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逃贪官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海外追逃:归案的和未回的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02期2015年,是一个注定会被载入海外追赃追逃史册的年份。
据报道,截至2015年11月底,“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863人,其中,从境外追回738人,追赃12亿元;在国内抓获偷潜回国人员125人,首次实现追回人员超过外逃人员数量,初步遏制了外逃蔓延势头。
赴美追逃取得突破现年64岁的黄玉荣是首个从美国主动回国投案的“百名紅通”人员。
黄名列“天网行动”百名红色通缉令名单(以下简称“百名红通”)第4位,曾任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涉嫌贪污、受贿犯罪,于2002年8月潜逃美国。
黄玉荣还有一个身份——原河南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发亮的妻子。
在石发亮2002年被“双规”前,黄预感要出事,提前办理了各种手续,潜逃美国。
经查明,石发亮任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厅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单独或伙同黄玉荣收受贿赂1900余万元。
2005年石发亮已被判处无期徒刑。
2014年12月,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反腐败工作组将黄玉荣案确定为中美重点合作案件之一,2015年4月,又将其列入“百人红通”名单之中。
最终,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中国司法、外交等部门及河南省追逃办密切协作,在美方配合下,成功规劝其自首。
观察人士认为,一个逃亡美国13年的犯罪嫌疑人最终能够回国投案自首,不仅体现了追逃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还彰显了反腐的决心与力度。
在中国海外追逃史上,欧美发达国家“拒不配合”的态度,一直是绕不过去的“痛点”。
以美国为例,虽然近年来偶有因具体个案达成的合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但是因为两国间没有引渡条约,且存在意识形态、法律制度和其他方面的差异,美国始终对中国提出的绝大部分追逃要求置之不理。
突破始于中共十八大之后。
2014年12月5日,西方各大主流媒体报道称:中国政府向美国方面递交了一份“外逃贪官”名单,名单上列出的人数超过了100人。
境外追逃经典案例近年来,一些拥有公职身份的“贪官”外逃事件频频触动公众神经。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海外追逃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7月,公安部又启动“猎狐2014”境外追逃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有88名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被缉捕回国。
海外难逃“法外”追逃更须“防逃”——多方详解公安部境外追逃“风暴”“第一女巨贪”杨秀珠隐姓埋名出逃荷兰、“金融裸官”高山东窗事发潜逃加拿大、“逃跑书记”杨湘洪借考察滞留法国不归……近年来,一些拥有公职身份的“贪官”外逃事件频频触动公众神经。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海外追逃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7月,公安部又启动“猎狐2014”境外追逃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有88名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被缉捕回国。
强大的“追逃风暴”能否堵住人员外逃之路?追逃:掌握外逃路线,织就天罗地网外逃人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案后仓皇出逃,一类是经过精心谋划后伺机出逃。
前一类以经济犯罪居多,比如“美女高管”陈怡。
后一类则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单位领导,比如“金融裸官”高山等。
据公安部统计,外逃人员的目的地非常分散,既有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欧美国家,也有尼日利亚、泰国等国家。
在策划外逃时,伪造身份、转移财产、亲属移民等是其主要手段,而频繁的出国记录、账户资金异动等就是明显信号。
发现人员出逃后我国有关部门会竭尽全力进行追捕,这些在逃亡过程中留下蛛丝马迹的人员想要完全消失并不容易。
尤其是我国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后,很快就能对外逃人员定位,让其无处藏身。
被称为“最美高管”的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怡被捕是海外追逃的经典案例。
2013年7月,在策划寿险产品变造为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大肆销售“庞氏骗局”暴露后,陈怡精心设计了自以为隐秘的出境逃亡路线:先从上海飞至香港,在港短暂停留后飞往韩国,紧接着便飞往斐济。
她没想到的是,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很快就摸清了她的出逃轨迹,并向190个国际刑警成员发布“红色通缉令”。
国土系统24名重要贪官名录
2011年11月24日 08:11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据财新网的不完全的统计,近些年有24位国土系统的贪官落马,上至国土
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下至一个地方的科级干部
【财新网】(记者 许菁)昨日上午(11月23日),国土部原巡视员、《国土资源报》
原总编辑刘允洲涉嫌受贿200多万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近年,国土系统是贪官频出之地。据财新网的不完全的统计,近些年有24位国土系统
