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及抗生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03-17T05:44:24.85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期作者:张文珍[导读] 研究分析盆腔炎患者治疗中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的表现。
张文珍鸡东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鸡西市1582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腔炎患者治疗中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的表现。
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3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以双盲对照原则为依据对所选30例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所选15例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所选15例患者采用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结果:对照组所选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及治疗效果一般的人数为11人,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73.33%,实验组对应人数为14人,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93.33%,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所选患者中共计1人出现不良反应,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6.67%,实验组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析两组相关数据,差异微小,(p>0.05)。
结论:在盆腔炎患者治疗中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有着不俗的表现。
关键词:盆腔炎;抗生素;中药治疗;治疗效果前言:盆腔炎在临床上出现概率较高,对女性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盆腔炎具有较强的反复性,患者在患病后会表现出现腹痛等症状,其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宫外孕或是不孕,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等并发症。
在新形势下,盆腔炎的治疗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医护人员应注意研究分析盆腔炎患者治疗中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治疗方案,为盆腔炎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实验的盆腔炎患者人数为3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将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就诊的3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 hi n aM ed i ci n e,S ept em be r2008.V06,N o.17治疗结果表膝。
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是以能愈也.叩J方中生代赭石质地重坠,平肝潜阳,降逆平冲.张氏云。
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嘲上亢之肝阳得以镇潜,则上越之气血得以平复,而风阳升动之症自除。
生杭芍,养阴柔肝熄风,生龙骨、生牡蛎.镇肝潜阳熄风,肝阴得养,阳气得附.则风阳之症自消。
生怀山药、生地黄、柏子仁,宁心安神,且山药入肾经而益肾阴,归肺经而补肺气,阴得补益,则虚阳不致上越,肺气得补,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肝木上逆之气。
生地155黄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之功。
诸药相伍,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效。
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病的表现复杂而多变,且往往病程长,难根治。
所以需要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一t L,,坚持长期耐心积极的治疗,医师更要认真辨证,审因论洽,特别是在两种或多种证型相兼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相兼证型的主次关系,在基本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化裁。
方能更切病情,取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l】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1.第2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515.【2】上海中医学院.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80:315.【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46.【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09.中药灌肠及微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沈丽莉【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微波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155—02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6年7,q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微波腹部理疗,同时积极抗感染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6.67%.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为25—55岁,平均40岁。
灌肠中药治疗盆腔炎效果如何发布时间:2021-11-17T02:15:42.12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5期作者:周显玉[导读] 近年来,盆腔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以及年轻化趋势,以育龄期性活跃女性为多发群体。
周显玉四川省盐源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615700近年来,盆腔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以及年轻化趋势,以育龄期性活跃女性为多发群体。
盆腔炎不但影响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其心理、精神造成重大压力,降低其生活质量。
为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改善盆腔炎病症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盆腔炎是什么?盆腔炎是一种发生于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因是病原体感染诱发患者生殖道及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该病临床症状以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以及阴道异常出血为主要表现。
盆腔炎患者若未及时进行有效诊断或治疗,则会随着疾病迁延与发展出现相关后遗症,诱发患者月经紊乱、宫外孕、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疼以及盆腔炎性疾病等病症反复发作,严重程度下会致使患者不孕。
二、为什么会得盆腔炎?(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由于产妇经历分娩后对其产道造成一定程度损伤,且身体耗费大量体力,呈现虚弱的状态,此时宫腔内部可能残留有胎盘、胎膜等物质,宫颈口需将恶露排出,所以未及时闭合。
对于产妇来说,产后过早开始性生活,也会增加病原体入侵的风险。
对于采取流产措施的女性来说,自然流产或者药物流产导致阴道长时间流血、宫腔内残留组织物、人流手术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均可能诱发感染。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进行刮宫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等手术操作时,由于手术未遵循严格的消毒标准、患者术前发生性生活或者使术前适应症选择不当等原因,致使术后发生急性感染并扩散,此外有部分患者未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细菌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
(三)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卫生不良多是由于患者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护垫、经期性交或盆浴,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毛琼冬黄海媖(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100)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可造成患者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不孕[1]。
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西医多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癖毒内结引发,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2]。
本研究以中药外敷联合灌肠为主,以抗菌药为辅,探讨该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4.78±3.04)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9±0.96)年。
观察组30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4.82±3.03)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5±0.93)年。
