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6.69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七单元支承零部件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轴轴是支承传动件(如齿轮、蜗杆、带轮、链轮等)的零件。
2.曲轴曲轴是指将回转运动转变为往复直线运动(或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的轴。
3.软轴软轴是由几层紧贴在一起的钢丝构成,可将扭矩(扭转及旋转)灵活地传递到任意位置的轴。
4.心轴心轴是指工作时仅承受弯矩作用而不传递转矩的轴。
5.转轴转轴是指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的轴。
6.传动轴传动轴是指工作时仅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的轴。
7.轴承轴承是用来支承轴或轴上回转零件的部件。
8.滑动轴承滑动轴承是工作时轴承和轴颈的支承面间形成直接或间接滑动摩擦的轴承。
9.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
二、填空题1.支承零部件主要包括轴和轴承,它们是组成机器不可缺少的重要零部件。
2.轴是支承传动件的零件,轴上被支承的部位称为轴颈,轴的功用是支承回转零部件,并使回转零部件具有确定的位置,传递运动和扭矩。
3.轴承是支承轴颈的支座,轴承的功用是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轴与支承件之间的摩擦磨损。
4.轴按其形状进行分类,可分为直轴、曲轴和软轴(或挠性轴、钢丝软轴)三类。
5.轴的结构包括轴颈、轴头、轴身三部分。
6.根据轴承工作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大类。
7.滑动轴承根据承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两大类。
8.滑动轴承通常由轴承座、轴瓦(或轴套)、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等组成。
9.常用的轴瓦分为整体式轴瓦和剖分式轴瓦两种结构。
10.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主要有磨粒磨损、刮伤、胶合(咬粘)、疲劳剥落、腐蚀等。
11.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12.常见的滚动体有球、短圆柱滚子、长圆柱滚子、球面滚子、圆锥滚子、螺旋滚子、滚针等多种。
13.滚动轴承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滚动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进行分类,可分为向心滚动轴承和推力滚动轴承。
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在学习机械基础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而
《机械基础第二版》提供了丰富的习题及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
学知识。
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丰富多样,涵盖了机械基础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
通过做这些习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检查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
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这本书的习题及答案也对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大
的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习题设计课堂练习和考试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
同时,书中的答案和解析也为教师提供了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指
导学生。
总的来说,《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及答案》是一本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实用的教材。
它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
教学参考。
希望广大学生和教师都能充分利用这本书,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果。
机械基础练习册答案第二版一、选择题1. 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旋转运动和(A)。
A. 平移运动B. 振动C. 摆动D. 滚动2. 机械传动中,齿轮传动属于(C)。
A. 静摩擦传动B. 动摩擦传动C. 无滑动传动D. 有滑动传动3. 轴承的主要功能是减少(B)。
A. 噪音B. 摩擦C. 重量D. 成本4. 机械设计中,材料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强度、硬度、(D)等。
A. 价格B. 外观C. 品牌D. 韧性5. 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B)。
A. 表面B. 应力集中处C. 内部D. 边缘二、填空题1. 机械运动的三要素包括运动的____、____和____。
答案:速度、加速度、方向2.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____的比值。
答案:总功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设计需要考虑零件的____和____。
答案:受力情况、材料性能4.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具有____和____的优点。
答案:摩擦小、磨损低5. 材料的热处理可以提高其____和____。
答案:硬度、韧性三、简答题1. 简述机械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沿直线轨迹移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或变化;曲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沿曲线轨迹移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但大小可能保持不变或变化。
2. 描述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答案:齿轮传动是通过两个或多个齿轮的齿相互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当一个齿轮转动时,它会通过齿的接触推动另一个齿轮转动,实现力和运动的传递。
四、计算题1. 已知某机械系统的有效功率为10千瓦,总功率为15千瓦,求该系统的机械效率。
答案:机械效率 = 有效功率 / 总功率 = 10 kW / 15 kW = 0.67 或 67%2. 一个机械零件在受到100N的力作用下,其应力集中系数为1.5,求该零件的应力。
答案:应力 = 力 / 应力集中系数= 100 N / 1.5 ≈ 66.67N/mm²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第二版为机械基础学习者提供了详细的习题解答,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传动、轴承、材料选择和机械设计等基础知识。
14秋《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在线作业2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
1. 以下哪个不是导轨所起的作用(
A. 传动
B. 支承
C. 导向
-----------------选择:A
2. 伺服机械传动系统的作用时()
A. 控制精度
B. 传递转速和扭矩
C. 传递能量和动力
-----------------选择:B
3.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部件中,实现操作功能的是()
A. 末端执行器
B. 腕部
C. 机身
-----------------选择:A
4. 光盘时借助()来实现数据记录和再现的存储器
A. 磁头
B. 检测
C. 激光
-----------------选择:C
5. 超声波电子的定子是由弹性体和()构成的
A. 电枢
B. 绕磁
C. 压电元件
-----------------选择:C
6. 以下哪一种不是机器人运动的基本形式()
A. 直角坐标式
