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电线路实时动态增容的可行性研究

输电线路实时动态增容的可行性研究

输电线路实时动态增容的可行性研究
输电线路实时动态增容的可行性研究

2005年10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Oct. 2005 文章编号:1000-3673(2005)19-0018-04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学科代码:470?4051

输电线路实时动态增容的可行性研究

张启平,钱之银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上海市黄浦区200002)

Study on Real-Time Dynamic Capacity-Increase of Transmission Line

ZHANG Qi-ping,QIAN Zhi-yin

(East China Grid Company Limited,Huangpu District,Shanghai 200002,China)

ABSTRACT: The transmitting capacity of 500kV transmission line in East China power grid is restricted by thermal equilibrium. To enlarge the transmitting capacity, the authors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increasing conducting wire’s transmitting capacity by means of real-time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 of conductors, and emphatically present the calculated conductor’s current capacity according to on-site measured parameters such as wind speed, ambient temperature, sunshine intensity, etc.,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 of temperature rise of transmission line. Both the results from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by use of on-site measured environment parameters of transmission line the real-time determination of conductor’s transmitting limit is feasible, generally the transmitting capacity of transmission line can be increased in the range 10 percent to 30 percent.

KEY WORDS: East China power grid;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line;Real-time dynamic capacity-increase;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Power system

摘要:为解决华东电网500kV线路输送能力受制于线路热稳定水平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通过实时监测导线运行环境来提高导线输送容量的方法的可行性,并重点介绍了根据实测运行中500kV线路风速、环温、日照强度等参数,计算导线载流量的结果和试验室线路温升的模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通过运用实测线路环境参数实时确定导线输送限额是可行的,一般情况下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10%~30%。关键词:华东电网;线路输送能力;实时动态增容;输配电工程;电力系统

1 引言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华东500kV电网的许多输电线路均大负荷运行,输电能力瓶颈问题非常突出。目前随着华东主网架的加强,暂态稳定已不再是制约输电能力的主要因素,而是并列运行的输电线路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特别是在N?1运行方式下),潮流超过规程规定的设备热稳定水平,为确保设备不因过载而跳闸不得不在正常运行方式下严格控制其输电功率。因此,提高500kV线路的热稳定水平是提高华东500kV主网架输电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部分500kV线路的输送容量被热稳定水平限制,并严重制约了系统内的容量输送,建设新的线路走廊不仅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而且在用地紧张的苏南、上海等大中城市附近开辟新的线路走廊难度较大,因此如何科学、安全地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成为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提高华东电网中现运行的线路载流量有两种方法:①导线允许运行温度不变,根据运行环境实际情况核算线路载流量,对受限线路载流量进行精细管理。如通过在线测量线路的实际风速、日照强度和环境温度计算确定线路的载流量;②环境温度仍按+40℃考虑,线路风速和日照强度完全按规程要求设定,提高导线允许运行温度。利用方法②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已在华东电网中得到普遍使用,详见文献[1,2]。

方法①是通过导线输送容量在线监测系统对线路热水平和环境条件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数学模型在不违背现行技术规程的条件下,充分挖掘输电线路的隐性容量,提高现有500kV线路的输送容量,这是一种廉价、有效、安全的线路增容技术,一般可增加线路输送容量约10%~30%。目前是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的重点研究内容。

2 理论分析

2.1 导线允许载流量的计算

导线材料和几何截面确定后,架空导线载流量

的计算公式很多,日本、苏联、美国及英国等有关部门已提出了一些公式,但计算原理都是根据导线的发热和散热的热平衡推导出来的,热平衡方程为

W j +W s =W R +W F

式中 W j 为单位长度导线电阻产生的发热功率,;W s 为单位长度导线的日照吸热功率;W R 为单位长度导线的辐射散热功率;W F 为单位长度导线的对流散热功率。

各国在计算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使计算公式的系数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以英国摩尔根公式和法国的公式作比较,其计算值相差约1%~2%。其中英国摩尔根公式考虑影响载流的因素较多,并有试验基础;但摩尔根公式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在一定条件下将其简化,可缩短计算过程,适用于当雷诺系数为100~3000时,即环境温度为40℃、风速0.5m/s 、导线温度不超过120℃时,可用于直径4.2~100mm 导线的载流量计算。载流量计算公式为

0.4854t a 4

0.5

a s s t dt {[9.92()[(273) (273)]]/}

I vD SD t t I D k R θεθα=+π++?+?

式中 θ 为导线的载流温升,℃;v 为风速,m/s ;D 为导线外径,m ;ε 为导线表面的辐射系数,光亮新线的为0.23~0.46,发黑旧线的为0.90~0.95;S 为斯蒂芬–包尔茨曼常数,取5.67×10?8

W/m 2

;t a 为环境温度,℃;αs 为导线吸热系数,光亮新线的为0.23~0.46,发黑旧线的为0.90~0.95;k t 为t =θ+t a 时的交直流电阻比;R dt 为导线温度为t 时的直流电阻;I s 为日光对导线的日照强度,W/m 2。我国现行标准中计算导线载流量时采用的就是以上公式。 载流量公式确定后,所选取的参数对计算载流量的影响很大,现将收集到的有关国家载流量的计算参数列于表1。

表1 各国的载流量计算参数

Tab.1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country ’s

line ’s current capacity

英国有关专家建议 边界条件 中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IEC 冬季 夏季 酷热地区环境温度/℃ 40

