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90、叶澜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毕业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标准格式(经管、文科专业学生用)

(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 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 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1.5倍行距)×(在每级标题之间,都要有过渡性语句,下同)。 2.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在每级标题之间,都要有过渡性语句)。 2.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此处为小标题,小4号宋体,后面不用标点)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2)×××(小4号宋体,后面不用标点)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小四宋体,空2行) 结束语(小3号黑体,居中) (小四宋体,空1行)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生.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可再生能源,XX,2:3-8. [2]崔民选.XX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204-236. [3]李艳芳.XX.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133-140. [4]庄幸.XX.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政策设计思路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9): 37-39. [6]朱晓勤,周敏.XX.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比较研究——以风电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17) :27-28,32. [7]何寅昊,赵媛.XX.国外风电定价方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建议[j].能源研究与利用(5) :48-50. [8]赵珊珊,张东霞,印永华,申洪.XX.风电的电价政策及风险管理策略[j].电网技术,35 (5) :142-145. [9]俞萍萍.XX.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制政策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1): 32-33,60. [10]张正敏等.XX.中国风力发电经济激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1]郭祥冰.XX.美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和实践——赴美考察调研报道[j].能源与环境(4): 6-9. [12]顾树华,王白羽.XX.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si) :27-33. [13]李俊峰,等.XX.中国风力发电价格政策分析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绿色和平和世界风能协会. [14]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5]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6]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海口:海南出版社. [17]李其谚,叶逗逗.XX.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 [18]施鹏飞.XX.对“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上网电价”规定的期望与实际[c/ol]. [XX-09-10]. http ://fd8864. 51. net/0001, htm. [19]王凤君.XX.风电招标定价体制遭质疑大批风电投资商撤离内蒙古[n]. 21世纪经济报道,XX-11-3 (020). [20]焦在强,张宏伟.XX.风电上网电价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4) :33. [21]施鹏飞.XX.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伴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建设动态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 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自动化世界经济 一、科技革命阶段划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共经历了5次大的飞跃,第一次为1945-1955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二次为1955-1965年,是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第三次为1965-1975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第四次为1975-1985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次为1985年至今,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这五次飞跃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自从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迈进了先是以各种各样的机器生产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技能,再是以自动化机器和自动化程序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上说,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这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将增进人类的福利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世界大战的推动,军事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事科学技术被运用于民用生产,从而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此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动下,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后来居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方兴未艾。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不断开发出巨大的新市场,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非常有力的推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而巨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战争与危机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缓和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从而使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能够较为顺利地向前发展。 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为3/4;同20世纪初相比,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约100倍。现代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及其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来经济增长的70%~80%产生于科学技术创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军事和政治,发展经济和教育,争夺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制高点,使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生产力的规模和结构,使

管理学论文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 管理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专业班级税务专业10级1班 学生姓名(学号)胡心月 指导教师陈垂兴 完成时间2011年5月27日 年月日

目录 一.知识管理概念..................................................... 二.知识管理在个人与企业中的体现..................................... 1.个人知识管理.................................................. 1.1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 1.2个人知识管理的体现...................................... 1.3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2.企业知识管理.................................................. 2.1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 2.2企业知识管理的体现...................................... 2.3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三.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知识管理的目的............................................... 2.知识管理:现在为什么重要?.................................... 四.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及认识误区..................................... 1.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 1.1知识管理在企业里被提出.................................. 1.2知识管理在企业里的尴尬境况.............................. 1.3知识管理未能实践........................................ 1.4知识管理的控制不好把握.................................. 1.5知识管理导入有障碍...................................... 2.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误区.......................................... 1.1误区一:知识管理就是信息。.............................. 1.2误区二:知识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3.知识管理的现实发展............................................ 五.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 1.1知识管理的发展.......................................... 1.2今天的企业需要知识管理.................................. 1.3知识管理的光明前景...................................... 摘要: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可以使人们了解到现实中的知识管理具体是怎么样的,实际实践过程中知识管理所遇见的种种困难以及在企业与个人中所发挥的作用。而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则说明即使在知识管理如此艰难的境地下,知识管理依旧透露出一种不可替代的活力。 关键词:知识管理的体现、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知识管理的认识误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