2组均经B 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中枢系统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20190602,规格0.25g )0.75~1.5g/次,2次/d ;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硝唑(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1、20191203,规格25mg ),首次剂【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30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联合中药外敷与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人民医院我科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总结护理经验,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护理满意,除7例出现不同程度食欲下降外,其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经过治疗及护理,痊愈为30例,显效为20例,有效为17例,无效为5例。
结论:给予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而且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慢性盆腔炎属于一种常见病,该病患者多因生殖器官以及盆腔腹膜、周围组织等出现炎症,进而发疾病,且临床表现以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以及下腹坠痛、腰骶疼痛等为主。
对于体质偏弱的患者而言,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对其生活、工作均会造成影响。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72例我科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康妇炎胶囊内粉末展开保留灌肠治疗,而且给予对应的有效护理措施,取得显著效果,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现进行如下文詳细报道,旨在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72例我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48岁,其中11例未婚,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35例。
全部入选病例都符合《妇产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具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疼痛、下腹部肿胀等症狀。
此外,部分患者在性交及疲劳后都存在月经经量增多及白带增多的情况。
与此同时,全部患者都经过相关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盆腔肿瘤、盆腔脓肿,均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本次治疗研究。
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学会审核,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方法本组以康妇炎胶囊粉末(清热化瘀)保留灌肠,1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月,最长的10个月,平均病程(3.14±1.12)个月。
按照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所有患儿的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针对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临床上均进行常规的消炎、吸氧、止咳等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照组:实施布地奈德治疗。
本组的患儿加用布地奈德治疗,0.5mg布地奈德,加入到2~3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2次/d,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实施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的结合治疗。
本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治疗,0.5mg/次,5mg/d,加入到2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针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采用的评价标准[2]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肺部检查无罗鸣音;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肺部检查罗鸣音减轻;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肺部检查罗鸣音明显。
患儿的肺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1.4统计学分析文中的涉及到统计学的数据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1.0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治疗效果比较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为7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如下: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02811197.50对照组4015131270.00 X2————11.114P————0.0012.2肺功能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2:表2 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组别例数FEV1.0FVC MMEF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84.25±3.2497.86±3.2485.67±3.2498.23±2.1663.25±3.4879.85±3.24对照组4084.23±3.2590.24±2.3785.65±3.2391.28±2.2463.26±3.4772.36±3.46t—0.02812.0050.02814.1260.0139.994 P—0.9780.0000.9780.0000.990.0003 讨论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科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小儿的抵抗力、免疫系统等发育不完全,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所以在患儿发病后需要及时的治疗,避免给患儿带来更大的伤害。
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藤汤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予以红藤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且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标签:红藤汤灌肠;抗生素;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较常见的妇科病,主要是因为病程迁延或为彻底治愈的急性炎症以及抵抗力下降而再次引发。
盆腔炎症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治疗,极大程度上会导致输卵管积水、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输卵管炎等病症,加剧原有病情,病情亦不断反复[1]。
临床上,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已经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并且如果长期服用,会在患者体内产生耐药性,导致菌群失调现象。
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研究活动中选取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炎患者4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药物治疗方式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6例,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血沉、血象、行盆腔超声、C-反应蛋白进行检查。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37.65±8.14)岁,平均病程(8.69±4.98)月,包块直径(5.26±0.81);对照组平均年龄(38.14±7.96)岁,病程(9.26±6.17)月,包块直径(5.73±0.69)。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中药灌肠,分析其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
对照组单用抗菌药物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
评估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痛、小腹坠胀、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且盆腔肿块直径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
结论:与单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相比,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可促进症状缓解及肿块消退,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盐酸左氧氟沙星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炎症性病变,包括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病率约为30%~40%[1]。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均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迁延所致,可见盆腔内组织纤维化增生、瘢痕形成,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主要对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甲硝唑、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其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近年来,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可纳入“癥瘕”“带下”范畴,可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湿凝滞等证型,通过中医辩证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均是常用的治疗方案。
