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民法知识点总结

2020民法知识点总结

2020民法知识点总结
2020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

第一部分总论选择,简答,论述,案例 17.07% 第一节民法概述

第二节自然人和法人

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

第四节合伙

第五节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物权选择,简答,论述,案例 18.13% 第一节物权概述

第二节物权的变动

第三节所有权

第四节用益物权

第五节担保物权

第六节占有

第三部分债权选择,简答,论述,案例23.47% 第一节债的概述

第二节民事行为

第三节合同

第四节代理

第四部分人身权选择,简答 5.33% 第一节人身权概述

第二节人格权

第四部分民事责任选择,简答,论述,案例20.00% 第一节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缔约过失责任

第三节侵权责任

第五部分婚姻家族选择,简答 7.87% 第一节亲属关系原理

第二节结婚

第三节婚姻关系

第四节离婚

第五节收养

第六部分继承权选择,简答,案例 8.13% 第一节继承权概述

第二节法定继承

第三节遗嘱继承

注:重点部分在总论(对民法基础知识,相关概念介绍),物权,债权,民事责任。民法对概念重在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

第一部分总论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二)民法的渊源:制定法,习惯

(三)民法的适用范围

1,时间上:实施之日起,废止之日止,无前溯力

2,空间上:我国驻外有效

3,对人:在我国的外国人有效

(四)民法的基本原则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

二、自然人和法人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时效:始于出生(户籍证明确认,次者医院出生证明)终于死亡(包括宣告死亡)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种类:完全民事

条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程序:不明人住所地基层法院提出,申请书附公安机关书面证明,公示3个月

(三)我国现行立法对法人的分类

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三、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行为能力(18岁以上,16-18岁有劳动收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岁以上未成年,不能完全辨认精神病)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岁,不能辨认精神病)

(二)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

素:主体(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国家),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权益),内容(权利与义务)

(三)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人的生死、不可抗力、意外等),行为(签合同、代理等)

(四)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的分类

1.财产权的人身权

按照权利所体现的利益不同,可以划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也就是和财产有关的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

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身份权(抚养监护)

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不同,将权利划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分别是对物品的支配,人身自由的支配和知识产品的支配的权利。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例如请求他人支付自己应得的报酬等。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例如小张行使请求权要求获得小李的赔偿,但是小李可以行使抗辩权拒绝赔偿。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例如小张要求小李偿还欠款,但是小李拒绝,这时小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强制要求小李还钱,但这是小张采取这种途径不需要小李同意,是小张单方的意思,这就是形成权。

支配权: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所有权等

请求权:债权、人身权上请求权等

抗辩权:永久抗辩、延期抗辩

形成权:撤销权、追认权、解除权、抵销权等

3.绝对权和相对权

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为绝对权,这样的权利是对任何人都有作用的,而不是特定的某个人。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小李欠小张钱,那么小张索要欠款只针对小李,不针对别人。

绝对权:对世权,所有权、人身权

相对权:对人权,债权

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五)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1,公力救济:请求国家进行保护

2,私力救济

注意只有正在发生侵害时阻止才是属于正当防卫。自助行为的典型案例是抓小偷,自己的财产受到侵害但是来不及进行诉讼,所以先抓住小偷。

(1)自卫行为: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正在发生针对侵害人)、紧急避险(重大危机人身财产紧迫不得已)自助行为:自己权利受损且时间紧迫来不及请求适于请求权的实现不过度。

四、合伙

(一)普通合伙

1,普通合伙的概念:由2个或2个以上的合伙人组成,各合伙人以自己个人的财产对合伙组织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组织

2,普通合伙的特征:自愿成立,共同经营,2个以上,无限责任

3,普通合伙的财产:合伙人转让财产份额应优先转让其他合伙人并一致同意,财产份额出质的,应一致同意否则无效,行为人造成损失承担责任,不得私自转移处分合伙企业财产

4,普通合伙事务的执行:一人一票,过半同意。改变名称地点业务范围处分不动产担保聘任经营管理人员应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5,普通合伙人的入伙:全体一致同意,书面协议,如实告知经营财务状况,入伙后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样责任,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6,普通合伙人的退伙:包括自愿退伙、除名退伙和法定退伙。退伙后合伙人资格丧失,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债务大于企业财产的应按比例承担亏损,退伙前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二)有限合伙

1,有限合伙设立的条件:2-50个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至少1个普通合伙人,允许普通合伙人以劳务出资2,有限合伙的入伙: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

五、诉讼时效和期限

1,概念:我国特指消灭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律规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失去请求人民法院对其权益进行保护的权利

2,种类:普通诉讼时效(2年),特殊诉讼时效(4种情况适用1年时效:身体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失损毁的)

3,起算(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中止(不可抗力和非当事人意志原因的)、中断(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与延长(正当理由法院准许,权利被侵害超过20年的不保护,特殊情况除外)

第二部分物权

一、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T:物的分类一共有六种,第一,动产和不动产。能够被移动的,设备,食品,汽车等等都是动产,典型的不动产就是房屋和土地,土地和房屋都是不能移动的,在哪里就是在哪里,还有矿山一类。

第二,主物和从物。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把物分为主物与从物。例如杯

子和杯盖。其中杯子是主物,杯盖是从物。在法律或合同没有相反规定时,主物所有权转移时,从物所有权也随之移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是从物,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物,故房屋墙上的门、窗非从物。

第三,原物和孳息。根据两物之间存在的原有物产生新物的关系,物可分为原物和孳息。原物如产生幼畜的母畜、带来利息的存款等。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据自然规律产生的物,如幼畜。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据法律规定带来的物,如存款利息、股利、租金等。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外,孳息归原物所有人所有,转让原物时,孳息收取权一并转移。

第四,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物依其能否分割的特点,分为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并且不因分割而损害其效益或改变其性质的物,如油、米、布等。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质不能分割,否则会改变其效益或性质的物。如一辆汽车、一部机床、一匹马等。

第五,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它物替代的物。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和从一类物中指定而特定化的物。前者如一件古董、名人的一幅字迹等;后者如从一批机器设备中挑选出来的某一个特定的设备等。种类物是指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不需具体指定的物。如级别、价格相同的大米等,一批大米中的每一个都是种类物。

(二)物的分类:

1. 动产和不动产

2. 主物和从物

3. 原物和孳息

4.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5. 特定物与种类物等

T:物权的种类有三个,所有权是基础,只有对物品拥有所有权才会有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就是使用物品获得收益的权利,例如出租。担保物权就是将物品担保出去的权利,例如抵押房屋贷款。

(三)物权的种类:所有权(基础)、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T:物权的分类有四种,第一,自物权和他物权。自物权是指所有权物品还是在自己手里,他物权是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品不论是出租,还是被担保抵押出去,已经在他人手里,所以是他物权。

第二,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依据动产和不动产的含义就能理解。动产物权就是对动产拥有所有权,不动产物权就是对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拥有所有权。

第三,主物权和从物权,注意主物权和从物权与主物和从物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定义相似,从物权是以来主物权而存在的,所有权属于主物权,其他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是依附所有权而存在的,所以从物权。第四,所有权和限制物权。限制物权前面有限制两个字,那么就是对物权有一定的限制,举例来说,我们将汽车担担保去借款,虽然车还是我的,但是我已经不能使用了,而车虽然担保给对方,但是对方也不能随便变卖。双方对汽车的物权都是部分的,这就是限制物权。

(四)物权的分类:

1. 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2. 动产物权(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押权和留置权)与不动产物权(不动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

3. 主物权(所有权)与从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 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二、所有权

(一)所有权的概念:指所有人对其所有物享有的全面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物权。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例如,假设一个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那么这个人就是业主。业主对商品房内面积所享有的权利,就是其专有部分的所有权,这一部分只有该业主具有所有权;依据此种所有权,业主享有对电梯、走廊以及小区绿地、道路等享有共有权,小区内每个业主都有的权力;并且每个业主都享有对小区共有财产和共同事务的管理权。这三项权利结合在一起,就成为区分所有权。

(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容:

1. 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

2. 对建筑区划内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

3. 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同管理的权利

(三)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式

善意取得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

的让与人,将该动产或不动产让

与买受人后,如果买受人取得该

动产或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取

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原动

产或不动产所有权人不得要求

受让人返还。构成要件:

标的物为可以流通的

动产或不动产,受让

人通过交换取得动

产,受让人取得财产

时为善意

法律后果是所有

权的转移

拾得遗失物指发现他人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

一种法律事实我国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不论多长时间,均不得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失主不明的国家所有

(四)共有

1. 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享有一个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状态。

2. 特征:权利主体多元性,共有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内容表现为各共有人按各自份额享有权利义务,本质是所有权的联合

3. 按份共有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共有人按照个自己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4. 共同共有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对外负责连带责任。

(五)所有权的变动

1.动产:按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但是汽车等动产(需要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不动产:到有关部门登记完成,取得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

(一)地役权

概念:指在他人的土地之上设立的以供自己的土地便利使用的他物权。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

[2016年成考真题]

甲为方便通行,与乙约定可以自由通过乙的厂区,并付给乙2000元。甲因此享有的权利是( )

A.地役权

B.宅基地使用权

C.土地承包经营权

D.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解析】地役权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之上设立的以供自己的土地便利使用的他物权,题目中甲为方便通行,付给乙租金,为地役权,选A。

四、担保物权

(一)担保物权概述

担保物权一般是为了债务,合约的履行等,是使用特定财产进行担保的权利,我们来简单讲解一下特征,首先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也可以是合约履行,利息等,但是主要是和债务相关。

第二,债务人和第三人的权利。我们先来讲什么是债务人什么是第三人,假设小张借给小李两万元,小王做见证。那么小张就是债权人(有追债的权力),小李就是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小王(和债务无关)就是第三人,第三人可有可无,担保物品都是担保给债权人或者第三人的。

第三,以取得或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担保物一般是不能履行债务则债权人可以获得或者支配担保物。第四,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具有物上代位性。担保物是跟随债务的,可以随着债务的转移而转移,随着债务的消灭而取消,也可以改用其他物品做担保。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二)担保物权概述

概念:是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的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特征: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以取得或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具有物上代位性。

担保范围: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三)抵押权

我们举例来讲何为抵押权,小张借给小李两万元,小李将汽车抵押给小张,若小李到期未履行债务,那么小张就有权将汽车卖掉以得到自己的两万元,这就是小张所拥有的抵押权。当然,如果有见证第三人小王,也可以将汽车抵押给小王,由小王卖出汽车偿还给小张。

概念: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为债权提供担保的抵押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

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依法享有的就该物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

抵押权是约定担保物物权,就是说,抵押权的设立是在双方的意愿下成立的,小李愿意将汽车抵押给小张,小张也愿意接受这个抵押。并且汽车还在小李的手里,是不会转移到小张手里的。

特征:是担保物权,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属约定担保物权而非法定担保物权,是不转移标的物占有的物权,内容是变价处分权和优先受偿权。

抵押物我们看禁止的就可以,土地所有权,耕地等都是国家或者和集体所有,例如有人向你借500元,指着路边的长椅说抵押给你,你肯定是不同意的,长椅就是集体国家所有的物品,不能做抵押。还有被查封的财产等,不能作为抵押物。

设立:抵押权的标的(允许抵押的财产:建筑物,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设备原料产品,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为禁止的其他、禁止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其他),抵押合同(书面形式),抵押登记(登记要件主义,登记对抗主义)

方式:对抵押财产进行折价、拍卖或变卖

(四)质权

还是举例小张借给小李两万元,小李抵押汽车给小张,那么这就和抵押权一样了,质权和抵押权的区别在哪里呢?如果是抵押权,汽车依然在小李手里,但是双方需要去做抵押登记,登记完成,抵押生效,但是质权汽车就要交付到小张手里,交付完成,质权生效。并且抵押权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动产,不动产和不动产的用益物权等等都可以,但是质权只能质押动产和知识产权股票等等,不动产相关的权利不能做质权。概念: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的动产或者权利交由债权人占有,或者以财产权利为标的,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动产质权:以动产为客体的质权(书面形式,交付之时成立)

(五)留置权

之前我们讲的抵押权,小李的汽车既可以抵押给小张,也可以抵押给第三人,但是在留置权中,一般是另一种情况,例如小李委托小张购入一批木材,之后小李拒付款,那么小张就可以使用留置权,扣留这批木材,但小张想要卖出木材,还要给小李两个月的履行期,到期未履行才可以通知小李处分财产。那么如果小张留置的不是木材,而是一头奶牛,那么在留置权期间,奶牛生下小牛,小牛是归小张所有的,这个要注意,留置权期间孳息归债权人所有。

概念:指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留置该动产并在一定条件下役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取得:积极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有牵连关系)、消极要件(留置不得超过相应比例并不得违反法律,对动产的留置不违反公序良俗,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不得留置)

留置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其债权未受清偿前占有并扣留拒绝返还的权利,收取留置权的孳息的权利,保管留置物费用的请求权,留置物的变价优先受偿的权利

义务:妥善保管留置物的义务,返还留置物的义务

抵押权和留置权的区别

权利实现情形不同:留置权法律允许债权人留置标的物后债务人有2个月以上的履行期,抵押权人在通知债务人之后即可对抵押物行使处分权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区别,抵押权可以抵押给债权人和第三人,不转移抵押物,登记生效。质权转移抵押物给债权人,交付生效,不能使用不动产做质权。留置权只针对债权人,孳息归属债权人,只能用动产做留置权,债务到期是不能直接变卖抵押物的,还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

五、占有

1、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是否有法律根据或原因):例如小张租用一个房屋就是有权占有,强制要使用房屋就是物权占有。

2、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占有人的主观意识):例如小张将小李的物品私自卖给小王,小王对此不知情就是善意占有,对此知情就是恶意占有。

3、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占有人是否对标的物直接进行事实上的管领):常见的不问物品由来,直接购买等就是直接占有,而土地租用等间接的就是间接占有。

4、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占有人是否以所以的意思进行占有):如果是自己的意愿占有就是自主占有,例如替他人保管物品等非自己的意愿就是他主占有。

占有的分类:有权与无权,恶意与善意,直接与间接,自主与他主

第三部分债权

一、债的概述

首先我们要明白,债不一定就是一方欠另一方钱的形式,只要和财产有关,有很多都可以是债权关系,例如一方打了另一方需要进行赔偿,也是一种债权关系。在法律上,债的定义是A与B两方当事人之间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例如A是债权人,B是债务人,那么就是A有权使B履行一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和内容和财务有关。

(一)债的发生原因

T :债的发生原因我们考试涉及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合同,合同是意定之债的代表,意定之债,是指特定的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内容等都是根据当事人自己的自由意思来决定的债。合同就是双方当事人意愿制定的协议,双方自愿,平等。之后我们会详细的来讲解合同有关的内容。

第二种是侵权行为,刚刚做的题目就是侵权损害赔偿,例如A殴打了B,那么A就要赔偿B,这也会发生债。第三种,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我们之前讲过例如帮邻居收衣服等,虽然没有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帮邻居收衣服,但是当我们这样做了就构成一种事实发生,属于事实行为。而无因管理之债举例来说,A将被C撞了的

B送到医院,垫付医疗费用,那么B就应该将医疗费还给A,就是无因管理之债。

第四种,不当得利,举例来说,例如A转账错误,将钱款错转给了B。那么B就构成了不当得利,不该属于B的钱款B获得了,并且A得到的了损失,当B获得时B是善意受益人,B应当返还钱款,但是如果B拒绝还钱,就从善意受益人变成了恶意受益人。

债的发生原因

1.合同

2.侵权行为

3.无因管理

4.不当得利

(二)债的保全

T:债的保全就是法律防止债务人不得财产减少,给债权人带来损失。债权人依法具有代位权和撤销权,举例来讲。

代位权,小张欠小李2万元,小王欠小张两万元已到期,小张和小李的债权到期,小张无力偿还,又不催小王还钱,这时小李就可以代替小张催小王还钱,以获取自己债权的保全。

撤销权,小张欠小李2万元,小张将自己的钱财全部捐赠或者不追究不自己债权(免除欠小张欠款人的还钱责任),那么小李为了小张还钱,就可以向法院行使撤销权,撤销小李转让财产或者放弃债权的行为。债的保全

