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 格式:docx
- 大小:20.65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法关于债权人代位权的全部规则图解中国法律重述“中国法律重述”系列,以法律问题的系统化重构为基础,检索呈现该问题适用的全部法律规定,帮助您有效完成知识积累,向多领域的法律大神更近一步!扫一眼体系《解释(一)》:《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合同法>《解释(二)》:《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合同法>摸一摸框架债权人的代位权1. 一般规定 1.1 “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的认定 1.2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的认定 1.3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1.4 行使代位权的费用承担2. 行使代位权的条件3. 代位权诉讼的管辖4. 代位权诉讼的受理5. 代位权诉讼的中止6. 代位权诉讼的当事人、第三人7. 代位权诉讼的合并审理8. 代位权诉讼中的保全9. 次债务人的抗辩10. 债务人的异议11. 代位权诉讼的诉讼费 12. 代位权成立的法律效力 13. 债务人对次债务人诉讼读一遍规则1 一般规定《合同法》第73条第1款,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1.1“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的认定《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2条合同法>,合同法第73条第1款规定的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1.2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的认定《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第1款合同法>,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
第1篇一、代位权的概念代位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这里的第三人是指债务人应向其行使债权的相对人。
二、代位权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不得超出其债权范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不得超出其债权范围。
”三、代位权的构成要件1.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有效、确定且已届清偿期。
2. 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合法、有效、确定且已届清偿期。
3. 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第三人的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
4. 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具有可代位性。
四、代位权的行使方式1. 请求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2. 请求权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3. 请求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履行债务。
五、代位权的效力1. 第三人应向请求权人履行债务。
2. 第三人向请求权人履行债务后,其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消灭。
3. 请求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其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仍享有优先受偿权。
六、代位权的限制1. 请求权人行使代位权不得超出其债权范围。
2. 请求权人不得请求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履行债务。
3. 请求权人不得请求第三人向其他债权人履行债务。
七、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之日起计算。
八、代位权的适用范围代位权适用于以下情况:1. 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合法、有效、确定且已届清偿期。
2012年第5期总第215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经济管理】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思考刘冲(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代位权制度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则,对于保护交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国的代位权制度还存在着诸如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方式过于单一,代位权的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法律赋予的代位权制度的功能的发挥。
应制定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代位权制度,从而维护市场交易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代位权;债权人;债权保全[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70-03一、代位权综述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权利。
代位权制度正式确立于法国,并对后世各国民事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及诉讼,但权利和诉讼权专属于债务人的,不在此限。
”随着代位权制度在法国的确立,世界各国如日本、西班牙、意大利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其各自的法律中都规定了相应的关于代位权制度的内容。
我国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规定可以追溯到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其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
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随后在我国颁布的《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什么是代位权和撤销权在我国法律规定当中,任何⼀个公民都有着⾃⼰独有的权利中包括了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都有的⼈⽣基本权利和公民⾃⼰所独有的权利。
所以这也使得我们在见到⼀些权利时,往往并不知道其含义以及代表着的意义,那么代位权和撤销权什么意思?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什么是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般是在债权债务中体现出来的,是指第三⼈可以直接向债务⼈的债权⼈要求履⾏。