的贪官落马,上至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下至一个地方的科级干部。
而且,官员职位的高低并不与贪污受贿的金额成正比。受贿金额最大的贪官恰是一位科
级干部--辽宁省抚顺市国土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涉贿金额过亿元。
以下为国土部的5位贪官。
在各地的国土系统中,江西与浙江爆发了窝案。
在江西,国土系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有13名领导干部被查处,四名在职副厅长有
3人落马。
浙江省国土系统也有5名官员上榜,成为重灾区。
外逃贪官的悲惨生活作者:宗禾来源:《畅谈》2017年第18期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然后一逃了之,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事实上,那些贪官们出逃在外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凄凄惨惨,惶惶不可终日。
不少人对今年的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丁义珍”印象深刻,曾经“风光无限”的副市长,逃亡国外却沦落到餐厅洗碗,甚至失去了生命安全与人身自由。
其实“丁义珍”正是大部分潜逃官员的真实写照。
他们曾经过着“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日子,外逃后却隐姓埋名、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悔恨、焦虑、煎熬、孤独、绝望……这是潜逃官员被抓后说得最多的词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追逃追赃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
截至2017年7月31日,我国通过“天网”行动已先后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3246人,其中原国家工作人员597人,追回赃款93.5亿元人民币。
为躲避追捕,他们居无定所,辗转各地2015年4月,原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上海证券营业部总经理戴学民被缉捕归案。
14年前,戴学民因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巨额资金潜逃出境。
戴学民先逃到了香港地区,短暂停留后经由韩国抵达美国,并希望移民美国,给外逃争取更多庇护。
但移民官对其真实意图存在疑问,移民申请未能成功。
2001年8月,戴学民又逃往伯利兹,同年10月底,抵达英国,妻儿随后也持伯利兹护照到了英国。
在英国期间,戴学民先后在证券公司和图书馆从事分析和整理资料的工作,交完房租,只能勉强度日。
在潜逃14年之久后,戴学民在安徽合肥被缉拿归案,成为“百名红通人员”公布后的首个落网人员。
他说,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早已心中有数,“我也有回国过完下半生的梦想,所以决心回来,不管结果怎样,我也必须回来”。
2016年7月1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戴学民有期徒刑6年。
同样费尽心机外逃的还有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上海铁路局宁波枢纽指挥部指挥长陈金城。
2011年十大反腐典型案件1、张松坚案:“贪坚强”现象值得警惕2011年7月6日,安徽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
在这份仅有7页纸的刑事裁定书中,有一句话特别醒目:“本院认为,上诉人张松坚……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且在被审判期间始终拒不供认主要犯罪事实,没有悔罪表现,应依法惩处。
”而在一审判决书中,也有对张松坚认罪态度类似的表述,称其“在被审判期间,拒不认罪”。
检察机关指控,自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张松坚在任滁州市南谯区常务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和明光市委书记、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企业改制、干部任用、分配安臵、土地转让及开发等领域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423次收受贿赂共计400余万元。
一位检察官说,在近年来安徽被查处的贪官的判决书中,明确表述被告人“始终拒不认罪”、“没有悔罪表现”的,张松坚受贿案恐怕是第一例。
所以,像张松坚这样收了400多万元还大呼冤枉的“贪坚强”现象,具有解剖的标本意义,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2 、张敬礼案:演绎官员出书腐败据2011年11月20日的《北京晚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近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出庭受审,他被控涉嫌受贿罪、诬告陷害罪、非法经营罪。
检察机关指控,张敬礼受贿110余万元,非法经营额高达2300万余元,曾指使他人向中纪委及相关领导寄出1300余封诬告陷害他人的信件。
起诉书显示,张敬礼涉嫌受贿4起,共计118万余元。
据指控,张敬礼于2005年至2010年4月,利用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的职务便利,在广州某公司建设国际医药港项目过程中多次为该公司提供帮助,并于2010年4月向该公司总经理卢某索要38万元。
另外3起贿赂均是以销售书籍形式受贿。
指控称,张敬礼利用职务之便,在先后为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提供帮助后,向3家公司索要1400套名为《寿世补元》的书籍。
国际刑警组织发红色通缉令追捕中国百名外逃人员2015年04月23日(北京综合讯)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昨日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中国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的红色通缉令。
