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英汉对照)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英汉对照)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英汉对照)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英汉对照)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英汉对照)说到中国古代文化,四书五经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几年,不少外国友人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向他们介绍咱们的古代文学典籍,先把下面这些说法记下来吧!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

四书The Four Book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The Mencius

中国文化词汇:古代典籍

五经The Five Classics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1、回顾课本,记忆知识要点。 2、明确考纲要求,熟悉试题类型。 3、领会命题意图,掌握解题思路。 4、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真题回放】 (2013?湖南)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6分)

【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生发疑问,“问”能激发兴趣、促进探索,从而学有心得;②第二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询问请教,“问”能解决疑问、丰富知识。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结合选文分析“问”的内涵与作用。两段文字对应两个不同内涵,作用分析要与内涵保持一致。 (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答案】答题要求:内容紧扣“学习”论题,能够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中相关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注意紧扣“学习”论题,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论语〉〈大学〉中的相关论述,同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 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1、所谓“简要概括”就是用一两个简洁的词语或短句来表达。 2、表达观点不要胡乱引申,必须扣住材料中的话来说,但不是翻译原文。 3、紧扣各家经典思想来谈。 4、联系现实,先说观点,再说理由,论据只能用概括示例,不要用详细事实。 【方法指导】 解答文化经典阅读简答题,一般要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 1.字斟酌明要旨

中国历史典籍概说

中国历史典籍概说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许慎《说文解字》: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一、历史典籍的主观与客观 1、几则材料 ●《孟子》: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公羊傳》:《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榖梁傳》:《春秋》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信史良史: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个人感悟两篇 当历史控制人的时候 一只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蚂蚁钻进土里,只有一只腿露在外面。小兔子看见了,不解的问:“为什么把腿露在外面?”蚂蚁说:“嘘!别出声,老子绊他龟儿子一跤!” 看到这则令人忍俊不禁的网络笑话,悲凉顿生。蚍蜉撼大树,蝼蚁撼泰山,盘桓讲台既久,我常常萌生这种无助的感觉——面对三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我能给予学生什么?我给予他们的是真实的文学的历史吗?我即使有能力复原秦砖汉瓦的色泽,还能复活唐宗宋祖们的生命吗?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上得到了真理吗?他们有追求真理和收获真理的快感吗?于是,工作并且检视自己的工作成了生活的常态,生活本身反倒是非常态。就像堂·吉珂德挥舞着锈迹斑斑的长矛和无形的风车战斗,悲壮而滑稽,我常常顾思想的阴影而自怜。 据说歌德读到堂·吉珂德与风车大战,

失声痛哭:“这是世上最纯粹的浪漫主义者。”悲观的浪漫主义者多迷惘。我的迷惘是从对历史的反思开始的。 历史是什么?古今中外先哲世贤议论煌煌,不妨抄它几段: 司马光:?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野史小说未必皆无凭。? 张岱:?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个诬妄世界。? 梁启超:?有君史,有国史,有民史。西人近专重民史。中国如九通之类,可以谓之国史矣,然体裁犹未尽善也。若二十四史,则只能谓之廿四家谱耳!? 罗兰·巴尔特:?历史的话语,不按内容只按结构来看,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或者更准确些说,是想象的产物。? 卡尔·波普:?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来作出自己的解释。可是,它不仅有权利,而且也有义务来作出自己的解释,

古代文化常识精练2(带答案)

文化常识精练(二) 1.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振贷,即赈贷,指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是古代传统的救荒方式之一。西汉时赈贷开始较为广泛的实施。 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古时指丈夫的父亲或妻子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 D.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3.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族”,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九代。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祖孙。 B.罢市,指集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它既可以因皇帝驾崩而由朝廷要求进行,也可以因百姓所爱戴的官员之死而自发进行。 C.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4.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朝时候出现,直到清代。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太傅”,辅弼天子的官职,周代设置。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但各朝代称呼不同,为三公之一。 C.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D.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有“三坟五典”之说。也可指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是尚书省中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等,属员外级。B.古时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C.“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用来代指百家著作。 D.精舍,又称精庐,汉代的私立学校。后泛指私家书斋、学舍,即集生徒讲学之所。又,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也称精舍。 6.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 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石头城”等别称。 C.肆,即市肆、店铺。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D..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doc资料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

浙江大学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院系: 学号: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期中作业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1、王泽宏,字涓来。 泽,《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泽,光润也”;再取《康熙字典》中“雨泽”意,理解为润泽。 宏,《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宏,屋响也”,延伸为宏大、恢宏之意。 涓,《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涓,小流也” 综上,此名与字为相互解释的关系。即宏大的润泽,必来自于小流。可能出自于“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贾逵,字梁道。 逵,《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馗,九达道也。似龟背。”而“逵”字是“馗”的变体,意义相同,即向多方通达的道路,好似龟背中间凸起,可以向四下通达。 而贾逵本名“衢”,《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衢,通道也”,亦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梁、道,《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梁,水桥也”,“道,所行道也”,都是道路、通道之意。 综上,此名与字意义相似,都与道路、通道相关。 3.史既济,字若川。 济,《说文解字》:“济,水。”《说文》中解释为水名,所指即“济水”,今天叫做“济河”。 川,《说文解字》:“川,贯通流水也。”,《康熙字典》解释为“穿地而流也”。 综上,此名与字同义,皆指河流。 4.赵丽华,字燕如。 赵丽华与南朝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同名。之所以字燕如,有两种可能。 第一,燕如即如燕,指人像燕子一样聪慧灵巧。《南史》中云张丽华“性

