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众参与说明(碳素) 2020.4

公众参与说明(碳素) 2020.4

公众参与说明(碳素) 2020.4
公众参与说明(碳素) 2020.4

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精细碳素项目

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四月

目录

1概述 (1)

2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1)

2.1公开内容及日期 (1)

2.2公开方式 (2)

2.3公众意见情况 (3)

3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3)

3.1公示内容及时限 (3)

3.2公示方式 (4)

3.3 查阅情况 (9)

3.4 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9)

4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9)

5公众意见处理情况 (9)

5.1 公众意见概述和分析 (9)

5.2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9)

5.3 公众意见未采纳情况 (9)

6 其他 (9)

7 诚信承诺 (9)

1概述

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朔州,于2019年06月06日在朔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发区分局注册成立,主要经营生产高精细碳素、铝矾土深加工、耐火材料。经市场充分调研,决定投资建设20万吨/年高精细碳素工程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实际行动支持朔州市“工业强市”的产业政策,努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6月12日,朔州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部以朔开创备案[2019]44号文予以备案,在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建设年产20万吨高精细碳素生产线项目。

2019年10月28日,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山西欣国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山西欣国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评价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精细碳素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版),本项目为碳素制品项目,项目类别属于第十九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56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含焙烧的石墨、碳素制品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于2019年10月30日采取网络公示方式进行了第一次公示;2020年3月6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 号)进行公众参与调查,2020年3月6日通过网络平台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2020年3月6日~3月19日)。2020年3月9日在红壕头村、马跳庄村、吴佑庄村、小泊村及马邑村通过张贴公告的方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2020年3月13日和3月16日分别在山西经济日报进行了报纸公示。在征求意见期间,均没有公众提出意见。

2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2.1公开内容及日期

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在2019年10月30日,建设单位于2019 年10月28日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符合7 日内的要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公开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当说明现有工程及其环境保护情况;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

(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2.2公开方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公众参与一次公示可以在建设单位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网站(以下统称网络平台)进行。

本项目公众参与一次公示通过易环评网络平台进行了公示。2019年10月30日,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了第一次公示

(https://www.doczj.com/doc/f85890102.html,/45261.html),网站公示截图见图2-1。

图2-1 网络平台第一次公示截图(1)

图2-1 网络平台第一次公示截图(2)

2.3公众意见情况

信息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对本项目的反馈意见。

3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3.1公示内容及时限

本项目于2020年3月6日形成建设项目环评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在网站进行了公开,公开期限为10个工作日。

公开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全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85890102.html,/zwgk/gggs/202003/t20200309_275397.html

(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项目周边范围内的公众及团体。

(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85890102.html,/zwgk/gggs/202003/t20200309_275397.html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以在本信息公开后,通过反馈意见表,也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信等方式提出意见。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20年3月6日~2020年3月19日(10个工作日)

3.2公示方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的要求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了公示(纸质张贴、报纸公示和网络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1)纸质张贴

2020年3月9日建设单位在红壕头村、马跳庄村、吴佑庄村、小泊村及马邑村通过张贴公告的方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张贴时间不少于10 个工作日,公示照片见图3-1。

红壕头村 马跳庄村

吴佑庄 小泊村

马邑村

图3-1 张贴公示栏第二次公示

(2)报纸公示

2020年3月13日和2020年3月16日分别在山西经济日报进行了报纸公示,公示照片见图3-2、图

3-3

图3-2 报纸公示(2020年3月13日)

(3)网络公示

2020年3月6日,建设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了第二次公示(https://www.doczj.com/doc/f85890102.html,/zwgk/gggs/202003/t20200309_275397.html),公示截图见图3-4。

图3-4 网络平台第二次公示截图

3.3 查阅情况

查阅场所设置在山西省朔州市红壕头村,未有公众提出查阅。

3.4 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公众在征求意见期间,没有公众提出意见。

4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本项目公示期间没有公众对项目建设提出质疑性意见,故未开展深度公众参与。5公众意见处理情况

