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351.36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5-12T14:02:08.6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作者:胡玉梅[导读]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 211500) 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胡玉梅(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 211500)【摘要】目的: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与对照组17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中成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
治疗后对其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经采取不同给药方式治疗2~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无效例数为0,对照组无效2例,无效率为11.8%,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治疗组B超包快明显减小,仅2例患者进行了3个疗程的治疗,而对照组进行第3疗程治疗的患者高达7例,表明治疗组中药灌肠方法起效快,疗效更佳。
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起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22-02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多数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1]。
而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迁延所致,或发病慢,症状不典型,未及时治疗所致,严重威胁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中药灌肠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慢性盆腔炎患者35例,无发热,无急性炎症,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B超证实无盆腔包块或包块直径<3cm者。
火龙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火龙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对照组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研究组加行火龙罐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火龙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火龙罐;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疼痛;中医证候积分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以骨盆及邻近组织器官疼痛为主要表现,患者病程>0.5年[1]。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可出现骨盆、脐下腹壁、臀部及腰髓部疼痛,这种疼痛持续、剧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以消炎止痛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应用易引发不良反应[2]。
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中。
火龙罐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一种治疗技术,可起到温阳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3]。
本研究主要分析火龙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20例。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关于慢性盆腔疼痛诊断标准,病程超过6个月。
中医证型符合气滞血瘀肾虚证,主症:下腹部刺痛或胀痛,经期时腹痛明显加重。
次症:月经量增多,经血呈暗红色,胸乳胁肋胀闷疼痛,烦躁,体寒,全身乏力,腰膝酸软。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妇科疾病。
2)盆腔占位性病变。
3)皮肤严重感染,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6.49±1.36)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4.16±0.15)个月。
五味消毒饮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杨雪琴;王静【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
方法:将本院70例慢性盆腔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硝唑片及司帕沙星片,连续服用7 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灌肠,连续灌肠7 d。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 McGill 疼痛评分变化及外周血清 TNF -α的浓度变化。
结果:1)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为91.43%,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前对照 McGill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 后分别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 P 均<0.05,组间比较,2组比较 P <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3)2组治疗前 TNF -α蛋白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 后,治疗组的 TNF -α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4)McGill 疼痛评分与 TNF -α存在相关关系(P <0.05)。
结论:五味消毒饮灌肠可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 TNF -α有关。
【总页数】4页(P1525-1528)【作者】杨雪琴;王静【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西昌,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西昌,6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R711.33【相关文献】1.电针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J], 支娟娟;张燕;2.针灸联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瘀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庞小婉3.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长新4.清热解毒活血汤灌肠治疗9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越5.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冯彦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千⾦⽚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
妇科千⾦⽚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窦晨辉,桑凤梅,燕飞