B. 关系式
C. 直线移动式
-----------------选择:C
7. 以下哪一种不是伺服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A. 稳定性
B. 精度
C. 稳态性
-----------------选择:C
8. 伺服系统中,运动体没有达到目标位置的现象称为()
A. 误差。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及答案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广泛使用于机械工程和相关专业的教材。
以下是一些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供学生参考:1. 什么是机械设计?它的重要性是什么?机械设计是一门工程学科,涵盖了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系统和设备的原理和方法。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机械设计,工程师能够创建出最优化的机械系统和设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安全性原则:确保设计的机械系统和设备能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运行,并具备可靠的故障保护和紧急停止机制。
- 功能性原则:设计应该满足系统和设备的预期功能和性能要求。
- 可制造性原则:设计应该考虑到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并且尽量采用简单和经济的制造方法。
- 可维护性原则:设计应该便于维修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停工时间。
-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该尽可能采用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并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3. 什么是设计过程?它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设计过程是将设计问题转化为可行解决方案的过程。
主要步骤包括:- 确定设计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功能和性能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
- 概念设计: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生成不同的设计概念,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 详细设计:根据选定的设计概念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和计算。
- 制造和测试: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并进行制造和测试。
- 评估和改进:对设计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进行需要的调整和改进。
4. 什么是草图设计?它有什么优势和缺点?草图设计是一种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绘制的简化和快速的设计概念。
它的优势包括:- 快速:草图设计能够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并在早期阶段对其进行评估和选择。
- 灵活:草图设计容易修改和调整,使得设计师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变化。
- 直观:草图设计能够清晰地表达设计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便于设计师和他人理解和沟通。
《机械电子工程基础》习题资料一、单选题1、下列温度传感器中,不属于电压型集成温度传感器(B)A. LM35/45B. Ad590C.Upc616D.AN6701S2、少油开关属(A)。
A.高压断路器B.高压负荷开关C.高压隔离开关D.高压熔断器3.测定1欧姆以下的电阻应选用(B)。
A.直流单臂电桥B.直流双臂电桥C.万用表欧姆档D.兆欧表4、三相异步电动机温升过高或冒烟,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是(D)。
A.绕组受潮B.转子不平衡C.定子、绕组相擦D.三相异步电动机断相运行5、电阻五环色环标识法的前三环是(C)A.电阻器的功率B.电阻值的允许偏差C.电阻值的有效数D.电阻标称值6、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圆周对应的电角度为(B)。
A.360°B.720°C.1440°D.1080°7、整流的目是(A)A. 将交流变为直流B.将高频变为低频C.将正弦波变为方波8、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D)A. P型硅B.PN结C.光敏二极管D.MOS电容器9、高压隔离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是(B)电路。
A.控制B.隔离C.保护D.控制和隔离10、交流换向器的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是(C)A.改变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磁极数B.改变电源的频率C.改变换向器两电刷转盘的相对位置D.改变电源电压的高低11、钳形电流表使用时应先用较大量程,然后再视被测电流的大小变换量程。
切换量程时应(B)。
A.直接转动量程开关B.先将钳口打开,再转动量程开关C.打开开关时不用打开钳口D.打开钳口即可12、根据变换调整功能的机械电子系统的接口形式包括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及(D)A. 化学接口B.底层接口C.地址接口D.环境接口13、示波器是用于观察信号的波形、测量信号的幅值与(C)的仪器A. 方差B.平均值C.周期D.频率14、电感式传感器的三种类型:自感型、互感型及(B)A. 耦合型B.电涡流C.变线圈型15、桥式起重机主钩电动机下放空钩时,电动机工作在(B)状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所有专业 《机械设计基础(二)》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分度圆 节圆2、标准模数 标准压力角3、仿形法 范成法4、相等 不等5、型号 基准长度6、帘布芯 绳芯7、多 小8、孔 轴9、接触角 轴向 10、转矩 弯矩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D2、C3、D4、D5、C6、A7、B8、A9、B 10、B 11、D 12、D 13、C 14、C 15、A三、问答题(共10分)1、答: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各1分)2、答:按抗扭强度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1分)计算公式为:3n PC d ≥ (1分)其中:C ——由轴的材料和受载情况所决定的系数 (1分)P ——轴传递的功率 (1分) n ——轴的转速 (1分)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解:(10分)该轮系属于行星轮系。
3412414114Z Z Z Z n n n n n n i H H H H H ⋅+=--== (5分) 由图知:04=n (2分)代入上式得:168115214141393901=⨯⨯=--H H n n n 5.1011==n ni H H (2分)H n 和1n 转向相同。