5.1 公众意见概述和分析

没有收到公众意见。

5.2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没有收到公众采纳的意见。

5.3 公众意见未采纳情况

没有收到公众未采纳的意见。

6 其他

存档备查情况:第一次、第二次公示截图及照片,公众参与调查表,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7 诚信承诺

本单位已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相关要求开展了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精细碳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充分采纳了公众提出的与环境影响相关的合理意见,对未采纳的意见按要求进行了说明,并按照要求编制了公众参与说明。并已将公众参与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我单位承诺,本次提交的《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精细碳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内容客观、真实,未包含依法不得公开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如存在弄虚作假、隐瞒欺骗等情况及由此导致的一切后果由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全部责任。

承诺单位:山西晋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承诺时间:2020年3月30日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美国为例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美国为例 一.框架思路(潘晨) 二.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需要民众的参与?(潘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故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而公民参与是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公共利益取向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只有广大公众才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和环境的一些微观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资料有较为完整的掌握,因而只有公众参与才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使规划更符合实际;同时,公众参与还会促成多方案比较,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准,使规划决策者的操作更趋于准确合理。所以,土地利用规划要想真正实现科学化,就必须要求公众的高度参与。 三.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民众参与现状及问题(古丽) 总特点:自上而下 存在的问题:存在缺乏法律和制度支持,公众参与规划流于形式、规划的社会参与度和公开性不够、大部分规划的公众参与属于事后或被动的参与、一些重要的规划决策由政府领导定案,群众不知情; 土导致的后果:地利用规划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的状况。 土地利用规划的全过程包括编制和实施两个阶段,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实施,再科学的规划只是一纸空文。规划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规划编制完成不到一年,有的甚至才几个月就需要修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公众参与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美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民众参与的特点(张叶笑) 总:自 20 世纪 60年代末期美国公众便参与到规划中,目前其公众参与规划既广泛又深入,积累了较多经验教训。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自下而上”的编制原则,注重民主化决策的程序要求,每个规划都有详细的公众参与计划和执行。 因此,通过分析美国公众参与规划的特点,为改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状况提供政策建议。 法律完善,机制健全 在美国土地利用规划制订过程中,公众参与是必须的法订程序"美国联邦和州法律均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明确规定公众的知情参与是规划合法性的前提"具体表现在 3个方面: A联邦法律方面,联邦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前必须举行公众意见听取会,听取普通公众及有关利益团体的意见,根据当地法规和环境效益予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对规划修正并表决,表决通过则规划以法律形式获得认可"实施中若需对规划修改,仍要就有关部分举行听证会,确保该规划始终得到民众支持 B州法律方面,美国威斯康星州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在编制综合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决策时,每个规划编制阶段都要采取公开讨论、信息服务、公众会议等各种手段吸收公众参与 C宪法方面,美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治理程序,也使得公众参与政府事务成为可能 我国: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仅见新《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批准后应实行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规划批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汇编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 A.连续性 B.面积的有限性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 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 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 (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 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 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 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 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 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 第一节决策启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格式要求环境部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格式要求 1 概述 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整体情况概述。 2 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2.1 公开内容及日期 说明公开主要内容及日期,分析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日期一般以委托函或合同载明日期为准)。 2.2 公开方式 2.2.1 网络 载体选取符合性分析,网络公示时间、网址及截图。 如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方式,予以说明。 2.3 公众意见情况 公众提出意见情况,包括数量、形式等。 3 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3.1 公示内容及时限 说明公示主要内容及时限,分析是否符合《办法》要求(征求意见稿应是主要内容基本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公示方式 3.2.1 网络 载体选取的符合性分析,网络公示时间、网址及截图等。