— —

5

20 35 风速/(m/s) 0.5 0.5 1.0 0.61 1.0 0.45

0.45 0.22 日照强度/(W/m 2

) 1000 1000900 1000* 900 850

850 1050 吸热系数 0.9 0.9 0.5 0.5 0.5 0.9 0.9 0.9 辐射系数 0.9 0.9 0.6 0.5 0.6 0.9

0.9

0.9

导线温度/℃

70

90 85

90

70 15~100 30~120 50~120

注:*美国对日照强度的计算还考虑了太阳高度、太阳方位角、线路的方位角、海拔高度等因素;其他算式均以日照强度综合概括了以上因素的影响。

本文用摩尔根公式,环境温度取t a =40℃,采用

中国和IEC 条件进行载流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用摩尔根公式计算的导线载流量 Tab.2 Calculated line ’s current capacity by

Morgan formula

导线载流量/A

导线 温度/℃

参数 LGJ- 400/20 LGJ- 400/25 LGJ- 400/35 LGJ- 400/50 LGJ-索 400/65 LGJ- 400/95

+70

我国参数

IEC 参数 比值

595 750 1.26

584 733

1.255 583 732

1.256 592 742

1.253 597 760

1.273 608 776

1.276

由表2可见,根据实际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参数准确地计算输电线路载流量,是保证电网安全、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又一有效途径。 2.2 计算结果分析

(1)在风速为0.5m/s 、日照强度为1000W/m 2

时,环境温度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

/A

图1 环境温度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

Fig.1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on line ’s current capacity

由图1可见:①在风速为0.5m/s 、日照强度为1000W/m 2的条件下,环境温度为40℃、导线温度为70℃时热平衡的载流量为2400A ;②在风速为0.5m/s 、日照强度为1000W/m 2的条件下,环境温度低于30℃、导线温度为70℃时热平衡的载流量可从2400A 提高到2800A 。

(2)环境温度为40℃、日照强度为1000W/m 2的条件下,风速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在环境温度为40℃、日照强度为1000W/m 2的条件下,风速大于1m/s 、导线温度为 70℃时的热平衡载流量可从2400A 提高到2800A 。

导线温度/℃ /A

图2 风速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

Fig.2 The influence of wind speed on line ’s

current capacity

(3)环境温度为40℃、风速为0.5m/s 的条件下,

20 张启平等:输电线路实时动态增容的可行性研究V ol. 29 No. 19

日照强度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

导线温度/℃

A

/A

图3日照强度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

Fig.3 The influence of sunlight intensity

on line’s current capacity

由图3可见:在环境温度为40℃、风速为0.5m/s 的条件下,日照强度为0W/m2、导线温度为70℃时的热平衡载流量可从2400A勉强提高到2800A附近(2780A)。

通过分析影响导线载流量的各个边界条件,得出以下结论:

(1)边界条件对导线载流量的计算影响比较大,由于各国根据本国的条件(环境强度、日照强度、吸热系数、散热系数、导线允许温度、风速等)取值各不相同,因此计算出的载流量相差较大。以我国和IEC的边界条件分别计算载流量,相差在15%~20%左右。因此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的计算边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导线表面的辐射系数和吸热系数主要由导线的新旧所决定,虽然它们各自对导线载流量有一定影响,且影响是相反的,但它们对导线载流量的综合影响就小得多,在导线使用温度范围内大约为1%~2%。

(3)风速对导线载流量影响很大:v=0.5m/s 时比v=0.1m/s时载流量要增大40%,而v=1.0m/s 时比v=0.5m/s时载流量要增大15%~20%,因此风速的取值值得研究。国外研究表明,风向与导线的夹角不同,对载流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4)日照强度对载流量也有影响。I s=100W /m2时比I s=1000W/m2时载流量要提高15%~30%,但I s从1000W/m2减少至900W/m2时载流量仅提高1%~4%。

(5)温度(包括环境温度t a、导线最大允许温度θ)对载流量的影响很大:从导线温升θ与载流量的关系来看,在温度较低阶段,一定的导线温升可获得较大的载流量上升。导线温度升高后,该值要下降,如环境温度θ ≤40℃时,导线温升每升高5℃,载流量要增加10%;θ >40℃时,导线每升高5℃,载流量的增加逐渐减少,从8%降至2%。

总之,影响导线载流量的边界条件一部分是外界环境条件,如风速、日照强度、环境温度等,这与输电线路所处的自然条件有关。另一部分是与导线有关的条件,如导线的吸热系数、辐射系数、导线允许温度、导线直径等。导线的吸热、辐射系数对载流量的综合影响不大,当导线直径(截面)一定时,导线允许温度和边境条件的取值就成为影响载流量的主要因素。

3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在线动态确定输电线路的热稳定限额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EPS公司生产的CA T-1(Realtime transmission line rating system)已在18个国家共300多条线路上使用。

国外统计结果表明:安装实时限额的输电线路,在一年中有90~120天可多输容量达10%~30%(迎峰度夏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国际实时限额方法可分以下几类:

(1)环境温度调节限额

考虑零风速、日照值达限额,通过测量环境温度确定输送容量。优点是方法简单,缺点是在环温较高的迎峰度夏时限额增加幅度较小。

(2)白天/夜晚(日照能量)调节限额

一般经验认为:由于没有日照,夜晚的输送限额较高,但事实是白天的输送容量限额要比夜晚高,因为白天的风速比夜晚高,太阳升起带来了更多的风,风对导线的冷却作用要远大于日照引起的导线发热。

