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4203212

作者简介:高援声(1951-),男,江苏无锡人,高级讲师.

第4卷第2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 .4No .22005年6月

JOURNAL OF ANHU IVOCATI O NAL TECHN I CAL COLLEGE

Jun .2005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高援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摘 要: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是否有作用?如果有作用,与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有何区别?文章陈述了对此问题的两类不同看法,分析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知识的来源以及各自与普遍语法之间的关系,提出普遍语法在第一语言习得中起直接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则通过第一语言起到间接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536(2005)022*******

Abstract:W hat is the r ole of the universal gra mmar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A re the first lan 2guage acquisiti 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 identical with res pect t o the operati on of the universal gra mmar?These questi ons are the chief concerns in this paper .Foll owing a general intr oducti on of the debate about the r ole of universal gra mmar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the paper compares and contrasts s ome areas in the f 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 on,including the s ource of language knowledge,the p r ocess of language acquisiti on and the degree of success attained by learners .It is put f or ward that universal gra mmar i m p inges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 via the f 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 on .

Key words:universal gra mmar;the first language;the second language;r ode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普遍语法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是不是完全一致的呢?这些问题是本文主要关注的事情。根据有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讨论的一般介绍,本文对比分析了外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某些方面,包括语言知识的来源范围,语言习得的过程以及学习者所获得的成功度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论证普遍语法通过外语掌握途径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1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不同见解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这些见解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普遍语法无论如何

都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Dulay,1974;Sch wartz,1987);而另一类见解的前提是:

普遍语法起不到任何作用(Clahsen,1986;Schachter,1988)。不过确定的见解应该以下列这些态度来提出:(1)正如普遍语法可以在第一语言习得中起作用那样,普遍语法确实能够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并且蕴含其中;(2)学习第二语言,接近于普遍语法的方式要通过第一语言来传递,第二语言学习者最初就是运用普遍语法参数在第一语言中价值要素的中间媒介作用来考虑问题,然而依然能选择普遍语法。因此,普遍语法参数可以重新放置到第二语言要素的环境中。而否定的假设前提是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来阐述的:即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完全无法利用的。

这样两种观点,即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关于普遍语法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或是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一语言习得中关于普遍语法的作用是完全不相同的,恐怕都是在误导。其原因是对照这两类观点,从其隐含的内在含义看都没有考虑到另一方面的可能性,即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所存在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考虑问题时,一旦能全面地观察其相似点或不同点,那么就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来认识普遍语法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遍语法或许是有用的,但是第一语言可能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些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失败者或许可以归结于其他原因,而没必要归因于普遍语法不起作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于一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在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不一致的前提下,普遍语法依然可以通过第一语言用在第二语言习得上。

2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知识的来源

在讨论有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的不同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普遍语法提出一个总的看法。Chom sky(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的理论涉及各种各样的规则、原理以及条件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他的普遍语法系统。这一套系统的全部内容条件构成了语言学习者最初的状态。正是在这一套普遍语法的基础上,语言的知识才得以不断发展。

语言知识被认为是用不断改进的语法形式来表示的,这种语法形式是一个抽象的原理和规则的系统,由这系统产生某种语言的合乎文法的句子。这些语法原理和规则涵盖了语言中的所有的形式:如句法,音韵学,形态学以及这种语言的其他方面(语言以这些形式来表达的);这些内容是不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语法原理和规则来说出这些语言知识的性质。不过这些语言知识的任何一点似乎都不是教出来的。例如: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第一语言习得中,孩子们就具备从他们周围成年人的语调中掌握他们母语的语法结构规律性的能力。随之,他们可以使用同样的规律性特点来表达他们过去从来没有听过的语调结构。然而Chom sky想了解孩子们童年时如何从他们接触非常有限的语言输入中来掌握该种语言既复杂又抽象的知识。因此,那一定是来自于人们所遇到这种语言输入之外的某一个地方。Chom sky的理论是:这种知识来自人的大脑的天生的特性。