3.2.2 报纸 载体选取的符合性分析,报纸名称、日期及照片。 3.2.3 张贴 张贴区域选取的符合性分析,张贴的时间、地点及照片。 如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方式,予以说明。 3.3查阅情况 说明查阅场所设置情况、查阅情况。 3.4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公众在征求意见期间提出意见情况,包括数量、形式等。 4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说明是否采取了深度公众参与,论证合理性。 4.1 公众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情况 若采用公众座谈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公众代表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附座谈会纪要。 若采用听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听证会筹备及召开情况,附听证笔录。 若采用专家论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专家选取原则和过程,列席论证会的公众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附专家论证意见。 4.2 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如采取了请求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协调指导等其他方式的公众参与,说明相关情况。 4.3宣传科普情况 若采取了科普宣传措施的,说明相关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第4页至第6页 (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 (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 (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层

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摘要:从公众参与规划之缘和内涵切入,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剖析我国刚刚起步的公众参与规划的问题和形势,探讨今后我国在如何真正体现公众参与规划、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规划决策,并为实现城乡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社会公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rgin and connotation of plann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 ques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how to embody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play a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equity, people-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social justic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陈军平 马英娟 [摘 要]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非常复杂,涉及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和参与强度等多维度的问题。 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书面评论、听证会和咨询委员会三种。其中,听证会 和咨询委员会这两种参与方式都会涉及“谁有权参与”的问题。一般来讲,参与者的选择应遵循“均衡 性”的要求。按照“审慎性民主”的要求,公众意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大多仅起到咨询、参考的作用,行 政机关必须考虑公众意见,并在最终决策时说明采纳或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但决定权仍属于行政机 关。 [关键词]公众参与;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参与强度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9)01-0031-04 如今,公众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范畴已被广泛接受,尤其在理论层面上,主张吸收公众参与各种与他们有关的决策已不成问题。然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障碍与约束。其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设计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公众参与效果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结合公众参与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和受到的质疑,就公众参与的方式、参与者的选择以及公众参与的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中国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公众参与的方式 美国学者谢莉?R?安斯汀在1969年发表的《市民参与的阶梯》一文中,按公众权力(即公众意见的效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公众参与的形式分为八级:(1)操纵(Mani pula2 ti on):邀请活跃的市民代言人作无实权的顾问,或把意见相同的人安排到市民代表的团体中;(2)治疗(Therapy):不求改善导致市民不满的各种社会与经济因素,而要求改变市民对政府的反应;(3)通知(I nf or m ing):通报信息,但没有回馈渠道;(4)咨询(Consultati on):民意调查、公共咨询等;(5)安抚(Placati on):设市民委员会,但是只有参议的权力,没有决策的权力;(6)伙伴(Partnershi p):市民与市政府分享权力和职责;(7)代理权力(Delegated Power):市民可代政府行使批准权;(8)市民控制(Citizen Contr ol):市民直接处理计划、决策和执行工作,没有中间环节。[1]根据同一标准,台湾地区学者许宗力则把公众参与分为陈述意见、听证、参与决定、公民投票。[2] 基于代议民主制度和责任层面的考虑,笔者认为,安斯汀分类中的市民控制层级和许宗力分类中的公民投票方式应严格适用宪法保留原则,一般只有涉及国家主权等重大政治问题时才适用这种公众具有决定权的参与方式。对于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行政决策问题,一般不可能由缺乏专业知识、行政能力的公众主动形成。因此,根据各国的立法及其实践,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书面评论 书面评论,是一种最基本的参与形式,即使行政程序法没有规定,受到行政决策影响的公民或组织也可根据宪法导出书面评论的参与权利。具体要求是:行政机关将决策的具体程序、计划、拟议决策的草案或主要内容公之于众,所有感兴趣的公众都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意见。 书面评论这种参与方式的优点在于:成本最小,最具经济性,同时能容纳最大量的公共参与。尤其在网络时代,通告和书面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和接收,无需将众多的参与者组织在一起、专门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行政政策进行讨论。 其缺陷在于:有可能造成“过度参与”,使行政机关淹没在“意见”中,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而且书面评论多在规章草案形成之后,不具有形成性;更重要的是,书面评论的结果只起参考作用,行政机关的决策往往不受公众意见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善的说明理由机制,这种方式非常容易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为既定决定辩护的幌子,无法真正实现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理性决策和约束行政机关的目的。 (二)听证会 以是否遵循“听证记录排他性原则”为标准,听证可分为非正式的听证和正式的听证。非正式的听证也称为“公听会”,由行政机关采用听证程序广泛地听取有关利害关系人及其代表、技术专家或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但是听证意见对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拘束力,仅供其决策时参考。正式的听证会类似审判,由独立的行政法官主持,参加听证的人有权聘请律师,有权口头陈述意见、提出证据,可以互相盘问、