(1分)2、解:(10分)(1)齿轮3的旋向为右旋 (1分)齿轮4的旋向为左旋 (1分)(2)22222222222sin 2cos 22βββββ⋅⋅=⋅⋅=⋅=⋅=Z m T tg Z m T tg d T tg F F n n t a (1分)同理:33333sin 2β⋅⋅=Z m T F n a (1分)要使:32a a F F =则: 33332222sin 2sin 2ββ⋅⋅=⋅⋅Z m T Z m T n n因为:32T T =所以:333222sin 2sin 2ββ⋅⋅=⋅⋅Z m Z m n n (1分)3sin 175115sin 5131β⋅⨯=⋅⨯47.83=β (2分)(3)齿轮2的受力图如下图所示: (3分,每个分力1分)3、解:(10分)(1)计算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028.0328009200==r a C F 22.0=e 26.03500920==r a F F >eX=0.56 Y=1.99 (2分,X 、Y 各1分)()N YF XF P a r 8.379092099.1350056.0=⨯+⨯=+=(3分,公式2分、结论1分)(2)计算轴承的寿命h L()h P f C f n L P r t h 201558.37902.147800196060106010366=⎪⎭⎫ ⎝⎛⨯⨯⨯=⎪⎪⎭⎫ ⎝⎛=ε(5分,公式3分、结论2分)五、结构改错(共10分)1——轴承外圈没有实现轴向固定2——箱体上的加工面和非加工面应分开3——端盖和箱体之间应有调整垫片4——安装齿轮的轴段长度应小于齿轮的宽度5——齿轮没有实现周向固定(缺键)6——多余轴段7——轴承内圈应留有拆卸高度8——缺密封装置9——端盖内孔直径应略对于轴径10——不同配合要求的零件不能装在同一轴段上11——联轴器没有实现轴向定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所有专业《机械设计基础(二)》期末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基圆半径越大2、范成法 173、节圆啮合角4、低大5、小 多6、b c σσσ++1带绕上小带轮上 7、链节距 大 8、调心轴承 成对 9、心轴 转轴 10、球 滚子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B2、C3、B4、 D5、D6、 B7、B8、C9、 A 10、A 11、C 12、B 13、D 14、 B 15、A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答: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五种: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 (各1分) 2、答:滚动轴承的支承结构有三种:双支点单向固定支承、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支承、双支点游动支承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解:该轮系为组合轮系 (1)分清轮系4、5、6组成行星轮系,1、2、3组成定轴轮系 (2分) (2)分别列式46646446Z Z n n n n n n i H HH HH -=--== 464-=--H Hn n n n (1) (2分) 4133113-=-==Z Z n n i (2) (2分) 由图可知:43n n = (3)06=n (4) (2分)由以上四式得:2011-==HH n ni (1分)1n 和H n 方向相反。
机械设计基础(下) 项目训练集班级:学号: XX:XX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组编制目录1 材料力学22 轮系153 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224 带传动345 链传动496 轴毂连接537 轴承598 轴639 联轴器和离合器711 材料力学知识要点一、材料力学基础(一)、构件承载能力-三个方面1 . 足够的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2 . 足够的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3. 足够的稳定性受压构件保持其原有直线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二)、四种基本变形1 轴向拉伸与压缩2 剪切3 扭转4 弯曲(三)、基本概念1.基本假设均匀连续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小变形假设2.内力、应力(1)内力材料力学中的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杆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2)截面法用截面假想地把杆件分成两部分,以显示并确定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截开:沿欲求内力的截面将杆件截分为两部分,保留任意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弃去另一部分。
代替:用作用于截面上的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
平衡:建立保留部分的平衡方程,确定未知内力。
(3)应力分布内力在截面上其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应力P是矢量,通常将它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分量σ和与截面相切的分量τ。
σ垂直于截面,称为正应力;τ与截面相切,称为切应力。
1Pa=1N/m2,1kPa=103Pa ,1MPa=106Pa ,1GPa=109Pa 。
二、轴向拉伸与压缩1.外力作用特点轴线方向的拉力或压力2.变形特点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3.内力-轴力(1)轴力计算截面法计算(2)正负规定:拉正压负(3)轴力图 4.应力-正应力正应力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AF N=σ5.强度计算max σAF N=≤[]σ三、剪切和挤压1.外力作用特点 作用在构件两侧面上的横向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很近。
绪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械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机器机器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3.零件零件是构成机器的不可拆的制造单元。
4.部件部件是机器中由若干零件装配在一起构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
5.构件构件是构成机器的各个相对独立的运动单元。
6.机构机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连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构件组合。
二、填空题1.机械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
按机械的功能进行分类,机械可分为动力机械、加工机械、运输机械、信息机械等。
2.动力机械是指用来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转换的机械,如电动机、内燃机、发电机、液压泵、压缩机等都属于动力机械。
3.加工机械是指用来改变物流的状态、性质、结构和形状的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粉碎机、压力机、纺织机、轧钢机、包装机等都是加工机械。
4.运输机械是指用来改变人或物料的空间位置的机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缆车、电梯、起重机、输送机等都是运输机械。
5.信息机械是指用来获取或处理各种信息的机械,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等都是信息机械。
6.机器的种类和品种很多,而且构造、功能和用途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动力部分、执行(工作)部分、传动部分和控制部分四部分组成。
7.传动部分是将动力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部分的中间装置。
8.控制部分是使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实现运动,完成给定的工作循环。
9.机器一般由零件、部件组成一个整体,或者由几个独立机器构成联合体。
由两台或两台以上机器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的机械设备称为机组。
10.零件包括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
三、单项选择题1.在机器中属于制造单元的是 A 。
A.零件; B.部件; C.构件。
2.在机器中各运动单元称为 C 。
A.零件; B.部件; C.构件。
3.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体是 A 。
A.机构; B.机器; C.机械。
《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机械的定义机械是一种将能量转换为力和运动的装置,用于完成各种任务。
1.2 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机械基础是学习和理解机械工程的基础,它包括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1.3 机械基础的组成机械基础包括力学、热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
第二章:力学2.1 力的定义与表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矢量表示。