【摘要】[摘要]⽬的:观察妇科千⾦⽚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服⽤妇科千⾦⽚,观察组加⽤中药灌肠。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炎性因⼦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妇科千⾦⽚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抑制盆腔炎病症的发展,有较好疗效。
【期刊名称】实⽤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9(035)003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科千⾦⽚;中药灌肠;对照治疗观察
观察与研究
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为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甚⾄导致不孕甚⾄肿瘤。
我院⽤妇科千⾦⽚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般资料
共90例,均为2016年1⽉⾄2016年12⽉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
年龄22~63岁、平均
(41.22±2.37)岁,病程3个⽉~5.2年。
两组⼀般资料⽐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2008年制定的《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1]。
排除标准:肛门、直肠、结肠⼿术,⼤⼩便失禁,严重⼼脏病,严重⼦宫内膜异位、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严重妇科肿瘤、精神病史。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现状发表时间:2011-04-21T10:19:42.0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 作者: 金黎黎 邱红海[导读] 慢性盆腔炎[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金黎黎 邱红海(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215300)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408-02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 中医疗法 文献综述
慢性盆腔炎[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药灌肠以操作方便、易掌握、临床效果好、无副作用等优势,对本病有独特疗效,此就近几年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单纯中药灌肠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与瘀血交结,蕴结胞宫而成。通常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治疗原则,运用灌肠的方法,将中药汤剂直接注入肠道,通过肠道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盆腔炎的目的。目前最具代表的有张氏方、李氏方、范氏方、王氏方、俞氏方、柴氏方等,总有效率达90%以上。张氏[2]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治则,运用灌肠方(当归15g,川芎15g,三棱15g,莪术15g,桂枝15g.败酱草30g,桃仁10g,制附子6g等),每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共治3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35%,明显高于静滴甲硝唑、青霉素的对照组(36.67%)。李氏等[3]以清热化瘀汤(红藤20g、败酱草20g、蒲公英15g、苦参12g、黄柏9g、皂角刺9g)为灌肠液,每日1剂,加水1000ml,浓煎取汁100ml,纱布过滤后备用,共治64例,除6例有不同程度食欲下降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1个月后门诊复查均取得满意效果。范氏等[4]以中药方(白花蛇舌草30g,红藤30g,败酱草30g,三棱10g,莪术10g,没药6g,丹参15g,延胡索12g,当归15g,浙贝12g,薏苡仁30g,夏枯草12g),于月经净后第3天开始,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最短2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共治40例,痊愈25例(63%),好转13例(32%),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王氏等[5]用自制妇科中药2号(败酱草12g、双花10g、蒲公英10g、鱼腥草10g、车前子15g、赤芍12g、泽兰12g、丹参10g、元胡15g、鸡血藤15g)灌肠,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隔3天,进行下1个疗程,一共3个疗程,共治51例,痊愈30例,总有效率为92.2%。俞氏等[6]用红藤汤1号(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丹参等)灌肠,10天为一疗程,治疗2-4个疗程,共治192例,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柴氏[7]用中药方(败酱草30g,红藤
30g,蒲公英30g,苦参30g,鱼腥草30g,紫花地丁30g,元胡20g,夏枯草30g,荔枝核30g,生牡蛎30g,三棱20g,莪术20g)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治40例,痊愈25例(63%),好转13例(32%),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
2 中药灌肠配合其他疗法
徐氏[8]采用红藤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处方:红藤30g、败酱草30g、丹皮,丹参各10g、莪术9g、夏枯草l0g、牡蛎30g、桃仁、薏米各9g、香附9g、川楝子12g、六曲12g、赤石脂12g、生地黄12g、随症加减;并予红藤灌肠方(红藤30g、败酱草30g、三棱30 g、蒲公英30g、鸭跖草30g、紫花地丁30g、莪术l0g、桃仁10g、延胡索10g、香附l0g)灌肠。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月经干净后3d-5d开始用药,维持3个疗程。治疗30例,痊愈18例,总有效率为100%。梁氏等[9]以中药方(红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薏仁30g、紫花地丁15g、桃仁15g、黄柏20g、生大黄10g)灌肠,再加用中药熏蒸治疗,方剂:蒲公英5g、红花8g、赤芍7g、当归8g、党参6g、丹参6g、川乌6g、草乌6g、甘草9g、杜仲4g、木瓜5g、防风4g、秦艽6g、乳香10g、没药10g。使用深圳市科莱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汽化热疗器CQ机,取配好的中药l剂放人特制不锈钢药锅里加水通电煎煮,大约20min药水煮沸产生中药蒸汽,经管道从熏蒸床上的蒸汽孔喷出。患者俯卧在熏蒸床上,暴露小腹部并对准蒸汽孔。调节药物温度43~48℃,每次40min,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共治55例,痊愈32例,总有效率98.18%。李氏[10]以中药方(败酱草30g,半枝莲30g,三棱10g,川芎10g,紫花地丁30g,蛇床子12g,莪术30g,黄柏10g,赤芍10g,红花30g,元胡20g)灌肠。并予妇炎散外敷方:红藤15g,银花15g,当归15g,赤芍15g,败酱草20g,香附10g,枳壳15g,川芎15g,三棱10g,莪术10g,元胡20g,紫花地丁15g,红花15g,川楝10g,丹参15g等,上药研为细末,100g为1剂,用温水调成糊状,加入白酒少许。根据敷药患处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纱布,将调好的药物均匀的平摊于纱布上,厚薄适中,太薄则药力不够,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将摊好药物的纱布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加覆朔料薄膜,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其上置一热水袋(水温60~80℃),能使药效更好地渗透,每次敷1~2小时。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58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4.8%。吴氏[11]采用:1)芒硝外敷:选用纯净芒硝每次1.5kg,按照病人体型缝制成腰袋状的腹带,放人芒硝后缝闭(可选用毛巾缝制,因其吸水性好),置于病人下腹部外敷,每天更换1次,10d为1疗程;2)中药保留灌肠:选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跖草、地丁、丹参等适量,加水浓煎取汁1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10d为1疗程。共治60例,有效54例,总有效率为90%。 3 中药灌肠加西药疗法
