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软伤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40
中医伤筋病辨证分型
中医伤筋病是指肌肉、骨骼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因外力损伤而引起的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根据症状特点和证候表现,中医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辨证类型。
其中,风寒湿痹型伤筋病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伴随着寒湿之邪侵袭,可出现关节红肿、酸痛、肌肉抽搐等情况。
肝肾不足型伤筋病则表现为腰痛、膝痛、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常伴有腰膝酸软、步履艰难、倦怠无力等体征,易于受寒湿、劳累等因素影响而发作。
气血不畅型伤筋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多发于活动部位,如肩颈、椎间盘、腰背等处,伴随着气滞血瘀的证候,可引起活动不便、瘀血积聚等现象。
阳虚阴盛型伤筋病以腰腿酸软、膝关节痛等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怕冷畏寒等体征,易于受凉、过劳等因素影响而诱发。
以上四种类型仅为中医辨证分类中的一部分,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因,医师会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选用针灸、草药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外伤治则摘要:1.中医对外伤的认识2.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3.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4.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正文:一、中医对外伤的认识中医学对外伤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中就有关于外伤的论述。
中医认为,外伤是指因外部暴力、锐器、火焰、寒冷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肌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损伤。
外伤不仅会导致局部损伤,还可能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因此需要及时恰当的治疗。
二、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活血化瘀:外伤后局部容易出现瘀血,瘀血会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因此治疗外伤时要重视活血化瘀,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2.消肿止痛:外伤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是常见症状,中药治疗要力求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痛苦。
3.接骨续筋:对于骨折、脱位等外伤,中医治疗要重视接骨续筋,促使骨折端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4.疏通经络:外伤可能导致经络受损,治疗时要重视疏通经络,恢复经络气血运行。
三、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1.内治法:主要运用中药内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程度和全身状况,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方剂。
内治法能够调节气血、脏腑功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外治法:包括敷贴、熏洗、按摩、牵引等方法。
外治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起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作用。
四、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以骨折为例,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受伤部位,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2.复位:在局部麻醉或无痛状态下,采用手法或牵引等方法将骨折端复位。
3.固定:采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或内固定方法,将骨折端固定,保持复位后的位置。
4.药物治疗: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外用中药敷贴、熏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5.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总之,中医外伤治则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外伤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治跌打损伤秘方理气化瘀汤【来源】孙呈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柴胡15克,郁金、桃仁、红花、大黄、莪术、茯苓、炮甲珠(先煎)各10克,延胡索、甘草各6克,车前子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胸壁挫伤后,初期瘀血未凝,气机尚通,疼痛不明显,伤后3~5天,血瘀气滞明显,故疼痛加重,呼吸咳嗽则痛剧,以后疼痛逐日减轻,轻者持续1~2周,重者月余。
此乃血瘀气滞由凝聚到消散的一个病理规律。
方用柴胡、郁金、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以桃仁、红花、莪术、炮甲珠活血化瘀、软坚消瘀;大黄攻下逐瘀;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导瘀从二便而出,通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胸壁挫伤。
【加减】咳嗽有痰,加杏仁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脾虚便溏,去大黄,加山药12克;有热者,加连翘12克,生栀子、赤芍、丹参各10克;疼痛明显者,加白芍、三棱、乳香、没药各12克。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验证,疗效满意,肯定可靠。
活血舒筋汤【来源】朱文海,《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橘叶、桔梗、乌药各9克,赤芍、落得打各15克,红花、青皮、陈皮各6克,土鳖虫、荔枝核各12克,小茴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头二煎内服,日2次;第3煎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功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方解】阴部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故用药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曾予《伤科大成》中“活血止痛汤”治疗,疗效欠佳,因方中肝经用药太少之故。