1.代位权

2.撤销权

(三)债的担保

T:债的担保有两种,一种是保证人,我们在物权中举例讲过第三人,和这个相类似,例如小张欠小李钱,小王做小张的担保人,当债务到期,小张不能还钱的时候,那么小王就要替小张履行债务还钱,或者承担一定的责任。

保证人的保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保证,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以上事例中,小张到期没有还小李钱,此时,小李要先向小张要求实现债权,或是对小张进行诉讼,对小张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如果经历了以上的程序,小张仍不能偿还欠款。则,小李此时才能向小王要求实现债权。

而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是一种责任较重的保证方式。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履行债务。比如,到了还款期后,小张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还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债权人小李既可以直接要求小张还款,也可以直接要求小王承担还款的责任,小王对于小李的要求不能拒绝。

1,保证

概念: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保证方式:一般保证(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连带责任保证

2,定金

成立: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提,以定金的交付为成立要件,数额由当事人确定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20%,书面形式

效力:主债履行后定金的从债宣告消灭,证约的效力,担保的效力

(四)债的转移

概念:指债的主体发生变更,债的内容与客体不变

有效条件:须存在合法的债务债权关系,让与人与受让人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合意,被让与的债权具有可让与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五)债的消灭

债的消灭是我们考查主要是考查消灭的原因,结合事例讲解,一共五种:

甲欠乙100元,两者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

1、甲归还乙100元,二人之间的债消灭。这叫清偿。

2、乙也借了甲100元,两人之间的债抵消。

3、甲找乙归还100元,找不到人,甲可以将100元交给相关机关(比如乙的工作单位),这时,双方债消灭。这叫提存。这种情况在债是货物的时候常用。

4、乙声明不要甲还钱了,这叫免除。

5、甲和乙两家单位合并了,这个债消灭。这叫混同。

2013年简答题考查了债的五种消灭原因。

债的消灭原因:清偿,抵消,提存,免除,混同

二、合同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个人的意思,设定协议。例如常见的买卖合同,小张想花3000元买一部手机,小李卖出一部手机。这就是合同。

我国将合同分为两个部分:要约和承诺。我们举例来说。

例如,小张想要买小李的手机,于是发邮件问小李,那么小张就是要约人,要约人一般就是指向他方提出订立合同的人,小李就是受要约人,小李收到邮件时要约生效,这一部分就是要约。小李收到邮件回复小张表示同意,那么这就是承诺,承诺到达对方,小张收到回复的邮件合同就成立。也就是“一来一往”,“一来”则为要约,“一往”则为承诺。

要约邀请,常见的要约邀请一般是商业广告,拍卖会等。卖家并没有明确请谁订立合同,而是看谁愿意主动与他订立买卖合同。也就是要约的“反向”,邀请一方向自己订立要约。

反要约,反要约和承诺相类似,承诺一般是仅表示同意,对要约内容不做更改。例如小李同意3000元卖手机给小张,就是承诺,但如果小张觉得价钱有点低,询问3500元是否可以,更改了原本要约的内容,就是反要约。

(一)合同订立

一般程序: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承诺

成立时间:要式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为准,不要式合同意思达成一致为准。

成立地点: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

其他:要约邀请,反要约

合同的履行部分我们重点讲解双务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三大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顺序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

我们分别来讲,抗辩权我们已经讲过了,是指对请求权的对抗,我们先简单理解为对对方要求的拒绝权利,以方便同学们理解。在双务合同中,例如小张交付3000元购买小李的手机,这是买卖合同。无先后顺序就是没有约定是先交钱还是先交货,那么当小李要交付手机的时候,小张说现在还没钱,过后再给,这时小李就有权拒绝交付手机,反之也是一样的,所以是同时履行抗辩权,

那么假设两人约定是先交钱再交货物,在小张付款之前,发现小李将手机已经先行高价卖给了小王,那么小李就有权拒绝付款,以防止小李交不出手机,这是不安抗辩权,由先履行一方使用,由于先履行一方对后履行一方能够完成合同的可能性感到“不安”,所以是不安抗辩权。

或者当小张应该交钱时,没有交钱,那么此时小李就可以先履行抗辩权,由于本该先交钱的小张没交钱,那么小李也不用交付手机,这是先履行抗辩权,是合同中应该后履行责任的一方的权利,后履行一方却“先”使用抗辩权,所以是“先履行抗辩权”。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无先后顺序双方均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一方不安抗辩权

有先后顺序

后履行一方先履行抗辩权

(二)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合同的解除有两种,一种是约定基础,就是双方都同意解除合同。一种是法定解除,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天灾地震;二是预期违约,当事人一方表示自己不履行合约,也就是毁约;三举例来说,买卖合同一方未交钱,另一方催过之后没有结果,就可以解除合约;四例如有一些有期限的合约,期限到了一方仍未履行合约,那么另一方就可以直接解除合约。

约定解除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不因解除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的;

(2)预期违约的;

(3)一方延迟履行经催告仍未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解除;

(4)一方延迟履行或其他违约行为不能实现的对方可以不经催告解除;

(5)其他。

(三)无效合同

T:无效合同就是指合同在设立后无效,这个我们考试中没有出现过,同学们来了解一下。

合同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是指行为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来回忆一下。10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下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包括16-18周岁能够自力更生的。

2.违反法律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公利益。简单来说就是非法的合同是无效的,例如小张和小李去抢银行小张没有按之前的约定分配,小李起诉到法院,他们的分配约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本来违法的合同就是无效的。

3.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

(四)可撤销合同

T:可撤销的合同是我们考查比较多的,一共四种情况,一是基于重大的误解设定的,例如购买衣物将涤纶衣物当做是纯棉衣物。二是显示公平,例如花200元购买2万元的物品;三是威胁欺诈,例如小张用刀子胁迫小李签订合同;四是趁人之危,例如高价卖他人急需物品。

情形:基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欺诈胁迫订立合同但没有危害国家,乘人之危

T: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合同,条件成就则合同生效,条件不成就则合同消灭,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同理。

考试中涉及和合同条件主要是合同附有生效条件,生效条件也叫做延缓条件,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条件,例如妈妈说小李考到第一名就给他买手机。那么合同成立之后不会立即生效,要达到条件,也就是考到第一名合同才会生效。

(五)附生效条件合同

生效条件也被称为延缓条件,它是指限制合同效力发生的条件。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条件,则合同在成立以后还不能立即生效,必须待生效条件成就以后,合同才能产生效力,当事人才可以实际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T:首先我们来讲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个人意思为主要要素,会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而合同就是最典型的民事行为,例如两个人设立买卖合同,造成的民事法律后果就是合同完成,物品所有权变更,财产变动等等。民事行为和分类与合同的分类大体相似,我们重点来讲合同的分类,做题的时候民事行为的分类按照合同分类来选择就可以。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我们分别来举例讲解。

第一,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根据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可把合同分为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双方义务即为双务合同,例如买卖合同,一方交钱一方交货,两方都有义务;单方义务即为单务合同,例如借用合同,只有一方有还回物品的义务(另一方是要求还回物品的权利)。

第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根据当事人取得权利是否以偿付为代价,可以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例如买卖,租赁等为有偿合同,当事人要付出财产;赠与,借用合同等为无偿合同。

第三,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可将合同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如果双方意思一致合同就成立即为诺成合同,如果出了意思一致还要交付物品,例如托付保管物,那么就是实践合同。

第四,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一般是书面登记,可将合同分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一些物品,如动产,汽车等财产的转让、出租、抵押,需要进行书面登记,法律要求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即为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采取不特定的形式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等都属于不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成立、生效时间同诺成合同一样,在合意达成时合同即成立。也就是要是合同要有书面形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合同完成则生效,不要是合同不一定要有书面形式,双方当事人意思一致即可。

第五,主合同与从合同。根据合同间是否有主从关系,可将合同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主合同,是指不依赖其它合同而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抵押合同依附债权合同,抵押合同是债权合同的从合同。从合同一般是依赖主合同存在的附属合同,主合同无效则从合同无效。