2.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张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2.3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平衡、静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等。
第三章:热学3.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
3.2 热传递热传递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第四章:材料力学4.1 弹性和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和塑性,弹性材料在受力后会恢复原状,塑性材料则会发生形变。
4.2 杨氏模量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刚度的参数,它描述了单位应力引起的单位应变。
4.3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研究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第五章:机械设计5.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可靠、经济和可维护等。
5.2 机械设计的流程机械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图设计和制造等几个阶段。
5.3 机械设计的常用工具机械设计的常用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有限元分析(FEA)软件等。
以上是对《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册》的参考答案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请参考相关习题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机械基础知识。
《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开环系统及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 A )A.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B.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C.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D.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2、若f t t t (),,=⎧⎨⎩⎪00515≤<≥,则L f t [()]=( B ) A.e ss- B.e s s -5 C.1s D.15se s 3、已知f t t ().,=+051其L f t [()]=( C )A.s s +052.B.052.sC.1212s s +D.12s4、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 D )A.5252s + B.s s 216+ C.12s - D.12s + 5、若f t te t ()=-2,则L f t [()]=( B )A.12s + B.122()s + C.12s - D.122()s - 6、线性系统及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B.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D.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7、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B ) A.1051s + B.2051ss + C.10251s s ()+D.2s8、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s 12054=-=-.,,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 D) A.2054(.)()s s -- B.2054(.)()s s ++ C.5054(.)()s s ++ D.10054(.)()s s ++ 9、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s 5)s (G +=,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A )A.52e t -B.5tC.52e tD.5t10、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定义为( C )A.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B.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C.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D.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11、系统类型λ、开环增益K 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 A )A.系统型次λ越高,开环增益K 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B.系统型次λ越低,开环增益K 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C.系统型次λ越高,开环增益K 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D.系统型次λ越低,开环增益K 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12、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Ts ()=+1,则该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 C )A.及K 有关B.及K 和T 有关C.及T 有关D.及输入信号大小有关13、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s s s s ()()()()=+++83232,则该系统为( C )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B.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C.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14、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哪一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定义的( B )A.单位脉冲函数B.单位阶跃函数C.单位正弦函数D.单位斜坡函数1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s s ()=++2212 ,当K 增大时,其( C )A.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增大,阻尼比ξ增大B.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增大,阻尼比ξ减小C.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减小,阻尼比ξ减小D.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减小,阻尼比ξ增大16、所谓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B )A.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在S 平面左半平面B.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左半平面C.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右半平面D.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右半平面17、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 ()=+102,则其截止频率ωb 为( A )A. 2rad s /B.0.5rad s /C.5rad s /D.10rad s /18、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s Ts ()()=+1,则其相位角ϕω()可表达为( B )A.