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决策行为,强化决策责任,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质量,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方面: (一)依法行政的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以本局名义出台的重大政策性文件; (三)大额国有资产的处置; (四)大额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五)动用大额资金安排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六)依法行政建设的重大措施; (七)其他需由集体决策的重大行政事项。 人事任免、行政问责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不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重大行政事项集体决策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决策。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使决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二)民主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做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本局决定相结合,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依法决策。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第四条重大决策应当兼顾公民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重大决策应当经过局务会议决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会议议决。 第六条局长和分管领导对一般行政事项决策,可以不通过局务会议决策程序。但应当按照科学、合法、效率、公平原则,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择优决策,其决策内容应当向其他有关局领导通报。 第七条局长代表本局对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分管副局长协助局长决策。 第八条本局各工作部门为相关决策承办单位,负责承办重大决策的调研、方案起草与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局重大决策活动,并提供综合服务。 政策法规股应当为局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政策、专业性咨询、论证、听证、公示等有关服务。 第十条决策承办部门应当深入开展决策调研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的有关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形成决策调研报告。 第十一条决策承办部门应当根据决策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提供科学、全面、务实的决策备选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事项或者存在争议经协商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应当根据公众、专家或部门的不同主张拟定两个以上决策备选方案。 拟订决策备选方案时应当进行风险预测,力求做到决策目标科学、明确、务实和完整。

11年土地利用规划试卷

南阳师范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环旅学院07年级 GIS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考查试卷(这个部分抄到试卷上) 一、简答(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2、土地资源的功能有哪些 3、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5、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二、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试卷的几个要求: 1、写答案的时候,在白纸左侧留出装订线的区域,并在这个区域写上(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姓名) 2、写答案时把题目抄到试卷上。 3、因为试卷要在6.1日前录入电脑,请务必在5月29日前交到班长处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环旅学院07年级 GIS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考查试卷评分标准 一、简答(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2、土地资源的功能主要有三项:植物生产功能、建设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不 同性质的土地,有着不同的光、热、水、肥等条件,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动物生长繁殖,人类可以通过施肥、农田水利建设,以至发展保护地栽培,来影响或改变环境条件。居民点、道路、水利工程等各项工程,都是在土地上建立的。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各项条件不良的土地不能作为建筑用地。土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和净化功能。支撑功能主要是说植物要生长固定在土壤上,养育功能是说土壤是食物链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植物、动物、微生物都离不开土壤。净化作用是说污染物质在土体中可以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降低浓度、减少毒性;或者经过沉淀、胶体吸附等使污染物发生变化,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使污染物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甚至有营养的物质;另外,通过土地掩埋,也可减少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土地的净化功能是有限的,必须在它容许的范围内进行。 3、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 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 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