(3)风速和导线温度调节限额

通过实测导线温度和实时电流值和环境风速确定限额。

(4)耐张段应力调节限额

通过在线测量一个耐张段导线的应力、电流、环温及导线温度计算导线的限额。

4 初步研究结论

本文拟采用实测导线温度、电流、环境温度、风速及日照强度方法:①修正计算模型;②在已修正的计算模型上计算动态输送限额;③积累运行数据后提出简便、合理、高效的测试系统。选择500kV 瓶武5905线作为试验线路,通过测量线路电流、导线温度及环境参数(环温、日照强度、风速)来验证导线的输送容量,共3个测点,各测点的参数变

第29卷 第19期 电 网 技 术 21

化如图4~6所示。

风速/(m/s)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0

4 8 12 16 20

24 时段 风速(m/s) 测点2

测点3

图4 实测一天中的风速变化情况

Fig. 4 Real-time tested wind speed change during one day

测点1

0 200 400 600 800 1000 0

4

8

12

16

24 日照强度/(W/m 2) 时段 1000 测点2

测点3

图5 一天中实测太阳幅射强度的变化曲线

Fig. 5 Real-time tested sunlight intensity

change during one day

20 25 30 35 40 温度/℃ 0

4

8

12

16

20

24 时段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图6 一天中实测环境温度的变化曲线

Fig. 6 Real-time tested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one day

分析2005年迎峰度夏期间的实测数据,计算环

温最高、日照强度最大、风速最小这三种工况,不考虑导线温升暂态过程时计算导线的载流量结果列于表3中。

表3 由实测环境参数确定导线载流量

Tab. 3 The current capacity of line decided by tested

environment parameters

分析工况 测 点 温度 ℃

风速 m/s

太阳辐射W/m 2 电流限额 A 与稳态电流限 额相比较/% 2 36.9 3.6 639 4460 +85.8 最高环境温度 3 37.3 4.9 718 4730 +97.1 2 34.1 1.3 909 3570 +48.8 最高辐射强度 3 35.6 3.1 967 4250 +77.0 2 32.6 0.0 117 2850 +18.7 0风速时最高环境温度 3 34.6 0.0 430 2520 +5.0 2 28.9 0.0 274 2870 +19.6 0风速时最高辐射强度

3 33.0 0.0

606

2430

+1.3

本文还在实验室模拟了导线过电流、风速、日

照变化等多种工况下导线温度变化的暂态和稳态过程。试验表明在不同工况下,导线温度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可用指数方程式拟合,试验工况不同,时间常数相差较大。通过对现场测试和实验室

研究结果初步分析,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一般情况下,白天的平均风速较夜晚大,而一般经验认为夜晚没有日照、环境温度较低,导线在夜晚的输送容量较高,国外及本文作者在线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风对导线的冷却作用要远大于日照引起的导线发热,白天的导线平均输送容量限额一般要比夜晚大。

(2)规程计算的导线载流量没有考虑导线温升的暂态过程。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参数取规程规定的边界条件值,通过导线的电流由载流量限额一半突变为全额(模拟N ?1事故),导线达到其工作允许温度有较长的时间。

在目前电网N ?1运行方式下,导线温升暂态过程的时间特性,不仅为运行部门处理事故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同时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载流量。初步分析以上的测试结果可知:依据环境参数确定输送容量,相比静态计算可提高输送容量30%以上。

(3)在现场曾实测到导线所处瞬时风速小于规程中规定0.5m/s 的情况。在实测瞬时风速为0、最高环温,以及瞬时风速为0、日照强度最大的两种工况下(尽管实测出现的次数较少),与规程规定的边界条件:环境温度为40℃、风速为0.5m/s 、日照强度为1000W/m 2的计算结果相当。如考虑导线温升暂态过程的时间常数后,考虑在瞬时风速为0时刻前后非零风速的作用(一定时间段内平均风速),计算的导线载流量可提高较多。

(4)初步分析图4的测试结果可知:依据环境参数确定输送容量,相比静态计算,可提高输送容量30%以上。

参考文献

[1] 张启平,钱之银.提高50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容量[C].2004年中

国电机工程学会论文集,海南,2004.

[2] 钱之银,朱峰.提高华东电网50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研究

[J].华东电力,2003,(6):4-7.

Qian Zhiyin ,Zhu Feng .Study of increasing 500kV transmission line

capacity in East China Power Gird[J].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2003,(6):4-7.

收稿日期:2005-09-14。 作者简介:

张启平(1959-),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为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钱之银(1965-),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输变电专业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项目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背景 二、项目发展概况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项目投资所在城市的基本概况 一、城市基本发展情况 二、城市地理位置、交通、 三、城市气候与生态环境 四、城市的人文环境 五、城市经济状况 六、城市的人口结构及人均经济状况 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及功能布局 八、城市对项目的影响与建议措施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一、整体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二、项目区域市场分析 第五部分地块分析 一、地块概况 二、地块分析 三、土地价格 四、土地升值潜力初步评估 五、项目取得用地的法律及政策性风险分析

六、地块SWOT分析 七、项目评价 第六部分项目定位 一、项目目标设置 二、项目整体定位策略 三、项目定位建议 第七部分项目整体规划分析 一、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规划设计的主题及概念 第八部分项目开发建设进度安排与销售节点 一、项目分期开发设置 二、工程计划 三、销售节点 第九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成本预测 二、税务分析 三、资金筹措 四、资金投放使用计划 第十部分销售收入测定 一、销售收入测算 二、销售利润测算 第十一部分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一、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二、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三、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十二部分综合评价 一、经济评价(定性) 二、社会评价(定性) 三、环境评价 四、市场预测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六、总体结论及建议 第十三部分竞拍和投标方式取得土地需要增加和完善的内容 一、主要指标测算 二、竞争对手分析 三、制定策略 第十四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的设计