(六)合同的分类:

1. 单务合同(借用合同)与双务合同(买卖合同,有抗辩权);

2. 有偿合同(买卖租赁)与无偿合同(赠与借用);

3. 诺成合同(买卖租赁)与实践合同(交付保管物合同成立);

4. 要式合同(书面登记)与不要式合同(形式自由);

5. 主合同与从合同(如借贷行为是主行为,担保行为是从行为)

T:讲过了合同的分类,现在来详细的讲一下我们考试中常遇到的合同有哪些,主要有五种,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

T:买卖合同,最常见的合同,简单来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合同有四个特征,一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甲将物品卖给乙,那么物品所有权就从甲到了乙;二是双务有偿合同,买卖双方一方有交钱的义务,一方有交货的义务,并且既然是买卖,就是要付钱的;三是诺成合同,买卖双方意思一致;四是不要式合同,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感到疑惑,买卖房屋车辆不都是要式合同么?买卖房屋等不叫买卖合同,属于不动产合同,买卖车辆属于特殊动产合同。所以买卖合同是指其他的动产,不需要登记的,属于不要式合同。买买物品如果在买卖中有损失,假设甲卖东西给乙,那么物品交到乙手里之前损坏了由甲负责,交到乙手里之后损坏了,由乙负责。

(七)买卖合同: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将财产给他方所有,他方取得财产所有权并支付价款的协议。是商品经济中最主要的合同。

1. 买卖合同的特征: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

2. 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规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T:赠与合同,赠与也就是不要钱的买卖,所以物品所有权有转移,是单务无偿合同,只有一方有交货的义务,并且是诺成性合同,普通的赠与合同,物品在交付之前,赠与人随时有撤销权;如果是公益性的,例

如地震捐赠,是不能撤销的。

(八)赠与合同:转移所有权,单务无偿合同,诺成性合同

1. 无条件的赠与,赠与财产有瑕疵的,不承担责任。

2. 具有救灾扶贫社会公益目的的赠与,赠与人不得撤销。

T:租赁合同,只转移使用权,不转移所有权,不可能租一个房子就把房子给你了,只是让你使用而已,并且双方都有义务,一方是交付房屋使用权的义务,一方是交钱的义务。6个月以上租赁合同为要式合同,要式合同除了房屋汽车等的书面登记,还有其他手续,例如六个月以上的租房要求一定要有书面手续合同。买卖不破租赁举例来说,甲租了乙的房子,中途房屋未到期,乙将房子卖给了丙,那么甲有权租住房子到房屋到期,丙物权赶走甲。

(九)租赁合同:转移使用权,双务有偿诺成合同,6个月以上合同要式合同,买卖不破租赁

T:保管合同是我们这里讲的唯一一个不属于诺诚合同,属于实践合同,例如甲将物品交给乙保管,那么从物品交付给乙之后,合同即成立。

(十)保管合同:只转移占有权,实践合同,不要式合同

T:委托合同属于诺成不要式合同,委托人或者受委托人可以虽是解除合同,但是要赔偿另一方所造成的损失。这部分我们之后的代理会详细讲解。

(十一)委托合同:诺成,不要式合同

委托人或受委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三、代理

T:代理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小事例如同学同事帮你带早餐,大一点的例如委托律师,这都是代理。我们重点来讲代理的几种类型。

首先是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一般是依据代理人受被代理人授权形成,就简单的就是委托同学帮忙买支笔等等。

法定代理,法律直接规定形成的代理,例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指定代理,依照有关机关形成的代理,例如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未成年人,则有法律指定代理人。

再来讲本代理和复代理,举例来说,甲委托乙作为代理人购买房屋,乙由于觉得丙更有经验,又委托丙购买。那么乙就是甲的本代理,丙就是甲的复代理,复代理又称为再代理。副代理是由本代理选择的,而不是被代理人选择的。但是自始至终被代理人不变。

(一)代理的类型

1,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

2,本代理与复代理

T:对于代理权的行使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在权限范围内行使,甲委托乙为代理人,那么乙不能在甲的委托范围之外行使权力,二是代理人应维护本人利益,乙作为甲的代理人应当维护甲的利益,三是亲自完成代理事物,甲委托给乙,乙应当亲自完成代理事物,在甲知情的情况下委托他人的情况除外。

(二)代理权的行使

行使的原则: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人应维护本人利益,亲自完成代理事务

委托代理的消灭原因在2016年考查简答题,我们在回答的时候要回答完善,首先最正常的结果,代理权消灭是完成代理,然后可能出现中途消灭最常见的原因是委托取消,被意外但是同学们应该能想到的原因是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这三个原因同学们应该都能写出来,就有6分。还有两个原因,例如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例如老年人代理人,后因为生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比较常见的。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是指代理人或被代理人为法人,例如一个公司委托某律师事务所诉讼,如果其中一方破产或者公司被注销即为法人终止,代理权消灭。

(三)代理权的消灭

1,委托代理的消灭:时间届满或事务完成,取消委托或辞去委托,代理人或被代理人死亡,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T:无权代理有两种,一种就叫做无权代理,一种是表见代理。那么这两种无权代理的情况我们举例来说明,假设小李是A公司的员工,一直代表B公司订购材料,某天A公司解聘了小李,但是B公司并不知情。小李依然去订购了一批材料记在A公司账上。小李就构成表见代理,虽然也是无权代理,但是B公司由于长期的合作依然习惯相信小李有代理权,B公司如果要求A公司缴纳钱款,A公司也要缴纳,损失可以找小李承担。二无权代理就是假设甲将电脑借给了乙,乙未经甲的同意私自将电脑借给了丙,这就是无权代理。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第三人是否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2014年考查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这个我们要有熟悉。

1,无权代理

特征:符合代理行为表明特征,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本质),法律效果待定

2,表见代理

构成要件:行为人无权代理,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第三人善意且无过失不知情,具备代理的表明要件

第四部分人身权

一、人身权概述

T:这部分考试中会出现的一种题型是给出四个选项,四个权利,选择哪一个是人身权,我们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择。我们来讲人身权的特征。

权利主体和人身是密不可分的,基本每个人都会有的,例如不动产物权,很多人名下也是没有不动产的,但是人身权是人人都有的,例如姓名权,每个人都有姓名,其次人身权中不会出现有关财产的内容,例如隐私权,与财产无关,并且具有专属权,也就是说不能转移给他人(名称权除外),例如甲不能把自己健康权转移给乙,只能是甲自己的。

我们生活中和考试中常出现的人身权就是以下这些。

人身权分类:

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身份权(监护权、配偶权、亲权等)

二、人格权

1.姓名权

2.肖像权

3.隐私权

第五部分民事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缔约就是合同订立中,过失就是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他人权益,但没有在意,我们判断低约过失责任的依据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其中一方主观违反了合同义务,并且导致了对方的损失。例如我们讲过得甲和乙,协商签订买卖某商品的合同,在这个过程中,甲已经基于依赖,而开始生产相关产品。但在双方约定的正式签订买卖合同时,乙已现在不需要了为由,不订立合同。此时,即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要注意的是,缔约过失责任是发生在合同订立中的,而不是合同完成之后。

(一)缔约过失责任概念: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一方当事人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

二、侵权责任

T: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他人人身财产或者身体权益造成损害,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过失。举例来说,甲从楼上扔了一个易拉罐,乙在楼下经过被打伤为脑震荡,他虽然不是特意去打伤乙,但是他能够预见自己扔下易拉罐可能或造成他人受伤,仍存在侥幸心理,所以甲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一)侵权责任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指民事主体对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T:侵权责任的特征在2015年,2016考查简答题,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首先侵权责任是违反了民事义务的,例如高空抛物,环境污染等等,其次法律规定侵权责任要进行承担,承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财产方式,如赔偿,一种是非财产方式,如拘留。侵权请求权优先权是指被侵权人依法享有的,他的赔偿可以比侵犯人造成的刑事赔偿等优先获取。