--tg T 1ωB.-︒--901tg T ωC.901︒--tg T ωD.tg T -1ω19、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 ()=+22,当输入r t t ()sin =22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A )A.2B.22/C.2D.420、延时环节e s ->ττ()0,其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变化规律是( D )A.ϕωω(),()=︒=900L dBB.ϕωωτω(),()=-=L 1 dBC.ϕωωωτ(),()=︒=90L dBD.ϕωωτω(),()=-=L 0 dB21、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s ()()()=++12,当K 增大时,对系统性能能的影响是( A )A.稳定性降低B.频宽降低C.阶跃输入误差增大D.阶跃输入误差减小 22、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 图已知,其幅频特性在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20dB dec /的渐近直线,且延长线及0dB 线的交点频率为ωc =5,则当输入为r t t ().=05时,其稳态误差为( A ) A.0.1B.0.2C.0D.0.523、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 =-中的Z 表示意义为( D )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左半平面的个数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24、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25、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 D )A.截止频率ωbB.谐振频率ωr 及谐振峰值M rC.频带宽度D.相位裕量γ及幅值裕量kg26、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A ) A.K >0B.K >1C.0<K <10D. K >-127、对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及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 )A.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B.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C.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D.低频段的增益应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28、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D )A.上升时间t rB.调整时间t 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29、当系统采用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为G s s s c ()=++121,则该校正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D )A.增大开环幅值穿越频率ωcB.增大稳态误差C.减小稳态误差D.稳态误差不变,响应速度降低30、串联校正环节G s As Bs c ()=++11,关于A 及B 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为( A )A.若G c (s)为超前校正环节,则A >B >0B.若G c (s)为滞后校正环节,则A >B >0C.若G c (s)为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则A≠BD.若G c (s)为PID 校正环节,则A=0,B >031. 线性系统及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B.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D.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32. 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B )A.1051s + B.2051ss + C.10251s s ()+D.2s33. 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s 12054=-=-.,,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 D) A.2054(.)()s s -- B.2054(.)()s s ++ C.5054(.)()s s ++ D.10054(.)()s s ++ 34.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s 5)s (G +=,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A )A.52e t -B.5tC.52e tD.5t35.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定义为( C )A.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B.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C.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D.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36. 系统类型λ、开环增益K 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 A )A.系统型次λ越高,开环增益K 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B.系统型次λ越低,开环增益K 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C.系统型次λ越高,开环增益K 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D.系统型次λ越低,开环增益K 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37.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Ts ()=+1,则该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 C )A.及K 有关B.及K 和T 有关C.及T 有关D.及输入信号大小有关38.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s s s s ()()()()=+++83232,则该系统为( C )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B.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C.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39. 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哪一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定义的( B )A.单位脉冲函数B.单位阶跃函数C.单位正弦函数D.单位斜坡函数40.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s s ()=++2212 ,当K 增大时,其( C )A.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增大,阻尼比ξ增大B.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增大,阻尼比ξ减小C.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减小,阻尼比ξ减小D.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减小,阻尼比ξ增大41. 所谓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B )A.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在S 平面左半平面B.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左半平面C.