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的设计* Design on Dynamic Capacity-Increase System of Transmission Lines 黄新波1,2孙钦东3程荣贵4刘家兵5 HUANG XINBO1,2, SUN QINDONG3, CHENG RONGGUI4, LIU JIABING5 ( 1.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710049) (2.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3.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4.西安通信学院,陕西,西安,710106) (5.西安金源电气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本文研发了基于环境信息和导线温度的动态增容监控系统,在不突破现有技术规程的条件下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文中首次提出采用主副分机、双无线通信(无线电和GSM SMS)的工作模型进行导线温度和环境温度、风速、日照强度等信息的采集,采用摩尔公式计算当前线路的隐性载流量,并给出了现场监测主副分机的软硬件设计、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程序设计以及专家软件设计等。 关键词:动态增容,主副分机,隐性载流量,DS18B20 中图分类号:TM726.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dynamic capacity-increase of transmission lines has been developed, by which the capacity of transmission lines can be increased in the precondition that the present specifications of conductors remain unchanged. The master and slave monitoring units were firstly adopted to measure the conductor temperature,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wind speed, and the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these data were sent to the municip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center by GSM SMS. The latent capacity was calculated by mole formula.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of the master and slave monitoring units, the program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named DS18B20, and the design of expert softwar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ynamic capacity increasing; Master and slave units, Latent capacity; DS18B2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行业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电网规划建设滞后和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剧了电网和电源发展的不协调矛盾,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通过限电政策来缓解目前的电力供求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电力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2005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特别召开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在加快特高压骨干电网建设的同时,需积极提高现有电网输送能力[1]。 1 国内外增容方法研究 目前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有两种方法:一是静态提温增容技术[2],该方法是突破现行技术规程的规定,将导线的允许温度由现行规定的70℃提高到80℃甚至90℃,但必须研究导线允许温度提高后对导线、配套金具的机械强度和寿命影响以及引起导线弧垂的增加变化等,目前世界各国导线的最高使用温度差异较大:如日本、美国允许90℃,法国为85℃,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允许80℃,我国和前苏联允许70℃[2]。二是动态监测增容技术[1,3],根据相关的资料和研*本项目由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06E117)、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GG06050)、陕西省教育厅科技专项(06JK298)资助。

输电线路专业试题

2010年输电线路分公司线路专业知识测试题 姓名:班组:成绩: 一、填空题:(共5个空,每空2分,本题共10分。) 1.在110kV带电线路杆塔上拆鸟巢工作,若与导线距离小于1.5米,则需要填写带电作业工作票。 2.线路维护人员应做到“三熟”“三能”即:熟悉工作对象、掌握运行维护必需的工作方法、熟悉电力 线路各种规程制度;能看懂图纸、具备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技能、能熟练掌握基本检修技能。 3.巡线时,应做到“三勤”“一快”即:腿勤(认真到位)、手勤(处理小缺陷)、嘴勤(宣传)、眼快(及 时发现缺陷)。 4.带电断、接引线前,应先查明线路“三无一良”即:线路无接地、无人工作、相位正确无误、绝缘良 好。 5.线路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缺陷、严重缺陷、紧急缺陷。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本题共30分。)在题后面的三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一个,将序号 填在()内。 1.下面工作中,哪项工作需要填写第二种工作票?(B) (A)停电清扫绝缘子;(B)带电登杆检查;(C)带电杆塔测量接地电阻。 2.XWP-100绝缘子的单片高度是(B)。 (A)290mm;(B)146mm;(C)300mm。 3.在停电线路上作业,若只有一个作业地点,且只在其中一相上进行作业,则需要在几相导线上挂接地 线?(C) (A)一相;(B)两相;(C)三相。 4.某110kV线路耐张绝缘子为8片瓷绝缘子,在用火花间隙法进行带电检测绝缘子时,当发现( C ) 片零值绝缘子时,应立即停止检测。 (A)1片;(B)2片;(C)3片。 5.在《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一书中,高塔是指( C )米以上的铁塔。 (A)50;(B)80;(C)100。 6.拉线若采用NUT型线夹,则螺母拧紧后,露出螺纹的长度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 (A)不小于2扣螺纹;(B)不小于1/2螺杆的可调螺纹长度;(C)不小于1/3螺杆的可调螺纹长度。7.下面三种关于弛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弛度与温度没有关系;(B)同一个耐张段内,档距越大弛度越大;(C)档距中央的弛度值最大。8.防振锤的作用是:(B ) (A)防止导线振动;(B)吸收导线振动产生的能量;(C)防止导线舞动。 9. 电力线路杆塔编号的涂写方位或挂杆号牌应在(D) (A)杆塔得向阳面;(B)面向巡线通道或大路;(C)面向横线路侧;(D)面向顺线路方向送电侧 10. 绝缘子是用来使导线和杆塔之间保持(C)状态。 (A)稳定;(B)平衡;(C)绝缘;(D)保持一定距离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本题共10分。)在每题后面的()中填写√或×。 1.铁塔呼称高是指铁塔最上层横担导线挂点至基础顶面的高度。(×) 2.线路停电作业,到现场后,发现地线少一组,这时,可以使用截面不小于120平方米的导线代替使用。 (×) 3.在架线施工时,发现地线在焊点处断1股,该地线共计19股,则可以采用缠绕镀锌铁线的方法处理。 (√) 4.导线在直线杆采用多点悬挂的目的是解决对拉线的距离不够问题。(×)