普遍语法理论认为:第一语言使用者了解一套原理和要素;其原理可应用于所有语言,而其要素在明确被定义的限制范围内可从一种语言变更到另一种语言。所学得的语言意味着学会了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某个特定的语言以及这种语言的有用性如何将每个要素用得恰如其分。要学到一种语言,一个孩子不仅需要普遍语法,而且需要特定语言的实际依据。没有任何依据形式,一个孩子将学不会任何语言;而有了实际语言形式,他们就可以学会汉语,英语乃至他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人类语言。因此,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是接触一种特定语言的发音,由此了解如何将词汇放在主语谓语和宾语等等句子成分的正确词序上。除此之外,无论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主要都依赖于确定的语言本身。

但是,第二语言的知识是来自何处的呢?第二语言使用者在其所遇到的语言中怎么才能了解他过去没能学到过的知识呢?问题在于缺少人来指导他们识别非语法的表述方式,不过这在电视上是很好解决的;但是他们怎么才知道这是非语法的表达方式呢?另一个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两类结构(易懂的和要懂的)。一个学习者在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英语之后确实能够分辨它们。在这个例子里,语言知识不可能从经验中获得的。那么它又是从何得来的呢?据推测,这两个有关第二语言习得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知识源于他头脑中的某些特质。换句话说,无论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不能与普遍语法的作用分离开。

3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上的失败是不是都归因于普遍语法的不起作用?

综上所述,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学习者取得成功的程度。所有学习第一语言的人都是成功的,但同时许多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常常将不能取得完全的成功归咎于普遍语法的不起作用。然而,

54

第2期 高援声: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对于普遍语法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上起作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觉得无论普遍语法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作用,在第一语言习得中取得的成功明显地不同于第二语言习得,故而与上述问题毫不相干。第二语言学习者难以做到象讲述本族语言者那样(比如,在语音上,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归结于成年人练习第二语言的发音困难)。但是研究结果并没有表明普遍语法的抽象原理和约束因素在学习者的语法的内在化上是否起到了作用。语言的许多特性包括各种词汇的特性对每种语言来说都是独特的。于是语言学习者就不得不掌握各种语言的各自的独特性质。然而这些语言特性并不是语言体系,词法中的词干不能与普遍语法的存在与否联系起来。

4 结 论

在遗传学上人类被认为赋予了学会一门语言的特定的接受能力。由Chom sky将其归类为天生的语言获得能力。通过这一能力,儿童的第一语言从最初状态开始,逐渐的发展到稳定掌握状态,他们从对一种特定语言一无所知的最初状态不断得到进步,这正是他们天生的语言才能使其达到了解一种特定语言的任何内容的最终状态。然而,对已经理解了自己第一语言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掌握了普遍语法原则在其第一语言中的具体形式;因此,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起点绝对不仅仅是从零开始起步,而是各个学习者的情况因人而异各有不同。第一语言获得的最终状态是成熟的语言能力,而第二语言掌握的最终状态却非常难以下定论。由于大多数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上的实际效率没有在第一语言上的高,所以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达到的稳定的语言状态不同于其第一语言的稳定状态,而且随着各个学习者的状态不同而改变。这两种语言习得间所有的不同点使得普遍语法在两者中以不同方式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换句话说,普遍语法在第一语言习得中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则通过第一语言起到了间接的作用。因此,认为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到的作用与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完全一致的看法很显然是不妥当的。

如果要认为普遍语法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可以设想,第二语言习得就纯粹是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结果,并且同时假定其母语的能力对第二语言习得不产生任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或许可以利用普遍语法的原则使第二语言要素词汇不涉及他第一语言的含义。尽管这种看法就普遍语法的作用提出了最大的可能性。但是在专门研究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的学者中,很少有人赞同这一观点。

研究者也已经作了实验来调查研究,看看究竟普遍语法是否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作用。但是,不幸的是,他们却在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作用效力上得到了相反的证据。很明显,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是否起作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令人满意地解决,依然需要更严谨的研究。不过,我们发现从第一语言中得到的间接影响在许多第二语言学习中都不能被完全的排除掉。

参考文献:

[1] Cook V J,Chom sky’s Universal Gra mmar,an I ntr o2

ducti on[M].Oxf ord:Basil B lack well L td,1988.