⽐如A⽋B钱B⽋C 钱,C可以直接问A 讨要的情况。
但是代位权的取得⼀般要求两个债权都到期,B故意不向A积极讨要,C再经过向法院起诉主张在可以⾏使,不能当然的⾏使。
撤销权是债权⼈以⾃⼰名义⾏使的实体权利。
撤销权是在债务⼈放弃到期债权,⽆偿转让财产,损害债权⼈利益,或债务⼈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造成损害,并且受让⼈知道的情况下,债权⼈为维护⾃⾝利益⽽以⾃⼰的名义主张撤销债务⼈与第三⼈的⾏为的权利。
⽐如A⽋B钱B⽋C钱,B认为从A处要回的钱还是要付给C的⾃⼰还是没钱,就对B说我不要你还了,这样B如果没有其他财产可以还对C的⽋款时C就可以⾏使撤销权。
但是也要先起诉,并向法院提出。
撤销权和代位权的区别第⼀、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
代位权针对的是债务⼈不⾏使债权的消极⾏为,通过⾏使代位权旨在保持债务⼈的财产,⽽撤销权针对的是债务⼈不当处分财产的积极⾏为,⾏使撤销权旨在恢复债务⼈的财产。
第⼆、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
撤销权的⾏使以债务⼈实施了处分财产逃避债务为构成要件,代位权⾏使要求债务⼈必须怠于⾏使其列到期债权,且债权⼈对债务⼈的债权必须到期。
第三、两者在效果上不同。
债权⼈⾏使代位权以后,债权⼈可以直接获得财产。
债权⼈⾏使撤销权以后,只是恢复了债务⼈的履⾏能⼒,对撤消后的财产并⽆优先受偿权。
实际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代位权还是撤销权,都是属于⼀种涉及到的债务债权关系的权利对于这些权⼒的⾏使往往也需要在符合相关的法定条件之后才可以进⾏。
浅论合同债权实现的保障方式之代位权随着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而法律自有的滞后性和稳定性使得传统的债权法律很难应对某些新生问题。
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我国在债权方面切实存在着一个常见的问题,即企业乃至个人经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债务纠纷和经济合同纠纷不断增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许多债权债务关系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
这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许多合同债权的实现受到严重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侵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任何一个民事合同的有效成立,都在当事人之间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合同债权为请求合同债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此种权利为一种可期待的信用。
合同债权实现问题直接关系到合同目的能否达到、经济流转能否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合同债权的维护同时也是社会信用的维护。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初,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合同债权人运用法律制度保障合同债权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为更好地解决合同债务链条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债权保障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债的法律制度。
而代位权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保障方式,国外许多国家的民法典都对债权人的代位权作出规定。
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
我国台湾地区亦有此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未规定代位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首次设立了代位权制度。
所谓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对债权人带来损害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以自己的名义向次债务人代位行使债务人债权的保全制度。
从以上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代位权具有以下特征:1.债权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权。
债权⼈代位权纠纷案由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情况都会存在⼀些民事纠纷,那么因为债务⼈的代位权产⽣纠纷相关的案由应该怎样进⾏确定?关于这些纠纷有哪些案由?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债权⼈代位权纠纷案由填写债权⼈代位权纠纷案由之前,我们需了解代位权诉讼中案由是什么。
⼤家都知道,在代位权诉讼中,存在两层法律关系,两个诉。
第⼀个法律关系是债权⼈与债务⼈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个法律关系是债务⼈与次债务⼈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是⽤什么样的案由,从以前,⼀些法院审理这类案件的情况看,如果这两个法律关系如果是同⼀个合同关系,有的法院就⽤同⼀个合同关系的案由(⽐如,第⼀个法律关系是买卖合同⽋款纠纷。
第⼆个法律关系也是买卖合同⽋款纠纷;那么就⽤买卖合同⽋款纠纷。
如果这两个法律关系不是同⼀个合同关系,⽐如,第⼀个法律关系是买卖合同⽋款纠纷,第⼆个法律关系是加⼯承揽合同⽋款纠纷;那么纠纷的案由怎么确定呢。
有的法院在审理这样案件中,认为代位权⾏使的范围限于债务⼈对次债务⼈的“到期债权”和“具有⾦钱给付内容”的债权,所以统统地就把这样案件案由定为⽋款纠纷。
从债权⼈对次债务⼈的法律关系上来看,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的⽋款债务关系,因此,从1999年10⽉1⽇施⾏的新合同法之后,新的法律制度出台,使各级法院在掌握案由上存在⼀些分歧,所以2001年最⾼⼈民法院研究室出台了《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解释将债权⼈⾏使代位权诉讼的案件,案由确定为代位权纠纷,我们认为是⾮常准确的。
所以,我们今后在审理这样类型案件中应当将案由确定为代位权纠纷更为准确。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债权⼈代位纠纷的案由,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确定,如果法律关系也是买卖合同⽋款纠纷,那么就⽤买卖合同⽋款纠纷,所以还需要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款债务关系。
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合同法》《担保法》同时废⽌。
债权人代位权纠纷裁判要点篇一《债权人代位权纠纷中,“躺枪”的第三方》咱就说啊,生活里这债权债务的事儿有时候就跟那电视剧似的,乱七八糟还特让人头疼。
就拿我朋友老李那事儿来说吧。
老李啊,以前跟小张是生意伙伴,两个人合作了一个小项目,结果项目做完了,小张这小子却拖着老李的钱不还,老李这心里别提多窝火了。
可这小张呢,倒也不是故意耍赖,就是自己的钱也被别人欠着,自己也没啥钱还老李。
这时候老李一打听,发现小张对小王有一笔到期的债权。
嘿,这老李就琢磨开了,心里想:“你小子自己没钱还我,还有笔钱在别人那放着,那我可不能干等着。