聪慧,甚被宠遇。” 第二,恰好其人姓赵,“如燕”二字意在将其比作赵飞燕。张丽华、赵飞燕,均是古代美女。 第三,可能出自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所题诗: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5.李己,字子复。 出自《论语》:“克己复礼”。 6.李益,字君虞。 益,取《康熙字典》解释“进也、加也”。 虞,《说文解字》:“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 综上,名是对字的解释。 7.年羹尧,字亮工。 《尚书·舜典》曰:“钦哉,惟是亮天工”,“亮工”便是来源于此, 而《今文尚书》把《舜典》归于《尧典》之中。其名中“尧”字来源于此。 据《清史稿》记载,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那么年羹尧可谓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给他取字“亮工”亦是希望他能够考取功名,辅佐圣上。 8.严嵩,字惟中。 中岳嵩山。 9.查岐昌,字药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和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1.下列对古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写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课”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深渊、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答案:A(“布衣”是指平民,非读书之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庶母”“庶弟”等 C.“大理”古代掌刑法的官。隋置大理寺卿、少卿、北齐置大理寺,历代相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制事”“制政”“修政”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答案: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署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廷有关的证据 答案:B(“藩镇”是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 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武帝是皇帝的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指代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那个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最高行政长官。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就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得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我们以下开列得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得基本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得兴趣进行选读。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得伟大成就。通过对这些书得阅读,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得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得基础。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就是中国得"圣经"。“四书五经”就是《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得总称。这就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得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得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就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得一把钥匙。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烁今,研究它得著作汗牛充栋。老子就是中国第一个纯粹得哲学家,老子得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得一种思想倾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得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得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得思考。《老子》文字不就是特别艰深,历代注

家又多,选一种较好得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得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得经典。庄子对生死得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得典型画像。《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得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运用了大量得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就是著名得一篇。 4、《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思想就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得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得思想。法家思想就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得“霸道”得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得以德服人得“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得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就是中国第一部兵书,却就是最好得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得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泉。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孙子兵法》简洁得语句中蕴藏着丰富得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得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6、《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就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相传就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最早得光辉成就。它对于病理学与治疗学得辩证思想,成为祖国医学发展得指导思想,为中医得发展奠定了坚实得基础。《黄帝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归类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归类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归类总结 一、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 (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2)劓刑:割鼻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人物称谓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例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④女子自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敬称 ①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 ③称师长。例如:夫子哂之。(《论语》) ④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上对下或平称 例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贱称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特定关系 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 ②加太表示长一辈。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③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例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背诵版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稷(jì)、黍、麦、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

浙江大学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院系: 学号: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期中作业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1、王泽宏,字涓来。 泽,《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泽,光润也”;再取《康熙字典》中“雨泽”意,理解为润泽。 宏,《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宏,屋响也”,延伸为宏大、恢宏之意。 涓,《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涓,小流也” 综上,此名与字为相互解释的关系。即宏大的润泽,必来自于小流。可能出自于“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贾逵,字梁道。 逵,《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馗,九达道也。似龟背。”而“逵”字是“馗”的变体,意义相同,即向多方通达的道路,好似龟背中间凸起,可以向四下通达。 而贾逵本名“衢”,《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衢,通道也”,亦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梁、道,《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梁,水桥也”,“道,所行道也”,都是道路、通道之意。 综上,此名与字意义相似,都与道路、通道相关。 3.史既济,字若川。 济,《说文解字》:“济,水。”《说文》中解释为水名,所指即“济水”,今天叫做“济河”。 川,《说文解字》:“川,贯通流水也。”,《康熙字典》解释为“穿地而流也”。 综上,此名与字同义,皆指河流。 4.赵丽华,字燕如。 赵丽华与南朝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同名。之所以字燕如,有两种可能。 第一,燕如即如燕,指人像燕子一样聪慧灵巧。《南史》中云张丽华“性聪慧,甚被宠遇。” 第二,恰好其人姓赵,“如燕”二字意在将其比作赵飞燕。张丽华、赵飞燕,均是古代美女。 第三,可能出自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所题诗: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5.李己,字子复。 出自《论语》:“克己复礼”。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最新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

近五年高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真题汇总 2018年全国卷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2018年全国卷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2018年全国卷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

语文小测—文化常识(一) 请用红笔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并认真总结识记。 1.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2.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3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4.“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5.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6.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7.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8.“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9.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10.《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三岁行笄礼而字。 11.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12.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13.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4.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15.“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16.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17.“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18.“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19.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20.“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21.“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22.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23.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语文小测—文化常识(二) 请用红笔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并认真总结识记。 1.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 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 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导读:【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7、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骃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汉书·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晋书.石崇传》:“有司薄阅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称是。”《明会要·民政三》:“景泰中,杨杰上言:‘臣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苍头杨钊等职。’诏许之。” 8、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9、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郑玄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