二、侵权责任的特征:前提是出现了侵权行为违反了民事义务,是法律规定的,承担方式可以适用财产方式也可以非财产方式,具有优先性。

T:侵权责任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侵权责任,一种是特殊侵权责任。

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是主观上有意对他人造成侵害,例如甲与乙有过节,打了乙一顿。而我们考试中一般查考这其中的特殊情况,学校事故,例如学校墙体倒塌,责任由学校承担,这是因为学校中的学生一般是无行为能力人。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在2013年考查简答题,一是加害行为,加害人要对他人有加害行为,二是损害事实,加害人确切的对加害人造成了损害,三是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由于加害人的加害行为而导致了他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四是过错,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有意。

三、一般侵权责任

1.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学校事故)

2.构成要件: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过错

四、特殊侵权责任

T: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们考试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主观上无过错,却导致他人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法律规定要承担责任,例如饲养的动物逃逸伤人,主人承担责任;环境污染致人生病,工厂承担责任;生产商生产的产品有问题,生产商承担责任等等。

我们在选择区别过错侵权责任和无过错侵权责任,首先看行为人主观是否有意或造成直接伤害,有意造成直接伤害即为过错责任原则,记得特殊的学校也是过错侵权原则。

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无人限人监护人,用人单位员工,饲养动物,机动车,环境污染,产品生产者,建筑物倒塌)

T: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很容易理解,对他人造成侵害的停止侵害,伤害他人财产的返还财产,赔偿相应损失,赔礼道歉,就是说,将造成的侵害尽量弥补。这个知识点2017年考查论述,同学们讲能想到的都写一写,尽量多写一些就可以。

五、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T:如果侵犯的人数不止1人难以判定,或者教唆他人事实侵权行为的,则共同承担责任。

六、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的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三、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1.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2.只有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的时候才可以免除违约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形式

1.继续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

3.赔偿损失

4.支付违约金

第五部分婚姻家庭

一、亲属关系原理

T:亲属的种类有三种,一是配偶,也就是夫妻关系;

二是血亲,这个是我们考试中的重点,血亲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还有一种叫做拟制直系血亲,是指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和有血缘关系的血亲是一样的,例如养父母,养子女等。旁系血亲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属于同一个祖先所生,例如你的你的叔伯,虽然没有直接亲属关系,但是都是由祖父母所生,这属于旁系血亲。

姻亲是指由于混亲关系而建立起的亲属关系,例如婆媳关系,某人与姐夫的关系,妯娌关系,联桥关系等。(一)亲属的种类:配偶,血亲和姻亲

第几代是什么算的我们来讲一下,自己是第一代,假如是直系血亲,那么如图,依次往下类推。

而如果是旁系血亲,那么先找到自己的血亲同源人,题目已知,甲和叔叔,血亲同源人就是祖父母,如图,祖父母是甲的第一代血亲。祖父母是叔叔的第二代血亲,两边不一样,选择多的一边,所以甲与其叔叔之间是三代旁系血亲。

二、结婚

这部分主要考查结婚条件和无效婚姻,婚姻条件了解就可以,这个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双方自愿一夫一妻,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

无效婚姻在2016年考查简答题,无效婚姻主要有四种情况,重婚,近亲结婚,法律规定是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不得结婚,患有医学上不应结婚的疾病,例如精神病,智力低下,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不能结婚。

(一)结婚条件

实质条件:双方自愿,达到年龄(男不得早于22,女不得早于20),一夫一妻

(二)无效婚姻: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不到法定婚龄

三、夫妻关系

(一)夫妻财产关系

法定共同财产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

营收益、继承或赠与的财产、其他

法定个人特有财产制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

费残疾人补助费等、专用的生活用品、遗嘱

规定授予一方、其他

约定财产制自愿,主体合格,合法,书面形式

四、离婚

(一)诉讼离婚

法定理由:重婚同居的,虐待遗弃的,赌博吸毒屡教不改的,感情不和分居2年的,其他

五、父母子女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分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有继承权,且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二)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有管教保护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和子女互相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六、收养

(一)可以收养孩子的人:收养人年满30岁,无子女,有抚养能力,身体健康,只能收养1名子女(残障儿童不受此限)

(二)可以被收养的人:不满14岁的孤儿,不满14岁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不满14岁的父母无力抚养的(三)收养的效力: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第六部分继承权

一、继承权概述

(一)遗产的范围: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牲畜、家禽、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等其他(承包经营权不能)

(二)继承权的接受:单方法律行为,必须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的代理人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有明示和暗示,没有表示放弃,视为接受)

(三)继承权的丧失: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虐待被继承人的,伪造篡改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二、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人的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义务也算

民法—18种时间知识点总结

1、法院指定监护:被指定人接到通知不服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2、宣告失踪: 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的次日起满2年的,战争期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公告期3个月; 宣告死亡: ①下落不明满4年; 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③战争期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意外,有关机关证明不能生还的,0,公告期①②为1年,④为3个月。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期间1年,《民通意见73》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年,《合同法55》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 4、“狭义无权代理”、“限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相对人的催告权1个月内予以追认,未作答复,视为否认,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之前,有撤销的权利,“通知”。 5、诉讼时效: ①普通诉讼时效,2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起算②1年四种人身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毁损或被丢失的。 ③3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请求权④ 4年,国际货物买卖和技术进出口合同。 6、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预告登记失效。 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7、留置权人指定的宽限期不少于2个月,无约定。 8、占有人返还原物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1年内未行使,该请求权消灭。 9、遗失物的公告期6个月。 10、可撤销婚姻的撤销期间1年(登记之日,恢复自由之日)。 11、继承权诉讼时效2年,自有人否认他的继承权之日起,最长保护期20年自继承开始之日。 12、所有人向受让人主张返还遗失物,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主张。 13、保证期间6个月、2年。 14、代位权,诉讼时效2年;撤销权,诉讼时效1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除斥期间5年(自债务人行为发生之日起) 15、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2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符合约定,有质量保证期的不适用2年的规定。 16、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除斥期间),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法定撤销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除斥期间)。 17、不定期租赁6个月以上,未采用书面形式。 18、出卖租赁房屋,应在出卖前3个月内通知出租人。出租人履行通知义务后,承租人在15日内未明确表示购买的,不得行使优先购买权。

2018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知识总结:代理和时效与期间

2018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知识总 结:代理和时效与期间 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起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特征: 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 实施代理行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代理人须有代理 权,代理权的产生或因委托,或因法定和指定。没有授权属于无权代理。二是法律规定或 当事人约定只能由本人实施的行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记、遗嘱等;三是代理人在进行代 理行为时,有独立的意思表示,可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表示内容。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代理人只有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 活动,其行为后果才能由被代理人承受,如果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就不是代理,而是自己行为。 3?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即代理主要是为被代理人设立、变更、消灭一定民事 法律关系。如代签合同、代为诉讼等。 4?代理行为的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的目的是为被代理人进行民事活动,代理人的行为效力当然归属于被代理人,包括设定的权利归被代理人享受,义务归被代理人 承担,也包括代理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由被代理人赔偿。 代理权的概念及行使规则代理权是指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 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 行使规则: 1?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权。代理人只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的代 理行为,才能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超越代理权限所为的行为,除被代理人追认的以外,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而由代理人承担责任。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超越代理权为民事 活动不作否认表示的,由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2?代理人应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代理人的职责就是为被代理人服 务,所以,代理人应从被代理人的利益出发,本着对被代理人最有利的原则,行使代理权。 3?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或自己代理的其他 人进行民事活动,前者叫自己代理,后者叫双方代理。自己代理的情况下,代理人同时为代 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和第三人,意思表示双方实际上只由一人实施,很难保证不发生代理人为 自己利益而牺牲被代理人利益的情况,所以法律禁止自己代理。双方代理指代理人同时代理 双方当事人为同一项法律行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双方为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讨价、还价过程,代理人最终总是要倾向于一方的,所以法律也禁止双方代理。 时效的概念 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间,即取得该项财产所有权的时效,又叫占有时效。 诉讼时效,又叫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以致该权利或