其中六人可能逃到新加坡其中有六人可能逃到新加坡。
据中共中央纪委网站昨日下午发布的消息,此次行动是按照中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行行动“天网”统一部署,加大全球对中国贪官的追缉力度。
红色通缉令是由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国际通报,其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
中纪委网站透露了上述外逃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照片、原工作单位及职务、身份证号码、外逃所持证照信息、外逃时间、可能逃往国家和地区、立案单位、涉嫌罪名、发布红色通缉令时间、红色通缉令号码等。
48人曾担任“一把手”据媒体统计,百名外逃人员中,77人为男性,23人为女性。
48人曾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一把手”,其他人员包括民警、会计、出纳、银行信贷员等。
涉嫌犯罪类型方面,超过60%为贪污和受贿,此外还有挪用公款、合同诈骗、职务侵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诈骗、滥用职权、骗取贷款、徇私舞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案发地方面,广东、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相对较多。
另外,可能逃往的国家和地区方面,最多是美国的40人,其次是加拿大的26人。
此外,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也较多。
中纪委网站也称,这次集中公布的100人都是涉嫌犯罪、证据确凿的外逃人员,已经由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正在全球范围追捕。
此外,这次公布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中共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全球通缉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和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是“天网”行动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追逃追赃效率。
揭秘巨贪许超凡的17年逃亡生活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05期三任行长合手贪污资金4.85亿美元许超凡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17岁做信贷员,到上世纪90年代,27岁的许超凡做到了中国银行广东省开平支行行长。
那时,他是全家人的骄傲。
2001年10月12日,中国银行广东分行进行电子业务联网检查时,发现开平支行有4.85亿美元去向不明,在向开平支行行长许国俊核实时,却发现许国俊以及前两任行长许超凡、余振东同时失踪了。
事后查实:许超凡作为主犯,伙同他人贪污挪用4.85亿美元,制造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银行资金盗用案。
许超凡回忆,最开始挪一笔钱做外汇买卖有点儿盈利,不久后就亏损了,亏损了之后怎么去解决呢?那得要扩大买卖额,然后越做越大,越做越亏,最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抱团假离婚,为出逃铺路在事情败露之前,许超凡、许国俊、余振东早已为家人安排好后路。
从1993年开始,许超凡利用职务之便,假借开平中行客户名义,以代客买卖的形式进行外汇交易,大肆贪污挪用银行资金。
他与手下的副行长余振东、下属公司经理许国俊联手,先后从银行账户中拆借大量资金,以贷款名义转出并转至设在香港的由三人控制的潭江实业有限公司等名下。
1994年,许超凡、余振东和许国俊三人的妻子通过假离婚、假结婚获取美国绿卡,然后,她们再通过复婚,帮助许超凡他们获取绿卡。
1997年,许超凡、余振东和许国俊三人用假身份证件到香港,获得了伪造的香港护照。
自1998年3月起的两年间,许超凡等人将16笔款项利用假贷款转移至潭江实业,进而转至香港或海外的私人账户,总额高达7500万美元。
后来,许超凡升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公司业务处处长,运作余振东、许国俊相继接替他的位置。
三人相互勾结掩护,盗窃流水线一直顺利运行。
2001年,得知中国银行发现巨额亏空并展开全行追查的消息,许超凡当即通知余振东和许国俊,三人一同先逃到中国香港,再飞往加拿大。
17年的逃亡之路中行开平案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银行贪污案,涉案资金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超过40亿元。
中国贪官潜伏国外大起底作者:马文浩金言来源:《检察风云》2009年第18期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贪官在国外“潜伏”?他们到底卷走了多少公款?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请教了多位反腐专家。
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至少在目前尚未见到一个统一的、十分准确的数据:2009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大地》周刊转引商务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外逃官员数量大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
2008年8月,国家反贪局、公安部向美国列出的外逃潜伏在美国的贪官为1000名。
又有数字说,2008年底,仍有500名经济犯罪分子潜伏在国外。
涉及700亿元人民币。
上述主要数据与2001年新华社公布的数字、2002年社科规划的数字基本一致。
2009年初,广东主流媒体《南风窗》报道:至2008年底我国外逃贪官已增加到1万多名,携走人民币6500亿元。