”于是,老李就行使起了这债权人代位权,直接把小王给告上了法庭,要求小王把欠小张的钱还给他。
这小王可就懵圈了。
小王觉得自己跟老李八竿子打不着啊,自己和小张之间的事儿,咋突然冒出个老李来要债呢?他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就跟法庭上的法官念叨:“法官啊,我一直都承认欠小张的钱,但这老李突然插一杠子,我实在搞不明白啊。
”法官呢,就得听两边的事儿,判断这事儿到底咋处理。
在审理过程中啊,老李那是准备了一堆证据,把小张欠他钱,以及小张对小王有债权的事儿说得清清楚楚。
而小王呢,也拿出证据证明自己一直愿意还小张钱,只是小张自己一直没催他。
最后啊,法官判定老李这债权人代位权成立,让小王得把钱还给老李。
这小王啊,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但也没办法,只能乖乖把钱交出去。
通过这事儿咱也看出来了,这债权人代位权纠纷啊,有时候真能让无辜的第三方“躺枪”,但只要各方的证据清楚,法律还是会给出个公平的说法的。
篇二《债权人代位权纠纷里,“糊涂账”的理清之道》说起这债权人代位权纠纷啊,有时候那账啊,乱得跟那麻线团似的。
我有个邻居,叫老陈,就碰上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老陈之前借了一笔钱给老赵,这老赵呢,原本是信誓旦旦地说啥时候一定还。
可这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老赵那还钱的事儿就跟没这回事儿似的,老陈心里那个急啊。
老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赵对老孙有一笔债权呢。
债权人代位权法律效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债权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债权人代位权作为一种保护债权人权益的制度,替代了传统的担保方式和诉讼追偿方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代位权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代位资格的认定、代位权的内容与限制、代位程序的协调与保障等。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制度、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在现阶段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
1. 债权人代位权是否能够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2.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效力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3. 当代位权与担保方式同时存在时,应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内容
1.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法律基础及其功能和特点
2. 债权人代位权的实施条件定、代位权的效力与限制、代位程序等
3.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效力问题探讨,包括代位权的效力与优先顺序、代位程序的保障等
4. 债权人代位权与担保方式的协调关系问题探讨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对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制度、发展历程以及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 案例法:通过查阅代位权案例,对于代位权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 调查法:结合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了解债权人代位权实施的现状与难点。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究债权人代位制度的法律效力问题,加强我们对代位权制度的认识和研究。
同时,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债务债权关系的法律保护水平,推动我国债务法制的完善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民法典中的代位权法律规定是什么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胜诉的,诉讼费由次债务⼈负担,从实现的债权中优先⽀付。
债权⼈⾏使代位权作预付的诉讼费⽤直接由次债务⼈负担。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有关的相关合同代位权资料。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法典中的代位权法律规定是什么我国《民法典》第535条规定:“因债务⼈怠于⾏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造成损害的,债权⼈可以向⼈民法院请求以⾃⼰的名义代位⾏使债务⼈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的除外。
代位权的⾏使范围以债权⼈的债权为限。
债权⼈⾏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由债务⼈负担。
”⼆、代位权的特点是什么1、代位权是债权⼈代替债务⼈向债务⼈的债务⼈(即次债务⼈)主张权利,体现了债的对外效⼒。
2、代位权是⼀种法定债权的权能。
⽆论第三⼈是否约定,债权⼈都享有此种权能。
3、代位权是债权⼈以⾃⼰的名义⾏使债务⼈的权利。
4、代位权在内容上并不是对于债务⼈和第三⼈的请求权。
在内容上,代位权是债权⼈为了保全债权,⽽代替债务⼈⾏使债务⼈的权利,⽽且不能就收取的债务⼈的财产优先受偿。
三、代位权的要件包括哪些1、债权⼈对债务⼈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必须已届清偿期。
2、债务⼈怠于⾏使其到期债权。
3、债务⼈怠于⾏使权利的⾏为已经对债权⼈造成损害。
4、债务⼈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的债权。
债务⼈对于第三⼈的权利,为债权⼈代位权的标的。
债权⼈的代位权属于涉及第三⼈之权的权利,若债务⼈享有的权利与第三⼈⽆涉,⾃不得成为债权⼈代位权的⾏使对象。
四、代位权的⾏使主体是谁债权⼈代位权⾏使的主体是债权⼈本⼈,并且由债权⼈以⾃⼰的名义代债务⼈之位⾏使。
当某⼀债权⼈已⾏使代位权后,其他债权⼈不得就同⼀权利再次⾏使代位权。
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债权⼈以同⼀次债务⼈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将债权⼈作为共同原告。
债权⼈⾏使代位权的时候,应尽善良管理⼈的注意义务,如果违反此项注意义务造成损失,应负损害赔偿的责任。
第1篇一、代位权的概念代位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代位权是债权保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
二、代位权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第三人的权利,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三)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已到期;(四)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