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在线监测标准系统

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 王孝敬(西安方舟智能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系统简介 随着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电网建设和设备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多。作为电力输送纽带的输电线路具有分散性大、距离长、难以巡视及维护等特点,因此对输电线路本体及周边环境以及气象参数进行远程监测成为一项迫切工作。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修管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BOOM-OLMS系列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利用光纤传感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太阳能新能源技术、软件技术对导线覆冰、导线温度、导线弧垂、导线微风振动、导线舞动、次档距震荡、导线张力、绝缘子串风偏(倾斜)、杆塔应力分布、杆塔倾斜、杆塔振动、杆塔基础滑移、绝缘子污秽、环境气象、图像(视频)、杆塔塔材被盗等进行监测。 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监测装置,各装置的功能可独立使用,也可自由组合。

二系统技术介绍 1、系统设计遵循技术标准 (1)Q/GDW 242-2010《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2)Q/GDW 243-2010《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3)Q/GDW 244-2010《输电线路导线温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4)Q/GDW 245-2010《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5)Q/GDW 554-2010《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6)Q/GDW 555-2010《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7)Q/GDW 556-2010《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8)Q/GDW 557-2010《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9)Q/GDW 558-2010《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0)Q/GDW 559-2010《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1)Q/GDW 560-2010《输电线路图像视频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2)Q/GDW 561-2010《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13)Q/GDW 562-2010《输变电状态监测主站系统数据通信协议》(14)Q/GDW 562-2010《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技术规范》 (15)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16)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17)GB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18)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19)GB 6388 运输包装图示标志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汇编)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构架: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中国奢侈品行业迅速发展 (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 (三)翡翠市场需求强劲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 (三)带动本地区居民就业 (四)……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产品价格调查 (四)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产品价格预测 (四)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论文2-输电线路静态增容

架空输电线路静态增容 摘要:针对过载问题作出研究,提出了利用旧线路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的措施,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改善电网结构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研究成果已用于工程设计。 关键词:增容架空输电线路 引言 随着新疆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出现了制约电力输送容量的因素。如电网网架结构不尽合理、电网电源和负荷分布不均匀、过载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负荷的增大,上述情况有趋于严重的可能。本项目将对这些问题作出研究,提出了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的措施,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改善电网结构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探讨研究,可以使已建线路在只需做少量改造的情况下,使线路的输送能力得到大幅的提高,减少了国家电网的重复建设;对于新建线路可以根据负荷预测来选择导线截面,进而做到减少线路的投资造价,节约资源。另外,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也可以使运行调度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线路的最大输送容量。 1提高输电能力的技术种类 目前,我国约有1/4的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明显低于国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送不出,落不下,交换能力不强”的问题。而送电能力受限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电网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上还存在差距,因此,要使得我国的输电线路输电能力整体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必须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实用化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串联补偿和可控串联补偿技术 串联补偿技术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70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常规串联补偿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可控串联补偿技术。对于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其输送能力主要取决于线路的稳定极限,采用串联补偿,可控串联补偿技术可使系统稳定极限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输电能力。 (2)、紧凑型输电技术 紧凑型输电技术是通过减少输电线相间距离和改变排列来减少线路电抗、增加容抗、提高线路自然功率,从而提高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技术。该技术通常应用于长距离输电。 (3)、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输电线路专业知识题库