[2] Dulay H,Burt M.A Ne w Pers pective on the Creative

Constructi on Pr ocesses in Child Second Language Ac2

quility[J].Language Learning.1974.

[3] Clahsen H,Muyshen P.The availability of universal

gra mmar t o adult and child learners:a study of the ac2

quisiti on of Ger man word order[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86.

[4] Salee m i A P.Universal Gra mmar and Language Learn2

abi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责任编辑:柳国栋)

64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4卷

浅析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浅析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多语”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因此,第二外语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第二外语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双方对这门课的定位不清,重视不够等问题,本文从第二外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标签: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1.引言 随着国际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双语”人才的要求,能够熟练使用三门及以上语言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就我国目前第二外语教学的效果来说还达不到为社会多多输送“多语”人才的能力,很多学生甚至认为第二外语的学习干扰了对其专业语言的学习。由于二外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局限性,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够掌握第二外语的单词及语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无从下手,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商务信函或留学申请等应用型文体的撰写都很难完成。因此,想要通过第二外语课程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多语”人才的目标也很难达到。本文将以第二外语(英语)为例,浅谈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2.教学现状分析 本文所说的第二外语是指除英语专业外以其他语种为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无论是其专业语种还是第二外语都属于语言学中第二外语习得的范畴。无论是专业语言还是第二外语,对学习者来说都是非母语的学习,所处的地位应该是相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二外语除了课程名称中有第二之外,在受重视程度上也是处于第二梯队。 2.1教学目标模糊 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于第二外语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本文以我校第二外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例: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方法及西方国家概况的认识,熟练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能够运用英语与人交流,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要求。而基于此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多语”人才的要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就造成了现在的第二外语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第二外语的动力,只要能应付各类考试就可以了。 2.2教学内容过时 不同于英语或小语种专业教材的多样性,以第二外语(英语)为例,现在高校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材有两种,即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

四年级下英语语法讲解-一般将来时人教版(pep )

小学英语语法:一般现在时讲解 一. 意义:表示经常发生的事情,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二. 构成及变化 1.be动词的变化。 肯定句:主语+be(am,is,are)+其它。如:I am a boy.我是一个男孩。 否定句:主语+ be + not +其它。如:He is not a worker.他不是工人。 一般疑问句:Be +主语+其它。如:-Are you a student? -Yes. I am. / No, I'm no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如:Where is my bike? 2. 行为动词的变化。 当主语为第一,二人称及复数时,助动词为do 肯定句:主语+动词原形(+其它)。如: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否定句:主语+ don't+动词原形(+其它)。如:we don’t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一般疑问句:Do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如:Do you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l? Yes, we do. / No, we don'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以do开头的一般疑问句? 如: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 ?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助动词为does 肯定句:主语+动词三单式(+其它)。如:He swims well. 否定句:主语+ doesn’t+动词原形(+其它)。如:He doesn’t swim well.. 一般疑问句:Does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如:Does he swim well ? Yes, he does. / No, he doesn'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以does开头的一般疑问句? 如: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 三.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规则(只有在第三人称为主语的肯定句中,动词才用三单式) (1)多数动词直接加s:runs gets likes collets takes plays climbs……. (2)结尾是s, x, sh, ch, o,前为辅音字母, 结尾加es :watches teaches goes does washes crosses mixes brushes