”三、代位权的行使条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
2.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第三人的权利,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3.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已到期。
4.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
四、代位权的行使方式1.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2.在诉讼中,债权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符合代位权的行使条件。
3.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代位权行使条件的,应当判决支持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试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内容摘要」《合同法》及解释(一)规定了我国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这是我国合同担保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以保全债权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对促进我国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债权人的代位权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合同保全制度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这些债权债务关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理,最终形成连环债、三角债,则使市场交易各方利益的实现,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大问题。而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又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破坏社会的稳定,正是这个原因,中央政府曾花大力气在全国范围清理“三角债”,试图破解连环债愈演愈烈的怪圈。为了防止这种怪圈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特设立代位权制度,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及时实现,防止三角债的产生。合同法关于债权人代位权规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债问题以及优化民商交易环境,但该规定最终能否实现这一立法目的,有赖于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和适用,需要吸收国外判例学说的先进经验,并借助我们的司法实践以充实法律规定。 一、 代位权制度设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发展,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债务纠纷也随着增加,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债务案件的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尤其表现在不少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故意不主张自己的债权,甚至放弃自己的债权,这样不仅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债务案件的判决也难以得到执行,从而对社会经济秩序和商业道德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危害。鉴于上述社会现实,为确保市场经济的交易安全,加强对债权人债权的保护就突显必要,而这一立法空白在我国逐步由司法解释到以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因而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这便是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而致使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受到不当损害,确保债务得以清偿,责任得以承担。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一项崭新的法律制度。它的确立使我国民法债的担保在理论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填补了法律漏洞。该制度的确立是对债的相对性规则的突破,是债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重要规则和制度。债的保全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使其与债的担保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保护债权人债权的稳固的三角架。 二、关于代位权的基本理论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和特点: 1 含义 所谓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却不行使其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到期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又称为代位诉权或间接诉权。 2 特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债权人的代位权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代位权是债权人代替债务人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即债权人的债权的效力不仅及于债务人,而且及于与债务人发生债的关系的第三人。 第二,债权人代位行使的范围应以保全债权的必要为标准,且代位权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行使,债权人通过行使代位权所获得的利益,只有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才能满足其债权。上述保全的必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具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才能行使代位权;另一方面意味着若债权人行使债务人的一项权利已足以保全自己的债权,则不应就债务人的其他权利行使代位权。 第三,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的过程中应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能以债务人的名义行使,并且不能随意处分债务人的权利,否则应对由此给债务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 1 代位权属于实体法上的权利,它具有为强制执行准备的性质。代位权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非当事人的约定,它是债权人享有的实体权利,它规定的是债权人在债权债务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它是由法律规定而产生并依附于债权的一种从权利,它随债权的产生而产生,随债权的转移而转移,随债权的消灭而消灭;从另一个角度看,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弥补了强制执行及一般担保的不足,对债权不能获偿起了预防和补救作用。 