2008年底,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表示,过去10年逃往北美和欧洲等地的中国腐败官员高达1万多人,携带出逃款项达65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此数字应该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新资料。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我国海外追逃的力度在不断强化,但外逃贪官的人数也在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外逃贪官的人员结构中国外逃贪官队伍到底是由哪些类型的人员组成的?根据《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的报告,中国外逃的4000多名贪官中,金融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87.5%,其他部门占12.5%。
金融部门堪称贪官外逃事件的头号重灾区。
国有企业是贪官外逃的又一重灾区。
被北京市检察机关立案的120余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中,有70%为国有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财会人员。
金融系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是携款潜逃的多发区。
银行工作人员、国企负责人在携款潜逃中所占比重大,其中金融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到80%以上。
外逃贪官很多是国企的“一把手”,或者是直接与钱打交道的职员。
如云南旅游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罗庆昌、河南豫港公司原董事长程三昌等。
中国外逃贪官名录
序号 姓名 行业 出逃前职位 外逃年龄 逃往地 涉案金额
1 卢万里 政府 贵州省交通厅厅长 57岁 斐济 5500万元
2 余振东 国企 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 38岁 美国 4.83亿美
元
3 于志安 国企 武汉长江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 63岁 菲律宾 1亿元
4 丁岚 国企 中国银行北京劲松分理处主任 36岁 泰国 1.95亿元
5 程三昌 国企 河南豫港公司董事长 61岁 新西兰 1000万元
6 蒋基芳 国企 河南烟草专卖局局长、烟草公司经理、党组书记 59
岁 美国 2亿元
7 童言白 国企 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53岁 澳大
利亚 不详
8 董明玉 国企 河南服装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55岁 美国 不详
9 陈新 国企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九龙坡支行干部 35岁 越南、缅甸
4000万元
10 杨秀珠 政府 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 58岁 美国 2亿元
11 罗庆昌 国企 云南省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 42岁 美国 3385万元
12 陈传柏 国企 昆明卷烟厂厂长 61岁 美国 1600万元
13 陆海莺 国企 云南省证券公司总经理 49岁 美国 8000万元
14 闭东晨 国企 云南省五矿公司分公司副经理 27岁 不详 3263.2
万元
15 高 山 国企 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河松街支行行长 43岁 加拿大
8.39亿元
16 谢炳峰麦容辉 国企 中国银行南海支行丹灶办事处信贷员 28岁
28岁 泰国 5250万元
17 萧洪彬 国企 上海大东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3岁 澳大利亚
骗汇7.6亿美元
18 汪峰 政府 广东佛山南海市口岸办公室副主任 31岁 新西兰
3000万元
19 陈安民 国企 陕西咸阳无线电二厂厂长 45岁 匈牙利 200万元
20 尹国强 国企 北京市九龙商贸责任公司经理 42岁 罗马尼亚 711
万元
21 钱宏 国企 上海康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46岁 巴拿马 5亿元
22 徐晓轩 国企 福建八闽通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经理 40岁 澳大利
亚 4.6亿元
23 黄清洲 国企 广东国际投资公司香港分公司副总经理 47岁 泰国
13亿港币
24 付普照 国企 陕西西安普照实业公司总经理 45岁 缅甸 诈骗
4035万元
25 余艾青 国企 北京赤艾商社经理 34岁 俄罗斯 诈骗900万元
26 蓝甫 政府 建省厦门市副市长 59岁 澳大利亚 505.76万
27 仰融 国企 上海华晨集团董事长金杯客车董事长 46岁 美国 不
详
28 陈满雄 国企 广东省中山市实业发展总公司经理 40岁 泰国 4.2
亿元
29 周长青 国企 陕西省西安市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兼汽
车销售公司经理 44岁 厄瓜多尔 5515万元
30 钟武剑 国企 海南省橡胶中心批发市场总裁 46岁 加拿大 5亿
元
31 王德宝 国企 吉林省东辽县生产资料公司驻满洲里办事处副主任
30岁 俄罗斯 125万元
32 杨彦军 国企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信用分社会计 32岁 蒙古 200
万元
33 郑治新 政府 云南思茅地区孟连县国家税务局出纳员 36岁 缅甸
67万元
34 方勇 国企 浙江省宁波市交通银行办事员 25岁 加拿大 141万
元
35 李化学 国企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43岁 澳大利亚 1333
万元
36 金力成 国企 浙江瑞安市建设银行莘腾分理处副主任 33岁 柬埔
寨 123万元
37 艾合买提.依不拉音 国企 新疆建设兵团农行乌鲁木齐支行办事
员 31岁 俄罗斯 233.8万元
38 林进财陈国强 国企 建行东莞分行金库保管员 30岁 31岁 泰国
950万元
39 马卫红 国企 云南省祥云县医药公司批发部主任 38岁 缅甸 39
万元
40 刘佐卿 国企 黑龙江省石油公司原总经理 49岁 美国 1亿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