后经化裁加味,再经验证,疗效显著提高。
方中以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落得打、红花、土鳖虫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配以橘叶、桔梗、乌药、青陈皮、小茴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与活血药配合,其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尤著。
故效颇佳,而且疗程缩短2/3。
是治疗阴部挫伤的有效良方。
【主治】阴部挫伤。
【疗效】治疗40例,均获痊愈。
中医骨科急性创伤的药物内治法急性创伤包含单纯的软组织损伤及以合并骨折的软组织损伤,伤骨必伤筋,筋骨损伤难以截然分开,故可一并而论。
根据中医学“损伤一证,专从血论”“气伤痛,形伤肿”“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恶血必归于肝”,以及“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等有关气血经络、筋与脏腑内在联系的整体观念等理论,临床可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祛瘀生新以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和滋脾长肉等治法。
根据损伤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初、中、后三期。
损伤初期,由于气滞血瘀,肿痛较重,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若瘀积化热或邪毒感染,迫血妄行,则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为法;若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宜急则治其标,以开窍醒神为法。
损伤中期,肿胀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未尽,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损伤后期,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则以补养气血、肝肾、脾胃,坚骨壮筋为主;而经络阻滞、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以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原则。
1.初期治法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说:“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
”所以伤科在治疗上必须活血化瘀与理气止痛兼顾,调阴与和阳并重。
损伤早期常用治法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通关法等。
(1)攻下逐瘀法:创伤初期络破血溢,气滞血瘀,脉络阻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变证多端。
《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的原则,需及时应用攻下逐瘀法。
本法适用于损伤早期蓄瘀,大便不通,腹胀,苔黄,脉滑数的体实患者。
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大成汤、鸡鸣散、黎洞丸等加减。
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常用苦寒泻下药物以攻逐瘀血、通泄大便、排除积滞的治法,药效峻猛,临床不可滥用。
对年老体弱、气血虚衰、妇女妊娠、经期及产后失血过多者,应当禁用或慎用该法。
伤筋中医名词解释
伤筋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个名词,它指的是肌肉、筋脉等软组织受到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损伤、疼痛或功能障碍。
以下是对伤筋中医名词的解释:
1.伤筋症状:伤筋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局部压痛等。
伤筋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瘀血、肌肉萎
缩等。
2.伤筋原因:伤筋的原因可以是外伤,如跌倒、扭伤、拉
伤等;也可以是过度使用、劳累、姿势不当等导致的慢性损
伤。
3.伤筋类型:中医将伤筋分为寒湿、热湿、瘀血等不同类
型。
每种类型的伤筋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4.伤筋治疗: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
推拿按摩、外敷疗法等。
根据伤筋的具体情况和类型,医生
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预防伤筋:为了预防伤筋,可以注意保持适当的体育锻
炼,注意姿势正确,避免过度使用肌肉和关节,保持身体的
温暖和灵活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中的伤筋概念与现代医学的损伤诊断和治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遇到伤筋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其他医疗专家进行确诊和治疗。
后溪穴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杨晓全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25)007
【摘要】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目前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与督脉相通。
在《针灸大成》中提及后溪配申脉可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
我们在临床上独用“后溪”一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项背强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疗效颇好,举例如下。
【总页数】1页(P477-477)
【作者】杨晓全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重庆4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龙血竭在急性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J], 胡志忠
2.后溪穴临床应用体会 [J], 高军
3.后溪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J], 张朝阳
4.安普贴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J], 王惠娟;阎述丽