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右半平面D.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右半平面42.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 ()=+102,则其截止频率ωb 为( A )A. 2rad s /B.0.5rad s /C.5rad s /D.10rad s /43.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s Ts ()()=+1,则其相位角ϕω()可表达为( B )A.--tg T 1ωB.-︒--901tg T ωC.901︒--tg T ωD.tg T -1ω44.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 ()=+22,当输入r t t ()sin =22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A )A.2B.22/C.2D.445. 延时环节e s ->ττ()0,其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变化规律是( D )A.ϕωω(),()=︒=900L dBB.ϕωωτω(),()=-=L 1 dBC.ϕωωωτ(),()=︒=90L dBD.ϕωωτω(),()=-=L 0 dB46.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s ()()()=++12,当K 增大时,对系统性能能的影响是( A )A.稳定性降低B.频宽降低C.阶跃输入误差增大D.阶跃输入误差减小 47.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 图已知,其幅频特性在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20dB dec /的渐近直线,且延长线及0dB 线的交点频率为ωc =5,则当输入为r t t ().=05时,其稳态误差为( A )A.0.1B.0.2C.0D.0.548. 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 =-中的Z 表示意义为( D )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左半平面的个数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49. 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50.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 D )A.截止频率ωbB.谐振频率ωr 及谐振峰值M rC.频带宽度D.相位裕量γ及幅值裕量kg51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A ) A.K >0B.K >1C.0<K <10D. K >-152. 对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及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 )A.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B.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C.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D.低频段的增益应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53.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D )A.上升时间t rB.调整时间t 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54. 当系统采用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为G s s s c ()=++121,则该校正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 D )A.增大开环幅值穿越频率ωcB.增大稳态误差C.减小稳态误差D.稳态误差不变,响应速度降低55. 串联校正环节G s As Bs c ()=++11,关于A 及B 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为( A ) A.若G c (s)为超前校正环节,则A >B >0B.若G c (s)为滞后校正环节,则A >B >0C.若G c (s)为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则A≠BD.若G c (s)为PID 校正环节,则A=0,B >056. 开环系统及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 A )A.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B.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C.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D.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57. 若f t t t (),,=⎧⎨⎩⎪00515≤<≥,则L f t [()]=( B )A.e s s- B.e s s-5C.1sD.15s e s58. 已知f t t ().,=+051其L f t [()]=( C )A.s s +052.B.052.sC.1212s s + D.12s59. 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 D) A.5252s + B.ss 216+C.12s - D.12s +60. 若f t te t ()=-2,则L f t [()]=( B )A.12s + B.122()s +C.12s -D.122()s -61. 系统类型λ、开环增益K 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 A )A.系统型次λ越高,开环增益K 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B.系统型次λ越低,开环增益K 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C.系统型次λ越高,开环增益K 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D.系统型次λ越低,开环增益K 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62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Ts ()=+1,则该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 C )A.及K 有关B.及K 和T 有关C.及T 有关D.及输入信号大小有关63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s s s s ()()()()=+++83232,则该系统为( C )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B.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C.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64. 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哪一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定义的( B ) A.单位脉冲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正弦函数D.单位斜坡函数6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s s ()=++2212 ,当K 增大时,其( C )A.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增大,阻尼比ξ增大B.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增大,阻尼比ξ减小C.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减小,阻尼比ξ减小D.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减小,阻尼比ξ增大 66. 所谓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B ) A.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在S 平面左半平面B.