,即老师带领学生床边查房、查体,学生提问,老师重点讲 解。②实验组:将42名学生平均随机分为6个组,带教师根据临床实习 的内容,选择典型教学病例,学生到床边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专 科检查及查看辅助检查结果,安排学生查阅参考书籍,开展讨论,由 学生讨论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实习要求和实际 讨论情况进行集中讨论,总结重点、难点,纠正并讲解讨论中存在的 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1.3评价方法 1.3.1调查问卷包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及趣味性、掌握理论知 识情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等方面的情况。 1.3.2成绩考核①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大部分,主 要内容是骨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规范知识点等。②技能操 作,包括复位、石膏外固定、牵引等骨科常规临床操作技能。③病例 分析,选取典型病例,由老师根据每组学生发言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进 行打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I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 以率表示,组问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 <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及趣味性、掌握 理论知识、促进沟通与表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 思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如表 1;②成绩考核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理论考试上无明显差异(P> 0.05)。在技能操作、病例分析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O.05),如表2; 表1两组主观调查问卷(n,%)
思维导图引导下阶段性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医疗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这就给我国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骨科护理作为我国医院中最重要的一个科室,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由于骨科护理专业对学生要求较高,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就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导图引导下阶段性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将以思维导图为引导,利用阶段性教学法对骨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以期为该方法在骨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阶段性教学法;骨科护理教学1.引言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还需要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但是在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护理教育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性化教育,同时也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但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和专业技能等原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下阶段性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2.相关概述2.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信息组织与呈现工具,主要通过运用线条、图形、文字等表达形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呈现,通过图形与文字的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快速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学习、理解、推理等,还能使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准确。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和处理思维的有效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其中有文字结合图像的可视化思维导图,也有只有图画结合文字的可视化思维导图。
相比于传统教学法而言,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阶段性教学法阶段性教学法,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基本形式,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有效的学习过程和策略设计,使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应用和评价。
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骨科教学是为医学生开展的骨科临床知识教育,其可帮助医学生实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提高以学生骨科知识的掌握能力。
随着医学生院校的扩张,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为丰富医学生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提升医学生疾病治疗能力,该院加强对了骨科教学的关注度。
但常规骨科教育下的学生步入临床实践之中,效果并不理想,常有学生因知识掌握不到位出现常识性错误。
近年来,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出,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行的支持。
该文立足于骨科教育基础上,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地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具体事宜整理如下,以供其他学者参考借鉴。
标签:案例教学法;骨科;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及中国的皇帝、孔子等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相关内容逐渐丰富。
案例教学方法最早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而后经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
经历史岁月的验证,其逐渐在教育、管理、商业等领域显露出优势。
该院骨科教育质量不佳,故以案例教学法试之,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法特点
①可鼓励学员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的每位学员都可就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自由发言,经过互相交流各自看法区长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超越他人。
相对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其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听边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1-2]。
②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不能独立思考。
但在案例教学之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可先行消化,后查阅其他理论知识,以自己思维去理解案例相关知识,加深自己理解。
且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与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产生交流,加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
其与常规教育而言,师生关系更加坚固,师生氛围更加和谐。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骨科教育之中,可形成如下图1的师生关系网。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①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法教师以讲授为主,中间穿插操作演示[3]。
而学生在整个教学之中承担着聆听者的角色,故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印象并不深刻,也不能完全理解。
再加上学生自身实践机会有限,故考核时只能够凭记忆重复教师的演示,并不能够理解教师所要讲述知识点的精髓。
而案例教学法可让学生用心感受骨科临床实践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骨科实践相结合,弥补自身不足。
还可在案例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
老师再次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指导,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查缺补漏,完善
知识体系,实现骨科临床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之中减少常规性错误的出现。
②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可选取骨科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之中领会实际遇到的问题。
通过患者病情变化,家属态度,医生和护士配合等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骨科实践的具体细节。
当医学生面对骨科实践之中患者病情变化,家属态度变化时能够保持冷静,并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处理问题。
案例教学法还可在案例教学之中提升医学生应急准备工作的能力和家属安抚能力,使其能够正确面对骨科临床实践的具体问题。
故案例教学法可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应急等综合能力,教育效果较好[4]。
③可提升教育老师的素质及课堂教学效果。
在案例教学之中,教师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故需教育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以敏锐的反应能力回答学生的问题。
为其提供充分的帮助与支持,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还需教师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能力。
故其在帮助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同时,还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素质[5]。
④可实现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之中以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咳痰讨论经典案例,使其能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充分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现实中遇到相关病例的查看病情,到病情分析判断,提升学生的疾病诊断能力和处理能力。
而在案例教学之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树立骨科临床思维,激发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相对于常规教育而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知识體系,提升患者骨科临床实践能力,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 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 具体案例
2016年7月,该院计划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该院骨科教育工作中。
传统方式医学生教育模式下,缺乏教育系统性,学生对于患者生理、生化、病理及解剖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使得教育工作效果不佳,学生对于疾病诊断和疾病认知不到位[6]。
故该次拟定实施案例教学法为骨科医学生开患者血氨教育,以2个月时间完成教学方法设计及教学材料整理。
3.2 课程安排
该院课程安排过程中,严格按照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开展,依照《外科学》具体内容及大纲要求开展教学。
临床教育课程之中,涵盖了四肢骨折脱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骨关节化脓感染、骨结核等相关疾病。
该次教育选取相应临床骨科病例,编写主诉症状,并将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以PPT形式为学生展
现出来,后将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为课堂重点为学生展现出来。
在案例教学之外,在骨科创伤、脊柱、关节和肿瘤等教学之中,建立学习小组。
小组由主治医生(教育教师)、住院医生(教育辅导员)、学员组成。
确保学员在学习期间保持稳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团队关系。
主治医生(教育教师)可了解学员实际情况,帮助学员在学习之中增加实践,促进学员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住院医生(教育辅导员)积极组织每周的汇报,将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报道。
3.3 教学结果
在该次教学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临床学习及实践。
学生不仅增加了临床疾病治疗的接触,还增长了问诊、查体及外科操作的知识。
消除了学员心理负担,实现了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过渡。
其相对于常规教学而言,学生更加适应工作岗位,更能为骨科病患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经该次教学后实践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平均分高达90分以上,而常规教学之下,学生知识掌握平均分在70~85分左右。
故该次教学教学较为理想,学生团队写作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均得到提升。
3.4 建议
该次骨科教育之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其形成了“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仿真教学法”,提升了学会说呢过的临床实践能力。
但在实践教学及教学后追踪过程中发现,学院不但要熟练掌握骨科临床基础知识,还需大幅度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该次教育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实践及知识考核均有提升。
但该次教学之中发现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缓解有待完善,还需为学生创设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医患交流技能。
故日后该院将在骨科教育之中,增加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医患沟通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医患之间的问题,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之中应用,可保证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本次展示了该院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方法,也期待广大同行在案例教学实践之中所有收获,更好地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炜星,晋大祥,丁金勇,等.CBL教学法在马耳他布鲁菌感染性脊柱炎臨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22-23.
[2] 杨德盛,张健,邓强.影像学资料+情景模式+真实案例整合模式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6,46(3):365-367.
[3] 蓝常贡,唐毓金,龙丽珍,等.器官系统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1):43-47.
[4] 谢炜星,晋大祥,丁金勇,等.案例教学法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临
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3-24.
[5] 杨雍,苏楠,王炳强.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54-457.
[6] 张顺聪,李永贤,莫凌,等.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化脓性脊柱炎临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33-35.
(收稿日期:201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