关于少儿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及游戏

可乐谷互动英语语法教学 可乐谷互动英语Planet涉及到的语法内容主要有: (1)是动词am, is, are的用法; (2)名词的单复数变化; (3)情态动词; (4)现在进行时; (5)一般现在时; (6)一般过去时; (7)一般将来时; (8)There be结构; (9)have的用法等。 (10)方位介词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语法教学: 1、在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 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变抽象为直观: 在可乐星球Planet阶段,学生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因此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 在planet 1/2中,几乎所有的语法点都可以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 如:planet 1 unit 9主要语法是方位介词on/under/in的学习。操作过程如下: 在比赛进行前,老师应带领学生进入planet 1 unit 9 Let’s Talk先复习一下本单元语法点在对话的运用,让学生对方位有个具体的印象。 操作过程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 (1)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给每组学生发一盒子和一个球。 (2)每次每组请一个学生上来比赛。 (3)学生根据老师说的句子把球放到正确的位置,快且准确的胜出。 如:全体学生问:Teacher, teacher, Where is the ball? 当老师回答“The ball is on the box. ”时,台上的学生应立即把球放到正确的位置。 通过运用演示、动手操练、对话等直观的的教学方法,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的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使学生对某一语法现象理解更透彻,使语法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应用。 2、在交际活动中模仿学习语法知识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倡导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语言交际是学生习得语法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planet 3 unit 6《What Are You Doing?》可在交际活动中模仿学习语法知识。

语言语法范畴

什么是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什么意思? 语法范畴就是对各种语法意义的归类。而广义的语法范畴也包括名词、动词等词类,甚至包括句子(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等;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表述范畴:如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词的形态变化是用附加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体,简称词形变化。一般来说,确定一种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狭义语法范畴,就是看这种语言是否用词形变化表示这种语法意义。而一旦通过词形变化确定了某种狭义语法范畴,有时不用词形变化,而用别的形式如前置词、后置词、冠词等虚词或助动词表示,这些非词形变化形式也被看作狭义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但如果某种语言完全不用词形变化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只用辅助词等其他形式表示,就不是狭义语法范畴。一般所说的语法范畴,多是狭义语法范畴。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1.性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有些语言形容词和冠词也有性的分别。俄语名词分阴性、阳性、中性三类,分别用不同的词缀表示,但每个名词只有其中一种形式,没有词形变化。俄语形容词则用词形变化表示阴性、阳性和中性,每个形容词有三种不同的词形,并与名词的性保持一致。德语则用冠词的词形变化来区别名词的阴性、阳性和中性,名词本身没有性的形式变化。法语只有阴性和阳性之分,也是用冠词的词形变化表示,名词本身也没有性的形态变化。所以名词的性只是一种功能范畴,不属形态语法范畴;形容词和冠词都有性的词形变化,属形态语法范畴。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区别名词的性,名词的性都只是一种语法类别。作为语法类别的性,与事物的自然性别有一定的联系,表示动物的名词的性与动物的自然性别大体上相应,但也有不相应的。如德语Weib(妇女)、Madchen(少女)、Fraulein(年轻女士)在语法上是中性。至于表示非动物的名词的性别,客观依据就不太明显了。 2.数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是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有些语言中动词、形容词或冠词也有数的形态变化,与名词的数在形式上保持一致。俄语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单数与复数的词形变化,并相互保持一致。阿拉伯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名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三种形式。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但表示复数时也可不加“们”。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一、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1.作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例如:It’s a cold and windy day. 2.作表语,放在系动词(be,feel,look,smell,get,become等)的后面。 例如:He looks happy today. 3.形容词修饰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等复合不定代词时,须放在其后。 例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4.表示长、宽、高、深及年龄的形容词,应放在相应的名词之后。 (构成:数词+单位词+形容词) 例如:How long is the river?It’s about two hundred metres long. 5.else 只能做后置定语,修饰疑问代词what,who,whom,whose等。以及不定代词 something,anything,nothing,somebody,anybody,nobody等。 例如: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 6.只能作定语的形容词:little小的;only唯一的;wooden木质的;woolen羊毛质的;elder 年长的;复合形容词kind-hearted善良的,man-made人造的,take-away可带走的等。 (常见的复合形容词:snow-white雪白的English-speaking说英语的;glass-topped玻璃罩的;full-time全日制的;well-known众所周知的;kind-hearted善良的;man-made人造的;take-away可以带走的;ten-year-old十岁的) 例如:My elder brother is in Beijing.