学年论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在政策引导下实现了跨越性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加工贸易在浙江省未来的贸易经济发展中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浙江省加工贸易普遍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引进外资不足、监管模式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外资,加强技术研究,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部门协调,改善经营环境,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加工贸易,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 Abstract Sinc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Zhejiang Province's processing trade has realized the spann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policy guidance,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processing trade will play a more vital role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s future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Zhejiang Province’s processing trade universally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dustry scale to be small,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product to be low,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o be insufficient, the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pattern to be low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we shoul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troduce the foreign capital,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policy guidance, strengthen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business, strengthen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Zhejiang Province’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ed steadily. Key words:Processing trade, Zhejiang provinc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 《笼罩西方经济的不祥之云债务危机》,《辽宁经济》1986年2期。 《渡过石油冲击阶段的西方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2期。 《国际通货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6年。 《浅析80年代世界直接投资的形势》,《投资研究》1987年2期。 《日美欧对亚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展战略报》1988年1月29日。 《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及三大经济圈的比较》,《财经论坛》1989年3期。 《论亚太经济圈的若干问题》,论文集《亚太经济合作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 《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1995年6期。 《浅析世界服务贸易》,《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8期。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90年代前期世界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1996年8期。 《亚太经济联合的进展及主要成员的战略和态度》,《太平洋学报》1996年2期。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圈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1997 年11期。 《APEC框架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对策》,[日]《亚洲太平洋研究》1998年3月。 《NortheastAsianEcnomicCooperationwithintheAPECFrameworkandChina`sPolicies》,《APCjournaiofAsian-PacificStudies》1998.5。 《APEC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了有条件》,《世界经济(英文版)》1998。 《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的新高潮》,《外国问题研究》2000年3期。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海口:海南出版社. [17]李其谚,叶逗逗.2006.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一、各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导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1、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2 2、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5、美国商务部,《当今商业概览》,1976年一月号。 第三章经济增长 1、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Mor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Co., New York, 1976 2、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A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https://www.doczj.com/doc/f913916365.html,/Depts/Economics/Growth/ 4、https://www.doczj.com/doc/f913916365.html,/book/zhengzhi/jjzz/index.html 5、https://www.doczj.com/doc/f913916365.html,/chinese/mingzhu/jingjizhang/jingjizhang.html 第四章失业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兰荣华,《我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措施》,载《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 4、屠艳萍、毕金华,《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社会稳定》,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https://www.doczj.com/doc/f913916365.html,/fsbr/esbr.html 第五章通货膨胀 1、Gordon, “ Milton Friedman’s Monetary Framewor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ondon 1982 2、Ritter and Silber, “Principle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5th Ed, Basic Books Publishers, New York, 1986 3、钟儒刚,《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载《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4、于学花,《试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论文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的要求

1 绪 企业,日发电综合指标和月发电综合指标是体现企业效益的标准.…在系统设计方案 上,我们不仅要满足基本数据处理的需求,而且要面向企业的可扩展化、规范化、集成化的高指标要求,为此,在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环节的各种数据基础上,结合计算机 二级标题 1.1.1 OOA/OOD 即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初学者使用. UML 中的视图包括:用例视图(Use-case view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 )、组件视图(Component view )、并发视图(Concurrency view )、展开视图(Deployment view )等五种,能够使用其他的视图还有静态-动态视图、逻辑-物理视图、工作流程视图等. (1) (2) ① ② 对象图: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一致;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排写.需要的话,可在图名之下加附图说明. 图1-1 UML 的发展历程

二级标题 1.2.1 三级标题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 编号 .如:例,图2-5,表 3-2,公式(5-1)等. 定义 定理 例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0sin()y t ω?=+ (1-1) 表: 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居中排写;一张表格应为一个整体,表格一页排不下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格应为标准科技论文三线表格式! UML 不仅可以为软件系统创建模型,还可以描述其它非计算机软件的系统,或是商业机构或过程.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经济法》,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1999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原理》,王保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教程》,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经济法学理与案例分析》陈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新编经济法教程》陈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经济法学》侯怀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经济法总论》,史际春,邓峰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1版 《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王全兴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经济法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吕忠梅,刘大洪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 《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及修订各版 《欧共体竞争法》,王晓晔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孔祥俊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 《反垄断法研究》,曹士兵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 《税法原理》,张守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金融监管法论》,张忠军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 《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刘大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吴锦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经济法论丛》,漆多俊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经济法学评论》,史际春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经济法研究》,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论丛》,徐杰主编,法律出版社 《财税法论丛》,刘剑文主编,法律出版社 各类报刊杂志,网站有关经济法的论文 《经济法概论》,(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经济法》,(法)阿莱克西、雅克曼,居伊、施朗斯著,宇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经济法理论》,(苏)B、B、拉普捷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室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 《德国经济行政法》,罗尔夫、斯特博著,苏颖霞,陈少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管制与市场》,[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余晖等译,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经济法的挑战》,苏永钦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公平交易法新论》,赖源河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 《日本税法》,[日]金子宏著,战宪斌,郑林银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法和经济学》,[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张军等译,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册,[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反托拉斯法》(第二版),[美]波斯纳著,孙秋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国际贸易论文(含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与实务 内容摘要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贸易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世界上大多数的国际贸易均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但与此同时,信用证欺诈也随之产生,给贸易商带来了损失。咎其原因主要是信用证本身理论上的缺陷,也就是“独立抽象原则”。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附随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利用软条款进行欺诈等。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信用证欺诈问题的严重性,不果断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会给被欺诈方造成严重的损失,探讨和分析信用证欺诈的原因、表现,对进出口商防范欺诈风险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信用证等各项付款方式做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字 信用证托收汇款优缺点比较