韩氏等[12]采用抗生素治疗l周的基础上(药物同对照组),结合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跖草、紫花、地丁各25~3lg),月经后3~5d进行,每晚睡前1次,l0d为一疗程。共治50例,两个疗程后,治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24%)楼氏等[13]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红屯合剂(即红屯30g、赤芍9g、乳香6g、没药6g、地丁草15g、鸭跖草30g、蒲公英15g、鱼腥草15g)保留灌肠,共治50例,治愈率为62%,较只采用同样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治愈率40%)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吴氏等[14]采用灌肠方(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各50g,丹参30g)结合西药(替硝唑注射液、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共治86例,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同时用HGP-1000多功能盆腔治疗仪治疗。观察3个疗程,痊愈55例,总有效率96.51%,显著高于替硝唑注射液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静滴的对照组(P<0.01)。 4 中药灌肠加物理疗法
汪氏等[15]以中药方(莪术、苏木、丹参、当归、红花各20g,薏苡仁、土茯苓、苦参、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各30g)灌肠,加YW-ⅡC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理疗,每晚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33例,治愈26例,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常规的抗炎和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黄氏[16]采用中药(桔梗15g,桃仁15g,三棱15g,莪术15g,赤芍15g,茯苓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保留灌肠,再配合CR2001型微波综合治疗仪照射,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治34例,治愈率58.82%,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输液抗感染和口服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治愈率20.59%,总有效率64.71%)。诸葛氏[17]采用消炎5号(协定方):丹参、贯众、红木香、红藤、蒲公英保留观察,配合特种光治疗仪治疗,共治90例,痊愈率86.7%,总有效率98.9%。 5 中药灌肠加腹腔内灌注
赵氏等[18]采用妇科1号保留灌肠,再配合协定处方妇科2号进行腹腔内灌注,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40例,痊愈29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独使用3个疗程,总有效率75%)。叶氏[19]采用活血化瘀方(乳香、红藤、败酱草等)保留灌肠,再配合抗生素(0.9%NSl00ml+头孢拉丁6g+甲硝唑1.83g+靡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10mg)腹腔灌注,1/日,10d为1疗程,共治31例,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滴0.9%NSl00ml+头孢拉丁3g静滴2/日,5%GS500ml+甲硝唑2.745g静滴1/日,10d为1疗程),总有效率74.2%。 6 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具有以下特点:①药物经直肠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能改善血循环,促使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抗炎药物局部吸收,达到消炎、消包块的目的;②既避免口服用药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减轻肝脏负担,又可有效保持药力;③药物局部热敷,利于炎症消退;④操作方便,易掌握,临床效果好,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①灌肠前注意做好心理护理;②选择合适的肛管,温度适中,药量不宜过多,经期停药;③灌肠要注意方法和疗效;④灌肠过程中,须观察体征变化。总之,中药灌肠是治疗本病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 考 文 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五版,2000:302. [2]张松枝.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07,27(12):86. [3]李秀敏,吕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4. [4]范秀娟,方爱君.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及其护理经验[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8):43-44. [5]王秀玲,李青云.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与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9):72-73. [6]俞淑颖,杨雪姣.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74. [7]柴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23-124. [8]徐涛.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1):2963-2964. [9]梁云花,夏令琼,王鑫,廖色青,李利容.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098-1099. [10]李惠.妇炎散外敷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2):40-41. [11]吴继萍.芒硝外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22). [12]韩秀玲,周光英,张日香,李秀华,车淑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52. [13]楼玉英,王玲欢.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977. [14]吴小英,王红鲜.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9):1651. [15]汪令先,陈雅琴,刘敏,卢小玲.微波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5,19(14):1264. [16]黄泽云.微波治疗仪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与护理[J]. 家庭护士,2008,6(3):673. [17]诸葛雪微.中药保留灌肠合特种光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3):192. [18]赵晓,蔡建珍,杨冬梅,时英.腹腔内灌注和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19]叶君儿.腹腔置管灌注抗生素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