输电线路专业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I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I个最符合题意) 1、高空作业是指工作地点离地面(A)及以上的作业。 A. 2m; B. 3m; C. 4m; D. 4.5m。 2、电力线路采用架空避雷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D)。 A .减少内过电压对导线的冲击;B.减少导线受感受雷的次数; C.减少操作过电压对导线的冲击; D .减少导线受直击雷的次数。 3、普通土坑的施工操作裕度为(A )。 A . 0.2m B. 0.3m C. 0.4m D. 0.5m 4、当浇筑高度超过(C)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A . 1米B. 2米C . 3米 D . 4米 5、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是指线路的(B)。 A .相电压; B .线电压;C.线路总电压;D .端电压。 6、若钢芯铝铰线断股损伤截面占铝股总面积的7%~25%时,处理时应用(B)。 A .缠绕 B .补修 C .割断重接 D .换线 7、、混凝土强度达到(B)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 2 2 2 A . 1.0N/mm2 B . 1.2N/mm2 C . 1.5N/mm2 D . 2.0N/mm2 8屈强比是(A) A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 C .设计强度/抗拉强度 D .屈服强度/设计强度 9、在常温下(平均气温不低于+5度)采用适当的材料覆盖混凝土,并采取浇水 润湿,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所进行的养护称为(B) A .标准养护B.自然养护C.热养护D .蒸汽养护 10、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是指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C)这一段运送距 离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输电线路事故状态下受力计算分解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班级。。。。。学号20。。。。。。。。学生姓名。。。。。课程设计题目输电线路事故状态下受力计算 课程设计时间2015 年12 月15 日至2014 年12 月26 日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架空送电线路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时,为保护被跨越的运行电力线,通常在跨越档采用全封网或局部封网布置。文章针对跨越档全封网布置,且选用迪尼玛绳作为承载索时,跨越档应限制的档距及跨越档档端铁塔应增加的高度进行计算分析,为跨越档的设计参数选择提出了建议。该系统的特征为: ★可以在用户界面输入输电线路参数。 ★可以计算出所需输电线路参数。 具体要求如下: 1. 根据已有参数设计界面并调试成功。 2. 根据输入的参数按照特定算法计算出结果。 3. 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年月日负责教师年月日学生签字年月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输电线路事故状态下受力计算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1) 2. 承载索张力和弧垂的计算方式 (4) 2.1 承载索的张力计算 (4) 2.2 承载索弧垂的计算 (5) 3 软件设计 (5) 4.联合调试 (8) 5. 课设小结及进一步设想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I 对应变量清单 (12) 附录II 源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电线路事故状态下受力计算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架空送电线路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时,为保护被跨越的运行电力线,通常在跨越档采用全封网或局部封网布置。本课设针对跨越档全封网布置,且选用迪尼玛绳作为承载索时,跨越档应限制的档距及跨越档档端铁塔应增加的高度进行计算分析,为跨越档的设计参数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不停电跨越架线;全封网布置;设计参数;跨越档档距;跨越档档端杆塔高度。 0.前言 随着架空送电线路的迅猛发展,跨越运行电力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许多情况下,运行电力线路难以停电来满足跨越架线要求。为了实现运行电力线不停电状态下进行跨越架线,经多年实践,线路建设者们主要采取了2种方法:一种是在运行电力线两侧或一侧搭设跨越架实施跨越架线;另一种方法是在跨越档两端杆塔上设置横梁作为支承体,在两横梁间布置封网系统实施跨越架线。后一种方法简称为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该方法由于省去了设计和搭设跨越架工作,有利于运行电力线和跨越架线的安全,有利于保护跨越档自然环境,因此,近年来在送电线路架线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是,后一种方法的应用仅靠施工单位往往难以实施,特别需要建设和设计单位的协助配合,因为它要求跨越档设计参数满足一定条件,即跨越档档距应尽量缩小,且跨越档两端杆塔应适当加高。 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的封网系统有2种布置方式,一种为全封网布置,即发生导线坠落(事故状态)后由承载索均匀承担其垂直荷载,另一种为局部封网布置,即发生导线坠落后由局部长度的承载索承担其垂直荷载。 本课设针对全封网布置,并且以迪尼玛绳作承载索为基础,研究跨越档档距及两端杆塔高度满足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应达到的条件。 1.总体方案设计 在本次设计中承载索通过单轮滑车悬挂于跨越档两端铁塔的横梁上,其两端通过钢兹绳及手扳葫芦固定于地而,是一个具有两种不同性能的悬索形成的三跨连续档。根据静态模拟试验结果分析,采取孤立档进行张力及弧垂计算比较符合实际。承载索两端的横梁在受力后可能产生微小变形,以导致承载索张力和弧垂的变化,为简化计算,忽略此变形的影响。承载索在安装状态和事故状态,由于环境气温的不同及风荷载影响,可导致承载索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要求 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实现该软件开发项目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选择的各种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的方案。 在项目规模比较小时可与下面的“项目开发计划”合并。 主要内容及协作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要求如下。 1 引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额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A. 列出本项目的委托单位、承办单位、任务提出者、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已经机与本项目开展操作直接有关的人员; B. 列出该软件系统同其它系统或其它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参考资料 A. 列出本项目经核准的任务书或合同和上级机关的批文; B. 列出编写本报告时参考的文件、资料、技术标准以及它们的作者、标题、编号、发布日期和出版单位等。 1.4术语 列出本报告中专门术语的定义以及英语缩写词的原词组。 2 要求和目标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达到目标和具备条件。 2.1 基本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 功能; B.性能; C.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D.输出:说明系统的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 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基本要求,并以图表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并辅之以叙述; F.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方面要求; H.完成期限要求。 2.2 开发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处理速度的提高; C.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D.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E.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F.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2.3 具备条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专业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 专业代码:0806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一、培养目标 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胜任电力行业输电线路工作岗位的要求;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与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涉及电力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特色

(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容及侧重点

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容及侧重点 执笔李开孟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我国目前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技术方案的研究论证深度不够。按照国外的通常做法,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深度应能达到定方案的程度,因此要求在工程技术方案论证,应达到Basic Design或Concept Design的程度,基本相当于我国的初步设计应达到的水平,应提出明确的设备清单;二是财务评价就项目论项目,这与国外利用企业理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资本预算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通行做法存在重大差异,并且在经济评价方面不恰当地使用了"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认识误区;三是在市场分析、组织机构分析等方面与国外差别较大,研究深度严重不足;四是不重视多方案的比选及项目风险分析,或者分析的内容、深度严重不足,缺乏项目周期各阶段风险管理的统一筹划及策略论证。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要求(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一个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国家有关的规划、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同时,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料。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②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增容方案选择的研究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增容方案选择的研究 摘要:导线的合理选型是输电线路增容改造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改造工程实 施方案和各项指标。本文选取某地区典型的220kV输电线路增容改造工程为依托,对比分析几种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方法,对其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技术分析,结合年费用选择最优方案。 关键词: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增容;方案选择 1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增容改造的意义 在经济建设的推动下,电力需求不断增大,部分地区的负荷也是剧增。因为 电网规划和网架结构的历史问题,一大部分输电线路有新旧两段或多段线路组成。通常新建输电线路输送容量较高,而旧线路输送容量不匹配新建段线路,成为影 响整条线路输送容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旧线路进行增容改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提升电网整体输送容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主要方法有动态增容监测技术、加大导线截面、采用新型增容导线等。其中动态增容监测技术不需要改造线路本体,可以低 成本且快速响应负荷需求的增长,但是增加的输送容量有限,一般平均提高输送 容量约为30%。加大导线截面需要改造原线路铁塔甚至拆除重建,重建面临征用 土地、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增容导线工程投资小,停电时间短,唯一不足是线路 损耗较大。以下以220kV线路为例,分析改造方案的技术性。 2 线路增容改造导线选型原则及方案 2.1增容改造线路导线选型原则 导线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导线的电气性能、机械特性、经济性等因素,主要 体现在导线允许的最高温度、载流量、机械强度、地面电场强度、运行费用等。 现有的研究显示,在增容改在项目中导线对地距离和对建筑物水平距离等满足规 程规范,线路下方地面电场强度、无线电干扰水平、电晕可听噪声即可达到要求。所以,导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针对具体实际情况,依据沿线分布情况,选 择相应防腐性能的线型即可。故,工程中导线选型的重点是分析对比载流量、机 械性能、经济性等,最终在满足各项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下选择最经济性最优 导线方案。 2.2增容改造方案选择 2.2.1原线路概况 220kV输电线路设计条件:基本风速33m/s,覆冰5mm,高温40℃。原导线 截面为2×300mm2,环温40℃,线温70℃时极限输送容量为466MVA,原线路导 线截面系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按高温40℃定位、线温70℃校验重要交叉跨越 安全距离,导线平均对地距离较低。 2.2.2增容改造方案 依据负荷需求,将原有线路增容至720MVA输送容量,动态增容监测技术无 法完全满足容量需求,因此在电压等级不变的条件下,对导线进行增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择加大同类型导线截面,包括增加导线分裂数。一种是选择增容导线,通过提高导线允许工作温度来增加导线输送容量。如果采用增大同类型导线截面,子导线根数不变,计算可知需采用截面为2×630mm2,需要新建铁塔基础。如果 采用特种增容导线,其中高强度全铝合金线和高强度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多用于 大跨越、重冰区等特定场合;殷钢芯铝合金绞线高温弧垂性能较好,仅需拆改少 量铁塔,但造价较高,经济性差;特强钢芯软铝导线,高温弧垂性能较好;间隙