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左半平面C.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右半平面D.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 平面右半平面 67.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 ()=+102,则其截止频率ωb 为( A ) A. 2rad s / B.0.5rad s / C.5rad s /D.10rad s /68.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Ks Ts ()()=+1,则其相位角ϕω()可表达为( B )A.--tg T 1ωB.-︒--901tg T ωC.901︒--tg T ωD.tg T -1ω69.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 ()=+22,当输入r t t ()sin =22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 A ) A.2 B.22/ C.2D.470. 延时环节e s ->ττ()0,其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变化规律是( D ) A.ϕωω(),()=︒=900L dBB.ϕωωτω(),()=-=L 1 dBC.ϕωωωτ(),()=︒=90L dBD.ϕωωτω(),()=-=L 0 dB71.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s s s ()()()=++12,当K 增大时,对系统性能能的影响是( A ) A.稳定性降低 B.频宽降低 C.阶跃输入误差增大D.阶跃输入误差减小72.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 图已知,其幅频特性在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20dB dec /的渐近直线,且延长线及0dB 线的交点频率为ωc =5,则当输入为r t t ().=05时,其稳态误差为( A ) A.0.1 B.0.2 C.0D.0.573. 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 =-中的Z 表示意义为( D ) 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左半平面的个数 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 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 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 右半平面的个数74. 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 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75. 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 D ) A.截止频率ωb B.谐振频率ωr 及谐振峰值M r C.频带宽度D.相位裕量γ及幅值裕量kg76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A )A.K>0B.K>1C.0<K<10D. K>-177. 对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及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 )A.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B.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C.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D.低频段的增益应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78.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D )A.上升时间tr B.调整时间tsC.幅值穿越频率ωc D.相位穿越频率ωg79. 当系统采用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为G s s sc ()=++121,则该校正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D )A.增大开环幅值穿越频率ωcB.增大稳态误差C.减小稳态误差D.稳态误差不变,响应速度降低80. 串联校正环节G s As Bsc ()=++11,关于A及B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为( A )A.若G c(s)为超前校正环节,则A>B>0B.若G c(s)为滞后校正环节,则A>B>0C.若G c(s)为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则A≠BD.若G c(s)为PID校正环节,则A=0,B>081. 开环系统及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 A )A.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B.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C.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D.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82. 若f tt t(),,=⎧⎨⎩⎪00515≤<≥,则L f t[()]=( B )A.e s s-B.e s s -5C.1sD.15se s 83. 已知f t t ().,=+051其L f t [()]=( C ) A.s s +052. B.052.s C.1212s s+ D.12s84. 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 D )A.5252s + B.ss 216+ C.12s -D.12s + 85. 若f t te t ()=-2,则L f t [()]=( B ) A.12s + B.122()s +C.12s - D.122()s -86. 线性系统及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B.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D.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 87. 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B )A.1051s + B.2051s s +C.10251s s ()+D.2s88. 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s 12054=-=-.,,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 D )A.2054(.)()s s --B.2054(.)()s s ++C.5054(.)()s s ++D.10054(.)()s s ++89.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s 5)s (G +=,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A ) A.52e t - B.5tC.52e tD.5t90.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定义为( C ) A.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B.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C.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D.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91、当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已知时,求系统结构及参数的问题,称为( B ) A.最优控制 B.系统辩识 C.系统校正D.自适应控制92、反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有( A ) A.反馈回路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D.PID 调节器93、( A )=1s a+,(a 为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