一般将来时时态用法讲解

一般将来时时态用法讲解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般将来时时态 1. 一般将来时的定义 一般将来时表示在现在看来即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用时间副词tomorrow, soon或短语next year / week / month, in a few days, in the future, sometime 做状语。如: What will you do this afternoon 你今天下午干什么 We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我们明天要开会。 He is going to study abroad(到国外) next year. 明年他要出国学习。 2. 一般将来时的结构及应用 (1) shall / will + 动词原形。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特别是表示客观性的事情或在某条件下要发生的事情,只能用此结构。如: What shall we do if he doesn’t come 如果他不来,我们该怎么办 Will you be free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有空吗 I think he will tell us the truth(真相)。我想他会告诉我们真实情况的。 (2)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已经计划或安排好了的事情,也可表示有迹象表明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如: We are going to have a meeting to discuss (讨论)the matter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开会讨论这件事情。 Look at the black clouds over there. 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soon. 看一看那边的乌云,我想天要下雨了。 There is going to be an English evening this week. 本周要举行一个英语晚会。 (3) be +现在分词。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个句型中动词主要是瞬间动词:come, go, leave, arrive, begin, start, stop, close, open, die, join, borrow, buy等。如: Go ahead, and I’m coming. 走前面一点吧,我就来。 The dog is dying. 那条狗要死了。 Hurry up. The shop is closing. 快点,商店就要关门了。 (4) 一般现在时。表示一种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动作。比方说,上课、飞机起飞、火车离站等。如:

初三英语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与技巧(节选) 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全文有近3万字,版权又属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只是选录了其中的四个部分(共15个部分),以权作一个介绍吧。这类东西倒也很多,几乎所有的教学法的书都会写这么一部分,您自然可以找到。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使用《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我们遵循外语教育理论、外语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结合我国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简要编写了一个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说明,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若您刚从事英语教学,我们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学习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若您是一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们首先介绍任务型教学这一基本教学方法,然后从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教学各个方面简单作一些介绍。 I.基本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第四讲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意义。 4.1语法形式 什么是语法形式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我们用层次分析把上面这句话分析成大大小小的片段。如果把一个大片段里包含的小片段叫做“成分”,把小片段组合而成的大片段叫做“组合”,那么上面例子中的片段可以分为三类: a.——是组合,不是成分——句子。 b.└─┘是组合,也是成分——词组。 c.不是组合,是成分——词。 a、b、c三类片段合称为语法形式,即它们都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对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进行分解,就得到了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的各种构成因素。 4.1.1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 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如下: (1)语序。语序不同,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例如: 红花(定中) 花红(主谓) 跑快点(述补) 快点跑(状中) (2)停顿。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是层次的切分点。例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 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3)轻重音。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为明显。例如: 你想好了再说。(“再”轻读,表示接续义) 你唱完了再唱一个。(“再”重读,表示重复义) 我已经吃过了。(“过”重读,表示完成态) 北京我以前去过。(“过”轻读,表示经历态) (4)重叠。重叠是汉语语法的一种语法手段。重叠可以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可以表示程度的加强,可以表示短时态、尝试态等。重叠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涉

最新成语的语法作用整理

成语的语法作用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做谓语,有的只能做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如: 1、这则笑话,对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给予了有力讽刺。 解说:“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前面常有表明对象的介宾短语“对……”作修饰语。它后面也不能带宾语。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解说:成语“出奇制胜”,意思是“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它可 以用作谓语,如老舍作品中的“姑母和大姐的婆婆若在这种场合相遇,她们就必须出奇制胜,各显其能……”;也可用作定语,如秦牧作品中的“人们几乎在选 择竹料、制作种类、加工技巧等一切方面,都有出奇制胜、清新独创之处”。 但应注意,“出奇制胜”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句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它后面带 上了动作行为的对象“叛军”。去掉“叛军”二字,这个句子就通畅明白了。 3、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摧枯拉朽——指摧毁枯草,折断朽木。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势力。它不能做“创造力”的修饰语。 4、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古代官名。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司空李绅宴请刘禹牛锡,席 间有歌伎劝酒,刘作《赠李司空伎》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句。后来就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奇怪。 “司空见惯”是个成语,实际使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用作动词,更不能带宾语。它可用作谓语,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司空见惯”(《工人日报》1997年10月