1信用证与信用证结算概述 1.1 信用证简述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的责任转由银行来履行,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 信用证是由进口方的开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发的,授权出口商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条款,签发以该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并保证在交来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时,该行必定承兑或付款的保证文件。 1.2 信用证结算简述 信用证结算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结算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结算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责任,转由银行来承担。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因为,银行信用更加可靠、更加稳健,而且,银行的资金也更加雄厚,使得买卖双方都增加了安全感,从而大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1.3 信用证业务的基本性质 1.3.1 开证行负有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证,开证行是首先付款人。出口商(一般即信用证的受益人)可凭信用证,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向开证行凭单取款,而无须先找进口商(一般即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开证行的付款不是以进口商的付款作为前提条件。 1.3.2 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

经济学论文范文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中国矿业城市转型的现实问题及发 展趋势 学生姓名康丽姣学号 0611154 系(部)经济系 专业年级 06经济学 指导教师宋希 撰写时间 2010.05.15

目录(格式要准确)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5) 一、矿业城市的含义及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历史 (5) (一)、矿业城市的含义 (5) (二)、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历程 (5) 二、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6) (一)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矿业城市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9) (三)矿业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9) 三、矿业城市转型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10) (一)国外矿业城市转型实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10) (二)我国矿业城市转型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10) (三)实例研究 (12) 四、结语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的现实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 矿业城市的转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兴起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任何城市的矿产资源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所组成的生命周期,因此矿业城市必然面临着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的产业转型。本文对我国矿业城市在转型中面临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具体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几个角度系统分析了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通过对矿业城市面临的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外矿业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我国矿业城市的转型的最佳途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论文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的要求

论文目录正文附录参考 文献的要求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 绪 论 系统设计方案上,我们不仅要满足基本数据处理的需求,而且要面向企业的可扩展化、规范化、集成化的高指标要求,为此,在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环节的各种数据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来规划和实现系统的体系化分析和设计.… 二级标题 大化[1].…. 1.1.1 OOA/OOD 即Coad/Yourdon 方法:它是最早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之一.该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初学者使用. UML 中的视图包括:用例视图(Use-case view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 )、组件视图(Component view )、并发视图(Concurrency view )、展开视图(Deployment view )等五种,能够使用其他的视图还有静态-动态视图、逻辑(1) (2) ① ② 对象图: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一致;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排写.需要的话,可在图名之下加附图说明. 图1-1 UML 的发展历程

二级标题 1.2.1 三级标题 虚线. 字分章编号 .如:例,图2-5,表3-2,公式(5-1)等. 定义 定理 例 . 0sin()y t ω?=+ (1-1) 表: 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居中排写;一张表格应为一个整体,表格一页排不下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格应为标准科技论文三线表格式! UML 不仅可以为软件系统创建模型,还可以描述其它非计算机软件的系统,或是商业机构或过程.