浅谈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浅谈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在行政执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公众参与问题。执法责任和权力由政府承担,公众不参与执法过程,这给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在环境行政执法中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出现了违法不究等严重现象。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加剧环境污染。现就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定义与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策略,以确保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顺利实施。 标签:公众参与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自2015年元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新环境保护法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公众要参与环境行政执法中,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有权利举报违法行为[1]。另外,公众还可以对环境公益提起诉讼。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如何有效的践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行政执法的公众参与定义 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需要有法律制度作为后盾。环境执法行为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执法活动,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可见,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政府积极参与外,公众在环境行政执法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1.公众的界定范围 行政执法主体一是政府,二是公众。从公众角度来说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普通公众,又被称作一般公众,包括环保专家,普通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环保活动的关系人,或者是受害人。其二,组织民众,包括社会公益性组织,一般单位等,但不包括执法主体。 2.公众的参与形式 公众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公众参与则是体现他们被赋予权利的一个过程。参与环境行政执法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参与,另一种是间接参与。参与性质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从参与效果来看,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就参与时间而言,可分为事前参与、事中参与及事后参与;事前参与包括确定项目前的听证等,事中参与包括对环保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等,事后参与包括购买环境保护产品等。 二、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政府作为环境行政执法的主体,能够约束社会群众的违法行为,由于环境行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徐汇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徐府发〔〕号),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现就进一步规范本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明确如下暂行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决策。重大行政决策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按照行政机关单位的权责清单进行,不得超越本局职责权限范围。 (二)坚持科学决策。深入调查研究,严格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在确有需要的情况下,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三)坚持民主决策。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凡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行政决策,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1 / 9

(四)坚持责任追究。对重大行政决策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明确“谁决策、谁负责”、过错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一)政策贯彻落实方面。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工作党委、各市局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精神的意见和措施;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党委会作出的有关决议、决定;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等需要结合本局实际,确定贯彻落实意见措施的决策。 (二)年度财政预决算方面。主要包括:审定年度财政预算案、决算案、预算执行及调整;研究审定经费监管中的重大事项,包括:预算金额在万元(含万元)以上,年度财政预算中没有明确具体金额、具体采购内容、具体采购方式的项目。 (三)重大项目安排和执行方面。主要包括:年度重点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编制组 二一一年一月 〇

项目名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 项目统一编号:292 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制组主要成员:赵欣丰、杜啸岩、李敏、宋若晨、梁刚、李忠华、郑韶青、刘彩凤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李晓倩、何俊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赵国华

目 录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编制过程 (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 2.1贯彻环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2.2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 (2) 2.3提高环评质量的要求 (2) 3 标准制订的依据与原则 (2) 3.1制订依据 (2) 3.2制订原则 (3) 4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情况介绍 (3) 4.1美国 (3) 4.2日本 (3) 4.3台湾地区 (4) 4.4印度尼西亚 (4) 4.5斯里兰卡 (4) 4.6巴西 (4) 4.7澳大利亚 (5) 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 5.1适用范围 (5) 5.2总则 (5) 5.3公众的范围 (5) 5.4公众参与计划 (6) 5.5信息公开 (6) 5.6公众意见调查的内容 (6) 5.7公众意见调查方法 (6) 5.8公众意见的汇总分析和信息反馈 (7) 5.9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篇章的编制要求 (7) 5.10关于本标准附件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后,其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要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较少,迫切需要出台相应的技术导则来促进环评法的实施。另外,中国当时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许多工作需要与世界接轨,在这一背景下,评估中心接受世界银行赠款,开展了题为“中国加入WTO后环评能力建设”的世行合作项目,其中内容之一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相关指南的研究工作。该项目成果为后来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部门行政法规,2006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侧重于规范环评中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和组织形式等内容,无法过多涉及公众参与的具体细节和操作方法。因此,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向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下达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292,本导则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1.2 工作过程 1.2.1 项目启动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众参与》在未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前,就启动了编制工作。2007年11月13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导则编制讨论会,分析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存在的显著问题,并就具体技术细节征求了与会代表的意见。会议明确了导则编制的思路和方向。 (2)课题组对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2008年2月完成初稿编织工作后,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反复征求了部分环评单位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前后三次对初稿进行了重大调整,涉及公众参与工作等级、被调查人数、调查内容等公众参与核心内容。至形成征求意见稿,共经历8次修改。 1.2.2 文献调研 (1)调阅了国内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现在国内环评中公众参与的内容、采用的方法和报告书中公众参与篇章的结构和内容等进行了分析总结; (2)收集了世界银行《环评业务指南》、亚洲开发银行的《环境评价业务指南-公众咨询和信息公开》、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影响评价议条例》和日本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其中公众参与的要求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 (3)通过文献,了解了美国、澳大利亚、瑞典、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巴西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4)收集了若干国家的公众参与指南或研究报告,如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局的《分享良好实践经验》、国际金融合作组织的《良好实践手册》、澳大利亚的《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公众参与部分、世界银行的《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咨询:一个战略方法》、美国的《保护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英国环境交通部的《地方环境决策中的公众