5.针刺后溪穴为主配合梅花针拔罐治疗腰部软组织损伤90例 [J], 董敖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现状杨璐璐;宁亚功;钱子刚;秦兴卫;邓富【摘要】军事训练伤(Military Training Related Injury)的治疗,是和平时期军队工作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和保持指战员体能水平、增强战斗力的途径.训练伤则是因训练直接导致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是影响参训人员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多是骨关节、软组织及器官的急慢性损伤,其发生率较高,可造成官兵的身心损伤、缺勤、甚至残疾减员.研究其防治已成为当前军事医学和训练医学领域急需的一个重要课题.【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4)003【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军事训练伤;软组织损伤;中医药;治疗【作者】杨璐璐;宁亚功;钱子刚;秦兴卫;邓富【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云南65002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31 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自1855年普鲁士军医Breithaupt最先报道了长途行军后士兵足部肿胀症状后,1897年Stechow又利用X线拍片证实足部肿胀是趾骨骨折所引起的症状。
军事训练伤以软组织损伤多见,约占军事训练运动系统损伤的70%[1],此后,训练伤为各国医务人员所重视。
外军在训练伤研究方面,不论是研究深度与广度,还是经费和人力的投入都大大超过我国。
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军事训练伤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特别是1991年全军军训医学学术会议后,对训练伤的报道随之增加,近年来报告的发生率为7.9%~35.5%.200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发布实施了《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明确规定了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分类,规范了统一的防治原则[2]。
名老中医治跌打损伤秘方跌打损伤包括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
在此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
1 .三六九软膏治疗软组织损伤[方剂] 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木香、延胡索各250克,当归、羌活、丁香、甘松、山柰各200克,地鳖虫、生川乌、生草乌、红花各300克,血竭400 克,煅自然铜500克,冰片100克。
[制用法] 上药除冰片外,全部晒(烘)燥后,碾成粉末,拌人冰片细末和匀。
用适量液状石腊油(或凡土林、鸡蛋清均可),将药末调成糊状(不松散为度),装人药罐内备用。
根据伤痛部位大小,将软膏均匀地摊在棉垫上,表面再放人适量的冰片粉末。
纱布外层最好衬上一层塑料薄膜,以免药液渗出污染被服。
一般2-3天换药1次,直至病愈。
骨折、脱位患者,应先行复位固定,再使用软膏为妥。
[功效] 主治软组织损伤。
[验证] 共治200例,其中135例痊愈(红肿疼痛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 42例显效(红肿疼痛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 19例有效(症状减轻,但换药10次后仍不能恢复原工作), 4例无效。
总有效率98%。
2 .少林发散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方剂] 羌活、桂枝、荆芥、防风、川芎、炒赤芍、苏木、当归、积壳、泽兰、葱头。
[制用法] 水煎服,加白酒60毫升兑人。
[功效] 治跌、打、损伤妙药。
[验证] 陈,男,22岁。
从5米高处跌下,多处挫伤。
右手臂外侧有.2个大约3x3 平方厘米的肿胀区,右颧骨处有一青紫肿胀区,.疼痛剧烈;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用少林发散法化裁。
处方:羌活、桂枝、川芎、枳壳、当归各10克,荆芥、防风、干姜各5克,苏木、泽兰各15克。
每天1剂,煎2次服。
服5 剂,瘀血消散,青紫肿胀全消。
[备注] 解表发散法虽主要用于表证,但据现代药理研究,发散药中所含的挥发油能舒张血管,改善局部和全身的循环功能,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
跌打损伤中药方
一,跌打损伤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泛指人因跌、打、碰、磕等原因所致的软组织损伤,以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
发生跌打损伤后,如果治疗不当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并引起严重的后果。
二,中医解析
中医治疗跌打损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称“跌打损伤”为诸伤之总论,多因外力作用,或自身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用力过猛而造成的。
中医把凡因外力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筋骨伤损、瘀血肿痛、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以至脏器受损等,统称为跌打损伤。
中医外治可广泛用于治疗跌伤、撞伤、挫伤、扭伤等各种跌打损伤,对于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瘀血肿胀等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各种久治不愈的陈旧性拉伤、扭伤所引起的病痛困扰!下面我把一个临床经验奉献同仁们
一,药物组成
三七 15克,大黄40 克,姜黄20 克,白芷30 克,栀子20 克,蒲黄15 克,花粉20 克,樟脑15 克,
二、用法
以上药物打碎细末用生鸡蛋清调敷,外加纱布固定。
24小时一次。
不管说自己用过许多年,但至少用过上百例,消肿止痛效果不错。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软组织损伤举隅
王春生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89()7
【摘要】芍药甘草汤方出《伤寒论》,功擅养阴柔筋,缓急止痛。
能弛缓骨骼肌,消除其挛急,以及因挛急引起的疼痛。
笔者以之辨证加味,
【总页数】2页(P24-25)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补阴剂;软组织损伤;加味
【作者】王春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波阳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软伤痛症举隅 [J], 郭剑华;刘渝松
2.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应用举隅及机理分析 [J], 袁忞敏;杨协清;庄晓丹
3.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举隅 [J], 程德怀