论文参考文献

[1]祈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竞争力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金泓.应用发展经济学通论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张冉燃.中央力推文化体制改革 [J].瞭望新闻周刊,2006(17) [5]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6]孙慧英.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 [M].新闻界,2009 [7]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0)[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孙林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M].社会科学家,2009(9) [9]张志勇.我国文化产业30年发展情况及对策思考 [M].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5) [10]谭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M].大连海事大学,2008 [11]龚佳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基于迪斯尼公司个案的启示 [M].上海师范大学,2009 [1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3]马萱.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4]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 [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5]林日葵.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 [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16]唐晋,谈火生.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17]张今.中国文化产业合同案例精选与评析 [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8]胡惠林,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3卷) [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9]蒋晓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 [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0]钟晓毅.三十年突破和谐广东的文化品牌建设 [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1]谢名家,刘景泉.文化经济论:兼述文化产业国家战略 [M].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5 学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 题目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学生姓名陈超阳 学号8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林媛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3) 二、现今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3) 三、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变化 (3) 四、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的困局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微妙的双边关系了。从历史角度上讲,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字。然而从甲午战争,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对华政策都建立在“软弱和分裂的中国”思维之上。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日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先对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做一个大致的阐述,再者着重研究当今中日关系,最后分析日本文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对华政策 正文: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上,伴随着彼此社会内部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周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日本人的眼中的中日关系有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受国际环境、中日各自国内状况及两国关系等诸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相互认识,大体以冷战结构崩溃为一大转折点,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而这两个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

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f913916365.html, 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制度经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企业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制度探析——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社会科学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张华平. [2].创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树立中国制度变革的理论自信.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程启智. [3].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家庭农场构建的制度经济学探究. 《生产力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2期.蒲文彬. [4].早期制度经济学对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现代经济探讨》.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陈微波. [5].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方向探讨. 《学术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耿海清. [6].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宋代官员、士人经商探因. 《学术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王朝阳. [7].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中国土地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朱新华.柴涛修.陈利根. [8].制度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制度何以可能.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韦倩. [9].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村财乡管”模式改进探析. 《生产力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2期.权丽华.崔治龙.

管理学期末论文

管理学原理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学生姓名:谭超跃 指导教师:张雪峰 成绩: 完成时间:2012年6月6号

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许多组织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致使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组织的良性发展。良好的沟通有利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整个组织能够围绕终极目标良性运作。本文主要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的分析,就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沟通沟通障碍良好的沟通机制 一、沟通的重要性 在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沟通在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定员工思想,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进行社会交往是人的需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缺乏沟通会使人产生孤独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不利于人的发展。良好的沟通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促使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2、有利于管理民主化。沟通有利于组织民主化管理的开展,管理民主化会进一步促进组织内部的全方位沟通,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了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及积极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提高组织操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组织运行的更加合理。良好的沟通可以改进领导的管理方式,又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3、有利于建设高绩效的团队。高绩效的团队是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沟通可以把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个体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使他们可以为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4、有利于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在社会就交往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定的冲突有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管理着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和引导,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使之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此时高效的沟通可以减少组织内部不必要的冲突,降低内耗,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5、有利于增强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组织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危机成为了组织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对多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和创新,可以找到应对危机的新方法,提高危机的管理水平。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主体之间的知识、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信息筛选。信息发送者为了使信息的发送对自己有利,往往有意操纵信息的情况。比如说,一个企业主管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时,往往都是上级想听到的信息,在向下级传达信息的时候,通常都是他愿意让下属知道的那部分。这样一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采用APA格式及规范。 一、文中夹注格式 英语学位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方法、言论必须注明出处,注明出处时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脚注或者尾注),且一般应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关于夹注,采用APA格式。 (一)引用整篇文献的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即全书或全文)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1.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如:CharlotteandEmilyBrontewerepolaropposites,notonlyintheirpersonalitiesbutinthe irsourcesofinspirationforwriting(Taylor,1990). 2.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如:TaylorclaimsthatCharlotteandEmilyBrontewerepolaropposites,notonlyintheirperso nalitiesbutintheirsourcesofinspirationforwriting(1990). 3.如果作者的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APA的规范不需使用括号夹注,如: Ina1990article,TaylorclaimsthatCharlotteandEmilyBrontewerepolaropposites,noto nlyintheirpersonalitiesbutintheirsourcesofinspirationforwriting. 4.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着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Zhang,2005) (二)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出版年份,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 1.引用一位作者的文献 (1)引用内容在一页内,如: EmilyBronte“expressedincreasinghostilityfortheworldofhumanrelationships,whet hersexualorsocial”(Taylor,1988:11). (2)引用内容在多页上,如: Newmark(1988:39-40)notesthreecharacteristicallyexpressivetext-types:(a)seriousimaginativel iterature注意在这些例子中引文超过一页时的页码标记方法:APA的规范是(1988,。 假若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则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如:TaylorwritesthatEmilyBronte“expressedincreasinghostilityfortheworldofhumanre lationships,whethersexualorsocial”(1988: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