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特征与文化认知
- 格式:pdf
- 大小:130.90 KB
- 文档页数:3
第35卷第1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Vol.35No.1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Jan.2008
文体特征与文化认知
闫清景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文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具有层次性,而不同文体类型的语篇所蕴涵和影射的文化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交际功能也不同。文体这种内在的文化诱因与表层框架、语言情境与文体功能的相互照应为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参数。关键词:文体特征;文化属性;文化认知;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08)01020303
作者简介:闫清景(1965-),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文体体现出不同语言环境中语言运用的变体及
其特征,为语言运用划分标准,为语言多种变体的深
层文化诱因提供表层框架。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
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独
特的功能。每一种文体都与某一具体语言情境、某
种文化背景相对应,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
取代的功能及审美效应。这种深层文化诱因与表层
框架、语言情境与文体功能的相互照应为文化认知
和语用能力培养提供了参数。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文
体的文化蕴涵度及其对文化认知和语用能力培养的
作用。
一、文体的文化属性
文体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受文化制约的相对观
念。在文体学研究领域,文体构成的核心概念为语
境。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
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有大、小之分,大语境又称
为社会文化语境,指语言形式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
形态;小语境指语言形式出现的具体语境,又称为情
景语境。Halliday认为情景语境中的话语范围、话
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个要素最为重要,它们是构成
语域的三个变体[1]。语言交际发生时,大、小语境因
素相互作用,制约语言形式的选择。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它除了具有反映话语范围的
概念功能和反映话语基调的人际功能之外,还具有
把表达上述两种功能的各种信息组合成连贯的语篇
的语篇功能;语言的功能变化与语境紧密联系:话语
范围决定着概念功能的意义范围,话语基调决定着
人际功能的意义范围,话语方式决定着语篇功能的
意义范围[2];并找出了三种功能在语言中的体现形
式,即概念功能与及物系统、人际功能与语气系统和
情态系统、语篇功能与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之间的
关系。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只是意义潜势,人们在构
建语篇时需要在所有的功能系统中进行选择[3]。功
能语言学的这一发现凸现出语言行为中属于精神的
各层次文化背景与其物质载体语言形式之间的
对应关系,同时也说明某个民族语言的不同文体都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影射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特性,
勾勒出本民族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某种画面,反
映出特定语境中话语主体与世界及周边环境的关
系、话语主体之间及主体与受体之间的关系、语篇语
言材料的组织方式及话语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目
前,我国各级语文和外语教学大纲都强调对学生语
言素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Canal和Swain在
Hymes交际能力理论基础上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06FJY009收稿日期:20071020 203 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
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被看做是语言教学的共核,
而后三种能力则都与语境有关,即与文化有关。因
此,对不同文体类型语篇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
特定语境所涉及的各层次文化背景,对于外语学习
者来讲,在缺少真实语言交际环境的情况下不失为
培养其二语语用得体性的重要途径。
二、文体功能特征与其文化蕴涵
文体受文化的制约,蕴涵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
性,但不同的文体类型对于文化的影射程度即文化
蕴涵的深度与广度也不相同。本文以我国各级语文
(包括外语)教材所涉及的语篇文体类型为对象,将
其粗略地分为日常会话、实用文体、文学文体。现对
这三种文体类型的文化蕴涵程度分别进行探讨。
(一)日常会话与表层文化(物质文化)
日常会话,即各类教材中所选用的情景对话。
主要反映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和生
产情况。这种文体所描述的对象是人类最易感知的
物质现象,是围绕衣食住行所体现的取舍好恶,属于
物质文化。物质本身不是文化,但将!取舍好恶∀赋
予其上它有了精神成分,就成为了文化,是底层文
化价值观对表层文化载体的透射作用。通过对
大量的、各种语境类型的目的语情景会话的学习,我
们可以感知目的语民族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中积
累的技术知识及作为其体现者的各种器物(即!物化
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以满足人类最
基本的生存需要为目标,直接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反映目的语民族对自然界把握、利用、改造的
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人的
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具有物质实体的文
化事物,构成了目的语民族全部文化创造的基础。
物态文化层次属于文化的表面结构。
(二)实用文体与中层文化(制度文化)、深层文
化(社会文化)
实用文体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
单位以及公民群众个人之间在公务及社交活动中所
形成的,有特定体式、内容完备、具有现行效用的书
面材料。实用文体的文体特征凸显其社会化的成篇
规范。特别是公文,为实现其各司其责、各有所用的
社会功能,各种具体文体的行文规则、行文关系、行
文方向都有统一模式,分别以计划指导、规范控制、
知照联系、宣传教育、凭证查考等功能作用于社会,
影射出一个社会的组织关系、法规制度、风俗习惯、
科学等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情形。实用文体大致可
以分为两类,即管理类文体和信息类文体。前者反映目的语民族的组织制度与组织关系等制度文化
(中层文化)层面的情况。后者涵盖新闻宣传、广告
启事、传记方志、书信日记及科研报告等,内容主要
涉及民风、民俗、传统、社交准则、科学等行为文化
(深层文化)层面的情况。
(三)文学文体与底层文化(哲学文化)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语言材料、内容和表现形式
经过一系列的艺术加工而构成的书面材料,属于艺
术作品。正如其他伟大的艺术是在感官直觉的限量
境况中领悟人生与宇宙的真境,再借感觉界的对象