土地利用规划 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产生的地质结构的作用下,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三、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使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再生性。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五、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六、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答:一、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三、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为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 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或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一、政策性二、整体性三、兼容性四、折中性五、动态性 4.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或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二、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 答:一、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二、温度条件对土地特性有影响。三、水份条件对土地特性有影响。四、风对土地特性有影响。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 答:一、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因此一般有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二、平原,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份条件比较好。因此,平原区的 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答:1).降水,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2).蒸发与蒸腾,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农田总蒸发。 3)城市给水水源,给水水源包括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4)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5)地下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6)水资源的三要素,包括水资源量,水资源变率,水质。

多层次公众参与机制

多层次的公众参与机制 [摘要]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指导城市合理发展与建设, 有效实施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的应具有良好的参与机制,需要政府和社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良好合作、普通公民和各社会组织高度参与。本文通过国内与国外规划参与的状况的比较,探讨了几种市民参与规划建设的几种类型,试图促进市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主体公众参与参与类型 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及其形象如何,既反映城市政府管理者的水平与能力,也与社会各层次群体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有着密切联系。 1 我国城市规划参与的主体 四个主体:规划师(专家)、领导者(政府各部门)、业主(甲方)、社会公众(社会各团体组织及个人) (1)规划师是参与规划的技术主体,为政府与社会提供专业方面的指导。但并所有的规划师都可以成为规划决策的主体,大多数规划师只是在编制规划,只有其中一部分人由于水平、经验、资历、声望等原因被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甲方赋于决策的权利 (2)领导者是规划的参与主体,同时也是决策主体。现行《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审批权按照规划层次的不同,总规、分规、详规的审批权分别属于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直至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各级政府大大小小的领导者就依法取得了规划决策权。 (3)规划项目需要业主进行实施,能否实施和实施后能否满足需要,他们是最清楚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业主的规划决策权和参与权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 (4)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也有参与权,而且也应该行使最大的决策权,但实际上这一群体至少在我国现在基本上还没有表达意愿的机会,他们的声音很微弱。城市规划说到底是为老百姓服务,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公众的生活、工作、和居住环境,让公众尽可能多地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规划方案的最优化。

杜集区科学技术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杜集区科学技术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行政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区科学技术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听取意见是指本机关采取公示、调查、论证、座谈、听证、征集意见等方式向利益相关方或社会公众传递决策事项相关信息,获取对决策事项反馈意见的活动。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由局办公室或业务承办业务科室组织实施。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面广或者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应当公开征求意见。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涉及其他相关行政机关职能的,应当征求相关行政机关的意见。 第五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的信息通过是科学技术局站或区政务公开网发布,也可以采用图片展示、通告等形式进行发布,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个工作日。 第六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内容包括: (一)决策事项; (二)依据、理由和说明; (三)反馈意见的方式、时间; (四)应当公示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前,承办的业务科室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三)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有关依据和资料,如法律、法规、统计数据、调查分析资料; (四)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形成和论证过程; (五)涉法事项,应提供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法律分析意见书; (六)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 (七)需要公示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八条承办的业务科室应当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形成报告,并填写《杜集区科技局重大决策事项提交表》,提交局党组会议。 第九条本制度所涉及的内容,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遴选考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 (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

公众参与办法

环保总局发布《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全文) 今天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办法自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以下是全文: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有关公开环境信息和强化社会监督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 第五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篇章。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 第二章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 第一节公开环境信息 第七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第八条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