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治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3
中医儿科心得体会引言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传统,历史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儿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婴幼儿与儿童的健康问题。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儿科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本文将分享我在中医儿科领域的心得体会。
个人经历我是一名资深的中医儿科医生,在这个领域从事临床工作已有十多年的经验。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接触了许多各种类型的儿童疾病,并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与儿科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注重整体观察与辨证施治,强调“因势利导”和“以病求治”。
与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不同,中医儿科多采用草药、针灸和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更加温和且安全。
中医儿科的优势在执业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儿科有着许多优势。
首先,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更加温和,不会产生副作用或药物依赖。
其次,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还能够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对于改善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医儿科的实践效果通过实践,我亲眼目睹了中医儿科在许多疾病治疗上的良好效果。
比如,肺炎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中医常用温肺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易复发。
此外,中医儿科还对于儿童哮喘、湿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有效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和康复速度。
中医儿科的局限性虽然中医儿科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儿科对于急性疾病的治疗相对较为不足,西医药物疗效更为迅速和明显。
其次,中医儿科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中医儿科的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儿科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儿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患儿选择中医作为儿科治疗的优选方案。
小儿先心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37-01【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心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2月共进行先心术患儿35例,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本组的35例患儿中,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患儿33例,所占的比例是94.3%,其中有2例患儿在术后表现出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死亡率是5.7%。
本组患儿没有并发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疾病。
结论: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使得手术成功率的提高以及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降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先心术;围手术期;护理在婴幼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胎儿时期血管、心脏发育不良而致使畸形。
最近几年,由于患儿生理上的特殊性,再加上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增加的手术的创伤性以及难度,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1]。
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2月对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35例患儿,给予全面的细心护理,降低了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理想,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2月共进行先心术患儿35例,均经过胸片、彩超、心电等进行明确诊断,其中男性患儿19例,所占的比例是54.3%,女性患儿16例,所占的比例是45.7%;年龄最小的是1.5个月,最大的是6岁;体重最轻的是5.5kg,最重的是41.2kg;其中紫绀型心脏病患儿17例,所占的比例是48.6%,非紫绀型心脏病患儿18例,所占的比例是51.4%。
1.2 护理方法1.2.1 手术前在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要到患儿的病房进行访视,并协助手术医师,细心的向患儿家长介绍关于手术的操作过程,并将手术的安全性、优点以及治疗效果告知患儿,良好运用良好沟通技巧,和患儿以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主动向患儿以及家属介绍手术医生、护理人员以及病友等,多关心、体贴他们。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为了增加先心病手术成功率,我院开展术前、术后护理人员培训等,提高患儿术后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我院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自我院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来,小儿患者占大部分,年龄1.5~12岁,有先天性心内膜缺如35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法鲁三联症1例,除2例死亡外,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术后并发症。
2 术前护理2.1 人院后及手术前宜教①人院后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评估阶段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是小儿,早期发现,应该早期治疗,目前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逐年上升,这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树立了手术治疗的信心,在接收新患儿的过程中,护士应首先取得家长的合作和依赖,在护理工作中,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交流,同样十分重要。
护士要多与患儿打招呼,提供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经常抚摸拥抱,都能使患儿与护士亲近,这对收集准确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着重要作用,并为护理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②预防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易交叉感染,手术前应减少探视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次/d湿式清扫,1∶300新氯净溶液擦拭,有条件2次/d紫外线消毒,在各项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前备皮中,防止划伤皮肤,术前有条件的要洗澡。
③手术前饮食指导:手术前要保证合理平衡的膳食,要指导患儿和家长,多食含钾、铁、钙及丰富维生素食物,注意患儿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防止出现消化不良,而影响营养的吸收。
对哺乳的小儿要指导母亲的饮食使乳汁充足,以保证患儿术后的喂养。
2.2 手术前期指导阶段①负责护士与医生共同向患儿家长和患儿讲清手术前准备的重要性,认真讲解术中可发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要使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安排同病术后的患儿在一个房间,用现身说法,使家长树立信心。
②带领患儿及家长参观ICU病房,介绍医生、护士,使其没有陌生感,熟悉术后所要住的环境和设备,仔细讲解使用的方法和意义,使患儿和家长减少恐惧心理。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胸痹”的范畴,可分为以下7个证型。
1、心血瘀阻证。
症状:胸痛、胸闷,如针刺,痛处固定,夜晚加重,甚至牵引至肩背疼痛,常因生气、过劳而加重;舌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疗以活血通脉,化瘀止痛为原则,方选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
症状:胸闷、隐痛,痛处固定,常叹息,情志不畅时加重,或兼有胸部胀满,嗳气或得矢气后缓解;苔薄腻,脉细弦。
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为原则,方选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
临床表现:胸闷重于心痛,痰多气短,乏力,肢体沉重,体型大胖,遇阴雨潮湿天气易加重,纳呆,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治以泄浊豁痰,通阳宣痹为原则,方选栝蒌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证。
症状:突然发作胸痛不适,牵至背部,不能平卧,多因气候寒冷而发病,体寒怕冷,冷汗,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
治以散寒温阳通脉为原则,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
症状:胸部隐痛,不定时发作,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舌红,苔薄白,脉虚细。
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原则,方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痛、憋闷,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虚烦不眠;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
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和络为原则,方选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证,症状:心悸、胸闷、气短,多汗,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怕冷;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
治以温补肾阳,振奋心阳为原则,方选参附汤合右归饮。
现代康复!""#年!月第$卷第!期%&’()*+(,-./0/1-1/&*23(.)4-)5!""#26&07$28&7!・#9:・・经验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林小玲;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余同珍#,叶彩英#,吴桂兰#,黎惠卿!;#7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7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复杂且病人年纪小,体外循环手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躯体康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减轻手术创伤对患儿躯体功能的影响,促进早期康复,笔者自#??@年#月A !"""年#月收治的#?@例<A #$岁先心病患儿手术前后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例中,学龄前儿童#"B 例,小学生B@例,初中生#9例。
按手术的先后顺序进行康复指导。
方法;#=运用小儿心理学与患儿培养感情,让其熟悉住院环境,在取得患儿信任后,争取其合作。
根据制订的内容,采用集体训练,个别指导并辅以电视手册图片宣教等方法,由主管护士讲解、示范,再由患儿复述,演示,以判断患儿接受程度。
根据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自身受教育程度和父母的文化程度,给予个别强化训练,并经常性提醒、督促检查和指导。
;!=强化手术适应能力训练和上呼吸机后的手语训练以及术后的康复操训练。
手术适应能力训练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进食、洗漱、排泄;手语训练为自行设计的“有痰”、“口渴”、“切口痛”、“有大小便”等不同手语,手语训练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比赛谁学得快、学得好。
;9=康复操的训练,入院当天即在护士的指导下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操进行康复训练至术前#’,术后第!天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