表现这种真实一样[4],文学作品是作者从社会生活
信息或材料信息中获得了体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
见解,并产生了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别人的愿望的
时候,通过语言载体,将内在的思想意向、感情外在
化,固定化,创造出文本客体,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
够得到读者的认可。文学作品是由!言∀、!象∀、!意∀
三个层面组合而成的大系统,!言以尽象∀、!象以尽
意∀,从语言经由意象达到意蕴,形成文学文本由外
而内的通道,来实现它自身的基本建构。文学作品
首先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背景中的人、
物、事为创作素材,经过作家精心构思塑造出典型于
这种文化且人们易于感知的!象∀,!象∀的典型性将
引领读者感悟到其背后深远的!意∀。因此,文学作
品往往能够揭示一个社会的底层文化,即人的个体
和群体的价值观,包括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
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
心态,他们的愿望、情绪等精神状态与思想面貌,了
解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正是形成其民族个
性的根源。
日常会话类语篇、实用语篇、文学语篇三者所反
映的文化层次并不是截然断裂的,而是彼此交互、各
有侧重的。日常会话和实用类语篇直接反映表层文
化、中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但却受制于底层文化;文
学类语篇揭示底层文化,但以前三种文化为素材,构
建其文本表层意义。
三、文体语言特征与文化认知
文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语言具有不同的功
能,为实现不同的功能,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的组合
方式及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一)日常会话语言特征与文化认知
日常会话属于随意谈话文体,主要运用于日常
生活领域,为社会日常生活服务。日常会话所使用
的词汇非常丰富,包含大量的民族通用的口语词、惯
用语、成语、谚语以及谈话文体中常有的方言土语、
话语标记词语等,语音的重音、节奏、停顿、语速、语 204 气、语调等的变化也都携带丰富的信息,含有一定的
文化特性。日常会话大多是交谈双方面对面出现在
同一场合、应时即景而发生的,受当下语境的制约程
度较大,没有充分的时间对语言材料进行周密思考
和严密组织,除了具有以上词汇使用特点外,还经常
使用大量的体态语作为语义表达的补充。通过大量
的、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日常会话语篇的接触与练
习,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的语言
材料即语音、词汇、句法的文化特性,语言行为的文
化特性即言语意义选择的文化特性,以及体态语的
文化特性,认识目的语日常生活中特定语境与某种
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目的语会话规范、会话原
则和一般性交际策略。而这些正是影响语用效果的
基本因素。
(二)实用文体语言特征与文化认知
实用文体是处理公私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工
具,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社会性,其语言材料及表达
方式都遵守特定文化中所形成的语言规范。实用文
体在内容上主要体现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社交等
方面的思想,以书面形式保证其准确表述,也有利于
传达贯彻及保存。因此,在实用文体的话语系统中,
书面语词汇和具有书面语特点的句式构成了它的基
本骨架。另外,实用文体的交际双方都很明确,进而
形成不同的语域特点,制文主体、行文目的、内容的
不同,都将显现出不同语域特征,其表达也具有较强
的针对性,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句规范、风格质
朴、逻辑严密,不同文种有不同的专门用语、不同的
行文规则及不同的成篇格式。实用文体这种突出的
规范性和程式性使其不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
性,而且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显示出目的语文化特
有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及逻辑推理方式。人们掌
握了目的语中各实用文体的语域特征、专门术语、特
定句式、行文规则,参照其特定的成篇规范方可向交
际对象表达出合目的的、准确无误的信息,实现跨文
化的公务活动或个人社交活动的预期效果。
(三)文学语言特征与文化认知
文学语言是对语言中各种语言手段和语言结构作了特殊调动和运用的语言,它主要是借助形象思
维表达内容,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作
者用生动的艺术语言描绘一个有血有肉、特点鲜明
的人或物,情节曲折、动人心魄的事,作为引领读者
感悟其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象∀来抒发作者本人
的情。为了塑造他脑海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象∀,作
者通常进行反复形容、细致描绘。为表现个人独特
的语言风格,作者通常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不断地
进行筛选、抉择。在材料的组合方式上,无论是词语
与词语之间,还是句式与句式之间,作者往往突破常
规的语言框架,对音位、语法、词汇及语义等各个方
面进行创新,形成符合特定语境的语言变体。正是
这些层出不穷的突破与创新,使得读者在文学欣赏
的过程中能够总结、概括出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
行文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作品想要表达的深层
含义,追踪作者思想,与其产生共鸣。另一方面,文
学作品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经济、政治、
历史、教育等多方面、多角度信息,提供大量的、深层
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因此,通过
文学阅读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行为的文化
特性与大量的非语言行为的文化特性,包括体态语、
着装、配饰、居住环境、色彩观念、时空观念等,使人
们洞察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深层次文化
背景。通过对大量语言变体的接触,可以丰富和发
展人们的思维结构,使语言结构、词汇知识、当下语
境、背景文化四者结合起来,促进他们直觉语言符号
的意义的能力、培养语感,使语言思维网络与文化思
维网络最优化地沟通起来,实现深层次文化认知。
四、结语
文体的功能特征决定了不同文体所蕴涵或展示
的民族文化深度、角度、广度都不相同。语文素养
(包括外语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兼顾各种文体材料学
习的同时,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层次,调整日常会话类
语篇、实用类语篇和文学类语篇三者的比例关系。
但高层次语文素养、外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大量的
文学阅读与分析。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1985.9.[2]Halliday,M.A.K.LanguageasSocialSemiotic[M]London:EdwardArnold.1978.116-117.[3]Butler,C.S.SystemicLinguistics:TheoryandApplication[M]London:BatsfordAcademicandEducational,1985.48.[4]宗白华.哲学与艺术[A]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61.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