学习民法心得体会

学习民法心得体会 篇一:民法学习心得体会 民法学习心得体会 民法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会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范围内,因此学习好民法,掌握好民法,运用好民法就显得颇具实际利益和现实意义。 民法被称为是“万法之母”,因此学习法律应当或者必须从研习民法开始。众所周知,民法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庞大而琐碎、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法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对民法知识融会贯通,领会民法学的真谛。 对于民法学的学习方法,曾有诸多的民法学者撰文论述,我结合自己学习民法的实际感受和收获来对学习民法的方法进行粗浅的介绍。 一爱好第一,留意培养对民法学习的爱好 兴趣是第一动力,熟悉和学习任何一种学科都应当建立在兴趣之上,民法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对民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学习激情和热情,才可能有动力去对某个详细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很多人

在论述民法学习方法时留意强调如何思维等方面,其忽略了兴趣这一大前提,没有兴趣是学不好或者说是学不“专”民法的。因此我们在开始学习民法时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对该学科的兴趣。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学习兴趣呢?以下几方面可以参考:如像本文开始的那段笑话一样,把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家熟知的现象想象成民法中的名词和原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民法中一些名词的基本含义,更能使我们加深记忆,从而有兴趣对这些知识深入学习;还可以通过对一件大家所熟知的事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赛的形式来培养学习的兴趣;此外可以介绍一些民法学界的知名学者,了解他们的求学经历、毕业院校、学术成就等方面的情况,或许发现其中有自己的校友,这样也会对民法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一定刺激和促进作用。 二点面结合,宏观上把握民法的完整体系,微观上掌握民法的详细知识点 民法是法学的“老大哥”,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和完善的,是否能正确的把握民法的理论体系,对于能否把民法“学会”、“学精”、“学专”起着要害重要的作用。民法体系虽庞大,琐碎的知识也很多,但真正把握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孟德斯鸠曾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通过这句名言。我们可以看出民法的权利本位,即民法主要关注对于个人利益的调整和保护,我

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考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民法是一个考察的难点,里面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就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考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依《民通意见》第21条规定,不经人民法院认可,离婚后的夫妻一方无权取消另一方对子女的监护权。 2、为精神病人指定监护人的程序同未成年人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有监护资格的人的顺序和范围不同(第17条第1款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但是,为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人设定监护人,应适用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定(《民通意见》第13条为患有精神病的未成人年设定监护人,适用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 3、注意民法上“近亲属”的范围。(《民通意见》第12条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4、《民通意见》第34条规定宣告失踪案的公告期为半年,《民事诉讼法》第168条规定为3个月,存在着冲突,应以后者为准。 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民通意见》第29条) 5、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由申请人决定,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不一致的,则宣告死亡(《民通意见》第29条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须程序。公民下落不明,符合申请宣告死亡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可以不经申请宣告失踪而直接申请宣告死亡。但利害关系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应当宣告失踪;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有的申请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则应宣告死亡。) 6、被宣告死亡的人的死亡日期是指该判决宣布之日(《民通意见》第36条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 7、依《民通》第43条及《民通意见》第58条,企业法人要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向第三人负责。法人承担对第三人责任后,可以追偿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赔偿责任。 8、在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中,单务、双务法律行为同无偿、有偿法律行为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即单务法律行为也可能是有偿的,双务法律行为也可能是无偿的。前一种情形如约定有利息条款的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合同法》第210、211条),后者如无偿保管合同,无偿委托合同(《合同法》第365、396条)。 9、特别注意《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

民法学重点知识

一、法学复习的重点 民法学是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重点不可能体现在部分的内容上,所以考生在复习民法学内容时,重点应在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法的体系、民法的基本理论、民法的调整原则和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 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09年政法干警招录用《民法学考试大纲》(后称大纲)来看,民法学考试的内容大体包括民法总论部分、物权法部分、债法部分和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部分。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认为各部分的复习重点主要为以下内容: (一)总论部分 民法学总论部分包括了民法的一些重要制度,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是深入学习民法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包括: 1。民法的本质。所谓民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原则。民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民法的调整原则是贯彻宪法宗旨、体现民法精神、规范民事活动、指导民事审判的基本准则。把握好民法的调整原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项民事制度。考生在复习民法的调整原则时,应结合民法的其他内容,深入理解。特别是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被认为是民法的“帝王原则”,考生应准确把握其基本含义和该原则在民法基本制度中的体现。 3。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事实。就民事法律关系而言,要求考生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分类、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特别是对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考生要有较清楚地认识。就民事法律事实而言,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及其基本分类、各项分类的含义。 4。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制度。首先,应掌握公民的概念与本质;其次,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考生应当掌握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特点及比较,考生在复习时,更应当重点掌握。其他的如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及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也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5。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和民法学的核心内容,其知识点也比较多,考生在复习时,对这一部分内容应当重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和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附条件以及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及构成等。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当首先准确掌握各相关的概念。比如,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及构成等。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当首先准确掌握各相关的概念。比如,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考生应当能够准确记住它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理解它和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能够掌握它的法律效力和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等。 6。代理。代理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考生要注意准确掌握代理的概念,并根据此概念,理解代理的法律特征。其他如代理的适用范围和种类、代理权及其行使、无权代理的概念和无权代理的效力以及表见代理制度,这些都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7。诉讼时效。重点掌握时效和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及其性质、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区别、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诉讼时效的意义、诉讼时效的种类、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期间的概念、种类病情计算等。 8。民事责任。重点掌握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分

法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 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

(完整版)民法学习心得体会

民法学习心得体会 民法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会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范围内,因此学习好民法,掌握好民法,运用好民法就显得颇具实际利益和现实意义。 民法被称为是“万法之母”,因此学习法律应当或者必须从研习民法开始。众所周知,民法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庞大而琐碎、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法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对民法知识融会贯通,领会民法学的真谛。 对于民法学的学习方法,曾有诸多的民法学者撰文论述,我结合自己学习民法的实际感受和收获来对学习民法的方法进行粗浅的介绍。 一爱好第一,留意培养对民法学习的爱好 兴趣是第一动力,熟悉和学习任何一种学科都应当建立在兴趣之上,民法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对民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学习激情和热情,才可能有动力去对某个详细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很多人在论述民法学习方法时留意强调如何思维等方面,其忽略了兴趣这一大前提,没有兴趣是学不好或者说是学不“专”民法的。因此我们在开始学习民法时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对该学科的兴趣。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学习兴趣呢?以下几方面可以参考:如像本文开始的那段笑话一样,把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家熟知的现象想象成民法中的名词和原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民法中一些名词的基本含义,更能使我们加深记忆,从而有兴趣对这些知识深入学习;还可以通过对一件大家所熟知的事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赛的形式来培养学习的兴趣;此外可以介绍一些民法学界的知名学者,了解他们的求学经历、毕业院校、学术成就等方面的情况,或许发现其中有自己的校友,这样也会对民法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一定刺激和促进作用。 二点面结合,宏观上把握民法的完整体系,微观上掌握民法的详细知识点民法是法学的“老大哥”,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和完善的,是否能正确的把握民法的理论体系,对于能否把民法“学会”、“学精”、“学专”起着要害重要的作用。民法体系虽庞大,琐碎的知识也很多,但真正把握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孟德斯鸠曾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通过这句名言。我们可以看出民法的权利本位,即民法主要关注对于个人利益的调整和保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也可以成为自己利益的国王。了解了民法的出发点,接下来对于其性质、基本原则等方面的理解就简朴多了:既然保护的是个人利益,那么其私法性就不言而喻;既然“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利益的国王”,那么其必然要遵守平等、公平、诚信等原则。自然人要进行交往,那么必然会产生对某些事情的约定或者会对别人造成一些侵害,那么民法体系中自然会有合同、侵权之类的内容,这样看来对于物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仔细分析,对于民法的理论体系,都是可以遵循着“保障个人合法利益为本位”的这条基线来一步步推导出来。把握了民法的基本体系,接下来就要求我们对体系中每部分的具体内容或知识点加以学习和掌握,就像盖房子一样,大致的框架弄完后,再开始对于房内布局进行完善和补充。这样我们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一定要把其“理解透”、“掌握熟”、“运用巧”,不懂就问,勤于巩固。这样我们所建的“房子”才会更耐用,更稳固,我们的理论基础才会更扎实,更充分,对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三民法学习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生处处皆民法”,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早上买菜做饭会形成买卖关系,吃完饭坐车上班会产生运输合同,下车不小心被狗咬会产生动物侵权问题,去医院路上交话费不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自然人(一)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自然人(一)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监护 1、2017/51.夫妻离婚后还是其收养孤儿的爹妈 余某与其妻婚后不育,依法收养了孤儿小翠。不久后余某与妻子离婚,小翠由余某抚养。现余某身患重病,为自己和幼女小翠的未来担忧,欲作相应安排。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余某可通过遗嘱指定其父亲在其身故后担任小翠的监护人 B.余某可与前妻协议确定由前妻担任小翠的监护人 C.余某可与其堂兄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堂兄为自己的监护人 D.如余某病故,应由余某父母担任小翠的监护人 考点:遗嘱监护、协议监护、附条件的委托监护、父母的法定监护 1、命题点:遗嘱监护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A余某可通过遗嘱指定其父亲在其身故后担任小翠的监护人”,爹爹可通过遗嘱指定爷爷为孩子小翠的监护人。符合民法总则法条规定,选A。 2、命题点:协议监护 (1)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三十条,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协议监护的主体是有监护资格的人,