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附录E(资料性附录)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E1架空线路紧急缺陷 E1.1防护区 1.江河泛滥、山洪、泥石流、杆塔被淹。 2.森林起火。 3.威胁线路安全的工程设施(如高大机械及可移动的设施)。 4.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1规定数值的80%。 5.导线对树木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2规定数值的80%。 6.导线对建筑物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3规定数值的80%。 7.导线对地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4规定数值的80%。 8.防护区内有严重污染源,绝缘爬距不够,有可能造成线路污闪。 E1.2基础 1.基础受洪水冲刷或淹没,致使基础外露,出现不稳定现象或已经倾斜。 2.杆塔基础或拉线基础已经明显上拔或沉陷,并有发展趋势。 3.杆塔或拉线基础移位。 4.基础受到严重的外力破坏。 E1.3杆塔 1.杆塔上悬挂有可能造成接地短路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 2.缺塔材11根及以上。 3.水泥杆焊口断裂。 4.杆塔倾斜严重,倾斜值超过重大缺陷表5规定要求。 E1.4导线与地线 1.导地线断股、损伤到需切断重接的程度,超过重大缺陷表6规定数值。 2.导线上挂有较长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3.导线连接器过热、烧伤。 E1.5绝缘子 1.绝缘子串每串中零值、低值、劣化、破损、裂纹或烧伤的绝缘子数量超过重大缺陷表7规定数值。 2.绝缘子串上挂有异物,极易造成接地。 3.针式绝缘子、瓷横担绑线松动、断脱、烧伤。 E1.6金具

1.交叉跨越处导线线夹未就位、未固定。 2.张力金具严重锈蚀、断裂、变形或缺件,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E1.7拉线 3.拉线或拉线下把被破坏(或被盗)。 4.拉线断股达7股断2股,19股断3股者,损伤截面超过表6规定者。 E2架空线路重大缺陷 E2.1防护区 1.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2.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 3.在杆塔内或杆塔与拉线之间修建车道。 4.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5~10m的区域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 5.杆塔上方有危石,滚落时可能伤害基础或铁塔。 6.线路附近有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采石场或采矿厂。 7.防护区内未经供电部门批准进行建筑施工。 8.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栅架、招牌、天线等。 9.防护区内进行爆破作业。 10.换算到+40℃时,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表1的基本要求。 表1 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 l) 在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2所列数值。 表2 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的最小安全距离 2)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3数值。 表3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高压输电线路状态巡视实施细则

输电线路状态巡视实施细则 (试行) 1、范围 为了规范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的状态巡视管理,促其达到标准化、制度化,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明确了**供电局所属 110kV~330kV 输电线路状态巡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本细则适用于 110kV~330kV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巡视工作。35kV 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细则中引用而构成为本细则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 60 号)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 239 号)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经贸委、公安部[1999]第 8 号令) GB 50233-2005 《110kV~500 kV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 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T 5092-1999《110~33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L/T 741-200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评估报告》 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330kV 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330kV 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330kV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 《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3]481 号)》 Q/ZDJ05—2001《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维修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保护区: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有关规定,按电压等级不同而划分的两边导线向外延伸的所规定距离。 3.2 易建房区:指市区、城郊、各种开发区、农村集镇等易建房地区。 3.3 重冰区:根据线路设计规程、运行经验,导线覆冰厚度在10毫米以上,以及海拔650米雪线以上地区。 3.4 多雷区:泛指雷电活动强烈(雷暴日在60日及以上),而又经常遭受雷害,以及线路路径经过雷电活动走廊的地区。 3.5 滑坡沉陷区:主要指杆塔基础稳定性较差而又易发地质灾害的地区。 3.6 鸟害区:泛指鸟类活动较为频繁易受鸟害的地区。