2 代位权是债权的一种效力,并非从属于债权人的特别权利。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权的法律效力的体现。尽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法律赋予了债权人直接向次债务人追索的权利,它体现的仍然是债权的法律效力,是债权对外效力的体现。 3 代位权是债权人固有的权利,而非代理权。代位权是法律赋予债权人一种法定权利,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债的履行制度。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实体权利,它不同于以他人名义行使权利,且行为的法律后果归属于他人的代理权,也不同于其他程序性权利,如代位申请执行权。 (三)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根据《合同法》第73条及其解释(一)第12条的规定,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有: 1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必须合法且确定。债务人对次债务人必须享有合法确定的债权,且此种债权尚未被处分,如次债务人已将所欠的债务清偿,则不存在代位权。 2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这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可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的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 3 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债务人已陷于履行迟延,必须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以及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均到期,方可行使代位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和债权人接受债务人履行的时间,未到期的债务一般不能主张代位权,不然将有害债务人的期限利益。 4 债务人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合同法》解释(一)第12条规定:“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抚养关系,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四)代位权的效力 1 对债权人而言,其代位权的行使不得超越债务人权利的范围,必须以能够保障债权清偿为限,并且原则是不得擅自处分债务人权利,如抛弃、让与等,否则,该处分无效。 2 对债务人而言,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并不影响其作为第三人的债权人的法律地位。 3 对第三人而言,由于债权人对其主张的是债务人的权利,所以第三人对债务人的抗辩权,得用以对抗债权人。 三、关于债权人代位权的实务问题的探讨 1、代位权诉讼中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确定 代位诉讼中,债权人是原告,第三人即次债务人是被告,二者依法行使本诉原被告的权利和履行一定的义务,在目前司法实践是一致的认识。但是关于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地位问题却存在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应属共同被告,理由是从债权人作为原告起诉的地位看,他是债务人,处于被告的地位,虽然债权人告第三人,但他本身属于债务人的位置;第二种观点认为债务人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理由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第三人三者不存在共同的利害关系,只是案件的处理结果与他有利害关系,即判决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可能解除或抵消一部分,如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小于债权人对他的债权,则可能抵消一部分,相反则可能是债权债务的消灭,故债务人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第三种观点认为债务人应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代位权诉讼,理由是原告债权人对第三人起诉代位行使的债权本身就是债务人的,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没有法律关系,原告的起诉侵害了债务人的利益,故债务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对此,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首先,债权人代位行使后,债务人即丧失了对第三人诉讼的资格,作原告不合适,债务人不得另行起诉的同时,更不能对本诉当事人的争议有独立的主张;其次,债务人对第三人虽有债权,但两者不存在共同权利义务关系,实践中常出现两者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故不能作为共同被告;第三,在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丧失了对第三人即次债务人的独立请求权,但是其作为代位权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方当事人,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着密切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所以债务人在代位诉讼中应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即第二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 2、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的举证责任 由于代位诉讼涉及多方当事人,存在多重法律关系,举证问题相对复杂。但各方当事人仍必须遵循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 (1)债权人即代位诉讼中的原告应就其行使代位权的诉讼主张承担举证责任,主要包括:一是债权人对代位诉讼中存在的两个合法债权债务关系须举证证明,这是代位诉讼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对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次债务人尤其必须履行诚实协助的义务,不得故意伪造、隐匿证据,妨碍债权人举证;其次,债权人应对其提起代位诉讼,实现其债权的保全的必要性举证证明,特别是按合同法解释规定,要明确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所附条件,两项合法债权期限已届满,而债务人对次债务人尚未提起诉讼等等。 (2) 债务人对债权人主张其行使债权的抗辩事由负举证责任,对其与次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关情况负诚实协助的证明责任; (3)第三人即次债务人对其抗辩债务人的一切抗辩事由,如不可抗力、诉讼时效等,可以同样对抗债权人,负相应的举证责任。