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英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工作,近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英语专硕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与口译: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在各种翻译、口译、笔译等领域就业,如国际组织、大型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外企等。
2. 教育与培训: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从事英语教育与培训工作,如高中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机构英语讲师等。
3. 企业管理与咨询: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专业课程,从事企业管理与咨询工作,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
4. 编辑与出版: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在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媒体与出版行业从事编辑、排版、校对等工作。
5. 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从事国际关系、外交与对外事务工作,如国际社交与外交活动组织、国际合作与交流机构等。
6. 研究与学术: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研究、教学等学术工作,如大学英语教师、研究员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就业方向,实际上,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还非常广泛,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发展缓慢原因摘要:为了推进ESP的课程体系建设,文章分析了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国家对实施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缺乏明确的政策;难以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对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双语课的冲击和压力;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教育;高校;双语课专门用途英语(以下简称“ESP”)自1964年被Halliday提出以来[1],20世纪80年代,ESP在全球被广泛接受,对此展开的研究和探讨风靡一时[2]。
50多年来,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ESP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围绕着课程和教学来开展的。
随着科学学科和社会行业、专业的迅猛发展,专业发展自身的时代需求和劳动者素质的时代需求不断提高,成为对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倒逼高等教育把ESP作为一个具有普遍需求的教育课题,从而使ESP成为国外高校坚持不懈的发展性课程。
但是,缺乏对于ESP的本质规律的研究总结,ESP课程就没有系统科学的实体内容,其最大的实践成果就主要是开展学术英语的教学[3]。
分析我国40年来ESP发展史,虽然发展艰难曲折,问题多表现在没有取得共识和认识实践的不到位,但主流是在艰难中的不断进取,其有着史诗般的震撼,充满着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有着鲜明的跨时代特色。
一、国家对实施ESP教育缺乏明确的政策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国家政策顶层设计上,关于ESP的战略决策时远时近,并没有十分到位。
纵观近些年的国家政策,各个阶段都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1980年发布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校英语教育要为学生今后阅读本专业英语书刊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
直到1998年,又发布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4]。
该大纲明确了英语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指出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英语语言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英语语言学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领域:成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是许多英语语言学研究生的选择。
他们可以在中小学、大学、培训机构等地方进行教学。
2. 翻译与口译:英语语言学研究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也可以从事翻译和口译工作,将各种资料和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3. 出版业:英语语言学研究生还可以在出版社工作,负责编辑和出版各类书籍和文章。
4. 跨文化交流领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语言学研究生可以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外交机构等地方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
5. 语言研究与学术界:部分英语语言学研究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语言研究工作,或在大学里任教。
6. 其他领域:除了以上几个领域,英语语言学研究生还可以在旅游、媒体、广告等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
总的来说,英语语言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比较广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岗位。
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语言水平,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科教育论文需求分析理论及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示一、需求分析的概念自1972年,Richterish首先提出需求分析(NA,Needs Analysis)的概念,需求分析已经在外语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需求分析的理论开始应用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中心。
程晓堂(2002)提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
Brown(2001)认为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与主客观有关的信息,旨在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满足学生在一定教学情景中的语言学习需求。
简言之,需求分析是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某种需求进行研究的过程。
二、需求分析的内容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Robinson 1991)。
目前情景指学习者开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习前,原有的语言水平和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目标情景是指学习者未来工作的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
Brindly (1989)将需求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前者包括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及目前外语水平等;后者包括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如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等。
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缺乏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
目标需要包括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焦急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及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等。
我国学者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中常见的两类需求是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
社会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学校等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可以说是学习者个人的理想或愿望(闫莉等,2006)。
三、需求分析的模式外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1978);(2)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1982);(3)Hutchinson & Waters的模型(1987);(4)Dudley-Evans & St.John的模型(1998)(陈冰冰,2009)。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共5篇)第一篇: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热门研究方向,就业形势分析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向、英语国家文化方向、跨文化交际方向7个方向。
而同样是外语类专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该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明显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专业设置的8个研究方向更与前两所学校无一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跨考网的老师为大家就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纳和总结。
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很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11个学科。
其中,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
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多设置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所以,英语专业考研的专业设置其实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两大专业。
不过,这两个专业被不同学校细化研究方向以后,就变得复杂了。
如前面说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7个方向,这7个方向进一步细分,小的研究方向达37个之多。
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粗略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可分为传统研究方向和新兴研究方向两大类。
传统研究方向传统研究方向,顾名思义,指的是设置多年的老牌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一般学校都有开设。
1.文学方向开设学校: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
据2007年的招生统计,仅有17所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没有开设文学方向。
李勇(1980.06- ),男,籍贯四川,副教授。主讲《大学英语》、《高级商务英
语》、《商务英语写作》等本科生课程。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的研
究工作,近年发表论文11篇,参编教材6部,主持项目4项。曾担任浙江省人民
政府外事办公室特聘翻译,入选浙江工业大学“朝晖计划”,获评浙江工业大学
优秀教师。现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院教学委员会委员。
长期受聘担任外事、商务、科技领域的项目助理及高端翻译。累计大小口译(会
议/谈判/考察)100余场(次),累计翻译、编辑中英文本100余万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