4.加味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 [J], 谭福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软组织损伤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损伤疼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软组织损伤。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出血等;3.辅助检查: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和《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
损伤疼痛是指因金刃、跌仆等意外事故所致皮肉筋骨或内脏损伤的一种类病证。
临床表现:轻者局部青紫。
肿胀、疼痛,活动不便,或破损出血;重者伤筋折骨,疼痛剧烈;若内伤脏腑,则吐血、下血;若陷骨伤脑,则戴眼直视,神昏不语。
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淤血凝滞气血亏虚2.西医诊断标准: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自身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
(1)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2)局部疼痛、肿胀、肢体活动功能障碍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3)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及骨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多发软组织损伤疾患编码;2.外伤引起的多发软组织疾患;(六)病情评估,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磁共振检查;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5.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
络益虚,毒邪深伏。
邪毒、瘀血、痰浊、虚(损)之间相互影响,肝络遂成慢性肝病之病所;吴瑭认为“肝主血,络亦主血……肝郁久则血瘀,瘀者必通络”,提出“治肝必治络”的主张。
3解毒法为主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述要)鉴于毒邪在慢性乙肝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解毒(化解毒邪、祛除毒邪)则为治本之法,根据辨证和个体化治疗原则,笔者总结出化湿解毒、清热解毒、温化寒毒、凉血解毒、化通络毒、化痰解毒、泄浊排毒、扶正解毒等论治八法,祛除毒邪的成因、所合外感淫或内伤收稿日期:2011-03-29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202)作者简介:杨英昕(1970-),男,辽宁沈阳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软组织损伤及军事训练伤防治。
五邪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病理产物,使之不与毒相搏,势必孤矣。
综上所述,毒邪作为致病因子应与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等一样,列为中医的常见病因并受到高度重视,仅仅以“疠气”是不能概括毒邪的内涵和外延的。
毒邪既可由外侵入,亦可由内而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毒的概念、内涵,从源头上剖析其致病特点,对一些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崔文成.毒邪病因论[J].中医药通报,2008,7(5):25.[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3]陈超.黄疸型肝炎从“湿毒”辨治述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8:7-8.从足少阳主骨所生病论治软组织损伤杨英昕,张维斌(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辽宁沈阳110034)摘要:足少阳主骨所生病为少阳主筋,软组织损伤为筋伤,筋伤为少阳枢机不利,从少阳论治筋伤,以期在临床为某些软组织损伤疾病从足少阳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足少阳;少阳主骨;软组织损伤中图分类号:R2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11-2186-02少阴主骨是毋庸置疑的,但文献亦有足少阳主骨所生病的论述,《灵枢·经脉》明确记载足少阳“主骨所生病”,《素问·热论》云:“少阳主骨”,《灵枢·终始》《素问·诊要经终论》以及《灵枢·根结》等篇都有阐述。
软组织损伤的按摩和中草药疗法骨一科李俊豪软组织损伤,是指人体肌肉、肌腱、韧带等因跌、扑、闪、扭、冲撞等造成的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骨伤科病症之一。
以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
软组织损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现介绍两种简单好疗效的方法:一、按摩疗法。
按摩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经济、简便。
按摩的主要作用:1、舒筋活络,宣通气血。
受伤时气血阻滞,经络不通。
按摩能扩张血管,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宣通血脉。
2、缓解痉孪,减轻疼痛。
按摩能缓解伤部血管、肌肉的痉孪,使周围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减轻伤部的疼痛。
3、活血化瘀,消除肿胀。
按摩能加强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增强伤部的物质代谢,促进瘀血的吸收,消除水肿。
4、消散硬结,剥离粘连。
伤后局部气血瘀结而产生的硬结、粘连,是造成长期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
按摩能使硬结松解,使肌肉与筋膜、韧带与关节囊的粘连分离,恢复其功能。
5、顺筋正骨,整形复位。
按摩能使脱位关节整复,滑脱的肌腱复位,使神经、肌纤维、韧带微细错位理正。
二、中草药疗法。
用中草药治疗运动损伤经济有效,操作简便。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方剂。
1、双柏散和骨洗散散:市中医院制剂。
主治早期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伤部有红肿热痛者。
具有清热、消肿、止涌的作用。
使用时,取适量药粉加水及适量白酒煮开约5分钟后冷却至50℃左右洗患处,每次约10分钟,每日一到2次。
2、活血生新剂:宫桂15克,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乳香、没药、木香、木通、续断各9克,土鳖、红花、刘寄奴各12克,研成粉未。
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中期),有法寒、活血化瘀、生新、消肿的作用。
使用时,取适量药未加水及少量酒精和凡士林调成糊状,煮沸,冷却至50℃左右,趁热外敷患处。
两天换一次。
3、海桐皮熏洗剂:海桐皮30克,透骨草、当归、红花、苏木、威灵仙、五加皮、羌活、独活、白芷、川椒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