中药保留灌肠能够使药物经直肠渗透,直接作用于盆腔组织,发挥治疗作用。
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中药灌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育能力有着不良影响。
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止痛、抗炎、消炎等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引起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将介绍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1.腹针通过穴位刺激,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环境的平衡,达到调理脏腑、治疗疾病的效果。
腹针是将细针针刺于人体腹部经络上的穴位,包括中脘、关元、气海、大肠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等。
腹部是人体的中央之地,也是人体“命门”所在。
腹针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脏腑,达到调整体内平衡的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有良好疗效。
2.艾灸艾灸是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将艾条点燃后,使其燃烧,然后将其放在穴位上,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艾灸有温通经络、祛寒散寒、调和气血、散瘀止痛等功效。
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艾灸能够加速脏器的新陈代谢,促进脏器血液循环,达到消炎、缓解疼痛的效果。
中药灌肠是在医师指导下,将药物加工成药液,通过灌肠的方式输入肛门,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结肠和直肠,达到消炎、驱寒、止痛、通经络、祛湿、温肾等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灌肠能够直接作用于盆腔区域,使药物渗透到炎症部位,达到治疗病根的效果。
三、联合治疗腹针艾灸和中药灌肠的联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两者治疗效果,增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1.腹针艾灸能够调整身体气血,促进身体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增强对于细菌的抗感染能力。
2.中药灌肠能够直接作用于盆腔区域,使药物渗透到炎症部位,起到消炎、止痛、通经络的效果。
3.联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
四、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2.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酒。
3.慢性盆腔炎患者要注意私处卫生,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中药灌肠及抗生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该病,虽然治疗效果满意,但长期使用可导致病原菌发生耐药性,从而降低药物药效。
本文对患者给予中药灌肠及抗生素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标签: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抗生素,疗效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
盆腔炎为常见妇科疾病,主要指女性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盆腔生殖器官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急性盆腔炎为盆腔炎前期病状,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该病可彻底治愈,若该病反复发作,治病菌未彻底清除[1],则这些细菌可通过输卵管及子宫感染盆腔,最终发展成慢性盆腔炎。
目前临床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发病原因有如下几点,如性卫生不良,产后细菌感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等。
患者慢性盆腔炎发作时临床表现主要为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及下腹疼痛等,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方法为抗生素治疗,虽然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但长期、频繁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耐药性的发生,从而降低药物的效果。
本文对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中药灌肠及抗生素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2例,均经临床,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相关症状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月经不调,性生活后疼痛加剧及下腹部疼痛等。
排除合并其它严重心,肺,肝及肾疾病患者,病例资料不完全患者,曾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及对本文所有药物及方法过敏患者。
将所有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1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19~51岁,平均(37.5±4.3)岁,病程1~4年,平均(1.8±0.6)年,未婚患者20例,已婚患者71例,轻度患者19例,中度患者57例,重度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51岁,平均(37.1±4.4)岁,病程1~4年,平均(1.7±0.5)年,未婚患者19例,已婚患者72例,轻度患者19例,中度患者59例,重度患者13例。
两组患者在家庭背景,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患者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下腹痛疼痛及性生活后下腹部疼痛加剧等情况。
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有囊性肿物,且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B超检查:患者盆腔有囊性包块及积液,附件区域有异常回声[2]。
1.3 方法兩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替硝唑注射液200mg(250mL)及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0mg(50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若患者病症较严重则给予阿奇霉素,第2代或第3代头孢霉素。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药灌肠治疗,中药配方为蛇床子10g,赤芍10g,丹参10g,黄柏10g及川穹10g等,将所有中药放入500mL水中,水煎至200~250mL,保持药液温度36℃~39℃,并对患者进行灌肠,患者灌肠前排尽大小便,患者取左侧卧位,将灌肠导管插入肛门10~15cm,药液通过导管缓慢加至肛门内,药液在肛门内停留时间不低于30min,灌肠后嘱咐患者休息[3],经期停用,1次/d,10d/疗程,治疗1~3疗程,治疗后观察和评价治疗效果。
1.4 效果评价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妇科检查恢复正常,B超检查提示包块及积液消失,异常回声也消失;②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妇科检查也显著改善,B超检查提示包块及积液显著减少;③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有改善,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61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2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2.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33,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主要有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多由病原菌感染所致,主要感染病原菌有支原体,衣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菌可逆行输卵管,子宫达到盆腔,从而导致慢性盆腔炎。
因慢性盆腔炎主要由病原菌感染所致,因此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虽然抗生素治疗临床效果满意,但长期和频繁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病原菌发生耐药性,这些耐药性可导致抗生素药效降低,因此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不是长久之法,需寻找其它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非抗生素方法。
在中医中慢性盆腔炎属”带下”范畴,主要致病原因为邪热余毒寄存于体内,凝散不去,从而导致气滞血瘀。
因此治疗慢性盆腔炎应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为主。
在本文中药治疗中蛇床子具有杀虫,止阴痒之功效,赤芍具有行淤,消肿止痛之功效,丹参具有止痛,排脓,活血化瘀之功效,黄柏解毒,清热之功效。
本文中药治疗中主要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避免口服给药,使药物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这样既减轻了对肝脏的负担,也减少了肠胃的刺激。
而且保留灌肠治疗可使患者通过肛门静脉进入人体,使药物能直接达到治疗部位,减少了药物浪费。
在本文治疗中,我们对所有患者给予了抗生素治疗,而观察组又进行了中药灌肠治疗,治疗后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2.4%,这说明中药灌肠治疗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患者接受度较高,安全性佳,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元.中药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7):50-51.
[2]李艳凤.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511-512.
[3]武玉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11(3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