第二语言教学

第四章语言教学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和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当然也直接关系到他的交际效果。而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对一个人其他努力地形成好热发展,对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和事业成就,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而诸种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但对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而且会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所以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交际效果必然会对相关的社会群体产生影响。我们把这种对社会群体的影响叫做社会效应。 语言教学是指语言课程的教学。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心理和语言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汉语难学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拿学习非亲属语言跟学习亲属语言比较 第二种误解是汉字和汉语教学不得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发展语言教学和教育,对提高国民的语言素养,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以创造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后者属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区别: 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语言教学从根本伤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教学的内容是语言理论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等语言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知识、语用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能力 3、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不同语言学教学的原则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必须在综合考虑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制定 汉语教学的不同的地方 1、教学的重点不同 2、教学的内容编排顺序不同 3、处理她说和读写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不一定相同 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即由第二语言教学本体以及与本体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种统一体的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1、教学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 2、理论基础包括本体理论和基础理论本体理论即教育理论包括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也包括教学路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理论说明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

【语法精讲】:will表示的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语法精讲】:will表示的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will是助动词,意为“将;将要;将会”,其后要接动词原形,即“will+动词原形”构成一般将来时,描述从现在来看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表达对未来的预测等。助动词will可用于各种人称,无人称和数的变化。句子中往往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如tomorrow, next week, 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 注意:第一人称的一般将来时,一般用助动词shall。 What shall I wear to the party? Shall we order some coffee? 一、will的用法 1. 表示说话人说话时所作的决定。 例:—It’s cold in here. ―OK, I will close the window. I’ll have the salad, please. 给我来点儿色拉吧。 2. 表示说话人知道或认为将会发生的事(但并非说话人自己的意图或计划)。例:Her mother will be ninety next week. Will he pass the exam, do you think? 你认为他考试能及格吗? This job won’t take long.这工作花不了多长时间。 3. 表示请求、承诺和主动提议。 例:Will you buy some bread on your way home? We’ll be back early. Will you send this letter for me, please? 二、will的句式结构 1. 肯定句结构:主语+will+动词原形+其他。 I will arrive in Shanghai tomorrow. She will go there next week. 2. 否定句结构:主语+will+not+动词原形+其他。 由于will是助动词,因此否定句直接在will后加not即可。Will not可缩略为won’t,即will not=won’t. I won’t be able to come to dinner today. We won’t be busy this evening. 3. 一般疑问句结构:Will+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will为助动词,变一般疑问句时,直接提到句首。 She will be our English teacher next term.

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摘要英语教学要注重在教学中方法策略的应用本文就引入, 及“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法谈了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策略地位方法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 语法教学的地位已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谷。许多教师对此理解不够准确, 甚至很是偏颇, 他们认为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于是" 淡化语法观念" 的论调有日益高涨之势。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地位, 进一步阐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并深入探讨语法教学改革之策略尤为重要。 一、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什么叫语法?张道真教授说" 语法是研究词性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研究词性变化的部分称为词法, 包括词的语法形式和词的搭配特点。如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等都属于词法的范围。研究句子结构的部分称为句法, 如句子成分、语序以及句子的种类等都属于句法范围。"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而语法更是指导人类使用语言交际工具的工具。无论哪种语法, 都是经过若干年人们经过语言的交际而总结出来的一种语言法规, 反过来又用于指导实践。比如: 中国人说汉语不管识字的和不识字的, 他们用以交流的语言都是符合汉语规范的。小孩生下来到会说话, 一代传一代, 自然文盲人说的话也符合语言规范了。但是对于外语, 那就不行了, 因为你不了解外语的法则, 比如我们说英语, 不了解英语语法, 你能说出地道的英语和英美人交谈吗?从这几年的中考试题看, 无论是单项选择, 还是完形填空、情景交际、单词拼写、词形变换, 乃至书面表达,无不与语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中学教师来说, 词法和句法的教学更显得重要了。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天的大树离不开粗壮的根, 高耸人云的摩天大楼靠的是坚实的基础。写文章或发表言论好象建房子, 词汇就像建筑材料, 语法就像建筑框架和建筑技术。英语语法教学是使学生会说地道英语, 会写地道英语文章的一门很重要的技能课。教师不但“教会”还要“会教”。 1.从学生的实际要求入手 我的教学原则是: From the students 从学生而来, 取之于学生; To the students 到学生中去, 教之于学生; For the students 为学生而教,为学生而思。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当前的思想, 懂得他们需要什么,以及他们的苦衷和要追求的是什么, 是学习基础差, 还是学习不得法, 知识漏洞的多少, 是词法差还是句法乱等等。尤其是对学习后进生和优秀生的了解尤其重要, 尽管他们人数少, 但是他们将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了解得越透彻, 就越能更为有效地把knowledge 传授给学生。For the students, 这坝活动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人生观, 它将影响学生走出校门后做·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4P”课堂教学模式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PI———Preparation 是一种有目的的有准备的在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预习要顾及到一堂课的教学, 预习的内容应包括" 语言、词汇、语法、听力、句型等等, 同时对课文中出现的新知识, 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 善于把它们与旧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 人教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要学话题的重要句型, 学生在预习后, 可以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型, 同时又可与曾经学过的相似句型进行 比较或联想。P2 Presentation 是主要由教师传授的正规的课堂教学, 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这一阶段, 对它的效果要有预测。有教才有学, 有学才有教, 两者相辅相成。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多讲,多提供刺激, 来引发学生反