这些人包括被监护人的父母。意即爸爸妈妈可协议由一方做孩子的监护人。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B.余某可与前妻协议确定由前妻担任小翠的监护人”,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但爸爸和妈妈都是孩子的监护人。所以爸爸可以和妈妈协议确定由妈妈担任孩子小翠的监护人,选B。 3、命题点:附条件的委托监护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余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和他人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C.余某可与其堂兄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堂兄为自己的监护人”,余某可以为自己找堂兄做监护人。故选C。 2、监护制度之坑孩的爹妈被“股市”坑 2016/52.甲8周岁,多次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并获得大量奖金。甲的父母乙、丙为了甲的利益,考虑到甲的奖金存放银行增值有限,遂将奖金全部购买了股票,但恰遇股市暴跌,甲的奖金损失过半。关于乙、丙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丙应对投资股票给甲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B.乙、丙不能随意处分甲的财产 C.乙、丙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无须承担责任 D.如主张赔偿,甲对父母的诉讼时效期间在进行中的最后6个月内因自己系无行为能力人而中止,待成年后继续计算 考点:监护人职责、无因管理、诉讼时效

民法总结

民法讲义重要知识点总结 合同保全中的债权人撤销权和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都不是形成权。 物权人可直接要求第三人返还,无期限限制;占有返还请求权受一年除斥期间限制。 受除斥期间限制的权利不一定是形成权。 试用期风险—所有权主义;试用期满不购买需要明示通知。 死亡宣告被撤销后,原物存在的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补偿;如有第三人介入,要保护第三人权利。 缔约责任出现于合同未成立或者成立但未生效的阶段;违约责任出现在合同成立且生效后;无效的行为自始无效,被撤销的行为等同于无效。 重大误解的前提是必须构成意思表示。 无效合同—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无权处分人所为的买卖合同有效,但涉及所有权变动除善意取得外效力待定;擅自租赁他人之物除非法转租外,租赁合同有效。 复代理人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 诉讼时效中断事由—发生在六个月前,消除在六个月前,等于没发生;发生在六个月前,消除在六个月内,从发生之日起继续计算六个月;发生在六个月内,消除在六个月内,终止时剩多少剩多少继续算多少。 孳息的归属—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无约定无法定跟随原物;法定:所有权人与用益物权人并存,归用益物权人;买卖合同适用交付主义,交付前归出卖人,交付后归买受人。 有效合同+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

有效地动产抵押合同=动产抵押权+登记>第三人 债权行为+物权行为=物权变动 有效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第三人 有效合同=地役权+登记>第三人 有效合同=动产抵押权+登记>第三人 有效合同+交付=物权变动+登记>第三人 拾得遗失物+自主占有心态=无权占有(恶意) 拾得遗失物+他主占有心态=无因管理(有权占有) 有效的在途货物买卖合同+种类物特定化=风险转移 先质押后抵押,质押权优于抵押权,先抵押后质押,看是否登 记。 若留置在先,抵押或质押在后,1、留置权人设定抵押或质押,放弃留置权,则抵押或质押优先;2、所有权人设定抵押或质押,则留置权优先。 异议登记期间,权利人可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异议登记不阻止一开始物权的变动,仅阻止最后的善意取得。 预告登记阻止物权不阻止债权。 法律行为的六种:合同、处分权利、登记、婚姻、收养、遗嘱。 善意取得: 一个前提—无权处分;

民法分则知识点梳理

民法分则 人身权编 第十二章人格权概述 一、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的民事权利 二、人身权的法律特征 不可分离性、非财产性、绝对性、法定性、不可转让性、支配性、无意思性、专属性 三、分类 人格权、身份权 人身权属于人权的范畴 四、人身权法律关系 1、内容 权能:控制权、利用权、有限转让权、利益处分权 义务:消极义务 第十三章一般人格权 一、人格概述 1、一般概念

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②个人的道德品质 ③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2、法律概念 作为一个法律上的人的法律资格,即维持和刑事法律权利、服从法律义务和责任能力的集合 3、中国法上的人格,源于日本法,首次在《大清民律草案》 中引用 4、法律人格的含义 ①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事主体 ②指作为民事主体必备条件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人格权概述 1、概念 以主体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以维护和实现人格平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为目标的权利 2、人格权性质: ①自然性。A、人格权始终与民事主体相伴随而客观存在,不依其意志更无需其行为而取得;B、民事主体只能享有权利而不能转让、放弃;C、法律可剥夺某些人格权,但不能剥夺尊严 ②法定性:A、自然权利需要通过法律化(确认);B、非法定权利得不到法律救济C、应然权利如何转化为法定(实然)权利? D、人格权本质上为私权

3、客体:人格利益 A、指民事主体就其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生命、健康、姓名或名称、名誉、隐私、肖像等所享有的利益的总和 B、通常分为一般人格利益与具体人格利益 C、具有无形性特征(精神利益) 三、人格权分类 1、基本分类 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 2、分类标准:人格权的客体 (1)一般人格权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独立、自由、尊严而享有的进本权利,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包容性(宪法38、民法通则101)(2)具体人格权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 物质性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精神性人格权:表彰型人格权、自由型人格权、尊严型人格权 四、一般人格权 1、来源于罗马法 2、一般人格权产生并决定具体人格权,具体人格权是一般人格权的具体化 3、一般人格权解释、产生、补充具体人格权,是一种“渊源权” 4、特征 A、主体的普遍性; B、客体的高度概括性;c、内容的抽象性 五、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关系