最新 基础研究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 基础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依托单位: 项目负责人: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传真: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为Word格式(可插入图片或公式),由标准封面和具体内容组成。报告各页面距要求设置为2.5厘米,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大小可参考本提纲。具体内容要求翔实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按以下提纲撰写。 一、立项依据 阐述项目所面向的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有效需求,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对解决重大需求问题的预期贡献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阐述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等。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详细阐述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主要研究内容要围绕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有机地详细阐述,重点要突出。 四、总体研究方案 结合主要研究内容详细阐述学术思路、技术途径及其创新性,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等。 五、项目计划目标 详细阐述总体目标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和预期目标应从对解决城市发展重大需求的预期贡献,在理论、方法等方面预期取得的进展、突破及其科学价值,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别论述。预期目标要求有三年的具体的考核指标和人才培养计划。 六、项目计划进度: 在项目实施期内,阐述每一阶段应该实现的具体目标,包括时间进度安排、学术指标、资金使用计划等。目标应该清晰、正确地定性或定量描述。(每半年为一个阶段)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1.项目组在所申报项目相关研究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项目实施所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 重要研究基地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等。 3.项目组近三年承担的与所申报项目直接相关的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完成情况,与 所申报项目的关联和衔接。 4.合作情况(若有) 八、研究团队 1.研究队伍的规模和结构 研究队伍的规模和结构(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的结构,实验技术人员概况等)。研究队伍规模要适度。 2.项目负责人情况 主要介绍项目负责人和核心研究人员的研究背景。包括:工作简历、主要学术业绩,近年主持的与申请项目相关的各类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情况,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不超过5篇)、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以及发明专利情况。

动态执行技术

动态执行技术 动态执行是P6微结构的IA-32处理器(Pentium Pro、Pentium II和Pentium III)中,为提高并行处理指令能力,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诸如寄存器重命名、乱序执行、静态分支预测、动态分支预测、推测执行等。 发掘指令之间的并行执行能力,也就是提高处理器内部操作的并行程度,被称为指令级并行 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主要采用软件(静态调用方法)的ILP是超长指令字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技术,例如IA-64结构、即Intel的安腾系列处理器结构。 超标量指令级并行处理器使用复杂的硬件电路实现并行发送,被称为动态调度方法。使用硬件动态调度方法的优势是不需要修改软件或者重新编译就可以获得性能提高。当然,如果按照处理器的结构特点进行软件优化,程序性能会获得更大的提升。 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是动态执行技术的一个关键。它是指超标量处理器由于有多条指令进入执行单元,指令执行的顺序不一定是原始的程序顺序,可能是乱序的,即后面的指令可能先执行完成。当然,处理器需要进行指令确认(Instruction Commit),保证程序执行的逻辑一致性,也就是最终的执行结果仍然是程序的正确顺序,即顺序退出(In-order Retirement)。 指令间只是使用了相同的寄存器名,实际上保存的数据之间没有关系,可以使用另一个寄存器消除这种所谓的名字相关(Name Dependency),这称为寄存器重命名(Register Renaming),也被译为寄存器更名。 Pentium Pro和Pentium II引入静态分支预测方法解决对于分支目标缓冲器BTB中(动态分支预测)没有记录的转移指令的分支预测问题。 处理器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的分支预测技术推测指令分支路径,并按照推测结果发送和执行指令,这就是推测执行(Speculative Execution),也译为推断执行或前瞻执行。如果推测正确,可以有效消除分支引起的停顿,加快分支处理的速度。

探究架空输电线路中增容导线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11319749.html, 探究架空输电线路中增容导线的应用 作者:欧源正 来源:《华中电力》2014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用电负荷日益增加,如何提高现有架空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架空输电线路的特性,提出了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的概念,这一研究对于分析高温下导线运行性能,进而增加导线的输送容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架空;线路 0 概述 架空输电线路增容导线是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使用的特种导线。它具有良好的耐热特性,较高的运行工作温度等优点,能输送更多的电能。采用增容导线是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的措施之一,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文章对增容导线的种类、结构、特性和应用情况等作了详细介绍和对比研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评估。 1 输送容量的定义 2增容导线的类别 增容导线是架空输电线路上使用的特种导线,也可称为“耐热导线”。概括起来目前国内使用的增容导线主要有以下三种:间隙型导线、殷钢芯耐热导线、碳纤维合成芯导线。 2.1间隙型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间隙型耐热钢芯铝合金导线也被简称为间隙型增容导线。中心承力部分是特强镀锌钢,主要载流体为耐热或超耐热铝合金,同时使用耐热润滑油填充在钢芯与铝合金所夹间隙中。为了确保钢芯与铝合金内层间隙,会把内层铝合金导体做成梯形。填充耐热润滑油是为了使铝合金与钢芯在间隙中能够各自独立移动,减少摩擦。间隙型增容导线结构如图1所示。 2.2殷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 耐热铝合金单线以及镀锌殷钢丝绞制就成为殷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此类导线与普通钢芯铝绞线具有相同的结构,210 ℃是其可以达到的长期使用温度,240 ℃是其可以达到的短期使用温度。此类导线的外径和单重基本与普通导线相同,但是其载流量可以提高到一倍以上。导线的温度会随着载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因由耐热铝线与殷钢丝的线膨胀差异较大,所以当达到某一温度点时,铝线会松弛,此时导线所受的应力会全部转移到钢芯上,此时温度被定义为迁移点温度。在迁移点温度以上,因为殷钢丝的线膨胀系数很小,所以其导线的弧垂增长很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