12.一般将来时语法讲解

一般将来时 【概念引入】 1.The spaceship will leave the Earth at 9 a. m.宇宙飞船将在上午9:00离开地球。 2.It’ll take us to the Moon.它将把我们带到月球。 3.When we arrive,I’m going to walk on the Moon. 当我们到达时,我将在月球上行走。 4.Are the dogs going to come with us? 狗和我们一起来吗? 句1,2含有助动词will,句3,4含有be going to结构,这四句话都是一般将来时。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will和be going to构成的一般将来时。 【用法讲解】 一、基本概念 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一些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例如: I am going to / will watch a football match on TV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我将在电视上看一场足球比赛。 二、基本结构 一般将来时的结构一般由“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或“be going to+动词原形”构成。 will是助动词,不能独立使用,前面的主语不管是什么人称,其后总用will。在名词或代词后常简缩为’ll,并与主语连写在一起。will的否定形式是will not,缩略形式是won’t。 三、时间状语 一般将来时常用的时间状语:tomorrow, tonigh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next week (month, year …), this afternoon, evening …, soon, in + 时间段等。例如: Tom will come back in two days.汤姆两天后回来。 I’ll be more careful from now on.从现在起我会更加小心的。 四、基本句型 (1)肯定句 1)主语+will+动词原形+其他 He will come here at once.他马上来这儿。 2)主语+be going to+动词原形+其他 We are going to climb the hill this afternoon.我们打算今天下午去爬山。 (2)否定句 1)主语+ will + not + 动词原形+其他 He will not(won’t)go to the party.他不去参加聚会。 2)主语+be + not + going to+动词原形+其他 He isn’t going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tomorrow.明天他不去做早操。 (3)一般疑问句 1)Will+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Will he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 他会帮助你学习英语吗? 2)Be动词(Am,Is,Are)+主语+going to+动词原形+其他? Are you going to play computer games tomorrow afternoon? 你打算明天下午玩电脑游戏吗? (4)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What will the students have for lunch today? 学生们今天午饭吃什么? —They will have bread.他们将吃面包。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 主讲人吴锋文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例如: 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 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 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 (二)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例如: 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 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 鸡不吃了(受动;施动) 2、显性语法形式 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svo)日语:我书看。(sov)看我书(vso) 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 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 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 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 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 —laugh at me (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主要有虚词和助动词。虚词如前置介词、后置词、连词、助词、冠词或语气词等。其语法作用有四种:

(完整word)初中英语一般将来时专项语法讲解

初中英语一般将来时主要构成形式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事情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将来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1)will/shall+动词原形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 所代替。will 在陈述句中用于各人称,在征求意见时常用于第二人称。will not=won't shall not=shan't例如: Which paragraph shall I read first?我先读哪一段呢? Will you be at home at seven this evening? 今晚七点回家好吗? 2)be going to +不定式,表示将来。 a. 主语的意图,即将做某事。例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明天打算作什么呢? b. 计划,安排要发生的事。例如:The play is going to be produced next mo nth。这出戏下月开播。 c. 有迹象要发生的事。例如:Look at the dark cloud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看那乌云,快要下雨了。 3)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例如: We are to discuss the report next Saturday.我们下星期六讨论这份报告。 4)be about to +不定式,意为马上做某事。例如: He is about to leave for Beijing. 他马上要去北京。 注意:be about to do 不能与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明确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连用。 Notice:be to和be going to be to 表示客观安排或受人指示而做某事,be going to 表示主观的打算或计划。例如:

语法对英文的阅读理解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法对英文的阅读理解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概要:英语中有许多冗长且复杂的句子。理解这样的英语句子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是逐部分的和联系的理解或者采用先缩略再扩展的方式来理解,本论文不只是试图说明英语语法对英文的阅读理解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试图为英语学习者发现一个英语阅读理解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语法,句子分析,句子成分,缩句,联系 语法也叫“文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工作成果,是思维的巨大成就的标志,当然也是对一种语言的研究的最高层次。一种语言的语法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当的稳定性。英语语法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法的就是构词和遣词造句的法则。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英文的阅读理解就是对英文所表达的意思的翻译和推测。 在语言中,主语通常由表达人事物的词,短语或从句充当的,是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在被动句中,主语则是动作的受动者)或陈述的对象。宾语也通常是由表达人事物的词,短语或从句充当的,是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对象。动词是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所发出的动作的名称或者说是对主语发出的动作或其状态的陈述或说明,系动词也是动词,没有词义,用来标示主语和表语的关系的,系动词,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亦称补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特征等情况。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在不同的语言中“状语”有不同的作用.中文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德语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英语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句子成分.补语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通常由形容词,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动词的被动式甚至名词来充当. 表语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 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 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 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 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一般将来时讲解与练习

一般将来时讲解与练习 一、概念: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及计划、打算或准备做某事。常 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 next day(week, month, year…),so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等。 二、常用的表达形式共有五种,现归纳如下: (一)“will +动词原形”这一形式,主要用于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示单纯的未来“将要”通用于各个人称。eg: They will go to visit the factory tomorrow. 明天他们将去工厂参观。 I’ll come with Wang Bing and Yang Ling. 我将和王兵、杨玲一起来。 The rain will stop soon. 雨很快就要停了。 2、表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的未来的事。eg: Today is Saturday. Tomorrow will be Sunday. 今天是星期六。明天是(将)是星期日。 He will be thirty years old this time next year. 明年这个时候他就(将)三十岁。 3、问对方是否愿意做某事或表示客气地邀请或命令。 eg: Will you please turn on the radio? 请打开收音机好吗? Will you go to the zoo with me? 你和我一起去动物园好吗? Shall we go there at five? 我们五点钟去那儿,好吗? Will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请你把门打开,好吗? 注:在口语中will用于所有人称,书面语中第一人称常用shall。 (二)“be going to+动词原形”的形式,表示事先经过考虑、安排好打算、计划要做的事情以及已有迹象表明必将发生某事,意为“打算;就要”。 如:1)We're going to meet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我们打算在校门口见面。 2)Dad and I are going to watch an opera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打算去看歌剧。 3)Look! It's going to rain. 瞧!快下雨了。 三、一般将来是特殊用法: 1、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 We are to talk about the report next Saturday. He is to visit Japan next year. 明年他将访问日本。 2、“be about to+动词原形”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意为:很快,马上。后面一般不能与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明确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We are about to leave.我们马上就走。意为马上做某事。 He is about to leave for Beijing. They're about to leave. (=They're leaving.) 他们就要走了。 3、有些表趋向性的动词可用现在进行时来表示将来时:例如:go,come,arrive, fly(飞往),reach(到达),stay,leave,start, die... 如:I’m going to go to the zoo this weekend.= I’m going to the zoo this weeke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