民法总结重点总结

《中国民法学》李开国、张玉敏主编 第一章民法概论 <一>民法概念: 1,意义(了解). 2,调整对象(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需要记忆和研习,因为这是学习民法的基石之一,虽然一直没出过题,但是有助于民法整体框架的搭建,我复习的时候,是按简答题的形式复习的?广大考友一立要重视,基础的基础啊,里而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论述,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就要绝对要熟记) 3,调整方法(了解)(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 4,民法的槪念和基本观念:<1〉,主体平等;<2>,意思自治;〈3>权利本位.(此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容易出题,尤其是论述题,好象"意思自治"于04年考过了,本人复习的时候是按论述题的答题套路复习的,此内容的复习切记不要局限与教材,要多加注意其他教材的论述以增加个人的理论水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论述题的答法绝非平时考试的答法可比,对考生的专业语言驾驭能力较高,里而要多加注意权利本位和意思自治,主体平等较好论述) <二〉,民法的性质 本节可以说是是"出题者与考友的必争之地",本人复习的时候,注意过其他学校的民法入学试题,有很多学校的论述题对这部分内容青睐有加,西政的历年真题也考过这部分?因为这是民法理论的基本,能考出考生的理论知识! 1,民法是市民法(市民社会的槪念,本人只是简单的书本了解,一直没有领会到其本质的精神是什么所以希望大家领会的比我多一点,如果大家仅仅为了考试,教材的论述应该可以应付答题了,任这,我就不在多说!记得有道题是"论民法的市民法性质",应该是人大的,大家不要忽视对"市民法的理解") 2,民法是私法(本教材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透彻,我结合其他教材,把他完整如下) <1>,法学中关于公私法的划分(这是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教材有所论述) <2>,民法是私法:主体是私人;本质是权利;形式上表现为授权性规范. <3>,强调民法私法性质的意义:确左不同的法律调整机制;确立"私法优先"对社会的意义 3,民法是权利法: 民法以调整已平等为特征的市民社会关系,其立法目的在于,通过对私法的维护调动市民进行民事活动的积极性, 由此决定了民法的权利性质. <1>,民法以私法神圣为重要原则; <2>,民法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 <3>,民法以权利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规范体系. <三〉,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区别 这一节的内容个人认为属与一般了解,因为,关于民法与经济法和商法还有婚姻法的关系在几年前属于理论争议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已经渐渐不在有人提起了,故本人复习的时候仅仅是做一般性了解,但是,出于防范的考虑,建议大家至少要有印象! 〈四〉,民法的渊源(如果你连这个在复习之前都不知道,那你就要在头上扎个绷带好好复习了) <五〉,民法的适用: 1,运用范囤(了解):2,运用原则(重点掌握,虽然考题不会直接出到,但是,作为一轲有志于民法研究的人,不掌握它,就象上街不穿衣服一样难堪);3,民法的解释(了解) <六〉民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要求大家一圧要读懂,吃透,理解,并且能够很好的用自己的方式在试卷上反映出来!! 1,民法原则的概述(了解,对其概念和特征要把握,尤其是特征,非常有可能在论述题中牵扯到) 2,传统民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和发展(西政早年岀过这方面的题,最近几年一直没岀过,因为本人喜欢法理,所以对法学的历史很喜欢研究,当时复习的时候,仅仅是以增长知识和兴趣爱好来学习的,从出题的考虑来看,应该不会牵扯到,不过,近年来四政在进行改革,不知会不会对岀题风格也进行改革,所以建议大家最好记忆一下)

民法学重点

民法学知识点 1、【简述】民法的调整对象 (1)《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了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为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定义中,包括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和平等主体三个要素。①人身关系,是就人格、人格权和身份、身份权发生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它是大陆法系的人法的调整对象。所谓人格,是主权者赋予的主体资格。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自身要素享有的权利,是姓名生命健康婚姻自主肖像名誉荣誉等具体的人格权。②财产关系,是以财产、服务、知识产品为媒介的,具有相互性的社会关系。③平等主体问题。属于中国特色,强调民法的私法性。(2)研究民法调整对象的意义:立法的需要;是划清民法和其他部门法之间界限的需要;是加深对民法自身认识的需要。 2、【简述】民法的性质 ①民法为权利法。民法的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利。每个公民都有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它的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被授权者有完成这样或那样的积极行为的权力;是实现人权的手段。②为公私混合法,原则上为私法。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弱者,强行性规定仍有必要存在于民法之中。③为市民法。民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通过调整人的行为进行,因此,民法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观点作为出发点,以此为基础规制人的行为制定规则。 3、【名解】民法基本原则 ~是其效力贯彻民法始终的民法根本原则,它是一种克服法律局限性的立法技术。 4、【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①立法准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是制定民事基本法的立法准则,是制定次级民事法律的立法准则。②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民法规范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和具体性。③授权司法机关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 5、【名解】民事法律关系 ~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其管辖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6、【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主要为私法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主要为私法关系。由主体的地位平等所决定,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一般是对等的。②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例如合同关系。③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在遭到破坏时,国家将进行干预,以保障它顺利运转。 7、【名解】绝对权、相对权、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绝对权: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为特定的人,义务主体为不特定的人,故称~,以其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为绝对权关系。 相对权:身份权、债权、继承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皆为特定的人,故称~,以其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为相对权关系。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在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构成的绝对权关系中,一方享有权利,他方负有义务,为~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由两个单一的民事法律关系合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就是~ 8、【名解】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支配权:~为权利标的直接进行排他性支配的权利,其行使不需他人配合,他人不得为同样的支配行为。物权、知识产权为支配权。 请求权:~为法律关系的一方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进行。债权为~。 形成权:是依照权利人的单方面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撤销权、解除权、抵销权、追认权为~。 抗辩权:是权利人所享有的对抗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权利。 9、【名解】特定物、种类物、可消耗物、不可消耗物 特定物:~为具有独特的属性,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

民法知识点大全.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指一定社会调整特定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主要内容包括: 财产关系方面:权利的种类归属行使救济途径 人身关系方面: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律人格;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及身份关系; 民事主体的行为(法律行为; 民事主体违反义务时的法律责任等。 民法的地位:是国民生活的基本法。 2、民法的起源 (二民法的特征(调整对象 1、民法调整的是民事关系(属私法 民事关系是指自然人、法人为私利而实施的生产、生活、处分权利、履行义务等活动所引发的财产和人身关系。 民事:即私事,是与国事无关的私人事务。如,投资、合伙、劳动力的雇佣,订立遗嘱、签订合同,婚姻的结合与离异,亲属间的扶养,遗产的继承等等。 国事:即国家公共事务。如,国家机关的设置对市场的干预。 2、民法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在法律上,财产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这两类。财产关系财产所有关系是指因占有和支配物质资料或精神财富而产生的经济关系。如,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占有使用处分权等等。 财产流转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交换劳动成果或其他财产而发生的财产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经济关系,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如,因转移所有权而发生的财产流转:买卖、赠与。因转移财产的使用权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出租物品、借贷。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具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如,姓名权、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 对财产所有关系的调整包括四个方面。确定所有权的内容;确定所有权的归属;所有权的取得方式,确定所有权的保护方法 对财产流转关系的调整,主要是设立债的制度。 对人身权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规定人身权及其保护范围;确定对他人人身权应当遵守的义务,规定保护的方法。 3、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的人。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如,买卖、借贷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如,纳税、财政拨款、上缴利润、征收、征用、扣押、没收、罚款等。 简言之,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交换关系。 4、民法是适用民法的原则和方法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刑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是有交叉,但调整方式和原则不同。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民法知识总结(大一)

第一章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调整对象;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人们通常所说的财产是指土地、房屋、物资等物质财富和金钱的总称。民法上所讲的财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产是指与金钱价值(即能用金钱表示或能用金钱衡量的价值)的权利的总和。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属于狭义财产。广义的财产是指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的总和,可称为总财产。 没有形成财产权利但具有金钱价值的利益,也属于财产的范围。 (2)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基于行政经济管理发生的财产关系,属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行政法、经济法调整。 民事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决定了他们之间发生财产关系必须坚持自愿原则,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国家一般不干预。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所反映的平等、自愿的特点,也是民法区别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界限。 (3)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与财产流转关系; 财产归属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和支配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的关系。 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1)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人格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方面的利益。身份关系是基于身份利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利益包括亲属和监护等方面的利益。 (2)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征;1、主体地位平等。2、与人身不可分离。3、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人身关系体现的是精神上的利益,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4.民法是私法。 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要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得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人,二是有商品,三是有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交换)。 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5.民法的本位; 法律的本位是指法律的中心观念或者立足点。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应当以权利为起点、核心和主导。公民的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也是国家权利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 6.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表现形式。我国民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 7.民法的效力; 民法的效力,又称民法是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发生效力的范围,即民法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发生效力。民法对人的效力,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民

民法总则新规定

一、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 重要性:★★★★★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将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有关期间的修改,在实务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的溯及力问题。关于溯及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有可能会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在解释未公布前,可以作为参考的是1999年施行的《合同法》对此前《技术合同法》(已被《合同法》废止)中关于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作出延长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所确立的溯及力原则。《技术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就此确立的原则是,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两年。参考该解释,本次《民法总则》将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有可能确立的溯及力规则为: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民法总则》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超过两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两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虽然《民法总则》已经公布,但施行日期为今年的10月1日,在此之前,仍以两年标准为确定诉讼时效,切勿因此延误主张权利而导致诉讼时效经过。 二、重大误解撤销权行使期间缩短为三个月 重要性:★★★★★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